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三单元 15李清照词二首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5李清照词二首永遇乐(落日熔金)教案1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永遇乐(落日熔金)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和学习,体会词中作者家国无依的“悲”情。
2了解并掌握此词的表现手法。
3通过学生赏析“悲”情意味的语句来提高鉴赏能力和增强情感体验。
4通过学生对于作者“悲”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1 了解并掌握文中反衬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2引导学生赏析相关语句,升华学生对于此词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提及前段时间的热播古装剧《知否,知否,应知绿肥红瘦》引入对李清照的相关词作《如梦令》二首,《一剪梅》和《声声慢》的回顾,并对比其前后写作情感的变化,以此激发学生对李清照的兴趣。
二走进李易安:通过约四分钟的视频播放,形象的展现李清照的生平,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其词作情感前后期变化的原因。
三初读感知:播放示范性朗诵音频,纠正相关字词的读音,并让学生模仿其节奏和音调朗诵全文,初步感知词中的感情基调。
四品鉴体验:1明确全文感情基调“悲”.但全文并无一悲字,那么文章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的了?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上片分析:通过“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怎么表达”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鉴赏词的上片,并逐一对“人在何处”,“春意知几许”,“次第岂无风雨”进行提问,以让学生深切的感知作者的心境,之后总结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反衬”。
(1)写了什么 ? (2)表达了什么 ? (3)怎么表达 ?落日晚霞孤苦无依绿柳笛声兴趣索然以乐(景)衬哀(情)良辰美景忧心忡忡“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王夫之《姜斋诗话》小结上片的情景交融,并以此时元宵节中作者的情感为线索,激发学生对作者在昔日元宵节时情感的求索,从而引出对下片的学习。
3下片分析:(承接上片小结,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作者在昔日元宵佳节的兴致如何?哪个字最能体现?为什么?心情愉悦,兴致盎然。
“争”,生动的写出了当时女子精心打扮,莺歌燕舞,互相比美的热闹景象。
(2)作者通过回忆对今昔元宵节进行了对比,这种手法在文中哪里还有体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昔日乐与今日悲;故国之思,盛衰之慨,身世之悲!他人乐与我伤悲;小结下片,着重强调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粤教版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15课李清照词二首教案(粤教版选修教案设计)
粤教版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15课李清照词二首教案(粤教版选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李清照词中通过底座来画龙点睛的手法。
2.体会心理活动的描写。
3.把握李清照婉约词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把握李清照婉约词的特点;感知词人的内心世界;鉴赏词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介绍我最喜欢的一位词人,她就是我国古代第一才女——李清照。
我们就通过学习她的两首词《鹧鸪天》和《永遇乐》来走进这位才华横溢的奇女子。
二、推进新课——作者介绍:1、李清照 (1084一约1151),自号易安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
其父是当时的著名学者。
丈夫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之子,历任州郡的行政长官。
他们婚后的生活很优裕,搜集了大量的书画金石,共同从事学术研究。
靖康之变,李清照的家庭遭到严重的摧残,她也被迫南渡,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南渡不久,赵明诚病死,她精神上遭到沉重打击。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下,她又在浙东亲历变乱,四处流浪。
此后即在孤苦寂寞中度过凄惨的晚年。
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文学家。
诗词文都写得很好,可惜诗文流传至今的为数不多。
她的作品留存至今较多的是词。
她的词作,从数量看,较之其他名家也不算多,但几乎每篇都是精品佳作,是公认的宋词一大家。
早期的作品,韵调优美,内容只限于闺情相思之类。
南渡之后,深厚的故土之思,凄苦的身世之感,使得她的词作内容丰富得多,主题的社会意义也扩大了。
她的词,从内容看,绝大多数是言情写愁,都写得很精到,很富于特色。
她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奇,善于用白描手法塑造出鲜明动人的艺术形象,在语言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从艺术风格看,绝大多数作品是婉约的,她被看作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
2、词风变化:(1)由于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越,家庭幸福,所以前期作品大多都写一些闺中情思,少女情怀,山水美景及思念丈夫的离情别绪。
例如:《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018版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三单元 15李清照词二首 Word版含解析
◆15李清照词二首不要对他说不行美国洛杉矶道奇棒球队领队汤米·拉索达谈怎样应付状态不好的球员,他说:我记得有个球员来问我:“干吗不派我上场?”要是我对他说“小伙子,不派你上场是因为你这不行,那也做不好”,这对他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不对他说不行,而对他说:“小伙子,我现在派上场的是本队最好的球员,也许明天你也是其中之一。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赏读:人总是要死的,但为国捐躯,光照史册,那么虽死犹生。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赏读:男儿何不佩挂刀剑从戎,为国家平定被割据的五十州。
抒发了为统一国家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
行百里者半九十。
——《战国策》赏读: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
这句话比喻事情越到最后阶段越难完成。
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到最后完成决不可以松气,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一、作者视窗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
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
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
