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社区照顾发展历程回顾及其启示
英国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英国社区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概况(一)英国社会工作的历史1.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英国是近代工业化起步最早的国家之一,但是伴随大机器发展的却是对于劳动力需求的下降,失业、贫困从而也就成为威胁社会的重要问题。
政府和各种地方组织所采取的种种应对社会问题的措施也促生了英国最早形式的社会工作的产生,即英国济贫法的诞生。
伊丽莎白济贫法实施340多年间,对于英国社会工作和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位:1601年的伊丽莎白济贫法为英国政府奠定了政府主持公共救济事业的基本方式。
2.专业化发展的英国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化和制度化职业的诞生,是由发生在十八九世纪西欧和北欧社会危机直接导致的。
在英国发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会,同时经济、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危机。
因此,包括英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机构和组织做了不少工作,大量国家是社会福利政策的雏形开始在19世纪出现。
19世纪的英国,开创了慈善机构的参与社会工作的先河,但当时他们的工作还主要依靠于一些法定的机构。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服务出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20世纪开始英国的社会工作逐渐成为专业活动,既由政府部门执行,也由志愿部门完成。
发展的高峰期是1970年《地方政府社会服务法》的出台,这部法律规定要在地方政府中构建各种社会服务机构。
(二)英国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沿革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支,英国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脉络基本上遵循了英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过程。
时间:18世纪60年代,也就是工业社会以后的英国社会社会背景:随着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城市,城市贫困阶层迅速膨胀,其中主体未青壮年人口开始介入最早的青年社会工作的三股力量:贵族阶层——以行善捐赠的方式救济平民青年,未今天的王室慈善事业奠定了基础教会阶层——凭借其雄厚的财力和宗教的感召力开办施粥场和教会学校市民阶层——以教友的形式自发组成一些青年社团,晚间工余活跃于酒馆、广场、教堂等场所。
英国社区养老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社区养老模式对我国的启示构建科学合理的养老服务模式,实现老龄人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英国的社区照顾养老模式是经实践证明了的解决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研究借鉴英国经验,吸取其有益启示,对我国养老事业意义重大。
标签:社区照顾养老模式社会参与从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国的老龄化压力不断加大。
截至2011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85亿,占总人口13.7%。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服务需求愈发强烈,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也日益重要。
英国是世界上较早进入银发时代的国家,英国的社区照顾养老模式不但在本国取得巨大成效,更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是许多国家学习效仿的楷模。
在我国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学习借鉴英国的社区照顾模式,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英国社区照顾模式的特点英国的社区照顾始于二战后,与当时兴起的“非住院化”1运动息息相关。
随着福利国家在英国的逐步衰退,新保守主义思潮的抬头,政府因势利导,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便应运而生。
1990 年,英国颁布《社区照顾》,经过三年实践,于1993 年在全国推行,英国的社区照顾养老模式正式在全国建立。
英国的社区照顾又分为“社区内照顾”和“由社区照顾”两种方式。
“社区内照顾”是指政府直接干预并有制度和法律体系的规范性养老照顾;“由社区照顾”是指通过血缘关系或道德维系的没有政府直接干预的非规范性养老照料,一般包括家庭成员、兄弟姐妹等远亲、非亲属如朋友、邻居、慈善机构及非盈利组织等三种。
“社区内照顾”是从补救性的角度为老人提供照料服务,“由社区照顾”则是从预防性、发展性的角度为老年人提供照料服务。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完善,英国社区照顾模式愈加成熟,凸显出鲜明的“英国特色”。
1. 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英国社区照顾的主要特点是官办民助,以社区为依托,政府发挥主导型作用,辅以市场化的运作,由专业机构提供服务。
英国社会企业参与社区照顾养老研究以英国公益信托组织JRHT为个案
英国社会企业参与社区照顾养老研究以英国公益信托组织JRHT为个案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区照顾养老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此背景下,社会企业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其在社区养老领域的参与和作用逐渐受到重视。
英国作为一个拥有成熟社会企业体系的国家,其在社区养老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英国公益信托组织JRHT(John Rankin Housing Trust)的个案研究,深入探讨社会企业如何有效地参与社区照顾养老服务,以及这种参与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升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JRHT作为一个典型的社会企业,其在社区养老领域的创新实践和成功经验,不仅为英国乃至全球的社区养老服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也为社会企业参与社区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文章首先介绍了社会企业的概念及其在社区养老领域的重要性,随后详细分析了JRHT的发展历程、服务模式、运营策略和所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JRHT的深入剖析,本文揭示了社会企业在社区养老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创新和合作,有效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还探讨了政府、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在社区养老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多方合作,构建一个更加完善和可持续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通过对JRHT的个案研究,本文不仅为社会企业提供了实践指导,也为政策制定者和社区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二、英国社会企业在社区照顾养老中的作用英国社会企业在社区照顾养老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和组织结构,它们在提供高质量养老服务的同时,也促进了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融合。
以英国公益信托组织JRHT为例,我们可以深入探讨社会企业在社区照顾养老中的具体作用。
社会企业通过提供定制化的养老服务,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JRHT通过深入了解社区老年人的具体需求,设计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服务项目,如日常生活辅助、健康咨询、心理慰藉等,这些服务不仅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养老压力。
英国社区照顾之于我国“居家养老服务”本土化进程及服务模式的构.
