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学案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学案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学习目标:1、识记: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
2、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3、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学习重点:1、赫鲁晓夫的改革。
2、苏联的解体。
学习难点:苏联的解体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收集材料,简单介绍赫鲁晓夫的生平。
2、结合小字部分,说明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及其后果。
3、收集材料,简单介绍戈尔巴乔夫的生平。
4、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过程和后果。
5、简述“八一九事件”的经过。
(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⑴、如何认识赫鲁晓夫的改革?⑵、有的认为,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还会存在下去。
也有的认为,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
想一想,他们谁说的有道理?为什么?(三)、拓展延伸: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
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请谈谈你的想法。
(四)、系统总结:赫氏高举改革旗,改革政治和经济。
斯大林模式受冲击,各种矛盾因之激。
1985戈上台,经政改革高起来。
政治体制变化大,国家权利分散啦。
“八一九事件”催化剂,苏联不幸终解体。
(五)、巩固训练:1、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A、改革只限于经过领域B、国际形式的影响C、苏联忙于同美国争霸D、改革并未根本改变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2、苏联解体的实质是()A、社会制度的变化B、疆域的变化C、国家名称的变化D、社会生活的变化3、苏联解体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A、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独立自主B、社会主义应不断地进行改革来完善自己C、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D、必须加强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抵制4、1991年12月25日晚,一面俄罗斯联邦的白、蓝、红三色旗升上克里姆林宫,取代了苏联国旗。
以此为标志,苏联上存在了()A、60年B、69年C、73年D、74年5、关内容用直线起来1953年戈尔巴乔夫上台1964年苏联解体1985年赫鲁晓夫下台1991年斯大林逝世6、苏联解体的因素有哪些?对我国有何启示?(六)、当堂反思:成功收获:知识缺陷:学法反思;激励计划:(七)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斯大林逝世后,在苏联开始进行改革的是()A.勃列日涅夫B.赫鲁晓夫C.安德罗波夫D.契尔年科2.对赫鲁晓夫改革评述不正确的是()A.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B. 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C. 对后来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D.给党和国家带来了许多问题3.戈尔巴乔夫上台是时间是()A.1964年B.1975年C.1985年D.1989年4.在苏联“八一九事件”后掌握国家大权的是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总统()A.勃列日涅夫B.瓦文萨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5.1991年12月25日,红蓝白三色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以此为标志的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A.67年B.68年C.69年D.70年6.斯大林逝世于()A.1953年B.1954年C.1955年D.1956年7.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改革是()A.日本的明治维新 B.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C.俄国的1861年改革 D.中国的戊戌变法8.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A.改革改变了苏联的社会性质 B.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C.改革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D.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9.“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国际形势的真实写照,这个“垮了”的“超级大国”是()A.英国B.美国C.德国D.苏联90.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政治体制发生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①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②国家权力分散③叶利钦控制了苏联全局④苏联解体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1.“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作者是在抨击苏联的()A.新经济政策 B.农业集体化运动 C.工业化运动 D.戈尔巴乔夫改革12.某论文把推行高度的民族自治、放弃一党制、列宁塑像被推倒、“九一八事件”等作为重要证据。
4.2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案(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 (3)
历史:第17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案(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内容标准】(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2)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3)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考试标准】识记:二战后,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影响较大的改革有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和匈牙利的卡达尔改革;1991年苏联解体。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社会主义的改革,探究苏联解体的教训。
2、过程与方法:比较探究教学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革必须符合实际,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委曲、艰辛以长期性。
【教学要点】要点: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重点: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和匈牙利的卡达尔改革。
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我们带来什么经验教训。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的重点知识导入。
【新课探究】(一)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主要改革1、苏联赫鲁晓夫改革评价:没有克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给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赫鲁晓夫改革归于失败。
2、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评价:倡导“民主化”、“公开性”,导致苏联解体。
3、匈牙利卡达尔改革评价:将市场与计划结合起来,取得一定的成就。
4、中国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中国改革的胜利是因为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东欧剧变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发生剧变。
东欧剧变的实质:社会制度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三)苏联解体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苏联正式解体。
