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1)多一盎司定律
“多一盎司定律”,你了解吗?
“多一盎司定律”,你了解吗?
本周第聆听了培训老师的《百分百担当责任》培训课,他提到了“多一盎司定律”,其实之前也在书中知道这个定律,但是没有特别的学习过,今天听老师深入的一讲我受益匪浅。
“多一盎司定律”可以运用到我们努力的每一个领域中。
这一盎司把赢家和输家区别开来。
保质保量完成自己工作的人,是好员工。
但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再“多加一盎司”,你就可能成为优秀的员工。
主动在工作中“多加一盎司”的人,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展现自己的工作态度,最高限度地发挥你的天赋,不断地提升自我。
可是,我们往往缺少的却是“多一盎司”所需要的那一点点责任、决心、敬业的态度和自动自发的精神。
每天多做一点点,不是可望而不可及,也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冷静评估自己的目标,在日常工作中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再比领导期待的多做一点点,比自己分内的工作多做一点就可以。
既不能急躁,也不能糊弄,更不能作假,因为这不是向别人证明什么,而是一种严于律已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就如同“把自己融入企业,把尊严融入产品”一样。
聚沙成塔,每天多做一点点,难得的是坚持。
每天都要给自己一个雷打不动的任务,而且每天要雷打不动的完成好。
每天多做一点工作也许会占用你的时间,但是,你的行为会使你赢得良好的声誉,并增加他人对你的需要。
坚持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坚持每天比原来多做一点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但要是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每天都多做一点点,每天都进步一点点,使每一个今天充实而又饱满,那么多氟多的企业“蛋糕”就可能越做越大,我们也能享受到企业发展更大的成果。
比别人多做一点
一个成功的推销员用一句话总结了他的经验:“你想要比别人优秀,就必须坚持每天比别人多访问5个客户。
”“比别人多做一点”,是一种坚持,一种执著。
这也几乎是事业成功者高于平庸者的秘诀。
“比别人多做一点”有时是需要的是一种勇气,需要一种智慧。
也是走向成功的一条至理名言。
那怕是一道电光,一缕青春的梦,一泓思想的泉水!都会让生命射出夺目的光辉!明代中叶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王守仁,小时候,一点也不聪明,人们都以为他是个哑巴。
他的父亲很着急,为他四处寻找名医治疗。
王守仁6岁时终于把病治好了。
虽然治好了王守仁的病,但他的智力却显得一般。
因为小时候不会说话,也没有读过书,因此比起别的孩儿,他显得更笨拙一些。
有人风言风语:“他这么迟才开始学说话,当然笨啦!也别指望他以后会有大出息。
”王守仁听了,跑到父亲怀里哭诉:“父亲别人都说我笨,我真的很笨吗?”“不,孩子,你不笨。
为父一定好好教你,你会有出息的。
不用在乎别人的嘲笑,你自己发奋努力,争口气让那些人瞧瞧,好吗?”有了父亲的鼓励,王守仁又有了信心。
平时读书,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两遍,三遍甚至十遍。
白天他认真听先生的课,放学后,趁着还没有吃饭或者吃饭后的时间,他一个人跑进父亲的书房,认真读书,直到家人催促他吃饭,睡觉。
年年如此,从不间断。
父亲见小守仁如此争气,心里很是高兴,他也耐心给小守仁辅导功课,有时还请一些大学者给他辅导。
家里来了客人,讨论天下大事的时候,也让王守仁站在一边,向别人学习。
就这样,王守仁凭借笨鸟先飞,刻苦勤奋的精神,长大后成了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龟兔赛跑有时你甚至不必比别人多做很多,只需一点,就可以使你从众人中脱颖而出。
这是著名驼子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的一条很重要的真理——多一盎司定律。
他指出;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作出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多一盎司”。
一盎司相当于1/16磅。
但是,就是这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区别,却会让你的工作大不一样。
多加一盎司定律
多加一盎司定律
盎司是英美制重量单位,一盎司只相当于1/16磅。
美国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观察,系统研究,得出一个重要原则:多加一盎司定律。
