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限时规范训练 必修3 2-2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合集下载

202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32群落及其演替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32群落及其演替含解析新人教版

群落及其演替一、根底练1.以下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的特征及生态意义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缓解种间竞争D.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2.大、小鲈鱼混养,大小两种草履虫混养,冬虫夏草中幼虫和真菌(蝙蝠蛾的幼虫被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变为菌核使虫体的组织破环,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从幼虫的口或头部长出有柄的子座,似直立小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 )A.种内竞争、种内竞争、共生B.种内竞争、捕食、寄生C.捕食、种间竞争、共生D.种内竞争、种间竞争、寄生3.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动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曲线如下图,以下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甲、乙两种动物之间为竞争关系B.甲、乙两种动物之间为捕食关系,乙捕食甲C.假设乙种群数量减少,那么甲种群的数量将持续增多D.甲、乙两种生物最终可能是一种生物保存下来4.植物群落的生长具有分层现象,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B.在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该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作物品种C.处于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5.关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要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设计一个研究方案表6.我国的很多的淡水湖曾被开垦成农田,近几年由于“退耕还湖〞的实施,农田弃耕后,在湖泊的枯水期,甚至出现了成片的“草原〞。

以下相关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B.该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一直在增加C.该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类型发生了改变7.以下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8.以下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B.假设时间允许,甲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N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相同9.下表为科研人员对鸟类资源的调查统计结果,请分析答复以下问题。

(江苏专版)高考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讲义(必修3)(生物 含解析)

(江苏专版)高考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讲义(必修3)(生物 含解析)

⎪⎪⎪ 1.群落的结构特征A 2.群落的演替A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思维导图·成一统][基础速练·固根基]1.判断下列有关说法的正误(1)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2)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3)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狼吃羊是捕食现象(×)(4)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共生(×)(5)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6)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分层现象(×)(7)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光的利用率(×)(8)水平结构上种群的分布与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2.连线各种种间关系的特点与实例3.据图填空图中的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则:(1)在图1中,属于捕食关系的是②,属于竞争关系的是①④,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③。

(填图中序号)(2)若甲: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乙:大、小草履虫;丙:兔与狐;丁:细菌和噬菌体。

则乙~丁对应图2中哪种能量关系图。

(填图中序号)乙:__c__;丙:__b__;丁:__d、e__。

4.据图填空(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A图:垂直结构。

B图:水平结构。

(2)根据图示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A图:植物分层:光照;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师说考点·解疑难]1.群落的特征群落不是种群的简单叠加,它具有种群所不具有的特定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组成的。

不同类型的群落必然由不同的物种组成,因此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

2022高三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 第9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Word版含答案

2022高三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 第9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Word版含答案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1.群落与物种丰富度(1)群落①概念:在同一时间内占据肯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②组成: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

③群落多样性的基础:群落中物种的数目和每个种群的个体数量。

(2)物种丰富度①概念: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②计算公式:D =S ln A(S:物种数目;A:样地面积;D:物种丰富度指数)2.群落中的种间关系(连线)关系特点举例A.互利共生a.一方难以单独存活α.狼与兔B.寄生b.数量同步性变化β.噬菌体与细菌C.竞争c.数量上“此长彼消,此消彼长”γ.大豆与根瘤菌D.捕食d.数量上呈现“你死我活”的变化θ.大、小草履虫混合培育【提示】A-b-γB-a-βC-d-θD-c-α3.群落的结构(1)形成缘由:群落中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渐渐形成的。

(2)类型: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的分层现象)和水平结构。

(3)生态位①概念:是指自然生态关系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②意义:生态位的分化是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基础,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力量。

1.推断群落中种间关系说法的正误。

(1)一个生物群落中两种生物之间可能具有两种种间关系。

(√)(2)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消灭在森林群落中。

(√)(3)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4)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豌豆和杂草。

(√)2.推断群落结构说法的正误。

(1)某校内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提示】这两个群落中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2)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4.2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新人教必修3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4.2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新人教必修3

