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3
经济学第三章
第五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 均衡的影响
一、价格变化:价格—消费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 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 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 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见图a)
第五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二、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第五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 的影响
lim
Q 0
△TU(Q)/
△Q=dTU(Q)/Dq
边际量=因变量的变化量/自变量的变化量
第一节
商品数量 (1)
效用论概述
某商品的效用表
货币的边际效用 = 2
总效用
边际效用
价格
(2)
(3)
10
10
5
2
18
8
4
3
24
6
3
4
28
4
2
5
30
2
1
6
30
0
0
7
28
-2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某商品的效用曲线
不断增加时,其替代 衣服能力不断下降。 O
垂直距离越来越短。
食物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四、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
完全替代品和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
第三节、预算线(budget line)
一、预算线的含义
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
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
x2
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
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 又称“等效用曲线”或“效用等高线”。它表示
消费者在一定偏好条件下,对商品组合进行选择 时,对不同组合商品满足程度没有差别的点的轨 迹。
高中经济选修3-4知识点总结
高中经济选修3-4知识点总结
1. 经济学基础知识
- 经济学定义:研究人类生产、分配和消费资源的科学。
- 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 市场经济:以市场供需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 计划经济:由政府集中决策安排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经济体制。
2. 需求与供给
- 需求: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 供给:表示生产者在一定市场价格下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数量。
- 市场均衡:当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达到稳定状态。
3. 市场结构与市场形式
- 垄断:一个厂商或少数厂商掌握市场上绝大部分或全部商品或服务的供给。
- 寡头垄断:市场上有几个大厂商垄断市场。
- 完全竞争:市场上有大量卖方和买方,产品同质化,无市场
控制力和价格控制力。
4. 宏观经济学
- 国民经济核算:国家对经济总量进行统计和核算的一种方式。
- 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国民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的指标。
- 通货膨胀:货币供给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 失业率:表示劳动力中未能就业的比例。
以上是高中经济选修3-4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国际经济学第三版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此答案有很多这是提示,具体的可以从课本中找。
而且重点标记的是考试常考的!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案提示:小国。
国际经济学第3章,李嘉图模型TheRicardianModel
假设:aLC/aLW < aLC */aLW * 或 aLC/aLC * < aLW/aLW *
如果: aLC < aLC * 则:本国具有奶酪生产的绝对优势 absolute advantage
问题
• 如果两国各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那么两国在相应的商品上也必然具有比 较优势,这句话对吗?请评论。
– Why? because the domestic country will specialize in wine production whenever PC /PW < aLC /aLW
– And we assumed that aLC /aLW < a*LC /a*LW so foreign workers won’t find it desirable to produce cheese either.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PPF) of an economy shows the maximum amount of a goods that can be produced for a fixed amount of resources.
Total units of wine production
二、单一要素经济
3、相对价格与供给 令 PC 为奶酪的价格
PW 为葡萄酒的价格 PC / PW 为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
relative price
二、单一要素经济
• 当 PC / aLC > PW / aLW, 工人将流向奶酪部
门,此时本国只生产奶酪 即: PC / PW> aLC / aLW
RS = ?