只“多加一盎司”,但其结果,所取得的成就及实质内容方面,却有天壤之别。
在青年时代,约翰·坦普尔顿就决心把“多加一盎司”运用到他在耶鲁大学的学习中。
他决心使自己的作业不是95%而是99%正确。
结果呢?他在大三就进入美国大学生联谊会,并被选为耶鲁分会的主席,得到了罗兹奖学金。
把它运用到高中的足球队,人们常常发现,那些多一点努力,多练习了一点的小伙子成了球星,在赢得比赛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也得到了球迷的支持和教练的青睐。
在商界、艺术界、体育界,在所有领域,那些最知名、最出类拔萃者与他人的区别,就是多那么一点儿,“多加一盎司”。
谁能使自己“多加一盎司”,谁就能得到千倍的回报。
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完成自己工作的人,最多只能算称职员工。
如果在工作中“多加一盎司”,你将会成为优秀员工。
“多加一盎司”,其实并不难,我们已付出了99%的努力,已做了绝大部分的工作,再“多加一盎司”,又有什么难呢?但我们往往缺少的却是“多加一盎司”,所需要的那么一点点责任、一点点决心、一点点敬业意志和自动自发的精神。
水温再升高一度就达到沸点,山再攀登一步就可达绝顶,横竿再上移一厘米就刷新世界纪录。
就多那么一点,就“多加一盎司”。
“多加一盎司”其实是一个简单的秘密,在于不遗余力。
“我已竭尽全力了吗?或许我还有一盎司可加?”经常这样提醒自己,将会受益终生。
创新要遵循“多一盎司定律”
中 华 老 年 心 脑 血 管 病 杂 志 编 辑 部
的发 现 , 晚 了近 一 个 世 纪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事 物往 往 看 似 很 奇 妙 , 然 而 在 创 新 发 明或 发现 中 , 这 样 的 事 例 却 比 比 皆是 。 再 深 入 一 步 , 看起 来只多加 “ 一 盎司” , 但 有 无
这 一 盎 司却 对 我 们 的 生 活 、 工 作 和事 业 影 响 巨 大 。在 思 考 中 多加 “ 一 盎 司” , 在激 情中多加 “ 一盎 司” , 在 主动中多加 “ 一盎 司” ,
根源, 错 过 发 现 x 线 的机 会 。1 8 8 7年 克 色 克 斯 、 1 8 9 0年 美 国 的 古 茨 波 德 以及 英 国 的 史 密 斯 等 物 理 学 家 都 先 后 观 察 到 类 似 的 现象 , 然 而, 都 没 有 在 各 自科 学 征 途 中 继 续 深 入 地 走 下 去 , 最 终与“ x线发明者” 这个 称号失之交 臂 , 使 这 项 改 变 人 类 疾 病 历 史
没有 踏进去 , 以致 与 这 项 伟 大 的发 现 擦 肩 而过 。例 如 1 8 0 4年 汤 姆 生 在 测 量 阴极 射 线 的速 度 时 , 首 先 观 察 到 X线 , 但 当时 并 未
专 门研 究 这 一 现 象 。1 8 8 0年 哥 尔 茨 坦 注 意 到 阴极 射 线 管 壁 上 发 出一 种 特 殊 的辐 射 , 可 使 管 内 的荧 光 屏 发 光 , 但 没 有 想 到 追 查
中华 老 年心 脑血 管 病杂 志 2 01 3年 1 月 第 1 5 卷 第 1期
每天比同事多做一点点
每天比同事多做一点点-------多一盎司定律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的一条很重要的结论——“多一盎司定律”。
他指出,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多一盎司”。
一盎司只相当于1/16磅,但就是这一微小的区别,却会让你的工作大不一样!“多一盎司”所需要的那一点点责任心、一点点决心、一点点敬业的态度和自动自发的精神!在美国的佛罗伦萨州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叫约翰,一个叫哈里的两个年轻人,同时进入一家蔬菜贸易公司。
三个月后,哈里很不高兴地走到总经理办公室,向总经理抱怨说:“我和约翰同时来到公司,现在约翰的薪水已经增加了一倍,职位也升到了部门主管。
而我每天勤勤恳恳地工作,从来没有迟到早退过,对上司交代的任务总是按时按量地完成,从来没有拖沓过,可是为什么我的薪水一点没有增加,职位依然是公司的普通职员呢?”总经理没有马上回答哈里的问题,而是意味深长地对他说:“这样吧,公司现在打算预订一批土豆,你先去看一下哪里有卖的,回来我再回答你的问题。
”于是哈里走出总经理办公室,找卖土豆的蔬菜市场去了。
半小时后,哈里急匆匆地回到总经理办公室,汇报说,“二十公里外的…集农蔬菜批发中心‟有土豆卖”。
总经理听说后问道,“一共几家卖的?”哈里挠了挠头说:“我刚才只有看到有卖的,没看到有几家,您稍等一会儿,我再去看一下!”说完又急匆匆地跑了出去,二十分钟后哈里喘着粗气再次跑到总经理的办公室汇报,“报告总经理!一共有三家卖土豆的。
”总经理又问他“土豆的价格是多少?三家的价格都一样吗?”哈里楞了一下,又挠了挠头说:“总经理,您再等一会儿,我再去问一下。
”说完,哈里就要往外跑。
这时,总经理叫住他,“你不用再去了,你去帮我把约翰叫来吧。
”三分钟后,哈里和约翰一起来到总经理办公室,总经理先对哈里说:“你先在这里休息一下吧。
