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相关知识

合集下载

穴位注射课件培训资料

穴位注射课件培训资料

04
观察反应
观察患者注射后的反应,如出 现异常及时处理。
保持清洁
注射后保持穴位周围皮肤的清 洁干燥。
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药物渗出 或引起不适。
定期复查
根据病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 ,评估治疗效果。
穴位注射药物选择
03
常用药物种类与作用
抗生素类药物
用于治疗感染,如青霉素、头孢 菌素等。
解热镇痛药
避免不良反应与禁忌
确保药物不会引起不良反应或与其它药物产 生禁忌反应。
考虑药物的理化性质
了解药物的溶解性、酸碱度等,以确定是否 适合穴位注射。
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口 服、注射等。
药物配伍与禁忌
配伍禁忌
某些药物混合使用会产生化学 反应,导致药效降低或产生不
良反应。
药理禁忌
明确穴位注射的适应症,如疼痛、 炎症等,确保患者符合注射条件。
准备器具
准备好注射器、针头、消毒用品等 器具,确保注射过程的安全卫生。
患者沟通
向患者解释穴位注射的目的、过程 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常用穴位及定位
01
02
03
合谷穴
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 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足三里穴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 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中指)。
儿科疾病治疗
小儿咳嗽
穴位注射可用于治疗小儿咳嗽,通过调 节肺经穴位,缓解咳嗽症状,促进呼吸
道通畅。
小儿营养不良
穴位注射可以辅助治疗小儿营养不良, 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改善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等症状。
小儿腹泻
穴位注射对小儿腹泻的治疗有一定疗 效,能够调节肠道功能,缓解腹泻症 状。

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注射疗法
项部、躯干部穴位注射时,不宜深刺,以防 刺伤重要脏器。
孕妇下腹部及腰骶部穴位、以及对子宫有收 缩作用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次髎、内庭、 大敦等不可做穴位注射,以免流产。
年幼、老人、体质虚弱者,在穴位注射时体 位尽量采取卧位,以防出现晕针现象。
2024/1/17
19
十二、意外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 药物过敏:轻者局部或者全身出现药疹,重者出 现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迅速应用药物进行 脱敏治疗,对过敏性休克应进行中西医抢救。
鸣、耳聋、中风、 坐骨神经痛、 慢性盆腔
痿证、支气管哮喘、 腰肌劳损、膝 急性胃肠炎、慢性 关节骨性关节 胆囊炎、风湿、内 炎等 风湿性关节炎
炎、不孕 症等 、小 儿麻痹后 遗症等。

乳痈、肠痈、 目赤肿痛、
风疹、痤疮、 咽喉肿痛、
银屑病、乳 中耳炎、鼻
腺增生、胆 炎、急性结
石症、面瘫、 膜炎
三叉神经痛、 麦粒肿
❖ (4)在操作中不可刻意强调施用手法,以免造成局部 组织附近神经,血管,肌腱等的损伤。严格消毒,针 下要避开大的神经、血管,针头刺入穴内后,应回抽 无血后方可将药液均匀、缓慢注入穴内。
2024/1/17
14
操作程序
❖ (5)注药时不可过快、过猛。如为自血注射,则应做到动 作迅速、准确,以免血液在针管内凝固。如为蜂毒等易致过 敏反应的药物,则应先进行皮试,无过敏反应者方可进行穴 注。
面神经炎带 视神经萎缩、
状疱疹
鼻炎、慢性
皮肤瘙痒症 咽炎、眼睑
下垂等
2024/1/17
6
四、常用药物
❖ 包括了可肌肉注射的绝大部分药物,如西药液体制剂、中
药液体制剂、组织液等。都可供穴位注射用。常用的药物有 以下3类: ❖ (1)中草药制剂:复方当归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生脉注射 液、人参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银黄注射液、柴胡注射液、 板蓝根注射液、威灵仙注射液等; ❖ (2)维生素类制剂:维生素Bl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维 生素B12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 ❖ (3)其他常用药:5%-10%葡萄糖注射液、0.9%生理盐水、 注射用水、三磷酸腺苷、辅酶A、神经生长因子、硫酸阿托 品、山莨菪碱、加兰他敏、强地松龙、盐酸普鲁卡因、利多 卡因等。 ❖ 随着临床实践的广泛应用,还增加了氧气、空气、血液、 植物油注射液,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穴位注射的内容。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
或缓解。
计划
1.护士自身准备:衣、帽、鞋、口罩穿戴整洁, 修剪指甲、洗手。 2.用物准备:治疗盘,无菌持物钳,皮肤消毒剂, 无菌注射器及针头,无菌棉签,无菌纱布,无 菌巾包,药液,砂轮,弯盘。 3.患者准备:缓解紧张情绪,进食。 4.检查用物,铺无菌盘:药物、消毒剂及无菌用 品在有效期内,安郶无裂缝,药物无沉淀、无 混浊、无絮状物。指示胶带已变色,注射器包 装无破损。铺无菌盘,记录铺盘时间。
穴位注射
怀化市中医医院急诊科
概念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疗法”,是 将小剂量药液注入穴位,把针刺与药 物等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 起,发挥综合效应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应范围
穴位注射的适应范围很广, 凡是针灸治疗的适应证大部分可用 本法,如痹症,腰腿痛等。
评估



