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赏析鉴赏之关山月

合集下载

关山月李白的诗歌鉴赏他

关山月李白的诗歌鉴赏他

关山月李白的诗歌鉴赏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

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山月李白的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关山月朝代:唐朝|作者: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古诗简介“关山月”是乐府旧题。

《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

翻译/译文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

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

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

戍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

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啊,你几时能卸甲洗尘归来。

注释⑴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

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围困七日。

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⑵天山:甘肃祁连山。

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⑶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⑷白登:指汉高祖刘邦与匈奴交战,在白登山被困之事。

胡:此指吐蕃。

窥:有所企图。

⑸戍客:驻守边疆的战士。

⑹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李白《关山月》原文及赏析

李白《关山月》原文及赏析

【原文】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古诗赏析】李白的《关山月》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和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开头四句尤如影视文学的蒙太奇手法,将“诗题”一一化出。

“关”“山”“月”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诗的物象,奠定了全诗边塞苦寒的苍凉基调。

“月”,出于天山云雾间,一派云海苍茫、气势磅礴、雄伟壮阔的景象。

“风”,漫天遍野的大漠朔风,犹如虎啸狼嗥,吹遍玉门关内关外,气势多么庞大,异域何其粗犷。

诗人巧借“长风”把“关”与“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明月依旧、关隘依旧,而历代的长征远戍的男儿却都一去不再生还。

没完没了的战争,何时才能停息?因此诗人将“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这些广阔无垠的物象淋漓尽致地渲染,营造出雄伟壮阔而又苍凉悲壮的意境。

诗人通过对边塞巨幅画卷的描绘,为下文将士翘首故里编织了“思乡”的情结。

中间四句在写景的基础上,抒发出“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的主旨。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诗人引用典故,在“关山”自然边塞风光之上迭印出沙场点兵征战的宏大场景。

据史料载:汉高祖刘邦曾领兵征战匈奴,在白登山一带(今山西大同市西)展开了殊死搏斗,刘邦的将士被匈奴于此围困了七天七夜。

而青海湾一带也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

历代这种无休止的战争使得出征将士几乎难以生还故乡。

那无奈的开怀痛饮,也许就成为未来沙场征战的最后诀别。

此种痛苦的心情,惟有一醉解之。

最后四句描写战士“望归”的愁苦心情。

“戍客”“思归”愁肠百结,望着边塞荒凉景色,满面愁容,难以名状。

想家中高楼上的妻子、满头白发的亲娘和瘦骨伶仃的儿郎,一定也在这清冷的茫茫月夜里或站立楼头,或折柳门前。

他们举目远眺,思念着“我”这个也许永不能生还的征人。

唐诗赏析-李白《关山月》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赏析-李白《关山月》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关山月》原文|译文|赏析'《关山月》是一首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五古,作者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这首诗写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唐代: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望边邑一作:望边色)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注释⑴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⑵天山:即祁连山。

在今甘肃、新疆之间,连绵数干里。

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⑶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此二句谓秋风自西方吹来,吹过玉门关。

⑷下:指出兵。

白登:今山西大同东有白登山。

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

《汉书·匈奴传》:“(匈奴)围高帝于白登七日。

”颜师古注:“白登山在平城东南,去平城十余里。

”⑸胡:此指吐蕃。

窥:有所企图,窥伺,侵扰。

青海湾:即今青海省青海湖,湖因青色而得名。

⑹由来:自始以来;历来。

《易·坤》:“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由来者渐矣。

”⑺戍客:征人也。

驻守边疆的战士。

边色:一作“边邑”。

⑻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思妇高楼上,悲叹有余哀。

”此二句当本此。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

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关山月》原文及翻译赏析

《关山月》原文及翻译赏析

《关山月》原文及翻译赏析《关山月》原文及翻译赏析《关山月》原文及翻译赏析11 徐陵关山月古诗带拼音版guān shān yuè关山月xú líng徐陵guān shān sān wǔ yuè ,kè zǐ yì qín chuān 。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sī fù gāo lóu shàng ,dāng chuāng yīng wèi mián 。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xīng qí yìng shū lè ,yún zhèn shàng qí lián 。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zhàn qì jīn rú cǐ ,cóng jūn fù jī nián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2 关山月古诗的意思十五的月亮映照在关山,征人思乡怀念秦川。