(四)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我们带来什么经验教训?(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委曲的。
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改革来逐步完善,必须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2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学案(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 (1)
十二、苏东的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内容标准】(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2)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3)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知识回顾〗内容:经济:以 为改革的突破口(减税,提价、投资、垦荒),辅以工业改革。
时间: 但70年代后期遇到困难。
启示:改革要客观分析本国国情,做到实事求是,持之以恒。
内容:经济上“加速发展战略” 政治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 结果 :经济每况愈下;政治上思想混乱,政局失控。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旧体制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年,《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解体加剧 事件,挽救苏联,社会主义失败 《 》签订,成立独联体,苏联解体。
影响;雅尔塔体系结束(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社会主义运动遇挫。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从苏联解体中汲取那些经验教训: 〖备考建议〗本考点可作为一般性掌握,即使考查也以选择题为试题呈现方式,不会出大题,复习时注意与前边所学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相联系,并注意苏联解体的起因、解体时间、东欧剧变的原因及剧变时间即可。
〖点击中考〗例解1 (2004年山西临汾市中考题)导致苏联解体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B .戈尔巴乔夫实行错误的政策C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D .民族矛盾的激化【考点】苏联解体。
本考点多以选择或简答题形式出现。
【思路】同回顾课本基础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在经济改革打不开局面的时候,转向政治改革,结果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解答】B【评注】对于此类最佳选择题,可在对选项分析的基础上用排除法去解决。
例解2 (2005年包头市中考题)下列各项联系,没有因果关系的一项是 ( )A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第一次世界大战B .戈尔巴乔夫——苏联解体C .改革开放——深圳崛起十六、告别雅尔塔D.慕尼黑协定——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考点】此题含有多个考点,如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原因、深圳崛起的原因以及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这些考点多以选择或简答题形式出现。
第17课_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___导学案
3.1991年底,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镰刀锤子红旗悄悄落下,取而代之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半个多世纪。该结局是由于()
A.经济危机的爆发B.冷战局面的形成C.欧共体的建立D.苏联解体
4.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B.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
课题第17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源自演变》导学案课型主备人
授课人
组长
审核
学习目标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2、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3、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学习重点
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和匈牙利的卡达尔改革
学习难点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我们带来什么经验教训
3、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联解体:1990年3月,修改宪法,取消____________的条款,实行_____制和_______制;1990年,波罗的海沿岸的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1990年“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共产党完全失去了执政党的地位,苏共中央“自行解散”;1991年12月21日,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签署了《_______________》,宣布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并停止苏联的存在。12月25日晚,克里姆林宫的苏联国旗降下,标志着苏联正式解体。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世现史《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教案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与演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识记: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等。
2、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3、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重点: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和“匈牙利的改革”难点: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教学过程(一)苏联的改革与解体(1)赫鲁晓夫的改革:1953年,斯大林逝世,()上台,并开始实施改革;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但未根本改变(),反而使各种矛盾的日益突出,(),他黯然下台,改革失败。
(2)勃涅日涅夫的改革:赫鲁晓夫之后上台的()经济改革的重点是(),但他的改革仍然没能突破()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3)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上台,他的改革首先以()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
之后又把改革重点转移到(),导致政治体制由一党制向()急剧转换,()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苏联解体。
(二)东欧剧变(1)苏联对东欧各国的影响和匈牙利改革:二战结束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多按照()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
它们先后进行了改革,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其中()成效较为明显,在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未突破“()”。
(2)“布拉格之春”:(),试图摆脱苏联控制的()改革,被()镇压。
(3)东欧剧变:从()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各国社会主义执政党纷纷失去政权,()随之发生改变。
东欧剧变以后,()一分为五和一分为二,()与()合并,实现()统一。
二、合作探究:(1)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
回顾我国历史在同样的这一时期进行了改革,但导致了不同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2)美国《时代周刊》报道说:波兰的变化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周,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10个小时。