英国社区照顾之于我国“居家养老服务”本土化进程及服务模式的构陈伟(1983-),女,江苏南京人,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香港摘要:源于英国的“社区照顾”对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行的“居家养老服务”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英国的社区照顾经历了“在社区照顾”到“由社区照顾”的转变,性质也由社会福利转变为市场行为。
通过对英国社区照顾重要环节的分析,希望为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本土化过程乃至养老模式的建构做出参考,在社会福利与服务的范畴予以启示,并在我国的安老服务与社会工作实务做衔接的方面起到借鉴作用。
Community care service, originating from Britain, exerts a subtle influence on the \"home-and community-based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greatly promoted in recent China. Community care service in Britain has gone through the change from care in the community to care by the community, and in nature, it has also changed from social welfare to market behavior.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community care service in Britain can make a reference to the indigenization of home-and community-based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and to the building-up of a senior service model in China. Besides, it is expected to enlighten the Chinese social welfare and social services, inspiring a benign connection between the elderly services and social work as a profession.爱论文网2011-10-20关键词:社区照顾/居家养老服务/服务模式/社会福利community care/home-and community-based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service model/social welfare[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287(2012)01-0093-07我国于2005年9月开始在广州、上海、北京、南京、杭州等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城市首批试点推行“居家养老服务”,将其作为应对老龄化的重要对策。
第九章社区照顾(精)
Company Logo
第二节 社区照顾概述
二、社区照顾的特点
1、以服务对象熟悉的正常化的环境和方式向其提供照顾,修正 院舍照顾引起的不良后果; 2、注重利用社区中存在的非正式关系网络和正式网络的结合, 向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和服务; 3、发挥社会支持网络的社会资本作用,避免由此引起的社会排 斥; 4、注意现代社会变迁引起的社会非正式关系网络的破损,一方 面尽量修补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另一方面也强调正式组织在 社区中的扎根和延伸; 5、不能借口社会非正式支持网络的存在就减轻或排除政府和机 构等正式网络对社区提供的服务。
动员本社区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运用社区非正式支持系
统开展照顾服务。
Company Logo
第二节 社区照顾概述
一、社区照顾的含义
1、社区照顾是一种服务的网络; 2、社区照顾是一个社会服务过程; 3、社区照顾是一种服务模式; 4、社区照顾有其特定的服务对象。
Company Logo
第二节 社区照顾概述
五、社区照顾的照顾对象和工作对象
(一)照顾对象 社区内有特殊困难自己不能解决且需要较长时间 照顾的个体及其家庭,如失去生活依靠和自理能 力的老人,慢性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及各种残疾 者,还有一些单亲家庭的儿童,有生活来源却无 人照料的老人等。 (二)工作对象 整个社区和社会公众。
Company Logo
第二节 社区照顾概述
三、社区照顾的基本假设
1、服务对象生活的原环境优于院舍环境; 2、社区可以有效利用非正式支持网络对需要照顾的 人士提供支持。
第二节 社区照顾概述
四、社区照顾的目标
1、任务目标 为社区内有需要照顾的人士提供照顾和支援。 2、过程目标 健全社区关系网络,提升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建立一个 具有关怀性的社区。 3、具体目标 促进互助互爱意识的形成; 提高社区成员的参与意识,及服务使用者的参与和增权; 唤起社区居民的社区融入意识; 建立政府机构和社区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 善用社区资源; 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英国的社区照顾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
英国的社区照顾: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杨蓓蕾2012-11-15 14:42:21 来源:《探索与争鸣》(沪)2000年12期1982年,联合国第97届会议规定,60岁及60岁以上的人为老年人,凡老年人口占1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7 %的国家和地区即为老年型国家或地区。
就当前而言,人口老龄化已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年人增多,高龄比例加大,就意味着需要别人来照顾和护理的老年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这无疑将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现在,不仅是发达国家,而且不少发展中国家也愈益受此困扰。
如何让老年人安享天年,老有所终,已成为各国普遍关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世界上较早进入“银发”时代的国家——英国,对老年人采取的社区照顾的模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
这一模式,对于逐渐步入老龄化的中国,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根据资料显示,上世纪初,英国人的平均寿命,男性为49岁,女性为52岁。
