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再贴现政策效应
三大货币政策的优缺点
在现实的业务活动中, 传统三大货币政策的优缺点传统三大货币政策包括再贴现业务、公开市场、存款准备金政策。
再贴现业务的主要优点是,它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者的作用,并且既能调节货币供给的总量,又调节货币供给的结构。
再贴现业务的主要缺点是再贴现业务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而不在中央银行,这就限制中央银行的主动性;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有限。
繁荣时期提高再贴现率未必能够抑制商业银行的再贴现需求,因为商业银行的盈利更高;萧条时期降低再贴现率也未必能刺激商业银行的借款需求,因为此时的盈利水平更低。
而且再贴现率不能经常调整,否则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会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此外,再贴现业务的最大缺点在于它具有顺经济走势的倾向,繁荣时期的物价上涨使得再贴现票据的金额上升,货币供给增加;萧条时期的物价下跌,又使得再贴现金额下降,货币供给减少。
货币政策因此可能在繁荣时期“火上加油”,而在萧条时期“雪上加霜”。
公开市场操作的优点是:第一,中央银行能及时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买卖任意规模的有价证券,从而精确地控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和基础货币,使之达到合理的水平。
虽然其发生作用的途径同再贴现率政策和准备金政策基本相同,但它的效果比这两种政策更为准确,并且不受银行体系反应程度的影响。
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中央银行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实施货币政策。
依弗里德曼之意,中央银行实施公开市场操作是“主动出击”,而非“被动等待”。
第二,公开市场操作没有“告示效应”,不会引起社会公众对货币政策意向的误解,因而,也不会造成经济的不必要紊乱。
这就可以使中央银行连续、灵活、不受时间数量方向限制地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而不会因为经济主体的适应性调整,造成经济运行的紊乱,即使中央银行出现政策失误也可以及时进行修正。
这是具有强烈“告示效应”的再贴现率政策和准备金政策所做不到的。
第三,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不决定其它证券的收益率或利率,因而不会直接影响银行的收益。
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业务概述
(1)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类型; ①再贴现的商业汇票,应以真实、合法的商品交易
为基础。②申请再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一般最长不 超过4个月。
(2)规定再贴现业务的对象; 再贴现的对象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开立
存款帐户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对 非银行金融机构再贴现,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
2.当中央银行把再贴现率定在一个特定水平时,市 场利率与再贴现率中间的利差将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 发生较大的波动。
3.调整再贴现率的宣示效应是相对的,有时并不能 准确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取向。
4.调整再贴现率,通常不能改变利率的结构,只能 影响利率水平。
5.再贴现政策缺乏弹性。
1.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 的准备金和资金成本,从而影响它们的贷款量和货币 供给量。
2.再贴现政策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效果。
3.再贴现率的升降可产生货币政策变动方向和力度 的告示作用,从而影响公众预期。
4.防止金融恐慌。
(三)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
❖紧缩性货币政策 提高再贴现率→融资成本增加→提高贷款利率→
市场利率提升→借款需求降低→货币供应量减少 。
❖扩张性货币政策 降低再贴现率→刺激借款积极性→增加货币供
应量
(四)再贴现政策的优缺点
❖ 优点: 1.中央银行可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 2.再贴现化,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 缺点:
1.央行处于被动地位。
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政策
(一)再贴现政策的涵义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再贴现率的办法,
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 贷款和持有超额准备的成本,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 供应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中央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中央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名词解释: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贷款和超额准备,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再贴现业务: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转让,中央银行据此以贴现方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务。
它有利于一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是央行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制度:所谓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根据宏观货币管理的需要,根据控制金融体系信贷额度的需要,以及维持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的需要,来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和结构,并根据货币政策的变动对既定比率和结构进行调整,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在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简答:如何认识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
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和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中央银行的职能:(一)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在有些国家,硬辅币的铸造与发行由财政部门负责).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是指:1. 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2。