1.核对医嘱、治疗卡、床号、姓名、药 物。 2.评估患者体质及注射处皮肤情况;既 往病史,目前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 素;心理状态和治疗疾病的信心。 3.评估环境清洁舒适,光线充足,温度 适宜,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5、操作前应检查注射器有无漏气,针头是否 有沟等情况。凡使用过的针具等,按要求 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6、患者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慎用, 局部皮肤有感染,疤痕或有出血倾向及高 度水肿者禁用。
谢谢
5.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晕针、弯针、折射、药 物过敏等情况,出现意外紧急处理。 6.注射完毕快速拔针,用无菌干棉签按压针 孔,再次核对。
操作后处理

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做好记 录。
注意事项
1、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副作用和变态反应, 副作用大的药物慎用,凡引起变态反应的药 物,必须先做过敏试验。 2、每穴注入量一般为1-2ML,头面等表浅处为 0.3-0.5ML,四肢及肌肉丰厚处可达5-20ML。 3、注意不要将药物注入关节腔、脊髓腔、血管 内。 4、进针后如患者有触电感,必须退针改换角度 后再推药,以免损伤神经。

穴位注射(水针)

穴位注射(水针)

常用穴:合谷
• 功用:是“手阳明大肠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镇静止痛,通 经活络,清热解表之功效。 • 主治:主治运动系统疾病如腰扭伤,落枕,腕关节疼痛,及牙疼 痛,三叉神经痛,头痛,咽喉肿痛等。
临床应用
•1.容xx,女,60岁,明确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入院时主要以双腕、 双手关节疼痛晨僵为主,使用非甾体类抗炎后疼痛缓解不明显,予 以正清风痛宁曲池穴位注射后,病情明显得到控制。 •2.金x,男,31岁,明确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入院时以胃痛胃胀 为主,有奥美拉唑长期服用史,予以自血疗法足三里穴位注射后, 病情明显好转。
拓展延伸: 定点介入疗法
概念
采用可控制软组织炎症的特效药物配方及独特的定点穿刺技术, 使药物准确地介入到所需治疗的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风湿与骨 关节病炎症并进而达到解除软组织痛症的治疗方法。该方法以细 针准确介入全身所有关节、脊神经出口、皮神经出口、椎管内、 筋膜及腱鞘组织为基本特征,具有组织损伤小、无神经毒性、痛 苦轻微和疗效确切的特点。
穴位注射
• 穴位注射疗法是在穴位或特定部位注入药液(或其 它)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以经络学说为指导, 将经络、腧穴、药物效应有机结合起来,使临床 疗效得以大幅提升。 • 其中经络的作用主要有: • 1.联系内外、网络全身 • 2.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 3.抗御病邪、反应证候 • 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常用穴:足三里
• 取法:正坐屈膝位,于外膝 眼(犊鼻)下3寸,胫骨前 缘旁开一横指处。 • 穴位解剖: • 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 →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小 腿骨间膜→胫骨后肌。 •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腓 肠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 腓深神经肌支和胫前动脉分 布,小腿骨间膜深面有胫神 经和胫后动脉经过并分布。