全英老年人仅为180万,老龄人口比重只有4.7%。
而今天,英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10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75岁以上的老年人亦有370万。
英国人的平均寿命,男性已增至71岁,女性更是增至77岁。
如今英国已出现了一些“老年人城市”,如贝克斯希尔、海斯汀、伊斯特邦等,这些度假城市风景如画,退休的老年人纷纷迁入安度晚年,城市中老龄人口已占20~50%。
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英国是如何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的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英国就将养老问题纳入社区,对老年人采取了社区照顾的模式。
所谓社区照顾,是指在社区中由社区各类人士合作去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照顾,以求在社区环境中改善居民的生活素质。
这里的“有需要的人士”涵盖的面非常广,主要是指老弱病残者及儿童。
社区照顾的概念产生于二战后,与英国的非住院化运动息息相关。
当时正逢福利国家在英国的兴起,国家对孤老、孤疾人和精神病患者实施住院式照顾,即将他们安置在由政府出资兴办的,与生活社区隔离的福利院舍中进行精心而细致的照料。
英国老人的社区照顾
中国老年报/2005年/9月/22日/第002版专题英国老人的社区照顾王洛英国是个高度发达的福利国家。
它的社会福利制度遍及国民保险、国民保健、住房、教育和个人福利等方面。
然而,这个经济发达的福利国家同时又是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英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目前,在5800多万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5%,其中8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110万,是50年前的5倍。
面对日益壮大的老年人群体,英国如何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呢?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就将养老问题纳入社区,对老年人采取社区照顾的模式。
在英国,所谓社区照顾通常是指通过非制度性的方式对老年人进行照料和安置。
它至少有两种含义:一是不使老年人脱离他所生活、所熟悉的社区,在本社区进行服务;二是动员社区资源,运用社会人际关系即社区支持体系开展服务。
社区照顾模式在英国的产生社区照顾作为一种老年人照顾模式,最初始于20世纪50年代,它的提出与反“住院式”的机构照顾息息相关。
伴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英国的家庭养老功能明显衰退,将近800A的老年人没有与子女同住。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只能通过社会养老的道路来解决老年人问题。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英国就把“住院式”的机构照顾作为社会养老的主要模式推行。
所谓“住院式”的机构照顾就是将孤老、残疾人和精神病患者安置在由政府出资兴办的、与生活社区隔离的福利院舍中进行精心而细致的照料。
它曾在英国盛行一时,但后来发现这种服务方式实际上是把受助人同他们原先生活的自然环境分离开来,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受助人的需求,特别是精神生活难以满足,引起了人权主义者的批评,同时也使政府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推行融合了传统家庭照顾和集中机构照顾长处的社区照顾模式。
社区照顾模式的内容社区照顾的主要服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区活动中心。
这是由英国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的、具有综合性功能的社区服务机构。
英国社区照顾发展历程回顾及其启示
标志着我县旅游产业得到提升,我们要全力抓好一批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加快推进环梁野山城乡一体协调发展试验区建设,以梁野山景区和客都汇文化创意产业园为龙头,高标准高规划打造好“五朵金花”(云中村寨、十里花廊、客家桃源、淘宝客都、开心田园),不断提升景区知名度,改变单一的旅游项目,真正实现旅游休闲一体化。
2.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经济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的互动过程。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既可以有效激发内需潜力、带动扩大社会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也有利于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
一是要把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加工制造业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在物流、金融、信息、商务、研发等重点领域主动承接生产性服务业转移。
以“淘宝客都”为中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物流配送与电子商务的无缝对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积极形成总部经济集聚优势。
二是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健全中介体系,推动产业间合作。
3.加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规划和建设有利于提高产业集聚度。
一是高标准、高起点做好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要确定主导产业,特别是要围绕以“建设环梁野山城乡一体协调发展试验区”为契机,以梁野山景区和客都汇文化创意产业园为龙头等业态发展,规划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新兴业态功能区。
二是加快发展旅游业。
充分利用武平的文化、生态、红色旅游等资源优势,以“建设环梁野山城乡一体协调发展试验区”为契机,强化功能区块建设,加快实施旅游休闲功能区,不断完善购物、导服等配套服务,加强旅游宣传推介,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加快旅游主业化进程,努力把武平打造成集休闲、娱乐、养生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域,不断提升旅游业对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积极发展文化、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
