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系列 第2部分 专题6 第1节 Ⅰ.补——文言文阅读的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断句题——聚焦差异用好标志练习

2020届高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断句题——聚焦差异用好标志练习

第一节断句题——聚焦差异用好标志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

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

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选自《三国志·张昭传》) A.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B.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C.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D.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解析:B [“群盗”“孝廉”是句子的主语,前面都要断开。

“哉”是句末语气词,后面要断开。

“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句子省略的主语是前文的张昭,前面都要断开。

“然后”常用于句首,前面要断开。

“孝廉何得寝伏哀戚”是完整的一句话,不能断开。

因此选B项。

][参考译文]孙策弥留时,把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领群臣拥立(孙权为君),加以辅佐。

(张昭)上奏章给汉王室,(向孙权)移交下属各城,朝廷内外的将校官员都命令他们要忠于职守,孙权因过分伤感还没有处理政事,张昭对孙权说:“作为别人的后代,贵在能继承先辈交付的重任,光大父兄的遗业,来成就不朽的功业。

现在天下动乱,群盗满山,你怎么能一直沉溺于伤心之中,放纵普通人的情感呢?”于是亲自扶孙权上马,率兵出战,这以后众人的心里知道有所归属。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畴至,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

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谓曰:“汝何自哭刘虞墓,而不送章报于我也?”畴答曰:“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

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

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

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对于高中生来说,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素养,还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深入了解一下高中文言文的基础知识。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实际意义。

(一)常见实词1、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在古代和现代意义不同的词。

比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而现在仅指男子的配偶。

2、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

例如,“兵”可以指兵器、士兵、战争等。

3、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

像“知”通“智”,“说”通“悦”。

(二)实词的推断方法1、语境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2、字形推断法通过分析汉字的字形结构来推测其意义。

3、语法推断法依据词语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和作用来判断其词性和含义。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在语法和表达上起着重要作用。

(一)常见虚词1、而可以表示转折、顺承、并列等关系。

2、之作代词、助词、动词等,用法多样。

3、以有“用、凭借、因为”等意思。

(二)虚词的用法辨析要准确理解虚词的用法,需要多读多练,积累常见的虚词搭配和用法。

三、句式(一)判断句通常以“……者,……也”“……,……也”等形式来表示判断。

(二)被动句常见的有“于”字被动句、“为”字被动句等。

(三)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比如“何陋之有”就是宾语前置句。

(四)省略句在文言文中,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常常省略。

四、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二)动词活用动词作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三)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五、翻译文言文翻译是对文言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一)原则1、信要忠实原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2、达译文要通顺流畅。

3、雅译文要富有文采。

(二)方法1、留保留原文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等专有名词。

高三三轮复习知识补充(1)——文言文的翻译、句读

高三三轮复习知识补充(1)——文言文的翻译、句读

高三三轮复习知识补充(1)——文言文的翻译、句读一、考点补充(一)文言文翻译的考查形式可能有以下三种:1、扩充原先两道翻译试题的文字量。

2、扩大题量,使原先的翻译试题由两道变为三道。

3、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道句读题、一道翻译题以下是古文阅读、翻译可能变化的一种情况:示例一: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题目。

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

上欲陵死战,召陵母及妇,使相者视之,无死丧色。

后闻陵降,上怒甚。

群臣皆罪陵。

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

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构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

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过也。

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

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节选自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⑴、给下列语段加上适当的标点。

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⑵、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构其短,诚可痛也。

②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

③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二、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注意事项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

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

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11. 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二:文言文知识点全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二:文言文知识点全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二:文言文知识点全解析文言文知识点全解析在准备高考语文文言文考试的时候,了解相关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深入学习,才能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全面解析文言文的知识点,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用法。

第一部分:文言文的基本特征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部分,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它的基本特征。

1.物象助词与抽象助词物象助词是指指物化形特定的语助词,如“之”、“乎”、“之乎者也”等。

抽象助词则是指语气助词,如“兮”、“耳”、“者”、“也”等。

学习者要了解这些语助词的用法和差别。

2.杂阕体和楚辞体在文言文中,有两种不同的写作风格:杂阕体和楚辞体。

杂阕体是一种较为繁琐的写作风格,用于说明或敘述,而楚辞体则更感情化,用于抒发文化思维和个人的情感。

3.精神和文化意义在文言文中,精神和文化意义非常重要。

有些单词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下拥有不同的含义,例如“众人皆醉我独醒”,就不仅仅指人们在喝酒,还指不同的文化思维、社会行为等。

