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X射线

合集下载

光的衍射

光的衍射

第十三章光的衍射基本要求1、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2、理解半波带法;掌握单缝夫琅和费衍射明、暗纹位置的计算;会分析缝宽及波长对衍射条纹分布的影响。

3、掌握光栅衍射公式;会确定光栅衍射谱线的位置及缺级级次;会分析光栅常数及波长对光栅衍射谱线分布的影响。

4、了解瑞利判据;了解光的衍射对光学仪器分辨本领的影响。

内容提要一、光的衍射的基本概念光的衍射光在传播过程中能绕过障碍物的边缘而偏离直线传播的现象,叫光的衍射。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原理的核心可概括为“子波相干叠加”。

原理指出,同一波阵面上发出的子波在空间任一点相遇时,该点的振动是各子波相干叠加的结果。

衍射的分类通常分为菲涅耳衍射和夫琅禾费衍射两类。

菲涅耳衍射:光源和观察屏(或二者之一)离衍射屏的距离有限时的衍射。

夫琅禾费衍射:光源和观察屏都离衍射屏无限远时的衍射。

实际上是菲涅耳衍射的极限情形。

二、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暗纹明纹(中心)中央明纹中央明纹线宽度其余明纹线宽度三、光栅衍射光栅大量等宽等间距的平行狭缝(或反射面)构成的光学元件。

光栅常数若透光(或反光)部分的宽度用表示,不透光(或不反光)部分的宽度用表示,则光栅常数,它是光栅的重要参数。

正入射时的光栅公式(光栅明纹)单缝衍射暗纹位置当,即光栅明纹与衍射暗纹对应于同一衍射角时,光栅明纹出现缺级,由,得干涉明纹缺级级次。

斜入射时的光栅明纹其中θ为入射角。

四、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圆孔的夫琅禾费衍射其中D为圆孔的直径,为中央亮斑(爱里斑)的半角亮度。

透镜的分辨本领透镜有一定孔径,光通过它要发生衍射,光的衍射限制了透镜的分辨能力。

瑞利判据对于两个等光强的非相干物点,如果其一个像斑的中心恰好落在另一像斑的边缘(第一暗纹处),则此两物点被认为是刚刚可以分辨。

透镜的最小分辨角透镜的分辨率五、X射线的衍射布喇格公式k = 1,2 ,3 …其中为掠射角,d为晶面间距(晶格常数)。

解题方法与例题分析一、单缝衍射例1在某个单缝衍射实验中,光源发出的光含有两种波长μ1和μ2,并垂直入射于单缝上。

高中物理第13章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4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必修第三册

高中物理第13章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4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必修第三册
提示:均属于电磁波。
1.电磁波谱是把电磁波按波长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图 表。顺序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γ 射线。 它们共同构成了范围广阔的电磁波谱。
2.电磁波谱中各种波段的特征用途比较(如下表)
电磁 波谱
无线 电波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X 射线 γ 射线
特性
波动 性强
【例 2】 波长为 0.6 μm 的红光,从 10 m 外的交通信号灯传到 你的眼睛,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它的频率是多少?
[解析] 由速度公式 v=xt 可求得时间,可根据电磁波波长、频 率和波速关系式 c=λf 可得频率,其中 t=xc=3×10108 s≈3.33×10-8 s
由 c=λf 得 f=cλ=63××1100-87 Hz=5×1014 Hz。 [答案] 3.33×10-8 s 5×1014 Hz
对电磁波的理解 如图所示,图甲和图乙中变化的磁场,能形成电磁波的是哪个?


提示:图乙。
1.电磁波的特点 (1)电磁场中储存电磁能,电磁波的发射过程就是辐射能量的过程。 (2)只有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才能形成电磁波。 (3)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因为电磁波本身就是一种物质——场 物质,所以传播时不再需要其他介质。 (4)任何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等于光在真空中的速 度,即 c=3.0×108 m/s,电磁波传播虽然不需要介质,但在其他介质中 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
2.赫兹的贡献:赫兹证实了 电磁波 的存在,证实了麦克斯 韦的电磁场理论。
三、电磁波谱 1.电磁波的波速 c 与波长 λ、频率 f 的关系:c= λf 。 2.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c= 3×108 m/s 。 3.电磁波谱的概念:按电磁波的 波长 或 频率 大小的顺序把它 们排列起来,形成电磁波谱。

第十三章不饱和醛酮及取代醛酮

第十三章不饱和醛酮及取代醛酮

第十三章不饱和醛酮及取代醛酮(Unsaturated Aldehydes and Ketones)(Substituted Aldehydes and Ketones)一α, β–不饱和醛酮 (α,β- Unsaturated Aldehydes、Ketones)制备:反应:1 加HCNα,β-不饱和酮主要发生1 , 4-加成α,β-不饱和醛发生1 , 2 -加成例:例:例:2 加RMgX格氏试剂与α, β–不饱和醛、酮发生反应,1 , 2 -加成,1 , 4-加成产物均有,哪种产物为主,取决于α, β–不饱和醛、酮的结构。

体系中微量Cu+的存在,1,4-加成产物比例增加:例:例:3 加R2CuLiR2CuLi 与α,β-不饱和醛酮主要发生1 , 4-加成4 插烯作用5 迈克尔(Michael)反应定义:烯醇负离子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1,4-加成反应。

能提供烯醇负离子的化合物:共轭体系:例:结论:利用迈克尔反应可以合成1,5-二羰基化合物。

用途:通常用迈克尔反应和羟醛缩合一起合成环状化合物。

例:例:例:练习:合成:分析:例:合成:分析:例:合成:分析:6 还原反应例:7 D–A反应二醌定义:含有共轭环己二烯二酮结构的一类化合物。

醌是一类特殊的环酮,可由芳香族化合物制备,但醌环没有芳香族化合物的特性。

11. 命名2 反应X-射线测出对苯醌的碳碳键长是不均等的,实测数据表明对苯醌是一个环烯酮,相当于α,β-不饱和酮。

1). 还原反应2). 羰基的亲核加成3). 共轭加成4). D-A反应4 制备三羟基醛酮 (Hydroxy Aldehydes、Ketones)α-羟基醛酮的制备:1 安息香缩合反应在氰离子的催化作用下,两分子苯甲醛缩合生成二苯羟乙酮(安息香)的反应。

注意:安息香缩合反应的原子利用率高达100%,但其使用的催化剂KCN有剧毒,催化剂改成维生素B1后,这个反应更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物理第十三章复习资料

物理第十三章复习资料

物理第十三章复习资料物理第十三章复习资料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在物理学的学习过程中,第十三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涉及到电磁波和光的性质。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物理第十三章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章节的内容。

一、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电磁波是一种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波动现象。

它是一种横波,能够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

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即c=λν,其中c是光速,λ是波长,ν是频率。

电磁波的频率范围很广,从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到γ射线,波长从数百米到10^-12米不等。

二、电磁波的特性和性质1. 反射和折射:电磁波在介质边界上遇到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反射是指电磁波在介质边界上遇到时,一部分波束返回原来的介质中;折射是指电磁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

2. 干涉和衍射:电磁波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电磁波相遇时,互相叠加形成干涉图样;衍射是指电磁波在通过小孔或绕过障碍物时发生弯曲和扩散。

3. 偏振:电磁波可以是偏振的,即电场矢量只在一个特定的方向上振动。

常见的偏振方式有线偏振和圆偏振。

三、光的本质和光的传播速度光既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波动现象,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粒子现象。

这种二象性是光的本质。

根据光的波动性质,我们可以解释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而根据光的粒子性质,我们可以解释光的能量量子化和光电效应等现象。

光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即光速c。

在真空中,光速的数值约为3.00×10^8m/s。

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因为介质的折射率而改变传播速度。

四、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光在介质边界上发生反射和折射时,遵循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平面上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平面上的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成正比。

高中物理 第十三章光的衍射

高中物理 第十三章光的衍射

14
各半波带的面积相等,各波带上的子波源的数目也相等。所以相邻两带在P点
振动的贡献相互削弱,即为相消干涉。
A
A1
a
A2
A3
B

2
P

O f
故在给定的衍射角中,若BC刚好截成偶数 则P点为相消干涉而出现暗纹;
个半波带,
则P点为相长干涉而出现亮纹(多余的一个半
若BC刚好截成奇数个半波带,
波带不能被抵消);
平行衍射光在焦平面上相干汇聚
每一束平行光经透镜L2汇聚后,聚焦于L2焦平面上的一点。 对同一束平行光而言,它们来自同一波前上的各个子波,因 此满足相干条件。
12
每一束平行光都在光屏上进行相干叠加,其相干叠加后的振幅, 则由他们的光程差决定。
显然,对于 =0的一束,其中每条光线的光程都相等,因而叠 加结果相互加强,即为中央亮纹。
一、单缝夫琅禾费衍射
1、装置和现象
E
L1
L2
S
a A
Df
L1、 L2 缝宽a
透镜 A:单缝
E:屏幕
缝屏距D(L2之焦距f)
中央 明纹
9
夫朗禾费单缝衍射图样是一组与狭缝平行的明暗相间的条纹,其中中央条纹 最亮最宽。
10
2、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分析衍射过程
平行衍射光的获得
设平行入射光垂直投射到缝K上,其波前与 缝平面AB重合。按惠更斯原理,波前上的每 一点都可看成发射球形子波的波源,而每个 子波源都可以向前方各个方向发出无穷多束 光线,统称为衍射光,如图中A点的1,2, 3…光线都是衍射光线。
O
每个子波源所发出的沿同一方向的平行光构 成了一束平行衍射光。
如光线系1,光线系2,…等构成无穷多束 平行衍射光。

