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求医问药2012年3月)
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观察
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多见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及髋部周围骨折的病例。
由于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逐渐提高,对于由深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肺栓塞可怕后果的重视,临床医护人员已开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作出相应的预防、护理观察及对应的治疗。
现就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髋部周围骨折及膝部周围骨折的患者共115例,男72例,女43例,年龄35~82岁,平均53.7岁。
行手术治疗88例,非手术治疗27例。
共有14例发生DVT或疑似DVT。
均给予抗凝、部分病例溶栓治疗后好转,口服药物预防。
2 方法2.1 临床观察手术前后或入院后即定期观察患肢的肿胀范围、程度、末梢循环状况、皮肤颜色、皮温、疼痛性质和受伤情况是否平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等。
DVT起病较急,肢体肿胀弥漫,软组织硬度高,自发性疼痛呈持续性胀痛阵发性牵性痛,皮肤出现花斑或青紫色,皮温降低,甲床或软组织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2.2 DVT的诊断经过仔细的临床观察后,立即报告医生,经过医生初步检查,配合多普勒超声探测或彩超检查,一般可作出初步诊断,确定诊断的“金标准”是下肢静脉造影[1]。
有条件者可采用DSA、MRI、123I同位素测试进一步明确诊断[2]。
2.3 预防DVT的预防有基本预防、机械性预防和药物性预防。
基本预防措施有抬高患肢。
入院后教会患者开始进行踝关节、足趾的伸屈活动,配合向心性软组织按摩,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防止静脉血淤滞。
弹力长筒袜对预防DVT 有帮助,有条件者可使用足底静脉泵、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逐级加压弹性祙等机械性预防措施。
可以同时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患肢静脉滴注,需要时使用华法林、低分子肝素预防。
2.4 治疗一旦诊断确立后,患肢要制动,不要做主动伸屈活动,不要按摩,防止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严重并发症。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从而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由于DVT可继发致命的肺栓塞、脑栓塞及远期的深静脉功能不全,被公认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1] 。
1.临床资料:本组50例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55~98岁,平均年龄75岁。
其中股骨头无菌坏死11例,髋关节发育不良6例,股骨颈及股骨头骨折33例;双侧全髋关节置换3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47例;骨水泥型假体3例,非骨水泥型47例;均未发生深静脉栓塞。
2.病因分析:DVT形成的三大因素:①V血流缓慢:术中麻醉使全身肌肉放松、血管扩张、V 血液缓慢,以及术中止血带的应用、术后伤口加压包扎、卧床制动或膝下垫高,均可使下肢V 血流缓慢;②V壁损伤:既往血栓史、手术史、术中血管的直接损伤,以及术后使用刺激性药物引起的V 内壁化学性炎症均会造成V 内部的受损,是血栓形成;③血液高凝状态:创伤引起的应激反应,可导致血小板增加形成高凝状态。
3.DVT的预防3.1 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术前应详细了解病史,检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常规、血流变,应用微量血糖检测仪对病人空腹及三餐后血糖进行持续监测,观察动态变化以指导用药。
高血压、高血脂病人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并指导其进食清淡低脂,富含纤维素的饮食,多饮水改善血液浓缩黏稠状态,糖尿病人严格执行糖尿病饮食。
根据病人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健康宣教,讲解主动及被动锻炼对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的重要性,使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3.2 保护血管,减少损伤:减少和避免病人双下肢静脉穿刺,因下肢DVT 的发生率是上肢的2倍。
长期输液或静脉给药者,尽量采用留置针,减少静脉多次穿刺,同时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靜脉反复穿刺,输注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尽量稀释或用生理盐水冲洗,静脉穿刺时应选择小分支、小针头,力求一次成功,拔针后按压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局部血栓形成。
骨科下肢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护理
骨科下肢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摘要]骨折手术后常并发深静脉血栓,尤其在髋部及膝部手术后多见。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折术后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造成下肢脉功能不全,影响下肢活动,降低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甚至致残,部分患者由于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可引起猝死,本文总结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整体护理经验,并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作简单探讨。