穴位注射相关知识

穴位注射相关知识

穴位注射【定义】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在穴位内进行药物注射的一种技术操作。

将针刺及药物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和药物的药理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目的】遵医嘱协助治疗,,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适应症】临床广泛用于各科,凡是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大部分均可采用本法,如痹症、腰腿痛、胃脘痛、面瘫等。

【禁忌症】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慎用。

局部皮肤有感染、疤痕、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者禁用。

【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规程,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操作前要检查注射器情况。

注射器的处理按消毒隔离规范要求执行,防止感染。

2、按医嘱处方进行操作,熟练掌握穴位的部位和注射的深度。

注射药量遵医嘱而定。

3、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及药物的有效期,并检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

4、风池穴近延髓,故应严格掌握针刺角度和深度,针刺深度应控制在颈围的1/10内,向鼻尖方向刺0.5~0.8寸,以免伤及延髓。

脊髓两侧腧穴注射时,针尖斜向脊髓为宜,避免直刺引起气胸。

5、注射时避开血管丰富的部位,避免药物注入血管内。

患者有触电感时针体往外退出少许后再进行注射。

药物不宜注入脊髓腔。

误入脊髓腔,有损伤脊髓的可能,严重者可导致瘫痪。

6、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穴等,不宜穴位注射,以免引起流产。

年老体弱及初次接受治疗者,最好取卧位,注射部位不宜过多,以免晕针。

【健康教育】1、告知患者穴位注射的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

如注射局部出现酸胀感、4~8小时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有时不适感持续较长时间,但是一般不超过1天。

2、本法选穴原则同针刺法,但作为本法的特点,常结合经络、穴位按诊法以选取阳性反应点。

如在背部、胸腹部、四肢的特定穴位部位出现的条索、结节、压痛,以及皮肤的凹陷、隆起、色泽变异等,软组织损伤可选取最明显的压痛点。

一般每次2—4穴,不宜过多,以精为要。

3、急症患者每日1-2次,慢性病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6-10日为1疗程。

穴位注射方法

穴位注射方法

一.用于各类头痛处方1:风池.太阳.阿是穴.合谷.配穴:攒竹.印堂.安眠.翳风操纵:取天麻打针液1ml,注入2~3个穴位,每日或隔日1次,疗程10天,治疗各类原因引起的头痛.处方2:穴位以痛苦悲伤部位的近部穴和阿是穴为主.操纵:用1%盐酸普鲁卡因注入13个穴位,每穴0.5ml每日一次,用于久治不愈而痛不成忍者.二、面神经麻木处方:翳风.牵正.颊车.颧髎.丝竹空.地仓操纵:用维生素b1100毫克.硝酸士的宁1毫克,每穴0.51毫升,每日一次.实用于病变日久,用其他疗法后果不显者.但是不克不及长久应用,以防造成瘫痪肌抽搐.三、颈项痛处方:颈2~5夹脊穴操纵:每穴注入骨宁打针液1毫升,或者当归打针液1毫升,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四、桡神经麻木处方:颈5胸1夹脊穴.臂臑.外关,合谷,列缺操纵:用维生素b1100毫克.用维生素b12 500毫克,每次选4穴,每穴注入0.5毫升,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五、坐骨神经痛处方:腰4~5夹脊穴或者秩边.环跳等穴操纵:用维生素b1100毫克.用维生素b12 500毫克混杂,针刺入皮肤后,消失针感后,稍向上提,每穴0.5~1毫升,每次2~3个穴位.六、产后,术后尿潴留处方:采取提托穴(经验穴):在肚脐下三寸关元穴旁开4寸.操纵:通例消毒,7号针头垂直刺入该穴(腹腔平均刺入1.5寸阁下,但不是硬性指标,依据胖瘦恰当加减)得针感强烈,回抽无血液时,每侧注入新斯的明0.25mg,通例在15~30min后自行排尿,但最终因人而异.次数不请求,但不持续超出10天.七、妇科手术后腹胀处方:足三里操纵:在足三里进行通例消毒,垂直刺入该穴(平均刺入1.5寸阁下,但不是硬性指标,依据胖瘦恰当加减)得针感强烈,回抽无血液时,每侧注入新斯的明 1.5ml,是以选此穴位并协同新斯的明的高兴胃肠道腻滑肌感化,可较好地调剂患者术后的胃肠机能状况,促进排气,既可施展药物感化.八、慢性盆腔痛苦悲伤处方:三阴交操纵:采取维生素K 3 进行三阴交穴位打针治疗因为原发性痛经.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盆腔痛苦悲伤,每侧穴位打针4mg.九、妇女更年期分解征处方:三阴交(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及足太阴脾经三条阴经交会穴)操纵:选用生脉打针液2ml于三阴交穴注,日1次,1次一侧,两侧瓜代.10天为一疗程,停5天,再持续下一疗程,3个疗程为一治疗周期.。