中央银行与其业务对象之间的业务往来仍具有银行固有的办理“存、贷、汇”业务的特征;3. 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支持、服务,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管理者。
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1. 集中存款准备金.2. 充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3. 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被确定后, 还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来 保证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
所谓货币政策工具, 就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 标, 对金融进行调节和控制所运用的各种策略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可 以直接控制的, 其运用可对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利率以及金融机构的信用活 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有利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
中央银行的货 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三类: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政策 工具。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又称经常性、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 即传统的三大货 币政策工具, 俗称三大法宝: 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一 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在于, 它是对总量进行调节, 实施对象普遍、全面; 影 响广泛、深入; 使用频繁、效果显著。
1.存款准备金政策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 备金率, 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等货币存款机构按规定比例上缴存款准备金; 中 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 从而影响货 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将存款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 最初始于英国。
但是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 行必须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 则始于1913 年美国的联邦储备法。
开始, 准备金没有伸缩性。
1935 年, 美联储首次获得了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权力, 存款准备金制度才真正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
就目前来看, 凡是实 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 一般都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内容, 主要包括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即法定存款准备金 率; 规定可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资产的内容, 一般只能是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和 中央银行创造的存款; 规定存款准备金计提的基础, 一般是确定存款余额。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 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 资金的流动性。
金融学复习资料5
第九章通货膨胀1. 通货膨胀的定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强调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作为考察对象,目的是与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的价格相区别。
➢强调“货币价格”是要说明通货膨胀分析中关注的是商品、服务与货币之间的对比关系。
➢强调“总水平”,说明通货膨胀分析中关注的是普遍的物价水平波动,而不是地区性的或某类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波动。
➢强调“持续上涨”,说明通货膨胀不是偶然的价格波动,而是一个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具有上涨的趋势。
2. 度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主要有三种: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WPI)、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GNP deflator)。
3.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是度量不同时期消费者为生活消费所购买的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程度的价格指数。
该指数包括商品价格和劳务价格两方面内容。
CPI的编制通常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公式,指数的基期一般是各国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情况,选择某一个年度。
●CPI的优点是资料容易收集,能够直观反映消费者的价格负担,并且可以每月公布一次,较快地反映价格趋势。
许多国家直接把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上涨幅度等同于通货膨胀率。
4. 通货膨胀的类型:(一)按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或其表现形式划分➢公开型通货膨胀或开放型的通货膨胀。
指物价总水平明显的、直接的上涨。
在市场机制充分运行,政府对物价上涨并不施以任何干预及控制,而是放任自流;或虽然施以控制,但由于通货膨胀压力太大而未能生效时,价格向上波动的特征非常明显。
➢抑制性通货膨胀或隐蔽的通货膨胀,亦称压抑型通货膨胀。
指货币工资水平没有下降,物价总水平也没有提高,但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却程度不同地有所下降的一种情况。
(二)按通货膨胀严重程度来划分●爬行式通货膨胀。
即西方国家在20世纪50—60年代时,消费物价指数停留在两位数以内水平的膨胀状况。
