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会考必背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1. 国家和政权- 国家的概念- 国家的元素和主权- 政权的概念和形式2. 国家制度和宪政- 国家制度的概念- 国体与国家制度的关系- 宪政的概念和原则3.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情况-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4. 民主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主的本质和特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的实践5. 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世界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 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6. 我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 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7. 世界政治格局和我国的外交政策- 冷战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和路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实践8. 国家安全与国际组织- 国家安全的内涵和重要性- 国际组织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9. 激励与约束的政治机制- 激励政治机制的定义和作用- 约束政治机制的定义和形式- 激励与约束的政治机制在我国的实践10. 个人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个人权利的意义和范围- 社会责任的内涵和要求- 个人权利与社会责任的统一和统筹总结:高中政治会考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广泛,包括国家和政权、民主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情况、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我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世界政治格局和我国的外交政策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使学生了解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运作方式,进一步提升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相信在考试中,掌握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取得好的成绩。
高中思想政治会考知识点全总结
高中思想政治会考知识点全总结高中思想政治会考知识点全总结思想政治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高考的重要科目之一。
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高中思想政治会考的重点知识点: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思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诚信友善、爱国敬业、富强民主文明和和谐等方面的核心价值观。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3. 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尊心,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
4. 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提倡创新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5.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6. 共和国的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7. 中国共产党的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工人阶级最高组织形式,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 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是习近平总书记。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10.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本原理: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11. 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的途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12.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
13.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和社会主义政治学。
14. 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是以法律为基础,以依法治国为核心,实现法治社会建设。
15. 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党严明党的纪律,加强党内作风建设。
高中政治2024年会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2024年会考知识点归纳本文档旨在详细归纳和整理高中政治2024年会考的知识点,以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政治学科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本文档将涵盖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内容。
一、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1. 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2. 公民的政治参与-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公民的义务和责任3.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民主党派的性质和作用-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 我国的选举制度- 选举的原则和程序-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行使二、经济生活1.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 经济生活的基本原则- 平等交换和公平竞争- 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3. 企业和劳动者- 企业的性质和作用- 劳动者的权益和保护4. 我国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合理三、文化生活1. 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特点-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 文化生活的选择-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 科学文化建设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四、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2.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3. 政治参与和政治协商- 公民参与政治决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政治体制改革- 党风廉政建设本文档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详细的政治学科年会考知识点,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备战考试。
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
会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会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以下是会考政治的一些必背知识点:
1.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提供了一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的制度设计。
它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实验,其成功与否取决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条件。
3.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4.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5.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6.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7.我国的国体: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8.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9.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0.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以上是部分会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学习。
高中思想政治会考知识点详细.
经济学常识考试内容:第一课基本知识点内容:1、(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3)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①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是没人要的。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物的关系。
——使用价值是商品、物品和其他劳动产品的共有属性,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②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只有商品才有价值,有价值的产品一定是商品。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③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⑴联系: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叫两个因素)。
它们共存在于商品统一体中。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则没有价值,有价值必有使用价值。
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也不是商品。
⑵区别: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可供人们使用的属性。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
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兼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2.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分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即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3.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理解三个关键词:“商品”“固定”“一般等价物”。
本质:一般等价物。
4.货币的职能(前两个是基本职能)⑴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
⑵流通手段,即用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交换从时空上可以分离,有利于扩大商品的交换。