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服务业,优化服务消费结构,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国外社区照顾的发展与管理
英国社区照顾的具体形式
老年人 服务 具体 形式 政府出资、集中供养向 分散性社区照顾转变
儿童服 务
所有儿童都享受津贴
学习困难 者帮助
实施院舍服务
1.老年人服务
英国对老年人服务已经由政府出资、集中供 养向分散性社区照顾转变。同时,政府提供、运 用社区资源帮助这些老年人。这些社区资源既是 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包括来自亲人、邻居及一 般社区居民的行动上的料理和心理上的慰藉。其 中有下面几种基本作法:
美国:政府提供居民最基本的需要,政府出资公司办 事。志愿组织负责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荷兰:主体是志愿组织,又分为常设代理机构提供 专业化服务、自创基层组织和志愿组织。 澳大利亚:是要听歌为少数民族服务的项目, 帮助非英语背景的移民适应环境
国外社区照顾的启示
加强政府对社区照顾的支持和引导;
推动社区服务专业化队伍的建设;
一、社区照顾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是“反院 舍化”运动的结果。 1.对大型院舍照顾的反思 (1)院舍照顾不利于儿童和成人的心理成长; (对儿童的照顾多为女性照顾,不利于孩子尤其是男 童的心理成长;成年人的心理受损和依赖性上升) (2)院舍服务对住院人员的非尊重的行为方式。 (3)院舍行政管理的官僚化。(自上而下的管理 与服务) (4)院舍服务的昂贵。
社区照顾的涵义
含义
社区照顾:是指利用社区资在其熟悉的环境中向其提供照顾 和帮助的福利服务模式。
分类
1、社区内的照顾:有需要,并且依靠外 来照顾的人,在社区内设的小型服务机构 或家庭住所中,接受专业工作人员的照 顾。 2、由社区来照顾:指有需要的人的照顾 服务,其中一部分是由家庭、朋友、邻居 及社区内志愿者人士为其提供,这种照顾 模式强调动用社区内非专业人士提供照 顾。
英国的社会工作发展史(一)
英国的社会⼯作有⼀⽀庞⼤的专业队伍,在社会福利服务中起到核⼼的作⽤。
了解英国社会⼯作的情况,可以为探讨我国社会⼯作的发展提供⼀些启⽰。
英国社会福利服务在结构上分为四个部分:⼀是寓院服务,包括各种⽼⼈院、⼉童福利院、残疾⼈福利院等;⼆是⽇间照顾,受益⼈在家居住,⽩天前往设在社区的机构获得服务;三是家庭援助或称社区照顾,受益⼈不离开家即可得到上门服务;四是现场⼯作,它没有特定的服务场所,只有⼀⽀称作"现场⼯作⼩组"的队伍,为社区、寓院、⽇间服务机构以及居民个⼈提供各种服务。
专业的社会⼯作者主要参与现场⼯作⼩组。
现场⼯作⼩组的规模⼀般为6~9⼈,成员主要是专业的社会⼯作者以及社会⼯作助理,有时也包括专业的康复师、训练指导员,偶⽽还有社区⼯作⼈员或社区联络员。
1985年英国社会福利服务⼯作⼈员共30万⼈,其中社会⼯作者近3万⼈。
社会⼯作者主要有两⽅⾯的职责:⼀是充当受益⼈与服务供给者之间的中介,使⼆者之间建⽴联系,让受益⼈得到适当的服务。
他们不仅负责安排受益⼈进⼊政府福利机构,还安排他们与⾃愿组织建⽴联系。
⼆是作为服务供给者,直接为受益⼈服务。
受益⼈可以是个⼈,也可以是群体。
为群体的服务,主要是技术性的,例如参与福利机构的⼀些活动。
为个⼈的服务,在很⼤程度上是⼼理咨询及治疗⽅⾯的,通过个案⼯作的⽅式进⾏。
在⼈员使⽤⽅⾯,英国形成明显的专业分⼯,社会⼯作者与⾏政⼈员、管理⼈员以及⾮技术性服务⼈员所承担的⼯作以及所负的责任完全不同。
社会⼯作者主要承担信息和技术服务,对整个社会福利服务起到组织、协调的作⽤。
国外“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经验及启示
123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1年第23期总第878期No.23,2021Total of 878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65周岁及以上人口19064万人,占我国总人口数的13.5%[1]。
让老年人安度晚年成为一个亟需面对与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高龄老年人(>80岁)以及失能老年人的养老与医疗问题。
许多国家比中国提前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本文通过梳理发达国家社区居家养老实践模式,为建设与推动我国的社区医养一体化提供借鉴。
1 英国英国养老模式历经了院舍机构照顾的萌芽期-社区照顾为主的改革期-社区整合照顾的成熟期的转变过程。
1.1 产生与发展1948年英国颁布的《国民健康服务》(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标志着英国健康服务体系的建立。
1990年通过的《国家卫生服务和社区照护法》(National Health Service and Community Care Act,NHSCCA)提出在提供卫生服务的基础上融入社会照护,并鼓励当地的社会服务组织作为服务的提供者参与其中。
2001年通过的《健康和社会服务(社区卫生和标准)》更加强调老年人的服务自主选择权利以及效率等问题。
同年颁布的《老年人国家健康服务框架》(National Service Framework for Older People,NSF),要求加快构建老年人综合性医疗服务和社会服务标准体系;2013年英国以《确保医疗健康与社会照料服务共同工作》为指导,推进实现由传统健康服务体系向整合型健康和社会服务(Health and Social Care,HSC)的升级,整合式社区照顾模式的政策背景日趋完善与成熟[2]。
1.2 服务内容整合式社区照顾强调兼顾正式照顾和非正式照顾。
正式照顾是指由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其内容包括健康照顾与生活照顾两类。
非正式照顾通常是指老年人的亲属、照料者以及邻居进行服务,强调非正式照顾资源的培育。
英国社区照顾的发展史
Principal areas of research activity include: Health policy; community care policy and practice; neighbourhood renewal; environmental policy; policing and criminal justice; particular emphasis on user and citizen empowerment and inter-agency collaboration underpins much of Health and Social Policy Research Centre's work一、1960年代以前社区照顾酝酿期Rose和Shiration(1986)指出1946年二次世界大战后,是搭建起战前社会福利体制与战后福利国家发展桥梁,战争时期由于资源的缺乏与有限性,使的许多民间与地方医院被快速的任意合并,并由军方接管,造成许病人被限定在有限的病床上,身心障碍者、慢性病患和老人收容诊治的优先顺序上便排到非常后面,因此当战争结束后要建构一个更好的福利社会,成为当时联合政府的共识(赖两阳,2002)。
1950-1960年代,在精神疾病患者或老人的照顾上,社区照顾已逐渐成为一种观念上的共识,为了让他们的生活过的更快乐,应尽可能让他门留在自己的家里接受照顾,目的在达到取代机构式的照护模式,同时也为了减少政府财政的压力。
﹙黄源协,2000﹚1960年代前的社区照顾有下列几点:1.鼓励在医院接受照顾的病患参与社区生活。
