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很多危险行为的产生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的成因与对策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的成因与对策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习惯易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成前途。
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当今社会,每个家庭普遍的一个话题。
本文主要对幼儿的一些不良习惯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标签:幼儿行为习惯成因对策一、幼儿的一些不良习惯的表现及其成因分析1.不遵守规则纪律现代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很多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对于孩子比较溺爱,这就造成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唯我独尊”的环境中,而一旦到了学校,由于不甘心自身的地位和其他同学一样,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或者游戏的过程中为了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就会不遵守规则纪律,乱跑乱跳。
而面对教师的教育引导则显得无所谓,甚至会有误解老师的状况,导致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误会。
这种现象在当前幼儿教育中是比较常见的,也是阻碍教师有效教学的主要因素。
2.在学校调皮捣蛋幼儿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认知以及自我认识,或者由于在进入学校的时候情绪比较激动,往往会出现调皮捣蛋的状况。
在面对老师和同学的时候,往往会搞一些恶作剧或者小破坏。
比如就有学生将另外同学的学习工具藏起来导致另外的同学不能正常的上课、学习,也有的同学会用画笔将学校的墙壁涂得乱七八糟等等,这些都是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过剩或者教师缺乏一定的引导策略造成的。
3.多动好问较严重好问是幼儿的天性,此时的他们对于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而大部分家长由于工作原因或者其他因素在面对孩子提问的时候大多采用不予回答或者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呵斥。
所以在学校的时候,很多学生就会将问题都摆到老师面前来,造成老师的工作量增大、特别是全班几十个同学一起向老师发问的时候,就会导致教师的教学困扰。
特别是在教师回答之后还有学生再一遍遍的问,也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
4.自制能力较弱幼儿时期的孩子自制能力较弱,表现为情绪波动较大,遇到一点不开心的事情就会去报告老师、汇报家长,甚至是大哭一场。
浅谈幼儿“行为问题”的表现成因及指导
浅谈幼儿“行为问题”的表现成因及指导众所周知,健康的含义在今天不仅指一个人身体安好,没有疾病。
现代意义上的健康,更指一个人拥有良好的心态,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学前期是人生旅程的奠基时期。
一个人的一生是否成功,此时迈出的第一步至关重要。
而是否拥有健康的心理,乃是第一步的关键。
是关系到其一生成败与否、快乐与否的基础。
家长的养育方式和态度以及教师的教育方式和行为都会给他们心灵上烙下深刻的印记,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发展,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部分教师和家长把精力集中放在孩子的智力开发和身体养育上,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这就使得有些孩子出现了“行为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暴躁型”。
表现为:易怒、易烦躁、动不动发脾气,经常和小朋友打架,毁坏别人的东西,有时会拿危险物品冲小朋友示威,有时还会攻击老师。
阳阳只有三岁,经常在班里喊打喊杀,动不动就打小朋友,老师和他耐心交流,希望他能和周围小朋友和平共处,效果却不是很好。
后来和家长沟通才知道,孩子在园的表现和妈妈在家里严格管教有关。
第二类是“懦弱型”。
表现为,来园时哭闹,不让妈妈走:或对某位教师依赖,寸步不离,环境稍有变化便不适应,缺乏独立性。
这些幼儿在集体中往往自信心不强、遇到事情不主动,反而退缩,不会和同伴相处,虽然有和同伴交往的愿望,但因无交往的经验和技能,经常得到的是交往受挫的体验,他们感到自己未被老师同伴所重视,由此产生自卑怀疑等心理,以不恰当的行为来引起人们的注意。
小丽看上去是个既文静又懂事的孩子,但是入园后天天尿裤,还不允许别人接近她,问她为什么尿裤?她总是哭、不说话。
第三类是“抑郁型”。
表现为:不太爱讲话,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仔细分析不是这个孩子的智力差,而是家庭里很少有人跟他讲话,从小没有过多被关注,家长认为孩子大了就什么都会了。
这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极为不利,同时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利,逐渐形成内向的性格,不愿与人沟通。
第四类是“怕羞型”。
表现为:胆小怕事,不敢大声说话,不敢面对小朋友唱歌,不敢接触生人等。
宝宝安全之殇,儿童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宝宝安全之殇,儿童安全教育刻不容缓放眼全球,防止儿童意外伤害是个世界性难题。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近100万14岁以下的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在中国,这一现实情况更是让人揪心,因受意外伤害而死亡的儿童占死亡儿童总数的26.1%,且该数字还在以每年7%-10%的速度快速增加。
其中水的伤害、道路交通伤害、危险行为伤害是造成儿童死亡人数最多的3类伤害,死亡人数占该类伤害受害人数比例分别达到75.8%、57.8%、55.8%。
面对着这一触目惊心的数据,家长们又是怎么做的呢?儿童安全的警钟已经敲响令人遗憾的是,现如今家长们过于重视孩子们的知识教育,让孩子学唱歌、跳舞,关注的背多少唐诗,会多少英文,却极少身体力行的教孩子懂得如何避免意外伤害。
忽视安全教育,直接导致儿童的安全意识薄弱,也因此产生各种悲剧.有关儿童意外死亡的报道却常现于报端。