●跑马式通货膨胀,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西方国家和80年代以来一些发展中国家消费物价指数升达两位数以上的膨胀状况。
中央银行三大基本政策工具各自的优缺点
3、请比较中央银行三大基本政策工具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请以近期货币政策为例。
一、存款准备金优点: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它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容易实施的手段;存款准备率的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迅速,一旦确定,各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都必须立即执行;准备金制度对所有的商业银行一视同仁,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同样受到影响。
不足:一是作用过于巨大,其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的影响都太大,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中央银行因此有将准备率固定化的倾向;二是其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的影响。
这一工具是一件威力巨大但不能经常使用的武器。
适用条件:为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央行宣布自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是中国今年以来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业内人士表示,央行的频繁“出手”,剑指可能出现的资产泡沫、通胀风险和经济过热,旨在为中国的经济持续复苏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公开市场业务优点:第一,中央银行能及时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买卖任意规模的有价证券,从而精确地控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和基础货币,使之达到合理的水平。
第二,公开市场操作没有“告示效应”,不会引起社会公众对货币政策意向的误解,因而,也不会造成经济的不必要紊乱。
第三,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不决定其它证券的收益率或利率,因而不会直接影响银行的收益。
缺点:第一,传导机制较缓慢,其影响需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见效;第二,公开市场政策对各种有价证券的价格和收益率影响很大,需要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多样的证券种类;第三,当商业银行的行动不配合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公开市场政策的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适用条件: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需要有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特别是发达的国债市场;公开市场业务需要通过政府债券市场的作用,将政策效力传递到全国的商业银行。
我对再贴现的理解
四是再贴现操作规则的自身局限。
按照现行贴现的主要操作规范——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再贴现操作实行总量比例控制、期限比例控制和投向比例控制。这一操作规则在中国人民银行对再贴现限额实行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的管制下,显得缺少灵活性,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再贴现政策的活力。而且在实际操作中难度也较大,基本上考察的仍主要是手续是否完备。近年来,虽然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适当扩大再贴现的范围(对城乡信用社)、拓展再贴现的票据种类(对商业银行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给予再贴现)等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未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商业承兑汇票的再贴现业务基本上没有开展。
3.就其弹性而言,再贴现政策是缺乏弹性的,一方面,再贴现率的随时调整,通常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这会使企业或商业银行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再贴现率不随时调整,又不宜于中央银行灵活地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因此,再贴现政策的弹性是很小的。
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分别包括哪些?作用原理、特征
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分别包括哪些?作用原理、特征?1、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公开市场货币型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再贷款、信贷政策、公开市场2、作用原理与特征存款准备金政策:(1)作用原理①根据货币供给理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货币乘数;②当中央银行调低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乘数扩大,货币供给增加;调高准备金率,货币乘数减小,货币供给增加;③存款准备金的存在客观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体系信用创造的能力。
(2)特征①威力巨大,不能作为日常政策操作工具。
②对超额准备金很低的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进一步降低银行可运用资金,引起流动性危机;对于超额准备金很高的银行作用有限。
③频繁调整会扰乱银行正常财务计划和管理,破坏了准备金需求的稳定性和可测性,不利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和对短期利率的控制;④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利息收益很低,降低商业银行竞争力。
还会出现成本转嫁,造成利率扭曲。
再贴现再贷款:(1)作用原理①在我国,中央银行通过适时调整再贴现总量及利率,明确再贴现票据选择,达到吞吐基础货币和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目的,同时发挥调整信贷结构的功能。
②通过控制再贴现贷款规模,影响基础货币。
③通过控制再贴现利率,影响基准利率。
④通过限定再贴现票据种类,影响信贷结构。
⑤再贷款主要影响基础货币和短期利率。
⑥新增再贷款主要用于促进信贷结构调整,引导扩大县域和“三农”信贷投放。