第十三章X射线

第十三章X射线

B. 3.465×10-2cm
C. 13.86cm
D. 1.386cm
x1
2
ln 2
例:某物质对x射线的质量吸收系 数为0.05cm2/g,则它的质量半价层为:
A. 13.86g/cm2 B. 138.6 g/cm2 C. 13.86×10-2 g/cm2 D. 1.386 g/cm2
x m
1
2
0.693
例:调节x射线强度的主要方法是:
A. 调节灯丝电压; B. 调节管电压; C. 调节散热装置; D. 调节辐射时间。
第二节 X 射 线 谱( X-ray Spectrum)
将 X射线的强 度按照波长的顺序 排列开来的图谱, 称为X射线谱。
X射线谱包含两个部分:
①连续X射线谱:含有各种波长 ( 照片的背景部分)
第一节 X 射线的产生
一、X射线的产生装置
1、产生X射线的方法:
高速电子受阻辐射
基本条件:①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②适当的障碍物—金属靶。
同步辐射 受激辐射
2、X射线产生装置
主要装置 为:
1.X射线 管
2.低压交 流电源 3.高压直 流电源
说明:
(一)电子动能转变为X射线的能量不到 1%, 99% 以上都转变为热能,使阳极温度 升高。因此
较深组织治疗
极硬X射线 250以上 0.005以下
深部组织治疗
例:产生X射线的必要条件是: A.加热灯丝 B.高速电子流与靶材料 C.高压电源 D.散热装置
例:在产生X射线时,提高X射线的效率 的方法是:
A.利用轻的元素作靶材料
B.利用原子序数高的物质作靶材料 C.利用任意元素作靶材料 D.加强散热装置
1.242 nm U (KV )

第十三章 X射线

第十三章 X射线

X射 线 的 产 生 原 理
X射 线 的 特 性
X射 线 与 物 质 的 相 互 作 用
穿透作用:X射线 能穿透物质,不同 物质对X射线的吸 收程度不同
荧光作用:X射线 能使物质发出荧 光
折射作用:X射线 能改变物质的折 射率
散射作用:X射线 能与物质发生散射, 产生散射光谱
X射 线 的 穿 透 能 力 和 衰 减 规 律
X射 线 在 心 血 管 系 统 诊 断 中 的 应 用
X射线可以检测心血管系统的形态和结构,如心脏、血管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X射线可以检测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如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血管的血流情况等。
X射线可以检测心血管系统的异常病变,如心脏瓣膜疾病、血管狭窄或阻塞等。 X射线还可以与其他检查方法结合,如超声心动图、核磁共振等,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X射 线 在 肿 瘤 治 疗 中 的 应 用
X射线可用于定位肿瘤,精确确定肿瘤位置和大小 X射线可用于制定治疗方案,为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X射线可用于辅助手术,提高手术精度和安全性 X射线可用于放疗,杀死癌细胞,缓解病情
X射 线 在 骨 科 治 疗 中 的 应 用
X射线用于诊断骨折和脱位 X射线用于手术导航和定位 X射线用于评估手术效果和康复情况 X射线用于预防并发症和早期发现病变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X射 线 的 发 现 者
X射 线 的 发 展 历 程
应用领域拓展:在医学、工 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 X射线技术不断改进和创新
发现X射线:1895年由物理 学家伦琴发现
未来展望:X射线技术将继续 发展,为人类带来更多福祉

影像核医学课件 第十三章放射性核素治疗甲状腺疾病第十五章介入治疗第十六章敷贴治疗

影像核医学课件 第十三章放射性核素治疗甲状腺疾病第十五章介入治疗第十六章敷贴治疗

横纹肌肉瘤
• 二、粒子治疗计划系统 • 在过去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由于不能确切的了解
肿瘤的侵犯范围或由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耐受性的限制, 不能给予肿瘤致死剂量的照射。人们逐渐认识到其局限 性在于由于只能大约估计肿瘤和正常组织的边界,治疗 计划显示剂量曲线没有涵盖整个靶体积。2O世纪90年 代中期,随着适应证选择标准的提高、计算机治疗计划 系统(Therapy plan system,TPS)、术后分析系统和新的 放射性核素的出现,可以确保在三维空间上区分正常组 织和肿瘤组织,能够在三维空间上看到靶体积或正常组 织与等剂量表面覆盖情况,这一特征对于判定肿瘤靶体 积和精确躲避周围关键结构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是肿 瘤与关键器官相邻较近时,如直肠和膀胱。随着新型的 放射性核素的不断研制成功,彩色超声、CT三维TPS 的应用技术和植入技术快速提高,粒子治疗定位更加精 确,剂量分布更均匀、更合理。对于那些术后复发的肿 瘤,尤其是外科和放疗后复发的肿瘤,粒子种植治疗无 疑是更合理、更有效的治疗途径。
组织细胞的损伤。虽然植入放射性粒子发射的射 线能量相对较小,但能持续地对肿瘤细胞进行辐 射作用,因此,放射性粒子可不断地杀伤肿瘤靶 细胞,经过足够的剂量和半衰期,能够使肿瘤细 胞失去增殖能力,从而达到治疗和控制肿瘤的目 的。
• 一、放射性粒子
• 放射性碘-125(125I)粒子是将放射性125I封焊于钛 金属壳内,制成约0.8 x 4.5mm 的“籽源”,通过植入器 把粒子植入到肿瘤组织间,使放射性粒子持续低剂量近
• (一) 前列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据报道,2002年美国前列腺癌的新发患者数高达18.9万/年,因 前列腺癌死亡约3.02万人。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 70岁以上男性的潜伏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为25%,其中0.95%可 发展成临床前列腺癌。自l9l4年法国巴黎镭生物学实验室的 Pasteau和Degrais医生首次报道使用镭管经尿道插入治疗前列腺

第十三章 非晶态聚合物材料X射线散射

第十三章  非晶态聚合物材料X射线散射

第十三章非晶态聚合物材料 X 射线散射§13.1 非晶态聚合物什麽是“聚合物非晶态”和“非晶态聚合物”?从聚集态结构角度看, 聚合物非晶态包括玻璃态、橡胶态、结晶聚合物中的非晶部分, 以及结晶熔融态; 非晶态聚合物则是指完全不能结晶的聚合物. 从分子结构角度看, 非晶态聚合物包括:(1)无规立构聚合物(如无规立构聚苯乙烯(a-PS)、无规立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PMMA)), 它们的分子链结构规则性很差, 以致根本不能形成任何可观的结晶. 当它们从熔体冷却结晶时,仅能形成玻璃态;(2)有一类聚合物, 如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 其链结构虽具有一定的规整性, 可以结晶, 但由于结晶速度非常缓慢, 以致其熔体在通常冷却速度下得不到可观的结晶, 常呈玻璃态结构; (3)有些聚合物, 链结构虽然具有规整性(如顺式-1,4 聚丁二烯), 由于分子链扭折不易结晶, 常温下为橡胶态结构, 低温时可形成结晶. 非晶态聚合物的结构亦与温度有关, 当温度低于玻璃化温度Tg 时, 聚合物呈玻璃态; 高于Tg 时聚合物呈橡胶态乃至粘流态, 每种结构状态各有其结构特性. 晶态聚合物, 当升温至完全熔融以及由熔融态淬冷至玻璃态均可形成非晶态结构. 非晶态聚合物和结晶聚合物中的非晶部分-非晶态, 两者在结构和性质上有所不同. 鉴于本章讨论问题的性质, 对聚合物非晶态和非晶态聚合物不加以区分, 统称为非晶态聚合物; 且仅讨论用X 射线散射方法研究非晶态聚合物的理论、实验方法和结果。