【方法技巧】 (1)竞争关系可使劣势物种灭绝,以利于 优势物种得到更多的资源与空间。
(2)捕食关系是捕食与被捕食者相互制约双方种群数量的 种间关系,而被捕食者不会被捕食者灭绝。
我来试试 [练习 1]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 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3.群落演替的类型比较
类型 内容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 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
起点 虽存在过植被,但被彻 去了原有植被,但原
底消灭了的环境 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时间
经历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
缓慢
较快
影响因 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特别提醒】 (1)演替不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任何环 境下的演替都要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和周围 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此时物种与环境之间高度协 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高。
2.类型 (1)初生演替 ①概念:一个从来没有被_植__物__覆__盖_的地面,或者原来存 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 裸岩阶段→地__衣__阶__段__→苔藓阶段→__草__本____阶段→灌木 阶段→森林阶段 (2)次生演替: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__壤__条__件__基 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 演替。
思考 1 海洋中随着深度的增加,物种的丰富度有什么变 化?
【答案】 海洋中随着深度的增加,物种的丰富度变小。
二、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结构
1.种间关系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__食__物____。 (2)竞争:①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 __资__源____和 ___空__间___等;②结果:相互抑制或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劣 势甚至___灭__亡___。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虫)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 内或___体__表___,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 彼__此__有__利__。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集合”不是简单机械聚集,而是通过生物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稳定的,彼此相适应的有机体】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2)特征:物种组成、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优势种、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群落物种的组成不同(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的数目越多,群落的结构也越复杂】(3)丰富度变化情况:从赤道到两极丰富度下降、随海拔高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随水深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4)丰富度大小比较:平原<山地草地<林地远离大陆的岛屿<大陆附近的岛屿群落间的过渡地带>非过渡地带拓展: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常比相邻群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5)影响群落物种丰富度的生态因素有多种,如光、温度、水、无机盐等,在某些条件下通常有一种因素起主导作用(6)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不同。

优势种:指对群落影响最大的种群3.群落的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身体或器官)为食的现象。

注意:同种生物的成体以幼体为食,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种内斗争。

捕食不只是动物之间,动物以草为食,亦是捕食关系。

特点: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不同步变化“此消彼长”,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被捕食者不会被(捕食者)淘汰,即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

捕食关系曲线: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捕食者】”的不同步性变化(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如图①)。

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①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②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新人教必修3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新人教必修3

(2)群落演替的原因 ①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 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②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③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 ④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⑤人类活动的干扰。
(3)群落演替的结果
演替 方向
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 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 的或可测的
[答案] A
高三一轮总复习·RJ生物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解析] 随着池塘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丙蝌蚪存活 率降低,乙存活率升高,说明捕食者的食物主要是甲和丙, 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增加,A项正确,D 项错误;
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之一,任何群落都具备这 一结构;植被干物质的量不仅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 吸作用有关,也与植被的种类等有关。
[答案] B
高三一轮总复习·RJ生物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图甲:①植物分层:_阳__光__。 ②动物分层:栖__息__空__间__和__食__物__条__件___。 图乙:地形的变化、_土__壤__湿__度__、__盐__碱__度__的差异、 光__照__强__度___ 的 不 同 、生__物__自__身__生__长__特__点___ 的 不 同 以 及 人 与动物的影响等。
2.混淆种内斗争与竞争的关系 简记:“同斗争”,“异竞争”。 “同斗争”:同种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种内斗争, 如公羚羊争夺配偶。 “异竞争”:不同种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竞争,如 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二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二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必修3

同的营养级
.
1.如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
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
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
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
解析:题图中的三种鱼的种群数量受海洋深度的影响,反映了群落的 垂直分层现象,三条曲线的交叉表明它们之间有竞争关系,图中三种 鱼类随着食物的变化而有不同的分布,体现了它们的捕食状况。但曲 线不能体现出共生的关系,与题图曲线不符。
食物
地形变化镶、嵌

差异、 土壤湿不度同、生 盐物碱度 特点不光同照以强度及人与 动物的影自响身生等长
.
四、群落的演替[连线]
.
.
1.群落的空间结构类型 (1)垂直结构
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了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植 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 是随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如下图所示)。
过植被,但被彻底消 留Hale Waihona Puke 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灭了的地方
殖体的地方
基质与环 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境条件
.
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过程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 杂草阶段→灌木阶段
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 →森林阶段
阶段→森林阶段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时间短
速度
缓慢
较快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答案:D
.
2.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 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1 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1 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课时作业31 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种群呈“S”型增长B.群落的稳定性与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呈负相关C.群落内的种间竞争比种内斗争剧烈D.群落中垂直结构的形成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有的种群可能减少甚至消亡,不属于“S”型增长;群落内的种内斗争可能比种间竞争激烈;群落的稳定性与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呈正相关。