(想必)妻子此时正站在高楼上,对着窗户遥望远在边关的我而没有睡觉。

战争的旗帜飘扬在疏勒城头,密布的浓云笼罩在祁连山上。

战争局势如此紧张,从军征战何时能够还乡。

3 关山月古诗赏析《关山月》是一首较有感染力的抒情诗,引用汉代故事描述了因战事而离别的夫妇间相思之衷情与哀愁。

首先,有感而作,国事家事也萦怀于心,将边关战争和征夫思妇融于一起而描述在诗中。

其次,诗作构思设计的艺术性。

以十五夜之月为线索,从而勾引出征夫在边塞月下思妻,高楼上妻室念征夫的两个情景画面,这是在情景交融中抒发了两地相思情增和怨伤。

再次,语言应用简洁圆润,善用词语增强意蕴。

八句四十字,简明清晰,用“高楼”更见望眼欲穿,“云阵”和“战气”更见战事形势紧张,气氛逼人。

诗人又巧用十五圆月作引子,抒发了内心的深情。

此诗虽只有简洁八句四十个字,但写得情景交融,历历在目,呈现出一幅征夫思妇的互念互思的情感相思图。

李白《关山月》翻译及赏析

李白《关山月》翻译及赏析

李白《关山月》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注释】⑴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⑵天山:即祁连山。

在今甘肃、新疆之间,连绵数干里。

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⑶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此二句谓秋风自西方吹来,吹过玉门关。

⑷下:指出兵。

白登:今山西大同东有白登山。

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

《汉书·匈奴传》:“(匈奴)围高帝于白登七日。

”颜师古注:“白登山在平城东南,去平城十余里。

”⑸胡:此指吐蕃。

窥:有所企图,窥伺,侵扰。

青海湾:即今青海省青海湖,湖因青色而得名。

⑹由来:自始以来;历来。

《易·坤》:“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由来者渐矣。

”⑺戍客:征人也。

驻守边疆的战士。

边色:一作“边邑”。

⑻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思妇高楼上,悲叹有余哀。

”此二句当本此。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

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

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见“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中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

李白《关山月》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李白《关山月》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李白《关山月》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李白(701—762,或谓699生,或谓763、764卒),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故世称“李青莲”。

排行十二。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他的出生地,众说纷纭,当以大致划定在西域为近是。

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少年即博览群书,喜纵横术,击剑任侠,求仙学道。

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安陆(今属湖北)与故相许圉师孙女结婚。

后移居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天宝元年(742),因玉真公主荐,玄宗诏入长安,供奉翰林,故世称“李供奉”、“李翰林”。

往见贺知章,贺奇其文才风骨,呼为“谪仙人”,故世称“李谪仙”。

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称为“饮中八仙”。

后遭谗谤,不被重用。

天宝三载赐金还山,在洛阳与杜甫相识,同游梁宋、齐鲁等地。

关于李白入长安的次数,学术界有一入、二入、三入三说,迄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安史之乱爆发,参加永王李璘幕府。

后李璘兵败,李白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以东归。

后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家。

代宗时,诏授左拾遗,时李白已卒,故世又称“李拾遗”。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与杜甫并称为“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韩愈写诗赞曰:“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调张籍》)对后世影响至为深远。

他的诗现存约千首。

有《李太白集》传世。

【原文】关山月明月出天山 [1] ,苍茫云海间 [2] 。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3] 。

汉下白登道 [4] ,胡窥青海湾 [5] 。

由来征战地 [6] ,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 [7] ,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 [8] ,叹息未应闲 [9] 。

【注释】[1]天山:《元和郡县图志•陇右道•伊州》:“天山,一名白山,一名折罗漫山,在州北一百二十里。

春夏有雪。

……匈奴谓之天山,过之皆下马拜。

李白《关山月》翻译赏析

李白《关山月》翻译赏析

李白《关山月》翻译赏析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简析:《关山月》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古。

全诗分为三层,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

此诗如同一幅由关山明月、沙场哀怨、戍客思归三部分组成的边塞图长卷,以怨情贯穿全诗,色调统一,浑然一体,气象雄浑,风格自然。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

《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而李白却用“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

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

明代胡应麟评论说:“浑雄之中,多少闲雅。

”注释:⑴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⑵天山:即祁连山。

在今甘肃、新疆之间,连绵数干里。

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⑶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此二句谓秋风自西方吹来,吹过玉门关。

