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部发布2019年一季度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

合集下载

中国国家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中国国家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中国国家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提高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预报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自然灾害时的应急救助工作。

当毗邻国家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并对我国境内造成重大影响时,按照本预案开展国内应急救助工作。

1.4 工作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人为本、减少损失;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二、组织指挥体系2.1 国家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设立国家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

指挥部由国务院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顾问组成。

2.2 指挥部办公室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应急管理部,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协调落实指挥部决定的各项事项。

2.3 地方应急指挥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

地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同级应急管理部门。

2.4 专业应急队伍国家建立专业应急队伍,包括地震、洪水、台风、干旱、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队伍,负责特定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

三、预警预报与信息发布3.1 预警预报各级气象、水利、地震、地质、林业等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及时监测、预报自然灾害。

当发生自然灾害预警时,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2 信息发布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自然灾害信息的发布工作。

当发生自然灾害时,指挥部办公室应当及时发布灾情信息,并根据灾情发展情况及时更新。

四、应急响应4.1 响应等级根据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分为特别重大级(I级)、重大级(II级)、较大级(III级)和一般级(IV级)。

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预案

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预案

一、预案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灾害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涝、台风、干旱、滑坡、泥石流等,以及由此引发的城市内涝、次生灾害等。

三、应急响应分级根据灾害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将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四级应急响应的具体划分标准如下:(一)Ⅰ级(特别重大):预计灾害影响范围超过2个省份,或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Ⅱ级(重大):预计灾害影响范围超过1个省份,或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Ⅲ级(较大):预计灾害影响范围在1个省份内,或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Ⅳ级(一般):预计灾害影响范围较小,或造成一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应急响应职责(一)政府及相关部门职责1.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的自然灾害应急工作。

2.应急管理部:负责全国自然灾害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3.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自然灾害应急工作中的相关领域工作。

(二)应急指挥部职责1.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调度自然灾害应急工作。

2.制定和实施应急响应措施,确保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及时向上一级应急指挥部报告灾情和应急工作进展。

五、应急响应流程(一)灾情报告1.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接到灾情报告后,应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在接到灾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核实,确认灾情。

(二)启动应急响应1.根据灾情和应急响应分级标准,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应急响应措施,明确责任分工。

(三)应急响应措施1.开展灾情核查,了解受灾情况。

2.组织力量开展救援、转移、安置受灾群众。

3.组织开展应急物资调拨、救援队伍调配、医疗救护等工作。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2019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9号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2019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9号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2019年修订)正文:----------------------------------------------------------------------------------------------------------------------------------------------------自然灾害救助条例(2010年7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77号公布根据2019年3月2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保障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遵循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灾民自救的原则。

第三条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

国家减灾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全国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协调开展重大自然灾害救助活动。

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承担国家减灾委员会的具体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全国的自然灾害救助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行政区域的自然灾害救助相关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与自然灾害救助需求相适应的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将人民政府安排的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和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以及红十字会、慈善会和公募基金会等社会组织,依法协助人民政府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国家鼓励和引导单位和个人参与自然灾害救助捐赠、志愿服务等活动。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防灾减灾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

全国地质灾害通报(2019年)

全国地质灾害通报(2019年)

全国地质灾害通报(2019年)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目录一、灾情概况 (1)二、分布情况 (3)三、历史对比 (6)四、重大灾害案例 (7)五、成功避让情况 (9)全国地质灾害通报(2019年)一、灾情概况2019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6181起,其中滑坡4220起、崩塌1238起、泥石流599起、地面塌陷121起、地裂缝1起和地面沉降2起,分别占地质灾害总数的68.27%、20.03%、9.69%、1.96%、0.02%和0.03%(图1),共造成211人死亡、13人失踪、7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7.7亿元。

与2018年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增加108.4%、100.0%和88.4%(表1)。

全国6181起地质灾害中,自然因素引发的有5904起,占总数的95.5%;人为因素引发的有277起,占总数的4.5%。

自然因素主要为降雨等;人为因素主要为采矿和切坡等。

图1 2019年地质灾害类型构成表1 2019年与上年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对比与前五年平均值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均有所减少,分别减少21.4%、28.2%和14.2%(表2)。

