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语言中的提问技巧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精选5篇)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精选5篇)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篇1这些手法,既可以是人物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也可以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
对含有手法的句子的理解,应从手法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
如何判定语句所用的描写方法呢?最基本的是要从它描写的特征上判断。
一般从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大类上判定。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篇21.读懂读清题干,是做题的根本。
题干一定要读两遍,命题人说,题干上的话没一个字是多余的。
读清读懂了题干,题目也就成功了70%。
2.按题干的提示要求做题。
题干既是要求,同时也是提示,是暗示。
所以按照提示要求做题会事半功倍。
3.语言表达题每年会出现一些新题型。
每位考生心理要有所准备,但其测试的方式方法可能有些与平时的不同,而能力要求却是每位考生早就心中有数的。
4.识图识表题,可以在平时训练一下。
准备这一部分的测试,其考查的形式一定要多一些,全一些。
有备无患。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篇3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
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篇4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可以是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
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
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篇5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第三要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各种转义的修辞手法,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高考作文回答问题模板
高考作文回答问题模板一、引言。
随着高考的临近,许多考生开始备战高考作文,但是对于一些问题类作文,很多考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
因此,本文将以高考作文回答问题模板为标题,探讨问题类作文的写作技巧,希望能够帮助考生在高考作文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问题分析。
在高考作文中,问题类作文通常要求考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提出解决办法。
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而且,考生还需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运用,以确保文章的质量。
三、解决方法。
1. 理清思路,明确主题。
在写问题类作文时,考生首先要理清思路,明确文章的主题。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阐述观点和提出解决办法等步骤来组织文章的结构,确保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2. 举例论证,增加说服力。
在阐述观点的过程中,考生可以通过举例论证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可以借助历史事件、科学研究、社会现象等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3. 提出解决办法,展现思考深度。
在提出解决办法的过程中,考生可以展现自己的思考深度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分析问题的根源、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和预测解决方案的效果等来展现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语言运用。
1. 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在写作时,考生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和错别字。
可以通过多读书、多写作、多背诵优秀作文等来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确保文章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注重语言的美感。
在写作时,考生要注重语言的美感,避免使用单调的表达和平淡的语言。
可以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优美的句式和精彩的词语等来提高文章的文采和感染力。
五、结尾。
总结全文,提出建议。
总之,问题类作文的写作技巧主要包括理清思路、明确主题、举例论证、提出解决办法、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注重语言的美感等。
希望考生能够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
六、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讨,相信考生们对于问题类作文的写作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答题技巧高考语文24条语言运用答题技巧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二、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五、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3、公式: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考场作文辅导:如何用提问亮丽高考作文的语音