⑷下:指出兵。

白登:今山西大同东有白登山。

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

《汉书·匈奴传》:“(匈奴)围高帝于白登七日。

”颜师古注:“白登山在平城东南,去平城十余里。

”⑸胡:此指吐蕃。

窥:有所企图。

青海湾:即今青海省青海湖,湖因青色而得名。

⑹戍客:征人也。

驻守边疆的战士。

边色:一作“边邑”。

⑹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关山月李白赏析

关山月李白赏析

关山月李白赏析
摘要:
1.作品背景及主题
2.诗歌意境分析
3.艺术特点及价值
4.总结
正文:
关山月是李白创作的一首描绘边塞景象的诗歌。

这首诗通过对天山、玉门关、长风、明月等边塞特征的描绘,展现了戍客离别家乡的悲苦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的向往。

在诗歌意境方面,李白巧妙地将关、山、月三种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广阔的边塞图景。

诗人以征人的视角,描述了明月从天山升起,长风浩浩吹度玉门关的壮观景象。

这种意境不仅表现了边塞的自然风光,更蕴含了征人怀念家乡的深切情感。

在艺术特点方面,李白的这首诗具有鲜明的个性。

他运用夸张手法,如“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以征人的感受来描绘边塞的辽阔和长风的威力。

同时,诗中寓意深刻,诸如“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这几句揭示了征战之地的残酷和战士们生死未卜的命运。

这首诗的价值在于,它既继承了古乐府的传统,又有极大的创新。

李白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边塞风光与征人情感有机结合,使得这首诗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能引起读者对边塞戍客的关注和同情。

总之,李白的《关山月》是一首描绘边塞景象、表达戍客离别家乡情感的优秀诗作。

【古诗大全】中秋古诗《关山月》李白赏析

【古诗大全】中秋古诗《关山月》李白赏析

【古诗大全】中秋古诗《关山月》李白赏析《关山月》李白月亮从天山升起,云海浩瀚。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在汉朝,白登路,胡向青海湾窥视。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驻军的客人看着边境城市,想着要回来。

这很难面对。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欣赏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

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关山月”是乐府的一个古老名称。

《乐府古题待解》:“关山岳,伤而去。

”李白的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代乐府,但在内容上有了很大的改进。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

我们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常看到“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我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

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

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

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

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

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

宋代的杨齐贤,好象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

”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距离。

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

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

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

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李白诗歌赏析鉴赏之关山月

李白诗歌赏析鉴赏之关山月

李白诗歌赏析鉴赏之关山月
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莽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
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惋惜未应闲。

开头四句,能够说是一首包括着关、山、月三种要素在内的
辽阔的边塞图景。

本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

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顾东望,所看到明月从天山升起。

天山虽不靠海,却有横
亘在天山上的云海。

诗人将人们印象中仿佛不过在海洋上空才更
常有的云月苍莽的情景,与雄浑澎湃的天山组合到一同,显得新奇而壮观。

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气概比前两句更加广阔。

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

这表面上仿佛不过写了自然情景,倒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
乡土的情绪就不言而喻了。

中间四句是再现征战的情景。

下,指发兵。

汉高祖刘邦领兵
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爬山 ( 今山西大同市西 ) 围困了七天。

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

边地战火不息,使得
素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土。

这四句在构造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描绘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后四句写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情景,想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表情,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老婆,在此苍莽月夜,必定也是惋惜不已。

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考虑中,把眼前的思乡分别之情交融进去,进而睁开更深远的境界,这是其余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李白《关山月》古诗原文及鉴赏

李白《关山月》古诗原文及鉴赏

李白《关山月》古诗原文及鉴赏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学过许多的古诗吧,那么你知道哪些经典的古诗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了李白《关山月》古诗原文及鉴赏,希望大家喜欢!【出处】唐·李白《关山月》【鉴赏】明月升上了天山,浮荡在那一片苍茫的云海之间。

这两句诗描写明月升上天山,浮游在广阔云海间的飘渺幽远,是描写“关山月” 的苍茫,也是描写山河的壮丽。

【原文】《关山月》[唐] 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边。

下:出兵。

白登道:汉高祖刘邦与匈奴交战,曾在白登山(在今山西大同)被困七日。

胡:这里指吐蕃(bō),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

由来:从来。

征战地:边境上战事多发的地方。

戍(shù)客:驻守边塞的将士。

边色:边关的景色。

苦颜:愁苦的容颜。

高楼:指高楼中的思妇。

未应闲:应该是不会停止的。

【翻译】一轮明月在巍巍天山间升起,出没在苍茫的云海之中。

浩荡长风,吹过几万里关隘山岭,来到这玉门关外的边塞。

汉高祖出征匈奴,曾被围困在白登山七天。

青海湾畔,吐蕃的军队也在虎视眈眈,有所企图。

这边塞之地,从来都是战争频繁的地方,看不到有几个人能够生还。

守卫边疆的将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色,思念家乡,脸上都是一片愁苦的颜色。

他们在想:妻子守在自家高楼上,看着这样苍茫的月色,应该在不住地叹息吧。

拓展阅读:创作背景李白看见征战的场景,因此他感叹唐朝国力强盛,但边尘未曾肃清过。

此诗就是在叹息征战之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妇的愁苦时所作。

整体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

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

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见“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中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