2.对象是弱智者回到社区中生活、精神病患者出院后的照顾﹙after care﹚及儿童老人的社区性服务。
3.强调精神病患者非隔离事的照护,由医院与地方政府合作。
4.社区照顾﹙community care﹚第一次出现是在1954至1957年的精神疾病与缺陷者皇家委员会文件中。
英国社会企业参与社区照顾养老研究
三、结论与启示
1、社会企业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关键力量。在英国,社会企业已经成为社区 照顾养老的主力军,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三、结论与启示
2、建立多元化的服务模式是关键。面对老龄化问题的复杂性,我们需要多元 化的服务模式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JRHT的经验表明,综合性的服务模式能 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二、案例分析
1、建立养老服务体系
1、建立养老服务体系
JRHT在英国的多个地区建立了养老服务体系,包括日间照料中心、居家照顾、 短期护理院等。这些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了全方位的照顾,包括饮食、清洁、 医疗护理等。此外,JRHT还为老年人提供社交活动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在晚年 保持活力和自尊。
2、多元化服务模式
基本内容
区照顾面临的问题。虽然大部分社区照顾的服务都能够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但部分地区的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最后,财政资源的有限也是社区照顾发展的 一个瓶颈。由于政府财政预算的限制,社区照顾的经费往往不足,难以满足所有 居民的需求。
基本内容
英国的社区照顾对于国内的社区照顾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我们 应该加强社区照顾人才的培养。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提高从事社区照顾工 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技能,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其次,我们应该加强社 区照顾服务的监
基本内容
益信托组织JRHT为个案,探讨其参与社区照顾养老的实践及意义。
一、背景介绍
一、背景介绍
英国公益信托组织JRHT(John Ross Memorial Trust)成立于1965年,是 一家以社区照顾为核心的非营利组织。JRHT在全英国范围内拥有超过100个社区 中心,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各种服务。近年来,JRHT开始加大力度 参与社区照顾养老,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英国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对中国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启示
英国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对中国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启示作者:刘宸硕尹峰来源:《中国民商》2021年第12期摘要: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深,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养老服务制度建设新趋势。
本文通过对英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形式、结果进行探究,重点分析了英国新型养老社区——退休村的服务模式,以此为借鉴。
最后,针对中国养老问题的现状,结合我国国情,为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发展性建议。
关键词:养老服务;社区养老;英国养老模式;退休村一、绪论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始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中国的老年人养老问题也逐渐显现。
随着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以及社会养老己经不能满足我国社会存在的养老需求,而养老也逐渐成为各种服务的依托和载体。
因此,健全养老体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也变成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英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形式、结果、创新能力进行探究,重点分析了英国新型养老社区——退休村的服务模式,以此为借鉴。
在最后针对我国养老问题的现状,结合我国国情,为新型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的构建提出建议。
二、英国社区照顾综述(一)英国社区照顾的发展历程1871年,英国一位学者:梅因,在《东西方村落社区》一书中,第一次提到了"社区"一词。
1948年,NHS体系建立,这为英国社区服务的开展充当了垫脚石。
二战结束后,英国经历的战斗创伤迅速恢复如初,医疗水平也得到提高。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社区服务率先在精神病研究领域得到发展。
后社会各界人士提出"去机构化"的倡议,使得机构养老的服务模式受到社会批评,而社区养老的需求则因此不断增加,其范围也由此扩大并将重点服务领域放在老年人群体,英国的社区养老服务业得到较大发展。
虽然社区照顾的服务范围不限于老人照顾,但养老问题相对来说是更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最能体现社区照顾的特点。
英国社区照顾的特点与启示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英国社区照顾的特点与启示郭建新(宁波大学,浙江宁波315000)[摘要]在西方发达国家,英国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英国社区照顾的内容日臻完善,特点愈加明显。
本文在对英国社区照顾的发展脉络进行系统梳理和综述的基础上,总结了社区照顾发展的三大原因———对机构照顾模式的反思、福利国家的困境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重。
进一步阐述了英国社区照顾的两种含义和主要内容,凸显了鲜明的“英国特色”,即理念明确、官办民助、多元化服务主体和照顾队伍专业化。
最后,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了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共享发展理念,加快建立以志愿者为支撑的专业化养老服务体系。