表2 2019年与前五年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平均值对比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四条对地质灾害灾情分级的规定,特大型地质灾害有25起,造成44人死亡、9人失踪、1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3.4亿元;大型地质灾害有37起,造成26人死亡、1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2亿元;中型地质灾害有262起,造成65人死亡、2人失踪、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0亿元;小型地质灾害有5857起,造成76人死亡、2人失踪、4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1亿元。

二、分布情况从分布区域来看,2019年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图2)。

按发生数量多少,湖南、江西和四川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排在前列(图3);按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多少,贵州、云南和广西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排在前列(图4);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多少,四川、甘肃和湖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排在前列(图5)。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级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级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级一、一级响应1. 当发生特别重大自然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失踪、财产损失特别巨大或灾情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救助难度大的情况时,启动一级响应。

2. 一级响应由国家减灾委主任统一组织、领导。

国家减灾委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全国的自然灾害救助相关工作。

3.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视情启动本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组织力量开展救助工作。

4. 受灾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或应急管理部门应在灾情稳定前,执行灾情24小时零报告制度,并在灾情稳定后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灾情评估。

5. 国家和地方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迅速启动应急救助机制,组织救援力量,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6. 国家和地方各级民政部门要启动救助资金和物资的调拨机制,确保救助资金和物资及时到位。

7. 国家和地方各级宣传部门要组织做好救灾宣传报道工作,及时发布救灾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8. 国家和地方各级公安机关要维护灾区社会治安秩序,保障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9. 交通运输、水利、住房城乡建设、能源等部门要组织力量修复受损的交通、水利、住房、能源等基础设施,保障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10. 军队、武警部队要根据上级命令,积极参与抢险救援工作。

二、二级响应1. 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失踪、财产损失较大或灾情持续时间较长、影响范围较广、救助难度较大的情况时,启动二级响应。

2. 二级响应由国家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部长)组织协调。

国家减灾委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全国的自然灾害救助相关工作。

3.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视情启动本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组织力量开展救助工作。

4. 受灾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或应急管理部门应在灾情稳定前,执行灾情24小时零报告制度,并在灾情稳定后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灾情评估。

5. 国家和地方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迅速启动应急救助机制,组织救援力量,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6. 国家和地方各级民政部门要启动救助资金和物资的调拨机制,确保救助资金和物资及时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公告2019年第9号——应急管理部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公告2019年第9号——应急管理部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公告2019年第9号——应急管理部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应急管理部•【公布日期】2019.03.30•【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公告2019年第9号•【施行日期】2019.03.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公告2019年第9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492号)有关要求,我部编制了《应急管理部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现予公布。

附件:应急管理部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应急管理部2019年3月30日应急管理部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编制应急管理部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报告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为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

一、基本情况2018年,应急管理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部署,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办发〔2018〕23号)要求,不断创新公开形式,丰富公开渠道,拓展公开内容,积极做好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同时积极答复公众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回应公众关切,接受社会监督,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一)主动公开重大自然灾害应对信息。

通过各种渠道,主动向社会公开针对重大自然灾害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下拨中央财政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和调拨中央储备救灾物资等情况。

每月、每季度、半年、年底定期组织召开国家减灾委部际灾情会商会,统筹各类平台发布灾情。

同时密切关注各地汛情、震情和其他灾情,及时发布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

(二)及时发布灾害警示信息。

在应急管理部政府网站专设《灾害预警》栏目,全年发布各类重大灾害警示信息137条。

各级消防部门通过各类媒体平台发布消防安全提示信息6.5亿条,发送消防安全手机短信60.7亿条,利用户外广告牌、宣传栏、楼宇电视、车载视频等刊播消防安全提示类信息1.3亿条。

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现状及优化策略

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现状及优化策略

6CITY AND DISASTER REDUCTION张燕,博士后,应急管理部干部培训学院(党校)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应急管理及基层治理,曾主持省部级项目5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参与完成“十三五”“十四五”维护首都安全稳定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

发表文章十余篇,出版专著《城市社区韧性建设》。

研究成果获得北京市委领导批示8项,北京市优秀调查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引言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极端灾害天气气候事件呈增加趋势。