《经济学基础(第三版)》课后参考答案1-6章
经济学基础(第三版)课后参考答案第一章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如何分配资源,如何决定价格,如何确定收入,如何影响和调节供求关系,以及如何分析和评估政府的经济政策。
2.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1) 供求原理:当价格上升时,供应量减少,需求量增加;当价格下降时,供应量增加,需求量减少。
(2) 收入效应:当收入增加时,需求量增加;当收入减少时,需求量减少。
(3) 同质性效应:当价格上升时,对于同一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当价格下降时,对于同一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4) 替代性效应:当价格上升时,对于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而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当价格下降时,对于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而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3. 经济学的两个基本问题是:(1) 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
(2) 如何决定价格。
4. 经济学的三个基本方法是:(1) 比较分析法:这种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差异来研究经济问题。
(2) 实证分析法:这种方法通过实证数据来衡量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以此来研究经济问题。
(3) 模型分析法:这种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来说明经济问题的本质。
5. 经济学的三个主要分支是:(1) 微观经济学:这是一门关于个体或小团体如何分配有限资源来满足无限需求的学科。
它包括如何决定价格、如何影响供求关系、如何影响市场竞争、如何决定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企业如何进行市场营销等。
(2) 宏观经济学:这是一门关于整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分配有限资源来满足无限需求的学科。
它包括如何影响国民总收入、如何影响国民总产出、如何影响通货膨胀、如何影响失业率、以及如何分析和评估政府的经济政策等。
(3) 社会经济学:这是一门关于整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分配有限资源来促进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它包括如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如何促进包容性发展、如何保障人权、以及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贫困问题、人口问题等。
经济学基础第三版习题答案
第一章1,一般的,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欲望而言,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不是指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不足的。
即稀缺性是就相对意义而言的。
欲望的基本特点在于无限性,即人们得欲望永远没有完全得到满足的时候,人的欲望要用各种物品或劳务来满足,而物品要用各种资源来生产,这些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
然而,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这样无限的欲望与有限的资源的矛盾就形成了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性。
2,人类社会作面临的基本问题。
面对资源稀缺性的事实,人类社会都必须面对和解决三个基本的经济问题。
他们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1)生产什么商品和生产多少。
一个社会必须决定,在诸多可能的物品和劳务中,每一种应该生产多少以及何时生产,生产多少消费品和投资品。
(2)如何生产物品。
一个社会必须决定谁来生产,使用何种资源,以及采用何种生产技术。
(3)为谁生产。
谁来享用经济活动的成果?收入和财富的分配是公平合理的吗?社会产品如何在不同的居民之间进行分配?是否会出现贫富差距?3,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可见,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即家庭和企业的经济行为。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相对而言,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可见,与微观经济学的几个方面相对应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
而不是经济中的各个单位。
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它把资源配置最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现有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大到充分利用的途径,以及如何增长等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西方经济学03第三章
第1节:效用论概述⑵
⒊基数效用论
⑴效用是可精确度量的;效用是可比较的,可加减的。
⑵ 总效用(total utility),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 消费一定数量商品所获得的总满足程度。用TU表示 。
⑶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是指在一定时间内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变化最末一个单位时总效 用的变化量。具体地说,当消费者增加(减少)一 个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总效用的增加(减少) 量。用MU表示。
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或者说,它表示能给消费者 带来同等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 的各种组合点的轨迹
l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l 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 远,效用越大
l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l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 X2
l 原因:消费的边际替代率递减
Y
Y商
Y
品
价
X商品价格不变
格
不
变
X商品价格 下降
Y商品
Y商品价 格下降
价格上升
X
X
X商品价格上升
第4节 消费者均衡:图示
Y
C
D
A
E G
B
F
O
X
•C
A
•E •B
p1 p2
无差异曲线分析
消费者均衡点出现在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 相切处。在切点E,M RS为过E点的切线的 斜率,而切线与预算 线重合,所以,MRS =-p1/p2。因为MRS =-MU1/MU2,所以, MU1/p1=MU2/p2, 此结论与边际效用分 析得到的结论相同。
§在它上面的每一点, §X、Y两种商品组合不同, §但所支出的钱是相等的。
[经济学]第3章 利息与利息率_OK
应付利息=10,000×181×(1.89%÷360)+650000×(0.72%÷360)
=108.03 元
2021/8/27
20
你刚刚中了500万的彩票,在以后10年内该彩票每年支付50万,你真的赢得了500万吗?