(2)特征①信贷职能,通过规定再贴现票据种类达到信贷结构的优化;②告示效应;再贴现政策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告示效果”,它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比较缓和的,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但中央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决策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将决定于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该决策的反应。
③谨慎性工具,如果调节过于频繁会使商业银行和公众做出频繁的反应或无所适从;④缺乏主动性,中央银行出于被动地位,因为商业银行是否再贴现或再贴现多少,处于商业银行的行为,而商业银行具有多种获得资金的渠道,商业银行会选择成本最低的方式进行资金的筹措,这样会降低再贴现率对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再贴现政策在基层的实施效应及政策取向
央银 行 有 意识 地 维 护 较 高 再 贴 现 率 ,是 引 导 再 贴 现 的
功 能 往 最 后 贷 款 人 的 机 制 上 发 展 ,再 贴 现 政 策 效 应 不 显 著还 存 在 深 层 次 的根 本 原 冈 。 2 根 本 因 素 。 一 是 利 率 市 场 化 程 度 较 低 。按 照 麦 . 金 农 的 观点 ,发 展 中 国 家 金 融 自由化 的顺 序 ,首 先 应
将 利率 市 场化 置 于 各项 改 革 之 后 ,这 使 再 贴 现 的作 用
维普资讯
摘 要 : 为解 决 再 然 现 政 策在 基 层 规 模 小 、效 应 不 显 著 的 同 题 .更 好 地 发挥 赁 币 政 策 I 具 作 用 .我们 以 山 东 雀 A 市 为
例 。 结合 A 市 再 贴 现 业 务 发 展 情 况 .剖析 制 约 再 贴 现 政 策 效 应 发 挥 的 i 接 因 素 和 根 本 因 素 .提 出 7 当前 赁 币 政 策 形 势 下 应
再 贴 现 作 为 中 央 银 行 三 大 货 币 政 策 工 具 之 一 ,是 调 节 社 会 货 币 供 应 量 ,实 现 货 币 政 策 目标 的 重 要 手 段 。在 当前 的 货 币 政 策 环 境 下 ,分 析 再 贴 现 政 策 效 应
发挥 的影 响 因 素 ,探 索 有 效 发 挥 再 贴 现 这 一 政 策 T 具 在基 层 效 能 的 途 径 ,推 动 票 据 市 场 和 地 方 经 济 健 康 发
致 货 币供 应 和 信 贷 规 模 扩 张 或 紧 缩 。我 国 的金 融 体 制 改 革 ,从 国 内实 际情 况 出 发 ,采 取 积 极 稳 妥 的 步 骤 ,
贴现 操 作 实 行 总量 比例 控 制 、期 限 比例 控 制 和投 向 比
充分发挥再贴现政策效应的对策建议
、
再 贴 现
主要 用 于 解 决 商 业 银 行 的 流 动 性 困难 , 不 能 用 来 转 而 贷 他 人 , 取 再 贴 现 利 率 与 市 场 利 率 的 差 额 。 随 着 我 赚 国 加 入 WTO, 国 中 央 银 行 的 金 融 监 管 体 制 加 快 向 我 国 际 惯 例 靠 拢 。2 0 0 1年 9月 1 日及 2 0 0 0 2年 2月 2 1 3 1 中 央 银 行 在 存 贷 款 利 率 一 再 下 调 的 情 况 下 两 次 提 高 了 再 贴 现 利 率 , 难 看 出我 国 中 央 银 行 有 逐 步 确 立 不 再 贴 现 为 最 后 贷 款 人 地 位 的 意 图 。 但 从 我 国 票 据 业 务发展的现状 来看 , 一做法还 有待 商榷 。 这
九 分文薛 再 建班政 策 效应 的. 走 汉 对策
本 文 试 从 目前 我 国再 贴 现 业 务 现 状 及 票 据 市 场 较 发 达 地 区业 务 拓 展 中存 在 的 问题 入 手 , 索 完善 和 改 进 再 贴 现 政 策 效 应 的 途 径 , . 到 促 进 金 融 探 以达 罕 宏 观 调 控 方 式 的 转 变 , 强 货 币政 策 可操浙 江 金 华 。 3 增 作 性 的 目的
金 来 源 的 情 况 下 。 能 求 助 于 再 贴 现 。再 贴 现 的 资 金 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l 摘 :央 行 过 贴 政 的 整 以 响 融 场 率 货 要中 银 通 再 现 策 调 可 影 金 市 利 及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三大法宝优缺点
1、请阐述货币政策三大法宝的优点和缺点。
结合我国货币实践,请你谈一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特点和存在的困难。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是通过改变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供给。
它具有的优点:(1)作用力大,(2)主动性强,(3)见效快。
局限性:(1)不宜作为央行调控货币供给的日常性工具,具有固定化的倾向。
(2)法定准备金率的设定一般对各类存款机构都一样,但调整时对他们的冲击却不同,不易把握货币政策的操作力度与效果。
(3)调整法定准备金率会增加了银行流动性风险和管理的难度;当其不付息时,还会降低银行的盈利,削弱其在金融领域的竞争力。
再贴现政策的优点:(1)能够产生告示效应,调节信用规模有效。
局限性:(1)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市场的变化可能违背政策意愿;(2)再贴现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3)可能容易引起市场利率的大幅波动,干扰市场机制;(4)加大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
公开市场业务有优越性:(1)主动性强;(2)灵活性强;(3)调控效果和缓,对市场的冲击和震动小;(4)可带有试错性质,可反向操作;(5)告示效应强,影响范围广。
局限性:(1)央行必须具有足以干预金融市场的实力;(2)具有发达和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3)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
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特点:(1)频繁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2)发行央行票据进行公开市场操作。
(3)对数量工具的依赖大,对价格工具的依赖小。
存在的困难:(1)国际收支盈余下,越来越难以控制货币供给。
(2)面临“三角不可能定理”的约束。
在资本流动管理难度增加的背景下,数量管理难度增加。
(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不断提高,加速了金融脱媒,货币调控效果减弱。
结合我国实际论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其特点是:
(1)集中交易场所;
(2)以买卖未在交易所登记上市的证券为主;
(3)交易可以通过交易商或经纪人,也可以由客户直接进行;
(4)交易由双方协商议定价格。
2、(1)聚敛功能。金融市场引导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汇聚成为可以投入社会
再生产的资金集合。
及商业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规模,是完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重要措施。
六、论述题:
1、从各种信用形式的特点出发,论述我国应怎样运用这些信用形式。
2、试比较分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你认为我国应怎样运用这
两种方式。
〖参考答案〗
1、(1)信用的经济含义。现代信用的形式主要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
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往往又带来金融机构体系效率低下的负效应。
2、(1)中国人民银行要真正地成为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核心和领导。首先,中