近期,百度文库上传发表了《考场作文辅导:“找米下锅”的十种途经、十种方法》,连续三次推出《考场作文辅导:“有米下锅”你怎样烧出可口的饭菜》的高考作文辅导文章,无论是找“米”,还是有“米”如何“烧“,其目的是让同学们在平时或写考场作文能下笔自如,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
今天上传推出《高考作文辅导:如何用提问亮丽高考作文的语音》教同学们用设问、反问、连续发问的技巧写出亮丽的作文,打动老师的获得高分。
一、设问技巧的运用在高考作文中设问也是一种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好的修辞方法,如果使用得当,定当收到非常好的表达效果。
例1、可是,我仍想问,风到底是什么?地理老师镜片下的眼睛闪着壑智的光,他一字一顿地解释着:“风么,就是高低气压层的不同引起的,……风的种类也可多着呢,有什么热带季风,海洋季风……有的风,带来寒流的讯息,有的风……”噢,原来是这么回事,风是自然的产物,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我终于知道风是什么啦!“不全对。
”哲学老师脱口而出。
我愣了。
她接着解释:“风是一种物质,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古人言有风婆婆的说法唯心的……”啊?带着满脑子的问号,我碰到了文学老师。
她正品茗吟词呢。
啜一口清茶,她略带文化的忧郁,缓缓而道:“风是一种文化,对的,一种文化。
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有什么桃花文化,青铜文化,风,也是一种文化。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汉高祖刘邦到李煜、王安石,风无不是一种永恒的文化。
譬如,‘大风起兮云飞扬’、‘山雨欲来风满楼’,还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待。
”哦,我明白了,风还是一种深沉妙不可言的文化。
可是,我不敢再问了,也许,历史老师会说风是一种历史,迎着历史长风……(《风是什么?》)先提出“风是什么”这个问题,然后通过地理老师、哲学老师和语文老师三人之口分别说出了“风”这个意象在他们心中的答案。
地理老师用纯地理的眼光来分析了“风”的形成原因、种类和相关信息;哲学老师以一个哲学家的口吻阐释了“风”的哲学内函,读来意味十足;语文老师则用文学家的眼光来品读“风”,把它理解成一种“文化”,并列举了从《诗经》以来许多与“风”相关的诗句,无一处不显示出“风”的文化气氛。
高考语用题新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语用题新题型解题技巧一、基本技巧1、认真阅读材料:语用题的材料比较独特,是一种语言设计上的背景,题目提出的情景通常比较简洁,而且有时会有一些手法对语言的施加,例如:反问、设问、夸张、修辞等,因此,需要在认真研读材料的基础上,对词语、句子的意思及其推测进行逐一解读,去深化理解前文的上下文,以使自己正确理解题意,从而判断出本题的解题思路,并找到正确答案。
2、多加思考:语用题,给出的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设计的背景,其中也蕴含着社会文化的内涵,而文化的内涵常常对语言的使用起着指导作用,考生针对这种语言现象,应当加强思考,通过对文化背景的判断,来深入理解语言表达的意义,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3、了解背景:要想正确解答语用题,除了对文化背景的熟悉外,考生还应该对每一道语用题的背景了解清楚。
仅仅凭借自己对文化熟悉程度,考生是无法确定题目的正误的,应该根据题目所提供的背景,以及文章中出现的事实、习惯、数字等细节,把握准确的语言现象,从而正确得出题目的答案。
二、具体策略1、压缩句法:即要把句子压缩成一个个最小的记号表达,可以帮助考生快速理解题目,能够很快地发现句子的结构缺陷、逻辑缺陷等,这也是语用题解答中的常用方法。
2、句子形式填空:填空式语用题要求考生将句子填充,或修改后正确表达。
填空前,考生要对句子的上下文知识有充分的了解,通过对既定句子进行剖析,确定填空处能表达的句子结构特点和所用词语的词性,以便通过解析找到正确的填空答案。
3、单句翻译:这类题目多用于比较难度较高的语文题中,需要考生把复杂句式的原句翻译到新句式中。
此时,考生要理解原文的句型,找出正确的句子结构,从而把原文翻译成新句式,以确定正确答案。
因此,在翻译时,要尽量多的理解原文,跳出例句抽象出概念,从而把原句翻译到新句式中,并找到正确答案。
高中语文答题套路
高中语文答题套路一、文章主旨概括在概括文章主旨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具体而言,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抓住文章的中心句。
中心句通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有时也会在文章中间出现。
通过抓住中心句,可以快速把握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2.关注文章的关键词。
关键词是文章中频繁出现的词或短语,它们往往与文章的主题和观点密切相关。
通过关注关键词,可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思想。
3.分析文章的层次和结构。
文章的结构和层次通常与主题和观点紧密相连。
通过分析文章的层次和结构,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4.归纳总结。
在以上三个步骤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二、句子含义理解理解句子含义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关键词。
关键词是句子中表达核心意思的词语,抓住关键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2.分析句子结构。
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3.结合上下文。
上下文是理解句子含义的重要依据,通过结合上下文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具体含义和背景。
4.考虑语境。
语境是理解句子含义的重要因素,要考虑句子的前后文、语言风格、时代背景等因素。
三、表达技巧分析在分析表达技巧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识别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它们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2.体会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如对比、烘托、铺垫、暗示等,它们可以通过特定的表达方式来突出主题或情感。