请说出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应该怎样正确看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挫折?三、归纳总结:学生试着系统总结四、拓展延伸:探究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改革,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优品课件之2018年中考历史考试知识点总结: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优品课件
2018年中考历史考试知识点总结: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2018年中考历史考试知识点总结: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掌握好历史考试知识点是中考历史取得高分的关键,大家在平时备考复习的过程中要多把精力用在历史考试知识点的掌握上面,下面为大家带来2018年中考历史考试知识点总结: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掌握这些历史知识点。
1、赫鲁晓夫改革:长期以来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
结果:一定程度上冲击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失败。
2、戈尔巴乔夫改革:政治体制由一党制转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3、1991年苏联解体。
标志冷战结束,两极格局宣告结束。
4、匈牙利改革:被称为“匈牙利模式”。
经济一度稳步发展,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
5、东欧剧变社会制度发生改变,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启示:社会主义建设要符合国情,以发展生产力,要关注民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等。
为大家带来了2018年中考历史考试知识点总结: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总结和归纳学习过的历史的知识点,这样能够在考试的时候轻松运用知识点进行解题。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中考历史】2018最新历史中考总复习:第二十七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二十七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本讲知识脉络
)
【阶段特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和东欧各国在改革进程中出现了重大挫折。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走向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席卷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而在中东地区,由于历史、宗教、种族以及大国的争夺等原因,形成了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矛盾激化,冲突不断,战争频发。
其中,巴以冲突是中东地区问题的关键。
,怀化中考考点突破
)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及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识记)
戈。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第5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课件
阶段线索
知识清单
易错易混
疑难点拨
第四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演变与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4.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是社会制度改变;最根本 原因是长期实行斯大林模式。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 示是改革一定要符合国情等。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主义运动 遭到挫折的两大表现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5.(1)1947年印度独立,印巴分治;印度独立运动的领 导人是尼赫鲁(遗留问题是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2)1952年埃 及独立;埃及革命的领导人是纳赛尔,他领导埃及在1956年收 回苏伊士运河主权。(3)1960年是“非洲独立年”。(4)1990年 纳米比亚独立,其重要意义是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 崩溃。(5)在拉丁美洲领导古巴革命胜利的是卡斯特罗,使古巴 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6)1999年,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 巴拿马运河全部主权。
东 欧 社 会 主 义 国 家 的 改 革 与 演 变
阶段线索
知识清单
易错易混
疑难点拨
第四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演变与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考 事 点 件 东 欧 社 会 主 义 国 家 的 改 革 与 演 变 具体知识点 2.东欧剧变 (1)原因: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苏联放松对 东欧国家的控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2)表现: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 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党,纷纷丧失政权。由于各国执政党的改变, 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东欧剧变以后,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 (3)性质:东欧剧变是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和平过渡,是国际社 会主义的一次严重挫折。 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的启示:经济建设一定要从本国国情出发, 实事求是;要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僵化的经济模式;要走适合本国 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国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教育最新K12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含解析) 新人教版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一、选择题1.东欧剧变后,分成了五个国家的是( )A. 苏联B. 罗马尼亚 C. 南斯拉夫 D. 保加利亚2.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1953年后的苏联改革都没有成功。
这些改革都()A. 都放弃了公有制B. 把重点放在重工业改革上C. 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 把重点放在农业改革上3.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多极化趋势加强,在欧洲一个“同盟”走向了解体,另一个“同盟”一体化进程迈入新阶段。
“解体”的“同盟”指的是()A. 华沙条约组织B. 欧洲共同体C.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4.关于苏联改革,从实质上分析,苏联解体是()A. 国家已经四分五裂B. 国家名称发生变化C. 社会制度发生变化D. 执政党失去了政权5.1930年,一位环球旅行的美国人在中国、苏联和英国分别看到的景象是()A. 中国战乱,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正热火朝天,英国遭受经济危机之苦B. 中国战乱,苏联在粉碎国内外敌人武装干涉,英国遭受经济危机之苦C. 中国进行国民大革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正热火朝天,英国在遭受经济危机之苦D. 中国战乱,苏联在粉碎国内外敌人武装干涉,英国在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6. 以下三幅新闻图片(图五:波兰团结工会领导人瓦文萨;图六:推倒柏林墙;图七:红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 两极格局B. 政治多极化 C. 苏联东欧剧变 D. 经济全球化7.1964年被迫下台的苏联领导人是()A. 勃列日涅夫B. 赫鲁晓夫 C. 戈尔巴乔夫 D. 叶利钦8.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
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土的局部改革。
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