2018年,金沙江雅鲁藏布江接连发生了4次重大滑坡堰塞湖险情。

2020年,长江淮河流域遭受了特大暴雨洪涝灾害。

2021年江苏南京、湖北武汉等地遭受了特大龙卷风袭击,河南郑州等地遭受了特大暴雨洪涝灾害。

2022年,长江流域以及华南地区遭受极端高温和特大旱灾。

2023年,华北、东北等地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这些灾害都具有极端性,影响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灾害损失之重都属历史罕见。

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暖湿化更加明显,地质灾害多发频发,这些都对我国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构成了新的巨大挑战。

此外,安全生产仍处于爬坡过坎期,各类安全风险隐患交织叠加,重特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难度加大,社会安全面临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事件并存的挑战。

这些突发事件都对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现状2018年,我国组建应急管理部,将民政部的应急物资的收储轮换和日常管理职责移交至国家粮储局。

应急管理部负责制定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装备规划,并组织实施,会同国家粮储局等部门建立健全应急物资信息平台和调拨制度,在救灾时统一调度。

在职责分工上,应急管理部负责提出和下达中央救灾物资的储备需求和动用指令,组织编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现状及优化策略张燕制全国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规划和储备库规划、中央救灾物资储备规划、品种目录和标准,会同国家粮食局等部门确定年度购置计划。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关于加强应急基础信息管理的通知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关于加强应急基础信息管理的通知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关于加强应急基础信息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家减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公布日期】2019.04.18•【文号】安委办〔2019〕8号•【施行日期】2019.04.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突发事件应对正文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关于加强应急基础信息管理的通知安委办〔2019〕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减灾委员会,应急管理厅(局),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应急基础信息管理,整合各方资源,推进信息共享共用,对强化灾害事故风险和隐患监管,提升安全生产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水平,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关于“国务院建立全国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的规定,应急管理部将牵头规划建设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现就依托该平台加强应急基础信息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夯实工作基础(一)构建一体化全覆盖的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

应急管理部根据全国应急管理一盘棋一张网的要求,按照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方案,规划和建设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依托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重大风险和隐患在线监测、超前预警预报和灾害事故高效处置。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行业企业要在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健全完善相关系统的基础上,将本地区、本部门掌握的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领域的风险和隐患信息以及灾害事故信息逐步接入,形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安全可靠、覆盖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全部行业领域的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责权限使用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协同做好灾害事故的防范处置工作,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水平。

《自然灾害统计制度》2019年修订

《自然灾害统计制度》2019年修订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征求意见稿,2019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2019年月本统计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目录一、总说明 (1)(一)调查目的。

(1)(二)统计范围。

(1)(三)主要内容。

(1)(四)调查方法。

(1)(五)组织实施。

(1)(六)报送要求。

(2)(七)统计资料公布。

(4)二、报表目录 (6)三、调查表式 (8)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统计快报表及附表(1-5) (8)救灾工作情况统计快报表 (23)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统计年报表及附表(1-5) (25)救灾工作情况统计年报表 (34)受灾地区基础指标统计年报表 (37)受灾人员冬春生活需救助情况统计表 (39)受灾人员冬春生活已救助情况统计表 (40)因灾死亡失踪人口一览表 (41)因灾倒塌损坏住房户一览表 (43)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政府救助人口一览表 (45)四、附录 (46)(一)灾害种类术语解释。

(46)(二)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规程。

(47)(三)附则。

(49)一、总说明(一)调查目的。

为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掌握自然灾害情况和救灾工作情况,为灾害防范救援救灾等应急管理工作和其他有关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制定本制度。

(二)统计范围。

1.本制度以乡镇(街道)为统计单位,县级以上(含县级)地方应急管理部门为上报单位。

浅析城市内涝的成因及治理思路

浅析城市内涝的成因及治理思路

浅析城市内涝的成因及治理思路发布时间:2022-04-08T07:31:33.742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22期作者:孙阳阳[导读] 梳理了造成内涝的几个主要原因,并从规划、设计、管理维护等各方面提出了治理的基本对策。

南京苏逸实业有限公司南京 210000摘要:近年来,超标降水频频发生,不仅是在多雨的南方地区,连历来少雨的北方地区也相继出现超标降水,如河南、山西等地,超标降水引起内涝外洪,大量人民群众被迫迁移避险,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财产蒙受损失,一段时间内城市几近停摆。

越来越多的示例警示着我们必须对城市内涝的问题重视起来,本文对城市内涝的危害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治理的思路及基本对策。