第二部分: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在了解文言文基本特征后,必须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以确定其用法。

1.名词名词在文言文中非常重要,是表达含义和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

名词按照语义可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通常是实存或性质等归类,虚词通常是具有一定功能的词。

2.动词动词是文言文的主要格局之一,是表现事件、行动、状态、思想等的方式。

文言文的动词同样可以根据语义和派生词来进行分类。

3.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是常见的修饰语,表示时间、地点、方向等具体的情境。

例如,“乃”表示时间,后置在动词前,说明此时是之后发生的事件。

4.数词和中文一样,在文言文中,数词主要用于表达大致的实数,例如“百”、“千”、“万”等。

在文章中,数词通常与名词联系在一起,用于修饰或强调其数量。

第三部分:文言文的基本规范了解了文言文的基本特征和语法后,学习者还必须牢记一些基本规范,才能使自己的文言文作品更为规范和精准。

高考语文冲刺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六文言文阅读

高考语文冲刺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六文言文阅读

保留专有名词和特殊句式
01
在翻译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 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和特殊 句式,如人名、地名、官职名 、年号、特殊句式等。
02
对于这些专有名词和特殊句式 ,可以直接照搬原文,不进行 翻译或解释,以免产生歧义或 误解。
03
如果专有名词或特殊句式在译 文中无法直接照搬,可以采用 音译、注释等方法进行说明。
理解文本内容
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文本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 旨和中心思想。
分析文本结构
能够分析文言文文本的结构特点,理清够鉴赏文言文文本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音韵、 修辞等方面的特点。
提升文言文阅读水平意义
增强文化底蕴
通过文言文阅读,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
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如“为……所……”、“见……于……”等;无标志的被动句,需要根 据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运用方法:注意抓住标志词和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倒装句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运用方法:注意抓住句子成分的正常顺 序和特殊顺序进行判断。
03 文章理解与鉴赏 技巧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中心思想
仔细阅读文章,了解文章 大意和主题。
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和 段落,理解其深层含义。
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 思路。
结合文章背景和作者经历 ,把握文章中心思想。
分析人物形象,评价作者观点
01
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外貌、性格、行为等 方面。
02
关注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和评价,理解作者的立场和 态度。
03
高考语文冲刺大二轮专题复 习课件专题六文言文阅读
汇报人:XX 20XX-01-23
contents
目录

第2部分 专题6---第1节

第2部分  专题6---第1节

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
菜 单 隐 藏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2013 ·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 语文
核心考 点探究 即时对 点演练
旅途中我喜欢把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叠合。车过山丹 河(即古弱水)时,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淮南子》
里也有后羿过弱水向西王母“请不死之药”的记载。神话传说汇集着一个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3 ·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 语文
核心考 点探究 即时对 点演练
3.作者曾说:“雪”是《祁连雪》的“文眼”,具有重要的作用。请通
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文章以“祁连雪”为标题,首尾引用的诗句都含有“雪”字,行 文中,第二段有“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生命体系的” ;第三段从自然景观的角度介绍“雪擎穹宇”“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 静、明朗、净化”;四、五两段大量的神话和历史映衬祁连山的高耸接天 ,让人自然联想到山顶的终年积雪;第六段把祁连雪岭意象化,过客们对 祁连山的不同形容,已经将祁连山的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交融互渗。理清
菜 单
隐 藏
2013 ·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 语文
核心考 点探究 即时对 点演练
我们对2013年散文类文本阅读走向做如下预测:(1)从选材上看,偏重于文 学作品中的优美散文。字数一般控制在1 200字左右。所选材料大多抒发对 祖国、家乡、亲人的思念、热爱和赞美之情,感悟对生活、社会的体验, 展示作者对追求人生真谛、感悟生命光彩、关注社会生活的情怀。所选材
4.广泛积累散文类文本的基础知识。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一、考查形式多以选择、简答的形式考查。

一般考查实词、虚词、文言断句、古代文化常识、筛选概括信息、翻译等。

二、知识讲解(一)五类常考实词1.通假字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1)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例:《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不知”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

(2)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

例:《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的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

“早”是本字,“蚤”是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

(3)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例:《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字是古字,“授”是今字。

2.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引申义为“方向、方法、道理”。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