[关键词]骨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系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形成血栓,引起回流障碍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手术后及长期卧床病人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
若不及时观察治疗,可导致病人患肢完全或部分功能丧失而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
我科收治了骨科下肢手术后并发dvt病人20例,经及时治疗和护理,无1例发生肺栓塞,均得到良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3~65岁,膝部手术后2例,下髋部术后10例,胫腓骨骨折术后5例,足部骨折3例,患病肢位:左下肢10例,右下肢8例,双下肢2例。
其左侧的静脉血回流相对右侧缓慢,右下肢8例,均表现为所患肢体肿胀、疼痛。
1.2治疗方法急性期用低右旋糖酐500ml加尿激酶30—60u于患肢静滴,每分钟30滴,低分子肝素钙0.4ml皮下注射,监测血常规、凝血酶。
并根据各项指标调整上述药物剂量;遵医嘱口服阿司匹林、潘生丁。
经过10--15d的l临床治疗和护理,临床治愈13例,显效1例。
2.护理2.1心里护理骨折下肢手术后,患者往往希望能尽快恢复活动的期盼心理,然而手术后却并发深静脉血栓,导致下肢肿胀,活动受限。
心理难免出现波动,加之对此病缺少充分的认识,认为dvt治不好就要截肢,精神过度紧张,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失望等心理反应。
针对患者出现的这些心理发应。
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此病的原因及机制、治疗过程、恢复时间等有助于增强患者的信心,消除其焦虑、恐惧心理;当病人提出一些疑问时,护理人员应耐心解答,做好安抚工作,多对患者说些鼓励的语言,利于配合护理工作,使患者建立开朗乐观的心理状态,要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骨科下肢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参 考 文献
[ ] 韩艳珍 , 1 王红斌 , 孙红燕 , 护理干预对中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精神 等. 症状 的效果分析[ ] 护士进修杂志 ,05,0 7 :2 J. 20 2 ( )6 9 [ 葛晓红. 3] 心理干预在减轻 无创通气病人 恐惧中 的作用 [ ] 右江民 J.
族 医学 院学 报 ,0 3 2 ( ) 9 2 0 ,5 1 :9
呕 吐时 ) 自行迅速拆除 , 能 提高安全性。 患者对无创通气 的依从性 不仅受心理 因素 的影 响, 还与其
受 教 育 程 度 、 疾 病 的 认 识 、 患 关 系 密 切 相 关 。 通 过 综 合 的 护 对 护
[ 李 3]
凛, 张海燕. O D急性加重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 的几 个问题 CP
( 09—1 20 2一l 收稿 ) 岳 静 玲 O ( 编辑 )
[ ] 临床进展 ,06, 6 J. 2 0 6:9
骨科 下肢 手 术 后 并 发 深 静脉 血栓 的护 理
李 莉 任 芝①
( 京 市 同 仁 堂 中医 医 院 护理 部 北
好 的护理配合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般资料 .
20 0 6年 8月 ~ 0 9年 2月 , 院共 收治 1 20 我 9例
色, 报告 医师后及 时停 药并对症 处理后症 状消失 。患侧肢体 避 免做剧烈活动或按摩 , 行踝关节 的轻微 伸屈活 动。禁 止做 使腹
内压 增 高 的活 动 如 剧 烈 咳 嗽 、 力 大 便 , 强 病 房 巡 视 。 严 密 观 用 加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发表时间:2013-05-06T09:48:10.7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于丽娟韩笑[导读] 由于形成血栓导致患肢血液循环障碍,出现患肢广泛肿胀剧烈,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于丽娟韩笑(辽宁省鞍山市第三医院辽宁鞍山 114031)【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5-0328-01 【摘要】目的对下肢骨折术后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是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
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康复护理,早期功能锻炼,使患者术后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
结果 12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及合理正确的护理后,均治愈出院。
结论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采取有计划系统的术前指导,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不仅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而且促进早日康复。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骨折护理对策血栓形成原因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下肢骨折后常见的并发症。