3.分析结构技巧。
结构技巧如悬念、伏笔、照应等,它们可以通过精心安排文章的结构来增强表达效果。
高考作文技巧之合理运用问题和回答
高考作文技巧之合理运用问题和回答高考作文是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考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为了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合理运用作文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在高考作文中合理运用问题和回答的技巧。
一、问题的合理运用在高考作文中,问题的合理运用可以起到引出话题、激发思考和增加文章亮点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问题合理运用的技巧:1.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通过在文章开头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对文章展开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子:在写一篇关于人工智能的作文时,可以通过提问“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来引出话题,吸引读者的关注。
2.提出具体的问题:提出具体的问题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并且有助于展开思路,增强表达的重点和层次感。
例子:在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作文时,可以提问“如何解决城市空气污染的问题?”来引导思考和撰写。
3.提出反问的问题:反问的问题可以用来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或者引出文章的主题,起到强调作用。
例子:在写一篇关于创造力的作文时,可以反问“创造力真的可以培养吗?”来引发读者对创造力教育的思考。
二、回答的合理运用在高考作文中,回答的合理运用可以体现作者的观点、深化主题和提供理由或证据支持。
以下是一些回答的合理运用技巧:1.简明扼要: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表达清晰准确,避免口语化和啰嗦的表达方式。
例子1:对于提问“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可以回答“我认为,虽然人工智能可以在某些方面替代人类的工作,但是在创造力、情感和道德等方面,人类的独特性不可取代。
”例子2:对于提问“如何解决城市空气污染的问题?”可以回答“我们可以从加强工业管理、推行节能减排和提倡绿色出行等方面入手,共同努力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2.逻辑清晰:回答问题要有逻辑性,可以采用因果关系、对比分析、举例论证等方式,使回答更有说服力。
例子1:对于提问“创造力真的可以培养吗?”可以回答“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供创新教育的机会和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可以有效地培养创造力。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恰当的问题和疑问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恰当的问题和疑问高考作文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察,恰当运用问题和疑问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问题和疑问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具强调效果,引发读者的思考,增加作文的互动性和吸引力。
那么,在高考作文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恰当的问题和疑问呢?一、引出话题在作文开头引入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或疑问,可以立即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在主题上的思考。
例如,在讲述环境保护的话题中,可以开头提问:“地球上的环境正在遭受怎样的破坏?”或者“人类应该如何才能拯救有限的资源?”。
这样的问题或疑问不仅可以有效引出话题,还可以使作文更具针对性和观点性。
二、提出观点借助问题和疑问,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陈述和解释。
通过适当提问,可以使读者在主题上进行深入思考,并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更多的论证和支持。
例如,在探讨教育问题时,可以问道:“学生是否应该过多地依赖培训班?”或者“评估制度是否真正能够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
这样的问题可以使文章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并为作文的论证提供合理的依据。
三、调动读者的思考通过恰当的问题和疑问,可以引导读者主动思考,并积极参与到作文的讨论中。
可以运用反问句、疑问句等方式,调动读者的思维,增加互动性和阅读体验。
例如,在讲述社交网络的利与弊时,可以问道:“我们是否陷入了社交网络的虚拟世界?”或者“社交网络是否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读者的思考欲望,使文章更引人入胜。
四、展示问题的多样性在高考作文中,恰当运用问题和疑问可以让文章更立体、更生动。
通过提出不同角度的问题,可以展示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而展现自己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探讨家庭教育时,可以从性别角度出发,问道:“家长对待男孩和女孩是否存在差异?”或者从教育方式出发,问道:“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还是循规蹈矩的行为习惯?”这样的问题可以使作文更丰满、更有层次感。