关键词:城市内涝;危害;治理思路;海绵城市引言:城市内涝引起的灾害频发,对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分析了城市内涝的造成的影响及后果,梳理了造成内涝的几个主要原因,并从规划、设计、管理维护等各方面提出了治理的基本对策。

1、城市内涝的定义根据《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 51222-2017),内涝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强降雨或者连续性降雨超过其雨水设施消纳能力,导致地面产生积水的现象。

城市内涝则是指城市范围内的积水现象,是一种气象衍生的灾害。

2、城市内涝的危害2.1区域积水、交通阻碍。

城市内涝最直观的现象就是地面积水,“旱季小积水,雨季大积水”——这是部分地区尤其是地势低洼区域的真实写照。

积水的现象在汛期尤为显著,人民群众戏称之为“看海”。

每到夏季汛期,部分地区就频频“看海”。

积水阻碍了交通,轻则妨碍周边人民群众的正常出行,影响周边商铺的日常经营;重则导致航班延误、取消,地铁、公交停运,甚至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每到汛期,由于积水阻碍视线、掩盖障碍物、水流冲走窨井盖等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令人扼腕。

2.2污水倒灌,生活、生产停滞。

若积水排放不畅,同时遇到短时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则积水可能会发展成污水倒灌。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 管理部
目录
• 应急管理部概述 • 应急管理工作内容 •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 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应用 • 合作交流与国际援助 • 总结与展望
01
应急管理部概述
成立背景与意义
应对复杂严的安全形势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面临的安全生产、自 然灾害等风险挑战日益增多,需要建立统一高 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
成立应急管理部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和水平。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 全
应急管理部的成立,能够更好地整合各种资源, 提高应急救援效率,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 生命财产安全。
组织架构与职能
组织架构
应急管理部下设办公厅、应急指挥中心、人事司、教育训练司、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 火灾防治管理司、防汛抗旱司、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司、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司等内设机构。
未来科技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将在应急管理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如智能预警、智 能决策等。
5G通信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5G通信技术的高速率、低时延等特性将为应急管理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通信保障。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将为应急管理提供更加直观、立体的信息展示和交互方式。
04
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应用
科技创新成果展示
无人机技术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01
通过无人机进行空中侦察、物资投送、通信中继等,提
高救援效率。
智能机器人技术在危险环境中的应用
02
利用机器人进行危险环境的探测、救援等任务,减少人

常见自然灾害与事故灾难的先期处置与应急救援

常见自然灾害与事故灾难的先期处置与应急救援

火灾
触电
高处坠落
溺水
物体 打击
车辆 伤害
中毒 窒息
生产安全事故的相关数据、总体特点及相关影响
2022年8月3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 新时代应急管理领域改革发展情况。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周学文介绍,十年来, 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 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与2012年相 比分别下降56.8%和45.9%,事故总量连续 10年实现持续下降。2013-2021年,全国年 均因自然灾害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 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较2000-2012年 均值分别下降87.2%、87.4%、61.7%。
环境污染事故概念
环境污染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 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使环境受到污染,国家重点保护 的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受到破坏,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 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主要类型有水污染事故、大气污染事故、噪声与振动危害事故、固体废 物污染事故、农药与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放射线污染事故及国家重点保护 的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破坏事故等。
我国是灾害和事故多发频发的国家,必须把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 加强应急管理和能力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摆到重要位置。 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 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 的一个重要方面。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社会财富的聚集、人口密度的增加,各种 灾害风险相互交织,相互叠加,所以我国自然灾害面临更加复杂的严峻形势和挑战。

应急管理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北科技学院

应急管理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北科技学院

第一章测试1.下列风险与突发事件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突发事件的发生与风险有关B:风险是尚未发生突发事件,会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C:突发事件是风险的潜在状态D:“风险”与“突发事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答案:C2.城市地铁事故属于()。

A:事故灾难B:公共卫生事件C:自然灾害D:社会安全事件答案:A3.以下哪几项是突发事件具有的特征()。

A:确定性B:社会性C:严重性D:突发性和紧急性答案:BCD4.应急管理的客体包括()。

A:事故灾难B:社会安全事件C:自然灾害D:公共卫生事件答案:ABCD5.应急管理的全过程包括()。

A:应急处置与救援B:监测与预警C:预防与应急准备D:事后恢复与重建答案:ABCD6.据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最高级别为Ⅰ级,用()表示。