”材料中的“他”,应是()A. 罗斯福B. 斯大林 C. 赫鲁晓夫 D. 戈尔巴乔夫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苏联模式,由于不符合国情而日益陷入经济政治的危机。
江苏省苏州市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教案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知识框架】【考点解读】表2 考点三“一超多强”与多极化趋势考点四科索沃战争表4表5【考查角度】角度一考查“冷战”的含义、表现【例1】(2017·重庆A·14)《新全球史》中说:“世界开始重建,而另一场战争也开始了。
曾经击败德国和日本的联盟也解体了,在很短的时间里,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的盟国在‘冷战’中已经摆好了作战的姿势,开始了主要在政治、经济和宣传层面的对抗。
”它表明( )A.为反法西斯建立的联合国在战后迅速解体B.“冷战”主要是军事上的对抗C.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互对峙D.“冷战”的目的是遏制苏联【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冷战”政策的理解。
从材料中的“世界开始重建,而另一场战争也开始了”“曾经击败德国和日本的联盟也解体了”可知,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二战以后,当时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峙。
为反法西斯建立的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不是联合国,A项错误;“冷战”的对抗主要在政治、经济和宣传层面,不是军事方面,B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答案】C【例2】(2017·山东泰安·36)《美国的梦想》中有这样一个论断:“马歇尔计划:一箭双雕。
”这里的“双雕”是指( )A.输出资本、对抗苏联B.遏制欧洲、称霸世界C.控制欧洲、遏制苏联D.复兴欧洲、干涉中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马歇尔计划的理解。
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一方面是通过经济援助的手段帮助欧洲复兴经济,从而达到控制西欧的目的;另一方面是企图遏制共产主义和苏联。
【答案】C【例3】(2016·四川资阳·11)1962年8月,美国U-2高空侦察机发现古巴正在修建导弹发射场。
10月,又拍摄到导弹发射场的照片。
美国总统肯尼迪宣布对古巴实行海上封锁,并要求苏联撤出所有导弹。
10月底,赫鲁晓夫被迫同意从古巴撤出所有导弹,随即美国解除了对古巴的海上封锁。
这一历史事件反映了( )A.美苏开始争霸B.美苏势均力敌C.美苏争霸达到高潮D.美苏均作出让步【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巴导弹定机。
初中历史【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经典学案
初中历史【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经典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2、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3、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
能力目标:分析赫鲁晓夫改革成功和失败之处各有什么特点。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在建设祖国的过程中要把自力更生与积极吸收外来文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学习重点】探究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在自学的基础上完成表格)1、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的异同2、试着归纳以上三次改革的共同点。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1、学以致用下图是一张反映苏联经济的漫画,根据图片,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漫画和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经济的主要特点。
(2)你认为造成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苏联领导人是如何处理和解决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题?效果如何?(4)从中我们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2、各抒己见1992年,邓小平说:“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请结合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谈谈你对社会主义道路曲折性的认识。
3、探究造成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通过比较,我们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四、知识整合五、巩固练习1、苏联解体的时间是A.1922年B.1953年C.1964年D.1991年底2、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A.全盘否定了斯大林 B.主观主义和急躁冒进C.阶级斗争日益尖锐 D.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3、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实质是A.领导人的变化B.阶级关系的变化C.社会制度的变化D.执政党的变化4、东欧各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中,最具代表性的是A.匈牙利改革B.古巴改革C.南斯拉夫改革D.民主德国改革六、学习感悟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启示、感悟?2、还有哪些疑问?。
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一课,主要讲述了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建设道路中进行的改革与演变。
教材内容涉及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剧变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等。
本课内容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延续,对于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变革过程,认识不同国家改革与演变的特点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概念和历程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不同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学生的认知程度不一,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与演变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与演变的过程,认识不同国家改革与演变的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认识改革与演变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与演变的过程、特点和影响。
2.教学难点: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改革与演变的过程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2.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资料: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用于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与演变的主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分别介绍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剧变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的过程,展示改革与演变的具体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改革与演变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改革与演变的过程。
第17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导学案
第17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材解读:本课主要讲述苏联以及匈牙利的改革,改革没有取得成功,最后苏联解体,东欧发生剧变。
自主学习一、赫鲁晓夫的改革知识回顾:年,的颁布,宣布苏联建成,从而标志着在苏联的确立,该体制的特点是:,体制确立后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在后来的卫国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该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随着二战后苏联经济的恢复,其弊端日益暴露。