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作品有《漱玉词》等。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夏日绝句》等。
二、写作背景《鹧鸪天·桂花》:北宋末年受党争的牵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死后,她曾随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约十年之久。
摆脱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离开了都市的喧嚣,悉心研究金石书画,易安室中畅怀对饮,唱和嬉戏,给他们的隐退生活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无穷的乐趣。
语文选修粤教版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李清照词二首》课件1.PPT文档17页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语文选修粤教版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李清照词二首》课件1.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2018版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三单元 15李清照词二首 Word版含解析
◆15 李清照词二首不要对他说不行美国洛杉矶道奇棒球队领队汤米·拉索达谈怎样应付状态不好的球员,他说:我记得有个球员来问我:“干吗不派我上场?”要是我对他说“小伙子,不派你上场是因为你这不行,那也做不好”,这对他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不对他说不行,而对他说:“小伙子,我现在派上场的是本队最好的球员,也许明天你也是其中之一。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赏读:人总是要死的,但为国捐躯,光照史册,那么虽死犹生。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赏读:男儿何不佩挂刀剑从戎,为国家平定被割据的五十州。
抒发了为统一国家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
行百里者半九十。
——《战国策》赏读: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
这句话比喻事情越到最后阶段越难完成。
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到最后完成决不可以松气,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一、作者视窗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
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
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
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作品有《漱玉词》等。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夏日绝句》等。
二、写作背景《鹧鸪天·桂花》:北宋末年受党争的牵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死后,她曾随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约十年之久。
摆脱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离开了都市的喧嚣,悉心研究金石书画,易安室中畅怀对饮,唱和嬉戏,给他们的隐退生活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无穷的乐趣。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5李清照词二首永遇乐(落日熔金)教案2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永遇乐(落日熔金)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以乐景衬哀情、对比手法的运用。
2.领会李清照在词中流露的身世之悲、知音之叹及故国之思。
二、教材分析
《永遇乐(落日熔金)》是粤教版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的李清照的一首婉约词代表作。
词作通过对中州盛日元宵节热闹情景和欢乐生活的回忆,与今日元宵节对比,突出表现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处境、今不如昔的盛衰之感和深沉的怀念故国之情,同时隐含有对偏安一隅的宋朝权贵的无声却悲愤的抗议。
教学重难点:
1.鉴赏以乐景衬哀情及对比手法。
2.感受词人的动荡飘零的身世之悲、孤独凄凉的知音之叹和深沉悲愤的故国之思。
三、教学策略
讲授法、朗读法、提问法、表格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
四、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永遇乐
李清照
对比景美(乐)情悲(哀)身世之悲
盛日(昔)憔悴(今)故国之思
反衬相招(他)谢他(己)知音之叹。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三单元15李清照词二首永遇乐(落日熔金)
《永遇乐》教案李清照一、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赏析《永遇乐》中以乐景衬哀情、对比手法的运用。
3、深入体会本词的思想感情,感悟词人情感世界。
二、教学重点:赏析《永遇乐》中以乐景衬哀情、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本词的思想感情,感知词人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知道,一直以来,在我国无论是政坛还是科学或其他方面,一直以来就是男子的天下,女子少有出头的,一个女人要名垂青史要比男人困难得多,因此她们的成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比如说唐代有个女皇帝,而在南宋就有个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在李清照的诗词中体味其真情。
(二)走进易安,知人论世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南渡之前)韵调优美,内容只限于闺情乐事后期(南渡之后)凄苦的身世、故土之思、家国之悲(三)诵读(老师范读,学生齐读)注意:1、读准字音2、把握节奏3、读出感情(四)整体感知讨论:李清照是否真的孤独呢?设问:作者拒绝了邀请,是不是朋友不够盛情呢?明确:来相招、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五)具体研读设问:李清照为什么不看元宵佳景,而要“谢他酒朋诗侣”?明确:•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问:试着从词中把透露词人心理的句子找出来?(心理原因)•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1、原因一: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易安此句以形写神,以鬟乱鬓白写其衰老颓唐。
如今人老了,憔悴了,白发蓬乱,虽又值佳节,又哪还有心思出外游赏呢?2、原因二: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1)译文:落日的光辉,像熔解的金子,一片赤红璀璨;晚霞在落日的照耀下,好比珠联璧合。
(2)人在何处?怎么理解?明确:这晴朗的暮景,预示着今晚的元宵将有一番繁华热闹的景象。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李清照词二首》学案含答案