2.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

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温度和水分。

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D.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解析:年龄组成只是种群数量的一个影响因素,种群数量与迁入率、迁出率、死亡率和出生率直接相关,譬如种群遇到严重病害,可能大量个体死亡,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杂草有很多种,而种群必须是同种生物的集合;人类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演替的重要影响因素,不但影响演替速度,还能影响演替方向,如人类对自然的恶性掠夺,导致生态系统的环境恶化,物种减少。

相反如果人类合理获取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则会增强。

4.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树林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C.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的主要原因是草本较低等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解析:该题考查群落演替,属于识记水平,试题较简单。

2022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同步练习: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含答案

2022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同步练习: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含答案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21·江西南昌模拟)如图为北美某湿地草原中物种A的种群数量与物种B的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DDT(一种农药)处理时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可能是捕食关系B.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关系C.1964年到1969年间物种A的出生率始终大于死亡率D.DDT的喷洒对物种B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大于对物种A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2.(2021·山东聊城模拟)如图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子和狼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分别表示兔子和狼的数量变化B.狼的K值接近B点对应的数值C.兔子的K值接近C点和D点对应的数值D.第3年狼的数量会因缺乏食物而下降3.(2021·黑龙江哈尔滨联考)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竹林中箭竹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4.(2021·河北邢台模拟)荒漠土壤中的生物土壤结皮是促进演替进程中重要的生物基础,土壤结皮依次经过了土壤酶、土壤微生物、藻结皮、地衣结皮以及苔藓结皮阶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土壤中的生物土壤结皮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在苔藓结皮阶段,原有的地衣将会消亡C.若气候适宜,这将大大缩短生物土壤结皮所需的时间D.地衣结皮阶段能为苔藓的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5.(2021·山东统考)草方格沙障是用干的麦草、稻草、芦苇等扎成方格形状固定于沙中,并在方格中播撒固沙植物的种子,用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一种治沙方法。

某地用该方法治理正在沙化的土地并取得良好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草方格能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B.微生物对草方格材料的分解改善了土壤结构C.该过程改变了演替速度但没有改变演替方向D.该方法可增加治理区域的物种丰富度6.(2021·江淮十校联考)如图表示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自然条件下,a曲线的DE段和b曲线的变化趋势说明群落演替表现为营养结构从简单到复杂B.a曲线曲折变化说明其对应的群落演替过程比b曲线对应的艰难而漫长C.a和b曲线一般需经历生物入侵→成功定居→竞争平衡D.E点可代表群落已达顶极阶段,此时群落所处阶段可能是灌木阶段7.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群落丰富度调查实验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森林植被的丰富度可用样方法,需对各个样方取平均值C.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鼠妇时,应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其丰富度D.对于土壤小动物而言,用取样器取样法可调查群落丰富度和某个种群的密度8.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鼠妇、跳虫、甲螨和线虫等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二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二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必修3 第三单元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选择题1.夏季洪水肆虐造成山体滑坡。

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滑坡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处最先出现的生物是地衣B.新的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多为草本植物,有垂直结构C.新的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比较低D.人类活动会使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发生改变2.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演替先后顺序:乙→丙→甲→丁B.生物多样性:丁>甲>丙>乙C.此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D.此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3.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表所示的统计数据: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B.甲种群和乙种群若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那么它们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能量和有机物C.由甲、乙两个种群的变化过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D.甲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是缺乏有利变异4.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

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水平结构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5.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6.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到达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苔藓阶段、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但是不能改变方向C.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7.下表各项是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8)A.甲表示的是裸岩上的初生演替B.乙可表示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完全相同D.若条件适宜,乙群落可演替成森林9.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新人教版必修3
(×) 提示:群落演替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后就不会随时 间的延长而继续加剧。
.
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改编)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 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
提示: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较为复杂。
.
5.(2013·福建高考)在退化林地上形成的自然恢复林属于 初生演替。(×)
提示:属于次生演替。
环境因素 生态因素 .
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布
②动物:植物分层现象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 间和食物条件,也存在分层现象。
.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盐碱度和湿度 等因 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种群。 (3)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①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的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 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 应。 ②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配置关系有利 于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
6.(2013·四川高考)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上的生物群落, 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7.(2012·海南高考)群落演替中的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 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
[核心讲解] 1.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 ①植物 a.具体表现:植物在垂直方向上分层。 b.影响因素: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 总是随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如图所示)。
.
【解析】 根据坐标图中横、纵坐标轴的含义可知,图 示不能说明甲、乙、丙之间是否存在捕食关系,A 项错。据 图可知,甲与乙、乙与丙具有相同的食物来源,故甲与乙、 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甲与丙没有相同的食物来源,但 可能会在生存空间或其他生活资源方面存在竞争,B 项错。 取食范围越广,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就越强,数量就越稳定, C 项正确。图示捕食状况是三个种群在长期自然选择中适应 环境的结果,但生物生存的环境会不断变化,生物本身的遗 传特性和生活习性也不断改变,故捕食特点也会不断变化, D 项错。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直击高考(必修3)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直击高考(必修3)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选择题1.(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答案】D【解析】草本阶段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先于灌木阶段出现,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多,即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增大,所以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物种丰富度不同,灌木阶段的物种丰富度较大,A项错误;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空间结构逐渐变得复杂,所以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要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简单,B项错误;草本阶段的物种丰富度小于灌木阶段,所以其营养结构比灌木阶段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比灌木阶段弱,C 项错误;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前一个阶段能为后一个阶段创造适宜的环境,D项正确。

