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物制品的制备
生物制品制备试题及答案
生物制品制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生物制品是指:A. 从生物体中提取的蛋白质B. 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生物制剂C. 所有由生物体产生的物质D. 仅用于治疗疾病的生物制剂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制品制备的常见方法?A. 细胞培养B. 基因工程C. 化学合成D. 蛋白质工程答案:C3. 以下哪种技术常用于生物制品的纯化?A. 离心B. 过滤C. 蒸馏D. 萃取答案:A4. 生物制品的稳定性通常通过以下哪种方法来评估?A. 热稳定性测试B. 光稳定性测试C. 酸碱稳定性测试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种生物制品不属于疫苗?A. 减毒活疫苗B. 灭活疫苗C. 重组蛋白疫苗D. 抗生素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生物制品的制备过程中,细胞培养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其目的是________。
答案:获取大量目标蛋白或细胞。
2. 基因工程在生物制品制备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________技术来实现的。
答案:重组DNA。
3. 在生物制品的纯化过程中,通常需要通过________来去除杂质。
答案:层析技术。
4. 为了保证生物制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进行________测试。
答案:质量控制。
5. 疫苗是生物制品的一种,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
答案: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生物制品制备过程中常见的质量控制步骤。
答案:生物制品制备过程中常见的质量控制步骤包括:原材料的筛选和检测、生产过程中的无菌操作、中间产品的检测、最终产品的检测、稳定性测试和安全性评估。
2. 描述一下生物制品的稳定性测试通常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生物制品的稳定性测试通常包括:加速稳定性测试、长期稳定性测试、光照稳定性测试、热稳定性测试、冻融稳定性测试等。
3. 为什么需要对生物制品进行纯化?答案:对生物制品进行纯化是为了去除杂质,提高产品的纯度和稳定性,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新GMP标准规范-生物制品
新GMP 标准规范-生物制品第一章第一章 范围范围第一条第一条 生物制品的制备方法是对其进行相应控制的关键因素。
按照下类方法制备的生物制品属本附录适用的范围: — 微生物培养物,不包括重组DNA 制品;— 微生物和细胞培养物,包括由DNA 重组或杂交瘤技术制备的制品;— 生物组织提取物;— 通过胚胎或动物体内的活生物体繁殖。
第二条第二条 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生物制品包括:细菌类疫苗(含类毒素)、病毒类疫苗、抗毒素及抗血清、血液制品、细胞因子、生长因子、酶、按生物制品管理的体内和体外诊断试剂以及其他活性制剂(如毒素、抗原、变态反应原、单克隆抗体、重组DNA 制品、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调节剂及微生态制剂等)。
第三条第三条 人血浆蛋白制品不属于本附录适用的范围。
第二章第二章 原则原则第四条第四条 应根据生物制品下列产品和工艺的特殊性对其生产过程和中间产品的检验进行特别的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生物制品的生产涉及生物过程和生物材料,如细胞培养、活生物体材料提取等。
这些生产过程存在固有的可变性,因而其副产物的范围和特性也存在可变性,甚至培养过程中所用的物料也是污染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需采用比理化测定可变性更大的生物学分析技术;— 为提高产品效价(免疫原性)或维持生物活性,常需在成品中加入佐剂或保护剂,致使部分检验项目不能在制成成品后进行。
第三章第三章 人员人员第五条第五条 从事生物制品生产的全体人员(包括清洁人员、维修人员)均应根据其生产的制品和所从事的生产操作进行专业(卫生学、微生物学等)和安全防护培训。
培训记录应归入个人培训档案,培训效果应进行考核评估和定期回顾。
第六条第六条 生产和质量管理负责人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细菌学、病毒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医学、药学等),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确保其能够在生产、质量管理中履行职责。
第七条第七条 根据所生产制品的生物安全评估结果,应对生产、维修、检验、动物饲养的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接种相应的疫苗并定期体检。
GMP-生物制品
附录3:生物制品第一章范围第一条生物制品得制备方法就是控制产品质量得关键因素。
采用下列制备方法得生物制品属本附录适用得范围:(一)微生物与细胞培养,包括DNA重组或杂交瘤技术;(二)生物组织提取;(三)通过胚胎或动物体内得活生物体繁殖。
第二条本附录所指生物制品包括:细菌类疫苗(含类毒素)、病毒类疫苗、抗毒素及抗血清、血液制品、细胞因子、生长因子、酶、按药品管理得体内及体外诊断制品,以及其它生物活性制剂,如毒素、抗原、变态反应原、单克隆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调节剂及微生态制剂等。