第三单元漫步宋词15. 李清照词二首班级:姓名:成绩: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她创立的“别是一家”的“易安体”;2、了解李清照在宋室南渡为界的前后两个时期创作诗词的不同风格;3、“易安体”的主要特点和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1、感受词人情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2、把握李清照前期词多描写寂寞生活,抒发忧郁感情;后期词多寄托故国之思。
学习难点:理解“易安体”的主要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词作主要风格。
2、熟读美诵,疏通词意,把握《鹧鸪天•桂花》思想情感。
学习重难点:反复吟咏,感受词人情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学习过程:自学交流一、知人论世,走进易安(制作PPT)二、熟读美诵,疏通词意1、美诵2、释义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述交流任务。
课堂研读古人咏物,往往托物言志或托物抒情。
李清照借“桂花”表达了怎样的情志?第二课时班级:姓名:成绩: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李清照在宋室南渡为界的前后两个时期创作诗词的不同风格;2、“易安体”的主要特点和表现手法。
学习重难点:理解“易安体”的主要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学习过程:课堂研读1、鉴赏《永遇乐》,说说这首词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怎样的情感?2、试概括易安词前后期不同内容与风格,并总结下“易安体”的主要特点。
拓展提升1.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两个小题。
鹧鸪天•桂花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
⑴“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写出桂花的什么特点?⑵“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2.(2007•浙江卷)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 (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① (金)吴激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三单元15李清照词二首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1)
花似人,人似花——走进李清照的美丽情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2.技能目标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情感目标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重难点: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多层深入解读,力争体现“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四个维度。
教材内容及教学设想:高二粤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元散曲》中的第15课《李清照词二首》。
研究教材时,《李清照词二首》中有一首《鹧鸪天》,是写桂花的。
另外,我了解了学情,知晓学生已经学过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和《武陵春》,这几首词都含有“花”这个意象。
深入研究发现,在李清照词中,建造了一座美丽的“百花园”,花的盛开、凋谢和枯萎成了李清照生命流程的展现,花的意象中,秉承着一种对美的追寻,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着对青春的感叹,对爱情的执着,对国破家亡的深思哀痛。
这些作品从审美、语言、思维及文化方面有极大的挖掘空间,很好地契合了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因此,另选了其3首有代表性的词《点绛唇》、《一剪梅》和《声声慢》,共8首,尝试通过含有“花”意象的这些词来走进李清照的一生,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她那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学生作品与教师作品品读唐丽群:名门闺秀院中游,薄汗透轻衣,似那露浓花瘦。
离别愁绪载满舟,把酒黄昏后,更比黄花还瘦。
张轩:年少羞把青梅嗅,与明诚因缘配。
奈何鸳鸯常分离,离别相思把词写。
巾帼须眉,国破词碎。
忠心爱国徒悲,却诉不尽愁。
身人杰,死鬼雄,花飘水自流。
问谁明此意,当年凭栏望。
粤教版语文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15 李清照词二首PPT优质课件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2.写作背景 《鹧鸪天·桂花》 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学界尚无确考。李清照在24岁时,因其夫赵明诚奔父丧, 加上当时的党争的连累,曾居乡里多年,从这首词的内容格调看,或许作于这一时期。 《永遇乐》 此词的具体写作时间、地点,难以准确考定。但从作品所写的内容以及所表达 的情感,可以断定是靖康之变以后,词人流落江南时所写。教科书的“资料信息”所 录宋人张端义《贵耳集》说李清照“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 《永遇乐》词”应是可信的。李清照这个时期的境遇和心态与靖康之变之前相比, 是截然不同的。
自主探究 句段点评
1.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点评:这十四字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前句重在赋“色”,兼及体性; 后句重在咏怀,突出“香”字。“暗淡”“轻黄”二词中,“暗”“淡”“轻”三字形容的是桂 花的颜色黄的程度,“体性柔”是说这种花的花身和性质,说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 光泽和浓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桂花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情怀疏淡,远 迹深山,只将浓郁的芳香留给人间。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1.注字音
鹧鸪(zhè)n)
2.写汉字
和氏bì(璧) bì(壁)画
bì(避)讳
闲xiá(暇)
xiá(瑕)疵
蒹jiā(葭)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3.解词义 熔金:形容落日灿烂的颜色。 次第:转眼。 怕见:懒得。 向:在。 4.积名句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5 李清照词二首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1.连线作者
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自号易安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她对诗、词、散 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其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 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李清照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有《漱玉词》。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15课 李清照词二首 Word版含答案
