元素知识

合集下载

各种元素的知识点总结

各种元素的知识点总结

各种元素的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化学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这些原子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即原子的质子数)。

在这些原子中,电子的数目可能会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同位素。

所有已知的元素都可以在周期表中找到,共有118种元素。

二、元素的分类1. 金属元素金属元素是指具有金属性质的元素,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率,并且通常是固态的。

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左侧和中间位置。

2.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通常是不具有金属性质的元素,它们的性质与金属相反,通常是劣导体,并且多数是气体或液态。

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右上角。

3. 稀有气体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包括氦、氖、氩、氪、氙和氡,它们在周期表中位于第18族,具有稳定的8个价电子,因此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三、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是按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的。

周期表的每一横行被称为一个周期,周期数与原子序数相同,即第一周期包含原子序数为1的元素,依此类推。

每一列被称为一个族,元素在同一族中具有相似的性质。

四、元素的周期规律1. 周期规律周期规律是指周期表中,随着原子序数增加,元素化学性质呈现规律性变化的现象。

比如,周期表中第一周期的元素都是具有化学惰性的气体元素,第二周期的元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等。

2. 周期性趋势周期性趋势是指周期表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某一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呈现出规律性的增减变化。

比如,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大,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大等。

五、常见元素的性质氢元素是化学元素中最简单的,它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可燃的气体,燃烧时与空气中的氧气产生水。

2. 氧元素氧元素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它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能够支持燃烧,是许多生物体所需的呼吸气体。

3. 碳元素碳元素是生物体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它具有四个价电子,能够与其他元素形成共价键,形成大量的有机物。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一、元素的化学性质1.元素的原子结构: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核的构成等;2.元素的化学活性:元素的化合价、化合能力等;3.元素的氧化还原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态和还原态、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原理等;4.元素的电性和金属性:元素的电负性、电离能、原子半径等;5.元素的地壳丰度和存在形式: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存在的化合物等。

二、常见化学元素及其性质1.金属元素:铁、铜、锌、锡、铝等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等;2.非金属元素:氢、氧、氮、碳、硫、磷等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等;3.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规律、周期表的各种分类和用途等;4.难溶于水的元素:炭、硫、硅、铝等元素的溶解性和存在形式等;5.稀有元素:稀有气体、稀土元素、过渡金属等的特性、应用等。

三、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1.无机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等;2.配合物:配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3.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醇、醚、酮、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等;4.聚合物:聚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

四、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反应类型的定义及示例;2.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计算等;3.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焓变、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等。

五、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计算1.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平衡方程式的给定条件、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位置的调节等;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试错法、代数法等;3.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计算、体积计算、摩尔计算等。

六、化学分析方法1.酸碱中和滴定:滴定的概念、滴定反应方程式、滴定的终点判定等;2.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的概念、滴定反应方程式、滴定的终点判定等;3.光度法:光度法的原理、操作和应用等;4.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的原理和应用等。

生物高一必修一元素知识点总结

生物高一必修一元素知识点总结

生物高一必修一元素知识点总结一、元素的概念和分类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组成。

元素按照性质和用途可以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两大类。

二、金属元素的特点和应用金属元素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

常见的金属元素包括铁、铜、铝等。

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建筑业和能源产业等领域。

三、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和应用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不良导电性和不良导热性。

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包括氧、氮、碳等。

非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和生物科技等领域。

四、生物体中的元素1. 生物体中的主要元素生物体中的主要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和硫。

这些元素构成了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和多糖。

2. 微量元素对生物体的重要性微量元素是指生物体中含量较少的元素,但对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常见的微量元素包括铁、锌、铜等。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中起着调节代谢、催化酶活性和维持生命等重要作用。

3. 无机盐对生物体的作用无机盐是指生物体中除有机物外的无机物质。

无机盐在维持生物体的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和参与代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常见的无机盐包括钠、钾、钙等。

五、元素循环和生态平衡元素循环是指元素在环境和生物体之间的交换和迁移过程。

元素循环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非常重要,如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等。

生物体通过各种代谢过程参与元素循环,并且元素的过度积累或缺乏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六、元素的利用和保护1. 元素的利用合理利用元素资源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减少对有限元素资源的过度开采,发展循环经济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保障元素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2. 元素的保护保护元素资源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包括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培养节约资源的意识等。

同时,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开发替代性元素资源也是保护元素资源的重要途径。

总结: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生物体中的主要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和硫,微量元素对生物体功能至关重要。