A:橙色B:红色C:蓝色D:黄色答案:B7.要转变传统的重救治、轻预防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念,注重预防在应急处置中的重要作用。

()A:错B:对答案:B8.突发事件分级的主要目的是使应急响应行动与突发事件潜在的危害相适合、相匹配。

()A:错B:对答案:B9.应急管理重在救援。

()A:错B:对答案:A10.在PPRR模型中,2P比2R重要,做好2P,才能搞好2R。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以下不属于应急管理社会组织的是()。

A:志愿者团队B:政府C:保险公司D:社区答案:B2.以下属于国际应急管理拓展期的特点的是()。

A:由政府主导应对向普通民众应对转变B:由单向减灾向综合减灾转变C:由单纯减灾向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转变D:由减轻灾害向减轻灾害风险、加强风险管理转变E:从单纯应对一个方向、一个区域的突发事件向应对更多领域、更大区域的突发事件扩展答案:BCDE3.我国在()时期,逐渐形成“一案三制”的应急管理体系。

A:改革开放——2003年非典事件B:2003年非典事件——2018年应急管理部成立C: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D:2018年应急管理部成立以后答案:B4.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调研考察时,提出“两个坚持、三转变”,其中,“两个坚持”是指()A: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B:坚持标本兼治,关口前移C: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减灾相统一D:坚持底线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答案:AC5.我国未来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总体思路是以“三移”推动“三靠,其中“三移”是指()。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紧急预案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紧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建立健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体系,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最大程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灾害防治法》、《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涝、台风、干旱、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森林火灾等。

1.4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预防为主,综合防灾;(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5)信息公开,广泛动员。

二、组织指挥体系2.1 国家减灾委员会国家减灾委员会是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负责组织、领导全国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2.2 省级减灾委员会省级减灾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

2.3 市县级减灾委员会市县级减灾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

2.4 部门职责(1)应急管理部:负责全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组织实施;(2)财政部:负责中央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3)民政部:负责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转移安置、救灾物资调拨等工作;(4)水利部:负责洪水、干旱、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5)交通运输部:负责保障救灾物资运输和人员疏散;(6)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灾后疫情防控和卫生保障;(7)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自然灾害救助相关工作。

三、灾害预警响应3.1 灾害预警(1)各级气象、地震、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应当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2)各级减灾委员会应当根据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2 应急响应(1)根据灾害预警信息,各级减灾委员会应当及时启动应急响应;(2)各级减灾委员会应当根据灾害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四、信息报告和发布4.1 信息报告(1)各级减灾委员会应当及时向上级减灾委员会报告灾情;(2)各部门应当及时向同级减灾委员会报告灾情。

自然灾害应急处理预案措施

自然灾害应急处理预案措施

一、总则1. 目的:为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村庄等在自然灾害发生时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

3. 工作原则: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科学应对,精准施策。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自然灾害应急工作。

2.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职责:(1)应急管理部:负责全国自然灾害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负责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发布。

(2)水利部:负责洪水、干旱等水旱灾害的防治工作;负责水利工程的抢险救灾工作。

(3)气象局:负责气象监测、预报和预警,为自然灾害应急工作提供气象信息。

(4)地震局:负责地震监测、预报和预警,为地震灾害应急工作提供地震信息。

(5)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救助、安置工作;负责救灾物资的调拨、分配和发放。

(6)卫生健康部门:负责伤病员的救治、防疫和卫生保障工作。

(7)交通运输部门:负责确保应急物资运输和受灾人员疏散的通道畅通。

(8)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应急工作。

三、应急响应措施1. 预警响应:根据气象、地震等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及时发布预警,提醒公众做好防范措施。

2. 应急响应启动: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应急指挥部根据灾害级别和影响范围,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3. 救援力量调度:根据灾害情况,调度消防、医疗、公安、交通运输等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工作。

4. 受灾群众救助: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包括食物、饮水、住宿、医疗等。

5. 恢复重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恢复受灾地区生产生活秩序。

6. 信息公开:及时发布灾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四、应急保障措施1. 物资保障:储备足够的救灾物资,确保应急响应时能够及时调拨。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规定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规定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提高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涝、台风、山体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2.1 组织机构设立国家、省、市、县(区)四级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2.2 职责(1)国家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全国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指挥,制定国家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政策和措施。