第三条生物制品得生产与质量控制应当符合本附录要求与国家相关规定。
第二章原则第四条生物制品具有以下特殊性,应当对生物制品得生产过程与中间产品得检验进行特殊控制:(一)生物制品得生产涉及生物过程与生物材料,如细胞培养、活生物体材料提取等。
这些生产过程存在固有得可变性,因而其副产物得范围与特性也存在可变性,甚至培养过程中所用得物料也就是污染微生物生长得良好培养基。
(二)生物制品质量控制所使用得生物学分析技术通常比理化测定具有更大得可变性。
(三)为提高产品效价(免疫原性)或维持生物活性,常需在成品中加入佐剂或保护剂,致使部分检验项目不能在制成成品后进行。
第三章人员第五条从事生物制品生产、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及其她相关人员(包括清洁、维修人员)均应根据其生产得制品与所从事得生产操作进行专业知识与安全防护要求得培训。
第六条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与质量受权人应当具有相应得专业知识(微生物学、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生物制品学等),并能够在生产、质量管理中履行职责。
第七条应当对所生产品种得生物安全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生产、维修、检验、动物饲养得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接种相应得疫苗,并定期体检。
第八条患有传染病、皮肤病以及皮肤有伤口者、对产品质量与安全性有潜在不利影响得人员,均不得进入生产区进行操作或质量检验。
未经批准得人员不得进入生产操作区。
GMP附录 生物制品
附录3:生物制品第一章范围第一条生物制品得制备方法就是控制产品质量得关键因素、采用下列制备方法得生物制品属本附录适用得范围:(一)微生物与细胞培养,包括DNA重组或杂交瘤技术;(二)生物组织提取;(三)通过胚胎或动物体内得活生物体繁殖、第二条本附录所指生物制品包括:细菌类疫苗(含类毒素)、病毒类疫苗、抗毒素及抗血清、血液制品、细胞因子、生长因子、酶、按药品管理得体内及体外诊断制品,以及其它生物活性制剂,如毒素、抗原、变态反应当原、单克隆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调节剂及微生态制剂等。
第三条生物制品得生产与质量控制应当符合本附录要求与国家相关规定、第二章原则第四条生物制品具有以下特殊性,应当对生物制品得生产过程与中间产品得检验进行特殊控制:(一)生物制品得生产涉及生物过程与生物材料,如细胞培养、活生物体材料提取等。
这些生产过程存在固有得可变性,因而其副产物得范围与特性也存在可变性,甚至培养过程中所用得物料也就是污染微生物生长得良好培养基。
(二)生物制品质量控制所使用得生物学分析技术通常比理化测定具有更大得可变性。
(三)为提高产品效价(免疫原性)或维持生物活性,常需在成品中加入佐剂或保护剂,致使部分检验项目不能在制成成品后进行。
第三章人员第五条从事生物制品生产、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及其她相关人员(包括清洁、维修人员)均应根据其生产得制品与所从事得生产操作进行专业知识与安全防护要求得培训。
第六条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与质量受权人应当具有相应得专业知识(微生物学、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生物制品学等),并能够在生产、质量管理中履行职责。
第七条应当对所生产品种得生物安全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生产、维修、检验、动物饲养得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接种相应得疫苗,并定期体检。
第八条患有传染病、皮肤病以及皮肤有伤口者、对产品质量与安全性有潜在不利影响得人员,均不得进入生产区进行操作或质量检验、未经批准得人员不得进入生产操作区、第九条从事卡介苗或结核菌素生产得人员应当定期进行肺部X 光透视或其它相关项目健康状况检查。
生物制品学(Biologics)
生物化学
学
(Biochemistry)
(Molecular
遗传学
Biology)
(Genetics) 细胞生物学
分子细胞学
现
(Cytobiology)
(Molecular cytology)
代
化学工程
(Chemical
生化工程学
生
Engineering)
(Biochemical
生命科学 (Life science)
1、按来源分 (according to the source )
➢ ① 人源生物制品(如各种血液成分等),(Human source) ➢②动物源生物制品(干扰素、激素、蛇毒等);
(Animal source) ➢ ③植物源生物制品(植物激素、Taxol、长春碱、喜树碱);
((Plants source) ➢ ④微生物源生物制品(生长激素、干扰素、胰岛素等)。
2、治 疗
➢① 免疫血清
采用特异性免疫血清治疗相应感染或传染病,一般称其 为特异血液疗法。
生物制品中的免疫血清多指抗毒素、抗菌血清和抗病毒 血清。
➢②疫苗
目前,应用于治疗的疫苗不多。布氏杆菌疫苗用于治 疗布氏杆菌病;卡介苗和厌氧性棒状杆菌疫苗常用作免疫 佐剂治疗某些疾病;生态疫苗,如促菌生类,用于调整机 体肠道的正常菌群起到防止肠道疾病的作用。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生物制品附录修订稿
附件生物制品(2020年4月23日,2020年第58号公告修订)第一章范围第一条生物制品的制备方法是控制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采用下列制备方法的生物制品属本附录适用的范围:(一)微生物和细胞培养,包括DNA重组或杂交瘤技术;(二)生物组织提取;(三)通过胚胎或动物体内的活生物体繁殖。
第二条本附录所指生物制品包括:疫苗、抗毒素及抗血清、血液制品、细胞因子、生长因子、酶、按药品管理的体内及体外诊断制品,以及其它生物活性制剂,如毒素、抗原、变态反应原、单克隆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调节剂及微生态制剂等。