2.(2015年浙江)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答案】B【解析】在灌木的生长进程中,其分布型由集群分布到随机分布再到均匀分布,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大灌木均匀分布主要是种内竞争的结果,即它们互相争夺空间、水分、养料等,不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项错误、C项正确;幼小灌木集群分布主要是因种子落在母株附近,D项正确。

3.(2015年四川)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

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答案】A【解析】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均在减少,两者之间的竞争将会降低,A错误;蜥蝎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越不利于躲避天敌,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B正确;据图中数据可知,随距石头的距离不同,生物分布也不同,故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C正确;据图离石头越近,蝗虫的干重越小,因此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可有效降低蝗虫的数量,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 正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2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限时规范训练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2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限时规范训练

【高考调研】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2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限时规范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60分)1.(原创题)2012年7月21日,北京暴雨使房山区发生山洪,洪水过后,在较短的一段时间,滑坡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属于初生演替B.在滑坡处,新形成的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存在水平结构C.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会逐渐降低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答案 B解析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属于次生演替,A项错;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项正确;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C项错;群落的演替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如人的活动,D项错。

2.(原创题)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首先很快就会长满小灌木,成为灌木丛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断有物种被淘汰C.组成加拉帕戈斯群岛的13个主要岛屿的鸟类各自形成独立的种群基因库,且这13个基因库的差别将越来越大D.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结构逐渐复杂,植被光能利用率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相对稳定答案 D解析草本植物阶段是弃耕农田发生演替的第一个阶段;群落演替过程多数物种不会被淘汰;13个岛屿上的鸟类可能不是只有13个种群,故种群基因库也不只有13个;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植被光能利用率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在10%~20%之间。

3.(2012·泉州模拟)在某自然保护区中,A物种与B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物种与B物种的相互关系是捕食关系,B为捕食者,A为被捕食者B.A物种种群数量受B物种种群影响,但B物种种群数量不受A物种种群的影响C.A物种种群数量变化受出生率和死亡率因素的影响,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因素的影响D.A物种和B物种各自种群内均出现种内斗争答案 B解析两条曲线呈非同步性变化,可以判断A物种与B物种之间为捕食关系,A数量多于B 且A先增先减,所以B为捕食者,A为被捕食者,A项正确;具有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的数量是相互影响的,所以B项错误。

江苏专用2022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限时集训31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含解析

江苏专用2022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限时集训31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含解析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建议用时:40分钟)1.生物群落的组成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化状况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又称为垂直分层现象。

例如,森林中有乔木、灌木、草本和地被等层次。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生生物的分层与阳光、溶氧量等因素密切相关B.森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明显,有利于对空间和食物资源的充分利用C.草地边缘和中央的植被类型存在差异的现象属于垂直分层现象D.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的垂直结构可能逐渐发生改变C[草地边缘和中央的植被类型存在差异的现象属于水平结构,C错误。

]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不一定都导致群落结构更复杂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每个种群的数量变化都符合“S”型曲线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改变不会导致种间关系发生改变D.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草原群落不发生演替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不一定都导致群落结构更复杂,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使群落的结构变得更简单,A正确;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每个阶段的优势种的数量变化符合“S”型曲线,但前一阶段的优势种的数量在此阶段将会下降,B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改变使物种丰富度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种间关系发生改变,C错误;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草原群落也会发生演替,D错误。

]3.(2020·某某市高三一模)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是指不同天敌共享同一猎物,其中一种天敌捕食共同猎物的同时还捕食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捕食者,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猎物。