就在日前,山东省蓬莱市潮水镇四村机场连接线附近,一辆货车与一辆面包车相撞,致12人死亡,其中11人为儿童(另一人为面包车司机),另有3名儿童受轻伤,令人扼腕叹息。
儿童意外伤害,不让一个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坠入了痛苦深渊,悲痛万分。
“最美妈妈”:英雄背后的儿童安全隐患07月03日滨江长河路白金海岸小区,就是靠近四桥这里,出现了惊险的一幕,有个两周岁零一个月大的女孩,叫“妞妞”,爬到窗台上不小心从10楼掉下来。
因为孩子家里没有人。
被一位过路的女士奇迹般地用双手接住了。
这就是我们2011年的”最美妈妈”.当时这则新闻触动了多少人的心。
有人说这个孩子多幸运,更多的人赞扬这位“最美妈妈”有着一颗美丽的心。
又有多少人去深究这个事件的“因”,由于父母的疏忽,把孩子独自留在家中。
孩子不懂得爬上窗台是如此危险,而造成了这一结果,当然看护、爱护不如自护,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就凸显的更为重要。
死亡洗衣机:危险就在儿童身边11月9日20点40分左右,博山区大辛庄一小孩在自家洗衣机上玩耍,突然掉进洗衣机的转筒里。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1.生理因素:幼儿处于发展期,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幼儿可能因为身体不适或疼痛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2.心理因素: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心理问题,比如情绪管理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环境变化,或是因为遭遇不公平待遇而愤怒。
3.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和托幼机构等环境对幼儿的行为有重要影响。
家庭因素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关爱程度等;托幼机构因素包括师生关系、人员配备等。
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应采取以下对策:1.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安全稳定的托幼环境,提高教师和家长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认知,并加强沟通,形成有效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2.增强幼儿情绪管理能力:通过培养幼儿的情绪认知与管理能力,教导幼儿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避免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可以通过情感故事、角色扮演和冲突解决活动来帮助幼儿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3.培养幼儿社交技能:鼓励幼儿参与团体活动,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学习合作与分享的技巧。
同时,要教导幼儿正确区分争执与冲突,并提供解决冲突的方法,以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4.引导幼儿表达情感:教育者和家长应积极引导幼儿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教他们说“我生气了,我需要帮助”等,避免使用攻击性行为来发泄情绪。
5.关注幼儿的养育环境:了解幼儿的家庭养育环境,帮助家长改善养育方式,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支持。
同时,托幼机构也需要加强师生关系建设,提高教师对幼儿的关爱度。
在尝试以上对策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对待幼儿攻击性行为时应尽量避免将其简单归结为“问题幼儿”,要注重个体差异,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
2.注意自身言行:幼儿攻击性行为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教育者和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榜样,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
总之,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需要多方面的策略来应对。
在教育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幼儿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幼儿社交技能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出现的攻击、侵犯、伤害他人的行为。
这种行为常常给幼儿自身和周围的人带来困扰和危害。
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社交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一、生理因素:1.健康问题:幼儿可能因为患有其中一种疾病或身体不适,导致情绪不稳定和攻击性行为的出现。
2.脑部发育异常:幼儿的大脑还在发育阶段,脑部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情绪调节困难,从而出现攻击性行为。
二、心理因素:1.消极情绪表达:幼儿尚未完全掌握合适的情绪表达方式,当面临挫折、不满或怒气时,可能通过攻击来宣泄情绪。
2.自尊心受伤:幼儿在人际交往中,遭受到批评、羞辱或排斥,可能会将这些负面情绪转化为攻击行为,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3.教育方式问题:家庭或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比如过度纵容、过度批评、体罚等,容易引发幼儿攻击性行为。
三、环境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中存在暴力、冲突或不幸福的氛围,会使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模仿和学习。
2.社交环境:幼儿在托幼机构或学校中,与其他儿童接触,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可能造成幼儿的不适应和攻击行为。
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加强幼儿情绪管理教育:1.帮助幼儿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情绪,如通过绘画、说话、讲故事等来发泄情绪。