第15课李清照词二首对应学生用书P52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
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
十八岁嫁金石考据家赵明诚为妻。
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并共同从事金石学研究。
早期生活优裕,金兵攻陷汴京后,流寓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
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多描写闺情相思,反映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求,明快妍丽。
后期则更多地描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其词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
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
还写过一些情致豪放之作,风格多样。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鹧鸪天·桂花》受北宋末年党争的牵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死后,她曾随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十年之久。
摆脱了官场上的钩心斗角,离开了都市的喧嚣,悉心研究金石书画,易安室中畅怀对饮,唱和嬉戏,给他们的隐退生活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无穷的乐趣。
他们忘名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此情此景,和桂花那种“暗淡轻黄”“情疏迹远”,但求馥香自芳的韵致是何等的相似。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这首词是李清照特定情怀的反映,是一种寄寓和隐喻。
《永遇乐》此词是靖康之变后,作者流寓江南时所作。
(宋)张端义《贵耳集》上卷:“李清照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
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
”可见本词当时是词人晚年流离南宋都城临安期间所作。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举家南逃,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建康形势危急,李清照再度流亡在浙江、福建之间,孤身一人,漂泊无定,境况极为悲惨,最后在孤苦中度过了晚年。
这个时期,李清照的作品较前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忧国怀乡的情绪,以及在孤寂生活中深重的哀愁,深刻反映了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的命运。
第三单元15李清照词二首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教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
鹧鸪天教学目标: 1 理解词意,把握桂花形象。
2 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3 鉴赏词作的表现手法。
4继续学习鉴赏咏物诗词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及鉴赏词作表现手法一、故事导入有个文质彬彬,气质不凡的公子,到了该娶妻的时候了。
有一天白天,他在家中睡觉,做了一个奇怪的梦,醒来就去见父亲,汇报了自己的这个梦。
他说:“我在梦里读到了一本书,其他内容都不记得了,只记得有三句话,叫做:‘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明确:这其实是简单的文字游戏,答案为“词夫之女”。
没错,这位男子就是赵明诚,李清照的丈夫。
他其实是想从父亲口中说出自己的心愿,就是娶一位词女为妻。
而纵观当时朝廷内外官员的千金小姐,唯有李清照称得上是才貌双全的才女。
这也说明了当时18岁的李清照已经名气不小,深受爱慕。
二、介绍李清照宋代词人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女词人,她不仅能写出婉转哀愁的闺中之作,也能写出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气魄雄浑的诗句。
1、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著有《漱玉词》。
2、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3、李清照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人称“婉约词宗”。
重点突出李清照的前后两期作品的风格三、朗诵全词,结合课文注释翻译全词四、鉴赏(一)思考:词中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请分别找出对应的语句。
描写和议论哪些是描写?哪些是议论?)描写句: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议论句:⑴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⑵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⑶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二)自己朗读,思考:词人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桂花?桂花具有怎样的特点?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特点:颜色:暗淡轻黄体态:柔生长地:情疏迹远(色彩淡雅性情温柔香气远扬)气味:香(三)、赏析文章的议论第一层议论: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审美观点?第二层议论:“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第三层议论:“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课件:第三单元 15李清照词二首
三、文学常识
词的句子长短 词的句子,不仅有五字的、七字的,还有一字、二字、 三字、四字、六字、八字、九字、十字的,还有十一字的 长句子。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断句。八字以上的句子, 词谱一般给以断开。但不同的作者有时也可能作不同的处 理。例如八字句,可断为“上三下五”(如柳永:“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婉约”一词,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 婉约其辞”,分别言之:“婉”为柔美、婉曲;“约”的本 意为“缠束”,引申为精炼、隐约、微妙。故“婉约”与 “烦滥”相对立。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 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 景交融,声调和谐。宋末沈义父《乐府指述》标举的作词 四个标准:“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 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
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