由于形成血栓导致患肢血液循环障碍,出现患肢广泛肿胀剧烈,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影响骨折顺利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严重者可引起肢体坏死致残。
我科从2006年1月2010年1月共收治下肢骨折病人576例,发生DVT12例,发生率为2.1%,现将DVT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55—78岁,左下肢4例,右下肢6例,双下肢2例,手术方法为根据不同类型的骨折分别行内固定术,手术后发生DVT的时间为5—31d,从发病到开始接受治疗时间为7—35小时,本组均有患肢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皮温升高,双侧下肢相应平面的周径相差0.5cm以上。
经尿激酶深栓治疗7天后,本组12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疼痛、肿胀基本消失,皮温正常,彩超证实下肢静脉通畅。
2 原因分析2.1患者自身因素2.1.1有长期卧床史的患者,因静脉血流缓慢,在瓣窦内形成涡流,不仅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并使血小板从在血流中轴流动(轴流)移向内膜(边流)促成血栓形成。
下肢骨折手术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
[ 键 词 ] 下 肢 骨 折 ; 静 脉 血 栓 形成 ; 理 关 深 护
[ ]JB n it ug 19 ,2 B :. J . oeJ n S r,9 07 ( )9 o
等病史 , 此类患者 不宜用抗凝 溶栓治疗 。②用 药后观察 有无
临床 出血倾 向或 出血发生 , 观察牙龈 、 皮肤黏膜 或 自发穿刺后
出血 、 咯血 , 察 大 小 便 颜 色 并 及 时送 检 常 规 及 潜 血 检 查 ; 观 有 无 不 明原 因关 节 肿 痛 或 痰 中带 血 ; 静 脉 注 射 溶 栓 剂 可 致 脑 因
[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0 12 ( )2 3 J. 2 0 ,1 5 :6 .
[] 赵 军 . 2 左髂总静 脉狭窄与 急性 下肢深静 脉血栓 形成
[] J .中华外科杂志 ,9 83 ( ) 1. 19 ,6 1 : 2
[ ] Pae . oa hprpae n n epvi r bss 3 t sA T t i elcmet dde ent o oi n l a hm
后 3— 5 d 1 。
23 2 护理及 预防措施 : 下肢手术后 的患者要鼓 励其在床 .. 对
上多做肌 肉的舒缩运动或给予抗凝集药物 阿司匹林预 防 D T V
1 3 治疗 : . ①纤溶药 : 尿激酶。②抗凝剂 : 肝素。③抗 血小板
凝 聚 药 物 : 司 匹林 或低 分子 右 旋 糖 酐 。 阿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极失望,皆能在转瞬间有所改变,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他们对待疾病也是这样,倘若病情有好转,他们就盲目乐观,往往不再认真执行医疗护理计划,不按时吃药。
但病情较长或有后遗症的又易于自暴自弃、悲观失望,情绪变得异常抑郁而捉摸不定,所以护理人员对青年人要多给予支持,要多关怀、多同情,要循循善诱,耐心疏导。
3 注意事项皮肤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内用药物、外用药物、物理疗法和手术疗法等[3]。
护士在配合医生给患者治疗时,必须要掌握适应证、了解病情。
如患者在使用抗组胺类药物时给患者解释常见的不良反应,要注意不要高空作业、驾驶。
长期使用激素时,应密切观察有无继发感染等,在使用外用药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使用方法并掌握药物的浓度和作用,同时多向患者宣传疾病的防治知识,使患者了解自己所患皮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争取患者的配合,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如瘙痒症皮肤病的患者,应避免抓、搓、擦,沐浴时避免用肥皂和热水。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应避免食用鱼、虾、蟹等致敏食物,避免再次使用或接触有关致病药物和器物。
通过全方位、个体化的护理,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1] 施卫星.人文精神,整体护理发展的内在动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3612393.[2] 孙秀珍.护理管理应以人为本[J].中国护理管理,2001,21(1):58.[3] 王宗发.皮肤性病护理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3.(收稿日期:2006212211)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观察及护理王秀芳,于文秀(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山东烟台264001)[摘 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方法:对41例经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并发DVT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加强护理并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结果:25例治疗4d ~7d,16例治疗8d~15d症状好转,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血栓消失,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分析及护理对策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对策。
方法对164例下肢骨折患者采用宣教、早期功能锻炼等预防DVT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出院回访3~6个月。