第三条生物制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应当符合本附录要求和国家相关规定。
第二章原则第四条生物制品具有以下特殊性,应当对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和中间产品的检验进行特殊控制:—1 —(一)生物制品的生产涉及生物过程和生物材料,如细胞培养、活生物体材料提取等。
这些生产过程存在固有的可变性,因而其副产物的范围和特性也存在可变性,甚至培养过程中所用的物料也是污染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
(二)生物制品质量控制所使用的生物学分析技术通常比理化测定具有更大的可变性。
(三)为提高产品效价(免疫原性)或维持生物活性,常需在成品中加入佐剂或保护剂,致使部分检验项目不能在制成成品后进行。
第五条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生物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等建立完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应当对包括生物原材料、辅料、生产制造过程及检定等整个生物制品生产活动的生物安全进行评估,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第三章人员第六条应当加强对关键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培训内容至少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安全防护、技术标准等,并应当每年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考核。
从事生物制品生产、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及其他相关人员(包括清洁、维修人员)均应根据其生产的制品和所从事的生产操作—2 —进行专业知识和安全防护要求的培训。
第七条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微生物学、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生物制品学等),并能够在生产、质量管理中履行职责。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3_生物制品
附录3:生物制品第一章围第一条生物制品的制备方法是控制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采用下列制备方法的生物制品属本附录适用的围:(一)微生物和细胞培养,包括DNA重组或杂交瘤技术;(二)生物组织提取;(三)通过胚胎或动物体的活生物体繁殖。
第二条本附录所指生物制品包括:细菌类疫苗(含类毒素)、病毒类疫苗、抗毒素及抗血清、血液制品、细胞因子、生长因子、酶、按药品管理的体及体外诊断制品,以及其它生物活性制剂,如毒素、抗原、变态反应当原、单克隆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调节剂及微生态制剂等。
第三条生物制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应当符合本附录要求和国家相关规定。
第二章原则第四条生物制品具有以下特殊性,应当对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和中间产品的检验进行特殊控制:(一)生物制品的生产涉及生物过程和生物材料,如细胞培养、活生物体材料提取等。
这些生产过程存在固有的可变性,因而其副产物的围和特性也存在可变性,甚至培养过程中所用的物料也是污染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
(二)生物制品质量控制所使用的生物学分析技术通常比理化测定具有更大的可变性。
(三)为提高产品效价(免疫原性)或维持生物活性,常需在成品中加入佐剂或保护剂,致使部分检验项目不能在制成成品后进行。
第三章人员第五条从事生物制品生产、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及其他相关人员(包括清洁、维修人员)均应根据其生产的制品和所从事的生产操作进行专业知识和安全防护要求的培训。
第六条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微生物学、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生物制品学等),并能够在生产、质量管理中履行职责。
第七条应当对所生产品种的生物安全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生产、维修、检验、动物饲养的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接种相应的疫苗,并定期体检。
第八条患有传染病、皮肤病以及皮肤有伤口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有潜在不利影响的人员,均不得进入生产区进行操作或质量检验。
未经批准的人员不得进入生产操作区。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3生物制品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3生物制品生物制品第一章范畴第一条生物制品的制备方法是操纵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采纳下列制备方法的生物制品属本附录适用的范畴:(一)微生物和细胞培养,包括DNA重组或杂交瘤技术;(二)生物组织提取;(三)通过胚胎或动物体内的活生物体繁育。
