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融——小学语文教学的理想追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与写圆融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与写的圆融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的把读与写圆融起来,通过阅读感悟写作技巧,通过写作促进阅读提高,能有效的加深学生对语文课文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读与写的圆融问题,以期能对现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读写结合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读写圆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和写作的有效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被看的越来越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握阅读与写作的良性互动,认识到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是更好的吸收,写作是积极的表达。
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巧妙的加以引导,以充满人性化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读与写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读书与写作的能力,达到读与写的完美圆融,一、读与写圆融的误区阅读与写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读与写并没有真正做到结合。
(一)读与写相对独立化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习惯性的把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区别开来,当成两种互不相干且相对独立的课程,因此在语文教学当中很少把读与写圆融起来。
还有些教师深受传统语文教学观念的影响和认识上的偏差,在教学中只重视机械传授和朗读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动笔的机会少之又少,导致了读与写课程的独立化。
(二)重读轻写现象严重除了读与写相对独立化以外,目前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严重的重读轻写现象,这与当前语文教材中的写作内容编排少以及教师缺乏相应的指导和要求有关,同时,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语文写作教学不够重视,简单的认为只要阅读好了文章,加深了记忆,写作水平就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发挥出来。
二、读与写圆融的误区分析(一)功利化现象严重,偏离了读写结合轨道当前,尽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与写的圆融正在不断的被重视和强化,语文教师也开始适当的安排一些读写结合的训练,但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受教学功利化的严重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学习的结果,过分强调一致性,把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性扼杀在摇篮里,偏离了语文教学中的读与写的正常轨道,导致语文教学的读与写严重失衡。
圆融认知,夯实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学根基
-053-2021年第03期(总第255期)摘 要:“语文教材是选择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是教学的基本资源,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要坚持‘以文本为先’的原则。
”陈先云老师的这句话揭示了语文教材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紧扣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语文要素,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先要用心研读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充分了解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切实做好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文章重点阐述“明了教材编写理念”“明了教材编排特点”“明了教学用书内容构架与使用要点”三个方面的圆融认知,为教师把握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夯实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学根基提供参考。
关键词:统编教材;编写理念;编排特点;教学用书;圆融认知中图分类号:G623.2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3-0053-02在语文教材全面改版的今天,我们更要高度重视语文教材,用心研读语文教材,充分了解语文教材。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可谓语文教材的大成之作,理念新、优势大,但也确实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
鉴于此,我们更要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亲密接触”,以扎实有效的举措实现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圆融认知,做好思想、理论上的充分准备,夯实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根基。
一、明了教材编写理念崔峦老师在《理念比方法更重要——谈谈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理念》一文中指出:“一线教师往往比较务实,习惯于埋头扎进一篇篇课文中进行精心细致的教学设计而容易忽略思想观念对于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实效的指导作用。