总之,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恰当的问题和疑问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方法。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高频考点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高频考点答题技巧一、语言表达简明简明、得体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除在综合性语言运用题中考查外,往往还单独命题。
语言表达的“简明”主要包括“简”和“明”两个方面。
“简”即“简练”,就是话语力求简练,不哕嗦,不说多余的话。
它反映了量的要求。
“明”即“明晰”,就是要把意思表达清楚,使对方准确理解其含意,它含有效果方面的要求。
(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要做到语言简明,首先是每一句话都要围绕既定中心,不要节外生枝,游离中心和话题的内容应删去。
(二)善于概括,巧用指代。
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有时根据需要必须对相关内容作概括性表达,这样才简明。
再者,运用必要的复指成分,也是表达中不可少的。
不用复指成分,就会哕嗦。
(三)避免含糊,消除歧义。
在语言运用中,由于运用兼类词、多义词或语序不当、标点不当产生了歧义,从而影响了语意表达。
为达到语意明确清晰的目的,就要消除歧义,注意遣词用句,避免语意含糊。
消除歧义可以采取如下方法:(1)添加语境法。
如“我要学习文件”,后边加“请把电视关了”,歧义消除。
(2)变换词语法。
此法主要运用于以下情况造成的歧义:多义词的词义不确定,多音字的读音不确定,兼类词的词性不确定。
如“同桌好说话”,只要把句中的“好”改成“喜欢”,就消除了歧义。
(3)加注标点法。
如“中国女排打败了俄罗斯队获得冠军”,加上标点,变为“中国女排打败了俄罗斯队,获得冠军”表意就明确了。
(4)调整语序法。
如“李明是一位博闻强识的李教授的得意门生”,调整为“李明是李教授的一位博闻强识的得意门生”,歧义就可以消除了。
(四)防止重复,删除多余。
要注意辨析语段中的词语是否存在词义包容、交叉或重复的情况,若有,要考虑删除,还要尽量删除语段中可有可无的文字,以确保表达的简明。
二、语言表达得体“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词语来表情达意。
高考作文技巧如何运用合理的问句和反问
高考作文技巧如何运用合理的问句和反问高考作文是考生展示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而对于作文中的问句和反问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文章的表达力和思考深度。
本文将阐述如何合理运用问句和反问来丰富作文内容。
一、合理运用问句问句是作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的思考。
在高考作文中,合理运用问句可以增强文章的互动性和说服力。
首先,问句引入话题。
比如,当作文的主题是环境保护时,可以开篇写道:“你注意到身边环境的变化了吗?”这样的问句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并迅速进入文章的核心内容。
其次,问句引发读者共鸣。
通过提出与读者有关的问题,使读者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产生共鸣,进而更愿意继续阅读下去。
例如:“你是否曾为城市中的垃圾问题感到困惑?”,这样的问句可以引起读者对环境问题的兴趣,并促使他们继续阅读下文。
此外,问句引出论证观点。
在作文的过程中,通过适当提出问句,可以为后续的论证观点做铺垫,使文章思路更加清晰。
比如:“谁应该为垃圾问题负责?政府?居民?还是每个人都有责任?”这样的问句能够引导读者思考垃圾问题的责任归属,为后续的观点论证提供了铺垫。
二、合理运用反问反问是作文中一种鲜明的修辞手法,通过在文章中提出问题并立即给出否定的答案,以引发读者深入反思。
首先,反问强调对比。
通过提出一个表面肯定的问题,然后用反问方式否定,以突出对比,突显问题的重要性。
例如:“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保护好自己的家乡?”这样的反问在表面上肯定了每个人保护家乡的义务,但通过后文的否定,强调了问题的紧迫性。
其次,反问引发思考。
通过提出一个看似显而易见的问题,并用反问的方式将问题转化为深入的思考,进一步引发读者的思考。
例如:“我们能否坐视环境恶化下去?”这样的反问不仅带来思考,还鼓励读者展开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此外,反问用于推理论证。
通过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用反问的方式否定其答案,进而引导读者接受作者的推理、论证过程,增强文章的可信度。
高考语文的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的表达技巧第一,识别常见的提问法:1.文章(或某段)运用了多种手法。
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赏析。
2.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请简要分析其好处。
3.分析文中画线的X个句子,指出其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4.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X个例子,并分别谈谈其艺术效果。
5.简析--段中的“--------……”一细节。
6.本文(某段)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第二,解答此类试题的常用公式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同的问法有不同的回答方法,想要得到高分,首先明白套路。
1.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的数量是有限的,我们要记住这些有限的种类,并且记住每一个具体手法的具体的作用,为大家归纳如下:衬托:通过描写气氛环境来烘托人物或事物,凸显中心主题,表达作者的情感等。
铺垫:以次要人物或事件,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从环境、气氛、情绪上进行造势。
对比:在两种事件的对比当中,突出主体,凸显其正面,使想要表现的形象,实现得更加鲜明。
抑扬:其实是变化的对比。
在变化的反差当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成起伏之样,给人以强烈印象,实现表达效果的增强。
动静结合:融合了对比和衬托,是对比和衬托的特殊样态。
或者以动衬静,或者以静衬动,起到了烘托的作用,实现相得益彰的效果。
虚实结合:也有一点点对比的意思。
虚实本身就是对比。