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时,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
注意:商品流通和流通手段的差别。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1. 宪法与法律1.1 宪法的基本原则•国家的根本制度•全国人民共同拥护的重要法律•宪法法律的最高法律地位1.2 法律的组成与形式•国家权力机关的依法行使•法律的合法性•法律的源头1.3 法律的功能•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2. 政治理论2.1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点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2.3 高等社会主义理论•决定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经济原理•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3. 政治制度3.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对国家的根本权力•国家机关的组成和职权•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组织和职权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党的领导地位•多党制和政党协商制的基本原则3.3 地方领导制度•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和职权•地方政府的组成和职权•地方党委的职权和地方党委领导的基础4. 政治文化4.1 全民公决原则•全民公决的实施条件•全民公决的程序和条件•全民公决的权利和义务4.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的核心价值观念•广大人民共同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教育4.3 文化建设与文化软实力•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文化的软实力对国家发展的影响以上就是高中政治会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政治考试。
记住,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
2023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2023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政治是高中重要学科之一,其会考内容也是考试重点。
在政治科目中,不同地方的考试重点可能会略有不同,但本文将从常见的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来进行总结。
第一章思想政治基础知识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下,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反映全体人民共同愿望、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现实基础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自己走出来的道路。
具体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以及对外开放等问题。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2.1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历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1921年7月底,中国共产党成立。
自此以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
共产党人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政治先锋作用。
2.2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面向现代中国、来自于丰富多彩的实践和理论的科学体系,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实践和中国革命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之一。
第三章中国现代政治制度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的最高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的重要基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宪法规定了中国的国家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其他基本制度。
宪法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全局性、全方位的根本法律。
3.2 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民主法制建设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包括民主权利、国家权力机构、基层民主、司法独立、法治文化、宪法保障、法律体系等方面的建设。
第四章世界上的国家和政治制度4.1 世界政治地图世界上地理位置、国家政治制度都不同。
政治会考知识点高中总结
政治会考知识点高中总结一、政治思想1.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包括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思想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以及其在现代政治中的价值。
2. 西方政治思想:包括古希腊政治思想、启蒙思想、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想,学生需了解这些思想的发展历程、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核心理念。
3. 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学生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核心原理、主要内容以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4. 现代政治思想:包括民主主义、共和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代表人物以及其在当代政治中的应用。
二、政治制度1. 国家政治组织形式:包括国家元首、政府、国会、宪法、政党等组织形式,学生需要了解这些组织形式的作用与职能,以及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差异。
2. 我国政治制度:学生需要了解我国的国家元首、政府、人大、政协、宪法、政党等制度运行机制,以及这些制度对我国政治稳定和发展的作用。
3. 外国政治制度:学生需要了解一些主要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如美国的总统制、英国的议会制等,以及这些制度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三、政治文化1. 国家政治精神:学生需要了解一个国家政治的基本价值观,如中国的和谐、美国的自由、法国的平等等,以及这些价值观对国家政治发展的影响。
2. 政治社会化:学生需要了解政治社会化的内涵、渠道和方式,以及政治社会化对国家政治稳定和发展的作用。
3. 政治宣传和政治教育:学生需要了解政治宣传和政治教育的定义、内容、形式和意义,以及其在国家政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四、政治经济1. 国家政治经济组织形式:学生需要了解国家政治对经济的调控和管理机制,如国有经济、私有经济、混合经济等。
2. 典型经济体制:学生需要了解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等典型经济体制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国家的应用情况。
3. 经济发展状况:学生需要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产业结构等,以及这些数据对国家政治发展的影响。
高中政治会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会考必背知识点归纳高中的时候理科生都要参加政治会考,对于理科生来说,复习政治,最好的方法就是背书。
将学过的知识点背好,记熟。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会考必背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政治会考知识总结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理论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现实原因:我国的主要矛盾决定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④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A怎么样发展生产力:(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2)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尊重人才,尊重劳动;(3)加快科技发展,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4)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要点文化的多样性1、文化遗产的地位、作用和意义(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地位)。
(2),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作用)(意义)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2.请列举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天坛、秦兵马俑、颐和园、泰山、布达拉宫、昆曲等。
政治必背知识点高中会考
政治必背知识点高中会考
一、政治学
1.政治学的定义: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结构、政治行为和政治关系的学科。
2.政治关系理论:它指的是国家间政治关系的研究,包括政治交往、外交礼仪、关系演进及政治制度等。
3.共同体理论:指一个地方的具体的人群作为主体,结合其特定的文化、历史及资源,形成共同的意识、身份和目标,共同实现这个目标。
二、宪法学
1.宪法学的定义:宪法学是关于宪法和宪法制度的研究,宪法是政府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和制度,定义政府权力并限制其使用,保护公民和集
体一般权利。
2.宪法权利:宪法权利是指宪法赋于公民和集体一般性自由权利,如宗教自由权、言论、出版和集会权。
3.宪法机关:宪法机关是指依照宪法规定的执行宪法的国家机关,如法律机关、行政机关、立法机关以及司法机构。
政治会考必考知识点速记
政治会考必考知识点速记政治会考复习要点梳理政治会考是高中阶段教育的一项重要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政治理论、思想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治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
政治会考的内容涉及多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一些必考的知识点,学生在复习时需要重点掌握和记忆。
以下是政治会考复习的一些要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模块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要点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精神等。
要点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要点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践意义、创新要求等。
模块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要点一: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规范等。
要点二:法律基础的基本内容,包括法律的概念、特征、功能、分类、体系、效力、基本原则、基本精神等。
要点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对法律的支撑作用、法律对思想道德修养的规范作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的协调发展等。
模块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要点一: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包括鸦片战争以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历史斗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领导的革命运动等。