2.指导幼儿学会自我调节,如通过深呼吸、数数等缓解紧张情绪。
二、提高幼儿自尊心:1.给予幼儿充分的关注和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发现幼儿的优点和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并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三、改善家庭和教育方式:1.家长和教师应关注自身教育方式是否合理,采用温和、耐心的方式进行教育。
2.与幼儿进行沟通时,避免过度批评、体罚等负面教育方式,尽量采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
四、创造良好的环境:1.提供安全、稳定、和谐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减少家庭和社交环境的不利因素。
2.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交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交环境,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哪些
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哪些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
以下介绍的主要是6岁以下的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1、咬指甲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
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
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2、吮吸手指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
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
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3、屏气发作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
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
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4、口吃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
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5、言语发育延迟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
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6、选择性缄默症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
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
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7、遗尿症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
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8、抽动症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
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9、入睡困难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婴儿期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引导
会 影 响到他 们 道 德行 为 , 延续 到青 少 年时期 , 容 易产 生攻 击性 并 就 人格 , 并造 成其 今 后 人 际 关 系 的 紧 张 和 社交 的 困 难 , 的甚 至 还 可 能会 转 化 为 犯 罪 行 为 。 于 有 l基 2 此 , 们有 必要 对 婴 儿期 攻 击性 行 为 的成 因及 教 我 育 引导 进行 分析 探讨 。
一
人 、 人 、 撞 别 人 、 取 别人 的 东 西 、 打 东 西 踢 冲 夺 摔
等, 不指 向任 何特 殊 的人 。 ] a) F(4 3P O
二、 婴儿 期攻 击性 行为 的产 生原 因 不 同研 究者 用 不 同的理论 来解 释攻 击性 行 为
、
婴儿 期 攻击 性行 为 的表现
一
的攻 击 , 可 以是 对 别 人 权 利 的侵 犯 。攻 击 行 为 也 最早 出现 于 婴儿 期 ( —3岁 ) l( 发 展 心 理 学 0 。_ 1 研究 表 明 : 体攻 击 性 行 为 的发 展 是 阶 段 性 与 连 个 续性 的统 一 , 早期 的攻 击 行 为 对 其 成 年 期 的 攻击
20 0 8年 第 4期
淄博 师 专 学 报 J un l f ioNoma C l g o ra o b r l ol e Z e
总第 l 期 4
婴 儿 期 攻 击 性 行 为 的 成 因分 析 及 教 育 引 导
李 静
( 淄博 师 范 高等 专科 学校 教 育科 学 系, 东 淄博 2 5 3 ) 山 5 1 0
攻 击性 行 为 又称 侵 犯 行 为 , 针 对 他 人 的敌 是 视 、 害 或破 坏 性 行 为 , 以 是 身体 的侵 犯 、 言 伤 可 语
小儿生活中的危险有哪些
小儿生活中的危险有哪些
小儿生活中的危险有哪些
如果没有使用安全用具或者使用不当,可能会发生一些危险——
1.缺氧可能使小宝宝的大脑受到影响
小宝宝缺氧就会使大脑的发育受到影响。
如果让一个还不能单独坐立的小宝宝坐在L形的椅子上,就会使小宝宝的呼吸道受压,从而会因呼吸困难而导致缺氧。
2.强烈摇晃小宝宝可能会造成大脑的损伤
强烈地摇荡小宝宝会引起大脑的损伤。
尽管没有外伤,但在小宝宝的大脑内部已经发生了损伤,虽然在外表上根本看不出,而且小宝宝当时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但可能会对小宝宝造成伤害。
所以儿童用具必须安全可靠,如童车即使在行进途中也不应太剧烈的前后左右摇晃。
3.小宝宝窒息
这种危险在出生后4个月至不满1周岁的小宝宝中容易发生。
美国的小儿科学会认为过分柔软的床具或者温度太热都是小宝宝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测题:你了解宝宝身边的用具吗?
1.宝宝的.身体有哪些需要特别呵护的地方?
2.什么样的小床会让宝宝安全健康地睡眠?
3.宝宝的手推车能让他平躺吗?
4.坐车时你给宝贝配置汽车安全座椅了吗?