这样抓住重点,或者以实衬虚,或者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及景物之特点,更集中揭示文章的题旨。
托物言志:就是借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特定主张以及哲理。
通过借助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
象征:其实是更进一步的托物言志。
把抽象事物或哲理表现为具体形象,使表达的意思更含蓄、形象而深刻。
以小见大:就是抓住看似平凡细小却最具典型意义和生命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从小的事物见到了大的主题。
联想和想象:这俩兄弟,经常在一起配合,都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形象丰满生动,增强艺术表现力。
高考作文中的问题引入与解决思路
高考作文中的问题引入与解决思路高考作文一直是学生们备考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何引入和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考生们需要思考和掌握的关键。
本文将就高考作文中的问题引入与解决思路展开讨论。
一、问题引入高考作文的问题引入是指在文章开篇部分,通过切入点的选择和思路的构建,引出文章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问题引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读者对整篇文章的兴趣和理解。
因此,在问题引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切入点的选择:切入点是指文章开头的引子,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事例、一个引用或者一个反问等。
要选取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切入点,使之能够自然地引出问题。
2. 逻辑引导:问题引入需要有一个合理的逻辑引导,将读者引导至文章的核心问题上。
这要求我们在引入问题时,不仅要有引起读者兴趣的切入点,还需要有清晰的思维逻辑,避免跑题或引发不必要的歧义。
二、问题解决思路在引入问题后,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解决。
高考作文的解决思路是指在文章主体部分,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决方法的提出。
解决思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是文章得分的关键所在。
以下是解决思路的几个要点:1. 问题的分析:在解决问题时,首先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分析,寻找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分析问题时,要思路清晰,逻辑紧密,展示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2. 解决方法的提出:针对问题的分析,我们需要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解决方法可以是个人的观点和见解,也可以是引用专家学者的观点。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需要有合理的论证和支持,使解决方法具有说服力。
3. 方法的可行性和实施过程:对于提出的解决方法,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其可行性和实施过程。
这可以包括对解决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评估,具体的实施步骤和预期效果等。
只有提供详细、可行的实施过程,才能使解决方法更具可操作性。
4. 综合考虑和对比分析:在提出解决方法后,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并进行对比分析。
这可以包括对不同解决方法的比较,对各种解决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权衡等。
高考作文技巧如何运用反问句型
高考作文技巧如何运用反问句型在高考作文中,使用反问句型是一种有效的表达技巧。
反问句型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表现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反问句型来提升高考作文的写作技巧。
一、引出问题通过使用反问句型,可以在文章的开头引出问题,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力。
例如:“我们是否应该一味追求高分?”,“我们的未来是否只能由成绩来决定?”这样的反问句不仅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还可以展开文章的讨论。
二、激发思考反问句型可以激发读者的思考,引导他们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通过提出反问句,可以促使读者对问题产生新的见解和观点。
例如:“我们是否应该一味地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这个反问句引导读者思考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从而对升学压力和个性发展展开深入思考。
三、增强说服力反问句型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观点更加有力地传达给读者。
通过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质疑和反问,可以使文章更加客观中肯,同时也能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例如:“难道我们只能把高考分数作为衡量一个学生价值的标准吗?”,“我们是否应该追求终身学习的理念?”这些反问句强调了高考分数并非唯一的衡量标准,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四、引导结论反问句型可以帮助作文更好地引导结论,使文章更富有逻辑性和条理性。
通过提出反问句,可以引导读者思考并逐步得出结论。
例如:“我们是否应该坚持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我们是否应该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的反问句引导读者思考并得出结论,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逻辑性。