[关键词]英国;社区照顾;养老模式;启示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13.121[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3-0214-02[收稿日期]2016-05-09[基金项目]宁波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
0引言英国社区照顾有两种含义:一是社区内照顾,老年人不脱离他所生活、所熟悉的社区,在本社区内对他们进行照顾;二是由社区来照顾,就是动员本社区人力资源,运用社区支持体系开展对老年人的照顾服务。
这两种措施的主要目的都是使老年人在自己的家或“像家似的”环境中得到照顾,使那些老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像正常人那样生活。
英国的社区照顾养老模式不但在本国取得了意义非凡的成就,更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在西方许多国家得以成功应用和推广。
英国所建立的社区照顾养老模式体系以及在形成这一体系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转型的发展中国家是有可资借鉴之处的。
1英国社区照顾的内容英国社区照顾的服务措施项目种类繁多,英国的社区照顾主要是通过下列服务项目实现的。
1.1家庭照顾它是对行动不便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在家接受亲属照顾的家庭服务,同时老人还能领取由政府发放的与住院同样的补贴,目的是鼓励其家庭成员对老人进行照顾。
社区照顾视阈下城市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构建:英国的经验与启示
社区照顾视阈下城市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构建:英国的经验与启示刘艳艳【摘要】At present in our country,we have adopted a government-leading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pattern in com-munity care for thepared with a unified model,the binary model is progressive,but it still has limita-tions.Subsequent to the study of the British community care model,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hybrid model of home -based care for the aged.%当前,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采取政府主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模式。
二元主义模式与一元主义模式相比,具有进步性,但仍存在局限性。
在研究英国的社区照料模式后,提出了我国构建混合型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模式的若干建议。
【期刊名称】《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5页(P66-70)【关键词】社区照料;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英国【作者】刘艳艳【作者单位】滨州学院历史系,山东滨州 2566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2.81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既需要社会保障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又需要社区养老服务为他们提供精神服务和其他社会服务。
为应对老龄化,我国积极进行老人社区照料模式的探索。
2000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等11个部、委制定的《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明确社会福利社会化在养老供养方式上坚持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发展方向。
英国的社区照顾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
英国的社区照顾: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杨蓓蕾2012-11-15 14:42:21 来源:《探索与争鸣》(沪)2000年12期1982年,联合国第97届会议规定,60岁及60岁以上的人为老年人,凡老年人口占1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7 %的国家和地区即为老年型国家或地区。
就当前而言,人口老龄化已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年人增多,高龄比例加大,就意味着需要别人来照顾和护理的老年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这无疑将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现在,不仅是发达国家,而且不少发展中国家也愈益受此困扰。
如何让老年人安享天年,老有所终,已成为各国普遍关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世界上较早进入“银发”时代的国家——英国,对老年人采取的社区照顾的模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
这一模式,对于逐渐步入老龄化的中国,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根据资料显示,上世纪初,英国人的平均寿命,男性为49岁,女性为52岁。
全英老年人仅为180万,老龄人口比重只有4.7%。
而今天,英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10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75岁以上的老年人亦有370万。
英国人的平均寿命,男性已增至71岁,女性更是增至77岁。
如今英国已出现了一些“老年人城市”,如贝克斯希尔、海斯汀、伊斯特邦等,这些度假城市风景如画,退休的老年人纷纷迁入安度晚年,城市中老龄人口已占20~50%。
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英国是如何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的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英国就将养老问题纳入社区,对老年人采取了社区照顾的模式。
所谓社区照顾,是指在社区中由社区各类人士合作去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照顾,以求在社区环境中改善居民的生活素质。
这里的“有需要的人士”涵盖的面非常广,主要是指老弱病残者及儿童。