结果164例下肢骨折患者无一例发生DVT。
结论采用宣教、早期行主、被动活动、密确观察患者肿胀情况等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下肢骨折DVT的发生率。
【关键词】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预防分析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291-02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是常见的血管疾病,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了静脉腔而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好发于下肢,多见于骨科术后[1]。
关振鹏等[2]研究发现,骨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达48%~61%。
近年来,骨科界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越来越重视,我科对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164例下肢骨折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取得了良好的预防效果。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64例患者,男91例,女73例,年龄19~101岁。
其中股骨骨折手术4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8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21例,胫腓骨骨折钢板内固定42例,双跟骨骨折4例,踝部骨折13例。
1.2方法对164例下肢骨折患者除了进行基础护理及常规护理除外,从入院到出院,时刻警惕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给予全程护理干预。
2、护理干预措施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患者常因突发创伤导致焦虑、烦躁负性心理,护士应安慰和疏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DVT发生的原因、危险因素、后果及常见症状,以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重视,取得信任,主动配合治疗。
2.1.2术前评估对高龄女性、吸烟、糖尿病、肥胖、下肢静脉曲张、心功能不全和以往有血栓病史者要详细询问病史。
实验室检查D-2聚体高于500ug/L的患者进行重点宣教。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参考文 献
出院前2 组患者均填写本科室自制的健康知识问卷 , 并比较2 组患者的 满意度。 4 统计 学方 法 采用S S 1 .进行X P S 3O 检验, 检验水准 c= .5 【 00
5 结 果
【 洪琳. 1 】 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探讨【 l J 中华护理杂志,023 】 20 . 7
杂 志 ,04 69 4 8 2 0 ,() 9 .
表 3 2 患者 满 意 度 比 较( 组 例
注 : 照组 相 比 ,< .5 与对 1 o0 3
下肢 骨折 术 后 并 发 急性 深静 脉 血 栓 患 者 的 观 察 与护 理
冯淑 芬
( 州中医药 大学第一 附属 医院 广 500 ) 1 4 5
气 管插管 内吸痰 致黏膜 损伤 的原 因及护 理
李 雪梅
( 南京市 玄武 区红山社区卫 生服务 中心
朱龙凤
江苏 南京 202 ) 1 0 8
20 0 ; 1 0 0 江苏省 中西结合 医院
【 摘要 】 目的: 探讨不同吸痰方法对气管插 管患者黏膜的损伤。 方法: 根据吸痰方法的不同, 6 将1 M气管插 管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 l例 ) o 1 0
3 1 6
管 , 舒适 度 。 增加
2 社 会适应的舒适护 理 . 3
《 求医问药 》 下半月刊 Se ekMei l dA kT e dc e 02 第 l dc An s h Mein 2 1 年 a i 0卷 第 3 期
6 讨论
以家庭支持为主的良好的社会支持 , 对人的身 心健康有直接的 保护作
【 关键词 】 下肢 骨折术后 , 急性 深静脉血栓 , 观察 , 护理
浅谈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4 小 结
D V T是骨科患者术后的严重并发 症之一 , 一旦 发生 不仅 易致残 、 致死, 丧失 劳 且增加患者 的医疗费用 , 因此 , 应加强 骨折术后患者发 生 D V T的预 防和护理 , 这种体位能使髂 股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 态, 对缓解静 脉的牵拉 有一定 作用 , 同时下 动力 , 术后的健康 教育,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 从 而降低下肢深静 脉血 肢抬 高更有助于静 脉回流, 减轻肿胀。当肢体感觉疲 劳时可更 换体位 , 行足 部轻微 护理人员应加强术前 、 我 国医护人员对 D V T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越来越 高, 但 与发 背 曲运动 , 但活动不能剧烈 , 不 可按摩肢 体, 防止栓 子脱落 。每 日测量 腿围 , 做好记 栓形成的发生率 。目前 , 录, 观察肢体 消肿情况 。注意观察患肢血供 、 肤色和 注射部位有 无异常 。为保护足 达 国家相 比尚存差距 , 需进一步进行 D V T的流行病 学研究 , 形成 D V T的预防 、 诊断 背静脉血管 , 我们采用静脉 留置针注射 , 做好留置针 的护理。采用患 肢局部 静脉滴 和治疗 的规范体系 , 有效减少 发病率 , 提高患者 的生存质量 , 促进健康。
陈 莹
(四 川省 崇州市二 t院骨一科 四 川 成都 6 1 1 2 3 0 )
【 摘要 】 深静脉血栓形成( D v T ) 是指 患者 因血液流变学 改变使下肢深静脉栓子形成 而致深静脉 栓塞, 血栓 形成 需具 备三个基本 条件 : ( 1 ) 血流 缓慢 ; ( 2 ) 血 管 内膜 损
一
蕤
2 0 1 l( 3 ):1 2 2—1 2 3 .