3.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语。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大致包括词意扩大、词意缩小、词意转移、词意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1)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如“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指“整个中国”。

(2)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导与练》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跟踪演练 第1编第2部分第6专题第1节 1古诗文阅读 新人教版必修5

《导与练》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跟踪演练 第1编第2部分第6专题第1节 1古诗文阅读 新人教版必修5

《导与练》2013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演练第1编第2部分第6专题第1节 1古诗文阅读新人教版必修5一、对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注意句中加点的实词的翻译。

1.贾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__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汉书·贾谊传》) (1)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为廷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凭借擅长背诵诗书会写文章在郡里闻名。

(2)河南太守吴公听说他才学优秀,就召他到自己的官署,非常地宠爱(他)。

(3)(吴公)旧时与李斯同乡,并且曾经向李斯学习过,(皇上)就征召吴公担任廷尉。

参考译文: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

在十八岁时,凭借擅长背诵诗书会写文章在郡里闻名。

河南太守吴公听说他才学优秀,就召他到自己的官署,非常地宠爱(他)。

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吴公)旧时和李斯同乡,并且曾经向李斯学习过,(皇上)就征召吴公担任廷尉。

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

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

2.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朽而轮败,车兒折而辕毁,无所可用。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文言文常识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文言文常识

意译
在理解原文意思的基础上,用现代汉 语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使译文更加 流畅自然。
保留、替换、调整方法应用
保留法
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 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
、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
替换法
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替换为现代 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或将古今异义 词替换为现代汉语中的对应词语。
调整法
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词义 。结构分析法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确定词 义。
实词分类
根据词性可分为名词、动 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代词等。
语法分析法
运用语法知识判断词性, 进而确定词义。
虚词作用及举例分析
虚词作用
主要起连接、转折、修饰等作用 ,无实际意义。
“而”字用法
表转折、顺承、并列等关系,如 “学而不思则罔”。
不辨语气,违背情理
要准确把握原文的语气和情感色彩, 使译文在表达上更加贴切、自然。
05
名篇名句默写与赏析
必背篇目回顾与梳理
《劝学》
荀子名篇,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和方法,提出“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的观点。
《师说》
韩愈所作,论述教师的作用、 从师的意义和原则,提出“弟 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 子”的看法。
“之”字用法
作代词、助词等,如“辍耕之垄 上”。
“以”字用法
表目的、原因、凭借等,如“以 弱胜强”。
古今异义词辨析技巧
注意词义扩大、缩小或转移现象。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掌握常见古今异义词的辨析方法,如“妻 子”、“交通”等。 多做练习,积累经验。
03
古代汉语句式结构与特点
判断句、被动句识别与运用
《赤壁赋》
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以赤壁之 战为背景,抒发历史感慨和人 生哲理。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归纳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考察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下面是对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知识点进行的总结归纳:一、文言文基本概念和特点1.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流行于魏晋南北朝至清代。

2. 文言文具有奥妙的语言艺术,形成了独特的修辞格和表达方式。

3. 文言文的特点包括:句子结构严谨、字词的用法古雅、重视修辞手法和推理逻辑等。

二、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1. 抓住文言文的重点句子和关键词,理清思路,掌握全文的大意。

2. 注意文言文的上下文关系,推测词义和句意。

3. 注意把握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4. 注意划分段落和标点符号的运用,理解段落的结构和主题。

三、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手法1. 比喻、夸张、对偶、排比、对仗、反问、设问等。

2. 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用来描写人物、环境、情感等。

四、文言文的常见句式和句法结构1. 并列句、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复句、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

2. 文言文的句式多样,句法结构复杂,需要积累常见的句式和结构。

五、文言文文化常识和典故1. 文言文中常出现典故和古代文人的文化常识,对于理解文意至关重要。

2. 需要了解一些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背景,帮助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深层意义。

3. 了解典故和文化常识可以拓展阅读视野,增加应考的底蕴。

六、文言文人物形象塑造和人性描写1. 文言文中经常描写人物的品质、性格、命运等,需要理解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描写手法。

2. 注意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分析其人性和命运的因果关系。

七、文言文的主题和议论1. 文言文的主题多样,常涉及人生哲理、道德问题、社会风俗等。

2. 通过理解文言文的主题和议论,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拓展思维。

八、常见的文言文体裁1. 史书、辞书、诗词、散文、议论等。

2. 不同的文言文体裁有不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理解。

文言文阅读第1节-补文言文阅读的基础知识

文言文阅读第1节-补文言文阅读的基础知识

文言文阅读第1节-补文言文阅读的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第 1 节补文言文阅读的基础知识文言文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可能是学习语文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但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就能逐渐读懂古人的智慧和情感,领略文言文的魅力。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的世界。