社区照顾的概念产生于二战后,与英国的非住院化运动息息相关。
当时正逢福利国家在英国的兴起,国家对孤老、孤疾人和精神病患者实施住院式照顾,即将他们安置在由政府出资兴办的,与生活社区隔离的福利院舍中进行精心而细致的照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社区照顾发展历程回顾及其启示作者:王丁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6年第09期摘要:社区照顾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迄今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
回顾其发展历程,英国的社区照顾经历了从机构管制到去机构化思潮,从“在社区照顾”到“由社区照顾”,从中央政府为主体到混合照顾模式等阶段。
通过对英国不同阶段社会照顾实施情况的分析,希望能为我国社区照顾工作的开展提供些许启示。
关键词:社区照顾福利国家服务模式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增长迅速。
截至 2013 年底,中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已达 1. 32 亿人,占总人口的 9. 7%。
然而,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以及城市化带来的人口大量流动,传统家庭养老的功能已逐渐弱化,而机构养老又因资源不足分配不均受人诟病,因此,社区居家养老成为应对老龄化的首选方式。
与此同时,自2008年以来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因此,以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为主要对象的社区照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鉴于英国社区照顾已有六十余年历史,相关政策规定与体系建设也较为完善,因此,总结英国社区照顾的发展历程,分析其不同阶段的政策重点,有利于我们结合自身国情,取长补短,更科学地开展社区照顾。
一、社区照顾的涵义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学者关于社区照顾的涵义理解不一。
周沛强调照顾网络的重要性,他认为,社区照顾是专业的社工,运用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支持网络,为有需要的人所提供的援助性服务。
杨秀莲从照顾的地理位置出发,她认为,社区照顾是指动用社会资源,帮助被照顾者在熟悉的社区中接受服务。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社区照顾是以老年人、精神病人、残障人士等需要长期照顾者为对象,根据其切身需求,应用正式和非正式的支持网络,为其在社区中提供援助性服务。
二、英国社区照顾的三个发展阶段1.前福利国家阶段。
1.1工业革命至十九世纪末。
英国社区照顾的理念起源于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它规定以教区为基本单位,严格限制低收入者的跨区行动,对老弱残疾穷人(无助的贫困者)实行院内救济。
这种将低收入者局限于社区内照顾的形式,为社区照顾的理念埋下了种子。
19世纪世纪之交,英国工业革命进入高潮,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大规模迁向城市,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针对身心障碍者和精神疾病者的习艺所开始建立,但是,这种习艺所受到了官方的隔离,大众的排斥,进入习艺所被认为是羞耻的标志。
19世纪中后期制定及修改的《精神失常法》具有进步意义,该法规定所有的公立、私立、志愿者医院均需为精神病者提供服务,并且建立了公立的教养院。
但是,政府更关心的是对精神病患者的监管,而非康复。
因此,教养院的设立往往远离城市,从而被主流社会孤立。
由此可见,在这个阶段,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和密尔自由主义占据主流,老弱病残穷困被视为个人责任,政府建立了各类机构对此类弱势群体进行监控,社区照顾的萌芽初现。
1.2二十世纪前叶。
20世纪初期,维多利亚时代的浮华已然散去,战后的英国,百废待兴。
虽然养老金从战前每周5先令,涨到了每周10先令,但这并不足以使老年人摆脱贫困,并且法律规定,一旦老人进入习艺所就失去领取养老金的资格,这使得老年人进入了两难的境地。
与此同时,心智障碍者在精神病院受到了严格的控制,病人被限制了人身自由,吃穿不足。
1924年,皇家精神与疾病委员会的调查显示,在公立医院中,大量心智健全的人被视为精神病人,而真正的精神病人出院后,又缺乏相应的社区照顾。
因此,应尽可能的采取社区照顾的手段,使病人在家中接受照顾。
综上,在这一时期,集体主义盛行,政府承担了更多的福利责任。
机构之内问题重重和皇家精神与疾病委员会的报告对社区照顾的重视,为以后去机构化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理念基础。
2.福利国家构建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贝弗里奇报告的问世,以及战后,《国民保健服务法》《国民保险法》《国民救助法》等一系列法律规定的出台,标志着英国建成“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
这一阶段,去机构化思想盛,社区照顾受到重视,并首次在官方文件出现。
政府提出应以社区为基础提供服务,要与医院密切配合,积极建设日托所、公寓等相关设施,并且要提供专业的心理医生和居家服务。
1963年《健康与福利——社区照顾的发展》进一步明确了社区照顾的对象为:老人、精神失常者、肢体失能者和妇女,政府与志愿部门应为提供社区服务的主体。
另外在老人照顾方面,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其中主要包括居家照顾、送餐上门、场所建设等内容,民间志愿组织也为老人照顾贡献了很大力量。
总之,这一时期的主要事件是英国“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建成,国民受到了更好的保障,去机构化盛行,社区照顾成为主流思想,此时社区照顾是“在社区照顾”,强调照顾的地理范围,而非照顾资源的来源。
3.福利国家转型阶段。
3.1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
19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宣告着英国战后经济繁荣时期的结束,西方国家进入经济滞胀阶段。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一上台,就以哈耶克等人的经济思想为指导,对社会福利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重点是把通行的“普遍性原则”改为“有选择性原则”。
这一时期的社区照顾也发生了相应改革,中央政府为了减轻财政负担,极力倡导社会各界的参与,主张建立政府、私人部门、志愿部门、非正式网络等相结合的混合照顾模式。
1988年由格里菲斯牵头的委员会在大量调研后刊出《国家医疗体系管理调查报告》,确定社区照顾的主要对象为:老人、成年智障、残疾人和精神病人。
中央政府应将社区照顾的责任及相应资源下放到地方,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居民的实际需要,拟定一揽子救助项目。