中医特色养生治疗技术之五穴位注射

中医特色养生治疗技术之五穴位注射

中医养生·中医特色治疗技术之五: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养生之道】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疗法,是将小剂量药液注入穴位,把针刺与药物等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应的一种治疗方法。

【穴位注射适应症】
适应范围很广,凡是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大部分可采用本法,如痹症,腰腿痛等;各种急慢性疾病引起的不适均可运用此法治疗。

【穴位注射注意事项】
1.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副作用和变态反应,副作用大的药物慎用,凡引起变态反应的药物,必须先做过敏试验;
2.每穴注入药量一般为1~2ml,头面等表浅处为0.3-0.5ml,四肢及肌肉丰厚处可达5~20ml;
3.注意不要将药物注入关节腔、脊髓腔、血管内;
4.进针后如患者有触电感,必须退针改换角度后再推药,以免损伤神经;
5.使用穴位注射后注射局部会出现酸胀感、4~8小时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或不适感持续较长时间,但是一般不超过1天;
6.年老体弱及初次接受治疗者,最好取卧位,注射部位不宜过多,以免晕针;
7.患者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慎用,局部皮肤有感染,疤痕或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者禁用;
8.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穴等,不宜用穴位注射法,以免引起流产。

穴位注射疗法介绍PPT课件

穴位注射疗法介绍PPT课件
选取肾俞、腰阳关、命门等穴位进行注射,每周1次,连续治疗3个 月。
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患者腰部疼痛、僵硬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恢复正常工作 和生活。
病例三:偏头痛的治疗
患者情况
患者为年轻女性,长期患有偏头痛,头痛反复发作,影响工作和 生活。
治疗方法
选取太阳、率谷、风池等穴位进行注射,每周1次,连续治疗2个 月。
虽然穴位注射疗法使用的 药物多为局部用药,但仍 有可能产生过敏反应,需 要密切观察。
与其他疗法的比较
与药物治疗比较
穴位注射疗法虽然使用药物,但 药物剂量较小,且直接作用于病 变部位,相比口服或注射药物治
疗副作用更小。
与针灸比较
穴位注射疗法结合了药物治疗和穴 位刺激的优点,能够更快地发挥治 疗效果,且作用更为持久。
不孕不育
穴位注射疗法在辅助治疗不孕不育方 面有一定疗效,通过调节内分泌和生 殖系统功能,促进受孕。
儿科疾病的治疗
小儿腹泻
穴位注射疗法可用于治疗小儿腹泻,通过刺激相关穴位,调节肠道功能,缓解腹泻症状。
小儿营养不良
穴位注射疗法有助于改善小儿营养不良状况,通过调节脾胃功能,增加食欲,促进营养 吸收。
04
软组织损伤
穴位注射疗法对外科软组织损伤具有显著疗效,如肌肉拉伤、肩周炎等,通过 穴位刺激和药物作用,促进软组织修复。
腰椎间盘突出
穴位注射疗法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和神经压迫症状,改善局部血液 循环,促进炎症消退。
妇科疾病的治疗
痛经
针对痛经等妇科疾病,穴位注射疗法 能够调节子宫收缩,缓解疼痛,改善 月经周期。
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患者偏头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发作频率降低,生活质 量得到提高。