化学元素总结知识点

化学元素总结知识点

化学元素总结知识点一、元素的基本概念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

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带有负电荷,环绕在原子核周围。

化学元素的特性主要由其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决定,而电子则参与化学反应。

元素的命名和符号是由国际化学联合会(IUPAC)统一规定的。

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唯一的化学符号,化学符号通常由一个或两个字母组成,这些字母通常取自元素的英文名称的首字母。

例如,氢元素的化学符号为H,氧元素的化学符号为O。

二、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一种按原子序数排列化学元素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的增加顺序排列,并且将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

目前已知的化学元素共有118种,它们被排列在周期表的七个周期和18个族中。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经历了很长时间。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他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将元素排列在了一个表格中。

之后,元素周期表随着化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发展逐渐完善。

现代元素周期表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基础,将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的增加顺序排列,并以族和周期来组织元素。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元素之间的周期性规律。

例如,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周期表中周期性地变化的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电负性等物理性质也体现了元素之间的周期性规律。

三、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按照其原子结构、化学性质以及丰度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元素分类方式:1. 按原子序数分类:元素可以按照其原子序数的增加顺序进行分类。

目前已知的元素原子序数最小的是氢元素,其原子序数为1;而原子序数最大的是锿元素,其原子序数为118。

2. 按化学性质分类:元素的化学性质是其最主要的分类依据,元素按照其化学性质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等。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而非金属元素则通常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和脆性。

元素_精品文档范文

元素_精品文档范文

元素_精品文档范文一、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的粒子,它们是构成化学物质的基本单位。

元素是由一类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通过化学反应可以转化成其他元素或化合物。

元素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通常由一个或两个字母组成,如氢元素用“H”表示,碳元素用“C”表示。

二、元素的分类元素根据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类金属元素三大类。

1.金属元素:金属元素的特点是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塑性。

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铁、铜、锌等。

2.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特点是电负性较大,容易接受电子,形成阴离子。

非金属元素多为固体、液体或气体,具有不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有氧、氮、碳等。

3.类金属元素:类金属元素性质介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但远不及金属元素。

常见的类金属元素有硒、锗等。

三、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的一张表格。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横向有7个周期,纵向有18个族。

元素周期表的布局使得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放在一起。

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元素,右侧是非金属元素,中间是类金属元素。

四、元素的命名元素的命名通常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拉丁文的名称,第二部分是组成元素的化学性质或特点。

如氢元素的名称是“Hydrogen”,来自拉丁文的“hydro”表示“水”,而氢元素的化学性质是可以和氧元素形成水。

又如铁元素的名称是“Iron”,来自拉丁文的“ferrum”,表示“铁”的意思。

五、元素的应用元素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金属元素常用来制造建筑材料、电子元器件、汽车零部件等。

非金属元素常用来制造化学药品、塑料、橡胶等。

类金属元素常用来制造半导体材料、太阳能电池等。

元素还被用于研究和发现新的化合物和材料,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综上所述,元素是宇宙万物的基本构成单位,它们按照其性质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类金属元素三大类。

元素与物质世界知识点梳理

元素与物质世界知识点梳理

元素与物质世界知识点梳理
概述:
元素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位,通过化学反应可以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不同的物质。

了解元素的性质和特点,对于理解物质世界的组成和变化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元素与物质世界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1. 元素的定义: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核外电子层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它具有一些特定的化学性质。

元素由于其不可再分性质,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2. 元素的分类:
元素根据原子核中质子数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元素。

根据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功能不同,元素又可以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与特点
1. 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是元素所固有的与物质相关的性质,包括颜色、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这些性质是用来描述元素在外部条件下的表现。

2.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是指元素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性质。

例如,元素与氧气反应形成氧化物,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等。

化学性质可以用来
区分不同的元素和判断其化学活性。

三、元素的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一种对元素进行分类和排列的方式,将相似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垂直列上。

通过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元素的
性质和周期性规律。

2. 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元素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元素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1. 元素是物质世界的基本构成单位,它由原子构成。

原子是构成元素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2. 元素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被称为元素的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不同的元素具
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3. 元素的电子分布决定了元素的化学反应性。

具有相似电子分布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被归为同一族。

4. 元素的核子数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量。

原子量是一个相对的数值,以碳-12的原子质量为基准。

5. 元素可以通过周期表来进行分类。

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在一起的表格,它反映了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6. 元素的结构可以通过原子核结构和电子云结构来描述。

原子核结构主要描述元素的核子
组成,而电子云结构描述了电子在原子周围的分布情况。

7. 元素的稳定性跟其原子结构有关。

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相互作用力决定了核子的稳定性,而电子的排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稳定性。

8.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电子组织和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