央银行必须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国家行政部门不能对其过多地进行干预。
其次,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核心和领导作用,主要不是靠中
央政府赋予的行政领导和管理权实现,而要靠经济手段对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
银行券的流通往往受到很大限制,这就需要一个资金实力雄厚且具有权威性的银
行来统一发行银行券并保证兑现;
②票据交换问题,随着商业银行间互相支付量的增加,有各自银行自行轧差清算
已非常不方便,客观上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票据交换和债权债务清算机构,为各个
商业银行间的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提供服务。
③最后贷款人问题,单个银行由于资金有限,支付能力不足而产生即对于破产事
2、(1)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2)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与效应
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与效应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4-034-02摘要本文在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概览的基础上,运用凯恩斯理论对我国当前采取政策及其效应进行了分析,认为应对金融危机,财政政策更为有效,货币政策可以配合财政政策进行。
关键词凯恩斯理论国际金融危机政策效应一、引言为了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2008年以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宏观调控,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产业振兴政策等。
从国家统计局2010年1月份公布的数据看,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四个季度增长分别为6.2%、7.9%、9.1%、10.7%。
从数据看,我国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未出现大的衰退,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表明前期出台的应对金融危机的货币、财政政策对经济回暖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本文根据凯恩斯理论分析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及其效应。
二、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概览(一)积极财政政策为应对此次金融危机我国利用多种财政政策工具,如预算、税收、贴息、减费、增支、投资、国债、转移支付等若干财政政策工具组合起来一起使用,其目标是重民生、保增长、促消费。
主要内容如下:(1)扩大政府投资和优化投资结构。
200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投资总额将达4 万亿,重点投入领域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领域、灾区恢复重建;(2)推进税制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
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完善出口退税和关税政策,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征收方式为单边征税,降低住房交易税,免征利息所得税,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扩大企业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3)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财政补助规模;(4)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重点是“三农”、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安居工程;(5)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6)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我国再贴现政策效应
我国再贴现政策效应简介再贴现政策是中国央行通过发行再贴现票据来向商业银行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再贴现政策的实施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我国再贴现政策的效应。
再贴现政策的目标再贴现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灵活调整再贴现利率和再贴现标准,以满足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求,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具体来说,再贴现政策的目标包括:1.稳定货币市场流动性。
再贴现政策通过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贴现资金,确保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充足,避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
2.促进经济增长。
再贴现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再贴现利率来降低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鼓励银行增加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促进经济增长。
再贴现政策的调控工具中国央行通过多种调控工具来实施再贴现政策,包括再贴现利率、再贴现期限和再贴现标准等。
1.再贴现利率:再贴现利率是商业银行向央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享受的利率。
央行通过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引导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水平,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和投资活动。
2.再贴现期限:再贴现期限是指商业银行获得再贴现资金的期限。
央行通过调整再贴现期限来控制再贴现资金在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从而影响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
3.再贴现标准:再贴现标准是指商业银行申请再贴现时需要满足的条件。
央行通过调整再贴现标准,如扩大再贴现范围或调整再贴现要求,来引导商业银行的贷款方向和重点支持领域。
再贴现政策的效应再贴现政策的实施对于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都产生重要影响。
对金融市场的影响1.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再贴现政策通过向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维护了金融市场的稳定。