穴位注射--针灸学ppt

穴位注射--针灸学ppt

适应症和禁忌症
穴位注射的操作方法
02
常用器具
穴位注射一般采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针头,包括5号、6号、7号针头,注射器容量为1-5ml。
常用药品
一般采用水溶性维生素、葡萄糖、生理盐水等,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药物。
常用器具和药品
操作步骤准备器具和药品:检查注射器是否完好,确认针头型号和药品类型。选取穴位:根据病情需要,选取合适的穴位进行注射。消毒:用碘伏或酒精棉球对穴位周围皮肤进行消毒。进针:用已消毒的注射器针头刺入穴位,深度根据穴位位置和患者体质而定。注射:推动注射器活塞,将药液注入穴位。拔针:注射完毕后,迅速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球压迫穴位,防止出血。
孕妇
对于孕妇的常见疾病,如妊娠呕吐、胎位不正等,可以采取穴位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但需要注意穴位的选取和操作方式,避免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老年人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可以通过穴位注射来改善身体状况,但需要注意药物的选取和剂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特殊人群的穴位注射治疗
穴位注射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处理
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穴位注射的研究和发展
05
穴位注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穴位注射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穴位注射的常用药物
临床研究进展
实验研究进展
要点三
穴位注射的作用机制
研究表明,穴位注射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神经反射、免疫调节、内分泌调节等方面。
要点一
要点二
穴位注射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实验研究表明,穴位注射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如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
异常情况的处理和注意事项
穴位注射的临床应用
03
治疗原则
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根据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证型,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注射治疗。

针灸新疗法——穴位注射

针灸新疗法——穴位注射

针灸新疗法——穴位注射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选用某些中西药物注射液注入*有关穴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它是在针刺疗法和现代医学封闭疗法相结合的基础上,根据经络理论和药物治疗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穴位注射疗法作用:(1) 止痛作用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结果证实,穴位注射与针刺一样,可以兴奋多种感受器,产生针感信号,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脊髓和脑,产生诱发电位,这种诱发电位可以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因局部刺激信号进入中枢后,可以激发许多神经元的活动,释放出多种神经介质,其中有止痛作用的5-羟色胺、内源性吗啡物质,这些物质的释放起到了止痛作用。

(2) 防御作用穴位注射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主要是因其针刺可以激发体内的防御机理有关。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外来抗原物质和自身变形物质,以维持机体外环境相对恒定所产生的一系列保护性反应。

(3) 调整作用穴位注射对*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作用。

如对消化系统的调整作用,主要表现在可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调整消化液分泌,调整胃肠蠕动等方面,其调节作用是双向的,当功能亢进时,通过穴位注射使其功能缓解;当功能低下时, 通过穴位注射使其功能增强。

二、常用药物及其作用:(1)维生素制剂:维生素B12、维生素D2果糖酸钙注射液(CCO)药理作用:维生素B12为细胞分裂和维持神经组织髓鞘完整所必需,参与核蛋白的合成、甲基的转换,维持-SH基的活性,促进四氢叶酸循环利用,从而促进神经髓鞘脂质合成。

钙离子是维持神经、肌肉和骨骼正常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参与调节神经递质的分泌和贮存,维持神经肌内的正常兴奋性,还可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常用于神经根型、脊髓型、颈型的颈椎病。

(2)中草药制剂:丹参针、当归针丹参针、当归针有活血祛瘀的作用,通过中医的经穴体系注射给药,可使药物作用增强,“通则不痛”。

常用于椎动脉型、交感型的颈椎病。

其中气滞血瘀型用丹参针;寒湿型或气血不足型选用当归针。

穴位注射法

穴位注射法

穴位注射法穴位注射法是将药物注入穴位、压痛点及反应点,以产生效应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此法源于祖国医学针刺疗法,是在针刺疗法和现代医学封闭疗法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疗法,经多年的临床实践,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通过针刺的机械刺激和药物的药理作用,激发经络穴位以调整和改善机体机能和病变组织的病理状态,使体内的气血畅通,生理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由于本法兼具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因而疗效显著。

【操作方法】1.备5~50ml注射器各l副,针头5½号、6号、7号各2个,穿刺针头7号2个,敷料2块,消毒后留用。

2.按照穴位及部位与各种病变组织的治疗及解剖要求,决定针刺角度及注射深浅,有时一个穴位注射时可用多种角度刺入,总之可灵活应用。

3.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进针后上下缓慢提插,刺到反应点,探到痰、胀、麻等特殊反应后,再回抽针心,如无回血即可注入药物。