电子的数量和排布决定了元
素的离子化倾向和共价化倾向,而核子的排布则决定了元素的同位素特性。

9. 元素的物理性质也受其原子结构的影响。

原子核结构决定了元素的密度、熔点和沸点,
而电子云结构则决定了元素的导电性、热导性和光学性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元素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元素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元素一、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表由7个周期和18个族组成。

- 每个周期代表电子能级,从上到下电子能级递增。

- 每个族代表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递增。

2. 元素的分类- 主族元素:1-2族和13-18族,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族数相同。

- 过渡金属:3-12族,具有不完全的d轨道。

- 镧系和锕系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底部,具有特殊的电子排布。

二、元素的基本性质1.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 电子云由围绕核的电子组成,电子带负电。

2. 原子量和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量是原子质量的度量,单位为原子质量单位(u)。

- 相对原子质量是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1/12个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

3. 元素的化学性质-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 元素的化合价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

- 元素的氧化还原性质与其电子排布有关。

三、元素的化学变化1.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间重新排列形成新化合物的过程。

- 反应过程中,原子的核不变,只有电子的重新分布。

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

- 氧化指失去电子,还原指获得电子。

- 氧化剂获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3. 酸碱反应- 酸碱反应是氢离子(H+)转移的反应。

- 酸是能够提供H+的物质,碱是能够提供OH-的物质。

-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水和盐的过程。

四、元素的化合物1. 无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通常不含有碳。

- 包括氧化物、酸、碱、盐等。

- 例如:水(H2O)、硫酸(H2SO4)、氯化钠(NaCl)。

2. 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含有碳。

- 包括烃、醇、酮、酸、酯等。

- 例如:甲烷(CH4)、乙醇(C2H5OH)、丙酮(CH3COCH3)。

五、元素的提取与应用1. 金属提取- 金属提取通常通过矿石的冶炼过程。

- 包括热分解法、湿法冶炼、电解法等。

化学元素知识点

化学元素知识点

化学元素知识点一、化学元素的定义与分类化学元素是指由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根据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差异,将元素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目前,化学元素主要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元素三大类别。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导性、延展性和弹性等特点。

常见的金属元素包括铁(Fe)、铜(Cu)、铝(Al)等。

非金属元素:通常为不良导电体,多呈气态、液态或者固态。

其中,氧(O)、氮(N)、碳(C)等是地壳中最常见的非金属元素。

过渡元素:位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常见的过渡元素包括钛(Ti)、铬(Cr)和锌(Zn)等。

二、化学元素的命名和符号化学元素的命名和符号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约定。

元素的名称往往与其来源、性质或者命名者相关。

例如,铜(Cu)的名称源自拉丁文"cuprum",石墨(C)是源于希腊语的"grapho"。

元素符号则由拉丁文的第一个或者前两个字母组成,并且通常使用大写字母表示,例如,铀(U)的符号来自于拉丁文的"uranium"。

三、化学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一种将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和原子结构进行排列的表格。

化学家门捷列夫在19世纪的早期成功地将元素按照周期性规律分组,并发展出了现代的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通常分为横向的周期和纵向的族,周期数代表原子核外电子层的数量,而族数则代表了原子核外电子层最外层的电子数。

四、化学元素的性质不同的化学元素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原子序数和原子量:原子序数是指元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也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排序依据;原子量是指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通常以原子质量单位(u)表示。

2. 原子结构:元素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存在于原子核中,电子则绕核而运动。

3. 化合价:元素的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凝聚或解离出的电荷数。

化合价与元素电子层数和电子结构有关。

元素的知识点

元素的知识点

元素的知识点在化学学科中,元素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概念。

元素是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单位,无法被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

本文将介绍关于元素的知识点,包括元素的起源、分类、周期表以及元素的应用等。

一、元素的起源元素的起源是宇宙进化的结果。

目前已知的元素都来源于宇宙大爆炸、恒星演化和宇宙射线的核反应过程。

最早产生的元素是氢和氦,它们是宇宙中最简单的元素。

随着星系的形成和恒星的寿命,更多的元素通过核融合和恒星爆炸的过程产生。

二、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按照物理性质,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金属loid元素。

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可塑性,如铁、铜和铝。

非金属元素通常不具有以上性质,如碳、氧和氮。

而金属loid元素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如硅和锗。

按照化学性质,元素可分为有机元素和无机元素。

有机元素主要组成有机物质,如碳、氢和氧。

无机元素组成无机物质,如金属和非金属。

三、周期表周期表是化学元素的重要工具,用于按照一定的规律组织和显示元素的性质。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的规律排列元素。

周期表可以分为横行(周期),纵列(族)和区块。

横行通常代表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纵列代表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而区块则代表元素的电子排布方式。

通过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原子量、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等性质。