对社工进行专业培训,由社工担任照顾管理者,对被照顾者的情况做出评估,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
1990年,首次以社区命名的法案《国家卫生服务与社区照顾法》出台,该法案提出社区照顾要以被照顾者需求为导向,各级财政分工有序,相关照顾机构要与社区衔接通畅,同时,大力提倡发展混合照顾模式。
综上,这一时期的社区照顾从“在社区照顾”转变为“由社区照顾”,从强调环境变成了强调照顾者的资源,强调多方参与的混合模式。
注重部门间协调配合,机构与社会衔接平衡,主张提高服务提供者的专业水平。
3.2第三条道路至今阶段。
20世纪末,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理论成为英国的主流意思形态,在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社会公平,既能使政府成为英国社会福利的主导,又能尽量发挥市场的作用。
2006《我们的健康、我们的照顾、我们的声音:一种社区服务的新方向》白皮书出台,被照顾者拥有了更大的选择,他们可以思考自身所需要的最优服务,而不仅仅是已经提供的项目。
与此同时,一个独立的共享评估系统和评估形式建立起来,以前由社工负责的,对被照顾者需求评估的工作由当地的护士代替。
另外,人们也可以直接付款购买他们所需的服务。
总之,在布莱尔上台后至今,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照顾都在撒切尔政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由政府扶持,多方共同参与的混合福利模式仍然是社会照顾的主流形式,被照顾者拥有了更大的选择,科学的服务评估机制建立了起来。
三、英国社区照顾对我国的启示1.服务的提供者。
开展社区照顾应积极调动社会各界资源,较好处理政府内部及其与外部的关系:一是政府内部的关系,社会照顾是一项涉及到住房、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大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的密切配合,中央把舵的同时要加强地方的自主权,给予经济及资源的支持;另外,政府各部门之间也要处理好横向关系,保证社区照顾工作的衔接配合。
二是政府与外部资源的关系。
充分调动私人部门、志愿者、非正式网络的资源,彼此互动合作。
2.服务的接受者。
格里菲斯《国家医疗体系管理调查报告》明确提出社区照顾的主要对象为:老人、成年智障、残疾人和精神病人。
而我国目前社会照顾的主要对象主要是针对老年人,因此,笔者建议在开展社区照顾时应考虑到身心障碍者的需求,熟悉的社区环境,科学的设备支持,有利于帮助这类人群的康复。
3.服务的内容。
英国社区照顾强调以使用者为中心,提倡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提供机制。
由专业的社工或护士担任社区照顾的个案管理者,评估被照顾者的实际需要,对不同的目标分级归类,建立个人档案,并为其设计出一套最符合需求的包裹式服务。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已经被应用到多个领域,通过评估分析为社区老人建立属于自身的资料档案,已成为养老服务业高效发展的必然需求。
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国家老龄信息数据中心,开放养老服务方面的公共数据,这样才能有利于各部门信息共享,相互配合,共同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4.服务的专业性。
服务的专业性主要指服务提供的专业性以及对服务评估的专业性。
英国的个案管理者多由专业的社工和护士担任,而我国却大量聘用一些简单培训后的下岗工人提供服务。
很显然,这样的照顾效果不会很理想。
另外,为了保证评估结果的真实可靠,服务的评估部门应该是独立于提供者的专业机构。
总之,我国目前正处于社区照顾的起步阶段,存在政策不明确,各部门衔接不畅,服务提供者有限等问题。
通过回顾英国社区照顾发展历史,分析其内在社会基础和核心要素,希望能为我国的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1]周沛.社区照顾: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社区工作模式 [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杜会科学),2002,39(149):20-21.[2]杨莲秀.城市社区照顾在失能老年人口中的作用[J] .中国名城, 2011(1):20-23.[3]卢海生.试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济贫法的调整[J].历史教学问题,2007 (4):12-17.[4]Means, R. & Smith R. From Poor Law to Community Care-The Development of Welfare Services for Elderly People 1939-1971[M]. Bristol: The Policy Press,1998.[5]孙坚.两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福利制度影响之比较[J].英国研究,2013(5):221-234.[6]Jones, K. A History of the Mental Health Services[M].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1972:240.[7]陈伟.英国社区照顾之于我国“居家养老服务” 本土化进程及服务模式的构建[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93-98 .[8]刘芳华.超越”福利国家”——西方的“福利国家”危机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D].厦门:厦门大学,2001.[9]黄源协.福利混合经济下的社区照顾——英国的经验、台湾地区的借鉴[J].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学刊,1998,2(1):39-59.[10]Knapp, M. & Wistow, G. Social Care Market in England: Early Postreform Experiences[J]. Social Service Review , 1996(9): 355-363[11]史青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英国福利制度研究 [D].郑州:郑州大学,2015.[12]温如慧.Community Care for Older People: a Policy Review of Taiwan,the United Kingdom, and Hong Kong[J].台湾地区健康照顾研究学刊, 2011(10):73 - 87.[13]胡刚钰,黄建中,牛强. 老龄化背景下社区服务设施相关研究综述与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6(2):78[14]冯榉.智障人士社区福利服务的可及性研究——以上海市S区为例[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2作者简介:王丁(1989—),男,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