第二条本附录所指生物制品包括:细菌类疫苗(含类毒素)、病毒类疫苗、抗毒素及抗血清、血液制品、细胞因子、生长因子、酶、按药品治理的体内及体外诊断制品,以及其它生物活性制剂,如毒素、抗原、变态反应当原、单克隆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调剂剂及微生态制剂等。
第三条生物制品的生产和质量操纵应当符合本附录要求和国家有关规定。
第二章原则(一)生物制品的生产涉及生物过程和生物材料,如细胞培养、活生物体材料提取等。
这些生产过程存在固有的可变性,因而其副产物的范畴和特性也存在可变性,甚至培养过程中所用的物料也是污染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
(二)生物制品质量操纵所使用的生物学分析技术通常比理化测定具有更大的可变性。
(三)为提升产品效价(免疫原性)或坚持生物活性,常需在成品中加入佐剂或爱护剂,致使部分检验项目不能在制成成品后进行。
第三章人员第五条从事生物制品生产、质量保证、质量操纵及其他有关人员(包括清洁、修理人员)均应按照其生产的制品和所从事的生产操作进行专业知识和安全防护要求的培训。
第六条生产治理负责人、质量治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微生物学、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生物制品学等),并能够在生产、质量治理中履行职责。
第七条应当对所生产品种的生物安全进行评估,按照评估结果,对生产、修理、检验、动物饲养的操作人员、治理人员接种相应的疫苗,并定期体检。
第八条患有传染病、皮肤病以及皮肤有伤口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有潜在不利阻碍的人员,均不得进入生产区进行操作或质量检验。
未经批准的人员不得进入生产操作区。
第九条从事卡介苗或结核菌素生产的人员应当定期进行肺部X光透视或其它有关项目健康状况检查。
兽用新生物制品管理办法
兽用新生物制品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89.09.02•【文号】农业部令第五号•【施行日期】1989.09.02•【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农业部关于废止农业行政许可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发布日期:2004年7月1日实施日期:2004年11月1日)废止兽用新生物制品管理办法(一九八九年九月二日农业部令第五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兽药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兽用新生物制品(以下简称新制品)系指我国创制或首次生产的用于畜禽等动物疫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生物制品。
对已批准的生物制品所使用的菌(毒、虫)种和生产工艺有根本改进的,亦属新制品管理范畴。
第三条凡从事新制品的研究、生产、检验、使用、监督管理的单位和人员,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新制品的分类和命名第四条新制品按管理要求分为三类:第一类:我国创制的制品;国外仅有文献报道而未批准生产的制品。
第二类:国外已批准生产,但我国尚未生产的制品。
第三类:对我国已批准的生物制品使用的菌(毒、虫)种和生产工艺有根本改进的制品。
第五条新制品的命名要符合“生物制品命名原则”(见附件一)的规定。
第三章新制品的研制要求第六条新制品应经过实验室试验、田间试验、中间试验、区域试验等研究过程,取得完整的数据,提出制造及检验规程草案(有关试验数据要求见附件五)。
第七条实验室试验应包括菌(毒、虫)种的选育和鉴定,毒力、抗原性、免疫原性、稳定性、特异性试验和生产工艺,制品的安全性、效力(实验动物及使用对象动物)、免疫期和保存期试验等。
第八条田间试验应用3-5批实验室制造的新制品对生产条件下的使用对象动物进行试验,观察其安全性和效力。
第九条中间试制应按实验室生产工艺在生物药品厂或农业部认可的具备一定条件的中试车间试制5-10批(诊断制剂不少于3批)制品,定型生产工艺。
生物制品的制备
(1)原料选择 原料的选择原则: ①有效成分含量高,新鲜; ②原料来源丰富,产地较近; ③原料中杂质含量少; ④原料成本低等。
原料的选择注意事项: ①植物原料生长的季节性;
②微生物原料的对数期; ③动物原料的年龄与性别。
(2)原料的预处理与保存:
①动物原料:采集后要立即处理,去除结缔 组织、脂肪组织等,并迅速冷冻贮存。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酶均为两性电解质。它
们具有等电点,在离开等电点的pH时便会带正或
负电荷。例如某蛋白质等电点为7.0,当溶液pH 为4.0时,分子则带有正电荷。由于具有该性质, 利用带电性质进行分离是极其有效的方法。利用
电学性质进行分离的方法有离子交换柱层析法 ( 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 、 电 泳 法 ( electrophoresis ) 、 等 电 聚 焦 法 ( isoelectric
③防腐剂保鲜。常用乙醇、苯酚等。该法适用
于液体原料,如发酵液、提取液等。
二、生物制品的提取(extraction)
(1)生物组织与细胞的破碎(obtrude of tissue and cell):生物制品大部分存在于生物组织或细胞中,要 提高提取率,破碎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常用的破碎方 法:
①磨切法,该法属于机械破碎方法,设备有组织捣碎 机、胶体磨、匀浆器、匀质机、球磨机、乳钵等。
第三章 生物制品的制备 (Preparation)
第一节 一般生物制品的制备方法 (Preparation of general bio-preparate )
一、生物制品原料的选择、预处理与保存方法 (Selection、pretreatment and
preservation of raw material of biopreparate)
一般生物制品的制备流程