这些性质的变化规律是通过周期表中的元素排列进行解释和预测的。

四、元素的应用元素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元素的应用举例:1. 铁:铁是最常见的金属元素,广泛用于建筑、制造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

铁酸盐也是医药和化妆品的重要成分。

2. 碳:碳是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组成元素,广泛用于制造塑料、纤维和燃料等。

3. 氧:氧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广泛用于生物学、环境科学和化学工业。

4. 金:金是稀有金属元素,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金广泛用于珠宝制造和金融领域。

5. 硅:硅是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和光电领域。

化学元素最全知识点总结

化学元素最全知识点总结

化学元素最全知识点总结
1. 原子结构
- 原子:化学元素的基本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带正电荷的粒子,位于原子核中。

- 中子:位于原子核中,没有电荷。

- 电子:带负电荷的粒子,绕原子核中的电子壳运动。

2. 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一种按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周期进行排列的
表格。

- 周期:指的是元素周期表中的水平行,代表了原子壳的数量。

- 周数:指的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垂直列,代表了原子核周围的
电子云的形状和结构。

3. 元素分类
- 金属元素:大多数元素都是金属元素,具有光泽、导电性和
热传导性。

- 非金属元素:相对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导电性、热传
导性和光泽较差。

- 过渡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主族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

- 稀有气体: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最右侧,具有低的化学活性。

4. 原子团与分子
- 原子团: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形成的稳定的结构。

- 分子:一个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稳定结构。

5. 化合物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
而成的物质。

- 阴离子:带有负电荷的化学物质。

- 阳离子:带有正电荷的化学物质。

6. 化学反应
- 化学反应:化学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

- 反应物:化学反应中参与的起始物质。

- 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形成的新物质。

以上是化学元素最全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帮助!。

元素周期表的知识总结

元素周期表的知识总结

05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应用
金属元素的应用
1 2
工业领域
金属元素在工业领域中应用广泛,如钢铁、铝、 铜等用于制造各种机械、设备、管道和构件等。
电子产业
金属元素在电子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金、 银、铜等用于制作电路板、连接器和导体等。
3
航空航天
金属元素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 如钛、镍、铬等用于制造飞机和火箭的结构件和 发动机部件。
02 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分类
金属元素
特点
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占据了大部分,它们通常 具有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
常见金属
如铁、铜、铝、金等。
应用
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电子等领域。
非金属元素
特点
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占据了一小部分,它们通常具 有非金属性质,如气体、液体或非金属固体。
常见非金属
非金属元素的应用
化工领域
非金属元素在化工领域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 碳、硫、磷等用于生产 化肥、农药、塑料等化 工产品。
建筑材料
非金属元素在建筑材料 中广泛应用,如硅、钙、 硫等用于生产水泥、玻 璃、陶瓷等建筑材料。
医疗领域
非金属元素在医疗领域 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如碘、硒、氟等用于制 造药品和医疗器械。
如氢、氧、氮、氯等。
应用
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工业、农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半金属元素
Hale Waihona Puke 特点半金属元素位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它们的性质介于金属和非金 属之间。
常见半金属
如硅、锗、锡等。
应用
半金属元素在半导体工业中有重要应用。
过渡元素
特点
过渡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中央,它们的电子结构复 杂,具有多种氧化态。

化学高考知识点元素总结

化学高考知识点元素总结

化学高考知识点元素总结一、元素的分类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按化学性质可分为金属元素、半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三大类。

1. 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具有以下特点:(1)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2)具有金属光泽;(3)易与非金属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离子;(4)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5)容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金属元素主要分布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侧和中部,如钠、镁、铝、铁、铜、锌等。

2. 半金属元素半金属元素的性质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其特点包括:(1)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差;(2)呈半金属光泽;(3)易失去或接受电子;(4)易与酸、氧气等发生化学反应。

半金属元素主要分布于元素周期表的中部,如硅、砷等。

3.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具有以下特点:(1)通常为气体或者固体;(2)不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3)与金属元素构成离子,或者以共价键形式结合;(4)容易吸收电子形成阴离子;(5)易与金属元素发生化学反应。

非金属元素主要分布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侧,如氢、氮、氧、碳、磷等。

二、元素的周期性表征元素的周期性表征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变化而呈现的一些规律性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是指原子核到其外层电子轨道最外层电子的平均距离。

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而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 电子亲和能电子亲和能是指原子接受1个电子形成负离子时放出的能量。

从左到右,电子亲和能逐渐增大,而从上到下,电子亲和能逐渐减小。

3. 电离能电离能是指在气态原子中从内层向外层逐层移去电子所需要的能量。

从左到右,电离能逐渐增大,而从上到下,电离能逐渐减小。

4. 电负性电负性是描述原子核周围的电子能够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

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而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