五、注意使用方法在运用反问句型时,需要注意一些使用方法。
首先,反问句要与文章内容相符,不可生搬硬套。
其次,反问句的语气要恰到好处,既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又不能过于夸张或让读者感到被质疑。
最后,反问句要与文章的整体结构和逻辑相衔接,不能独立存在,要与其他句子密切联系,增强文章的连贯性。
综上所述,反问句型是一种有效的高考作文技巧。
通过引出问题、激发思考、增强说服力和引导结论,可以提升文章的表达能力和影响力。
大作文提分技巧提问
大作文提分技巧提问
以下是几个口语化的大作文提分技巧段落,每个段落都保持独立,并展现了不同的语言特点:
段落一:
想要大作文拿高分?你得先明确自己要说什么。
别东拉西扯,
让人摸不着头脑。
找准一个点,深入聊聊,这样读者才能跟着你的
思路走。
段落二:
别忘了,文章得有结构。
别一股脑儿全写出来,那样看着就累。
分个段落,先说啥再说啥,让人一目了然。
段落三:
用词也很重要啊。
别老用那些大家都知道的词,试试换点新鲜的。
但也别太夸张,别让人看不懂。
高级词汇偶尔用一用,提升一
下档次就行。
段落四:
句子也别老是一个样。
长短结合,复杂简单交替,读起来才有趣。
别老用那种简单的句子,显得你水平不高。
段落五:
结尾得收好,别虎头蛇尾。
总结一下你的观点,或者给人留点思考的空间。
让读者读完觉得,哎,这文章真不错!。
大作文提分技巧提问
大作文提分技巧提问
口语化大作文提分小技巧。
段落一,来点现场感。
想象一下,你正站在一个熙熙攘攘的市集,四周都是叫卖声和
人群的喧闹。
这就是场景!写大作文的时候,多来点这样的现场感,让读者感觉像是亲身在现场一样。
这样,你的文章就会更有吸引力,更有代入感。
段落二,大白话也能很精彩。
别以为只有华丽的辞藻才能写出好文章。
有时候,大白话也能
很精彩。
用最简单、最直接的语言表达你的观点,反而能更深入人心。
毕竟,大家都喜欢听真话,不是吗?
段落三,加点小幽默。
在紧张的学习或工作生活中,谁不喜欢看点轻松幽默的东西呢?所以,在你的大作文里,不妨加点小幽默,让读者在紧张的阅读中
也能轻松一笑。
但记住,幽默不是搞笑,要用得恰到好处。
段落四,说出你的心声。
别害怕在文章里展露你的真实情感。
无论是喜悦、愤怒还是悲伤,都可以大胆地写出来。
这样,你的文章就会更有感染力,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毕竟,文章也是情感的传递工具嘛。
段落五,结尾来个“点睛之笔”。
文章结尾的时候,不妨来个“点睛之笔”——一句简短而深刻的话,让读者在阅读完你的文章后能有所启发或思考。
这样,你的文章就会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也能更好地达到你的写作目的。
高考语文作文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作文答题技巧总结一、引言高考语文作文是考察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部分,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备考过程中,掌握有效的作文答题技巧对于提高作文分数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审题、立意、结构、语言、素材等方面,结合具体例子,详细阐述高考语文作文的答题技巧。
二、审题技巧准确理解题目要求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要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和要求。
在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限制条件,明确写作的范围和重点。
例如,题目要求“以‘创新’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那么就要围绕“创新”这个关键词进行论述,同时要注意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挖掘题目背后的深层含义有些题目表面看似简单,但背后蕴含着深层的含义。
在审题时,要善于挖掘题目背后的深层含义,从而找到写作的切入点和亮点。
例如,题目“路”,除了指具体的道路外,还可以引申为人生道路、发展道路等,考生可以从这些角度进行写作。
三、立意技巧确定中心思想立意是作文的灵魂,要确定一个明确、深刻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要贯穿全文,成为文章的主线。
在确定中心思想时,可以从题目的关键词入手,结合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提炼出一个独特、有深度的观点。
例如,在写“路”这个题目时,可以确定中心思想为“人生之路充满挑战与机遇,我们要勇敢前行,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
立意新颖独特在立意时,要避免陈词滥调、人云亦云。
要敢于创新,提出新颖独特的观点。
新颖独特的观点能够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提高作文的分数。
例如,在写“路”这个题目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提出独特的观点,如“人生之路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人生之路需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等。
四、结构技巧合理安排段落作文的结构要清晰合理,段落之间的衔接要自然流畅。
在安排段落时,可以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内容,将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要引出话题、提出观点;正文部分要围绕中心思想进行论述,可以采用并列式、递进式或对比式等结构;结论部分要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答题技巧
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语段压缩、拓展题】压缩题抓住中心词,提炼后保留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拓展题围绕中心,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进行拓展,使之更丰富形象化。
【句式仿写题】审题要仔细、条件要符合、形式要限制、内容要创新、上下要协调。
如果有对话,要注意谦敬词的使用。
【句式变换题】看清题干要求,变短要先提出主干,修饰语按顺序变为分句;变长要确定陈述对象,将短句按顺序变为修饰语。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考语文语言运用答题技巧,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中学生作文教学:作文语言出彩的“提问”艺术