”事实的确是这样。
笔者在观察调研中发现,不少的一线教师几乎从来没有系统研读过课标,揣摩过小学语文整套教材,只是按照册次、按照教材的编排逐课教学,甚至鲜少思考课与课之间教学的联系。
教学如此零散、破碎,怎能帮助学生建起语文的大厦?我们要在课标观照下研读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把握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只有这样,才能高屋建瓴,精准教学。
综合解读各方论述,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理念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立德树人居首位,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且读且思且习,探寻圆融语文——以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为例
且读且思且习,探寻圆融语文——以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为例发布时间:2022-08-26T09:25:28.046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4月8期作者:范均兰[导读] 曾经有人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可见理科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之高。
可是近几年来,人们的范均兰蕉岭县城东学校,广东梅州514100摘要:曾经有人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可见理科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之高。
可是近几年来,人们的口风变了,变成了:得语文者得天下。
新的统编教材彰显了语文的地位,这是一个大语文的时代。
用好统编教材,上好语文课,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基本要求,那么就要认真钻研教材,领会编者、作者的意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准定位学习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会读书、善思考、能创新的人。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的各种语文能力,如听说读写的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等这些能力互相影响、相互提升,相互融合的过程就是圆融语文教育。
关键词:思辨圆融语文统编教材《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要把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
”因此,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文本的思辨训练点,为学生的思维训练搭建一个平台,从而转变学生课堂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推进圆融语文教育。
所谓圆融,就是指一个事物或相关的多个事物间的多方面之间互相影响、相互提升、融合为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状态。
圆融语文教育就是把学生的各种综合素质互相融合,培养出会读书、善思考、能创新的新世纪的人才。
因此,我们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思,敢于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丰富学生的想象,夯实写文的训练,尽量挖掘学生的长处,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互相融合,成为一个实在的语文人。
一、海量阅读,预约思辨,是读书与思辨的融合1.有层次的读,读出意境美传统的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追求“圆融”的阅读教学设计智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追求“圆融”的阅读教学设计智慧
追求“圆融”的阅读教学设计智慧
深圳市宝安区民治街道上芬小学庄泳程
一、关于“教学设计的圆融”
圆融,即圆满融通之意。
于丹的一番话,能形象说明“圆融”的内涵:小时候的岁月是一张白纸,我们学着在纸里画格子,画七等分,圆圆的。
涂上灿烂的红色,涂上灿烂的绿色,最后是赤橙黄绿青蓝紫都涂满了。
这时,中间用一支笔撑着,用手“哗”地旋转起来,最后看到的是白色。
堆积所有的生命色彩,但终于要有生动的圆心,让你融为一种最透彻的白色。
这不是一种苍白,而是所有的生动融入起来,成为你最生动的生命状态。
于丹向往的“最生动的生命状态”,就是一种“圆融”的境界。
这种“圆融”的境界,同样应该
基于此,。
“圆融”:阅读教学设计的智慧追求
一
般来 说 , 对于叙述性语 言、 显简单 的 内容 , 浅 设计 的
圆融 的教学设 计 , 关键在于处理设计 各要素 的关 时候 不妨“ 处理 ; 疏” 而对 于意蕴深刻 、 表意精炼 、 情感 系, 使其和谐 圆满 。 而事物 总是在矛盾 中发展 的。 正如 丰富等描述性语言 , 设计 的时候 , 则一定要“ ” 密 处理 。 老 子 所 云 “ 无 相 生 、 声相 合 、 有 音 高下 相 倾 、 短 相 疏密之 间纵横交 织 , 长 和谐 统一 , 圆满融 合成 一个设计 较 ” 故 一个 圆 融 的教 学设 计 , 。 就是 要 善 于 在 矛盾 的 对 整体。如《 祖父 的园子 》 一课 的教学设计 : 立 、 一 中 , 建 构 和 谐 的整 体 。 统 去 【 学 目标 】 教 读童年 , 品童言 。
二 、 何 实现 “ 学 设 计 的 圆 融” 如 教
【 设计思路 】
() 1 抛砖 引 玉 : 以第 1自然 段 为 例 , 过 创 造 性 地 通 学设 计 , 首先 应该建 构一种 “ 圆下 方 ” 上 的教学 结构 。 修 改文本 , 形象而巧妙地呈现 “ 童言” 浅易 、 优美 、 形象 所 谓 “ 矩 方 圆” 就 是 一 种 “ 规 。 圆融 ” 境 界 。教 学 设 计 的 特 点 。此 举 使 教 师 “ ” 抓 手 , 生 “ ” 目标 。 的 教 有 学 学 有 的 “ 圆 ” 是 一 种 “ 体 ” “ 分 ” 融 通 的关 系 。从 方 , 整 和 部 的 整体 上讲 , 一个完整 的课 , 体现 为一种整体 的“ : 圆” 而 具 体 的 落 实 , 多 地 体 现 为 板 块 结 构 的 方 。方 圆之 间 更 () 由品 读 : 子 们 自主 走 进 课 文 , 字 里 行 间 2自 孩 在 寻 找 童 年 , 受 童 年 的 生机 勃 勃 、 松 自 由 , 悟 童 言 感 轻 感