一般生物制品的制备流程一、生物制品概述生物制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的具有药理活性的产品,包括生物药物、生物诊断试剂和生物材料等。
生物制品广泛应用于药物治疗、疾病诊断和生物材料等领域。
二、生物制品的制备流程1. 研发阶段研发阶段是生物制品制备的起点,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项目规划:确定研发目标、技术路线和时间计划等。
(2)生物材料采集:根据研发需求,采集相应的生物样品,如细胞、组织、血液等。
(3)基因克隆: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目标基因克隆到适当的载体中。
(4)表达系统构建:选择合适的表达系统,如细菌、酵母、哺乳动物细胞等,构建表达目标基因的系统。
(5)蛋白表达和纯化:通过培养表达系统,使目标基因转录和翻译成蛋白,并进行纯化和提取。
2. 生产阶段生产阶段是将研发成功的生物制品进行批量生产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菌种培养:根据所选择的表达系统,进行菌种的培养和扩增。
(2)发酵过程:将菌种接种到发酵罐中,进行培养和发酵,使目标蛋白大量表达。
(3)提取和纯化:对发酵液进行提取和纯化,得到目标蛋白。
(4)质量控制:对生产得到的生物制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5)灭活和保存:根据生物制品的性质,进行灭活处理,并进行保存和储存。
3. 包装和分装阶段包装和分装阶段是将生产得到的生物制品进行包装和分装,以便于存储和使用,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包装设计:设计合适的包装形式,满足产品的保护和便利性。
(2)包装材料选择:选择符合食品药品包装要求的材料,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包装过程:将生物制品进行包装,如注射器、玻璃瓶等。
(4)分装过程:将包装好的生物制品按照规定的剂量进行分装,方便患者使用。
4.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生物制品制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质量检测:对生物制品进行各项质量指标的检测,如纯度、活性、微生物污染等。
(2)质量记录和文件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记录和文件管理体系,确保制备过程可追溯和质量可控。
典型生物制品的制备—微生态制剂制备技术
任务1 必备知识 任务2 生产工艺流程
1
任务1 必备知识
➢动物微生态制剂的概念和分类 ➢动物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我国批准生产的微生态制剂种类
2
动物微生态制剂的概念和分类
概念 动物微生态制剂是指在动物微生态学理论 的指导下,采用有益微生物、微生物代谢产物或 其他物质,经特殊工艺制成的、用于调整动物微 生态平衡,以达到抗病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生 物制剂。 根据微生态制剂的用途可分为微生态兽药、微生 物饲料添加剂、微生物发酵剂、环境净化剂等四 类。 根据微生态制剂的组成可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和 合生素等三类。
3
动物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1)作为生物兽药,用于动物疾病的防治。 (2)作为饲料添加剂,预防疾病和改善动物
的生产性能。 (3)作为发酵剂,用于饲料发酵。 (4)用于环境净化,进行粪尿污染的处理及
水质净化。
4
我国批准生产的微生态制剂种类
1、蜡样芽胞杆菌活菌制剂(Ⅰ) 2、蜡样芽胞杆菌活菌制剂(Ⅱ) 3、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和枯草杆菌活菌制剂 4、蜡样芽胞杆菌和粪链球菌活菌制剂 5、脆弱类拟杆菌、粪链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活菌制
控制系统、干燥系统和检验系统。
6
微生态制剂产业化的生产工艺
能源系统 提供蒸汽,其次为电。 空气压缩净化系统 流程为:空气→空气压缩机→贮气罐→灭菌罐
→总过滤器→分过滤器→无菌空气→培养罐,通过此系统为嗜氧菌在 大罐内生长繁殖提高无菌空气。
大罐发酵培养控制系统 流程为:玻瓶摇振培养→一级种子罐培
养→二级种子罐培养→生产罐培养。由自动控制系统对培养过程中的 培养温度、pH、空气流量、罐内气压、每分钟搅拌次数等参数进行控 制。
干燥系统 除去发酵液中水分的过程。可通过连续离心、板框过滤、
新版GMP附录 -3- 生物制品
附录3:生物制品第一章范围第一条生物制品的制备方法是控制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采用下列制备方法的生物制品属本附录适用的范围:(一)微生物和细胞培养,包括DNA重组或杂交瘤技术;(二)生物组织提取;(三)通过胚胎或动物体内的活生物体繁殖.第二条本附录所指生物制品包括:细菌类疫苗(含类毒素)、病毒类疫苗、抗毒素及抗血清、血液制品、细胞因子、生长因子、酶、按药品管理的体内及体外诊断制品,以及其它生物活性制剂,如毒素、抗原、变态反应当原、单克隆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调节剂及微生态制剂等。
第三条生物制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应当符合本附录要求和国家相关规定.第二章原则第四条生物制品具有以下特殊性,应当对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和中间产品的检验进行特殊控制:(一)生物制品的生产涉及生物过程和生物材料,如细胞培养、活生物体材料提取等。
这些生产过程存在固有的可变性,因而其副产物的范围和特性也存在可变性,甚至培养过程中所用的物料也是污染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二)生物制品质量控制所使用的生物学分析技术通常比理化测定具有更大的可变性。