”然后又对约翰说:“公司打算预订一批土豆,你去看一下哪里有卖的。
从一盎司定律说起
篇题 目为《 水》 的论 文 。 这篇论文有 厚厚 的3 4页 , 从他感 兴趣 的水 的历史 、 水 的 技术 、 和水 有关 的极端 天气 以及 水上娱 乐 四个 方面 来介 绍 “ 水” 。 仅 在“ 水 的历
史” 部分 , 他就介 绍 了水 的概况 、 水的特
妈认 为孩 子 的想象 很 形象 ,很 有人情
孩子们 布 置 的作 文 , 都 比较偏 重 “ 研 究 性” 成果 汇报 , 这种 “ 研 究 报告 ” 的 内容
和篇 幅 ,有 的堪 比中国大学 生的论文 ,
内容之深入 、 篇 幅之长令人惊叹 。 中国孩 子的勤奋 与努力程度 , 并 不 比美 国孩子 差 。 为什么 中美孩子 随着 年 龄 的增 长 ,他 们 的创 造力 差距 越拉 越 大? 从上 述美 国小 学 生写 出 的“ 研究 报
■■ 2 0
一 熬量童 二 麴 逝
“ 1 + 1 = 2 ” 之 后 ,如 何 让 他 们 萌 发 出 “ 1 + 1 ≠2 ” 的灵感 。 中国的孩子缺少 想象力 吗?不缺 ! 中国 的孩子没有创造力 吗? 有! 有一 次 , 我给 孩子 们讲 “ 乌 鸦 和狐
狸” 的故事 。 我们 知道 , 几乎所有 的孩子 都爱 听故 事 ,故事 中生动具 体 的形 象 、
教育观念与教育体制不 同导致 的。
我们注 意到 , 应试教育 无形 中都 在
遵循一个 “ 权威 ” 式 的说 , 标准 答案历 来 只是线 性 的 、 非黑 即 白的 , 缺 乏一 个
性、 宇 宙 中 的水 、 有 关 水 的数 据 、 水 污
引人人胜 的情节 , 都 能吸引孩子 们的注
多一盎司定律doc
多做一点点,成功一大步韩广荣同事们,你知道“一盎司”有多少吗?一盎司,只相当于1/16磅,轻得很,少得很,可是正是这区区的“一盎司”却成就了很多人,他们的工作业绩与寻常人大不一样。
那么,你不仅要问,这“一盎司”到底神奇在哪儿,“多一盎司定律”是怎么回事?这就是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的一条很重要的真理:多一盎司定律。
他指出,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差别很少,只是“多一盎司”,突出就呈现了出来,优秀也就独特起来。
多加“一盎司”,工作就会大不一样。
保质保量完成自己工作的人,你做到了合格;在自己的工作中多加一盎司,你做到了优秀;若能主动地、长期地多加一盎司来工作,那么你将开始迈向卓越。
其实,多做一点点,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更是一种珍贵的素养,它能使你更加敏捷,更加积极,无论你是教育的管理者,还是耕耘一线的教师,都非常需要这一点点。
想想看,每天多做一点点,多用心地备好一节课,写好一份教学反思,坚持不懈之中,你会发现惊喜,看到进步,一年下来,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三年结束,你将能升起为一颗闪亮的新星;每天多做一点点,用心地上好课堂的考点,训练好习题的考点,反馈、矫正好试题的错点,晚上小结、探索改进,一个月,一个学期,看看有什么奇迹出现?成绩、成就、成长,不是吗,行动来看。
这样,你就会发现,不求成绩自有成绩,没想成长自有成长。
当然,不是单靠“这一盎司”就能捷足成功的,它还要有工作的激情、不懈的学习、可贵的合作等诸多因素,综合起来,才能如我所愿的。
老师们,加上这一盎司,你就会最大限度地展现你的天赋,开发你的潜力,那么,我们的工作天地将会更加广阔,我们的教育之路也会风景别样!。
“多加一盎司”的启示.doc
龙源期刊网
“多加一盎司”的启示
作者:刘建明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11年第05期
美国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观察和系统研究,得出一个重要原则——多加
一盎司定律。
他指出,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差别很小。
只是“多一盎司”或“少一盎司”,但其最终所取得的成就及成就的实质内容方面,却存有天壤之别。
一盎司只相当于28克。
但就是这微不足道的一点区别,则会让你的学习、工作、生活大不一样。
在青年时代,约翰·坦普尔顿就把
这一定律运用到他在耶鲁的学业
中,他决心使自己的作业的正确率
不是95%而是99%!结果呢?他在大学三年级就进入了美国大学生联谊套,并被选为耶鲁
分会的主席,并得到罗兹奖学金。
由此可见,“多加一盎司”的理念和努力对一个人的促进和激励作用是多么巨大,在几乎所有的领域,那些出类拔萃者与其他人的区别往往就在于是否付出了“多加一盎司”的努力。
这一,最不能不给我们以启示:无论做任何事情,干什么工作,谁能使自己在原来的基础和水平上“多加一盎司”,谁就能得到丰厚的回报,使自己一步步由平庸走向优秀,最终收获成功的喜悦。