让语文学习在圆融中走向精彩
语文教学需要提高学生 的文化素养 , 培 养 学
现在 : 课堂教 学与课 外读写 活动 的圆融 . 课 内打 生 的 观 察 力 、 记忆力 、 思考 力 、 想象 力 , 发 展 他 们
好基 础 , 课外 寻求发 展 ; 语 文 学 科 与 其 他 学 科 的 的智 力… …然 而 , 语 文课教 学时数 有限 , 如 此繁 圆融 ; 语 文 教 学 与 社 会 生 活 的 圆融 。 “ 三圆融” 的 重 的任 务 , 仅 靠课 堂教学是 远远不 够 的 , 有 些 训 实 质 是 强 调 在 交 际应 用 中学 习语 文 。 “ 三 圆融 ” 是 练 也 不 是 短 短 的 四 十分 钟 内 能 完 成 的 。况 且 , 语 提 高 学 生 语 文 能 力 的有 效 途 径 , 也 有 利 于 展 示 学 文 学 科 作 为 一 种 工 具 性 学 科 。 需 要 在 运 用 中才 能
多个感人 事例 . 但经过 反复修改 。 最 后 只 选 用 了 它 只 能 起 到 旁 敲 侧 击 的 作 用 ,不 能 反 客 为 主 , 主 三个 典 型 事 例 ,从 不 同方 面歌 颂 了志 愿 军 战士 。 次 颠倒 , 它 的 运 用 在 于 恰 到 好 处 。小 语 课 堂教 学
为一篇好 文章 . 我穿插讲 了一个 小故事 : 在抗美 学 们 领会 到 围墙 挡 不 住 茂 盛 的 杏 花 . 挡 不 住 花 的 援 朝战争 中 。 魏 巍随部 队来 到 战场 , 他决 定写一 香 味 , 从 而 与作 者 产 生 了 情感 上 的 共 鸣 。
篇 史章 歌 颂 志 愿 军 战 士 , 初稿时, 他 选 用 了 二 十 然而, 穿插 终 究 只 能 是 穿 插 , 不能成 为主题 。
变“生硬”为“圆融”——三年级习作教学有效性刍议
标与内容 有这样 的表述 :“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 习作 的 自信心。愿 上习作二《自画像 》,出现在《西 湖》《拉萨 的天空 》等美景 之后 ,有
意与他人 分享 习作 的快乐 。”也就是说 ,三年级 习作 的重点 ,应该 些摸不 着头脑 。其 次 ,习作 内容 “螺旋上升 ”的有 效性也 值得 探
进行 作前 指导 ,一 课 时进行 习作 练 习 ,教 师还 需充分 压 缩 阅读 些 问题 的 原 因 如 下 。
教学 的内容 ,“挤 ”出一节课作 为讲 评课 。遇上短学期 ,扎 实完成
(一 )课 堂 教 学 缺 少勾 连
好 习作 教学更是 一场挑 战。无奈之下 ,习作 的书写 常常放 在 了
批 改 。
与 相 应 的习 作 课 勾 连 。在 主观 上 ,教 师 的精 力 问题 也 影 响 了课 堂
(二 )习 作 基 础 生 硬
教 学 时 间 。 当批 改不 及 时 、不 到 位 的 情 况 发 生 时 ,原 先设 计 好 的
虽然说一二年级 时 ,学生通过 大量 的课外 阅读有 了一定的 相 互 关 联 的 内容 立 刻 破 裂 。如 不 能 总 览 全 册 教 学 内 容 ,也 就 难 以
高学生的语 文素养。而三年级 习作教 学 目前还存在 习作 时间生硬 、基础生硬 和 内容 生硬 的问题 ,教 师需找到 问
题 的 原 因 ,并 通 过 教 学 的 勾连 、基 础序 列 的 铺 设 和 内容 安 排 的 整 合 ,将 课 堂 变“生硬 ”为 “圆融 ”,从 而 提 高 习作
教 学 的 有 效 性 。
[关 键 词 ] 习作 教 学 ;问题 ;原 因 ;优 化 策略
[中图 分 类 号 ] G612
让语文学习在圆融中走向精彩
让语文学习在圆融中走向精彩作者:胡燕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4年第12期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本质特点,我觉得语文教学必须做到“三圆融”,所谓“圆融”,圆者周遍之义,融者融通融和之义。
在语文教学中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的圆融,课内打好基础,课外寻求发展;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圆融;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圆融。
“三圆融”的实质是强调在交际应用中学习语文。
“三圆融”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有利于展示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
一、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的圆融语文教学需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发展他们的智力……然而,语文课教学时数有限,如此繁重的任务,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有些训练也不是短短的四十分钟内能完成的。
况且,语文学科作为一种工具性学科,需要在运用中才能显现它的作用。
因此,课外读写活动是拓展语文课空间的重要手段。
1.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读书是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方法,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开展读书活动。
“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
”少数语文水平高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
许多文章的种种词汇、句式、修辞、篇章结构,读得多,见得广,日积月累,就会使自己的语言储备越来越丰富,说时涌来舌底,写时奔向笔端,左右逢源。
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阅读,可以懂得更多的道理,可以扩大知识范围,可以陶冶情操。
经验告诉我们,保持一定的阅读量对于学习语文来说是必需的。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气”,是风度,是才能,读的书多了,视野便会开阔,知识面就打开了,写文章或看问题便会高远深刻。
2.“博见”与“博练”相结合古人在读的方面强调“博见”,在写的方面强调“博练”,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多读多写。
多读为的是加强理解,也是为了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多写为的是熟练地掌握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作为信息科技工具、学习工具、生活工具的作用。