高中学生作文教学:作文语言出彩的“提问”艺术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学生作文教学:作文语言出彩的“提问”艺术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一、反问艺术的运用运用反问句式,加强表达的肯定语气。
而优秀的高考作文在这一点上都做得比较好。
例1、共和国元帅彭德怀曾说:“‘茄子不开虚花,小孩子不说假话。
’难道大人还不如小孩子吗?”的确,我们从“人之初性本善”的童年所带来的那份淳朴的诚实,好好把握,怎能任岁月“雨打风吹去”,而洗掉了诚实的本色呢?(《把握诚信》)先用“难道……吗”的反问句式,再加上彭总的那句称赞小孩子“诚信”“诚实”的话,表明我们大人确实应该比小孩子更能讲“诚信”;再用“怎能……呢”的句式进一步强调我们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守住自己的“诚信”的大门。
整段话读来意味无穷,全仗两个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例2、喊着“狼来了”的孩子在两次“成功”的欺骗后尝到了苦果;连一道浅浅的划痕都不放过的“奔驰”汽车公司以信誉换来了盈利……这些难道不足以告诫我们要好好把握住自己的诚信吗?(《把握诚信》)先从反面讲“狼来了”的不诚实的故事,再从正面说“奔驰”公司为信誉而诚信的事,最后再用“难道……吗”的反问句式,让人明白了我们必须把握住自己的诚信。
例3、无所谓“人性本善”,也无所谓“人性本恶”,当面临选择时,我们需要的不光是果断,还要有也许是一桩小事所体现的人性。
在面临选择时,据说,蚂蚁被火围困的时候,会迅速抱成团滚出火堆,以牺牲最外层的蚂蚁来保证种族的延续。
“蝼蚁如此,人何以堪?”先用议论性的语言点出当面临选择时不光是果断,还要有人性,强调了人性。
再举蚂蚁遇火时抱成团滚出火堆以保证种族延续,亦是强调动物的“人”性。
最后用“蝼蚁如此,人何以堪”表示反问,别人动物都能做到在选择时拥有“人”性,而我们人类呢?作者举蚂蚁采取迂回战术,绕一个弯子还是回到主题上来:在选择时人应比动物更有人性才行。
例4、“美丽”者,外表也,古人早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训诫,若为“美丽”而弃“诚信”,岂不是以“败絮其中”来换“金玉其外”?小生真乃糊涂也。
高考作文语言解题策略
高考作文语言解题策略说到作文语言,很多高考考生都把它当成了不可逾越的“高峰”。
以下是边肖编写的高考作文语言攻略。
欢迎阅读。
一、描摹诗情画意,叩动评卷老师的心灵 1。
让语言有画面感。
语言有画面感,这是优秀叙事的第一个特点。
“诗中有画”,使他的诗在唐诗百花园中摇摆。
我们写记叙文的时候,如果能用文字“描绘”一幅画面,再现一个场景,让“文字里有画面”,让读者沉浸其中,那么我们的作文就能在几十万考生中脱颖而出。
请看20xx年江苏高考作文答案《好奇心》中的一段话:只有几米远,奶奶每隔几分钟就会放下手中的活,“老头!”奶奶就是这么叫的。
爷爷不应该,奶奶着急了,碎步走到前面。
爷爷没事。
他在藤椅上呼呼大睡。
于是她笑得像个孩子:“这个死老头,人家喊了,不理他。
”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这是一篇描述祖父母之间日常生活场景的课文。
这段话表达了爷爷奶奶在人生风暴后的晚年相互的关心、温暖和爱护:人要时刻知道自己在眼前是好的,才能心安理得。
这种永远在内心深处牵挂的爱,在几分钟的时间里被生动地刻画成了“尖叫”、“没有回应时的急迫”、“大步流星”、“带着稚气的微笑的愤怒”,展现出了世界上最美丽的“爱”的山水画。
读起来很刺激。
这段话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语言简单,非常生活化。
它的主要优点是作者观察和体验祖父母生活中每天发生的场景,并“再现”他们典型的语言和形式,使他们有一种非常生动的画面感,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仔细想想,我们会很难做到这一点吗?2.让语言流畅。
语感流畅,就是用词要稳,句式要活。
也就是说,用词准确生动,句式流畅自由。
阅读流畅的句子常常让人觉得像尝一口巩俐一样清爽甜蜜。
请看下面这段话:对一个城市的好奇会是你一生中最不平凡的经历。
清晨,当你穿梭在丝雾中,这种好奇心开始了。
露水滋润着青石板路,布鞋踩上去有轻微的响声。
什么是搅拌?泡桐花的紫核无声无息的掉落,软到捏就断,软到吹就飞走。
内心隐藏着怎样的羞涩?从远到近,从近到远,“吱嘎——吱嘎——”穿透迷雾,无声无息地消失在耳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语言中的提问技巧
写作佳苑
2013-05-12 0619
5d56b7b40102e6gm
高考作文语言中的提问技巧
一、反问艺术的运用
运用反问句式,可以加强表达的肯定语气。
而优秀的高考作文在这一点上都做得比较好。
例1、共和国元帅彭德怀曾说“‘茄子不开虚花,小孩子不说假话。
’难道我们大人还不如小孩子吗?”的确,我们从“人之初性本善”的童年所带来的那份淳朴的诚实,应该好好把握,怎能任岁月“雨打风吹去”,而洗掉了诚实的本色呢?(《把握诚信》)
先用“难道……吗”的反问句式,再加上彭总的那句称赞小孩子“诚信”“诚实”的话,表明我们大人确实应该比小孩子更能讲“诚信”;再用“怎能……呢”的句式进一步强调我们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守住自己的“诚信”的大门。
整段话读来意味无穷,全仗两个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例2、喊着“狼来了”的孩子在两次“成功”的欺骗后尝到了苦果;连一道浅浅的划痕都不放过的“奔驰”汽车公司以信誉换来了盈利……这些难道不足以告诫我们要好好把握住自己的诚信吗?(《把握诚信》)
先从反面讲“狼来了”的不诚实的故事,再从正面说“奔驰”公司为信誉而诚信的事,最后再用“难道……吗”的反问句式,让人明白了我们必须把握住自己的诚信。
例3、无所谓“人性本善”,也无所谓“人性本恶”,当面临选择时,我们需要的不光是果断,还要有也许是一桩小事所体现的人性。
在面临选择时,据说,蚂蚁被火围困的时候,会迅速抱成团滚出火堆,以牺牲最外层的蚂蚁来保证种族的延续。
“蝼蚁如此,人何以堪?”(何俊洁《面临选择》)
先用议论性的语言点出当面临选择时不光是果断,还要有人性,强调了人性。
再举蚂蚁遇火时抱成团滚出火堆以保证种族延续,亦是强调动物的“人”性。
最后用“蝼蚁如此,人何以堪”表示反问,别人动物都能做到在选择时拥有“人”性,而我们人类呢?举蚂蚁采取迂回战术,绕一个弯子还是回到主题上来在选择时人应比动物更有人性才行。
例4、“美丽”者,外表也,古人早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训诫,若为“美丽”而弃“诚信”,岂不是以“败絮其中”来换“金玉其外”?小生真乃糊涂也。