(3)货币的时间价值——金融学三大分析支柱之一
定义:一定量的货币在不同时间的定点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
2021/8/27
8
一、利率的概念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 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即用百分比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利息
额与本金的比率。
利息率= 利息额/借贷资金额 × 100%
计息周期
年利率=12*月利率=360*日利率
日利率 1 *月利率 1 * 年利率
30
360
2021/8/27
2021/8/27
21
折现率(到期收益率)的认识
到期收益率是指来自于某种信用工具的收入的现值 总和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时的利率水平。
投资者用P元投资于某种信用工具,n年后可一次 得到S元的总收入,那么折现率i将由下面的公式决定:
S= P(1+i)n
S (1 i)n
P
i n s p 1
2021/8/27
答案:
原定存期选择公式“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 利率”;逾期部分按活期储蓄存款计息,利息计算如下:
应付利息=10000×6×(1.89%÷12)+65天×10000×(0.72%÷360)
=107.5 元
原定存期选择公式“利息=本金×实际天数×日利率”;
逾期部分按活期储蓄存款计息,利息计算如下:
2021/8/27
18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 效用理论,即消费者理论
10 1
用为 107 效用单位
消费者获得了最大的效
需求曲线的推导
• 基数效用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建立在该 规律上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 基础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 商品的需求价格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 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 格。 • 基数效用理论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 于商品得边际效用。
一、效用的概念
•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 商品时所感受的满足程度。 • 效用在经济学中被用来表示从消费中所得到的主观上的享受、用处或 满足。是商品有用性的主观量度。 • 一个消费者想要一单位商品A的心情甚于要另一单位商品B,原因在于 商品A比B有更多的效用。 • a)它是人们需要的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一种特性。 • b)效用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 • c)在伦理上,这个概念是中性的。 • d)效用以U表示,效用单位是Marshall所确定,称为Util。
MU P2
...
MU Pn
费在各种 且等于货币
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 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 的边际效用。
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 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P1 X 1 P 2 X MU P1 MU P1 MU P1
1 1 1
2
I
2
MU P2
MU P1
1
MU P2
2
,
1
第三章:效用理论,即消费者理论
第一节:效用理论概述 第二节:无差异曲线 第三节:预算线 第四节:消费者均衡 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 的影响 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七节:从单个消费者需求到市场需求 曲线
经济学三个基本问题
经济学三个基本问题
经济学中存在三个基本问题,即资源稀缺性、选择性以及分配性。
1. 资源稀缺性:经济学认为,资源是有限的,无法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和需求。
人们面临着有限的资源,如土地、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等,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人们需要做出决策,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来满足各种需求。
2. 选择性: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人们需要做出选择。
经济学探索人们在面对有限资源时如何做出最佳决策,以最大化他们的利益或实现他们的目标。
经济学研究人们的决策行为、偏好、成本效益等因素,以帮助人们做出理性的选择。
3. 分配性:资源的稀缺性和人们的选择性带来了资源的分配问题。
资源的分配涉及决定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给不同的个体、组织或国家。
经济学研究资源的分配方式、市场机制、公平性等问题,以找到有效的分配方法和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
这些基本问题贯穿于整个经济学领域,影响着经济活动的组织、运作和结果。
经济学家借助经济学的理论、原理和方法,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以实现经济的效率和公平。
国际经济学_3
(K/L)X> (K/L)Y
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则X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14
K
要素密集度的图示
QY2 QY1
(K/L)Y (W/r)1
K QY2 QY1
(K/L)Y (W/r)2 (K/L)X
(K/L)X
QX2 QX1
图3-5 A国商品X和Y的要素密集度
QX1 L
13
(3)要素密集度 ) (factor intensity)
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 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 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 若生产 X 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 : (K/L)X , 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 生产Y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K/L)Y , 且有: 且有:
K2
B(K2,L2) X1 L1 L2 L
图3-1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MRTS)的等产量曲线