非晶态聚合物的结构研究, 是凝聚态物理中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 是材料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同晶态聚合物结构研究相比, 人们对非晶聚合物结构研究远不如对结晶聚合物结构认识的那样深入, 无论是在基础理论, 微观结构或宏观特性方面, 均有大量问题有待人们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去探索解决.非晶态聚合物材料是否具有近程有序结构, 是高分子科学中长期以来存在不同观点争论的问题. 50年代Flory 提出非晶态聚合物是由无规线团链构象的大分子构成, 认为非晶态聚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与在 溶剂中具有相同的廻转半径或均方末端距, 并且这些无规线团形态的分子链聚集, 其分布呈Gaussian 型函数状, 服从Gaussian 分布, 其链构象可用格子模型表征. 后来Kargin 根据电子衍射和X 射线衍射实验结果得出, 非晶态聚合物存在局部有序结构. 进入70 年代是非晶态聚合物结构是否具有近程有序性讨论最活跃的时期, 一些研究者提出: 宏观上非晶态聚合物可以用无规线团链构象模型表示, 然而在2 ~ 5nm 尺度上分子链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近程有序结构, 其范围可大于低分子量液体具有的尺寸. 之后, 由广角X 射线径向分布函数计算结果, 进一步确定了非晶态聚合物在~ 5nm 内存在近程有序结构.晶态聚合物的结晶部分分子链是有序排列, 其分子、原子排布具有周期性, 称长程有序. 非晶态聚合物由于原子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仅发生在几个原子或单个分子大小的尺寸上, 即每个原子在一定距离和一定方向上, 均拥有固定的邻近原子配位, 存在某种程度的有序性. 由于其原子, 分子的空间排列不呈现周期性和平移对称性, 致使分子链的排列杂乱无章, 链互相穿插交缠, 缺乏任何宏观结构的规律性, 是无序组合, 至多仅在几个链节范围内有某种有序性, 其分子链排列是长程无序,短程有序. 当用X 射线辐照非晶态聚合物样品时, X射线衍射图只呈现较宽的晕或弥散环, 没有表征晶态聚合物的衍射条纹或斑点; X 射线衍射强度曲线呈现单一馒头包形; 少数聚合物的X 射线衍强度曲线呈现双馒头包形(图13.1 (a), (b), (c)).(a)2θ/o(b)2θ/o(c)图13.1 非晶态聚合物的X 射线衍射图(a) 典型非晶态聚合物的X 射线衍射图(b) 非晶态聚丙烯的X 射线衍射强度曲线(c) 非晶态聚戊烯-1 的X 射线衍射强度曲线对非晶态物质的研究, 目前常采用两种办法. 其一是衍射数据分析法: 通过由实验获得的衍射强度, 计算出原子分布, 从而得到材料的结构. 然而依目前的实验技术、设备和方法, 从实验得到的数据, 用现有的处理办法去获得数量众多的各原子精确位置和材料的确切结构是不可能的. 目前普遍采用描述非晶态物质结构的方法, 是借助统计物理学的分布函数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径向分布函数(RDF ), 它是研究非晶态聚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30年代 Warrern 根据 X 射线衍射强度数据的Fourier 变换, 计算了未拉伸天然橡胶的径向分布函数. 由于实验条件、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的不完善, 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非晶态聚合物材料结构的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自 60 年代以来, 为改善 RDF 的计算精度和消除假峰影响, Kaplow 等提出了一种改善截断误差的修正方法, 使 RDF 结果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同时对于多原子体系的 RDF 理论也日臻完善. 近年来, 非晶态聚合物的 RDF 研究有了较大发展, 已先后研究了聚苯乙烯(PS )、聚碳酸酯(PC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天然橡胶(NR )、聚乙烯熔体、聚丁二烯、聚三氟氯乙烯、丁腈橡胶及涤纶等. 非晶态聚合物样品通过求算 RDF 可以表征其分子链内和分子链间的原子排布短程有序畴及近邻原子配位数目等. 其二是模型法: 由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其它约束条件, 给出一种可能的原子结构排布模型, 然后由所设模型得出的性质 (如径向分布函数等) 同实验值加以比较, 判断模型的可靠程度. 模型的径向分布函数如与实验结果一致, 这仅表明了所用模型成立的必要条件; 此外,还应将所用模型的计算密度同实际样品密度进行比较; 再有还要求所用模型边界条件与同它类似的模型边界条件一致, 并被其它结构分析手段所佐证, 所有这些条件均被满足后, 所提出的模型方是可行的.对于诸如非晶态金属, 非晶态半导体, 非晶态玻璃和非晶态聚合物等均提出了多种非晶态材料的结构模型, 尽管这些模型的适用性存在这样或那样限制, 但不失其应用性. 目前大多使用的模型主要有微晶结构模型、硬球无规密堆模型和连续无规网络模型等. 实际上, 非晶态样品原子分布是三维的, 而 RDF 提供的仅是一维信息, 所以直接由 RDF 完全确定非晶态材料的结构是不可能的. 为此, 根据实验得到的某样品的 RDF 结果, 通过合理的实验数据处理, 应用现有的结构和化学知识及其它条件, 给出尽可能多的原子间距, 并应用该物质的晶体结构数据, 以便确定与由 RDF 结果得到的原子间距相连的是哪些原子, 藉以建立合宜的非晶态结构模型; 然后计算此模型的 RDF, 并与实验得到的 RDF 相比较, 从而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非晶态结构模型.对于非晶态聚合物结构分析的实验研究常采用 X 射线衍射分析 (XRD) 法, 扩展 X 射线吸收分析精细结构 (EXAFS), 小角中子散射 (SANS), 反常 X 光散射, 高分辨电子显微镜 (HREM), 核磁共振 (NMR) 等.§13.2 普适X 射线散射强度方程选取分子链为无序分布的非晶态聚合物, 设这种聚合物样品中含有多种不同类原子及其数目. 设在 t 时刻第 m 个原子位于 m r 位置, 第 n 个原子位于 n r位置, 则以电子单位表示的整个系统的全部原子所产生的散射振幅与其相位之积构成的散射强度为:I eu =∑∑⋅-λπ-⋅-λπmnn 0n m 0m]r )h h )(/i 2exp[(f ]r )h h )(/i 2exp[(f(13.1)式中, f m , f n 为 m 原子和 n 原子的散射因子, 它是化学结构重复单元中含有的原子数及散射角的函数; h , 0h分别为入射波和反射波单位矢量; h =4πsin θ/λ; λ 是 X 射线波长; θ 是散射角.式(13.1)形式上与晶体散射强度的表达式是一样的, 但在晶体散射强度表达式中, 矢量 r是有序的, 双重求和是可计算的; 对非晶态物质, 矢量 r 是随意的, 各 r之间没有一个简单的关系可表达. 为了简化式(13.1),我们定义 m r — n r =mn r, 则式(13.1)化为:I eu = mn mnn m r h h i f f⋅-∑∑))(/2exp(0λπ(13.2)注意到 0h h-=2sin θ 见式(12—1)和图 13.2 则有:I eu =∑∑mnmn n m ihr f f )cos exp(α (13.3)式中,α 是矢量 0h h- 和 mn r之间的夹角.图13.2 两个原子的相干散射示意图假定 mn r在整个空间中各位置出现的几率相同, 即原子在整个空间中取任何位置, 角 α 则为空间的全部值. 由此式(13.3)的指数部分则为:⎰π40mnΩd )αcos ihrexp(⎰π40Ωd = ⎰⋅π0mn π4/αd αsin π2)αcos ihr exp(=[]⎰----=αα-11mnmnmnmnmnmn)ihrexp()ihrexp(ihr21)cos ihr(d )cos ihrexp(ihr21=mnmn hr hr )sin( (13.4)所以式(13.3)变为:I eu = ∑∑mnmnmn nm hr hr f f )sin( (13.5)式 (13.5) 是著名的 Debye 散射方程, 它既适用於晶态聚合物亦适用於非晶态聚合物, 常称普适 X 射线散射强度方程. 由式(13.5)可知原子散射强度与原子的结构因子、散射角、X 射线波长和原子间的距离有关, 与其间的方向无关.§13.3 非晶态材料径向分布函数 (RDF)§13.3.1 单种原子非晶态材料径向分布函数式(13.5)的双重求和是对整个体系的全部原子对, 且假定原子是沿整个空间无取向排列. 通过Fourier 积分可由实验数据直接求出径向分布函数. 对于所考虑的物质仅含有一种原子, 且其原子总数为 N 时, 如果此系统中任何原子均具有相同的条件, 则式(13.5)化为:I eu = 2Nf mnmn nm hr hr )sin(,∑(13.6)对具有 N 个原子的体系, 在对上式求和时, 将该体系中任一原子依次作为参考原子并与其它原子相互作用, 可见其中有 N 项是原子的自身相互作用, 即 m=n, 亦即 mn r →0, 1)sin(→mnmn hr hr ,故式(13.6)化为:I eu = 2Nf⎥⎦⎤⎢⎣⎡+∑≠n m mn mn hr hr )sin(1 (13.7)式(13.7)的求和不包括位于原点的原子.令距参考原子为 r 处的单位体积内的平均原子密度为 ρ(r), 那么在半径为 r , 厚度为 dr的球壳中所含原子数为 4πr 2)(r ρdr , 这个值也称为原子的径向密度. 