“圆融语文”视域下的“整体感知”教学策略
“圆融语文” 视域下的“整体感知”教学策略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但实际教学存在片面化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与“圆融语文”教学之道背道而驰。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聚焦文眼、锁定线索、串联因素、关注人物、借助标题等策略,能使学生高效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使“整体感知”彰显“圆融”之美。
关键词:圆融语文整体感知语文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引导中、高年段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阅读全文,提取并整合文本信息,构建课文框架,整体感知大意,从而发展学生的整体思维,提高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片面化现象,生字词音、形、义逐个教,课文一段一段读。
字词句段教学按部就班,泾渭分明。
【2】这与“圆融语文”教学之道背道而驰。
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钟丽玲老师提出:圆融语文课堂是在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及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以恰当的手段和形式,使语文教学各要素之间相互谐和、有机互补、相得益彰,从而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圆融语文”倡导“五环节”阅读教学课堂模式(中、高年段):明确目标,激趣导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深入领悟——品读美读,积累运用——达标小结,促进发展。
在中、高年段的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高效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整体感知”彰显“圆融”之美?笔者认为可以引导学生以课文的文眼、线索、因素、人物、事件和小标题等为抓手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进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实现“部分”与“整体”地和谐融通,实现“读者”与“作者”的和谐融通,实现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圆融贯通、圆融共进。
一、聚焦文眼,抓住中心一篇文章中最能揭示主题、涵括内容、凝聚情感的关键性词句称之为“文眼”,它是把握文本各个部分之间联系的关键,分布在课文开头、中间或末尾。
“读”“思”圆融,助推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以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为例
语文课堂YUWEN KETANG教师• TEACHER 2021年3月Mar.2021“读”“思”圆融,助推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以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为例钟丽玲(广东省蕉岭县教师发展中心,广东梅州514100)摘要:圆融语文“五环节”阅读课堂教学模式非常重视凸显、践行圆融理念,着力促进“教”“学”圆融、“学”“趣”圆融、“读”“思”圆融、“言”“意”圆融等:其中的“读”“思”圆融主要是指立足教材,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文章从要素落实、品质培养、关联生活、优化评价四方面,阐述了促进“读”“思”圆融,助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举措。
关键词:“读”“思”圆融;要素落实;品质培养;关联生活;优化评价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10-13文章编号:1674-120X(2021 ) 07-0027-022018年9月,笔者所在课题组启动了小学“圆融语文”体系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
时至今日,圆融语文‘‘五环节" 阅读教学课堂模式已日趋成熟。
此阅读教学模式非常重视凸 显、践行圆融理念,着力促进"教”“学”圆融、‘‘学"‘'趣”圆融、"读”"思"圆融、"言"‘'意”圆融等。
其中"读思”圆融主要指立足教材,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下面 以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为例,阐述低段语文教学中"读”"思”圆融,助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四项举措。
一、在要素落实中发展学生思维部编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 编排方式。
落实语文要素,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落实要素的 过程,就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
(1 )读懂要素,自我追问。
特级教师刘仁增老师撰文 指出:"落实语文要素,得先从读懂语文要素开始。
"笔者深有同感。
环环相扣,探寻圆融语文真境--圆融语文“五环节”阅读教学课堂模式探究
环环相扣,探寻圆融语文真境———圆融语文“五环节”阅读教学课堂模式探究陈静(蕉岭县实验小学,广东梅州514100)摘要:探寻圆融语文真境,构建圆融语文“五环节”课堂模式,扣紧单元人文主题,深挖文本语文素养,把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和品、悟、思、辨的方法指导在环环相扣的五个环节中有机圆融,体现“情理交融、简约丰厚”的教学理念,凸显圆融语文含蓄之美,淳朴之真。
关键词:圆融语文;五环节;课堂教学;整体感知语文教师应该是最具人文情怀、人文底蕴的群体。
探索构建“圆融语文”,谙圆融之妙,授圆融之道,让学生学习方正做事、圆融做人、圆融处世,为学生人生发展、适应未来挑战奠定基础,是语文教师应该履行的职责和使命。
“五环节”阅读教学课堂模式充分体现了圆融语文“情理交融,简约丰厚”的教学理念,环环相扣的课堂教学尽现圆融之语文真境。