一、文言文的字词1、实词实词是指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在文言文中,实词的含义往往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例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汤”指的是“热水”。

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积累,来熟悉常见实词的古今异义。

2、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没有实际的意义,但却起着重要的语法作用。

常见的虚词有“之”“乎”“者”“也”“以”“于”等。

“之”的用法就很丰富,可以作代词、助词、动词等。

比如“吾欲之南海”中的“之”是“到……去”的意思,作动词;“水陆草木之花”中的“之”是“的”的意思,作助词。

3、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

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表示高兴、愉快。

我们在阅读时要能够识别通假字,并理解其本字的含义。

4、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比如“故”,可以表示“原因”“旧的”“所以”等。

这就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来准确判断词义。

二、文言文的句式1、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者,……也”“……,……也”“……者,……”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夫战,勇气也”。

2、省略句省略句在文言文中很常见,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都可能被省略。

比如“(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省略了主语“渔人”;“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省略了谓语“鼓”。

3、倒装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何陋之有”就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该是“有何陋”;“马之千里者”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千里之马”;“战于长勺”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于长勺战”。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语法常识 精要了解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语法常识 精要了解

语法常识精要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同现代汉语相比较,总的来看是相同或相近的,但也有一些不同或差异较大的地方。

而这些地方,正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学习文言文,就要牢牢把握住这些差异。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词法与句法上,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为大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词法常识(一)古今词汇的区别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间有少量双音节词。

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间有少量单音节词。

所谓单音节词,就是一个字一个词,如“山”“水”“江”“河”等。

所谓双音节词,一般是两个字一个词,如“憔悴”“执事”“行李”“奈何”等。

古今比较如下:了解了古代汉语常用词汇的这一特点,我们在学习古代汉语时就要正确辨识其中的单音节词,翻译时将其准确替换为现代汉语的双(多)音节词。

(二)词汇分类——实词、虚词1.实词(1)概念: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

(注:古代汉语量词很少,现代汉语量词很多。

)(2)种类:①古今异义词。

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六种。

a.词义扩大:如“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现指“整个中国”。

b.词义缩小:如“谷”,古义是庄稼和粮食的总称;今义在北方专指“小米”,在南方专指“稻谷”。

c.词义转移:如“脚”,古义指“小腿”;现在专指“足”。

d.词义弱化:如“羞”,古义是“羞愧,感到耻辱”;今义是“害羞,不好意思”。

e.词义强化:如“宣言”,古义是“扬言”;今义是“宣告,声明”。

f.感情色彩变化:如“逢迎”,古义是“迎接”,中性义;今义是“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贬义。

②多义实词。

把握多义实词,就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如“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是它的引申义;“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坏人的党羽”,现在属贬义词;“莫”的本义是“日落”,“没有”是其假借义。

③通假字。

高考语文复习系列 第2部分 专题6 第1节 Ⅰ.补——文言文阅读的基础知识

高考语文复习系列 第2部分 专题6 第1节 Ⅰ.补——文言文阅读的基础知识

专题六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容试卷选文断句实词(含文化常识)概括分析翻译2016全国甲卷《明史·陈登云传》√√√√2016全国乙卷《宋史·曾公亮传》√√√√2016全国丙卷《明史·傅珪传》√√√√2015全国Ⅰ卷《宋史·孙傅传》√√√√2015全国Ⅱ卷《北史·;护儿传》√√√√2014全国Ⅰ卷《旧唐书·于休烈传》√√√√2014全国Ⅱ卷《明史·韩文传》√√√√明确:选材比较单一,就是人物传记;出处以《旧唐书》《明史》《宋史》为主,选文长度在750字左右。

2.从文言文考查的题型题量上看有什么发现?明确:(1)题量没有变化,共4小题,19分。

(2)题型设计有变化调整,近两年以断句题、文化常识题、概括分析题和翻译题为主。

3.需要注意的事项是什么?明确: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不单独设题,但是在翻译或断句中包含着对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考查。