(三)为提高产品效价(免疫原性)或维持生物活性,常需在成品中加入佐剂或保护剂,致使部分检验项目不能在制成成品后进行.第三章人员第五条从事生物制品生产、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及其他相关人员(包括清洁、维修人员)均应根据其生产的制品和所从事的生产操作进行专业知识和安全防护要求的培训。
第六条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微生物学、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生物制品学等),并能够在生产、质量管理中履行职责。
第七条应当对所生产品种的生物安全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生产、维修、检验、动物饲养的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接种相应的疫苗,并定期体检。
第八条患有传染病、皮肤病以及皮肤有伤口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有潜在不利影响的人员,均不得进入生产区进行操作或质量检验。
未经批准的人员不得进入生产操作区。
一般生物制品的制备过程
一般生物制品的制备过程一、引言生物制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制备的各种产品,包括生物药品、生物饲料、生物肥料等。
生物制品的制备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筛选目标生物、培养生物、提取目标产物、纯化目标产物和制剂生产等。
二、筛选目标生物根据生物制品的要求和目标产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生物作为生产工具,这个生物被称为目标生物。
目标生物的选择通常基于其生长速度、产量、适应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因素。
常见的目标生物有细菌、真菌、酵母、昆虫细胞等。
三、培养生物在选定的培养基中,将目标生物培养起来。
培养基是一种包含了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的液体或固体培养介质。
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可以为生物提供生长所需的能量和原料。
同时,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氧气供应等也需要进行控制,以促进生物的生长和产物的积累。
四、提取目标产物当目标生物达到一定的生长程度后,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提取目标产物。
提取方法的选择通常基于目标产物的特性,可以是机械破碎、离心分离、滤液等。
提取的目标产物可以是蛋白质、酶、抗生素等。
提取产物的过程需要注意保持提取条件的稳定性和提取效率的高效性。
五、纯化目标产物提取得到的目标产物往往还伴随着其他杂质,需要进行纯化操作。
纯化的目的是去除杂质,使目标产物纯度更高。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亲和层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目标产物与杂质分离,并得到纯度较高的目标产物。
六、制剂生产在获得纯化的目标产物后,需要对其进行制剂生产。
制剂是指将目标产物与其他辅料混合,并制成适合使用的形式。
常见的制剂形式有液体制剂、固体制剂、冻干制剂等。
制剂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配比的准确性、生产条件的控制以及生产工艺的规范性。
七、质量控制在生物制品制备过程中,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生产的生物制品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
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物理性质检测、化学成分分析、生物活性测定等。
质量控制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生物制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生物制品国家标准物质制备和标定规程
生物制品国家标准物质制备和标定规程一、定义生物制品标准物质,系指用于生物制品效价、活性或含量测定的或其特性鉴别、检查的生物标准品或生物参考物质。
二、标准物质的种类生物制品标准物质分为二类.1国家生物标准品,系指用国际生物标准品标定的,或由我国自行研制的(尚无国际生物标准品者)用于定量测定某一制品效价、毒性或含量的标准物质,其生物学活性以国际单位(IU)、单位(U)或以重量单位(g,mg等)表示。
2国家生物参考品,系指用国际生物参考品标定的,或由我国自行研制的(尚无国际生物参考品者)用于微生物(或其产物)的定性鉴定或疾病诊断的生物试剂、生物材料或特异性抗血清;或指用于定量检测某些制品的生物效价的参考物质,如用于麻疹活疫苗滴度或类毒素絮状单位测定的参考品,其效价以特定活性单位表示,不以国际单位(IU)表示。
三、标准物质的制备和标定1标准物质制备用实验室、洁净室应符合中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或《实验室操作规范》要求。
2国家标准物质的制备和标定由国家药品检定机构负责。
3新建标准物质的研制(1)原材料选择制备生物制品标准物质的原材料应与供试品同质,不应含有干扰性杂质,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和高度的特异性,并有足够的数量.(2)标准物质的配制、分装、冻干和熔封根据各种标准物质的要求进行配制、稀释.须要加保护剂等物质者,该类物质应对标准物质的活性、稳定性和试验操作过程无影响,并且其本身在干燥时不挥发. 经一般质量检定合格后,精确分装,精确度应在±1%以内.需要干燥保存者应在分装后立即进行冻干和熔封.除另有规定外,冻干者水分含量应低于3%。