5. 化合价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学价。

通过元素的周期性表征,我们可以了解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呈现的化合价。

三、重要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应用1. 氢(H)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味、非常轻的气体,通常以H2的形式存在。

《元素》知识点

《元素》知识点

《元素》必记知识点知识点一元素1.元素是__质子数(即核电荷数)__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如氧气是由__氧__元素组成的,水是由__氢、氧__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碳、氧__元素组成的。

2.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3.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改变,而原子的种类不变,因此元素的种类__不变__。

4.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从高到低位于前四位的是__氧、硅、铝、铁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__氧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铝__。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氧__。

元素元素的最小粒子原子一类原子的总称难点点拨:1.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包括两种情况:(1)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如碳12和碳14,它们都属于碳元素;(2)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的粒子,如钠原子和钠离子,它们都属于钠元素。

2.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分子、离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元素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原子、分子、离子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知识点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宏观)表示一种__元素__;(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__原子__。

2.元素分为__金属__元素、__非金属__元素和__稀有气体__元素三类。

3. 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不再具有宏观意义,只具有微观意义,表示几个这样的原子。

4 . 元素符号通常表示一种元素以及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但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可表示这种物质。

如“Fe”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以及铁这种物质。

知识点三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__周期__,共有__7__个周期。

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__族__(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有__16__个族。

2.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__核电荷数__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__原子序数__。

每个元素化学知识点总结

每个元素化学知识点总结

每个元素化学知识点总结1. 元素的基本概念元素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物质单位,它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粹物质。

元素是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单位,目前已知的元素数量为118种。

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的不同,被分为不同的化学群,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元素等。

每种元素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用途,对于化学研究和工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元素的分类和性质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性质,可以将元素分为不同的类别。

其中,金属元素的特点是具有典型的金属光泽、导电性和热传导性,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中间位置;非金属元素的特点是脆硬、不导电和不具有金属光泽,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角;过渡元素则是位于周期表中间的一组元素,具有特殊的电子排布和化学性质,多为具有多价态的元素。

不同元素的性质是由其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决定的。

元素的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外层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

不同的元素由于其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同,因此其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也不同。

化学家根据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可以预测元素的一些基本性质,从而为化学实验和应用提供重要的指导。

3. 元素的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组成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由于其构成原子和键合方式的不同,呈现出多种不同的性质和物理化学特点。

化合物是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对象,例如水、氨、二氧化碳等都是重要的化合物。

元素的化合物是化学结合力作用下的产物。

化学结合力是指不同原子之间由于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方式所形成的相互吸引作用。

不同化学结合方式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

共价键化合物通常为分子化合物,具有共价键作用下的原子吸引力;离子化合物通常为离子晶体,具有离子键作用下的离子吸引力;金属键化合物则具有金属中电子的自由活动特点,形成金属晶格结构。

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结合力的本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规律。

《元素》 知识清单

《元素》 知识清单

《元素》知识清单一、什么是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简单来说,元素就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成分。

从微观角度看,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在原子层面上,又根据质子数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元素。

例如,氢原子的质子数为 1,氧原子的质子数为 8,所以氢和氧是两种不同的元素。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而元素的化学性质则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二、元素的表示方法——元素符号为了方便表示和交流,每种元素都有特定的符号。

元素符号通常用一个或两个字母来表示。

比如,氢元素用“H”表示,氧元素用“O”表示,碳元素用“C”表示。

元素符号不仅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H”既表示氢元素,又表示一个氢原子。

书写元素符号时要遵循一定的规范: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三、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

元素周期表共有 7 个横行,18 个纵列。

7 个横行分别称为 7 个周期,18 个纵列分为 16 个族(8、9、10 三个纵列共同组成一个族)。

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递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一主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性质规律,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为化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四、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1、氢(H)氢是宇宙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它通常以单质氢气(H₂)的形式存在,是一种无色、无味、极易燃的气体。

氢气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例如用于合成氨、石油加氢等。

同时,氢也是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候选者,如氢燃料电池。

2、氧(O)氧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约占地球大气层的 21%。

氧气(O₂)支持燃烧和呼吸作用。

化学元素基础知识

化学元素基础知识

化学元素基础知识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结构单元,它们通过原子的组合形成分子和晶体,直接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本文将介绍化学元素的基础知识,包括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分类和属性等内容。

一、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化学工具,它能清晰地展示元素之间的关系。

该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并按照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组。

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和18个族。

周期数代表了元素的电子层数,族数表示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性元素,右侧是非金属性元素,中间是过渡金属元素。

二、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的性质和特点,我们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三类。