《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可谓丑至极,然而他美丽的心灵弥补了他外表的缺陷,使他的形象光辉千古。
(《岂可弃我——“诚信”自述》)
采用自述的口吻,先讲将“美丽”定在“外表”上,虽不十分准确,但后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训诫来自圆其说,并用一个反问说明如果只为“美丽”而抛弃“我”(诚信)的话,其结果是用“败絮其中”来换“金玉其外”,显得不明智,所以说“小生真乃糊涂也”。
而最后又从正面举了敲钟人虽丑,但心灵是美的,从而使其流传千古。
二、设问艺术的运用
设问也是一种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好的修辞方法,如果使用得当,定当收到非常好的表达效果。
例5、可是,我仍想问,风到底是什么?地理老师镜片下的眼睛闪着壑智的光,他一字一顿地解释着“风么,就是高低气压层的不同引起的,……风的种类也可多着呢,有什么热带季风,海洋季风……有的风,带来寒流的讯息,有的风……”噢,原来是这么回事,风是自然的产物,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我终于知道风是什么啦!“不全对。
”哲学老师脱口而出。
我愣了。
她接着解释
“风是一种物质,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古人言有风婆婆的说法唯心的……”啊?带着满脑子的问号,我碰到了文学老师。
她正品茗吟词呢。
啜一口清茶,她略带文化的忧郁,缓缓而道“风是一种文化,对的,一种文化。
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有什么桃花文化,青铜文化,风,也是一种文化。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汉高祖刘邦到李煜、王安石,风无不是一种永恒的文化。
譬如,‘大风起兮云飞扬’、‘山雨欲来风满楼’,还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待。
”哦,我明白了,风还是一种深沉妙不可言的文化。
可是,我不敢再问了,也许,历史老师会说风是一种历史,迎着历史长风……(《风是什么?》)
先提出“风是什么”这个问题,然后通过地理老师、哲学老师和语文老师三人之口分别说出了“风”这个意象在他们心中的答案。
地理老师用纯地理的眼光来分析了“风”的形成原因、种类和相关信息;哲学老师以一个哲学家的口吻阐释了“风”的哲学内函,读来意味十足;语文老师则用文学家的眼光来品读“风”,把它理解成一种“文化”,并列举了从《诗经》以来许多与“风”相关的诗句,无一处不显示出“风”的文化气氛。
最后说“不敢再问了”,因为历史老师有历史老师对“风”的理解,化学、物理、生物、外语等老师他们都各有自己的看法。
从而揭示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主题。
例6、诚信是什么?才学说“诚信是一种虚伪。
我可以无所怜惜地抛弃它。
”诚信说“当老师的诚信化为空中楼阁,那么才学也不复延续。
”于是才学凝滞了。
(《诚信是什么?》)
本例与其他例子又不同先设问“诚信是什么”,然后用“才学”和“诚信”两个本无生命无法对话的抽象概念来对话,从而揭示“诚信”不能丢这个主题的。
例7、你知道10减1等于几吗?9。
对,可也不完全对。
如果是树上10只鸟,被枪打掉1只,这里的10减1就不一定是9,而可能1只鸟也没有。
如果是鱼缸里的10条金鱼,死了1条,问还剩几条金鱼,那么10减1还是等于10。
如果是夜里点燃的10支蜡烛,被风吹灭了1支,问到天亮还剩几支,那么答案是1,因为其余的蜡烛都燃尽了。
如果是桌子的10个角,砍掉1个角,那么10减1还是不等于9,因为我们将看到11个角。
好了,如果现在再问10减1等于几,你还会只想到9吗?你还有其他答案吗?(《10减1等于……》)
本例的体式很特别先提出疑问“你知道10减1等于几吗?”回答说是“9”,再加上的评价“对,可也不完全对”。
那到底等于几呢?读者肯定要这样问。
下文举了四个答案等于0、等于10、等于1、等于11。
更绝的是没有直接说出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主题,而是连用两个设问,让读者自己去得出这个结论。
这就是设问的魅力。
三、连续发问艺术的运用
连续发问如连珠炮,问得你喘不过气来,正是在这种“紧张”的场面才有一种艺术的力量在召唤,从而恰当地表情达意,产生良好的语言表达效果。
例8、诚信是什么?是诚实?是信用?是真诚?是热情?
诚信是什么?是幼稚?是青涩?是无能?是愚蠢?一百双眼睛里有一百种诚信,一百个人给我一百种答案。
(《诚信是什么?》)
本例深悟连续发问的真谛。
两段文字一共使用了十个问句,真是让人应接不暇。
先用一个设问“诚信是什么”,按一般的情况,就有可能回答成“诚实”、“信用”、“真诚”、“热情”,但的语言富于变化,没有这样做,而是连用了四个选择问,好认读者自己去选,不过这四个选择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似乎都可以作为答案。
再来看第二段,也是先设问,但后面供选择的“幼稚”、“青涩”、“无能”、“愚蠢”中却无一个可做问题的答案的,但这正是的高明,他是反面来说的,意即如果思考不周,他的答案就会这四个中的一个或几个,那就错得远了。
所以这两段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解释“诚信”的内涵的。
例9、“健康”者,能使人精力旺盛,体力充沛,工作起劲,然而“诚信”之“健康”者,何也?四肢发达之躯壳也。
鲁迅先生之所以弃医从文,亦是为拯救躯壳。
而此小生弃我于水底,试问,无诚信之躯壳于己何用?于世何用?(《岂可弃我——“诚信”自述》)
本例的连续发问是在最后“无诚信之躯壳于己何用?于世何用?”这实际上是用两个反问来强调“诚信”对人的精神空间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意义。
如果一个人能把“诚信”的含义看准吃透,那也就不会出现行尸走肉的人或出卖朋友、背叛祖国的小人了。
例10、朋友,走过历史的烟云,你对生活有什么答案?你将如何面对现实?你将以什么姿态去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别忘了,我们正年轻,“看云”的日子不要迷失在天真浪漫中,寻找一个理性的答案,让我们追,让我们飞。
生活要我们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是我们自己的!(《沧海看云》)
本例开头连用三个设问对生活有什么答案,如何直面现实和怎样面对将来。
这三个题一起到来,意志不坚定者、思想徘徊者、生活毫无认识者可能都会在这劈头盖脸的问题中清醒过来,从而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而那些本来就对生活有认识的有识之士,则会在这三问中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从而矢志不渝地朝着既定的方向奋勇前行而绝不后悔。
所以在这一段的最后说“美好的未来是我们自己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