学国学 1.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 道。”
——选自《论语·雍也》 【古文今译】 孔子说:“齐国一改变,可 以达到鲁国这个样子;鲁国一改变,就可以达到 先王之道了。”
2.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 以语上也。”
——选自《论语·雍也》 【古文今译】 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 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 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这种突然而起的“忧愁风雨”的心理状态,深刻地反 映了词人多年来颠沛流离的境遇,以及历尽灾难,觉得世 事无常、战战兢兢、栖栖惶惶、多疑多虑的心境。
3.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 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 欺也,不可罔也。”
——选自《论语·雍也》
【古文今译】 宰我问道:“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 告诉他井里掉下去一位仁人啦,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 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却不可 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
高中语文粤教15、李清照词二首《永遇乐(落日熔金)》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三单元15、李清照词二首《永遇乐(落日熔金)》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作品的特色。
2.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运用的艺术手法。
2学情分析
该班学生学习氛围较浓,课前有先去了解李清照的相关生平与创作该诗的历史背景,所以这节课主要联系诗人相关的历
史背景深入讲解这首诗,并学习寓情于景等相关表达技巧。
3重点难点
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运用的艺术手法。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讲授】教学内容
导入
1、词人简介
李清照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内容只限于闺情相思.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主题的社
会意义也扩大了,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浓愁、哀愁--悲苦凄凉
2、写作背景
临安(浙江杭州),当时南宋已较安定,元宵节日,临安呈现一派热闹繁荣景象,作者在饱经忧患之余,抚今思昔,作此词以
抒发故国之思,流离之感。
读来似乎淡泊,却包含无限感慨。
此词所表现的故国之思,身世之痛,引起过不少爱国者的共鸣。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 唐诗宋词元散曲教师用书
15 李清照词二首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①正举。
风休住,蓬舟②吹取三山③去!【注】①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②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③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内容赏析】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
写梦中海天溟濛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
隐喻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诉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
这就是被评论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现有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
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
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离骚》《逍遥游》和神话传说化入词中,通过神奇的想象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势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鹧鸪天桂花[识作者]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主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失。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高中语文15李清照词二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15李清照词二首“免费租用”?2013年5月15日,《扬子晚报》刊有《沪语导游可放口袋》一文。
文中说:“市民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到古猗园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免费租用一台语言导览器,收听专业的沪语讲解。
”这里“免费租用”是什么意思?使用这个“语言导览器”到底要不要交费?“免费”是不交钱的意思,“租用”是以归还原物并给一定代价为条件而使用别人的东西,如租用家具。
可见,“免费租用”的说法是矛盾的、错误的。
把“租”改为“使”就通了。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洪家模走近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李清照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收藏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作品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文学家,她的作品留存至今较多的是词。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漱玉词》。
相关知识词的句子长短词的句子,不仅有五字的、七字的,还有一字、二字、三字、四字、六字、八字、九字、十字的,还有十一字的长句子。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断句。
八字以上的句子,词谱一般给以断开。
但不同的作者有时也可能作不同的处理。
例如八字句,可断为“上三下五”(如柳永:“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或“上四下四”(史达祖:“定知我今——无魂可消”);或“上一下七”(向子:“但——长江无语东流去”);或“上二下六”(柳永:“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识记字音鹧鸪..(zhè ɡū) 冠.儿(ɡuàn) 骚.人(sāo)煞.(shà) 捻.(niǎn) 簇.带(cù)风鬟.(huán) 霜鬓.(bìn)“士”是会意字,从一从十。
本义为手持大斧作战的武夫。
如“士兵”“斗士”等。
战国以后,引申为有教养有地位的人,如“策士”“士大夫”等。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15课 李清照词二首
第15课李清照词二首 P52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