背景: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掌握政权,1956年召开,全面调整了国内外政策方针。
内容:①经济:农业方面提高,扩大和,加强国家对农业的投资。
继续追求“”和“”。
盲目提倡种植。
工业方面改革,试图下放权力,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强调经济核算和的刺激作用。
②政治:批判,平反冤假错案,限制保安机关的权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改革干部制度,但是赫鲁晓夫把一切错误都归罪于简单片面的否定一切,在国内外引起了和。
③外交:主张缓和同,而在处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时,却仍采用。
结果:取得了,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探究:赫鲁晓夫改革有哪些值得肯定?哪些需要吸取教训?二、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继赫鲁晓夫之后,苏联的改革时断时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的政治、经济已经处于危机前的困境。
1985年,苏共中央总书记。
上台后,大力提倡“”和“”。
过程:1986年,苏共二十七大通过了以为主的改革纲领,会后又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的法令,开始逐步向过渡。
由于阻力太大,改革又仓促转向政治体制改革。
1990年3月,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取消的条款,实行和。
1990年7月,苏共二十八大通过了《》的纲领,确定了“”的方针。
结果:社会日益动荡,政局不稳,经济恶化,国家分裂的势力迅速抬头。
探究:戈尔巴乔夫改革首先从什么领域开始?后来又转向了什么领域?三、苏联解体年12月21日,签署《》,宣布成立“”。
12月25日,苏联国旗徐徐降下,标志着苏联正式解体。
探究:1、举出促使俄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
江苏省苏州市2018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创新方案(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含答案)
苏州市2018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创新方案(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考点一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1.元谋人(1)发现地点:____________省元谋县。
(2)生存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发现情况: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元谋发现了两颗远古人类牙齿化石和一些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在遗址的黏土层中还发现了许多炭屑和呈黑色的烧骨。
(4)发现意义:元谋人的发现,揭开了我国人类历史的新篇章,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__________的人类。
2.北京人(1)生存年代、地点:距今约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京__________龙骨山的岩洞里。
(2)发现过程:20世纪20年代后期,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岩洞里,考古工作者首次发现了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
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体质特征: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能够直立行走,上肢基本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下肢用来支撑身体和直立行走,脑也在缓慢地进化。
(4)使用的石器:北京人能制造和使用打制的石器,处于旧石器时代。
打制的方法有砸击、敲打、碰撞。
(5)使用____________:北京人从自然界取来火种,用火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
其意义是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6)群居生活:①北京人群居的原因:北京人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周口店一带丛林茂密、野兽出没,工具又极其简陋,单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存下去。
②特点: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并分享劳动成果,过着群居的生活。
这是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3.山顶洞人(1)生存年代及地点:距今约1.8万年,在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2)体质特征:山顶洞人的面貌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差别。
(3)使用的石器:已经懂得磨制和钻孔技术。
(4)生产、生活状况:①山顶洞人已经能够人工取火,增强了他们征服自然的能力,有利于改善自身的生活。
江苏省2018届中考历史复习第35课时改革专题教案
材料二:1933年3月……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紧急救助署关注在挣扎的人们;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的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
——摘自纪录片《大国崛起》
(1)为了改正材料一中的错误,列宁实施了什么政策?主要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文中的“他”是谁?“他制订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的目的和中心措施分别是什么?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时间: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容:坚持了土地公有制,把经营使用权承包给农民。结果(或意义):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的公有制。)
展示:
1.学生上黑板默写基础知识
不同点:A、学习对对象和内容不同:大化改新学习的是中国隋唐先进封建制度,明治维新学习的是欧美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
B具体的影响不同:大化改新使日本过渡到封建社会,明治维新使日本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给我们的有益启示:(历史上的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A、改革是推动国家繁荣昌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B、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善于吸收和消化别国 的优秀文化,才能促进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
3、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
答:相同点:A、性质上: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背景上:都是在民族危机日深,封建统治难以维系的情况下发生的。C、内容上: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D、目的 上:都希望通过变法,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不同点:明治维新大获成功,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避免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成为日本历史的转折点。而“百日维新”则完全失败,不但没有实现富国强兵、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最后甚至没能阻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
赫鲁晓夫改革
2、赫鲁晓夫之后,苏联又经过哪两个领导人的 改革?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
高,但是仍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 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政治改革最
终导致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 改革无效,就转向政治 体制改革。虽然冲击了 高度集权的旧体制,却 没有建立起能够实现平 稳过渡的替代机制,随 之而起的就是地方势力 与加盟共和国的民族主 义势力结合起来,成为 瓦解苏联的基本因素。
赫鲁晓夫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 做法?产生了什么后果?