在此假设下, 处于某参考原子周围的原子分布可视为连续函数, 则式(13.7)的求和可写为积分形式:I eu = 2Nf ⎥⎦⎤⎢⎣⎡+⎰∞2dr hr)hr sin()r (ρr π41 (13.8)取 0ρ 为样品的平均原子密度, 式(13.8)改写为:I eu =2Nf {1+()[]⎰⎰∞∞+-020244dr hrhr r dr hrhr r r )sin()sin(ρπρρπ}上式最后一项为:∞∞⎥⎦⎤⎢⎣⎡-=⎰232)hr cos(hr )hr sin()hr (ρr π4dr hr)hr sin(ρr π4可以看出, 当 r = 0 上式为 0;当 r ∞→时, 此值亦为 0, 除非 h 很小; 然而当 h 很小时,散射角 θ 很小, 此时散射光束不可能同原光束分开, 即被透射的原光束覆盖. 如果我们仅限于研究实验中可观察到的强度, 则式(13.8)可写成下述形式:I eu = 2Nf []⎭⎬⎫⎩⎨⎧-+⎰∞0241dr hrhr r r)sin()(ρρπ (13.9)式(13.9)既未考虑非相干散射, 亦未计及吸收、偏振、多重散射等影响.令, )(h i =2NfI eu , )(r g =)(ρρr 则式(13.9)改为:[]dr)hr sin()r (r 41]-)h (i [h 0⎰∞ρ-ρπ= (13.10.1)及 []⎰∞-+=002141dr hrhr r g r h i )sin()()(ρπ (13.10.2)应用 Fourier 积分变换, 式(13.10)变化为:[]⎰∞-=-020121dh hr h i h r r )sin(])([)(πρρ (13.11.1)⎰∞-+=021211dh hr h i h r r g )sin(])([)(ρπ (13.11.2)或 =)(r R D F ⎰∞-+=00221244dh hr h i h rr r r )sin(])([)(πρπρπ (13.11.3)式(13.11.2)最先由 Zernicke 和 Prins 导出;Debye 和 Menke 应用这一方程研究了单原子组成的非晶态物质—液汞. )(h i 通常称为散射干涉函数, 它是平均每个原子的相干散射强度与单一原子的相干散射强度之比; )(r g 称为双体分布函数. )(h i 可由 X 射线散射强度求得, 从而由式(13.11.3)得到径向分布函数 )(42r r ρπ. 原子的径向分布函数 )(42r r ρπ 表示了球面上的总原子数, 根据)(r r ρπ24 曲线可以了解非晶态材料原子间距离及配位数等. )(42r r ρπ 随 r 增加, 在 024ρπr 曲线附近上下振荡. 由径向分布函数定义, dr r r )(42ρπ 为与平均原子中心相距为 r , 厚度为 dr 的球壳中所含原子平均数目. 因此在 )(42r r ρπ 曲线的第一个峰下面的面积就是最邻近原子壳层内原子的数目, 即最邻近配位数; )(42r r ρπ 曲线的第二个峰和第三个峰下面的面积就是第二和第三原子壳层内原子的数目, 等等. 配位数是非晶态材料结构的一个重要参数, 通过计算径向分布函数 )(42r r ρπ 值, 就可以得到原子的配位数. 非晶态结构的另一个重要参数是各原子壳层的平均距离, 它可由 )(r ρ 的峰位求出. 由式(13.11.2), 可以得到双体分布函数 )(r g , 则由 )(r g =0)(ρρr可知, 通过 )(r g 曲线的峰位, 即可获得各原子壳层距中心原子的平均距离.非晶态结构分析中也常用约化径向分布函数 )(r G . 设 []04ρρπ-=)()(r r r G 则由式(13.11.1)有: []⎰∞-=012dh hr h i h r G )sin()()(π(13.12)由式(13.11.2)、式(13.11.3)和式(13.12)可以得到对非晶态材料结构研究中三个重要的不同形式的分布函数, 即 )(r g 、)(42r r ρπ 和 )(r G . 其间的关系为:)(42r r ρπ==)(r RDF 024ρπr +)(r rG (13.13) )(r g =1+4)(ρπr r G (13.14)非晶态材料结构分析中, 由于约化径向分布函数 )(r G 计算最简便, 因此一般先算出 )(r G , 再求出其它二个分布函数, )(42r r ρπ 和 )(r g .§13.3.2 多种原子非晶态材料径向分布函数设所研究非晶态体系的样品是由 n 种原子组成, 每种原子具有 N 1, N 2……N n 个原子数, 且总原子数为 ∑=niN N ; 总体积为 V ; 0ρ 为该非晶态体系所含原子的平均数密度; i ρ 为第 i 种原子平均数密度; i C 为第 i 种原子在该体系中所占分数, 则:NN C V N VN i i i i ///00===ρρ故, ∑=ni00ρρ; 00ρρi i C =根据上述定义, 将式(13.9)推广到 n 种原子体系, 则其以电子单位表示的相干散射强度为:[]∑∑∑⎰=∞-+=ni ninjj ijji i i i eu dr hr r hr ff N f N h I 1024)sin()()(ρρπ=[]⎥⎦⎤⎢⎣⎡-+∑∑∑⎰=∞ni n injjij ji i i i dr hr r hr ff C f C N 1024)sin()(ρρπ所以平均每个原子产生的相干散射强度为: []∑∑∑⎰=∞-+=ni ninjj ijji i i i eu dr hr r r hf f C f C Nh I 1024)sin()()(ρρπ (13.15)或 []∑∑∑⎰=∞-+=n i n injijji j i i i eu dr hr r gr hff C C f C Nh I 12)sin(1)(4)(πρ(13.16)式中, j ij ij r r g 0/)()(ρρ=, 并注意到 00ρρj j C =, 称 )(r g ij 为偏双体分布函数.令, Nh I h I eu coh )()(=,22⎪⎭⎫ ⎝⎛=∑n i i f C f,∑=ni if Cf22, 则式(13.16)化为:[]∑∑⎰∞-++-=n injijji j i coh dr hr r gr ff C C hfffh I )sin(1)(4)(0222πρ=[]⎥⎥⎦⎤⎢⎢⎣⎡-++-∑∑⎰∞n injij ji j i dr hr r g r ff f C C h ff f )sin(1)(4102222πρ=)(222h I fff +- (13.17)这里, =)(h I1+[]⎥⎥⎦⎤⎢⎢⎣⎡-∑∑⎰∞n injij ji j i dr hr r g r fff C C h )sin(1)(402πρ=[]∑∑⎰∞-+ninjijji j i dr hrhr r g rfff C C )sin(1)(41022πρ (13.18)令, )(1)(h i h I =-, 上式则化为:[]∑∑⎰∞-=ninjijji j i dr hr r gr fff C C h hi )sin(1)(4)(02πρ(13.19)令,2)(ff f C C h W ji j i ij =称它为权重因子.显然,∑∑∑∑==ninj2ninjji j iij1ff f C C)h (W(13.20)如此, 式(13.18)化为:∑∑=ninjij ijh I h Wh I )()()( (13.21)这里, []dr hr r gr hh I ijij )sin(1)(41)(0⎰∞-+=πρ (13.22))(h I ij 称偏干涉函数; )(h I 称全干涉函数. 可见)(h I 是)(h I ij 权重和. 由式(13.21)可知, 多种原子成份聚合物非晶态材料结构分析是比较复杂的, 这是由于权重函数 )h (W ij 是随 h 变化,且对不同种类原子其)h (W ij 随 h 变化亦不同. 将式(13.22)中的 )(h I ij 化为:[][]⎰∞-⋅=-00141dr hr r g r h I h ij ij )sin()()(ρπ (13.23)对上式进行 Fourier 变换: [][]dh )hr sin(1)h (Ih 211)r (g r 0ij2ij 0⎰∞-π=-ρ[]112102+-=⎰∞dh hr h I h rr g ijij )sin()()(ρπ=[]⎰∞-+0012411dhhr h Ih r ij)sin()(πρπ所以, )(411)(0r G r r g ij ij ρπ+= (13.24)其中, []⎰∞-=012dh hr h Ih r G ijij )sin()()(π(13.25)则, =⎥⎦⎤⎢⎣⎡+===)()()()(r G r r r g r r r r RDF ij j j ij ij ij 002022411444ρπρπρπρπ)(r G rC r ij j j +=024ρπ (13.26))(r G ij 和 )(r RDF ij 分别称为偏约化分布函数和偏径向分布函数. 通常可由实验测定干涉函数 )(h I , 由式(13.17)知:[]222)()(fffh I h I c o h --= (13.27)设对非单一原子系统式(13.12)仍成立, 即:[]⎰∞-=012dh hr h I h r G )sin()()(π注意到式(13.20)并将式(13.21)代入上式则有:=⎥⎦⎤⎢⎣⎡-=⎰∑∑∞dh hr h I h W h r G n i n j ij ij )sin(})(){()(012π={}∑∑⎰∞-ninjij ijdh hr h I h h W12)sin()()(π(13.28)假定各种原子的散射因子与 h 的关系相同, 即 )(h W ij 与 h 无关, 则上式为:[]∑∑⎰∞-=n injijijdh hr h Ih W r G 012)sin()()(π(13.29)即, ∑∑=ninjijij)r (GW )r (G (13.30)令, ∑∑=ninjij ijr g Wr g )()( (13.31)并将式(13.24)和式(13.30)代入上式且注意到式(13.20)有:41ρπr r G r g )()(+= (13.32)称 )(r g , )(r G 为全双体分布函数和全约化分布函数.如令, 0)()(ρρr g r =, 将式中 )(r g 以式 (13.31) 及 )(/)()(0r r r g j ij ij ρρ= 和 00)(ρρj j C r = 代入则得:∑∑∑∑==n in jn injjij ijij ijC r r Wr g r Wr )()()()()(0ρρρ (13.33)所以全径向分布函数为:∑∑+===ninjjij ij r rG r C r RDF r W r r r RDF )()()()()(02244ρπρπ (13.34)式中, )(4)(2r r r R D F ij ijρπ= 式 (13.32) 和式 (13.34) 是分析非晶态材料常用的公式. 