标准品的分装、冻干和熔封过程,应保证对各安瓿间效价和稳定性的一致性不产生影响。
(3)标定①协作标定新建标准物质的研制或标定,一般需经3个有经验的实验室协作进行.参加单位应采用统一的设计方案、统一的方法和统一的记录格式,标定结果须经统计学处理(标定结果至少需取得5次独立的有效结果)。
生物制品标准物质制备
生物制品标准物质制备生物制品是一类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生物活性的物质,根据其源头不同,可以分为疫苗、蛋白质、抗体、基因工程产品等。
这些生物制品在医学、生物技术、农业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生物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制备标准物质用于质量控制和检验。
1. 来源选择和鉴定标准物质的来源选择十分重要,需要选择与生物制品质量相同或超过制品的来源。
例如,制备乙型肝炎疫苗标准物质时,应选择由正常人血清中提取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鉴定其抗原性、纯度、稳定性和质量等参数。
2. 生物制品提取和纯化为了制备高质量的标准物质,需要对生物制品进行提取和纯化。
例如,制备乙型肝炎疫苗标准物质时,可以通过离心、超滤、色层分离等方法从HBsAg中提取纯化出病毒粒子,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进行纯化。
3. 标准物质制备和质量控制将提取得到的生物制品溶解或悬浮于适宜的缓冲液中,制备标准物质。
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pH值和其它条件,以确保标准物质的稳定性和质量。
同时,需要对制备好的标准物质进行质量控制。
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氨基酸分析、凝胶电泳、质谱分析等。
4. 标准物质保存和分发制备好的标准物质需要进行有效的保存和分发。
保存时需要控制其保存温度、pH值、防止污染等条件;分发时需要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标签标识、认证、包装等流程,并确保分发到用户手中的标准物质质量符合要求。
总之,生物制品标准物质的制备是一个关键的过程,直接影响到生物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该过程需要严格遵守各项制备和质量控制的标准,同时采用适合的方法和工艺流程。
标准物质的制备成功对于保证生物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点是色氨酸全部被破坏,丝氨酸等部
分被破坏。
②碱水解法易产生消旋作用,较少应用。
③酶水解法水解不够完全。
发酵法(fermentation):
菌株经过发酵后,从培养液中提纯氨基酸。
化学合成与酶促合成法
化学合成法一般得到的是DL—型氨基酸,尚 需要对异构体拆分; 酶促合成法 也是酶工程
在医药工业上的应用,优点是技术工艺简单 ,转化率高,副产物少和易提纯等。
二、生物制品的提取(extraction)
(1)生物组织与细胞的破碎(obtrude of tissue and
cell):生物制品大部分存在于生物组织或细胞中,要
提高提取率,破碎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常用的破碎方
法: ①磨切法,该法属于机械破碎方法,设备有组织捣碎 机、胶体磨、匀浆器、匀质机、球磨机、乳钵等。 ②压力法,有加压与减压两种,常用的法兰西压釜使 用效果良好。
3.目的产物的分离纯化
分离纯化主要依赖色谱分离方法。 色谱技术是下游精制阶段的常用手 段,该法优点是具有多种多样的分 离机制,设备简单,便于自动化控 制和分离过程中无发热等有害效应。 色谱技术分为离子交换色谱、疏水 色谱、反相色谱、亲和色谱、凝胶 过滤色谱、高压液相色谱等。
第二节 各类生物制品的分离纯化方 法
酮等)。
②考虑提取溶剂的用量及提取次数、提取
时间。
③注意提取的温度、pH、变性剂等因素。
三、分离纯化的基本过程
四、分离纯化的基本技术
(1)分离纯化技术应满足的要求
① 技术条件要温和,能保持目的产物的生物活性;
② 选择性要好,能从复杂的混合物中有效地将目的
产物分离出来,达到较高纯化倍数;
③ 收率要高;
人血是一种红色混浊的、具有一定腥味与粘滞性的液体。用 适当的抗凝剂除去其中的有形成分(如红血球)而得到淡黄色、 半透明的液体叫血浆。
血浆中除含有大量的水分以外,还含有血浆 蛋白等溶质。
白蛋白(albumin)又称清蛋白,白蛋白是
血浆蛋白中含量最高(3.8~4.8%)、分子量
最小、分子数最多的一类蛋白质。
③反复冻融法,设备简便,活性保
持好,但用时较长。
④超声波振荡破碎法,该方法破碎
效果较好,但由于局部发热,对
活性有损失。
⑤自溶法或酶解法,用得较少。
(2)提取(extraction)
生物组织与细胞破碎后要立即进行提取。提取
时,首先要根据活性物质的性质,
①选择提取试剂。提取试剂主要有:水、缓冲
溶液、盐溶液、乙醇、其他有机溶剂(如氯仿、丙
(2)分离方法 (isolation)
常用的分离方法是沉淀法和离子交换层析法。 乙醇沉淀法( alcohol precipitation ):是从提 取液中沉淀多糖的最简易方法,也适用于分级 分离。4-5倍体积的乙醇可以使任何结缔组织中
的粘多糖完全沉淀。用季铵化合物也可沉淀粘
多糖。粘多糖的聚阴离子能与某些阳离子表面 活性剂结合成不溶于水的盐,如十六烷基三甲 基铵(CTA)等。
(1)氨基酸的生产方法(production of Aa)
蛋白质水解法(protein hydrolysis):水解
法有酸水解(acid hydrolysis)、碱水解(
base hydrolysis)和酶水解(enzyme
hydrolysis)三种。
①用盐酸水解为常用方法,其优点是水解
迅速、完全,产物全部是L—型氨基酸,
chromatography ) : 脂质分子的存在有