4.注射时应注意速度,一般以中速为宜,如是慢性病体弱者,应该轻刺激缓慢注入;急性病体强者,用强刺激快速注入。

5.根据注入部位与穴位的不同,一次注入药液的数量亦不同。

头面耳穴等处一般为0.1~0.5ml,四肢及腰部肌肉丰厚处为2~15ml。

可根据病情和药物浓度施以刺激的强弱,或酌情增减。

6.每一疗程为10次,根据注射量的多少和反应情况,一般隔1~3日注射1次,每一疗程完毕后休息1周,再继续第二疗程。

顽固慢性疾病以20~40次为1疗程。

应适当地轮换穴位。

【主治病症】一、急性阑尾炎肠痈穴位注射方(四川中医1987;(1):37) 用注射用水作双侧耳穴新阑尾点注射,每侧注入0.2ml左右。

每日注射2次,体温降至正常,腹痛缓解后改为每日1次。

体温高者,可加曲池穴位注射,病愈为止。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主治急性阑尾炎。

二、咯血鱼腥草注射液(中医杂志1990;(5):40)鱼腥草注射液2~4ml(1~2mg),令病人仰卧,伸直上肢,孔最穴处常规消毒,用5号针头抽取药液,快速垂直刺入穴位约O.5cm,然后缓慢向深推lcm,抽无回血徐徐注入药液。

穴位注射--针灸学

穴位注射--针灸学

精选2021版课件
9
七、施术前准备

3.药物的剂量:(严格执行药品使用说明书用量。)
穴位注射的用药剂量也决定于注射部位及药物的性质和浓度
a、头面部和耳穴等处用药量较小,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0.1-0.5ml; b、四肢及腰背部肌肉丰厚处用药量较大,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2-15ml; c、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如葡萄糖、生理盐水等用量较大,如软组织劳损时,局 部注射葡萄糖液可用10-20ml以上; d、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乙醇)以及特异性药物(如阿托品、抗生素)一般用 量较小,即所谓小剂量穴位注射,每次用量多为常规用量的1/10-1/3。
1.仰卧位。 2.俯卧位。 3. 俯伏坐位。
精选2021版课件
21
八、操作方法
❖ 四、操作
❖ 首先使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适宜的消毒注射器和针头,抽取适量的
药液,在穴位局部消毒后,右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或阳性反应点,快速 刺入皮下,然后将针缓慢推进,达—定深度后产生得气感应,如无回血 ,无麻木、触电感(表示刺中神经),便可将药液注人。
精选2021版课件
25
九、注射疗程
❖ 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反应强烈者 也可隔2~3日1次。
❖ 10次为一疗程,休息5~7天后, 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
精选2021版课件
26
十、注意事项
❖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规程,使 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操作前要检查注射器 情况。注射器的处理按消毒隔离规范要求执 行,防止感染。

精选2021版课件
7
六、常用药物
❖ 常用药物 凡是可供肌肉注射用的药物,都可供穴位注射用 常用的药物有:
❖ (1)中草药制剂:复方当归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生脉 注射液、人参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银黄注射液、柴胡注 射液、板蓝根注射液、威灵仙注射液等;

穴位注射(PPT)

穴位注射(PPT)

穴位注射是指将药物注入穴位内,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注射具有见效快、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下面我将从穴位注射的原理、常用药物、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

1. 穴位注射的原理穴位注射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的作用,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是人体经络上的特殊点位,是气血汇聚的地方,具有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刺激穴位点位,激发人体的自身调节功能,使机体恢复正常。

而药物注入穴位后,可以通过穴位的作用,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常用药物穴位注射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激素、维生素、中药等。

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激素主要用于治疗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等;维生素主要用于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中药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3. 操作方法穴位注射的操作方法包括选穴、消毒、进针、注入药物等步骤。

选穴是选择合适的穴位,一般根据疾病的部位和症状选择相应的穴位。

消毒是使用酒精或碘伏消毒穴位周围的皮肤。

进针是刺入穴位内,一般采用垂直或倾斜进针法。

注入药物是将药物注入穴位内,一般采用垂直或倾斜推注法。

4. 注意事项穴位注射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注射深度和角度、注射速度、针刺时间等方面的操作。