偏原子分布函数和全原子分布函数间的密切关系可由式 (13.30), 式 (13.31), 式 (13.33) 和式 (13.34) 明确地表达出. 聚合物为多种原子体系,全径向分布函数 )(r RDF 是不同种原子的偏径向分布函数 )(r RDF ij 的叠加, 因此对全径向分布函数 )(r RDF 的解释要复杂得多; 目前主要还是计算全径向分布函数 )(r RDF .)(r RDF 分布函数曲线中的峰值是与聚合物化学结构重复单元和链构象有关, 是由分子链内的原子间距所决定; 同时这一峰值也反映了链段堆砌和链段排列的有序性, 它是由分子链间的原子间距所决定.进行非晶态材料 X 射线散射强度实际测量时,辐射源一般采用 MoK α, X 射线散角不可能为无限大,对于 MoK α辐射源, 此时 ≈max h 17Å-1, 式(13.12)的积分上限则为 max h , 即 X 射线散射强度实际测量在 max h 处截止, 造成截止效应. 从式(13.12)可知, 在 max h 处, 尽管 )(h I 明显减少, 但它扩大了 h 倍, 因此 []1)(-h I h 仍具有较大值, 致使式(13.12)的积分曲线在 max h处不趋于 0, 从而使 4)(2r r ρπ 曲线出现假峰, 给出错误信息. 以 max h 去取代积分上限 ∞, 将造成真峰两侧产生一对假峰, 这一对假峰位置为maxh r r j 38π±=. 式中, j r 为第 j 个真峰的峰位. 因此在采用式(13.12)进行数据处理时, 为了使被积函数加快收敛, 避免出现假峰, 一般在 []1)(-h I h 项后乘以一个收敛因子 ()22exp h α-, 其 α 是常数. 通常收敛因子 ()22exp h α-1.0≈(当max h h =). 如此, 式(13.12)化为:[]dh hr h h I h r G )sin()exp()()(22012απ--=⎰∞(13.35)这样做的目的, 一方面因为在大 h 区域, )(h I 的测量精度较低, 使得 []1)(-h I h 误差较大, 当它乘以收敛因子 ()22exp h α- 后, 由于在大 h 区和小 h 区乘以不同的权重, 因此可以降低大h 区处测量误差造成的影响; 另一方面, 可以减小在 max h 后 []1)(-h I h 突变为零, 造成4)(2r r ρπ 曲线出现假峰, 给出错误信息. 假峰的出现是误差存在的主要表征, 计算结果表明, 在整个 4)(2r r ρπ 曲线上均存在假峰, 但在小 r 范围会出现振幅较大的假峰, 假峰更显著, 影响更大些. 分析表明, 引入收敛因子 ()22h α-exp 后, 使分布函数曲线的峰变宽和变矮, 这对分辨率有些影响,但对样品的主要结构参数(如峰位,配位数等)并无影响. 图13.3(a )表明, 当不加入收敛因子时, )(r g 曲线的第一个峰附近两边均出现假峰(图13.3(a 1)); 引入收敛因子 =2α—0.012 后, 假峰消失了(图13.3(a 2)). 图 (13.3(b)) 是表明经过收敛因子和误差处理对 )(r RDF 曲线的影响; 图中所标注的误差处理, 系指对截断效应, 归一化因子逐次逼近的选定(至少以在小 r 范围不出现)(r RDF 曲线中假峰为准)和为降低大 r 范围产生的高频振荡对收敛因子中 α 值的选取等造成的影响进行处理. 当然, 实验测定散射强度时,min h 也不可能为 0, 也会造成误差, 但 min h 不为 0 造成的误差要比maxh 不趋于 ∞ 小得多. 一般为降低 min h 不为 0 的影响, 通常是把实验散射强度值外推到 h =0.(a 1)(a2)图13.3(a)收敛因子对)(rg分布函数影响(a1) 未作收敛因子修正(a2)引入收敛因子=2α—0.012图13.3 (b) 收敛因子对)RDF分布函数的影响(r(1)未做收敛因子修正和误差处理(2)未做误差处理, 已做收敛因子修正(3)经过收敛因子和误差处理§ 13.4 非晶态材料的 X 射线散射实验方法§ 13.4.1 实验要求由于非晶态聚合物不同于结晶聚合物, 它在所有角度都产生散射. 当计算径向分布函数时,散射角的测量范围应使h 上限尽可能的大,对于常用的 MoK α 和 AgK α 大致在 17Å-1 和 22Å-1 ,即各自相应于散射角 2θ=1480 和 1580. 实际上, 由式(13.7)可知, 当 h 足够大时, 相干散射强度趋近于 2Nf , 亦即式(13.9)中的积分项趋近于 0. 散射强度的干涉函数 )(h I (式(13.27))曲线如图 13.4. 从图中可以看到, 只要测定的角度足够大, 即 h 够大, 则: 1)(→h I .图 13.4 干涉函数 )(h I 曲线采用衍射法测定非晶态聚合物结构, 就是由实测散射强度曲线推算出样品 RDF . 实测的散射强度含有相干散射、非相干散射、空气散射和其它寄生散射以及不同实验条件等的影响, 所有这些必须经过适当处理、修正并把实测散射强度数据转化为以电子单位表示的数据, 之后方可进行干涉函数, 径向分布函数的计算.§ 13.4.2 X 射线散射实验X 射线散射法测定非晶态聚合物结构, 通常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 13.5 所示. 对薄膜样品则应用透射法(图13.5(a )); 对具有一定厚度的样品应用对称反射法(图13.5(b )). 当然, 为增加散射强度, 最好在低角度采用透射法, 在高角度采用反射法. 使用这两种方法时, 应注意测量中要保有两种测量方法角度的叠合区, 以便通过角度叠合区的散射强度进行比例换算, 使之成为统一的测量强度.(a) (b) 图 13.5 实验布置:(a) 透射法 (b) 对称反射法对上述两种方法, 实验时一般采用对称反射法. 为降低非相干散射和荧光效应, 采用晶体单色器. 目前常用的是石墨单色器; 由于这种单色器具有较宽的通频带, 故在低角处的非相干散射仍可通过, 但可阻止高角处的非相干散射. 同时要求 X 射线源具有足够大的功率和良好的稳定性, 以提高数据采集的精度. 为尽量扩大测量范围, 减少截断误差, 一般选用短波长辐射材料作靶, 如 Mo, Ag 等. 这两种靶材料的辐射上限为 max h ~λπ4 可达 17Å-1 和 22 Å-1. 采用闪烁计数器和步进定时扫描.扫描步长 h ∆ 大小的选择, 决定于样品条件和测试的精度要求. h ∆ 过大虽然可缩短测量时间, 但会造成散射强度 )(0h I m 的测量误差; h ∆ 太小又造成测量时间的加长. 一般步长应为⎪⎭⎫⎝⎛=θ∆λθπ∆sin 4h =0.15~0.5Å-1之间比较合宜. 另外, 由于在大 h 区散射强度弱, 为提高散射强度, 一般采取增大狭缝宽度的办法. 进行 X 射线散射强度测量时, 在大 h 区的变化部分, 即狭缝由窄变宽处, 应有一个狭缝变换重合区域, 由重合区域测量的宽狭缝和窄狭缝的散射强度, 求出比例关系, 然后以此比例关系去除宽狭缝(即大 h )区的散射强度值, 再将两部份的散射强度转化为同一实验条件下的散射强度值. 为改善样品均匀性, 消除样品的取向影响, 测量数据时, 采用旋转样品架为宜.§ 13.5 X 射线散射强度的数据处理实验测定的非晶态材料的 X 射线散射强度(0m I ), 需经过偏振(P )、吸收(A )校正以及空气散射强度(air I )、多重散射强度(ms I )和非相干散射强度(in I )的校正.§ 13.5.1 空气散射强度(a i r I )、多重散射强度(ms I )和荧光辐射大角度时的空气散射强度(air I ), 有时可达被测样品总散射强度的 10% 左右, 因此必须加以修正. 办法是, 选取与有样品时相同的实验条件, 包括温度、扫描速度、采样步长、靶材料、操作电流、电压等, 并在放有相同的样品架时, 测量无样品条件的散射强度即为空气散射强度(air I ), 再从总散射强度 0m I 中扣除.对于多重散射强度(ms I ), 由于非晶态样品的 X 射线散射强度较低, 多重散射(主要是二次散射), 一般予以忽略; 当然对于聚合物非晶态样品, 由于其组成主要是H 、C 、S 、O 等原子序数较低的一些元素所构成, 二次散射强度在总散射强度中占有一定比例(约为百分之几), 原则上应予以考虑. 按 Warren 给出的计算二次散射强度的表达式:∑=n i i m A J b q Q B I I )()2(),,2()1()2(2μθθ (13.36)式中,)2(),1(I I 分别为一次, 二次散射强度; ∑=niZB , Z 为原子序数;⎪⎭⎫ ⎝⎛+-+=θθ2sin 11)2(b q q B J ;i μ和 i A 是第 i 种原子的质量吸收系数和原子量. Q , q 与 b 值可查表. 由此可得到每个原子的多重散射强度 )2()(I h I ms ≈.由于在 X 射线散射实验装置的布置中, 通常是将单色器放在 X 射线的光路中, 因此荧光辐射对测试结果带来的影响可不考虑.§ 13.5.2 偏振(P )和吸收(A )校正1. 偏振(P )校正样品和单色器都可使散射的辐射产生偏振, 偏振后的辐射对强度是有影响的, 必须加以修正, 并以偏振因子表征影响程度:CB P ++=12c o s 12θ(13.37)式中, θ2 为散射角.当不采用单色器, 使用滤波片时, 1==C B . 实验中多采用理想嵌镶分光晶体单色器,此时 s B θ22cos =;对使用理想完整分光晶体单色器时, s B θ2cos =, 这里 s θ 为单色器的衍射角. 同时如果单色器置于衍射光路中, 1=C ; 如果单色器置于入射光路中 C B =.2. 吸收(A )校正样品引起的对 X 射线散射强度的吸收校正, 取决于样品的吸收系数和实验时样品的安排方式(图13. 6).对于实验安排如图 13.6(a) 为对称反射布置时, 当样品的厚度为 t μ>3 时, 吸收因子μ21=A与散射角无关; 式中, μ 是线吸收系数; t 是样品厚度(cm ). 但一般样品厚度不易满足 t μ> 3,如果样品较薄, 则吸收因子为:μθμ2)sin /2exp(1t A --= (13.38)对于实验安排如图 13. 6(b) 为垂直入射透射布置时,()[])2sec 1(12sec 1exp θμθμ---=t t A (13.39)对于实验安排如图 13. 6(c) 为对称透射布置时,[])sec (exp sec θμθ--=1t A (13.40)(a )对称反射 (b) 垂直透射 (c) 对称透射 图 13.6 实验布置图§ 13.5.3 非相干(Compton )散射(in I )物体的散射辐射主要是由两部分构成, 即相干散射和非相干散射. 相干散射的波长与入射波长相同; 非相干散射的波长大于入射波长且波长与散射角有关. 非相干散射亦称非弹性散射, 当在衍。