平心而论,在工作和学习中,“多加一盎司”并不难,试想一下,我们已经为实现目标付出了95%甚至99%的努力,离目标的实现已触手可及,再多加“一盎司”又有何妨呢?它需要的只是多坚持一会儿,多付出一点儿。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与成功失之交臂,缺少的正是“多一盎司”所需要的那一点点决心、责任感与敬业精神。
浅谈“多一盎司定律”
浅谈“多一盎司定律”相同的单位,相同的学历,相同的时间(甚至更长),为什么职务、职称、成就等产生了差别?甚至相当大的差别?有人说:“我干的也不比别人差呀!”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是差距不大。
事实上,差距就是不大。
就差那么一点点儿,即著名的“四个一点儿”:“每天早来一点儿,晚走一点儿;工作多干一点儿,干的好一点儿”。
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出“多一盎司定律”这条工作原理。
他指出,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多加一盎司”,但是其结果,所取得的成就及成就的实质内容方面,却总是天渊之别。
只多那么一点儿就会得到更好的成绩,那些在一定的基础上多加了2盎司的人,得到的份额远大于“多加一盎司”的份额。
“多加一盎司定律”实际上是一条使你走向成功的秘密和普遍规律。
尽职尽责完成自己工作的人,最多只能算是称职的员工,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再“多加一盎司”,你就可能成为优秀的员工,成为优秀的管理者,你将会有数倍于一盎司的回报,这是毋庸置疑的。
对你来讲,“多加一盎司”事实上并不是什么天大难事,既然我们已经付出了99%的努力,再“多加一盎司”又何妨呢?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我们往往需要的那一点点责任,一点点决心,一点点敬业的态度和自动自发的精神。
举个“多加一盎司”成功的例子:美国独立企业联盟主席杰克-法里斯,他出身加油站一个加油工,每次加油他都要额外免费擦一擦车。
这就使他具备了严格的职业道德,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前任主席当时驾着一台赃车常来捡这个便宜,有时还故意刁难,他却一如既往,最后选中为接班人。
“每天早来一点儿,晚走一点儿,工作多干一点儿,干的好一点儿。
”看似简单,持之以恒就那么容易了。
有的人对上班晚一点儿,下班早一点儿不当回事,认为神不知鬼不觉。
那你就错了,不要以为没有人注意你的工作出勤情况,也别以为领导没有看见你,实际上你在单位的一举一动,领导都清清楚楚。
多一盎司定律的理解
多一盎司定律的理解多一盎司定律,简单来说就是只要比别人多付出那么一点点努力,就可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
这就好比跑步比赛,大家都在跑,你要是能比别人多跑一小步,说不定就领先了呢。
咱就说上学的时候吧。
班里总有那么些同学,大家都在同一个教室听同样的课,为啥成绩有好有坏呢?其实啊,就是那多一盎司的事儿。
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可能就是在课后多做了一道题,多背了几个单词。
这就像是盖房子,大家都用同样的砖头,可人家在角落里又多添了一块砖,那房子可能就更稳固更漂亮一点。
你看,这多做的一道题,多背的几个单词,不就是那多一盎司的努力吗?这一点点的额外付出,可能在考试的时候就能多拿几分,名次就能往前挪一挪。
工作里也是这样啊。
大家都在一个办公室,做着差不多的活儿。
有的人每天就按部就班,完成任务就万事大吉。
可有的人呢,会在下班之后,再花一点时间去思考今天的工作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或者学习一点新的知识技能。
这就好比在做菜,大家都按照菜谱做了一道菜,可有人在出锅前又加了一小撮特别的调料,这道菜就比别人的更有味道了。
这在工作里,可能就会让你比别人多一些机会。
也许是老板的赏识,也许是得到一个更好的项目。
这多付出的一盎司努力,就像是一颗小种子,种下去可能就会长出大大的果实。
再看看那些创业者吧。
大家都有一个创业的想法,都想在商场上闯出一片天。
有些人呢,觉得差不多就行了,计划也做得马马虎虎,执行也不够到位。
可是那些成功的创业者啊,他们会在各个方面都多做一点。
市场调研做得更细致一点,产品设计得更用心一点,对客户服务得更周到一点。
这就像爬山,大家都朝着山顶走,可他们在每一步都更用力一点,每一步都比别人多走那么一点点距离。
也许这一点点的距离在一开始看不出来什么,可是走着走着,他们就把其他人远远地甩在后面了。
有人可能会说,就多那么一点点,能有多大差别呢?嘿,这差别可大了去了。
这就像一滴水,单独看没什么,可要是一滴一滴地汇聚起来,就能变成大海啊。
多一盎司定律故事
多一盎司定律故事
《多一盎司定律故事》
嘿,你知道吗?咱来讲个关于多一盎司定律的故事。
有个叫小李的小伙儿呀,在一家公司上班。
平时呢,大家都按部就班地做着自己的事儿。
可小李不一样,每次老板交代任务,他总是比别人多做那么“一盎司”。
比如说有一次大家都只是把报告写完交上去就完事了,嘿,小李呢,他还额外检查了一遍有没有错别字,还做了个漂亮的封面!这不就跟别人不一样啦!