李白《关山月》全诗赏析

李白《关山月》全诗赏析

李白《关山月》全诗赏析李白《关山月》全诗赏析引导语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

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李白的《关山月》。

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创作背景李白看见征战的场景,因此他感叹唐朝国力强盛,但边尘未曾肃清过。

此诗就是在叹息征战之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妇的愁苦时所作。

全文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

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

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见“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中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

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

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

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

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

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

宋代的杨齐贤,好像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

”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距离。

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

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

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

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

关⼭⽉原⽂、翻译及赏析关⼭⽉原⽂、翻译及赏析1 原⽂ 和戎诏下⼗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断弦。

戍楼刁⽃催落⽉,三⼗从军今⽩发。

笛⾥谁知壮⼠⼼,沙头空照征⼈⾻。

中原⼲⼽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处今宵垂泪痕。

翻译 与⾦⼈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五年,将军不作战⽩⽩地来到边疆。

深⼴、壮丽的贵族府⾥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的肥马默默死去、⼸弦朽断。

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催⽉落,三⼗岁参军到如今已经⽩了发。

从笛声⾥谁⼈知道壮⼠的⼼思。

⽉亮⽩⽩地照射着出征将⼠的⾻头。

中原⼀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传孙? 沦陷的⼈民忍痛⽣存盼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的民众在流泪! 注释 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屈膝求安。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下诏与⾦⼈第⼆次议和,⾄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五年。

边:边防,边境。

“朱门”句:红漆⼤门,借指豪门贵族。

沉沉:形容门房庭院深邃。

按:击节拍。

厩(iù):马棚。

肥死:马棚⾥的马不⽤,渐渐死去。

⼸断弦:⼸很久不⽤,绷的弦都断了。

“戍楼”句:边界上⽤以守望的岗楼。

刁⽃:军⽤铜锅,可以做饭,也可⽤来打更。

笛⾥: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

沙头:边塞沙漠之地。

征⼈:出征戍守边塞的战⼠。

逆胡传⼦孙:指⾦⼈长期占领中原。

⾦⾃太宗完颜晟进占中原,⾄此时已有四世,故云传⼦孙。

“遗民”句:指⾦国占领下的中原百姓。

恢复:恢复中原故⼟。

鉴赏 《关⼭⽉》充分地体现了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较完美的作品。

饱含诗⼈忧国爱民的思想,感情沉痛悲愤,读来使⼈泪下。

这种感⼈肺腑的巨⼤⼒量,除了来⾃其伟⼤的爱国情怀,还在于其⾼超的艺术⼿法,其中最突出的⼀点就是构建了多重套叠的对⽐⽰现修辞⽂本。

从宏观结构上看,全诗共⼗⼆句,每四句⼀转韵。

相应的在内容上也分为三个层次。

李白《关山月》解析

李白《关山月》解析

李白《关山月》解析
李白《关山月》解析
关山月①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③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②胡:这里指吐蕃。

③高楼:指住在高楼中的戍客之妻。

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

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

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李白《关山月》注释

李白《关山月》注释

李白《关山月》注释李白《关山月》注释李白《关山月》注释1【出处】唐·李白《关山月》【注释】一轮明月从天山上升起,出没在苍茫的云海之中,好像万里长风从征人的家乡吹过玉门关来。

唐李白《关山月》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 ( 《李太白全集》四卷219页)宋杨齐贤《李太白集注》引《吴氏语录》云:“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之类,皆气盖一世。

学者能熟味之,自然不褊浅矣。

”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青莲‘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雄浑之中,多少闲雅。

”李白《关山月》注释2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②,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③。

汉下白登道④,胡窥青海湾⑤。

由来征战地⑥,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⑦,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⑧,叹息应未闲。