8
两种特殊的等产量曲线
K A(K1,L1) K1 K2 L1 B(K2,L2) X1 L2 L K K1 K2 A(K1,L1) B(K2,L2) E L1 L2 X1 L
图3-2 MRTS不变的等产量曲线
17
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要素禀赋差异
要素禀赋点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相对供给差异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
图 3-7
图 3-8
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经济学第三定律
经济学第三定律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产、分配和消费物质财富的学科,它探讨的是人类稀缺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经济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包括了许多定律、原则和理论。
在这里,我们将重点介绍经济学中的第三定律。
经济学第三定律是指市场供求关系中的一个基本原则,也被称为供需平衡定律。
根据这个定律,当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市场上将出现供求平衡,价格也将稳定在一个均衡水平上。
如果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价格将下降,而如果需求量大于供给量,价格将上升。
在市场中,价格的变化是通过供给和需求的变化来实现的。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供给是指所有卖方愿意在一定时间和价格范围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总量。
需求是指所有买方愿意在一定时间和价格范围内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总量。
供给和需求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根据经济学第三定律,当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价格将稳定在一个均衡水平上。
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上升或下降会导致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变化,从而逐渐使价格趋于均衡。
举个例子来说明经济学第三定律。
假设某个市场上的苹果供给量为1000个,而需求量为800个。
由于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市场价格将下降。
随着价格的下降,买家愿意购买的数量会增加,而卖家愿意提供的数量会减少。
这将导致供给量逐渐减少,需求量逐渐增加,直到最终达到供求平衡。
在供求平衡时,苹果的市场价格将稳定在一个均衡水平上。
经济学第三定律对于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非常重要。
当供求失衡时,价格将会发生波动,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紊乱和市场的混乱。
因此,保持供给和需求的平衡非常关键。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和企业必须密切关注供需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来调整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关系,以确保市场的稳定运行。
总之,经济学第三定律是市场供求关系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它指出了当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市场上将出现供求平衡,价格也将稳定在一个均衡水平上。
这一定律对于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非常重要,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供求关系的变化来判断市场的状况,以做出更好的经济决策。
经济学作业3—在线作业答案
经济学作业3——在线作业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A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B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C 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D 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B单选题2.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A 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 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译产出值;C 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 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正确答案:C单选题3.在一个不存在政府和对外经济往来的经济中,若现期GDP水平为5000亿元,消费者希望从中支出3900亿元于消费,计划投资支出总额1200亿元,这些数字表明:()A GDP不处于均衡水平,将下降;B GDP不处于均衡水平,将上升;C GDP处于均衡水平;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正确答案:B单选题4.下列哪一种情况不会使收入水平增加?()A 自发性支出增加;B 自发性税收下降;C 自发性转移支付增加;D 净税收增加。
单选题5.当消费函数为C=a+bY,a>0,1>b>0,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A 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 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 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正确答案:A单选题6.“滞胀”理论用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即()A 一条垂直于横轴的菲利普斯曲线;B 一条斜率为正的直线;C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不断外移;D 一条不规则曲线。
正确答案:A单选题7.应付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方法是()A 人力政策;B 收入政策;C 财政政策;D 三种政策都可以。
正确答案:C单选题8.GDP高于均衡水平,意味着()A 从收入流量中漏出的储蓄S大于注入收入流量的投资I;B 计划的消费支出C的总额超过计划投资I的总额;C GDP偶然沿着消费曲线超过收入平衡点;D 计划投资I的总额和计划消费C总额之和超过现值GDP水平。