有一天,公司接到一个超级重要的项目。
大家都觉得压力山大呀!但小李还是那个小李,他像往常一样,默默地多付出了那一盎司。
别人都在抱怨这项目难搞的时候,他却在认真研究怎么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结果呢,他的那点小不同居然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大作用!
同事小张就特别好奇,问他:“你干嘛每次都要多做那么一点呀?”小李笑着说:“这就像跑步,我就比别人多迈一小步,积累起来不就不一样啦!”
你想想看,咱平时生活中不也这样嘛?多一点努力,多一点用心,也许结果就大不同啦!多一盎司定律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别小看那一点点的额外付出,它真的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呀!
我的观点就是,我们都应该学学小李,在生活和工作中积极践行多一盎司定律,那样我们肯定能收获更多的成功和惊喜!。
多一盎司定律和多一圈定律
"多一盎司定律"和"多一圈定律"
约翰•坦普尔顿是著名的投资专家,是美国《纽约时报》评出的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之一。
他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提出了一条见微知著的定律:“多一盎司定律”。
约翰•坦普尔顿解释说,取得中等成就的人与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所付出努力的差别很小,小到可以用“一盎司”(1盎司相当于28.35克)来形容,但所取得的成就却常有天壤之别。
就是说,只要数年如一日地坚持比常人多付出一点儿努力,就会收获超常的成果。
在“多一盎司定律”里,约翰•坦普尔顿用1盎司代表微不足道的付出和努力。
马歇尔•多普顿是著名的管理学家。
他在欧洲考察的时候,也提出了一条见微知著的定律:“多一圈定律”。
马歇尔•多普顿解释说,为了找到德国生产的汽车普遍比法国生产的汽车受欢迎的原因,他在深入企业一线调查研究时,发现德国人与法国人在拧螺丝这道工序上的差别:德国人会比规定的标准多拧一圈,而法国人出于浪漫的天性,却往往是少拧一圈。
尽管拧螺丝是细小的生产环节,但是由于每辆汽车都要拧许多螺丝,多拧一圈和少拧一圈的不断积累,最终就体现为汽车质量的差异了。
总而言之,“多一盎司定律”和“多一圈定律”用不同
的发现说明了同一个道理:出类拔萃者的成就往往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但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努力和付出的长久积累,恰恰是取得超出寻常成就的重要原因。
读《多加一盎司》有感 (2)
读《多加一盎司》有感 (2)
《多加一盎司》是一本令人震撼的书,记录了一位新移民华裔妈妈在海外打拼的故事。
书中用精彩的语言把她在新环境中不同阶段的经历描绘地生动而真实,让读者都能亲自感受到她日渐坚强而崇高的品质。
这本书激发了我对移民世界的兴趣,让我意识到许多新移民所付出的努力与牺牲的深远影响,努力工作的她们也是为了实现梦想与希望,而非简单的生活。
看着李新妈妈坚持到最后,我发现她在新环境中依旧充满勇气与坚毅,她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多加一盎司”的真谛,而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与借鉴的。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告诉我,不管处在不同的环境中,都应该做好心理准备,找准自己的定位与方向,然后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去实现自身梦想。
当遇到困境时,我们也要勇敢地面对挑战,不断精进,把每一个机会利用到最大,一直保持一颗勇往直前、微笑着前行的心,去做我们最好的自己。
总之,《多加一盎司》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读它让我体会到移民所付出的艰辛,对把握每个机会以及勇往直前更加有信心。
未来,我会将它奉为圭臬,持之以恒地努力,不懈地拼搏,把梦想变为现实,去完成每一个任务,收获每一份成果。
专业精神=多加一盎司定律
Do Something! Do More !
2010年11月
1/13
大纲
1、 / Do more
2、案例介绍
工作中的专业精神
3、多加一盎司定律
2/13
什么是“专业精神”?
• 专业精神表现在很多层次,最基本的不 外乎是服装、礼仪、准时、守信。
我,明显不专业!