要点二:中国现代史的基本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改革开放的实施等。
要点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特征,包括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人民不断觉醒和奋起的历史、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共同进步的历史等。
模块四: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历史必然性、实践基础、理论指导等。
政治会考知识点
高中政治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政治常识基本知识点1、政治是指特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围绕国家政权所进行的全部活动;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2、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有反作用;3、思想政治素质是青年最重要的素质;4、国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标志;国家的性质由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国家权力有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国家政权机关行使;67、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②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保障人民民主,保卫社会主义建设,③协调人民内部的关系和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④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国家权力“最终控制权”在人民手中;公安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也是我国司法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 ;关系;要依法接受人民监督;,务实高效、廉洁勤政责任政府,乐民所乐,忧民所忧服务政府;17、民主的含义:民主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社会主义民主的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文明、和谐构成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目标;19、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表现在:①中国的民主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②中国的民主是人民民主专政保障的民主③中国的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民主④中国的民主是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 ;20、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包括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21、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的体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和制度,它是立法、守法、执法的总称;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2、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23、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主体是人民群众、依法治国必须法律化、制度化、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24、依法治国的意义:①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25、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两者缺一不可;26、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7、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是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政治表达28、公民政治参与是有序的政治参与,有序指依法、合法;原则是坚持党领导、法治化、渐进式;29、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30、我国选举制度的特点:平等性、广泛性、真实性、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31、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32、国家主权是国家的中央政权机关所固有的处理国内国际事务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的特征:对内最高、、经济自主、领土完整;、两种制度、高度自治 ;意义:有利于祖国统一、有利于大陆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港澳台的稳定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特点、意义;省略、领土、政权、主权 ;基本权利:平等权、独立权、管辖权、自卫权 ;36、国际组织是指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处于各种特定目的和任务,通过签订条约或协;37、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家组织之间的关系;决定国家之间关系的是国家利益 ;38、联合国成立时间:1945年,总部:纽约;宗旨:维护国际的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联合国的机构有联大、安理会、经济与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秘书处;秘书长潘基文39、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平、发展;40、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内容:独立自主是核心和基本立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基本准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荣誉、利益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三个代表”是指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宗旨: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3、民主党派的性质: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44、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16字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根本活动准则:宪法 ;45、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共产党领导,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参加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围绕民主和团结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46实行新型政党制度的意义: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47、党的领导主要是通过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实现的;党的执政方式有: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经济常识1.§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其中,_生产_是基础,消费是_最终目的_;2._以经济建设为中心_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这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3.新时期我们要以_科学发展观_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坚持_以人为本_,__全面_、_协调_、_可持续_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_发展_,核心是_以人为本_,基本要求是_全面协调可持续_,根本方法是_统筹兼顾_;4._社会生产_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财富增长之源;5.__生产力_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_生产关系_;6.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包括:①劳动者的劳动、②资本、③自然资源、④管理、⑤科学技术;其中属于实体性要素的是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属于联结性要素的是管理,属于渗透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而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7.新世纪新阶段,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其特征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8.GDP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物质资料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DP总量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而人均GDP则反映一国或地区人们的富裕程度;但GDP指标不能反映家务劳动的价值,不能反映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和利用;9.§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是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10.发展生产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前提,改善生活是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11.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总收入—税收+社会保障金12.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又有反作用;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13.§人们的消费,按层次可分为生存、享受和发展消费;按内容可分为物质和精神消费;按对象可分为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按性质可分为自给性消费和商品性消费;14.§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消费总支出;其大小被广泛地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15.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从低层次想搞层次转化,表现为①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②物质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精神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③非耐用消费品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④自给性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商品性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⑤恩格尔系数降低;16.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主要有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受尊重权、获得赔偿权;17.