第13章光谱、激光和X射线

第13章光谱、激光和X射线

解:由衰减关系
I=I0 e − µ x
要铅板铝板有相同的防护效果,即衰减前后强度相同, 要铅板铝板有相同的防护效果,即衰减前后强度相同, 应满足 µ1 x1 = µ2 x2
x2 =
µ1 2610 x1 = × 0.1cm = 1.98cm = 19.8mm 132 µ2
1313-4
一、X射线摄影和透视
转钨 旋 转钨 靶 电子射束 灯丝 电子束 实际焦点 电子束 实际焦点
θ Asinθ
有效焦点
θ Asinθ
有效焦点
(a) 大焦点 )
(b) 小焦点 )
③阳极靶和焦点之间的关系: 阳极靶和焦点之间的关系: 实际焦点: 实际焦点:
投影
有效焦点
(Asinθ)
大焦点,用于治疗。 大焦点,用于治疗。 小焦点成像清晰,用于诊断。 小焦点成像清晰,用于诊断。
布拉格方程
三、X射线的产生
1.基本条件 ①有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②有适当的障碍物阻止电子的运动,把电子的动能转变为X光子 有适当的障碍物阻止电子的运动,把电子的动能转变为X 靶 的能量。 的能量。 热阴极 阳极 管电流 ~
X射线 射线
mA kV
灯丝电源

高压电源
+
管电压
X射线管及其工作示意图 射线管及其工作示意图
B1 B2 A1 φ d d E O φ φ P F
EP + PF = 2OPisinϕ = 2d sinϕ
为了得到强度最大的反射, 为了得到强度最大的反射,相邻两层晶格平 面的光程差必须等于波长的整数倍。 面的光程差必须等于波长的整数倍。
X射线的衍射 射线的衍射
2d sinϕ = kλ(k =1,2,3,........)

第十三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十三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二、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1、显色剂的用量
2、溶液的酸度
3、显色时间 4、显色温度
§4 测量误差与条件的选择
一、读数误差
AlgTbc
微分后得
c 0.4343T
c
TlgT
变形
0.433 4Tbc
T
ddT ccddT 0.4 T3 l3 gT 4T0
lgT0.434 或T=36.8%
相对误差小于4%时 透光率 65~15% 吸光度0.2~0.8
四、物质吸收光的定律——朗伯—比耳定律 1、吸收曲线
2、朗伯—比耳定律 设入射光强度为I0,透过光强度为I,溶液
浓度为c,液层厚度为b,它们之间的定 量关系表示为
Alg I0 k bc I
AlgI0 lg1kbc IT
当c的单位为g·L-1,b的单位为cm时,k称为吸 收 系 数 ( absorption coefficient ) 以 a 表 示 。
751—G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适用波长范围 200~1000nm
二、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标准曲线法
A
0
C
§3 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有色物质 在其最大吸收波长处,测量吸 光度灵敏度高
无色或浅色物质 先显色后测定 显色反应的类型 螯合、氧化还原、、
生化
§3 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一、显色反应的要求 1、反应定量完成 2、选择性要好 3、灵敏度要高 4、有色物质稳定性好 二、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的光 白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
色的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互补色光 :两种颜色的光按这一比例混合
也可得到白光
黄 橙

绿 白光 紫
青 青蓝

第十三章电子能谱分析法

第十三章电子能谱分析法

图13-8 氧分子O1s多重分裂 (a)氧原子O1s峰;
(b)氧分子中O1s峰分裂
自旋-轨道分裂
一个处于基态的闭壳层(闭壳层 指不存在未成对电子的电子壳 层)原子光电离后,生成的离子 中必有一个未成对电子。若此 未成对电子角量子数l>0,则必 然会产生自旋-轨道偶合(相互作 用),使未考虑此作用时的能级 发生能级分裂(对应于内量子数j 的取值j=l+1/2和j=l-1/2形成双 层能级),从而导致光电子谱峰 分裂;此称为自旋-轨道分裂。
子枪产生的电子束易实现聚焦和偏转,并获得所需 的强度。电子束斑点通常为0.05 mm×0.05mm。而 场发射或高亮度热发射在磁透镜的作用下,可以得 到直径≦30 nm的入射束。
电子能量分析器是电子能谱仪的中心部位。主要有 阻挡场分析器(RFA)和圆筒镜分析器(CMA)两 种。目前主要采用CMA,主要是它具有点传输率很 高,有很好的信噪比特性,灵敏度比前者高出2~3 个数量级。
如:入射电子引起样品内壳层电子电离而产生伴峰(称为电 离损失峰);又如:入射电子激发样品(表面)中结合较弱的 价电子产生类似等离子体振荡的作用而损失能量,形成伴 峰(称等离子体伴峰)等。
伴峰
以被激出电子原来所在能级命名, 如3S、3P1/2、3P3/2等为Ag之M 层电子激出形成的光电子谱线(峰)
俄歇电子峰、多重态分裂峰等
谱峰分裂
能谱峰分裂有多重态分裂与 自旋-轨道分裂等。
如果原子、分子或离子价(壳) 层有未成对电子存在,则内 层芯能级电离后会发生能级 分裂从而导致光电子谱峰分 裂,称之为多重分裂。
图13-8所示为O2分子X射线光 电子谱多重分裂。电离前O2 分子价壳层有两个未成对电 子,内层能级(O1s)电离后谱 峰发生分裂(即多重分裂),分 裂间隔为1.1eV。