1. 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处于固态,具有光泽、延展性和韧性等特点。

常见的金属元素包括铁、铜、银、金等。

2.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通常不具备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

非金属元素大多数具有不同程度的不金属性,如氧、氮、氢、碳等。

3. 半金属元素半金属元素具有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性质,既可以导电又可以绝缘。

硅、磷、锑等元素属于半金属元素。

三、元素的属性每个元素都有其独特的属性,包括原子序数、原子量、常见价态、电子结构等。

1. 原子序数元素的原子序数是指其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也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顺序。

原子序数确定了元素的身份,不同元素的原子序数是唯一的。

2. 原子量元素的原子量是指其一个原子的质量,通常以原子质量单位(Unified Atomic Mass Unit,缩写为u)表示。

原子量可以通过参考元素周期表或实验数据获得。

3. 常见价态元素的价态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所具有的化学价数。

化学价数取决于元素的电子结构和元素的化合能力。

例如,氧元素的常见价态为-2,氢元素的常见价态为+1。

4. 电子结构元素的电子结构描述了元素内部电子的排布方式。

电子结构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行为。

通过电子结构,我们可以判断元素是金属性还是非金属性。

元素与元素分类

元素与元素分类

元素与元素分类
摘要:
一、元素的概念
二、元素的分类
1.金属元素
2.非金属元素
3.半金属元素
三、元素周期表
1.周期表的构成
2.周期表的规律
3.周期表的应用
四、我国在元素研究方面的贡献
正文: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以原子的形式存在,具有特定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和化学性质。

科学研究表明,目前已知的元素共有118 种,其中大部分是自然界存在的,部分是人工合成的。

元素可以根据它们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

金属元素是指在常温下大多数呈固态或液态,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和延展性的元素。

非金属元素则是指在常温下大多数呈气态,不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和延展性的元素。

半金属元素则介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它们具有一定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了解元素,科学家们发明了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一种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原子量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元素周期表由横向排列的周期和纵向排列的族组成,其中周期代表原子序数的增加,族代表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元素周期表的发明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元素的性质和规律,为科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我国在元素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国科学家们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研究,发现了许多新的元素和新的规律。

此外,我国还成功合成了许多人工元素,为科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之,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可以按照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

元素周期表是一种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原子量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的方法,为科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区元素的单质均为金属晶体;p区元素的中间部分,其单质的晶体结构较为复杂,有的为原子晶体,有的是过渡型(链状或层状)晶体,有的为分子晶体。

周期系最右方的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则全部为分子晶体。

总的来看,同一周期元素的单质,从左到右,一般由典型的金属晶体经过原子晶体、层状晶体或链状晶体等,最后过渡到分子晶体。

同一族元素单质由上而下,常由分子晶体或原子晶体过渡到金属晶体。

副族元素单质均为金属晶体.表9-5 主族及零族元素单质的晶体类型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零一H2分子晶体He分子晶体二Li金属晶体Be金属晶体B原子晶体C金刚石原子晶体石墨片状结构晶体富勒烯碳原子簇分子晶体N2分子晶体O2分子晶体F2分子晶体Ne分子晶体三Na金属晶体Mg金属晶体Al金属晶体Si原子晶体P白磷为分子晶体黑磷为层状结构晶体S斜方硫、单斜硫为分子晶体弹性硫为链状结构晶体Cl2分子晶体Ar分子晶体四K金属晶体Ca金属晶体Ga金属晶体Ge原子晶体As黑砷为分子晶体灰砷为层状结构晶体Se红硒为分子晶体灰硒为链状结构晶体Br2分子晶体Kr分子晶体五Rb金属晶体Sr金属晶体In金属晶体Sn灰锡为原子晶体白锡为金属结构晶体Sb黑锑为分子晶体灰锑为层状结构晶体Te灰碲链状结构晶体I2分子晶体Xe分子晶体六Cs金属晶体Ba金属晶体Tl金属晶体Pb金属晶体Bi层状结构晶体(近于金属晶体)Po金属晶体At金属晶体(具有某些金属性)Rn分子晶体单质的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表9-5列出了主族及零族元素单质的晶体类型。