5.你了解儿童襁褓背带的各种用法了吗?
如果你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说明你对宝宝用具的安全性做到了心里有数。
如果不了解,我们以后的系列中会详细地解答和介绍。
宝宝可能遭遇的危险游戏
宝宝可能遭遇的危险游戏作者:罗伟姚家琦等来源:《健康博览》 2013年第2期□文/ 罗伟姚家琦李奇吴尤游戏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游戏中,孩子既体会到了快乐,又对身体协调,脑部发育很有益。
特别是寒假、春节期间,好多孩子难得聚在一起尽情玩耍。
这时家长一定要让孩子远离有危险的游戏,以免对孩子造成心理或身体上的伤害。
在美国,每年因玩耍而意外受伤害的儿童达20万之多,其中40%伤势严重,需要急诊住院治疗。
10岁以下的孩子,50%都受过不同程度的伤害。
玩泡泡水导致肺炎2 岁半男孩小西,前两天突然咳嗽还呕吐,爸爸妈妈赶紧带他到医院就诊,医生听诊可闻及双肺部满布细湿啰音,怀疑小西患了肺炎。
后来胸片果然证实了医生的判断:双肺纹理增粗,双肺中、下部可见斑片状影。
好好的孩子怎么突然患肺炎了呢?分析小西患肺炎的原因的时候,家长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说两天前带小西在公园玩吹泡泡,有一次不小心把泡泡水吸入了鼻腔,当时就引起了剧烈的咳嗽,这两天来一直没好才带他来医院看病的。
听完后医生告诉他们,小西很可能是因为泡泡水吸入呼吸道引起的吸入性肺炎,家长听后后悔不已,说以后再也不让小西玩吹泡泡了。
泡泡水是所有小朋友都非常喜欢玩的玩具,轻轻一吹,便能够吹出大量色彩斑斓的泡泡,在太阳的折射下更加的漂亮。
很多商家为了迎合小朋友的心理,还做出了各种各样性能不同的泡泡机、泡泡棒、泡泡枪等,这类玩具在公园等一些游乐场所卖的特别的好,有的甚至还脱销。
一些不良商家为了利益大肆宣传他们的泡泡水是无毒配方,无色无味,对呼吸道、皮肤无任何不良刺激。
事实真如他们所鼓吹的那样吗?我们先来看看泡泡水的成分。
据调查表明,泡泡水大部分都是由洗涤剂、肥皂、洗衣粉、沐浴露、洗手液等相互搭配混合配成的,洗涤剂主要由烷基苯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醚硫酸钠、二甲苯磺酸钠等制成,对人体有着较强的毒性;洗衣粉和肥皂中所含的氢氧化钠含量较高,有着较强的腐蚀性,特别对小孩的皮肤和呼吸道损害比较大,如果不小心接触多了,很容易造成局部的灼伤;沐浴露中绝大多数都含有邻苯二甲酸盐,这是一种增塑剂,有一定的毒性,婴幼儿如果过多接触这类化学物质,不但对肝肾功能有一定的损害,更严重的是还可能会引起生殖系统方面的问题。
幼儿不良行为原因及干预措施
幼儿不良行为原因及干预措施1. 引言说到小孩儿的行为,真的是一把双刃剑。
有时候他们的表现让你笑得前仰后合,有时候又让你抓狂得想要发脾气。
我们常常会看到幼儿在超市里大喊大叫、打架斗殴,或者干脆来个撒泼。
这些不良行为的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故事呢?今天,就让我们轻松聊聊这些小家伙儿们的“奇葩”行为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2. 幼儿不良行为的原因2.1. 情绪表达不当首先,咱们得明白,幼儿其实是用行为来表达他们的情绪。
想想看,他们的词汇量还不够丰富,脑海里的想法却是一箩筐的。
就像是给他们装了一大堆小球,却没有合适的盒子来放,这不,球就开始乱滚了。
比如,小明本来是想要玩那个超级酷的玩具,但妈妈说“先吃饭”。
这小子一听,心里顿时就像下了雷,选择了“抗议”,于是就开始了他的“摔跤秀”。
其实,孩子们就是想表达“我不开心!我想要!”可惜他们还不太会用语言来说明白。
2.2. 模仿学习再者,孩子们的模仿能力那可真是无人能敌。
他们就像小猴子,看见什么就学什么。
有时候,咱们大人也要警惕了,随便在家里发脾气、吵架,孩子们很可能就会在后面学着来。
比如,爸爸妈妈吵架的时候,宝宝在旁边玩得不亦乐乎,突然某一天,他可能就把“吵架”这项技能学会了,结果下次跟小伙伴玩得不顺心,直接来了个“翻脸不认人”,你说这让家长多尴尬呀!3. 干预措施3.1. 情绪引导那么,面对这些不良行为,我们该如何应对呢?首先,可以试着进行情绪引导。
给孩子们一个安全的空间,让他们知道表达情绪是可以的。
就像开车的时候需要信号灯,咱们可以用简单的词汇教他们表达感受,比如“生气”、“伤心”或者“快乐”。
当小明在超市里发脾气时,不妨蹲下来,眼睛平视着他,耐心地问:“小明,你是不是觉得不高兴呀?是不是想要那个玩具呀?”这样一来,孩子能感受到被理解,就不那么容易暴走了。