做法:错误地全盘否定斯大林,仅仅把弊端的根源归结为斯
大林的个人品质,而没有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 因。所以,他虽然从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 但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小修小补。
不但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反而因为 后果: 改革激化了各种矛盾,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1、1994年被迫下台的苏联领导人是
① 勃列日涅夫
③ 戈尔巴乔夫
(② )
②
④
赫鲁晓夫
叶利钦
2、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应该从苏联的改革和解体中汲取哪些 经验教训? 改革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必须相应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从体制上克服僵化的弊端,但是必须避免 主观主义和急噪冒进,尤其是政治体制的改革必须在充分准备的 前提下稳妥地推进,确保国内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等等。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第10课
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
刘娟
复习旧课
赫鲁晓夫改革
苏联的解体
巩固练习
复习旧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本专题包括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两大内容。
近些年来的中考侧重考查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东欧剧变的影响及启示。
本专题的高频考点如下:【考查角度】角度一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和影响【例1】(2016·湖北荆州·22)赫鲁晓夫说:“一些部长坐镇在莫斯科,而他们的下属企业却远在萨哈林岛,要在莫斯科来管理这些企业是很困难的。
”为此,苏联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大力推广玉米种植B.重点发展重工业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D.扩大企业自主管理权【解析】根据材料,部长坐镇莫斯科管理远在萨哈林岛的下属企业,说明部长难以直接管理下属企业,为此,苏联采取的改革措施是扩大企业自主管理权。
【答案】D将赫鲁晓夫改革与其他国家的改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考查,在选择题中也很常见。
【例2】(2016·山东菏泽·19)赫鲁晓夫改革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先河。
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共同之处是( )A.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B.大规模开垦荒地C.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D.取得了实质性突破【解析】二战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苏联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这对刚上台的赫鲁晓夫而言,需要将改革的侧重点放在农业领域。
为此,农业改革成为赫鲁晓夫改革的突破口。
中国的改革开放也率先从农村开始,据此可得出A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A角度二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性质和影响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考查在近些年的中考中较为常见,侧重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性及其对苏联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考生要紧扣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等来分析。
【例3】(2015·湖南娄底·49)“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十月革命B.匈牙利事件C.东欧剧变D.苏联解体【解析】根据材料中“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苏联解体。
【答案】D角度三考查苏联解体的表现、原因、影响和启示苏联解体是世界现代史的重要考点,各类题型均有出现。
选择题通常创设一定的图文情境考查苏联解体的影响。
非选择题通常将苏联解体和其他知识点相结合进行综合考查,尤其是综合探究题经常考查苏联解体的评价和启示。
【例4】(2017·河北·29)探究问题。
材料苏联解体26年来,中国学者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分析。
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苏联落后于时代是其垮台的根源。
斯大林当政的最后几年,理论上的教条化、内外政策的僵化,即社会主义体制的僵化,实际上成为苏联社会主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斯大林之后的30年间,经济上,苏联早期的高速工业化,被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降并最后停滞的衰落景象所取代;政治上,曾经被看作是解放者和人类希望的苏联社会主义,开始到处推行扩张、干涉他国他党内政的霸权主义;理论上,苏联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生机勃勃的局面,已经被远离实际、僵硬的、死气沉沉的教条主义所取代,这为苏联最终走向解体准备了条件。
一种观点认为,苏联解体是由其计划经济制度导致的。
计划经济制度有着内在不可克服的矛盾:计划的指令性与个人消费的不可计划性之间的矛盾。
在计划经济制度下,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办法是压制个人消费,用供应短缺的方式使原本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的个人消费变成可以统一计划的,但实际上并没有消除这种对立。
还有的观点认为,作为执政党的苏共及其领导人,具有不可推却的责任。
苏共正是由于长期脱离群众才最终为群众所抛弃。
这首先表现为苏共失去了思想的先进性,脱离现实,人们对苏共的宣传失去了信任,从而对苏共也失去了信任。
其次,在苏共执政的70多年里,苏(俄)联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实际上处于贫困状态,开放使人们看到了与西方国家的巨大反差,从而引起了强烈的心理反应,这种反应对苏共来说是毁灭性的……加上戈尔巴乔夫改革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加速了苏联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危机,造成了全面的混乱和动荡。
——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维埃俄国的创始人是谁。
(2)从材料表述的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观点中,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进行论证。
(要求:先概括出观点,然后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很容易写出答案。
第(2)问,需要考生仔细阅读材料。
第一种观点认为斯大林模式的僵化导致苏联落后于时代潮流,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
第二种观点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需要考生结合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如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指令性计划压抑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等方面来说明。
最后一种观点认为苏联解体是苏共领导人改革所致。
这要结合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弊端来说明。
【参考答案】(1)列宁。
(2)答案一:苏联落后于时代是苏联解体的根源。
论证:斯大林执政后期体制僵化。