一、明确目标,激趣导学———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导向标,是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更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灵魂。
那么,如何精准定位目标,为课堂导学、导教、导练服务?新课标是教学的指挥棒,设定目标,首先要有对课程标准的高度敏锐性,把握年段目标,导准航向。
其次,要关注教材的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点,真正的语文课程,应该是把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语文素养的培育有机圆融。
如在教学《父亲的园子》一课时,可以把目标确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2.在“我”的回忆中感受园子里自由自在、趣味盎然的生活,感悟祖父的爱、园子的精神意义;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生活,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写法。
这一目标正是紧扣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凸显单元语文要素,进行简明有效的目标设置。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好的课堂导入能让学生迅速进入文本的情境中,让学生充满期待感,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激活“思维”之花,点亮“圆融”语文课堂
激活“思维” 之花,点亮“圆融” 语文课堂摘要: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字类学科,具有极强的人文性。
在新时代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强调贯彻实效课堂的理念。
但是就当下来看,在语文教学中用到思维训练的地方还相对较少,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比较欠缺。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让语文课堂逐渐丰富多样,给学生创设自由思考的空间。
本文以新时代教育背景之下的六年级,语文教学作为切入点,思考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多样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小学;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圆融课堂新时代教育背景之下,不管是哪个阶段的语文教师都应该认识到语文学习不仅仅只是学习语文知识,还要关注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
教育的发展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也获得了机遇与挑战,所以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思考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教师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尊重学生,遵循师生平等这一原则是发展思维的前提条件。
教师要焕发语文课堂新的活力,创新语文教学,从而有效促进“圆融”课堂理念融入语文教学之中。
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更新语文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的纲领,也是教学活动的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渗透思维能力的培养,重点就在于要革新语文教学理念,打破传统语文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
近几年,提出了实效课堂改革的理念,并且在各大中小学稳步推进中,新课改的提出,同样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理论支撑。
语文教师必须要深入学习实效课堂改革以及新课改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战略性目标之一。
例如: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将“教、学、做一体化”纳入课堂教学当中。
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意图上来看,语文教学内容是以单元作为教学单位的,每个单元的不同篇目都具有相同的属性,每个单元的主题相同,语文要素也是相同的。
语文教学与圆融教育圆融语文
语文教学与圆融教育圆融语文圆融教育是语文教育的规律,是语文教育功能的主要特征。
所谓圆融,就是指一个事物或相联系的多个事物间的多个层面、多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提升、协合为一而又不可分割的状态。
实践证明,语文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就是一个多层面、多元化因素融合为一体的教育,即圆融教育。
一、主体――人的语文素质本身是一个融各种素质因素为一体的不可割裂的圆融体。
人的语文素质是指一个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且逐渐形成、积累、升华为能指导今后更好地学习语文的能力和精神的协合统一体。
它包涵的层面很多,如:听、说、读、写的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悟性、灵性、健康个性、健全人格、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尊重多元化的态度以及人文精神等等。
可以说,语文素质就是这多种因素、多元层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提升、浑然为一的圆融体――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灵体。
说语文素质不是单指这多层面的哪一点或对这诸多层面厚此薄彼。
必须明确,语文素质是以上诸多因素的一个圆融体,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灵体。
二、文本――学生语文学习的对象的本身也是一个圆融体。
每篇优秀的文章都是融作者的知识、经历、情感、精神、思维、个性、人格、艺术审美等为一体的圆融体。