2 0 1 4 年7 月 第7 期
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
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目的:探讨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乐山市人民医院)治疗的34例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对其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系统组(18例)和常规组(16例)。
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懂得满意度。
结果:系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且系统组对治疗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症状,避免血栓的扩散与新血栓的形成,加速患者骨折术后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标签: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护理;措施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达40%~60%[1]。
下肢深静脉血栓会影响患者下肢血液流通轻则造成患肢肿胀、麻木、疼痛,重则造成患部溃疡,造成残疾,导致患者丧失劳动能力[2]。
另外,下肢深静脉血栓还有可能引起肺栓塞,导致患者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目前,早预防、早诊断以及早治疗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减少骨折患者致残率、致死率的重要举措。
对此,本文结合我院工作实例,探讨了预防及护理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措施。
具体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治疗的34例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对其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系统组(18例)和常规组(16例);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56.2±17.5)岁。
34例患者均符合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
另外,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本研究中,给予常规组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组系统干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要点研究
2222018.06护理经验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要点研究覃 燕容县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 537500【摘 要】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患者在手术后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临床价值。
方法:抽取过去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6例下肢骨折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53例。
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术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水平。
结果:观察组患者仅有2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少于对照组的10例;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4.3%,高于对照组的81.1%;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下肢骨折患者在手术后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其对护理的满意度水平提高。
【关键词】下肢骨折;针对性护理干预;预防;深静脉血栓下肢骨折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且病情程度较为严重,如果骨折没有完全治愈,患者甚至会遗留残疾,情况严重者甚至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1]。
过去一段时期由于受到临床治疗方法和操作技术水平的制约,该类并发症的误诊和漏诊率长期居高不下。
近年来相关领域所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治疗的最好方法是早发现,早治疗[2]。
本文分析下肢骨折患者2 结果2.1 实验组与常规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如下护理后, 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7.69%,与常规组 33.33% 比较存在一丁点的差距,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 1。
2.2 两组护理后护理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护理后 21例基本满意、13 例满意、1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 94.87%;常规组护理后 15例基本满意、15例满意、5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76.9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溶栓药物
在溶栓治疗期间,注意观 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 出血、皮肤瘀斑等。
抗生素
对于合并感染的患者,遵 医嘱使用抗生素,观察药 物过敏反应。
特殊治疗的护理
机械性血栓清除术
如患者需行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术后 需观察有无出血、血栓脱落等并发症 。
介入治疗
对于不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可选择 介入治疗,如血管内支架植入、球囊 扩张等,术后需观察有无血管损伤、 再狭窄等并发症。
定义
急性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下肢 深静脉内异常凝结,阻塞血管腔 ,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疾病。
危害
急性深静脉血栓可引起患肢疼痛 、肿胀、皮肤温度升高,严重者 可导致肺栓塞、脑栓塞等危及生 命的并发症。
急性深静脉血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的病因包括手术创伤、长期卧床、血液高凝 状态等。
溶栓治疗
在血栓形成早期,可采用溶栓治疗,使用纤溶酶 原激活物等溶栓药物,加速血栓的溶解和清除。
护理
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定期测量患肢周径、 检查皮肤颜色和温度变化;保持患肢清洁干燥, 避免感染;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促 进血液循环和肢体功能的恢复。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产生不 良影响。
观察患者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功能检查可以反映患者的凝血系统情况,如凝血酶原 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的变化,从而判断是 否存在凝血异常。
观察患者D-二聚体检查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可降解的产物,可以 反映共同凝血途径的功能,如果D-二聚体检查异常升高, 则提示可能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与预防