第一节整体感知真题剖析——研透高考真题,探讨阅读规律Ⅰ.补——文言文阅读的基础知识文言字音和字形(一)文言字音文言字音不属于高考考查范围,但了解文言字音的知识有助于文言文的阅读。

1.多音字多音字,就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的字。

一个汉字,读音不同往往意味着词性不同、意义不同、用法不同。

如“舍”字,在“锲而不舍”中,读shě,是“舍弃”的意思;而在“求田问舍”中,读shè,是“房子”的意思。

2.异读字异读是古代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语音现象,有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和古音异读三种情况。

(1)破音异读破音异读,传统上又叫“读破”,是用改变字(词)的通常读音;表示意义或词性改变的一种方法,往往体现为声调的改变。

如“雨”作名词,指“雨水”时,读yǔ;而在“雨雪霏霏”中,作动词,表示“下雨”,则读yù。

(2)通假异读甲字借用为乙字时,要读乙字的音,这就是通假异读。

如“景”字,在“四时之景不同”中,读jǐng;而在“赢粮而景从”中,通“影”,读yǐng。

高考语文复习系列 第2部分 专题6 第1节 Ⅰ.补——文言文阅读的基础知识

高考语文复习系列 第2部分 专题6 第1节 Ⅰ.补——文言文阅读的基础知识

1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明确:选材比较单一,就是人物传记;出处以《旧唐书》《明史》《宋史》为主,选文长度在750字左右。

2.从文言文考查的题型题量上看有什么发现? 明确:(1)题量没有变化,共4小题,19分。

(2)题型设计有变化调整,近两年以断句题、文化常识题、概括分析题和翻译题为主。

3.需要注意的事项是什么?明确: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不单独设题,但是在翻译或断句中包含着对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考查。

第一节 整体感知 真题剖析——研透高考真题,探讨阅读规律Ⅰ.补——文言文阅读的基础知识文言字音和字形(一)文言字音文言字音不属于高考考查范围,但了解文言字音的知识有助于文言文的阅读。

1.多音字多音字,就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的字。

一个汉字,读音不同往往意味着词性不同、意义不同、用法不同。

如“舍”字,在“锲而不舍”中,读shě,是“舍弃”的意思;而在“求田问舍”中,读shè,是“房子”的意思。

2.异读字异读是古代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语音现象,有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和古音异读三种情况。

(1)破音异读破音异读,传统上又叫“读破”,是用改变字(词)的通常读音;表示意义或词性改变的一种方法,往往体现为声调的改变。

如“雨”作名词,指“雨水”时,读yǔ;而在“雨雪霏霏”中,作动词,表示“下雨”,则读yù。

(2)通假异读甲字借用为乙字时,要读乙字的音,这就是通假异读。

如“景”字,在“四时之景不同”中,读jǐng;而在“赢粮而景从”中,通“影”,读yǐng。

2(3)古音异读有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服饰名、姓氏等,有着固定性,仍保留了古音。

如“夏无且”的“且”读jū,“燕国”的“燕”读yān,“大月氏”的“氏”读zhī。

(二)文言字形1.古今字上古时代,汉字的数量比后代要少得多,一字往往兼有几个义项。

后;为了把一个字所表示的几个义项用不同的字形;区别,造出另一个或几个字(多数以原;的字为声旁),原;的字的意义就有所改变。

高考复习文言文基本常识ppt

高考复习文言文基本常识ppt

二、被动句
1、“于” “受……于”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 战》) 2、“为” “为……所”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3、“见” “见……于”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 秋水》) 4、“被”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词)
(2)介词结构“以……”
★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 衡传》)
(译为“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用篆文和 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它) (3)其他介词结构 ★相与枕藉乎舟中。(《赤壁赋》) (译为“乎舟中枕藉”,在小船中枕着靠着睡 着了)
译法:前置介词结构,把介词结构放 在谓语动词的前面。
三、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者”“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 2、判断词: 常见的有“为”“乃”“即”“则”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信陵君窃符 救赵》) 3、无判断词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秦,虎狼之国。(《廉》)
四、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译为“不欺余也”,不欺骗我呀。)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见梁惠王》) (译为“未有之也”,没有这种情况啊。)
(2)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6、叹词:表示强烈感情的词。
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文言常识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内容,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请认真复习!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及辨析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应该说就具备了读懂文言文的基本条件,并且也的确能通部分文句,因为古今语法差异不大,句子的组合次序基本相同,如果真的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并能熟练地分析各种句子,那么文言百分之七十的常见句式也就能触类旁通了。