[注释]①关山月:乐府曲辞的一种,多写离别。

②天山:指今甘肃西北部的.祁连山。

③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④下:出兵征战。

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东。

⑤窥:窥伺,准备侵扰。

青海:青海省内的青海湖。

⑥由来:从来。

⑦戍(sù)客:驻守边关的战士。

边色:边疆的景色。

⑧高楼:指戍边人妻子居住的地方。

[解说]前两句写边塞风光,巧妙地把关、山、月等典型景色组织在一起,画面开阔雄浑,堪称一幅“万里边塞夜色图”。

中四句写战争的频繁残酷,说的虽是汉代事,其实是以汉代唐,谴责唐代边事处理不当。

后四句两两对照,写出征夫与思妇之间的刻骨相思,抒发了人世间的普遍感情,因而产生超越时代及具体事件的普遍意义。

赏析唐诗《关山月》

赏析唐诗《关山月》

赏析唐诗《关山月》
《关山月》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歌通过描绘戍边将士与故乡亲人的相思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和平的向往。

下面是《关山月》的赏析:
诗歌开篇用“明月出天山”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边塞景象,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塞外风光。

明月高挂在天山之上,为戍边将士的生活增添了几分诗意。

接下来,诗人通过“长风几万里”,表现了边塞环境的恶劣,同时也暗示了戍边将士们在这种艰苦环境下的坚韧不拔。

在描述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时,诗人通过“思乡泪满巾”,表现了戍边将士们对故乡的思念。

在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诗歌的最后一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借用了动物的习性,形象地表达了戍边将士们对故乡的眷恋。

这里的胡马和越鸟都是边塞之地的特有物种,它们在北风和南枝的环境下,仍然能够找到自己的归宿,这也暗示了戍边将士
们渴望回归故乡的愿望。

总的来说,《关山月》是一首描绘戍边将士思乡之情的唐诗。

通过对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生活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和平的向往。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关山月》赏析

《关山月》赏析

《关山月》赏析《关山月》赏析【原文】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古诗赏析】李白的《关山月》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和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开头四句尤如影视文学的蒙太奇手法,将“诗题”一一化出。

“关”“山”“月”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诗的物象,奠定了全诗边塞苦寒的苍凉基调。

“月”,出于天山云雾间,一派云海苍茫、气势磅礴、雄伟壮阔的景象。

“风”,漫天遍野的大漠朔风,犹如虎啸狼嗥,吹遍玉门关内关外,气势多么庞大,异域何其粗犷。

诗人巧借“长风”把“关”与“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明月依旧、关隘依旧,而历代的长征远戍的男儿却都一去不再生还。

没完没了的,何时才能停息?因此诗人将“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这些广阔无垠的物象淋漓尽致地渲染,营造出雄伟壮阔而又苍凉悲壮的意境。

诗人通过对边塞巨幅画卷的描绘,为下文将士翘首故里编织了“思乡”的情结。

中间四句在写景的基础上,抒发出“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的主旨。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诗人引用典故,在“关山”自然边塞风光之上迭印出沙场点兵征战的宏大场景。

据史料载:汉高祖刘邦曾领兵征战匈奴,在白登山一带(今山西大同市西)展开了殊死搏斗,刘邦的将士被匈奴于此围困了七天七夜。

而青海湾一带也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

历代这种无休止的战争使得出征将士几乎难以生还故乡。

那无奈的开怀痛饮,也许就成为未来沙场征战的最后诀别。

此种痛苦的心情,惟有一醉解之。

最后四句描写战士“望归”的愁苦心情。

“戍客”“思归”愁肠百结,望着边塞荒凉景色,满面愁容,难以名状。

想家中高楼上的妻子、满头白发的亲娘和瘦骨伶仃的儿郎,一定也在这清冷的茫茫月夜里或站立楼头,或折柳门前。

他们举目远眺,着“我”这个也许永不能生还的征人。

关山月原文及翻译

关山月原文及翻译

关山月原文及翻译关山月原文及翻译【文章导读】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山月原文及翻译,供您参考和借鉴。

《关山月》作品介绍《关山月》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3卷第1首。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

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

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古诗名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就是出自《关山月》这首诗。

《关山月》作者: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注释①关山月: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②天山:指祁连山,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

③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④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东北。

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胡:此指吐蕃。

窥:有所企图。

⑤戍客:驻守边疆的战士。

⑥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关山月》翻译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

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

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

戍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

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啊,你几时能卸甲洗尘归来。

《关山月》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

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

《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诗歌赏析鉴赏之关山月
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首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

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

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明月从天山升起。

天山虽不靠海,却有横亘在天山上的云海。

诗人将人们印象中似乎只是在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奇而壮观。

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气势比前两句更为广阔。

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

这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却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显而易见了。

中间四句是再现征战的景象。

下,指出兵。

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

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

边地烽火不息,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

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后四句写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表情,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一定也是叹息不已。

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它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