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
十八岁嫁金石考据家赵明诚为妻。
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并共同从事金石学研究。
早期生活优裕,金兵攻陷汴京后,流寓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
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多描写闺情相思,反映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求,明快妍丽。
后期则更多地描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其词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
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
还写过一些情致豪放之作,风格多样。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鹧鸪天·桂花》 受北宋末年党争的牵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死后,她曾随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十年之久。
摆脱了官场上的钩心斗角,离开了都市的喧嚣,悉心研究金石书画,易安室中畅怀对饮,唱和嬉戏,给他们的隐退生活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无穷的乐趣。
他们忘名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此情此景,和桂花那种“暗淡轻黄”“情疏迹远”,但求馥香自芳的韵致是何等的相似。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这首词是李清照特定情怀的反映,是一种寄寓和隐喻。
《永遇乐》 此词是靖康之变后,作者流寓江南时所作。
(宋)张端义《贵耳集》上卷:“李清照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
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
”可见本词当时是词人晚年流离南宋都城临安期间所作。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举家南逃,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建康形势危急,李清照再度流亡在浙江、福建之间,孤身一人,漂泊无定,境况极为悲惨,最后在孤苦中度过了晚年。
这个时期,李清照的作品较前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忧国怀乡的情绪,以及在孤寂生活中深重的哀愁,深刻反映了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的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李清照词二首不要对他说不行美国洛杉矶道奇棒球队领队汤米·拉索达谈怎样应付状态不好的球员,他说:我记得有个球员来问我:“干吗不派我上场?”要是我对他说“小伙子,不派你上场是因为你这不行,那也做不好”,这对他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不对他说不行,而对他说:“小伙子,我现在派上场的是本队最好的球员,也许明天你也是其中之一。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赏读:人总是要死的,但为国捐躯,光照史册,那么虽死犹生。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赏读:男儿何不佩挂刀剑从戎,为国家平定被割据的五十州。
抒发了为统一国家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
行百里者半九十。
——《战国策》赏读: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
这句话比喻事情越到最后阶段越难完成。
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到最后完成决不可以松气,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一、作者视窗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
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
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
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作品有《漱玉词》等。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夏日绝句》等。
二、写作背景《鹧鸪天·桂花》:北宋末年受党争的牵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死后,她曾随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约十年之久。
摆脱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离开了都市的喧嚣,悉心研究金石书画,易安室中畅怀对饮,唱和嬉戏,给他们的隐退生活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无穷的乐趣。
他们忘名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此情此景,和桂花那种“暗淡轻黄”、“情疏迹远”,但求馥香自芳的韵致是何等的相似。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这首词是李清照特定情怀的反映,是一种寄寓和隐喻。
《永遇乐》:此词是“靖康之变”后,作者流寓江南时所作。
(宋)张端义《贵耳集》上卷:“李清照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
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
”可见本篇当是词人晚年流离南宋都城临安期间所作。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举家南逃,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建康形势危急,李清照再度流亡在浙江、福建之间,孤身一人,漂泊无定,境况极为悲惨,最后在孤苦中度过了晚年。
这一时期,李清照的作品较前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忧国怀乡的情绪,以及在孤寂生活中深重的哀愁,深刻反映了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的命运。
这首词即是在临安寓居时所作,表达了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