单选题9.通货膨胀的水溶分配效应是指()A 收入结构性变化;B 收入普遍上升;C 收入普遍下降;D 债权收入上升。
国民经济学第三版课后题答案
国民经济学第三版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导论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后果,是组成经济的具体单位,而不是聚集单位。
它企求解释个人、家庭、企业和工业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原则,并研究各种市场结构和表现。
消费者和家庭的开支水平、具体企业和工业的价格、产出决策、工资、竞争机制和作用,市场结构及社会效益等,都是它需要研究的变量。
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
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
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答:(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范围内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GNP和GDP的关系:二者统计口径不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为谁生产(For whom),就是生产出来 .为谁生产 , 的产品与劳务如何分配给社会各集团和个人。 在每一个社会,生产出来的产品,谁多消费 谁少消费?也许很多人会说:“收入高的人 得以多消费”。问题是什么决定着收入的高 低?是运气的作用?还是教育、遗产、储蓄、 经验和勤奋的作用?难以回答。但政府的税 收和收入再分配计划也起着很大的作用。社 会收入的分配决定了不同的社会集团与个人 在有限的资源中可以获得多大的份额。
微观经济学又是其他研究领域的基础,如 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劳动 经济学、管理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产业 组织理论等;微观经济的分析工具与分析 方法已成为经济学和经济管理者研究广泛 的经济问题的基础,甚至被引入政治学和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之中。
1.3.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亚当·斯密通常被认为是微观经济学(micro economics)的创始人。今天,经济学的这 一分支主要研究市场、企业、家庭等单个 实体的行为。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 考察了如何确定单个价格以及土地、劳动 与资本的定价问题,并探究了市场机制的 优点和缺点。最重要的是,他指出了市场 的效率特征,并看出经济利益来源于个人 的自利行为。尽管自亚当·斯密时代以来, 微观经济学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但他的 观点仍然被政治家和经济学家频繁引用, 他的贡献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意义。
1.4 经济推理中常见的谬误
1.没有保持其他条件不变(failure to .没有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hold other things constant) 在考虑某一个 问题时没有能保持其他相关条件不变这 一基本原则。例如,当我们想知道提高 税率究竟会增加还是会减少政府税收收 入时,有人提出降低税率会增加政府的 收入。他的理由是1964年肯尼迪·约翰逊 的“减税”大大降低了税率,紧接着, 1965年政府收入就有所上升。
2.后此谬误(post hoc fallacy)。如果我们 .后此谬误 仅仅因为一件事发生在另一件事之前,就 想当然地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原因,那么, 我们就犯了所谓的后此谬误。 这个错误出 自于我们习惯了的因果推理。一个实例是 发生在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当时一 些人观察到在经济扩张期之前或伴随经济 扩张期会发生价格上涨的现象。由此得出 结论说,治疗大萧条的良方是提高工资和 价格。这种思想导致了一系列以提高工资 和价格为目的的立法和规定。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密切相关的。由于整体 经济的变动产生于千百万个人的决策,所以,不考 虑相关的微观经济决策要理解宏观经济的发展是不 可能的。 微观与宏观又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微观以资 源充分利用为前提,研究资源优化配置,宏观则以 资源优化配置为前提,研究资源充分利用。市场具 有种种局限性,不能解决垄断、公平等重大问题, 必须在宏观调控下才能真正做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宏观调控也必须以市场为基础用。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个分支共同构成了现代 经济学。
这些问题都不是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实 际问题。不过,作为一个公民、管理人 员或工人,要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和有 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显然必须对这些 问题的答案有一个最起码的了解。这与 数学有点相似。虽然纯数学并不研究解 决特定问题,但事实业已证明,数学的 各个分支学科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具有重 要价值。而且,具备最基本的数学知识 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数学是我们了解周 围世界和接受进一步的职业和技术训练 的基础。
经济学家不仅关注经济学如何回答 这三个基本问题,而且关注这些问题回 答得好不好。他们要问:“这个经济效 率高吗?它可以在不减少一种物品的同 时增加另一种物品吗?它可以在不损害 一部分人利益的情况下使另一部分人生 活得更好吗?”
1.2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以实证表述为内容的经济学称为实证经济 实证经济 学(positive economics),实证表述是描述性 的。它作出关于世界是什么的表述。规范表述 是命令性的。它作出关于世界应该是什么的表 述。 实证经济学回答如下问题:为什么医生比 看门人赚的钱要多?加入世贸组织是提高了还 是降低了大多数中国人的工资?增加税收对经 济有什么影响?尽管这些问题很难回答,但只 要利用分析和经验例证总可以找到答案。
1.5 经济量的有关概念
1、经济学的语言 (1)叙述法 (2)列表法 (3)图形法 (4)模型法
2、经济量 (1)常量与变量 常量:在某段时间内、某种情况下不发生变化的量; 变量:在某段时间内、某种情况下会发生变化的量; (2)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在一个体系内或在一个模型中可以得到说 明或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在一个体系内或在一个模型中不能得到说 明或决定的变量; (3)存量与流量 存量:在某一个时点上发生的量值; 流量:在某一定时期内发生的量值。