但古今毕竟有异,例如,若不懂古汉语宾语前置的知识,就译不通“宋何罪之有”(《公输》)、“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章》),用现代汉语语序“硬译”,则会译成:“什么罪的有?”“一支羽毛的不能举起,是不用力气。

”这使人想起日本人说中国话。

因此古汉语语法不但要学,而且要认真学。

力量要放在古今语法歧异之处,即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所谓特殊句式。

这些特殊句式是: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一些固定格式等等。

这些知识,随中学语文教材的学习,均能逐一接触到,这里强调几点:1、可以借助虚词知识掌握文言句式。

如“者”、“也”常用在判断句里;“哉”、“夫”常用来表感叹;“乎”、“与”、“邪”、“何”、“盍”、“孰”常用表疑问;“之”、“是”常用来表疑问;“之”、“是”常用来作句子倒装的标志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文言文阅读
考查内容试卷选文


实词(含
文化常
识)
概括分



2016全国甲卷《明史·陈登云传》√√√√
2016全国乙卷《宋史·曾公亮传》√√√√
2016全国丙卷《明史·傅珪传》√√√√
2015全国Ⅰ卷《宋史·孙傅传》√√√√
2015全国Ⅱ卷《北史·来护儿传》√√√√
2014全国Ⅰ卷《旧唐书·于休烈传》√√√√
2014全国Ⅱ卷《明史·韩文传》√√√√
明确:选材比较单一,就是人物传记;出处以《旧唐书》《明史》《宋史》为主,选文长度在750字左右。

2.从文言文考查的题型题量上看有什么发现?
明确:(1)题量没有变化,共4小题,19分。

(2)题型设计有变化调整,近两年以断句题、文化常识题、概括分析题和翻译题为主。

3.需要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明确: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不单独设题,但是在翻译或断句中包含着对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考查。

第一节整体感知真题剖析
——研透高考真题,探讨阅读规律Ⅰ.补——文言文阅读的基础知识
文言字音和字形
(一)文言字音
文言字音不属于高考考查范围,但了解文言字音的知识有助于文言文的阅读。

1.多音字
多音字,就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的字。

一个汉字,读音不同往往意味着词性不同、意义不同、用法不同。

如“舍”字,在“锲而不舍”中,读shě,是“舍弃”的意思;而在“求田问舍”中,读shè,是“房子”的意思。

2.异读字
异读是古代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语音现象,有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和古音异读三种情况。

(1)破音异读
破音异读,传统上又叫“读破”,是用改变字(词)的通常读音来表示意义或词性改变的一种方法,往往体现为声调的改变。

如“雨”作名词,指“雨水”时,
读yǔ;而在“雨雪霏霏”中,作动词,表示“下雨”,则读yù。

(2)通假异读
甲字借用为乙字时,要读乙字的音,这就是通假异读。

如“景”字,在“四时之景不同”中,读jǐng;而在“赢粮而景从”中,通“影”,读yǐng。

(3)古音异读
有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服饰名、姓氏等,有着固定性,仍保留了古音。

如“夏无且”的“且”读jū,“燕国”的“燕”读yān,“大月氏”的“氏”读zhī。

(二)文言字形
1.古今字
上古时代,汉字的数量比后代要少得多,一字往往兼有几个义项。

后来为了把一个字所表示的几个义项用不同的字形来区别,造出另一个或几个字(多数以原来的字为声旁),原来的字的意义就有所改变。

这样,我们把较早的字叫作“古字”,把较晚的字叫作“今字”。

如“至莫夜月明”中的“莫”,本义是“日在草中”,当“日暮”讲,也借作否定词“莫”。

后人没有为否定词“莫”造字,倒为表示“日暮”的“莫”造了个新字“暮”。

所以,“莫”就是古字,“暮”就是今字。

2.异体字
异体字是指读音相同、意义相同而形体不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字。

常用的为正体字,剩余的为异体字。

如“泪—淚”“遍—徧”“群—羣”等。

3.通假字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狭义的通假字,具体来讲,“通”是通用,“假”是借用,“通假”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字,本义是“跳蚤”,因其读音与“早”相同而被借用,来表示“早”的意义。

这里“早”为本字,“蚤”为通假字。

需要说明的是,中学课本作注释时,涉及的通假字往往是指广义的通假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