它包涵的层面也很多,可以说,一篇好文章就是一个内涵深厚的灵体。
如鲁迅的《药》、《祝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史铁生的《地坛》……哪一篇不是融作者的生活感悟、社会认识、思想情感、人格魅力、知识修养、审美情趣、艺术修养、人生智慧、语言感受等等为一体的呢?读这些文章你能说吸取的是其中的哪一点或哪几点吗?你不是在受整篇文章各个内涵协合力的影响吗?可以说一篇好文章对人的影响就是这多个层面的互动为一的影响,即圆融的影响。
三、主体接受客体的过程――读书的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协合参与的过程,其本身也是一个圆融收获的过程。
我们都有体会,读书时,你几乎是在无意之间就已经得到了作品所包涵的各个层面的感染、熏陶,即圆融的收获――语文素质的整体收获。
“圆融”,让科学课堂更生动
综合2014·3如:写生造型极简单又十分丑陋的“马桶吸水器”,有些学生把它想象成手中的火把;有些学生把它想象添画成电风扇;甚至有的学生把它想象成冰激凌、棒棒糖……思想的甘泉汩汩涌出,腐朽中出现了神奇!2.人格化,让内容富于灵性动画片就是根据孩子们的喜欢,让所有的动物、植物都赋予生命。
孩子们喜欢让所有的事物都能成为他们的朋友,这种拟人的手法正是艺术表现的最佳状态,把它引入到写生中,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写生酒瓶、花瓶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形状,观察比较和进行形状组合外,还可以引导他们看花瓶像什么,联系它们与人物和动物等其他物体相似之处。
思维的缺口被打开后,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有的学生把大口、细颈、圆肚的花瓶画成穿裙子、戴草帽的小姑娘。
拟人化的观察与写生改变了过去看什么想什么的单一模式,学生能创造出许多新的形象。
3.个性化,让形式适度夸张夸张是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夸张同时也是人们赋予事物的美好期望,有时候能够表现作者的个性想法。
例如教学《小运动员》一课,让学生去观察写生运动会跑步比赛,运动员们快到终点时的动作和表情。
结合拍下来的图片进行写生,绘画时学生的作品大不相同,有的把手画得特别长,因为他看到那运动员只想用手去碰终点线;有的把嘴画得特别大,因为他看到那运动员跑得特别累,呼吸好像特别困难;有的把前面的腿画得特别长,要赶上前面的运动员……这些作品使得写生画面更加生动,更富有主观的个性色彩。
3.情感化,让对象绽放活力罗恩菲德说到学科和儿童发展关系时,是这样表述的:“我所谈论的既非艺术亦非教学,而是儿童,儿童的情感对于艺术教学最为珍贵。
”在写生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会根据写生作品进行丰富的联想,更会赋予写生对象丰富的情感。
例如儿童画典范《唱歌老师》一作,学生在创作时把老师画得很大很大,小朋友围着老师又是那么小,这些感受都是学生真实的心理表现,他认为老师很高大,很权威,所以画面中老师这个主体无比的放大,和周围的小朋友形成强烈的对比。
圆融教学学习体会
圆融教学学习体会在杨老师的课堂中,孩子们个个都是积极、自信的,没有拘束,没有紧张,他们每个人都争着表现自己,回答问题时也都是畅所欲言。
在杨老师的循循诱导下,他们轻松而愉快的度过了一节语文课。
听课老师也会觉得,这堂课这个地方识字教学比较到位,那个地方在内容把握方面比较完整,这个地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那个地方恰当的融合了美术的教学,这个地方知识教学很扎实,那个地方方法渗透比较巧妙,这个地方理解词语比较深刻,那个地方段落朗读方面比较动情,每个环节都很值得我们学习。
杨老师却认为这些内容是不分你我而是彼此交融相得益彰,为完整一体的。
这就是杨老师倡导的圆融教学,圆融即各事各物皆能保持它原有立场,圆满无缺。
但是,它们之间又交互融汇,彼此扶持,相得益彰为完整一体。
圆融教学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终生发展能力”为终极目标,而不是以名利为目标,浅显目光。
圆融教学的特征(一)学生本位观课前以学生经验为起点设计教学,并根据学生的思维走向进行预设(要求老师静下心,深入到孩子群体中,深入到孩子心中,深入到孩子思维当中,真正把握孩子的思维特点),课堂以学生反应为生成点,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整堂课以学生发展为落脚点。
让学生经历一个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课后以学生的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二)综合构课在备课时将课标、教材、学生融为一体,进行整体把握,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教学模块间不设痕迹明显的界线,顺应孩子的即时思维所需、情感所求。
(三)教材取舍倡导大胆舍弃没有相关价值的文本资源,把学生经验、学科知识、生活见闻等其他资源与文本资源有效整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课堂教学——有以为利,无以为用有即课前“综合构思”,无是课堂实施发挥的作用。
“无”才是真正对学生有用的,教学中要抓住本质。
(五)教学效果——人本合一教师、学生、教材编者、文本四者间达到“心灵共鸣,思维共振”。
圆融的课堂,师生神情专注,情感与文本共鸣,课堂上对话自然,且不断生成,师生都从内心深处表达着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情感,融入忘我的境界。
圆融教学法——精选推荐
你的初步感受是什么?答:看了这节视频课,我第一次领略了一种语文教学新的提法——圆融。
圆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理想追求,其特点是目标要高度达成,其方法要灵活善变,其环节要转承自然,其课感要人本合一。
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做法?答:我觉得这课很多东西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比如1、在教案设计的时候,要着眼整体,进行板块式教学2、要紧扣重点,并有序的展开3、难点要紧紧围绕,巧妙的突破你认为阅读教学该怎样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内核,举例说明。
再好的课前预设还要在课堂上艺术地实施。
因为,同一教案不同的人实施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除去教师自身朗读、语言表达等基本素质外,教学预案的实施能否根据学情的变化而随之应变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如:以读为主,读写结合。