自己是不是也有同样的不专业?造成了哪些影响? 应该怎么改善?
Tips: 1、不浪费其他同时和客户的时间。这样才是专业的表现。 2、仅完成工作不够,应更进一步娴熟和正确地把工作做好 。
6/13
案例2:实习一个月后,老板对我渐渐放心,放手让我跟 客户联络。我既紧张又兴奋,常拿起电话,天南地北地 扯个不停。 给客户打电话前会先想好要讲的重点吗? 如果要说的内容很多,采取哪种联系方式比较好? 怎样才能提高打电话的效率?
4/13
VS
赢家 在一有预警时就 积极作为
赢家每天欢呼 Surprise 输家 忙于解释为什么 delay 输家永远无奈 Sorry
5/13
案例1: 我在市场部工作,主要是比较今年和过去几年的结果,抓 出异常趋势,供部门主管进一步判断。 好几次,我没有提出问题,主管凭记忆判断今年的数字跟 前几年有差別。他调出资料一看,果然如此。 我的大意或无能,使得他必须多花10分钟看原始资料。
12/13
13/13
9/13
成功的秘诀
叶灵和江昊是一家大型跨国公司里的两名职员 在对待工作上,都能够尽职尽责。 他们之间的差别在于 : 叶灵认为尽职地完成了岗位工作后,便觉得已努力到家, 江吴则要求自己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再为公司多做一些事。
多一盎司定律_人生故事
多一盎司定律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发现了一条很重要的原理:“多一盎司定律”。
盎司是英美重量单位,一盎司相当于1/16磅,在这里以一盎司表示一点微不足道的重量。
所谓“多一盎司定律”,意即只要比正常多付出一丁点就会获得超常的成果。
坦普尔顿指出:取得中等成就的人与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多一盎司”。
但其结果,所取得的成就及成就的实质内容方面,却有天壤之别。
我国著名企业海尔的产品合格率之所以能达到100%,其秘诀就是运用了“多一盎司定律”。
由于电冰箱对当时的消费者来说是家庭中的大件,许多家庭买来之后,都放在房间的显要位置。
基于此,海尔对冰箱的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均高于国家标准,其中主要的七项指标实测值均优于国际发达国家水平。
为满足当时用户对高档家电的特殊需求,海尔对外观、噪音等的要求特别严格。
如冰箱外观,国家标准要求是1。
5米以内看不出划痕,而海尔的要求则是0。
5米以内不得看出划痕;噪音国家规定为52分贝,海尔的内控标准为50分贝,加强了自身的“修炼”。
其实,在工作中,有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多加一盎司”。
多加一盎司,工作可能就大不一样。
尽职尽责完成自己工作的人,最多只能算是称职的员工。
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再“多加一盎司”,你就可能成为优秀的员工。
尤其是我们应该为自己确立这样的工作标准:对自己的要求要适当地高于老板的要求。
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表面看来,对自己的要求要适当地高于老板的要求是如此简单,但真正做到者却为何寥寥无几?能做到“对自己的要求适当地高于老板的要求”的前提是能想到,因为想得到才会主动去做,并且必须比那些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多努一把力。
“对自己的要求适当地高于老板的要求”在所有的工作中都会产生好的效果。
如果你对自己的要求适当地高于老板的要求,就会取得非凡成绩,同时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对自己的要求适当地高于老板的要求”其实并不难,我们已经付出了99%的努力,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工作,再多增加“一点”又有什么困难呢?但是,我们往往缺少的却是“对自己的要求适当地高于老板的要求”所需要的那一点点责任、一点点决心、一点点敬业的态度和自动自发的精神。
一盎司定律
一盎司定律所谓一盎司定律就是: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作出的努力差别很少——只是"多一盎司”。
这是著名的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的。
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经过观察研究,得出了一条在成功学上很受欢迎的原理,一盎司定律。
就像和这条定律一样,其实很多在成功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里的定律、原则之类,重要的地方并不是在于学习和掌握,因为从很大的程度上来讲,很多人都在经历着这些原理所论述的现象和规律,只是并不发现其中存在着的普遍性。
一盎司定律所告诉我们的就是,往往中等成就的人和杰出的人所作出的努力相差并不大,可是仅仅多出一盎司的重量,就会影响到最终的结果。
不像其他学说里的定律很不容易被接受,社会科学里面的定律最大的特点就是广泛性,所以就很容易被认可。
对于一盎司定律来说,它所阐述的意思就是往往最接近结果的地方并不会有太大的重量,可是这一盎司的分量却可以对于能否突破瓶颈,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对于明确的事情我们清楚应该在什么样的时候打起精神来,应该在什么样的时候加倍地多加注意,而大多数的情况就是接近尾声的时候。