某生态系统中瓢虫与寄生蜂、蚜虫三者之间存在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其中寄生蜂既是猎物又是捕食者。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瓢虫与寄生蜂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B.瓢虫属于集团内捕食者,蚜虫属于集团内猎物C.瓢虫通过寄生蜂获得的能量要比蚜虫多D.瓢虫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据第二、三营养级A[瓢虫与寄生蜂、蚜虫三者之间存在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其中寄生蜂既是猎物又是捕食者,由此可知瓢虫被称为集团内捕食者,寄生蜂被称为集团内猎物,瓢虫与寄生蜂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A正确,B错误;瓢虫处于第三、四营养级,又因为能量是逐级递减的,瓢虫通过寄生蜂获得的能量要比蚜虫少,C、D错误。

2020版高考生物北师大版一轮温习训练必修3第2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2020版高考生物北师大版一轮温习训练必修3第2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

某地域将天然林全数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阻碍。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进程属于初生演替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硕度增加C.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域环境D.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抗击力稳固性高解析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进程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硕度减少,B错误;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增加了物种丰硕度,增强了该生态系统的抗击力稳固性,有利于改善该地域的环境,C正确;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抗击力稳固性低,D错误。

答案C2.以下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B.任何区域初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丛林C.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转变的趋势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解析种群没有垂直分层现象;在干旱的荒漠地域,群落的演替很难形成丛林;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转变的趋势。

答案D3.生物群落甲、乙、丙中含有数字1到8的八个物种,每一个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

请判定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是乙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攻击且危害程度慢慢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阻碍最大的是甲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解析生物群落是由假设干个生物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中的生物种类越多,个体数量散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动,其抗击力稳固性越大;反之,那么越小。

分析群落丙的种群中物种数量大体呈现数量金字塔型,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答案C4.关于群落的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水平结构上种群散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B.同一时刻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硕度愈来愈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解析任何一个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一轮限时规范训练必修三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时间:45分钟)A级基础演练1.(2013·浙江四校调研)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能力。

有学者以“生产力假说”来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认为是高生产力造成高的物种丰富度。

研究者在某山区研究发现其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且海拔高度与物种丰富度关系如图所示。

由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拔1 000 m处物种丰富度低而生产力高B.生产力最高的地区是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区C.高海拔地区的生产力比低海拔地区的高D.此研究结果支持“生产力假说”解析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群落中物种数目越多,物种的丰富度就越高。

据题图可知,海拔1 000 m处的物种数目少,物种丰富度低,海拔2 000~3 000 m处的物种数目多,物种丰富度高,海拔4 000 m处的物种数目相对较少,物种丰富度相对较低。

根据题意“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分析可知,低海拔地区如海拔1 000 m处的生产力比高海拔地区的生产力相对较高,而物种丰富度低,此研究结果很显然和“生产力假说”是矛盾的。

答案 A2.(2013·南京一模)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B.任何区域初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C.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解析种群没有垂直分层现象;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很难形成森林;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答案 D3.(2013·南昌调研)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二者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

A.拟谷盗种群增长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 d以后B.拟谷盗种群类似“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因素制约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因此拟谷盗必须依赖于锯谷盗种群解析由图示可知,两种仓库害虫的关系为竞争,竞争强度由弱-强-弱;拟谷盗种群增长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 d之前;拟谷盗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种间竞争等因素制约。

答案 B4.(2013·合肥教学质检)关于群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解析任何一个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答案 B5.(2013·孝感统考)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B.河流因为堵塞而成为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C.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解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来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因此A项所述属于初生演替,B、C、D项所述都属于次生演替。

答案 A6.(2013·东城区综合练习)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

下图中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曲线甲、乙、丙对应的物种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群落的总生产量增加,有机物总量增加,生物种类越来越多,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

在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而是取代其优势地位。

答案 C7.(2013·湖北三校联考)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为此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取样器,取样后,分别统计小取样瓶中的小动物种类和数量,根据你的理解,该同学调查的目的不可能是调查该池塘( )。

A.同一水层小动物类群B.不同水层小动物类群C.可能存在的食物链D.常见的小动物类群解析若将该取样器水平放置,则可以调查该池塘的同一水层小动物类群,若将该取样器垂直放置,则可以调查该池塘的不同水层小动物类群;无论水平还是垂直放置,调查的小动物都是常见的类群;通过此方法虽能调查出该池塘中小动物的不同类群,但无法获知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当然也就不知其食物链的构成。