经济上,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降甚至停滞;政治上,推行霸权主义;思想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苏共领导人未能与时俱进,没有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等。
因此,苏联落后于时代是其解体的根源。
答案二:苏联的计划经济制度导致了苏联解体。
论证:苏联的计划经济制度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
苏联的计划经济制度压制个人消费,使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导致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未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助长了腐败等。
因此,苏联的计划经济制度导致了苏联解体。
(答出其中三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答案三:苏共及其领导人对苏联解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论证:苏共及其领导人长期脱离群众;苏共没有使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苏共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僵化的社会主义体制;苏共的对外政策出现失误;赫鲁晓夫等苏共领导人的改革,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等。
所以,苏共及其领导人对苏联解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答出其中三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角度四考查匈牙利改革的具体措施和特点本考点在历年中考中出现频率不高,主要涉及改革这个热门主题。
一般将匈牙利改革和其他考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考查。
【例5】(2015·山东东营·24)下列表述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匈牙利改革相符的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B.局部改革和调整政治经济体制C.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D.通过实行多党制分散国家权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匈牙利改革的特点,需要考生结合匈牙利改革的内容及其成效来分析题目看似简单,实际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匈牙利改革是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局部调整,故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角度五考查东欧剧变的实质和表现选择题一般考查东欧剧变的性质,或者通过图文材料创设情境,考查东欧剧变的表现。
非选择题通常考查东欧剧变的影响或启示。
【例6】(2014·山东泰安·38)引发图1现象的历史事件是( )图1 1989年柏林墙坍塌,东西德统一A.德国建立起法西斯独裁统治B.东欧剧变C.苏联的“八一九事件”D.美苏争霸【解析】通过图1的文字说明可知,这是东欧剧变的表现之一,故而得出正确答案为B 项。
【答案】B【拓展延伸】1.赫鲁晓夫改革(1)改革的必要性: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使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阻碍了苏联的发展。
(2)改革失败的原因:改革不彻底,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这次改革只是在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上小修小补,并没有打破这一陈旧的模式,而且赫鲁晓夫改革急躁冒进,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2.苏联解体(1)解体的原因:从内部来看,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是其主要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其历史原因;“八一九事件”的发生是其直接原因。
从外部来看,西方国家对苏联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2)说明的问题:只能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遭受重大挫折,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3)苏联解体给中国的启示: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改革开放政策;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3.东欧剧变的原因:照搬苏联模式,阻碍经济发展,伤害民族感情;苏联“新思维”的影响;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
4.对苏联改革和东欧改革的认识:①改革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②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必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确保国内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
【强化训练】1.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评价二战后初期苏联某领导人:‘他是一个失败的改革家,他用水泥浆覆盖了斯大林的水晶棺,却未能覆灭斯大林的官僚制……”这里的“他”是(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2.1954年1月,赫鲁晓夫指出:“研究农业和粮食收购的状况表明,我们曾经宣布粮食问题已经解决,这是不完全符合国内粮食供应的实际情况的。
”这表明赫鲁晓夫( )A.认清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要求结束农业集体化运动C.强调农业改革势在必行D.希望破除对斯大林的崇拜3.图2为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的一幅宣传画。
此画针对的是( )A.苏联的工业化B.苏联的农业集体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4.1991年的12月26日,《纽约时报》以“革命”评价苏联解体,称赞戈尔巴乔夫。
其主要依据是( )A.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B.西方“和平演变”的成功C.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D.斯大林模式的失败5.俄国历史学家德米特连科评述道:“这样,到(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的极权体制事实上在社会上失去了支持,不再有合法性。
它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据此可知( )A.二战后苏联改革均未发生实质变化B.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因素C.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突破口在于政治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具有历史必然性6.《全球通史》中写道:“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
”出现该问题的根源是(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美苏争霸的开展C.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D.西方的“和平演变”7.有学者评论戈尔巴乔夫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给烧了。
”这主要强调戈尔巴乔夫改革( )A.导致苏联解体B.工业低速发展C.人民生活困苦D.农业严重滞后8.一位苏联老年妇女对记者说:“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为骄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