3.2. 以身作则其次,作为家长,我们也要做个好榜样。
你想啊,孩子们的小脑袋里都是超级无敌的“录音机”,每天都在反复播放你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
【必备收藏】幼儿不当行为的原因
幼儿不当行为的原因
幼儿不当行为的原因往往与其所处的整体环境有密切关系,教师应对不同情境下的幼儿不当行为做出恰当的判断。
1. 生理因素
1)与幼儿个体健康有关导致的问题:如过敏、睡眠不足、疾病、不
良饮食习惯、疲倦、饥饿等因素,往往会影响幼儿的行为表现。
2)生理缺陷问题:如视障、听障、小儿麻痹、先天严重生理残疾、
药物及其它导致的坐立不安、感统失调、粗心大意及心情不定等行为。
3)神经系统方面的问题:大脑功能受损导致的心智障碍、记忆力不
集中、多动、易冲动等。
2. 心理因素
1)心理因素主要包含个人价值观、动机、偏好、父母的影响。
有些幼儿有情绪、社交和学习上的问题,往往是因为情绪障碍、发展迟缓、欠缺沟通及社交技能、渴望得到注意、无法经历挫折、生气或怨恨、无助或无聊等。
2)也有些幼儿由于个人因素,如人格、气质类型、兴趣、动机等影响导致其对于活动的爱好与参与出现不同。
3. 外在环境因素
1)家庭和社区环境会影响幼儿的行为表现。
比如,父母管教和训诫方法不当、家庭作息不当、父母离异、电视及电脑等。
2)幼儿园环境的影响,如课程内容与安排方式不适宜于幼儿、教室物理环境规划布置,如温度、噪音、光线、教材教具及师幼比等。
4. 教师因素
教师行为影响幼儿的行为表现,包括学习氛围的营造、课程与教材的适宜性、教师对行为管理的方式,如对幼儿行为表现情景反应过度、使用处罚手段等。
儿童常见异常行为-PPT课件
②恐惧症:在特定刺激下自动产生的、强烈的、 非理性的恐惧和害怕的情绪反应。表现为判断力、 理解力降低,甚至丧失理智和自控能力。
我国患病率为0.058%。女性多于男性。
2.临床特征:
①情绪上 ②心理行为上 ③生理上 ④惧怕对象
5
3.病因分析: ①环境因素。 ②经验因素。 ③条件反射的作用。(应答性条件反射) ④模仿和观察学习的结果。
3
3.病因分析:
①先天体质缺陷
②铅中毒
③食物过敏
④放射作用
⑤轻度身体器官异常
⑥心理的紧张刺激
4.治疗方法:
①药物治疗:兴奋剂、安定剂、维生素
②饮食治疗
③行为治疗及行为矫正
4
三、焦虑及恐惧症
1.概述:
①焦虑症:一种复杂的、综合的、较为普遍的 负性情绪。常常表现为无原因的恐惧和不安,无所 指向的烦躁和惊慌。
②吮母指:通常缺乏母爱,不被人关注,受挫 折或心理矛盾。这种儿童性格多半安静、温和,不 好动感情。
③咬指甲:由于紧张、焦虑。这种儿童活泼、 好动,情绪不稳,易于分心,不太顺从。
10
五、品行障碍
1.概述: ①品行障碍是指在儿童少年期这个特定年龄阶
段中,出现的违背相应年龄和社会期望的一种行为 模式。
②主要表现为:反复性、持续性、反社会性、 攻击性、对抗性。并对他人导致程度不等的危害。 包括违法违纪行为和犯罪行为。
2.口吃(言语障碍):
①一种儿童常见的言语节律障碍。通常伴有挤 眼、唇颌颤抖、歪脖子、摇头等动作。
②口吃的形成有遗传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
素,也有“习得”因素。
7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婴幼儿意外伤害的常见原因
婴幼儿意外伤害的常见原因婴幼儿意外伤害是指婴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意外事件导致的身体损伤。
婴幼儿的身体结构尚未完全发育,免疫系统也比较脆弱,所以他们更容易受伤。
以下是婴幼儿意外伤害的常见原因:首先,家居环境不安全是导致婴幼儿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婴幼儿因为家中的家具、电器、危险品等导致的意外伤害事件而受伤。
例如,一些家具和电器的锐利边角可能会造成划伤或撞伤婴幼儿的身体。
家中的化学品和药物也是十分危险的,婴幼儿如果将其吞下或接触到皮肤上可能会导致中毒。
此外,不合理的窗户和楼梯设计也容易导致婴幼儿从高处摔下受伤。
其次,玩具和游乐设施的使用不当也是导致婴幼儿意外伤害的常见原因。
许多婴幼儿喜欢用玩具进行游戏,但如果玩具不符合安全标准,或者婴幼儿在使用玩具时不正确操作,就容易导致伤害。
例如,一些小件玩具容易被婴幼儿吞食,导致窒息风险;一些玩具的边角锐利,容易造成划伤或撞伤等。