这也就是因为我们本能地领会到关键因素更多地会存在于这些时候。
可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关键的一盎司会出现在什么地方,当我们以为做了百分之一百的事情的时候,却就还只省下一盎司的热情没有发挥。
(一)干活还是经营出租车司机也是CEO出租车司机给我上的MBA课(二)满足完成还是追求创造英国十七世纪诗人弥尔顿说:“心灵有他自己的地盘。
在这里,地狱可以变成天堂,天堂也可以变成地狱。
”心灵是一切力量的源泉。
卸下世俗给予心灵的累赘,令心灵趋于质朴简单,智慧之门就会随之打开。
这样的案例生活中俯拾皆是。
某宾馆的总经理经常收到客人写来的表扬信,这些来信大多是赞扬25号客房女服务员的。
为了弄清缘由,总经理有意到这个服务员服务过的客房去实地观察,他一走进这些房间,就闻到一股幽香。
多一盎司定律
职场中明明做着差不多的工作,为什么却有人能够脱颖而出?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一条重要结论——“多一盎司定律”: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多一盎司”。
但就是这一微小的区别,却会让你的工作大不一样。
职场经典“买土豆故事”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张三和李四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拿同样的薪水。
一段时间后,张三青云直上,李四却原地踏步。
李四想不通:老板为何厚此薄彼?➤李四老板说:“李四,你现在到集市,看看今天早上有卖土豆的吗?”一会儿,李四回来汇报:“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又问。
李四没问过,于是赶紧又跑回市集,然后告诉老板:“一共40袋。
”“价格呢?”“您没有叫我打听价格。
”李四委屈地申明。
➤张三老板又把张三叫来:“张三,你现在到集市,看看今天早上有卖土豆的吗?”张三很快从集市上回来了,他一口气向老板汇报:“今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袋,价格是2毛5分钱一斤。
我看了一下,这些土豆的质量不错,价格也便宜,于是顺便带回来一个让您看看。
”张三边说边拿出土豆,“我想这么便宜的土豆一定可以赚钱,根据我们以往的销量,40袋土豆在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全部卖掉。
而且咱们全部买下还可以再适当优惠。
所以,我把那个农民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您回话呢……”看到这,李四默默低下了头。
职场中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较强执行力的人,往往能能赢得机遇,获得快速成长。
很多时候,人和人的差距就在于“多想一点”“多做一点”。
这个道理用于员工自我教育完全没问题。
学会创造性的完成任务,对领导交办的任务,按照要求完成后,多站在对方角度想一想还有什么能做的。
成全领导,就等于成就了自己。
但对管理者来说,如果也只把眼光盯着员工,期待他们的自觉自动,不仅不现实,更是一种管理失职。
因为,影响员工执行力的两大因素:一是员工本身,二是员工的直接上级。
读《多加一盎司》有感
读《多加一盎司》有感
读《多加一盎司》有感南京市成贤街小学五(1)班徐欣然前几天,我从报纸上读到了一篇文章《多加一盎司》。
盎司是个很小的重量单位。
美国专家约翰坦布尔把“多加一盎司”定律运用到学习中,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在不遗余力时,“加上一盎司”,多一点勤奋和努力,就会终生受益。
文章给我的启示是:所谓“多加一盎司”,就是多那么一点责任,多那么一点决心,多那么一点敬业的品质和自动自发的精神。
如果我们在学习工作中“多加一盎司”,就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取得成功。
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人,为了提炼出镭,她把别人休闲娱乐的时间都用在做实验上。
累了,就趴在桌上打个盹;饿了,就喝几口水解渴。
从来都不放过一分一秒,正是它通过勤奋、刻苦的努力,终于提炼出了镭。
为人们用自己的行动和成就验证了“多加一盎司的定律”,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我们这些平凡人呢?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也要多尽一份力,才能取得成功。
记得在二年级时,我钢琴五级考试。
每天一回家,我就开始练琴,一连就是几个小时,也顾得喝一口水,常常练得手和腿都发麻了,汗水直往下滴,也没喝一口水。
这样每天刻苦的练了两个月,把考级弹的曲子已经弹得滚瓜烂熟了,很容易地拿到了五级证书。
爱迪生曾说过:“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
”这句话也正是说明了“多加一盎司”定律的道理。
同学们,让我们在自己的学习中“多加一盎司”;在为集体服务中“多加一盎司”;在帮助他人时“多加一盎司”,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哲理故事:每天进步一盎司
哲理故事:每天进步一盎司导语:每天走10分钟,是一种简单。