“读中感悟,以读见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但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读”。
当前,语文课堂乏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学方法单一,提高学生朗读效果的手段匮乏,课堂上虽书声朗朗,但不动听,有如小和尚念经一般缺少生气。
所以,圆融的课堂应该体现“以读为主,多着并举”的教学策略。
笔者在教学《珍珠鸟》第四自然段时,采取了角色转换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我对学生说:“这篇文章是以作者为第一人称写的,假如以珍珠鸟的语气,即将文中的‘珍珠鸟’变为第一人称‘我’来写,这一自然段怎样改呢?”在学生交流改写的过程中,我相机问学生(学生的角色为珍珠鸟):“你为什么先远远地落在柜顶上、书架上?”“你为什么敢蹦到作家的杯子上,还俯下头来喝作家的茶?”“你为什么还敢啄作家的笔尖?”学生回答的过程,就是走进珍珠鸟内心世界的过程。
有了这样的角色体验,学生的朗读就会真情投入。
当然,语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灵活运用,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圆融自然,充满魅力。
唤醒语文读写意识,静待圆融花开——“圆融语文'教学课堂模式“之探究感悟
唤醒语文读写意识,静待圆融花开 ——"圆融语文'教学课堂模式"之探究感悟发布时间:2023-02-22T07:39:03.235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19期第9月作者:彭莉[导读] 读写对于语文的学习是意义重大的,尤其是在读写能力的提高方面。
彭莉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蕉城镇中心小学514100摘要:读写对于语文的学习是意义重大的,尤其是在读写能力的提高方面。
语文读写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重要的语文技能之一。
通过读写,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认识自我、体会人生,更好地理解人生的价值,培养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读写能力培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部分,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从培育学生观察的读写习惯、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练习和运用现代化课堂资源助力读写三个方面展开,结合小学四年级读写教学,探讨如何综合性地在读写中学会读写,走向有深度的读写。
关键词:小学读写;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一、培养学生观察的读写习惯我们常说生活处处都存在美,只不过是你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这句话在语文读写中也同样适应,人人都可以写出誉满天下的文章,只是并不是人人都能有观察的读写习惯。
何为观察的读写习惯,就是把所见所闻记录在心,当读写到相关主题时,能够在脑海里再现所见细节,用细腻的笔触写下来。
那如何培养学生观察的读写习惯呢?唤醒学生对于素材的共鸣,当学生在对文章阅读时,偶然发现文章中这个事件我也看见过,学生就会产生思考,为什么我不能观察到并写下来呢?在长期的思考下,会鞭策学生培养观察的读写习惯。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需要把教育融入进生活里,仅仅灌输知识点是不够的。
老师不仅要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到教育的相关内容,更要在上课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引入现实生活的素材,并进行实践应用。
比如“推荐一个好地方”这个主题读写中,学生需要学习的是对一个好地方的叙述和主观的感受,其中重要的就是选材,学生要选取真正值得叙述和推进的地方,在学生回忆对生活的观察中,学生就会身临其境般回到了那个环境场景。
读写圆融,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读写圆融,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发布时间:2022-12-20T01:38:25.595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8月第16期作者:游艳林[导读] 语文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在小学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要认真对待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们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游艳林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蕉城镇中心小学514100摘要:语文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在小学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要认真对待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们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摒弃传统教育理念,找到更加适合学生们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使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加丰富、完整的知识体系,也能够极大地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关键词:读写圆融;小学语文;构建高效课堂引言: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要注意运用“读写圆融”的教学理念,将“读”和“写”融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完善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们都能够充分的融入课堂,紧跟教师的思路。