药物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重计算,不宜过大或过小。

注射深度和角度需要根据穴位的结构和层次进行选择,一般采用垂直或倾斜进针法。

注射速度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控制,不宜过快或过慢。

针刺时间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选择,一般采用短针刺法,不宜过长或过短。

5.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穴位注射可能会引起局部疼痛、酸胀、皮下硬结等不良反应。

局部疼痛和酸胀可以通过按摩、热敷等方法缓解。

皮下硬结可以通过局部热敷、按摩、针灸等方法缓解。

如果发生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需要及时停药并给予抗过敏治疗。

穴位注射针灸学

穴位注射针灸学
分类
穴位可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穴三类。经穴位于经络线上,具有特定的名称和 功能;奇穴不在经络线上,但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阿是穴无固定位置和名称 ,以压痛点作为穴位。
针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基本方法
针灸的基本方法包括刺法、灸法和拔罐法。刺法是用毫针刺激穴位,灸法是用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穴位,拔 罐法是通过罐内负压吸附皮肤,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
2. 轻微出血: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针眼片刻即可止血。
3. 局部红肿:可给予冷敷或热敷处理,促进红肿消退。若红肿持续加 重或出现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处理。
04
常见病症的穴位注射针灸治疗
头痛的穴位注射针灸治疗
风池穴注射
风池穴位于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 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 中。在此穴位进行注射针灸可以有效 缓解头痛,特别是偏头痛。
优势
与传统针灸疗法相比,穴位注射针灸学具有更高的定位准确性和更强的刺激作用 ,能够更快地缓解患者症状。同时,穴位注射针灸学结合了药物治疗的优势,能 够在短时间内发挥治疗作用,缩短疗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2
穴位和针灸基础
穴位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穴位是人体表面上具有特定治疗作用的点,是经络、脏腑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 位。
技巧
针灸技巧包括选穴、针刺深度和方向、刺激强度和时间等。选穴要准确,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针刺深度和 方向要适当,避免损伤内脏和血管;刺激强度和时间要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调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针灸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要点一
注意事项
针灸前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针灸时要保持舒适的 姿势,放松身体;针灸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腰椎间盘突出的穴位注射针灸治疗
肾俞穴注射

穴位注射操作规范精选全文完整版

穴位注射操作规范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穴位注射操作规范【概念】穴位注射法是用注射器的针头代为针具刺人穴位,在得气后注入药液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原理】把针刺与药理及药水等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对某些疾病能提高疗效。

【适应症】凡是适应于针灸治疗的疾病,基本上均可用穴位注射法。

主要包括:1、运动系统疾病:腰腿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扭伤等。

2、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失眠、口眼歪斜、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

3、消化系统疾病:胃痛(溃疡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等。

4、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等。

5、五官科疾病:咽喉肿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鼻炎等。

【禁忌症】1、.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2、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痛部位。

3.、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

4.、对注射药物过敏的患者。

【告知】1、告知患者治疗的目的。

2、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会有不适,如疼痛、出血,但这些不适是可以忍受的。

【用物准备】用具:一般选用1ml、2ml、5ml注射器,若肌肉肥厚部位可使用10ml、20ml注射器。

常用药物:(1)中草药制剂:复方当归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人参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银黄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威灵仙注射液等。

(2)维生素类制剂:维生素Bl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维生素C 注射液。

(3)其他常用药:5%-10%葡萄糖注射液、0.9%生理盐水、注射用水、三磷酸腺苷、辅酶A、神经生长因子、硫酸阿托品、山莨菪碱、加兰他敏、强地松龙、盐酸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

【操作程序】推治疗车至病人床前→核对病人姓名、床号→做好解释工作→按穴位取舒适体位→暴露部位(注意保暖)→正确取穴→常规消毒皮肤(碘伏消二次)→再次核对药物→排气→取棉签夹住→一手拇指食指固定和绷紧穴位周围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并固定针栓→上、下提插针头回抽→无回血即将药液缓慢注入(观察及询问患者的感觉)→注射药毕→快速拔针→用干棉签轻压针眼片刻→再次核对药物→观察注射后反应→注射器置于锐器盒内→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穴位注射操作要点

穴位注射操作要点

穴位注射操作要点
穴位注射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效地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
疗中。