一旦发生消费争议,可以通过如下途径解决: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不成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解不成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申诉不成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不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18.在国民经济的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是农业,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其中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除第一、二产业外的其它各业统称为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可以显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提高工业的现代化水平;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形成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20.劳动者正确解决择业问题,应注意:①既要考虑个人的职业志向,又要考虑社会的需要;②既要考虑经济待遇,更要有精神的追求;③既要了解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要考虑自身的主观条件;2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处理方式主要有:协商选择程序不成调解法定,非必经程序不成仲裁法定必经程序不成诉讼最终程序;22.财政收入的规模决定财政支出的规模;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目的,财政的合理支出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又能为财政收入创造条件;23.在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关系上,经济发展是源,财政收入是流,源远才能流长;只有经济发展,才能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只有通过财政收入集中必要的财力,才能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24.财政的重要作用主要有:①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②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④为巩固国防提供可靠地物质保障;25.税收是国家按照法律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财物的一种形式;其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和相对固定性;26.我国税收的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广大人民群众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27.我国实行纸币本位制,即以纸张作为货币材料,并且币值不再与黄金挂钩的货币制度;我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28.利率是一定时期中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单利=本金×利息率×年数;复利本利和=本金×1+利率年数29.中央银行是代表国家进行金融调控的特殊金融机构,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宏观调控;30.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转账结算;31.对企业来说,理财首先是为了防范天灾人祸而可能造成的损害,实现资产的安全;对家庭来说,理财的首要目标是使自己一生衣食无忧,获得基本的保障;保险的基本职能是分散风险基础、补偿损失;保险还具有资金融通和防灾防损等派生职能;32.债券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公司财产所有权证书;3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34.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35.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36.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它们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和税收、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和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7.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38.§我国现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具体形式包括: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39.实行按劳分配有其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现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劳动差别的存在,决定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40.公平和效率作为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追求效率的社会条件;41.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保障的一种制度;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期中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42.市场经济是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经济运行体制,其作用表现在:①合理而有效地配置资源;②自动调节供求关系的平衡;③为各类信息的传递提供广阔的平台;④对各类市场主题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⑤择优汰劣;4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保障,市场主体的行为、市场秩序、政府的宏观调控、社会保障等,都需要用法律来规范;44.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道德建设;在经济活动中,要树立自我负责的道德意识,笃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45.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障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4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因为:①宏观调控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②有助于解决特殊领域内的资源配置问题;③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目标;④保护竞争、限制垄断,促进新兴产业成长和优化产业结构;47.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常用的调控手段是计划手段、财政政策手段和货币政策手段;48.生产要素流动的全球化、市场规则的全球化、金融运作的全球化、科技开发利用的全球化,构成了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它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全球化市场体系的形成为标志的;经济全球化有如下特征:①国际的商品流、资本流、技术流在数量上以空前的速度增长;②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全球经济合作走向新的起点;③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49.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其目标是:各成员国地区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其它贸易障碍和歧视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各成员国地区经济发展;世贸组织的实行的原则有: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50.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有: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51.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必须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52.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下实行的;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又有利于增强本国独立自主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实力;53.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公民应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哲学常识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阐明了整个世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具有严格科学性;它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的,具有高度的实践性;3.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即整个世界是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即具有可知性;5.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6.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当然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所以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7.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8.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决定主观;9.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10.物质的运动大体可分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等基本形式;11.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2.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在表现;现象是变动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也都是本质在某一方面的表现;13.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14.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它是客观物质性活动;是自觉地、能动的活动;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生产实践、调整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科学实验;1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16.寻求真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人的认识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17.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8.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实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19.实事求是,简单地说,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20.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21.