此外,游乐场和公园中的游乐设施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滑梯过高、秋千不牢固等。
再次,婴幼儿的活动能力有限,容易在日常活动中发生意外。
由于他们的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性较差,常常容易摔倒和碰撞。
例如,婴幼儿在学步时容易摔倒;他们在学会翻身、爬行或行走之前,也容易碰到墙壁、桌角等物体而受伤。
此外,推车和婴儿床上的不当使用也容易导致婴幼儿摔伤。
此外,交通事故是导致婴幼儿意外伤害的另一主要原因。
家长或看护人在推婴儿车时,如果没有注意交通信号和车辆行驶的情况,就可能导致交通事故。
此外,未正确安装或使用安全座椅也容易导致婴幼儿在车辆碰撞中受伤。
为了预防婴幼儿意外伤害,家长和看护人需要采取一些措施:首先,确保家中的环境安全。
家具和电器应尽量选择没有尖角和锋利边缘的,以减少划伤和撞伤的风险。
危险品应放置在婴幼儿够不到的地方,如高处柜子或上锁的抽屉。
窗户和楼梯的设计应合理,门窗应安装安全锁,以防止婴幼儿从高处摔下。
其次,选择符合安全标准的玩具。
在购买玩具时,应确保玩具没有小件,以防止婴幼儿误食。
幼儿常见安全隐患解析
幼儿常见安全隐患解析幼儿时期,孩子们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但安全意识较弱,这就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安全隐患。
作为幼儿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关注这些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解析一下幼儿常见的几种安全隐患。
一、跌倒与碰撞1.跌倒:幼儿在奔跑、玩耍时,很容易因为地面不平、鞋子不合适等原因导致跌倒。
跌倒可能会导致擦伤、骨折等伤害。
2.碰撞:幼儿在玩耍过程中,可能会与同伴发生碰撞,或者撞到家具、墙壁等硬物。
碰撞可能导致头部受伤、皮肉伤等。
二、异物卡喉幼儿在进食时,可能会将食物误吸入气管,导致呼吸困难。
幼儿在玩耍时,也可能将小玩具、硬币等异物误吞,卡在喉咙里。
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窒息。
三、触电与烧伤1.触电:幼儿好奇心强,可能会误触电源插座、电线等带电物体,导致触电事故。
2.烧伤:幼儿在厨房玩耍时,可能会接触到热水、热油等,导致烫伤。
玩火也可能引发火灾,造成烧伤。
四、溺水幼儿在河边、泳池等水域玩耍时,容易发生溺水事故。
溺水可能导致窒息、死亡等严重后果。
五、中毒幼儿可能会误食过期食品、有毒植物等,导致中毒。
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昏迷等。
六、失踪与拐骗幼儿在公共场所玩耍时,可能会走失或者被拐骗。
失踪与拐骗可能导致孩子遭受伤害、性侵等严重后果。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些安全隐患的预防措施:1.跌倒与碰撞:保持地面平整,家具边缘包角,为幼儿提供合适的鞋子,教育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2.异物卡喉:教育幼儿慢慢吃饭,不要边吃边玩,不要给幼儿食用易卡喉的食物,如葡萄、果冻等。
3.触电与烧伤:将电源插座安装在幼儿够不到的地方,教育幼儿不要玩火,不要接触热源。
4.溺水:教育幼儿遵守水域安全规则,不要在河边、泳池等水域玩耍,家长要加强看护。
5.中毒:妥善存放有毒物品,教育幼儿不要捡食地面上的食物,不要尝试未知植物。
6.失踪与拐骗:教育幼儿记住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不要随意跟随陌生人,家长要加强看护。
儿童应激反应的特点与处理策略
儿童应激反应的特点与处理策略应激是指个体在面对外界压力、威胁或挑战时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
对于儿童来说,应激反应往往比成年人更加显著,因为他们的神经系统和情绪调节机制尚未完全发育。
了解儿童应激反应的特点以及如何恰当地处理这些反应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一、儿童应激反应的特点1. 特异性儿童的应激反应往往表现出特定受创事件的相关性。
例如,如果一个儿童遭遇了车祸,他可能会在听到汽车声或看到破损车辆时出现明显的恐惧或恐慌反应。