答案 C8.(2013·东城区检测)如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B.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解析由坐标图可知,甲种群生活在相对低湿度、低温环境中,乙种群生活在相对高湿度、高温环境中,因此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

答案 D9.有一片长有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逐年对两个树种的存量进行统计,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记作C,作出曲线如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两个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树种处于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a年的优势种是________,在d年的优势种是________。

排除气候条件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可能是随着前一种群的繁盛,逐步改变了当地的________,使之反而适合后一种群的生存需求了。

(4)以上说明生物群落________,它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________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而________,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阶段。

解析马尾松和山毛榉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无机盐等。

因此只要两者共存就一定存在竞争。

优势种是指在数量上占优势的物种,就C值含义可知,C>1,则马尾松占优势;C<1,则山毛榉占优势;C =1,则两树种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由于环境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变化,种群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使生物群落也随之发生变化。

答案(1)0~e (2)b~c (3)马尾松山毛榉环境(4)不是一成不变的消失兴起10.(2013·北京西城一模,31)某湖泊的水域主要分为河蟹网围养殖区及航道区,养殖的河蟹主要以沉水植物为食。

研究人员对养殖区及航道区水生植物群落和水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果体现了该湖泊水生植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植物充分利用________等环境资源。

(2)航道区植物的优势种是________。

除植物本身的生活习性外,造成航道区与养殖区优势种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养殖河蟹的饲料及河蟹的排泄物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但这并没有引起此湖泊中藻类暴发,原因是水生植物能________,使水质净化。

(3)在夏季,航道区的苦草迅速繁殖达到最大量时可占湖泊中总生物量的60%以上,它所制造的有机物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除人为捕捞外,此湖泊大型肉食性鱼类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高营养级生物获得能量少。

解析 (1)调查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多次随机取样,通过分析表格可知调查的水生植物有漂浮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三大类,体现的是水生植物的垂直分布状况,各类水生植物的垂直分布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

(2)航道区植物的优势种可根据表格中“+”的多少作出判断,苦草是航道区植物的优势种。

在养殖区,由于河蟹的捕食,苦草数量相对较少。

养殖区的水生植物吸收和利用了河蟹排泄物中的氮和磷等无机盐,不会出现富营养化的状况。

(3)苦草属于生产者,其固定太阳能制造的有机物主要去向是自身细胞呼吸消耗、被初级消费者捕食利用,被分解者利用等;随着营养级的提高,流动的能量会逐渐减少,处在高营养级的大型肉食性鱼类就会较少。

答案 (1)随机取样(多次取样) 垂直 光能 (2)苦草 河蟹的取食 吸收和利用水中N 、P 等无机盐 (3)细胞呼吸消耗 被初级消费者取食 被分解者利用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B 级 智能提升11.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种生物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已知甲和丙之间没有能量传递,则甲和乙、乙和丙的种间关系分别是( )。

A .竞争、竞争B .捕食、寄生C .寄生、竞争D .捕食、互利共生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的种间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理解能力。

由图可知,乙和丙表现为“同生共死”的同步变化,则乙与丙之间为互利共生关系;又乙的种群密度随甲的变化为非同步变化,故甲和乙之间为捕食关系。

答案 D12.(2013·广州一模,5)我国从越南引进姬小蜂来控制本地区对棕榈科植物危害极大的害虫——椰心叶甲,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姬小蜂进行生物防治应作全面评估和监测B.引进姬小蜂后可降低本地椰心叶甲的环境容纳量C.姬小蜂引进本地后其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D.引进本地的姬小蜂会与椰心叶甲共同进化解析姬小蜂是寄生在椰心叶甲虫蛹上的,是椰心叶甲的天敌。

引进物种前,要采取全面的生态评估和监测来决定是否引进该物种,在引进物种后,要建立跟踪监测机制,A正确;引进椰心叶甲的天敌,会使单位空间内椰心叶甲害虫的数量大大减少,B正确;姬小蜂引进本地后,没有天敌,初期食物充足,但随着椰心叶甲的减少,其数量的增长也会受到限制,呈现“S”型增长,C错误;引进本地的姬小蜂与椰心叶甲属于寄生关系,由于自然选择必然出现共同进化,D正确。

答案 C13.(2013·湖南十二校二模,6)珍稀物种保护的最大问题是栖息地的破碎。

人类已经把大部分陆地表面积用于从事农业,而很多野生动物是无法在农业景观中生存的。

其余的陆地表面积很多都在经历破碎过程或已经破碎成许多很小的板块。

下图可以体现出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动态有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