在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紧张或金融危机时,央行可以通过再贴现政策来缓解金融市场的压力,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2.影响货币市场利率:再贴现政策的调控工具之一是再贴现利率。
央行通过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引导货币市场利率的走势。
低利率环境下,再贴现政策可以降低银行的融资成本,刺激银行扩大贷款投放,推动货币市场利率的下降。
当前利率与再贴现政策工具运用效果评价
定 程 度 上 弱 化 了 央行 货 币政 策 工 具 对 金 融机 构 和 票 据 市 场 的 业 务 指 导 作 用 , 此 , 出相 应 的 政 策 建 议 。 为 提
关 键 词 : 币政 策 ; 率 ; 贴现 货 利 再 中图分 类号 :82 F 3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 0 6 1 2 ( 0 2 O ~∞ 1 一 O 1 0 — 4 8 2 0 )8 4 3
时 , “ 融 机 构 存 款 利 率 调 整 表 ” , 没 注 明 单 位 在 金 中 并
收 稿 日期 : 0 2 2 0 —0 一 O 7 3
作 者 简 介 : 莹 莹 (9 8 李 14 一 ) 女 , 职 于 工 商 银 行 上 海 市 分 Biblioteka 计 划 财 务 部 。 , 供
1 4
规操作 。
调 整 日则 为 首 笔 贷 款 发 放 日的 对 年 对 月 对 日) 这 一 。
计 息 规 则 , 每 次 降 息 后 降 息 的 效 应 均 显 滞 后 。 因 使
此 , 年降 息后 , 个人 住 房 贷款 大量 提 前还 款 的 同 今 在 时 , 业 银 行 所 谓 的优 质 信 贷 客 户 就 纷 纷 提 出还 “ 商 旧”
维普资讯
《 海 金 融  ̄ 0 2年 第 8期 上 20
摘 要 : 文根 据 笔 者 的 工 作 实 际 , 当前 央行 货 币 政 策 工 具 的 效 果 进 行 了 简 单 的 评 述 , 出 现 行 货 币政 策 本 对 指
的 利 率 工 具 尚 存 在 存 贷款 利 率 结 构 不 尽 合 理 和 贷 款 计 息 办 法 单 一 、 贴 现 利 率 调 整 滞 后 等 实 际 情 况 , 此 , 再 因 在
再贴现的作用
3。
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1) 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再贴现作为中央银行的一项资产业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它的增加就会增加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即商业银行储备增加,基础货币随之增加。
反之,它的减少就会造成基础货币的减少。
当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时,市场利率与贴现率之间的利差缩小,一些银行会认为从贴现窗口归还它们欠中央银行的债务是有利可图的。
这样,减少贴现,归还贷款,将使基础货币减少,进而影响到货币供应量的减少。
如果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就会增大市场利率和再贴现率之间的差额,商业银行认为有利可图,受利益驱动便会增加贴现窗口的贴现,从而使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都增加。
(2)再贴现政策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效果。
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政策不仅能够影响货币供给总量的增减,而且还可以调整信贷结构,使之与产业政策相适应。
其方法有两种:一是中央银行可以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决定何种票据具有再贴现资格,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二是对再贴现的票据实行差别再贴现率.如中央银行对再贴现票据按国家政策进行分组,对各组票据制订不同的再贴现率,从而影响各种再贴现票据的再贴现数量,使货币供给结构与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相符合。
(3) 对借款成本,即利率的影响。
再贴现政策对经济产生影响的第三条途径是再贴现率对利率和各种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筹资成本上升,对中央银行有负债业务的银行就会通过出售债券、收回贷款、增加对其他银行的借款等方式来筹资归还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多数银行的这些活动就会推动货币市场利率的上升和银行放款利率的上升。
同时,再贴现率的提高,迫使商业银行持有更多的储备资金,放款行为更为谨慎,整个社会资金供应紧张,也会迫使利率上升。
利率恰好起到抑制总需求,对过热的经济产生紧缩作用。
但再贴现率对市场利率的影响不可过于夸大,市场利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不完全由再贴现率决定,我们只可以说再贴现率对总体的利率水平有重要的但不是支配地位的影响。
再贴现的名词解释
再贴现的名词解释
Q 1
再贴现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已同客户办理过贴现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提交中央
银行并要求付给现款的一种行为,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放款的形式之一,再贴现的利率称为“再贴现率”,由中央银行公布,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
再贴现率调整着眼于短期政策效应。
中央银行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调整再贴现率,以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成本,进而影响商业银行对社会的信用量,从而调整货币供给总量。
在传导机制上,商业银行需要以较高的代价才能获得中央银行的贷款时,便会提高对客户的贴现率或提高放款利率,其结果就会使得信用量收缩,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反之则相反。
中央银行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则着眼于长期的政策效用,以发挥抑制或扶持作用,并改变资金流向。
Q 2
绿鞋机制
再贷款是中央银行贷款的简称。
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
再贷款是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渠道之一。
中央银行通过适时调整再贷款的总量及利率,吞吐基础货币,促进实现货币信贷总量调控目标,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和信贷投向。
自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再贷款一直是中国中
央银行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