2.怎样生产(How),是用什么方法来生 .怎样生产 产产品与劳务。 生产产品与劳务的过程中要使用各种 不同的资源(或称生产要素),生产产品 与劳务就是把不同的资源组合在一起。生 产数量与质量相同的产品与劳务,可以用 不同的资源组合方式来进行。是什么决定 技术进步的速度?在若干种资源的组合方 式中,选择哪一种效率更高呢?这就是怎 样生产的问题。
1.1.2 资源的稀缺性
人类的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 望的资源,这种社会资源的有限性称为稀 稀 缺性(scarcity)。 缺性 稀缺性表明了欲望无限性与资源有限 性的矛盾。正是这种矛盾引起了经济活动。 经济活动(economic activity)就是人们克 经济活动 服稀缺性的过程。
1.1.3 基本经济问题
3.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有时我 .合成谬误 们会认为,对局部来说是正确的东西,对总体来 说也正确。然而,在经济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总 体并不等于局部之和。如果你认为对局部来说成 立的东西,对总体也必然成立,那你就犯了“合 成谬误”。 例如,如果一个人获得了更多的货币,那么他的 境况会变好;但如果每个人都获得了更多的货币, 那么整个社会反而可能变糟 。 如果我们忽视这些谬误原理,在经济学研究中就 会犯逻辑错误,有时还会因此付出昂贵的代价。
以规范表述为内容的经济学称为规范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 (normative economics)。 规范分析涉及伦理、宗教、政治和价值判断。 穷人必须工作才能得到政府帮助吗?为了控 制通货膨胀,就应该降低就业率吗?。由于 这类问题涉及伦理、价值而非事实,因此其 答案也无所谓正确或错误。它们只能靠政治 辩论和决策来解决,而不能仅仅依靠经济分 析。
案例
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1、占座——理性人的选择 2、替他人占座——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3、固定占座人——发挥相对优势使交易群体 获利 4、座位轮换制——另一种制度设计的优势 5、运用“行政”手段——对占座无效率的克 服
思
考
1、下列说法哪些是属于实证表述,哪些是属于规范 表述? (a)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学习经济学课程。 (b)降低利率会刺激投资。 (c)应该保证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尽可能拥有最好的 医疗保健。 (d)效率就是生产率的提高。 2、为什么说所有经济问题的根源是资源的稀确性
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 经济学 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 同的个人。——这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 罗 · 安 东 尼 · 萨 缪 尔 森 ( Paul Anthony Samuelson)在其最新版《经济学》教科书 中的定义。 通常把经济学分成两大类:微观经济学和 宏观经济学。
(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1、经济学的产生 (1)人类欲望的无限性 (2)资源的稀缺性 2、选择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2)怎样生产 (3)何时生产 (4)为谁生产 (5)谁做决策 3、机会成本、生产等可能性边界 4、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二)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2、均衡分析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4、边际分析 5、经济模型
(三) 经济量的有关概念
1、经济学的语言 2、常量与变量 3、内生变量、外生变量 4、存量、流量
第一章
导论
经济(economic)——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 经济 大的效益。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 经济学 的稀缺资源。 学习经济学会有三个好处: 1.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你了解你生活的世界; 2.经济学将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 3.经济学将使你更加理解经济政策的作用 与局限性。
经济学是一门使人幸福的艺术。 ——托马斯.萧伯纳 没有经济学,你简直非吃亏不可。 ——保罗.萨缪尔森
第1篇 经济学基础知识 第2篇 市场运行 第3篇 消费者行为 第4篇 生产者行为 第5篇 市场结构 第6篇 竞争策略 第7篇 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 第8篇 市场失灵与非对称信息
第一篇
经济学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通过本篇的学习促使学生全面了解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西方经济 学的由来、发展历史和现状。 学的由来、发展历史和现状。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2、西方经济学的学说发展 、 3、宏微观经济学的若干区别和不同 、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价格问题。微 观经济学所涉及的经济变量都是个量, 即所研究的是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首 先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 济行为,即单个消费者或生产者如何进 行最优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和 如何进行最优的生产决策以取得最大的 利润;其次是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决 定;第三个层次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的 价格如何同时决定。
1.3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目的
1.3.1 微观经济学的作用 微观经济学像任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 分支学科一样,是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 释和预测。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回答 以下这些问题:各种商品的价格是由什么 决定的?什么因素决定工人所挣得的工资? 什么因素决定消费者收入在各种商品之间 的分配?什么因素决定生产某种商品的数 量?什么因素决定某一行业中厂商的数量 和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