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存在着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我们必须用整体性的观点观察问题;凡事要穷因究果,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处在统率的决定地位;我们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通观全局,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也要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22.发展是指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性质的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23.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两者的辩证关系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两者关系要求我们:①要坚持适度原则;②要重视量的积累,注意防微杜渐;③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24.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即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25.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要把事物的发展作为过程加以考察,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做好在曲折中前进的思想准备;26.简单地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27.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两者的辩证关系是: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28.矛盾具有普遍性,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要求我们要坚持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要全面,反对片面性;矛盾具有特殊性,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离不开普遍性;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两者关系要求我们把普遍性原理与特殊性结合起来;29.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但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二者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和关键,同时也要统筹兼顾;30.矛盾双方发展也是不平衡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因此,我们认识事物要善于抓住本质和主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31.树立创新意识需要辩证思维,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科学和技术的创新,不是对现有成果的简单否定,而是一个“扬弃”的过程;32.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是: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的产生、发展、受检验和归宿,理论对实践又有反作用,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33.真理是随着客观事物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3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具有把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联结起来的特性;3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这是因为: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创造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6.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受价值观的支配;价值取向引导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3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38.人生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人生的自我价值,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密切联系,其中社会价值是第一位的;39.个人对社会尽责、作贡献是人生价值的主要标志;劳动和奉献是创造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40.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是: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现实的升华,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奋斗和实践;。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整理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整理一、政治权力和国家机构1.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概念;现代国家的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来源和性质;政治权力的种类;政治权力的分立与制衡。
2.国家机构:国家机构的概念;国家机构的种类;行政组织的国家机构;立法组织的国家机构;司法组织的国家机构。
二、国家建设的基本任务和方针政策1.国家建设的基本任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方针政策: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人民利益至上。
三、政党团体及其作用1.政党的概念和性质:政党的定义、性质和基本功能。
2.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多党制、参政党、非政府组织。
3.政党团体的作用:参政议政、选举和监督、社会管理、群众动员和社会服务。
四、思想政治教育1.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2.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五、宪法制度与法律法规1.我国宪法制度: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主要内容和修宪方式;宪法的实施和维护。
2.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概念和种类;法律法规的地位和作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六、民族团结1.民族团结的基本意义和条件。
2.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措施;民族宗教事务管理。
七、两岸关系及港澳台1.两岸关系:两岸关系的历史;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2.港澳台问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一国两制”原则。
八、国际关系1.国际关系的概念和基本范畴。
2.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3.中国参与国际事务:参与联合国及其机构;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
九、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1.中国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内外资经济的关系。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
一、高中政治会考的重要性
高中政治会考是对学生政治课程学习成果的重要检验,它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晋升高中毕业,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认真备考高中政治会考是每位同学的责任。
二、高中政治会考的知识点概述
高中政治会考涵盖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我国的国家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法律法规、国际形势等方面的内容。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论,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应对高中政治会考的策略
1.理解记忆:对重点概念、理论进行深入理解,熟记关键词,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
2.关注时事:关注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闻,提高自己的时事敏感度。
3.分析能力:学会运用政治理论分析现实问题,提高自己的理论运用能力。
4.练习题:多做练习题,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查漏补缺。
四、复习高中政治会考的建议
1.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政治复习不受其他学科影响。
2.参加培训班或请教老师:如有条件,可以报名参加政治培训班,或向老
师请教疑难问题。
3.定期自测:通过模拟试题、历年真题等进行定期自测,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
4.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面对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顺利通过会考。
总之,要想顺利通过高中政治会考,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和复习阶段的用心。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思想政治必备知识点精华总结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思想政治必备知识点精华总结必修一经济生活1、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买方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1)需求法则——商品价格升高,需求减少;价格降低,需求增加。
(2)不同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需求弹性(生活必需品反应小,高档耐用品反应大);(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互补品呈反向变动,替代品呈正向变动)5、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1)调节产量(2)调节生产要素投入。
6、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性因素。
(2)居民收入是主要因素。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居民消费水平受当前收入、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受收入差距影响。
7、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应践行的基本原则?(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8.如何正确对待金钱?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9、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10.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高中政治会考常考知识归纳