(2)省、市、县(区)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指挥,执行国家、上级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的决策部署。

(3)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领域、本行业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三、应急响应3.1 应急响应等级根据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

3.2 应急响应程序(1)灾害发生时,各级应急指挥部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并根据灾情变化调整响应等级。

(2)各级应急指挥部应迅速组织救援队伍、物资和设备,确保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3)各级应急指挥部应密切关注灾情变化,及时向上级报告灾情和救援进展。

(4)各级应急指挥部应加强信息共享,确保救援工作协调一致。

四、应急救援措施4.1 灾害预警(1)各级气象、地震、水文等部门应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

(2)各级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灾害风险调查、评估和预警工作。

4.2 灾害救援(1)迅速组织救援队伍、物资和设备,开展救援工作。

2022年一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

2022年一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

2022年一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减灾》
【年(卷),期】2022()9
【摘要】近日,应急管理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统计局、气象局、银保监会、粮食和储备局、林草局、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铁集团等部门和单位,对2022年一
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

一季度,我国自然灾害以低温冷冻和雪灾、地震、风雹灾害为主,洪涝、干旱、地质灾害、沙尘暴。

【总页数】1页(P7-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分析(2014年一季度)
2.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分析(2013年一季度)
3.2012年一季度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分析
4.应急管理部发布2019年一季度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
5.应急管理部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然灾害应急卫生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应急卫生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应急卫生应急预案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有效提高我国自然灾害应急卫生救援能力和救灾工作整体水平,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消除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公共卫生安全,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相关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范围内发生的自然灾害应急卫生救援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地震、洪水、台风、干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1.4 工作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措施果断,部门协作、明确职责。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2.1 组织指挥体系建立自然灾害应急卫生救援指挥部,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组成,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自然灾害应急卫生救援工作。

2.2 职责2.2.1 指挥部职责制定和组织实施自然灾害应急卫生救援预案,协调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开展应急卫生救援工作,指导地方应急卫生救援指挥部工作,及时报告灾情和救援进展,组织宣传和信息发布。

2.2.2 各部门职责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卫生救援预案,指导地方开展卫生救援工作,调度卫生资源,组织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

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指导地方应急管理部门开展救援工作,调度救援力量和物资。

交通运输部门:负责组织运送救援人员、物资和伤员。

水利部门:负责组织防洪、抗旱工作,提供洪涝、干旱等灾情信息。

自然资源部门:负责提供地质灾害信息,指导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气象部门:负责提供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信息。

2.2.3 地方职责地方各级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自然灾害应急卫生救援工作,组织制定和实施本地区的应急卫生救援预案,落实救援措施,组织救援力量和物资,及时报告灾情和救援进展。

三、预防预警和信息报告3.1 预防预警各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预警工作,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定期开展灾害风险评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应急管理部公务人员迅速组织救援力量投入抗震救灾

应急管理部公务人员迅速组织救援力量投入抗震救灾

应急管理部公务人员迅速组织救援力量投入抗震救灾地震是自然界最具破坏力的灾害之一,它以其突发性、破坏性成为了人们最担忧的自然灾害之一。

在面对地震灾害时,作为应急管理部的公务人员,他们以快速、高效的行动,迅速组织救援力量投入抗震救灾行动,为受灾群众提供紧急救援与支持。

正如马丁·路德·金曾经说过的:“风暴不会永远存在,但我们所做的事情将永远存在。

”应急管理部公务人员的救援行动将向世界展示人类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力量。

1. 基本情况介绍地震是一种由地壳运动引起的突发性灾害,它不仅给受灾地区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给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

应急管理部作为负责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的专门部门,其公务人员承担着组织、协调和指导抗震救灾行动的重要责任。

2. 快速反应与展开救援当地震发生时,应急管理部公务人员将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与各级政府和救援队伍紧密合作,确定救援任务和时间节点,制定救灾预案和行动方案。

公务人员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及时获取灾区情况,准确评估灾害损失,确定优先救援目标并展开具体救援工作。