这种特异性的应激反应是由于儿童的记忆和情感系统尚未完全发展成熟所致。
2. 循环性儿童的应激反应可能出现间歇性的周期。
他们可能会在受创事件发生后的几天或几周内出现明显的反应,然后在一段时间内逐渐恢复正常。
但是,在类似的事件或刺激再次出现时,他们可能会重新出现相似的应激反应。
3. 过度激活相较于成年人,儿童的应激反应通常更加剧烈和持久。
他们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易怒、焦虑、恐惧或悲伤等反应。
这是因为儿童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正在发育过程中,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相对较强烈。
二、处理儿童应激反应的策略1. 提供安全感对于受创的儿童来说,建立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和教育者可以通过积极的陪伴、温暖的拥抱以及体贴的照顾来提供安全感。
此外,创造一个稳定的、可预测的环境也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安全感。
2. 鼓励表达情感儿童在应对应激时可能会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父母和教育者应该鼓励他们倾诉内心的感受,给予理解和支持。
他们可以通过绘画、写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帮助儿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引导他们理解这些情感。
3. 提供适当的信息适当地向儿童提供关于受创事件的信息,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并逐渐消解对事件的恐惧和焦虑。
但是,信息的传递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理解能力来调整,避免给他们造成过度负担。
4. 推行规律和常规恢复儿童原有的生活规律和日常常规是帮助他们稳定情绪的有效策略。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饮食和学习安排,有助于儿童建立起稳定的生活节奏。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四大原因
⼉童攻击性⾏为并⾮是空⽳来风,⼉童攻击性⾏为也是有原因的。
⽣理、⼼理、及社会环境等因素都有可能引发⼉童的攻击性⾏为。
(⼀)⽣物因素Miles&Carey分析了与攻击⾏为、遗传和养育有关的24项研究,结果表明了遗传的强⼤影响。
例如,同卵双⽣⼦⽐异卵双⽣⼦在攻击性⽅⾯表现出更⾼的关联度。
也有研究表明,在⼉童攻击性的影响因素中,遗传约占50%。
从⼀些有攻击性⾏为⼉童的⽗母⾝上,也可以发现攻击倾向甚⾄攻击⾏为。
少部分⼉童之所以出现频繁的攻击性⾏为,可能与⼤脑两半球均衡性发展与协同功能较低有关。
张倩等⼈的研究发现,攻击性⾏为⼉童的左半球抗⼲扰能⼒差,右半球完形的认知能⼒较弱。
另外,性激素也影响着男⼥攻击性⾏为的发⽣和表现。
(⼆)环境因素1.家庭对⼉童早期⾏为的塑造起着关键性作⽤。
Dishion等研究发现,当⼉童处于被忽视、家庭经济条件差、⽗母有暴⼒⾏为等不利环境时,不易形成正确的⾏为标准和⾃我控制能⼒。
王益⽂等⼈的研究也发现,对男孩⽽⾔,母亲的情感⽀持会减轻男孩的社交退缩、违纪和攻击⾏为;对⼥孩⽽⾔,母亲过分严厉的惩罚、发脾⽓、打孩⼦等极端⾏为会导致⼥孩好动、攻击性强、固执粗暴等⾏为问题和⼼理障碍。
2.学校准则和风⽓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童的攻击⾏为。
郭伯良等⼈的研究发现,教师对攻击性⾏为的态度和⾏为会影响⼉童攻击⾏为的产⽣,教师的训诫可有效减弱⼉童的攻击⾏为。
3.群体的感染、去个性化作⽤可增加攻击⾏为。
⼉童间相互模仿,会降低攻击他⼈产⽣的负罪感,从⽽直接增加⼉童的攻击性。
l992年Pakurst和Asher发现,在不被喜欢的⼉童中,⾮攻击性⽐攻击性⼉童更易受到漠视⽽感到孤独。
攻击性与拒斥彼此相关,既有攻击性⼜被拒斥的⼉童更易⾛上犯罪道路。
4.社会传媒中不良内容的影响。