高中政治会考常考知识归纳高中政治会考常考知识归纳高中政治更具有学科化的特点,但是政治会考并不难,平时做好复习考试就能考好。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会考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政治会考常考知识归纳1一、先进文化基本内涵——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总体目标——培育“四有”公民时代要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本质属性和核心内容——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核心的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的要求,三个面向、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特点二、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和关键:意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关键——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三、坚持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因为:(1)坚持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统一的,同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是统一的。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文化的多样化。
没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单调、凋零、枯竭,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
(3)思想文化越是多样性,越需要“主心骨”。
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混乱、失误、受挫,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
高中政治会考常考知识归纳2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为什么必须坚持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3300字)I唯物论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把握、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要求我们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物质决定意识。
要求我们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革命热情和严谨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丧失斗志。
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II认识论1.实践与认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要求我们要立足实践,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人的实践活动有巨大推动作用。
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认识过程原理及方法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将认识向前推移。
3.真理原理及方法论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发展真理。
4.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
III辩证法联系观原理及方法论1.联系的普客多条原理及方法论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分析和把握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整体也影响部分。
要求我们既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又要重视部分,搞好局部,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推动整体发展。
3.系统优化法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坚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原则,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发展观原理及方法论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发展具有普遍性,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及方法论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求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克服困难,接受考验。
3.质变与量变关系原理及方法论事物的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要求我们①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②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是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要坚持适度的原则4.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矛盾1.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同一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又相互瓜农,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条件实现……的转化。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表现在: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通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连接,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原理及方法论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6.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及方法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占支配地位、起决定租用,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事物发展,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要求我们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还要统筹兼顾,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关键、重点、中心、首要、第一)7.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起主导作用,矛盾次要方面也会影响事物性质,二者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分清主流与支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利弊、好坏、主流、性质)辩证否定观1.辩证否定观原理及方法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2.创新的作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的社会作用:①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IV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现金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要求我们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从社会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用正确社会意识知道时间,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结合起来,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是,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3.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原理及方法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4.价值观原理及方法论价值观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行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5.价值的创造与实现①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关系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共吸纳,并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满足,即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社会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基础,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而社会必须尽可能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各种条件。
②价值的实现方式:1根本途径——立足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重视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积极创造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发展个人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经济(1700字)1.价格影响因素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③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也会引起价格变化④间接原因如气候、实践、地域、生产、宗教信仰等也会影响价格2.消费影响因素①根本: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即生产决定消费。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③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④物价变动、消费心理、商品质量3.生产与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会促进生产的发展。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新的消费热点的出项,往往能带动新兴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4.企业成功的因素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树立品牌意识④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⑤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竞争力。
(涉外)5.就业(略)6.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措施①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②坚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合理比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④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加强宏观调控,强化政府税收调节,调高保低,整顿分配秩序,完善社保制度。
⑤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调节及其局限性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改进技术和管理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单纯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浪费、配置效率低下、社会经济不稳定、分配不公、差距扩大。
(2)宏观调控原因: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来弥补缺陷。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有利于巩固公有制,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措施:①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