第十三章 宏观内应力的测定

第十三章 宏观内应力的测定
目的:结合实际应用,测定沿试样 表面某一方向的宏距或衍射角的相对 变化相联系
得出宏观应力测定的基本公式
根据弹性力学理论,主应力和主应变之间的 关系通过广义虎克定律描述:
1 [ 1 ( 2 3)] E 1 2 [ 2 ( 1 3)] E 1 3 [ 3 ( 1 2)] E 在主应力坐标系中,任一方向的正应力(或正应变)与主应力(或 主应变)之间的关系为:
1) 单轴应力状态
假如,右图试样截面积为A,在轴向施加 拉力F,其长度将由受力前的L0变为Lf,所 产生的应变εZ为:
Z (L f L0 ) / L0
根据虎克定律,其弹性应力σz为:
Z E Z
拉伸过程中,试样直径由拉伸前的D0变为拉伸后 的Df, 径向应变εX和εY为:
X Y ( D f D 0 ) / D 0
此时,试样各晶粒中与轴向平行晶面的面间 距d也相应变小,如右图示。因此,可用晶 面间距的相对变化表示径向应变:
X Y (d d 0) / d 0 d / d
对各向同性材料,εX、εY和εZ之间满足:
X Y E Z
于是有:
Z
E d d
对布拉格方程微分,可得
应力常数 实际应用中,只要测定上式的M值,即可求得 构件表面的宏观残余应力。
3 实际测量方法
4 X-射线宏观应力测定中的一些问题
1)衍射峰位的确定
宏观内应力测定的衍射参数是衍射峰的位移。存在内应力样品 的衍射峰一般比较漫散,不易测准其峰位。因此,精确测定峰位十 分重要。
2)弹性常数的引用
理论上讲,每个晶粒是各向异性的,采用各向同性的弹性常 数E和υ会引入误差。
分类:(按其平衡的范围)

第十三章 X射线 题库及答案

第十三章 X射线 题库及答案

第十三章X射线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医用X射线管的管电压一般为()A) 几十伏到几百伏B) 几百伏到几千伏C)几十千伏到几百千伏D)几千万伏答案:C知识点:13.1、X射线机的组成难度:1提示一:X射线机的组成题解:X射线机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即X射线管、低压电源、高压电源和整流电路。

X 射线管的阴阳两电极间所加的直流高压为几十千伏到几百千伏,称为管电压(tube voltage)。

2、调整X射线机电流旋钮使管电流(mA )数增大,意味着()A) 管电压增大B) 管电压增大,灯丝电压增大C)管电压不变,灯丝电压降低D)管电压不变,灯丝电压增大答案:D知识点:13.1、X射线机的组成难度:2提示一:X射线机的组成题解:X射线机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即X射线管、低压电源、高压电源和整流电路。

低压电源的降压变压器T2提供的电流用于灯丝加热,变阻器R用来调节灯丝电流以改变发出的电子的数量,从而控制管电流。

3、X射线的贯穿本领取决于()A) X射线的强度B) X射线的波长C)照射的时间长短D)管电流的大小答案:B知识点:13.3、X射线的强度和硬度难度:1提示一:X射线的硬度题解:X射线的硬度是指X射线的贯穿本领。

它由X射线的波长(即单个光子的能量)所决定,而与光子的数目无关。

4、X射线的强度取决于()A) 管电压B) 管电流C)管电压与管电流D)管电压、管电流和靶原子序数答案:D知识点:13.2、X射线的产生过程;13.3、X射线的强度和硬度;难度:3提示一:X射线的产生过程提示二:X射线的强度题解:高速电子轰击靶时,一些高速电子进入到靶物质原子核附近,在原子核的强电场作用下,速度的量值和方向都发生变化,一部分动能转化为X光子的能量( h)辐射出去。

X 射线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与射线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5、临床应用中,靶元素确定,通常先调节X射线的硬度,再调节X射线的强度,方法是()A) 调节管电流,再调节管电压B) 管电压、管电流同时调节C)调节管电压,再调节管电流D)不拘方法,调到硬度、强度合适为止答案:C知识点:13.3、X射线的强度和硬度难度:2提示一:X 射线的强度和硬度题解:在医学上通常用管电压的千伏数(kV )来表示X 射线的硬度,称为千伏率,并通过调节管电压来控制X 射线的硬度。

13光谱的物理基础

13光谱的物理基础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第一节当原之处子,光请联谱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一、原子光谱
1. 光谱 电磁辐射(不论在可见区或在可见区以外)的波长成 分和强度分布的记录,有时只是波长成分的记录。 光谱的类别从形状区分可分为三类:
明线光谱 、带状光谱 、连续光谱
2. 原子光谱(atomic spectrum),是由原子中的电子受激发在 不同能级间跃迁所产生的光谱。原子光谱的不连续表明了电子 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原子光谱的特征:分立的线状光谱,发射谱是一些明亮的细线, 吸收谱是一些暗线。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第一节 原当子之光处谱,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二、标识X射线谱
原子的光学光谱是最外层电子受激后辐射的,能级间的能量 差小,光子的频率较低;原子的标识X射线谱(详见本章第 五节)是内层电子电离后辐射的,能级间的能量差较大,光 子的频率很高。
2. 分子的纯转动光谱由分子转动能级之间的跃迁产生,分布在 远红外波段,波长是毫米或厘米的数量级,通常主要观测吸收 光谱。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第二节 分当子之光处谱,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三、分子的振动光谱
1. 构成分子的诸原子之间的振动,形成振动能级。如双原子分 子沿着轴线振动。多原子分子的振动比较复杂,是多种振动方 式的叠加,振动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振动能级的间隔比电子能 级的间隔小。 2. 分布在近红外波段,波长是几个微米的数量级,通常主要观 测吸收光谱。
i表示X射线光子的频率,Ni为频率为vi的X射线的光子数,h
为普朗克常量。

高中物理第十三章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总结(重点)超详细(带答案)

高中物理第十三章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总结(重点)超详细(带答案)

高中物理第十三章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总结(重点)超详细单选题1、在磁场中某区域的磁感线如图所示,则()A.a、b两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不等,且B a>B bB.同一电流元放在a处受力一定比放在b处受力大C.电荷有可能仅在磁场作用下由a沿纸面运动到bD.某正电荷在磁场和其他外力作用下从a到b,磁场对电荷做负功答案:AA.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故a、b两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不等,且B a>B b,故A正确;B.电流元的受力与放置夹角有关,故无法比较电流元的受力情况,故B错误;C.a、b不在磁感线上,若沿直线运动,则速度方向与磁场存在夹角,则一定受洛伦兹力,故不可能沿纸面由a到b点,故C错误;D.磁场对电荷永不做功,故D错误。

故选A。

小提示: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根据安培力的性质可明确安培力的大小情况;明确电荷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从而明确运动和做功情况。

2、磁感应强度的单位符号是T,如果用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符号来表示,正确的是()⁄B.A⋅s C.Wb/m2D.kg/(A⋅s2)A.N(A⋅m)答案:D由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B=F IL可得1T=1N/(A⋅m)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单位N可表示为kg⋅m/s2,联立可得,磁感应强度的单位T用基本单位可表示为kg/(A⋅s2)。

故选D。

3、如图所示,在yOz平面的环形金属线圈以坐标系原点O为中心,xOy平面为水平面,地球磁场指向+y方向。

位于原点O处的小磁针,可绕z轴在xOy平面内自由转动,环形线圈中的电流为16A时,磁针与+x轴的夹角为37°。

已知环形电流环心处的磁感应强度与环形电流强度成正比,则为使磁针与+x轴的夹角变为53°,已知sin37°=0.6,cos37°=0.8,环形线圈中的电流应该调整为()A.3AB.9AC.12AD.16A答案:B根据题意可知B x1=B y cot37°B x2=B y cot53°解得B x2 B x1=9 16即I2 I1=9 16I2=9A故选B。

材料分析方法题库

材料分析方法题库

X 射线的本质是一种横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伦琴首先发现了X 射线,X射线的波长范围在0.001-10nm,用于衍射分析的X射线波长范围0.05-0.25nm。

X 射线的产生通常获得X射线的方法是利用一种类似热阴极二极管的装置,用一定材料制作的板状阳极板和阴极密封在一个玻璃-金属管内,阴极通电加热,在阳极和阴极间加一直流高压U,则阴极产生的大量热电子e将在高压场作用下飞向阳极,在它们与阳极碰撞的瞬间产生X射线。

光电效应:入射光子被原子吸收后,获得能量的电子从内层溢出,成为自由电子,这种原子被入射辐射点离的现象即光电效应。

俄歇效应:一个k层空位被两个L层空位代替的过程的现象就是俄歇效应。

相干散射:X射线穿过物质发生散射时,散射波长与原波长相同,有可能相互干涉,这是。

非相干散射:X射线穿过物质发生散射时,能量发生损失,波长发生变化,散射波长与原波长不相同,这就是非相干散射。

等效干涉面:晶面(hkl)的n级反射面(nh nk nl),用符号(HKL)表示,成为反射面或干涉面。

X射线衍射方法(三种)X射线衍射试验有哪些方法,他们各有哪些应劳埃法:用于多晶取向测定和晶体对称性的研究周转晶体法:可确定晶体在旋转轴方向上的点阵周期,通过多个方向上点阵周期的测定,久可以确定晶体的结构粉末多晶法:主要用于测定晶体结构,进行物相分析,定量分析,精确测定晶体的点阵参数以及材料的应力结构,晶粒大小的测定等结构因子的计算(消光规律)简单点阵:该种点阵其结构因数与hkl无关,即hkl为任意整数时均能产生衍射体心点阵:当h+k+l=奇数时,F=0,即该晶面的散射强度为0,这些晶面的衍射不可能出现。