阅读教学过程中,也要用心培养学生的情感共情能力,为学生今后的道德品质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积累优美句子,深度理解其表达手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平常的阅读过程中,使用一个积累本,如果看到有优美或者写作手法很好的句子,便把它积累到本子上面,也可以在本子上面进行标注。
这样,在以后翻阅的时候,每次都能够有全新的体会[1]。
另一方面,学生们摘抄一遍之后,就能够在头脑里留下印象,当学生要进行写作的时候,就能够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同时,也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仿写出类似的句子,提高文章质量。
例如:当学习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多积累一些关于家乡的优美句子或者名句。
让学生说说自己家乡的风俗都有哪些,还知道哪些地方的风俗。
可以引入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北京的春节》,让学生参考课文里面的写作手法和结构,进行习作,这样能够让学生的作文更加有层次,同时鼓励学生将积累的素材与优美句子运用到习作中,让自己的文章更加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 学研 究
T a h n e e r h f rP I r n d l c o l e c ig R s a c r o ma y a d Mid e S h o s
课 程 改 革 研 究
圆融—— 小 学语文教 学的理想 追求
沙华 中
、
圆融 课堂 的基本 特征
1 目标 : 度 达 目的不 是 追 求 表 面 热 闹 , 搭
花 架 子 , 是 为 了 高 度 达 成 教 学 目标 。 需 要 指 出 的 是 : 而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的 至 高 目标 不 是 理 解 、体 会 所 教 文 章 的
一
定 是 “ 规 则 的 自 由 ” 圆 融 的 教 学 方 法 也 一 定 是 灵 有 。
如 《 鹅 的故事 》 苏教 版 四年级 下 册 ) 天 ( 中反 映 老 天 鹅 破 冰 之 “ ” 第 五 自然 段 是 教 学 的 一 大 重 点 。课 前 , N- 勇 的 笔
是 这样 预设 的 : 师先 范 读 这 一部 分 , 学生 想 一 想 , 教 让
学 生 感 悟 深 刻 , 得 专 注 , 得 动 情 。笔 者 以 为 , 堂 上 读 读 课
联 系 的 , 形 成 一 个 完 整 的 系 统 。圆 融 课 堂 的 各 个 环 节 且
联 系是 紧 密 的 、 妙 的 , 个 环 节 是 相互 影 响 、 互渗 巧 各 相
透 的 , 转 承 是 自然 的 。对 于语 文 教 学 特 别 是 阅读 教 学 且
( 姜堰市 张沐 中心 小学 , 江苏
圆 融 , 的 是 善 于 灵 活 变 通 , 浑 然 天 成 , 留 痕 指 且 不 迹 。 笔 者 以 为 ,圆 融 应 该 成 为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的 理 想 追
姜堰
253 2 5 2)
课 堂 教 学 的 灵 活 变 通 ,教 学 预 设 应 该 是 板 块 式 的 。 当 然 , 师 对 各 板 块 的 教 学 同 样 要 考 虑 充 分 , 到 心 中 有 教 做
活 的 、 化 着 的 , 种 灵 活 与变 化 其 实 就 是 为 了 顺 应 学 变 这 生 自 由地 学 习 。课 堂 教 学 千 万 不 能 以某 种 不 变 的 方 法
“ ” 学 生 学 习 。若 此 , 是 教 条 主 义 , 堂 教 学 就 会 牵 着 就 课
死气 沉沉 , 少 生机 与活 力 。 缺 3环 节 : 承 自然 . 转 课 堂 教 学 由 各 个 环 节 组 成 ,各 个 环 节 之 间 是 有 机
思想 内容 和情感 ,而是 以课 文 为凭 借来 提 高 学生 的语 文 综 合 素 养 。 当 然 ,一 节 课 的 教 学 目标 不 是 固 定 不 变
的 , 该 根据 学情及 时 、 理地 进行 调整 。 应 合 2方 法 : 活 善 变 . 灵 圆 融 的课 堂 , 生 一 定 是 自 由 的 。 当 然 , 种 自 由 学 这
教 版 五 年 级 下 册 ) , 绕 “ 子 ” 个 文 眼 设 计 了 如 下 前 围 园 这 大板块 : 自然 之 园 ( 者 将 园 中 的 植 物 及 昆 虫 、 儿 作 鸟 详 细 地 进 行 了 描 述 ,这 种 描 述 几 乎 是 不 加 选 择 的 ) 自 、 由 之 园 ( 是 作 者 花 最 多 笔 墨 进 行 描 写 的 , 点 写 了 园 这 重 中 植 物 及 昆 _ 鸟 儿 的 自 由 , 及 作 者 自己 的 自由 ) 精 q a、 以 、 神 之 园 ( 者 对 自由 的 向往 以及 怀 念 ) 作 。课 堂 上 围 绕 这 i大板块 组织 教学 , 路 清 晰 , 果 好 。 思 效 2 紧 扣 重 点 , 序 展 开 . 有 在 板 块 设 计 中 , 紧 密 联 系 文 章 主 题 的 段 - 是 教 学 N 的 重 点 。重 点 段 落 的 教 学 更 要 周 密 设 计 , 现 层 次 性 。 体
仿 佛 看 到 了 什 么 , 到 了 什 么 ; 次 , 绕 老 天 鹅 扑 击 听 其 围
冰 面 “ ” 声 音 , 象 其 用 肉 体 扑 打 又 厚 又 硬 的 冰 面 笃 的 想
的感 受 ; 次 , 住 “ 二 次 , 三次 …… ” 体会 这 种 再 抓 第 第 来 疼 痛 时 间 之 长 ; 后 , 学 生 练 习 朗 读 , 出 老 天 鹅 破 最 让 读 冰之“ ” 勇 。这 样 的 教 学 , 次 清 楚 , 法 得 当 。课 堂 上 , 层 方
而 言 , 环 节 之 间 理 应 没 有 截 然 的分 水 岭 。身 处 这 样 的 各 课 堂 , 人 感 觉 不 到 时 间在 流 淌 。 让
4课 感 : 本 合 一 . 人
重 点 段 落 的 教 学 最 为 重 要 ,它 决 定 着 一 节 课 的 教 学 能
否成 功 , 也 最能体 现教 师 的教学 功力 。 它 3 围绕 疑 难 , 妙 突 破 . 巧 教 学 难 点 未 必 是 教 学 的 重 点 ,有 时 也 不 必 花 很 多
数 , 止 教 学 中 措 手 不 及 。 紧 扣 文 眼 , 对 文 章 进 行 板 防 是
求 。因 为 , 学 语 文 “ 什 么 ” “ 么 教 ” 比其 他 学 科 小 教 与 怎 相
灵活 性更 大 , 学也 更具 挑 战性和艺 术性 。 教
一
块 设 计 的 有 效 方 法 。笔 者 在 教 学 《 和 祖 父 的 园 子 》 苏 我 (
课 堂 教 学 是 老 师 、学 生 、 文 本 三 者 之 间 对 话 的 过 程 , 教 学 x- 是 一 种 艺 术 , 一 种 在 对 话 中提 高 师 生 而 - , j 话 是 双方认 识 水平 、 维能 力 、 文修 养 的艺 术 。 圆融 的课 思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