他们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调动救援力量,展开救援行动。

3. 救援物资和人员调配应急管理部公务人员积极调配灾区救援物资和人员力量。

他们根据地震灾情,向全国范围内发起紧急救灾物资和人员动员,并组织相关企事业单位通过公益捐赠等方式,筹集更多救灾物资和资金。

同时,他们合理安排物资运输和救援队伍的调配,确保救援物资和人员能及时到达受灾现场,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和财产。

4. 救援工作的协调与指挥在救援行动中,应急管理部公务人员起到了重要的协调和指挥作用。

他们与相关部门和救援队伍建立紧密联系,协调各方力量,做到信息高效共享。

同时,他们深入受灾区域,与当地政府和救援队伍密切合作,确保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救援。

5. 受灾群众的心理安抚与重建地震灾害不仅给受灾群众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管理部发布2019年一季度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
近日,应急管理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统计局、气象局、银保监会、
粮食和储备局、林草局、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政治工作部、红十
字会总会、中国铁路总公司等部门对2019年一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
况进行了会商分析。

经核定,一季度,我国自然灾害以风雹、地质
灾害、森林火灾、地震和雪灾为主。

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39.6万人次受灾,87人死亡,1.3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900余间房屋倒塌,1.1万间严重损坏,8.6万间一般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71.1千公顷,其中绝收13.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7.9亿元。

总的看,一季度全国灾情较近5年同期均值偏轻,其中,受灾人口、倒塌房屋
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减少85%、82%和73%。

一季度,全国自然灾害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强对流天气引发的风雹灾害较常年偏早,影响持平。

一季度全国共出现5次较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时间较常年
同期偏早约20天,其中,3月19-22日是今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安徽、江西、湖南、广西等地出
现冰雹、8-9级雷暴大风或短时强降雨,造成9人死亡,2.4万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

一季度风雹灾害共造成全国43.8万人次受灾,13
人死亡,4.9万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0.6亿元。


的看,风雹灾害造成的房屋损毁数量、直接经济损失约占一季度灾
害总损失的4-5成,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基本持平。

二、地质灾害和森林火灾突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一季度,全国共发生8起(因自然因素引发)造成人员死亡的地质灾害事件,发生4起造成人员死亡的森林火灾。

其中,3月15日山西
省临汾市乡宁县枣岭乡发生山体滑坡,导致当地卫生院1栋家属楼、信用社1栋家属楼和1座小型洗浴中心垮塌,造成20人死亡,13人受伤。

3月31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森林火灾,造成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

据统计,一季度地质灾害共造成30
人死亡,森林火灾共造成39人死亡。

三、地震活动总体水平不高,四川、青海地震造成一定损失。

一季度,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26次4级以上地震,5级以上地震5次。

其中,2月24-25日,四川自贡市荣县连续发生4.7级、4.3级和4.9级地震,灾害损失较重,造成2人死亡,14人受伤,4.1万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

3月28日青海茫崖市5.0级地震造成直接经济
损失近6亿元。

据统计,一季度地震共造成全国2人死亡,4.6万间房屋损坏,直接经济损失8亿元。

四、低温冷冻和雪灾年初集中发生,青海玉树等地受灾较重。

一季度,全国共出现4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主要集中在1月和2月上旬,影响西北地区东部、东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其中
青海省玉树、果洛等地受灾较重。

尤其入冬以来,青海玉树州连续
出现12次明显降雪过程,果洛州出现持续性降雪,最大积雪深度达22厘米,造成玉树、果洛部分乡镇道路中断,20.6万人受灾并需生
活救助,4万头(只)大牲畜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7亿元。

据统计,一季度低温冷冻和雪灾共造成全国63.7万人受灾,3人死亡,农作
物受灾面积38.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4亿元。

五、南方地区降雨偏多,江西、湖南、云南3省洪涝灾情相对突
出。

一季度,全国共出现7次较大范围降雨过程,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较近年同期(4次)偏多3次。

其中,1月7-9日云南东南部、贵州南部47个国家站日降雨量突破1月历史极值;3月19-21日,江西、浙江、安徽三省交界处降雨量突破100毫米;江西、湖南、云南三
省洪涝灾害损失占全国洪涝总损失的95%。

据统计,一季度洪涝灾害共造成全国26.7万人次受灾,2500余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6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