重要的往往是简单的。
只要你能每天进步一点点,哪怕是一盎司,一厘米,一小步,总有一天,你会取得大成就。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则相关的哲理故事,欢迎查阅与学习,谢谢。
哲理故事:每天进步一盎司香港海洋公园里有一条大鲸鱼,虽然重达8600公斤,却不但能跃出水面6。
6米,还能向游客表演各种杂技。
面对这条创造奇迹的鲸鱼,有人向训练师请教训练的秘诀。
训练师说,在最初开始训练时,我们会先把绳子放在水面之下,使鲸鱼不得不从绳子上方通过,每通过一次,鲸鱼就能得到奖励。
渐渐地,我们会把绳子提高,只不过每次提高的幅度都很小,大约只有两厘米,这样鲸鱼不需花费多大的力气就有可能跃过去,并获得奖励。
于是,这条常常受到奖励的鲸鱼,便很乐意地接受下一次训练。
随着时间的推移,鲸鱼跃过的高度逐渐上升,最后竟然达到了6。
6米。
训练师最后总结到,他们训练鲸鱼成功的诀窍,是每次让它进步一点点,正是这微不足道的一点点积累起来,天长日久,便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在计量单位上,有一个较小的质量单位叫盎司。
它经常会被引用来借代微不足道的事情。
然而,正如训练师培训鲸鱼的方法那样,哪怕是每次进步一盎司,到了一定的程度,也会创造出伟大的奇迹!每次进步一盎司,贵在每次,也难在每次。
相传,古代蒙古人在训练大力士时,也采用这个办法。
具体是这样做的:他们会让小孩子每天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小牛犊上山吃草,小牛犊这时往往不过十多斤重,孩子们完全能轻松胜任。
这样,随着牛犊的一天天长大,孩子们的力气也越来越大,最后,当牛犊长成几百斤的大牛时,孩子们也练出了手能举鼎的神力!每次进步一盎司,只要能每天都坚持不懈,就能拥有提起几百斤甚至上千斤重的力量!无数事实证明,每次进步一盎司,是成功的最大秘诀。
很多人终身一事无成,往往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缺乏耐心,看不上每天进步一盎司,而是急于求成,老想一口吃成个胖子,结果放弃了每天的一点点进步,从而也就放弃了希望,放弃了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一盎司定律
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发现了一条很重要的原理:“多一盎司定律”。
盎司是英语重量单位,一盎司相当于十六分之一磅,在这里一盎司表示一点微不足道的重量。
所谓“多一盎司定律”,意即只要比平常多付出一丁点就能获得超常的成果。
坦普尔顿指出:取得中等成就的人与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做出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多一盎司”。
但其结果,所取得的成就及成就的实质内容方面,却有天壤之别。
我国著名企业海尔的产品合格率之所以能达到100%,其秘诀就是运用了“多一盎司定律”。
由于电冰箱对于当时的消费者来说是家庭中的大件,许多家庭买来之后,都放在房间的显要位置。
基于此,海尔对冰箱的各项技术要求均高于国家标准,其中主要的七项指标实测值均优于国际发达国家水平。
为满足当时用户对高档家电的特殊需求,海尔对外观、噪音等的要求特别严格。
如冰箱外观,国家标准要求是1.5米以内看不出划痕,而海尔的要求则是0.5米以内不得看出划痕;噪音国家规定为52分贝,海尔的内控标准为50分贝,加强了自身的“修炼”。
其实,在工作中,有许多时候需要我们“多加一盎司”。
多加一盎司,工作可能就大不一样。
尽职尽责完成自己工作的人,最多能算是称职的员工。
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再“多加一盎司”,你就可能成为优秀的员工。
尤其是我们应该为自己确立这样的标准:对自己的要求要适当地高于老板的要求。
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表面看,对自己的要求适当地高于老板的要求是如此简单,但真正做到者却为何寥寥无几?能做到“对自己的要求适当地高于老板的要求”的前提是能想到,因为想得到,才会主动地去做,并且必须比那些中等成绩的人多努一把力。
“对自己的要求适当地高于老板的要求”在所有的工作中都会产生好的效果。
如果你对自己的要求适当地高于老板的要求,就会取得非凡的成绩,因此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对自己的要求适当的高于老板的要求”,其实并不难,我们已经付出了99%的努力,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工作,再多增加“一点”又有什么困难?但是,我们往往缺少的却是“对自己的要求适当地高于老板的要求”所需要的那一点点责任、一点点决心、一点点敬业的态度和主动自发的精神。
“对自己的要求适当地高于老板的要求”其实是一个简单的秘密。
在工作中,有很多东西都是我们需要增加的那“一点”。
大到对工作、对公司的态度,小到你正在完成的工作,甚至是接听一个电话、整理一份报表,只要能“多加一点”,把它们做的更完美,你将会有数倍的回报。
“对自己的要求适当地高于老板的要求”。
运用这一原则,在工作中你将受益匪浅。
感悟:“多加一盎司”看似举手之劳,其实并不简单,不然,举手之劳的事我们为什么不肯去做?是懒惰?不,是态度?也不是。
那是什么?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