三、基础梳理1.字音识记(1)情疏.迹远( ) (2)何须浅碧.轻红色( ) (3)梅定妒.( ) (4)落日熔.金( ) (5)暮云合璧.( ) (6)闺门多暇.( ) (7)捻.金雪柳( ) (8)簇.带争济楚( ) (9)冠⎩⎪⎨⎪⎧ 画栏开处冠.中秋( )冠.冕堂皇( ) (10)煞⎩⎪⎨⎪⎧骚人可煞.无情思( )煞.笔( ) 答案 (1)shū (2)bì (3)dù (4)rón ɡ (5)bì (6)xiá (7)niǎn (8)cù (9)ɡuàn ɡuān(10)shà shā2.词语释义(1)画栏开处冠.中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骚人可煞.无情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事当年不见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落日熔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暮云合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次第..岂无风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闺门..多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记得偏重三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捻金雪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簇带争济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怕见..夜间出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谢.他酒朋诗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不如向.、帘儿底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超出众人,居第一位 (2)极,很,太 (3)为什么 (4)形容落日灿烂的颜色 (5)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6)转眼 (7)这里指代妇女 (8)指正月十五 (9)用素绢或银纸搓成的柳枝状装饰物 (10)漂亮 (11)懒得 (12)谢绝 (13)在3.名句背诵(1)______________,情疏迹远只香留。
(2)落日熔金,______________。
(3)元宵佳节,______________,次第岂无风雨?(4)何须浅碧轻红色,______________。
答案 (1)暗淡轻黄体性柔 (2)暮云合璧 (3)融和天气 (4)自是花中第一流整体感知1.《鹧鸪天·桂花》这是一首咏桂词。
作者通过赞扬桂花的色淡香浓、迹远品高,表现了自己独特高尚的人格理想,同时也展现了词人超凡脱俗的美学观点。
2.《永遇乐》(落日熔金)这是一首描写元宵灯节的词。
全词通过对眼下的元宵节和过去的元宵节的不同情景对比,以深沉凝重的笔法勾勒出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借以抒发自己深沉的盛衰之慨和身世之悲。
文脉梳理《鹧鸪天·桂花》 ⎩⎪⎨⎪⎧ 咏物:突出桂花“香”议论⎩⎪⎨⎪⎧ 一层:以群花作比二层:以梅菊陪衬三层:评说古人重点突破一、咏物诗词中对物的吟咏除了生动的描写之外,也可以通过恰当的议论,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鹧鸪天》就是一例。
这首咏桂词除开头两句外,其他都是议论的句子。
请分析这些议论对表现所咏之物及作者情志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
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
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
除句首二句咏物,以下转入议论。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花自以红为美,而碧牡丹、绿萼梅尤名贵,这是一般人的审美观点。
在李清照看来,品格的美、内在的美尤为重要。
“何须”二字,把仅以色美取胜的群花一笔荡开,而推出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大书特书,“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是第一层议论。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为第二层议论。
李清照一生酷爱梅花,咏梅词达五首之多。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渔家傲》),这是写其柔媚洁丽之娇态;“红酥肯放琼苞碎”(《玉楼香》),这是写其苞蕾红润晶莹,如琼玉缀枝。
但她在“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面前,却不能不油然而生忌妒之意。
菊花在李清照的笔下,“清芬酝藉”,“雪清玉瘦”(《多丽》),然而,面对“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也只有掩面含羞,自叹弗如了。
接着又从节令上着眼,称桂花为中秋时节的花中之冠。
“画栏开处”暗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诗句“画栏树悬秋香”。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为第三层议论。
这里,词人推开一步,不再就花论花,而是从评说古人下笔。
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养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李清照很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位先贤,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漏了,岂非一大遗恨。
与李清照同时的陈与义在《清平乐·木犀》词中也说:“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
”可谓不谋而合。
李清照的这首咏物词咏物而不滞于物。
其间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衬,或评骘古人,从多层次的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作者那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
那么,李清照为何对貌不出众、色不诱人的桂花如此推崇备至呢?言为心声,其中自有特定的情怀。
由于北宋末年党争的牵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死后,她曾随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约十年之久。
摆脱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离开了都市的喧嚣纷扰,归来堂上悉心研玩金石书画,易安室中畅怀对饮、唱和嬉戏,给他们的隐退生活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无穷的乐趣。
他们忘名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
此情此景,和桂花那种“暗淡轻黄”、“情疏迹远”、但求馥香自芳的韵致是何等的相似啊!二、《永遇乐》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今昔元宵佳节的不同境况,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隐含其中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上片写今年元宵节的情景。
晴明的暮景预示今年元宵将有一番热闹景象,但紧接着一句“人在何处”,却是一声充满迷茫与痛苦的长叹。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暗用李白诗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抒写自己怀念旧都的哀思。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这种突起的忧愁“风雨”的心理状态,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多年来颠沛流离的境遇和深重的国难家仇所形成的特殊心境。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充分体现出过去无忧无虑的游赏兴致。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体现出词人无比伤感落魄之情,今非昔比,物是人非,一切都让词人感到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
尽管写过去元宵盛景,似乎透露出对生活还有所追恋和向往,但骨子里则蕴含着无限的孤寂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