新增再贷款主要用于促进信贷结构调整,引导扩大县域和“三农”信贷投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再贴现政策效应再贴现系指商业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将已贴现归己所有的未到期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以提前获得资金融通的行为对于中央银行来讲,再贴现是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投放现实的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对商业银行来讲,再贴现是出让已贴现的票据,解决临时资金周转困难从实质上来讲,再贴现是一种票据买断关系我国的贴现、再贴现业务从1981年开始试办,经历了从试点、推广到规范发展等几个阶段,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调控机制逐步完善,已成为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货币政策工具一、再贴现政策效应的功能分析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根据信贷资金供求情况,制定和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再贴现政策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具有间接性、导向性等特点从我国再贴现业务运行过程来看,再贴现政策具有以下五个功能:一是融资功能这是再贴现最直接、最原始的功能金融机构通过向中央银行办理再贴现可以实现其融通资金的目的这一功能与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具有形式上的相通性,但在本质上是有根本区别的,在实现依据上也是不同的再贷款只是中央银行的一种金融直接调控手段,而再贴现则是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再贷款主要是解决金融机构的临时头寸不足自从1994年中央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再贷款进行划转以后,这一形式已呈逐步减少趋势而再贴现的主要的依据是已贴现的商业票据随着我国票据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再贴现的作用范围和所取得的效果正呈逐步加强的态势二是货币政策告示功能再贴现政策具有明显的“告示效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公众的心理,产生心理预期因为再贴现政策的核心是调整再贴现率中央银行一旦调整再贴现率,实际上是向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公布其货币政策的取向,从而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量,使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市场利率的升降提高再贴现率,表明中央银行将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其结果将使商业银行限制放款,企业单位减少借款和开支;而降低再贴现率,则表明中央银行将采取松动的货币政策,这就会使商业银行放松贷款,扩大社会信用规模这些都会影响市场利率的变化,并导致经济行为的变化再贴现政策的这一功能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表现得特别突出,体现为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的主要功能再贴现政策曾作为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也是立足于这一功能三是宏观间接调控功能再贴现货币政策是直接适应金融宏观调控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而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形成和发展的与国家信贷计划、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贷款利率政策等货币政策工具调控手段的作用和效果单一性相比,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能实现货币供应量控制和利率水平调节的统一一方面,中央银行可以控制再贴现总量,同时又可适时调节再贴现率,产生控制货币供应总量和调节利率水平的双重效应另一方面,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促使金融机构紧缩或扩张信贷,最终影响市场利率水平发生变化四是商业信用票据化的激励功能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一功能是我国再贴现政策的特殊功能发达的票据市场是再贴现政策的基础,但科学的再贴现政策对票据市场的发育又具有逆向激励作用中央银行通过开办再贴现业务,提供最终信用,使金融机构能够通过再贴现随时取得资金而提高办理票据贴现的积极性;票据贴现市场的发展,又会激励企业经营活动的票据化五是加速资金周转,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功能当前,解决我国银行信贷资产普遍较低,不良资产比重较大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银企之间真正的借贷关系,扩大贴现与再贴现的比重因为一方面,贴现与再贴现是建立在真实的商品交易的合法票据基础上,这样就把银行信贷资金的发放、收回与商业销售、贷款的回收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为保证信贷资金的正常周转、提高信贷资金质量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按我国规定,贴现一般为4个月,同银行其他贷款相比,再贴现期限明显较短,这样就可减少信贷资金占用,提高信贷资产使用效率例如1998年全国银行贷款存量达8万亿元,平均周转一次约需300天左右,如果以贷款总额的10%改为贴现,贴现周转一次只要150天,将可节约资金16000亿元同样,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也会因实行再贴现而大大减少由此可见,再贴现政策具有明显的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功能在再贴现政策的上述几大功能上,从实际角度来看,目前只有第一项功能得到社会的认同,甚至存在金融机构以再贴现为目标办理贴现的现象其它几项重要功能因为某些客观原因尚未得到有效的发挥进一步全面发挥再贴现政策的各项功能已成为正确运用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来推进金融宏观间接调控的当务之急二、制约再贴现政策效应的基本因素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再贴现业务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发展和逐步加快发展的阶段,再贴现政策在我国金融宏观间接调控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1995~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累计发生额分别为844亿元、1358亿元、1332亿元和1001亿元;1998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余额仅为332亿元从总体上看,再贴现所占基础货币的比重偏低制约再贴现业务发展和再贴现政策效应发挥的因素,从实际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整个社会商业信用水平不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是最基础的信用但我国长期以来所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表现在金融方面是直接的贷款规模管理,因而对商业信用一直采取禁止或限制的政策,在商品交易中,没有或很少有商业票据即使到现在,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仍然非常低,企业很难用商业信用来实现其支付结算功能,商业承兑汇票几乎不存在