当h+k+l=偶数时,F=2f即体心点阵只有指数之和为偶数的晶面可产生衍射面心点阵:当hkl全为奇数或全为偶数时,F=4f当hkl为奇偶混杂时F=0ه多重性因子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某立方晶系晶体,其{100}的多重性因子是多少?如该晶体转变为四方晶系,这个晶面族的多重性因子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参考答案多重性因子的物理意义是等同晶面个数对衍射强度的影响因数叫作多重性因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系
L系
M系
λ
后 页
第一、二节 小 结
X射线产生
条件是:①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②适当的障碍物—靶 装置 X射线的 X射线管; 低、高压电源
强度 I=∑Nihυ 常用mA数表示
硬度 提高X射线硬度的方法
连续X射线谱 韧致辐射
返 回 前 页
X射线谱
标识X射线谱 原子内层出现空位
后 页
例:用管电流的毫安数表示x射线的辐射 强度是因为: A.管电流的毫安数就是打在靶上的高速电子数; B.管电流的毫安数就是x射线的总光子数 C.管电流的毫安数就是x射线的实际辐射强度 D.x射线的辐射强度与管电流成正比
晶体
X射线摄谱仪原理
第四节
1、衰减规律
X射线的衰减规律
一、单色X射线的衰减规律
x
I = I0 e-μ X
μ —— 称为物质的线 性衰减系数,单位为: m-1 、 cm-1 μ 越大,强度减小得越快, 物质对X射线吸收越强。
I
I0
I
I0
μ小 μ大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x
2、质量衰减系数
(mass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μ 与物质的密度ρ 有关,但μ 与ρ 的比值 对同一种物质来说是不变的,称为质量衰 减系数,记作 μ m 单位:m2kg-1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1 θ A M C B 2
d
此式称为布拉格定律
2dsinθ= kλ
利用布拉格公式可以: ①测量X射线的波长λ; ②测量晶体的晶格常数d;有机体如细胞和蛋 白质等的精细结构; ③获取X射线谱。 X射线摄谱仪原理 改变θ可获取不同波长的加强干涉。
λ2 λ1
θ
∑λ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min
1.242 nm 6.2 10 3 nm 0.062 Å U ( KV )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例:管电压为100KV的X射线光子的 最大能量和最短波长分别为Emaxλmin,则 A. Emax=100KeV, λmin=0.124Ǻ B. Emax=100KeV, λmin=1.24×10-4Ǻ C. Emax=100J, λmin=0.124Ǻ D. Emax=100J, λmin=1.24×10-4Ǻ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例:x射线机在固定电压下产生的连 续x射线谱,具有下列哪一个特征? A. 单一波长; B. 范围从λ=0到λ → ∞ 的波长; C.最小波长 C.最小波长; D.最小频率。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例:若某X射线管的管电压为200KV, 则连续谱的短波极限为 A. 6.2Ǻ B. 0.062Ǻ B. 0.062Ǻ C. 12.4Ǻ D. 6.2×10-5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例:连续x射线谱中的最短波长 与什么因素有关? A.与管电流有关; B.与靶材料有关; C.与靶面积大小有关; D.只与管电压有关。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例:调节x射线强度的主要方法是: A.调节灯丝电压; A.调节灯丝电压 B.调节管电压; C.调节散热装置; D.调节辐射时间。
10 m ~ 10
8
12
m
后 页
第十三章
第一节
X 射 线
X 射 线 的 产 生
一、X射线的产生装置
1、产生的条件:
①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返 回
②适当的障碍物—金属靶。
前 页 后 页
2、X射线产生装置
X射线产 生的主要 装置为:
1.X射线 管
2.低压电 源、高压 电源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靶材料的选择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软组织摄影,表皮治疗 透视和 摄影 较深组织治疗 深部组织治疗
例:物质对波长较长的X射线的吸收系 数与物质的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A . 原子序数愈大,吸收系数愈小 B. 原子序数愈大,吸收系数愈大 C. 吸收系数与原子序数成正比 D. 吸收系数与原子序数成反比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1901年,首届诺贝尔物理 学奖授予德国物理学家伦 琴(Wilhelm Konrad RÖntgen, 1845—1923),以表彰他在 1895年发现了X射线(xray) 。 1912年劳厄用晶体衍射的 方法证明了X射线是一种 比紫外光波长更短的电磁 波。1914年获诺贝尔物理 学奖
返 回 前 页
表13-1 X射线按硬度的分类
名称 极软X射线
管电压 (kV) 5~20
最短波长(nm) 0.25~0.062
主要用途 软组织摄影,表皮治疗
软X射线 硬X射线
极硬X射线
20~100 100~250
250以上
0.062~0.012 0.012~0.005
0.005以下
透视和 摄影 较深组织治疗
深部组织治疗
Emax=eU ,
min
1.242 nm 0.01242nm U (千伏)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第三节 X射线的基本性质
一、X射线的一般性质 ①电离作用 ②贯穿作用 ③荧光作用 ④光化学作用 ⑤生物效应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二、X射线的衍射
1912年劳厄有晶体衍射方法证明X射 线具有波动性。 从晶体上下两层分 子反射的X射线1、2 间的光程差为: AM+BM=2AM=2dsin 叠加加强的条件是: 2dsin= kλ ( k=1、2、…)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2.X射线的硬度
X射线的硬度(hardness of x-ray ):指X射线 的贯穿本领。它只决定于X 射线的能量hυ,与光子数目 无关。
提高X射线硬度的方法:增大管电压 医学上常用管电压的千伏数(Kv)表 示X射线的硬度。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根据用途把X射线按硬度分为极软、软 、硬、极硬四类:
θ
ab cd
ab sin cd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长灯丝形成的焦点叫大焦点,治疗用。
短灯丝形成的焦点叫小焦点,诊断用。 焦点愈小,所成的像愈清晰。
为了降低阳极靶面的温度,大功 率的X射线管多采用旋转阳极。
a b c d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二、 X射线的强度和硬度
1、 X射线的强度
X射线的强度(intensity of X-ray):指单位时 间通过与射线方向垂直的单位 面积的辐射能量。 用I表示。单位:W•m-2。
x 1 I0 2 I 0e 2
m xm 1 I0 2 I 0e 2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I I 0e
x
I 0e
ln 2 x x1
2
X射线的衰减规律又可写为: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二、质量衰减系数与波长、原子序数的关系
(一)对于低能(长波)软X射线,各元 素的质量衰减系数近似地适合下式
A. I2/I1=e-μx1/2 C. I2/I1=2
-μx1 B. I2/I1=e-μx1 2 1 D. I2/I1=1/2
I1 I 0 e
I 2 I 0e
x1
2 x1
I2 2 x1 x1 x1 e e I1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例:强度为I0的x射线通过物质时,该 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强度I与物质厚度x及物 质的衰减系数μ的关系为 A. I=μxI0 B.I=I0e-μx D. I=I0(1- e-μx) C. I=I0 eμx 吸收强度I=入射强度I0-透射强度I0e-μx
X铝
X3(硬)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二)对于高能(短波)硬X射线,吸收 系数与原子系数无关。
若放射诊断采用波长 太短的X射线,骨骼 的阴影将不太明显。
表13-1 X射线按硬度的分类
管电压 (kV) 极软X射线 5~20 软X射线 硬X射线 极硬X射线 20~100 100~250 250以上 名称 最短波长(nm) 0.25~0.062 0.062~0.012 0.012~0.005 0.005以下 主要用途
后 页
hc/λ

min =
eU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二.标识X射线谱 1.谱线的特点
0.02nm
K
Lγ Lβ

①当管电压升高到70kV以上,钨的连续谱 在0.02nm附近叠加了四条谱线称为标识X 射线谱。 ②管电压减小( 增大),同一种 靶的标识X射线 谱的位置不变。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对于不同元素制成的靶,具有不同的线状 X射线谱,可作为这些元素的标识,所以 称“标识X射线谱”。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用铅(Z=82)作防护X射线的材料。
2、波长愈长的X射线,愈容易被吸收
X射线的波长愈短,贯穿本领越高,即硬度越大。 X射线进入物体后愈来愈硬的现象称为X射线的硬化。 滤线板(锡板、铜板和铝板)是专门用于吸收长波 的装置,从而使X射线的硬度提高,射线谱的范围 较窄。
X铜
X1 X2
①被轰击区域应用熔点高的物质来作
②Z愈大,发射X射线的效率愈高
钨(Z=74)和它的合金是最好 的靶材料。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3、实际焦点与有效焦点 实际焦点 (actual focal spot ):电子 流在靶面上 的撞击面积 面积。
有效焦点 (effective focal spot ): 实际焦点的 投影的面积。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例:X射线的贯穿本领决定于 A.X射线的强度; B. X射线的硬度; C.照射物质时间的长短; D.靶面积的大小。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例:连续x射线的产生是由于: A.韧致辐射 A.韧致辐射; B.靶原子外层电子跃迁辐射; C.靶原子内层电子跃迁辐射; D.以上说法均不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