为了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请遵循以下操作要点:
1. 选择合适的穴位: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治疗需要,选择适当的
穴位。

可以参考相关的中医经典和治疗指南,确保选择正确的穴位。

2. 消毒准备:在进行穴位注射前,务必进行充分的消毒准备。

使用消毒剂对注射部位进行彻底清洁,并保持无菌状态,以避免交
叉感染的风险。

3. 注射技术:在注射前,准备好所需的注射器和药物。

按照正
确的注射技术将药物注射进穴位中,注意遵循标准的穴位深度和角度,以确保药物的准确投放。

4. 观察反应:注射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注意观察是否出
现不良反应或过敏症状,以及治疗效果的变化。

在必要时,及时采
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5. 安全注意事项:在穴位注射过程中,确保操作安全。

遵循标准的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做到细心、耐心、专注。

同时,注意穴位注射后的护理工作,保持穴位干燥,避免感染和其他不良后果。

请在使用穴位注射治疗时,务必遵循以上操作要点,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如果有任何不确定的情况或疑问,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注意:本文档中所述内容仅供参考,请谨慎操作,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穴位注射注意事项

穴位注射注意事项

穴位注射注意事项
穴位注射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注射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由于穴位注射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手术切开,因
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穴位注射也有其注意事项,下面将对穴
位注射的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注射过程中的药物选择和用量。

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注射。

药物使用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
确定,过量或不足都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另外,药物的稳定性也需要注意,一些药物在穴位注射后容易降解失效,因此需选用稳定性较好的药物,或
者采取先注射更稳定的药物,后注射不稳定的药物的方法,以提高药物的
持效时间。

最后,穴位注射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治疗效果。

不同疾病对
穴位注射的治疗反应有所差异,在注射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体
征反应,评估治疗效果。

如有必要,可以随时调整穴位注射的方法和药物
的用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总之,穴位注射是一种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
意选择适当的穴位、准确注射、穴位清洁、药物选择和用量、观察治疗效
果等。

只有正确操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
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溻渍法
【定义】
溻渍法又称汤洗法、浸渍法,是根据具体病证,辩证选用不同的中草药煎汤乘热在局部淋洗、浸泡、湿敷的方法。

【目的与作用】
药液具有温经通络、疏畅血脉、止痒祛风、消散肿疡的作用。

【适应症】
1.骨科疾患扭挫伤、关节筋骨劳损疼痛不利、肢端骨髓炎等。

2.外科疾患丹毒、手足癣、脱疽、烧伤后遗症、痔瘘等。

3.其他瘫痪、痿证、痹证及妇女阴痒。

【禁忌症】
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

【操作方法】
1.将药液加热后用卵圆钳或大钳子将敷布放在药液中浸渍,夹出拧干至不滴药液为度,抖
开,并用手腕掌侧试温,以不烫手为宜,折叠后敷于患处,敷布上盖以棉垫以维持热度。

2.为保持敷布的温湿度,应每隔5~10分钟以纱布浸药液后淋药液于敷布上。

若药液温度
下降可加温后继续溻渍。

3.溻渍时间每次约持续30~60分钟,每日一次。

溻渍结束后取下敷布、棉垫,擦干局部药
液,撤去橡胶单、中单、弯盘,协助病人衣着,取舒适体位。

【注意事项】
1.在操作前要向病人做好解释,说明目的、方法,使病人合作。

2.冬季溻渍时室温应保持在200C~220C,暴露部位应使用支架加盖衣被。

注意避免烫伤,老人、儿童药液不超过500C。

3.有伤口部位在进行溻渍前应揭去敷料,溻渍完毕,更换消毒灭菌敷料,换药后重新包扎。

4.所有物品需清洁消毒,一人一用,避免交叉感染。

5.一般溻渍时间为30~60分钟,每日一次,手足癣浸泡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6.根据患病部位不同可采用以下方法:
(1)患病部位在上肢时宜用上述方法,又称淋洗法。

(2)患病部位在肢端时,如手足指(趾)癣宜用浸泡法,药液要浸没患处,使药液完全浸入指(趾)甲内才能充分发挥疗效。

(3)患病部位在腰背部时,用浸渍药液的敷布湿敷于局部,待温度下降时更换另一敷布,此法又称敷罨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