就是实证由于商业信用的低下,社会信用大量向银行集中,但在这一转移过程中,存在一种变异的逻辑循环怪圈,即产品畅销的企业,其收款方式不愿采用商业信用这种延期付款方式;而产品不畅销的企业,其滞销的产品多以赊销、代销的方式,付款人不愿意开具承兑汇票这种种情况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商业信用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商业信用向银行信用转换中,由于商业信用的低下,使银行承兑汇票到期不能正常得到承付,造成承兑银行垫付资金,出现倒逼银行信贷资金的现象,使商业银行背上沉重的资金包袱,因而商业银行开展此项业务更为谨慎,以致不得不收缩此项业务二是票据市场发育不成熟再贴现业务与票据市场尤其是商业汇票业务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商业汇票的承兑、贴现、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发挥作用的传导机制,中央银行的再贴现政策是通过再贴现影响金融机构的资金供求状况,商业银行通过贴现和承兑影响企业之间的资金供求状况来实现的因此,再贴现政策发挥作用必须要有发达的票据业务和规范的票据市场作基础而我国商业汇票业务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总体发展速度不快,发展水平不高,发育程度不够理想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1998年全国商业汇票发生额为3841亿元,不到同期“三票”(支票、汇票、本票)业务总量的3%三是商业银行承兑、贴现操作不规范现行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存在软化的问题,对商业银行的违规操作行为制裁不够有力商业银行为了其自身的利益不惜违规操作,使中央银行的资金不能按照宏观控制者的意愿进入社会,给商业汇票的推广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如有些商业银行出于银行之间的发展需要,违规为他行存款人承兑银行承兑汇票;违规承兑、贴现无真实商品交易的商业汇票;违约拖延付款等,甚至一些贴现银行由于受信贷规模和自身资金的限制,以取得人民银行资金为目的,实行逆向操作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票据贴现市场的发展,并最终成为制约再贴现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四是再贴现操作规则的自身局限按照现行贴现的主要操作规范——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再贴现操作实行总量比例控制、期限比例控制和投向比例控制这一操作规则在中国人民银行对再贴现限额实行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的管制下,显得缺少灵活性,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再贴现政策的活力而且在实际操作中难度也较大,基本上考察的仍主要是手续是否完备近年来,虽然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适当扩大再贴现的范围(对城乡信用社)、拓展再贴现的票据种类(对商业银行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给予再贴现)等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未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商业承兑汇票的再贴现业务基本上没有开展三、发挥再贴现政策效应的基本途径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关系,重视并加强再贴现政策工具再贴现、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各具不同的功能,各有不同的调控方式,也有其各自不同的局限性三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对不同的对象进行调控,共同实现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目标但从目前的操作情况和功能发挥来看,只有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一枝独秀,担当货币政策工具的重任,而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两项重要的工具力度很弱,效果不明显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力,实现中央银行强有力的金融宏观间接调控,在当前还难以把公开市场业务作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情况下,较为有效的办法是逐步扩大再贴现业务的规模,发挥再贴现工具的作用,以此调节和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二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票据市场发展与再贴现政策发挥作用之间的关系,大力推进社会商业信用票据化如前所述,建立一个规范和开放的票据市场是再贴现政策发挥作用的基础当前在培育和发展票据市场时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正确引导企业使用商业汇票中央银行可选择部分实力较强、信誉较高的企业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并实行这类汇票贴现和再贴现的政策倾斜,促进商业汇票市场的发育和发展其次,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票据承兑授信业务的管理方式,在注重风险的同时,扩大基层行的贴现自主权,对经营条件较好的基层行适当扩大贴现比例,对一些资信较高的企业,适当放宽审批程序,鼓励企业实行商业汇票结算方式,并自觉克服要求企业缴存高额承兑保证金的违规操作行为,保证企业在使用商业汇票时能及时地通过贴现取得资金再次,人民银行要进一步放宽再贴现的票据限制和范围限制,适度扩大再贴现的比例,规范再贴现的操作程序,保证商业银行在贴现市场上取得的票据通过再贴现获得融资,增强资产的流动性,实现再贴现对票据市场发展的逆向激励作用三是正确认识和处理金融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之间的关系,大力发展再贴现政策的各项功能实现金融监管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发展再贴现业务与实现这一目标有其方向和途径上的一致性前面论及再贴现政策的五大功能中,宏观间接调控功能是再贴现政策的一项最重要的功能,从一定程度上看,也是实现程度最弱的一项功能为此,中央银行要把再贴现作为重要的间接调控手段来对待实际操作部门要把办理再贴现业务作为实施宏观间接调控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来认识,不能仅仅停留于“再贷款”或“融资”等微观层次这就要求中央银行自身加强对再贴现政策的宣传教育和理论学习,从思想上和行为上克服过去那种行政命令式的简单和习惯作法从中央银行分支行来说,要把再贴现业务作为区域性金融监管的重要工作来抓,不能只仅仅作为一项具体业务或任务来开展四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开放搞活与规范发展之间的关系,提高贴现和再贴现业务操作的水平要进一步加强贴现和再贴现的法制建设,增强可操作性和规范力度目前的《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及《支付结算办法》等法律、法规比较抽象,可操作性不强,对违规操作者的制裁力度不大,需要进一步增强可操作性,提高操作规则的层次,减少实际操作中的盲目性和不规范性,保障和促进再贴现政策效应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