可以看出:s区元素的单质均为金属晶体;p区元素的中间部分,其单质的晶体结构较为复杂,有的为原子晶体,有的是过渡型(链状或层状)晶体,有的为分子晶体。

周期系最右方的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则全部为分子晶体。

总的来看,同一周期元素的单质,从左到右,一般由典型的金属晶体经过原子晶体、层状晶体或链状晶体等,最后过渡到分子晶体。

同一族元素单质由上而下,常由分子晶体或原子晶体过渡到金属晶体。

副族元素单质均为金属晶体。

由于单质晶体结构呈周期性变化,影响到元素单质的一些物理性质也呈现周期性变化。

1.熔点、沸点物质的熔点、沸点决定于该物质的晶体类型。

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熔、沸点由低→高→低,即两端元素单质的熔、沸点低,中间的高,例如每周期开始的碱金属熔点较低,除Li外,Na、K、Rb、Cs的熔点都低于lOO℃,Cs只有28.50℃,到ⅣA族的C和Si等熔点达高峰(其中金刚石的熔点为3727℃),到ⅣA、Ⅴ族的金属,熔点一般也较低,如Sn、Pb和Bi等熔点均在300℃以下,至于每周期的后半部Ⅵ、ⅦA族及稀有气体单质的熔点就更低了。

沸点的变化趋势与熔点相似。

副族元素均为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具有一般金属的通性,但由于它们的原子半径一般较小,并且单质晶体中除外层s电子参与成键外,还有部分(n-1)d电子参与成键,有较强的金属键成分,所以副族元素单质一般具有较高的熔、沸点,其中W是所有金属单质中熔点最高的(3410℃),其次是Cr和Re。

2.密度和硬度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单质的密度与硬度是两头小中间大,这与原子半径和晶体结构的变化有关。

每周期开始的碱金属其密度、硬度都很小,其中Li、Na、K的密度比水还小(Li的密度只有H2O 的一半),并均可用小刀切开;碱土金属的密度和硬度比碱金属略大,但仍属轻金属。

ⅢA、ⅣA族的密度、硬度增大,但当过渡到Ⅴ~ⅦA族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如N、0、S、卤素,尤其是零族稀有气体时,由于均为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分子间空隙较大,密度、硬度又降低了。

副族元素具有较大的密度和硬度(ⅢB和ⅡB除外),Os、Ir、Pt是密度最大的三种单质,其密度分别为22.6、22.5、21.4g·cm-3;金属单质中硬度最大的是Cr,仅次于金刚石。

3.导电性和超导性主族元素单质的导电性差别较大。

周期表从左到右,主族元素单质呈现出由导体向半导体、非导体演变的趋势。

主族金属单质几乎均为金属晶体,易导电;主族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位于p区对角线上的一些单质,如Si、Ge、Sb、Se、Te等具有半导体性质,其中Si、Ge被认为是最好的半导体材料。

副族元素单质均为金属晶体,易导电。

至今已知Ti、Zr、Hf、Nb、Ta、Cr、Mo、W、Tc、Re、Ru、Os、Rh、Ir、Zn、Cd、Hg、A1、Ge、In、Si、Ge、Sn、Pb、Li、Be、La、Eu、Th、Pa、Am等元素具有超导性。

例如Hg、Pb、La的超导转变温度分别为4.2、7.23、12.5K。

(1)由周期表看主族单质的熔、沸点同一主族单质的熔点基本上是越向下金属熔点渐低;而非金属单质熔点、沸点渐高。

但碳族元素特殊,即C,Si,Ge,Sn越向下,熔点越低,与金属族相似。

还有ⅢA族的镓熔点比铟、铊低,ⅣA 族的锡熔点比铅低。

(2)同周期中的几个区域的熔点规律①高熔点单质C,Si,B三角形小区域,因其为原子晶体,熔点高。

金刚石和石墨的熔点最高大于3550℃,金属元素的高熔点区在过渡元素的中部和中下部,其最高熔点为钨(3410℃)。

②低熔点单质非金属低熔点单质集中于周期表的右和右上方,另有IA的氢气。

其中稀有气体熔、沸点均为同周期的最低者,而氦是熔点(-272.2℃,26×105Pa)、沸点(268.9℃)最低。

金属的低熔点区有两处:IA、ⅡB族Zn,Cd,Hg及ⅢA族中Al,Ge,Th;ⅣA族的Sn,Pb;ⅤA族的Sb,Bi,呈三角形分布。

最低熔点是Hg(-38.87℃),近常温呈液态的镓(29.78℃)铯(28.4℃),体温即能使其熔化。

(3)从晶体类型看熔、沸点规律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于离子晶体,又高于分子晶体。

金属单质和合金属于金属晶体,其中熔、沸点高的比例数很大(但也有低的)。

在原子晶体中成键元素之间共价键越短的键能越大,则熔点越高。

判断时可由原子半径推导出键长、键能再比较。

如熔点: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分子晶体由分子间作用力而定,其判断思路是:①结构性质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大,范德华力大,则熔、沸点也相应高。