电视、因特等社会传媒中的暴⼒、⾊情等不良内容以直观形象的⽅式教给⼉童⼀些攻击⾏为⽅式,使⼉童放松了对攻击⾏为的抑制,使暴⼒“合法化”。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会有很多的行为举止,每个动作和举动都会反映着幼儿的心理状态和内心需要。
而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又是各不相同的,而表现出来的结果和方式也是各有区别的。
幼儿有攻击性行为让很多家长头疼,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苦恼和困惑。
那么我们来研究下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1、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与某些生理特征有关。
比如,那种天生爱哭闹、爱发急的难带型婴儿,长大后较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但生理特征并不是完全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关键,它与外界环境因素联合才会起作用,会体现出来。
2、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与成长环境有关。
如果幼儿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生活环境中,就很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因为幼儿虽小但已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如果长期被约束和舒服,就会出现厌倦和逆反,表现出来的行为就会具有攻击性。
而且家长的行为对幼儿行为的影响有很关键和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宝很多危险行为的产生,和他想探索新事物是分不开的。
与其限制宝宝的探索,不如放手给他尝试,虽然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有了相应的练习,以后就安全多了!
场景扫描
宝宝走向饮水机,他正在努力地压“红色”的水笼头;宝宝的球掉到了楼梯下面,他正拉着栏杆挪动脚步,想下楼梯;您把宝宝放在床上,刚转身去厨房给他弄吃的,他就爬到了床边;宝宝无意中拉开了抽屉,正一拉一抽玩得高兴……
或许您的宝宝曾发生过比这些还要危险的动作,您除了要尽可能地改善生活环境的安全性,还能做什么呢?那就是教宝宝———认识危险!
认识“高”
您故意把孩子放在高约10~15厘米的平台上,看孩子的反应。
大部分会爬的孩子会马上翻下来,没有特别害怕的表情;然后再把孩子放到90厘米高的桌子上,父母在一旁注意保护孩子,看孩子爬在桌子上的时候是什么表情,孩子是否会爬到桌子的边缘就停止动作。
在游戏结束以后,告诉孩子这很“高”,很危险,宝宝不能爬到上面来玩,如果下不来就要喊妈妈。
认识“烫”
用两个一模一样的杯子,在杯子里倒入冷、热两种水,让孩子感受不同触觉感受,并告诉孩子“烫”。
然后把水壶打开,拉孩子的手放在水壶口上方,让孩子感受热水汽,并再次强调“烫”。
您还可以用两块毛巾分别浸过冷、热两种水,当把热毛巾给孩子的时候,告诉孩子“烫”。
学倒水
您应该给宝宝准备一把小茶壶,提前在里面装上宝宝要喝的水,并把它放在宝宝方便拿的地方。
宝宝玩累了、渴了,您需要做的就是提醒宝宝自己去倒水喝。
当然,刚开始的时候,您可以适当地帮助宝宝完成,以后就放手让宝宝自己来吧,不要怕他把水洒得到处都是!
教宝宝认识危险的训练法
骑马翻跟斗
当宝宝在摇马上骑得高兴的时候,突然从后面轻推,让宝宝身体猛地朝前方倾斜并翻倒,观察孩子的反应。
这个动作是需要您保护的,您的手始终都要拉住宝宝的后背衣服。
宝宝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些害怕,不可以强迫他,只在偶尔的时候练习。
练习的时候要教会宝宝用手支撑地,并慢慢地爬下来。
学用剪刀
给宝宝儿童安全剪刀,教他用剪刀剪开纸。
还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让宝宝学用玩具螺丝刀、夹子等。
注意,生活中的这些东西还是尽可能不给宝宝接触到。
(用类似的方式,您还可以教宝宝认识“扎手”、“夹手”、“摔跤”等危险信号,以及如何从箱子里爬出来、如何从床上爬下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