非解离、两性离子和酸式解离三种状态 。
根据它们在一定 pH条件下的解离情况,选
择适当的 离子交换剂 可将它们提纯。如
TEAE—纤维素对分离脂肪酸和胆汁酸等特 别有效。
五、氨基酸类制品的分离纯化方法
(isolation and depuration of Aa)
(3)按分子所带电荷进行分离的方法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酶均为两性电解质。它 们具有 等电点 ,在离开等电点的 pH 时便会带正或 负电荷。例如某蛋白质等电点为 7.0,当溶液pH为
4.0时,分子则带有正电荷。由于具有该性质,利
用带电性质进行分离是极其有效的方法。利用电 学性质进行分离的方法有 离子交换柱层析法 ( 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 、 电 泳 法 ( electrophoresis ) 、 等 电 聚 焦 法 ( isoelectric focusing)等。
(4)亲和层析法(affinity chromatography)
大部分生物活性物质都有其作用的靶物质,如酶与 底物(或抑制剂)、抗原与抗体、激素与受体等, 它们之间有特异的亲合作用,利用该性质设计的特 异层析分离技术称为亲和层析。 亲和层析分离专一性强,操作简便,是当前应用很 广泛的分离方法之一。 另外,最近出现的新方法还有疏水层析(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等。
酸形成不溶性盐沉淀,再用氨水分解,使亮氨酸
游离出来。
吸附法 (adsorption) :这是利用吸附剂根据
氨基酸吸附力的差异进行氨基酸分离的方法
。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的分离就是利
用活性炭对其吸附的原理。 离子交换法( ion-exchange ) :氨基酸是 两性电解质,在一定 pH 条件下,不同氨基酸 带电性质及解离状态是不相同的,因此在离 子交换剂上被吸附的强度不同。常用的离子 交换剂为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洗脱主要
离子交换层析法(ion exchange
chromatagraphy):粘多糖的聚阴离子能 够很好地被阴离子交换剂吸附和分离,如 Dowex I-X2(商品名)离子交换树脂、 DEAE-离子交换纤维素(二乙胺乙基)等。 洗脱可用NaC1溶液进行梯度洗脱。
四、脂类制品的分离纯化方法
(isolation and depuration of lipoid)
( Isolation and depuration of sugar ) 由于各种糖类制品的性质和原料来
源不同,没有统一规范的提取和纯化工
艺。这里只介绍多糖和粘多糖的一般分
离纯化方法。
(1)提取方法 (extraction)
非降解法适用于从含一种粘多糖的动物组织中 提取粘多糖,提取采用的溶剂是水或盐溶液。 降解法( degradation )适用于从组织中提取结 合比较牢固的粘多糖(mucoitin)。如从软骨中分 离提取硫酸软骨素( chondroitin sulfate ),就是 用碱处理进行降解。又如用酶处理法可提取与蛋 白质结合的多糖。
(1)提取方法(extraction )
脂类自然状态下是以结合形式存在的。非极
性脂是与其他脂质分子或蛋白质分子的疏水区相
结合的。提取脂质就是要选择适当的溶剂来破坏
这种结合键,将脂质溶解出来。常用的溶剂有组
合溶剂,醇是其中的主要成分,此外还有氯仿、
甲醇、水等。
(2)纯化方法(depuration)
沉淀法(precipitation) :由于不同脂质在丙
用pH梯度洗脱。
第二节 人体来源生物制品制备实例 (Example of bio-preparation application to human)
一、人血浆白蛋白制剂的制备(preparation of human blood plasma albumin) (1)结构和性质 (structure and character)
蛋白质 核酸
糖类
脂类
氨基酸
一、蛋白质类制品的分离纯化方法( Isolation and depuration of protein
production)
包括蛋白质、多肽和酶类等药物。分离纯化方法有:
(1)沉淀法(precipitation):蛋白质、酶的初步纯化往往用沉淀
法。原理是使蛋白质胶体颗粒破坏,从而沉淀蛋白质。常用的 有盐析法(salting out)、有机溶剂沉淀法(organic solvent precipitation)、等电点沉淀法(isoelectric precipitation)、与 靶物质结合沉淀法(如抗体—抗原)(target banding
第三章 生物制品的制备 (Preparation)
第一节 一般生物制品的制备方法 (Preparation of general bio-preparate )
一、生物制品原料的选择、预处理与保存方法 (Selection、pretreatment and preservation of raw material of biopreparate)
②植物原料:要择时采集并就地去除不用 的部分,保鲜处理; ③微生物原料:要及时将菌细胞与培养液 分开,进行保鲜处理。
原料的保存方法主要有:
①冷冻法。该方法适用于所有生物原料。常用40℃速冻。 ②有机溶剂脱水法。常用的有机溶剂是丙酮。
该法适用于原料少而价值高、有机溶剂对活性物
质没有破坏作用的原料,如脑垂体等。 ③ 防腐剂保鲜 。常用乙醇、苯酚等。该法适用 于液体原料,如发酵液、提取液等。
(2)氨基酸的分离方法(isolation of Aa)
有沉淀法(percipitation)、吸附法(adsorption) 和离子交换法(ion-exchange ) 。 沉淀法 (percipitation) :根据形成沉淀的原理不同 分为两种:①是依据不同氨基酸在水中或其他溶 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进行沉淀分离。②是用特殊试 剂沉淀某种氨基酸,如用邻二甲苯 -4- 磺酸与亮氨
precipitation)等。
(2) 按分子大小分离的方法:有超滤法(
ultrafiltration)和透折法(dialysis)(即
膜分离方法)、凝胶层析法(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