如烃的同系物、卤素单质、稀有气体等。

②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化学式也相同的物质(同分异构体),一般烃中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烃的衍生物中醇的沸点高于醚;羧酸沸点高于酯;油脂中不饱和程度越大,则熔点越低。

如:油酸甘油酯常温时为液体,而硬脂酸甘油酯呈固态。

上述情况的特殊性最主要的是相对分子质量小而沸点高的三种气态氢化物:NH3,H2O,HF比同族绝大多数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高得多(主要因为有氢键)。

(4)某些物质熔沸点高、低的规律性①同周期主族(短周期)金属熔点。

如:Li<Be,Na<Mg<Al②碱土金属氧化物的熔点均在2000℃以上,比其他族氧化物显著高,所以氧化镁、氧化铝是常用的耐火材料。

③卤化钠(离子型卤化物)熔点随卤素的非金属性渐弱而降低。

如:NaF>NaCl>NaBr>NaI。

5-4-4 元素的氧化数元素的氧化数与原子的价电子数直接相关。

1.主族元素的氧化数由于主族元素原子只有最外层的电子为价电子,能参与成键,因此,主族元素(F、O 除外)的最高氧化数等于该原子的价电子总数(亦即族数)。

如表5-6所示,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主族元素的氧化数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2.副族元素的氧化数ⅢB~ⅦB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的s亚层和次外层d亚层的电子均为价电子,因此,元素的最高氧化数也等于价电子总数,如表5-7所示。

表5-7 ⅢB~ⅦB族元素最高氧化数与价电子数的对应关系族数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第四周期元素Sc Ti V Cr Mn价层电子构型3d14s23d24s23d34s23d54s13d54s2最高氧化数+3 +4 +5 +6 +7价电子数 3 4 5 6 7 但是,ⅠB和Ⅷ族元素的氧化数变化不规律;ⅡB族的最高氧化数为+2。

同一主族的元素由上往下过渡,元素原子的电负性减小,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副族元素ⅢB~VB族电负性变小,金属性增强,IVB~ⅡB 族电负性变大,金属性减弱。

5-4-1 原子半径量子力学的原子模型认为,核外电子的运动是按几率分布的,由于原子本身没有鲜明的界面,因此原子核到最外电子层的距离实际上是难以确定的。

通常所说的原子半径是根据该原子存在的不同形式来定义的。

常用的有以下三种:(1) 共价半径:两个相同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其核间距离的一半,称为原子的共价半径,如果没有特别注明,通常指的是形成共价单键时的共价半径。

例如把Cl—C1分子的核间距的一半(99pm)定为C1原子的共价半径。

(2) 金属半径:金属单质的晶体中,两个相邻金属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称为该金属原子的金属半径。

例如把金属铜中两个相邻Cu原子核间距的一半(128pm)定为Cu原子的半径。

(3) 范德华半径:在分子晶体种,分子之间是以范德华力(即分子间力)结合的。

例如希有气体晶体,相邻分子核间距的一半,成为该原子的范德华半径。

例如(Ne)的范德华半径为160pm 。

表5-4列出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原子半径,其中非金属列出共价半径,金属列出金属半径(配位数为12),稀有气体列出范德华半径。

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自左向右,随着核电荷的增加,原子共价半径的总趋势是逐渐减小的。

同一周期的d区过渡元素,从左向右过渡时,随着核电荷的增加,原子半径只是略有减小;而且,从IB 族元素起,由于次外层的(n-1)d 轨道已经充满,较为显著地抵消核电荷对外层ns 电子的引力,因此原子半径反而有所增大。

同一周期的 f 区内过渡:元素,从左向右过渡时,由于新增加的电子填入外数第三层的(n-2)f 轨道上,其结果与d 区元素基本相似,只是原子半径减小的平均幅度更小。

例如镧系元素从镧(La)到镥(Lu),中间经历了13种元素,原子半径只收缩了约12pm左右。

镧系收缩的幅度虽然很小,但它收缩的影响却很大,使镧系后面的过渡元素铪(Hf)、钽(Ta)、钨(W)的原子半径与其同族相应的锆(Zr)、铌(Nb)、钼(Mo)的原子半径极为接近,造成Zr与Hf, Nb与Ta,Mo与W 的性质十分相似,在自然界往往共生,分离时比较困难。

原子半径在族中的变化:主族元素从上往下过渡,原子半径显著增大。

但是副族元素除钪分族外,从上往下过渡时原子半径一般略有增大,但第五周期和第六周期的同族元素之间,原子半径非常接近。

原子半径越大,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越弱,原子就越易失去电子;相反,原子半径越小,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越强,原子就越易得到电子。

但必须注意,难失去电子的原子,不一定就容易得到电子。

例如;希有气体原子得、失电子都不容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