下肢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与预防摘要】目的对下肢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护理及预防进行系统探讨。
方法对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74例下肢骨折患者中4例出现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和归纳临床护理措施和预防对策。
结果本研究中,174例下肢骨折患者有4里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占比2.3%[通过系统护理后,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下肢肿胀基本消退,未出现肺栓塞或出血病症,整体护理和预防效果理想。
结论临床上下肢骨折患者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问题,应尽早进行预防,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DVT的发生,临床实践意义重大。
【关键词】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DVT)是临床骨外科手术之后以及长期卧床患者的一种常见的,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栓子主要来自下肢,严重的可导致肺栓塞而威胁到生命健康[1]。
有数据表明,骨创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15%以上[2]。
因此,早识别、早诊断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关键,应加强此方面的护理和预防。
本文通过对4例出现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临床护理及预防的措施,报告正文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74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切开复位术。
其中,男119例,女55例,年龄19到67岁,平均(41.2±1.3)岁,63左下肢骨折,74例右下肢骨折,双肢骨折37例。
本组患者术前进行血管B超检查,4例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静脉血栓1例,2例胫静脉血栓,1例小腿静脉血栓。
1.2方法1.2.1预防(1)主动活动,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尤其是骨外科手术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鼓励并协助患者进行足踝的屈伸、环转及内外翻动等运动,并进行股四头肌的舒张活动,增强股静脉的血运能力,能有效预防DVT的形成。
(2)被动运动,骨外科术后可进行功能恢复性运动锻炼,可加速下肢静脉回流,改善局部代谢能力,增强内源性纤维蛋白的溶解性,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产生率。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摘要】目的:观察骨科手术后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探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御措施以及护理方法。
方法:选择2008-2至2011-12于我院进行骨科手术并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4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溶栓治疗和整体护理观察该组患者治疗情况。
结果:患者治疗前后INR差异较大,具统计学意义(P<0.01),下肢手术引发栓塞可能性较大,且术前基础疾病状态对于治疗和护理的结果有影响。
结论: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必须进行整体护理,从患者的心理、饮食、运动等多方面护理才能降低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率。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下肢骨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0-0377-01下肢深静脉血栓外伤后较为常见,创伤或外伤手术使得组织细胞破损,静脉损伤,内、外源凝血机制激活,血流动力学改变最终导致静脉血栓形成。
由于骨科手术创伤面积较大且患者处于高度应激状态,血栓形成后脱落形成深静脉血栓。
溶栓和防止血栓继续脱落和阻塞重要脏器极为重要。
本文通过溶栓和整体护理治疗该病,现将患者护理情况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2至2011-12手术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9名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后出现凝血功能异常,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下肢远端皮温降低颜色变深等临床症状,经超声多普勒检查怀疑下肢深静脉血栓。
其中男性患者27名,女性患者22名,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22岁。
手术疾病种类分别为:股骨粗隆间骨折17例,髋臼骨折14例,股骨中上段骨折11例,全髋关节置换7例。
术前患者合并糖尿病11例、高血压7例、肝肾功能不全3例。
1.2 方法记录患者术后各项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每日记录患者下肢远端皮温、色泽、周径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对于凝血功能异常,尤其是INR异常患者重点观测,防止肺栓塞的发生。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及预防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及预防【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预防,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相应护理措施。
方法:对我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术后DVT患者密切观察、积极预防,对23例发生DVT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通过术后早期密切观察和预防可及时发现DVT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并发DVT,采取积极的预防和适宜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防治DVT,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护理;预防DVT是下肢骨折较严重的并发症,系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不正常地凝结,多发于下肢手术后。
其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手术后3~5 d[1]。
手术创伤可以引起血小板反应性改变,造成高凝状态,手术时和手术后患者都需要卧床休息,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血液滞在静脉内,可有大量的白细胞积聚,造成内膜损害,若激活凝血过程就可能并发血栓形成。
而且一旦发生,可引起相关器官组织的功能障碍,导致肺动脉栓塞、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等严重后果。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23例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均为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住院患者。
其中股骨颈骨折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4例,股骨干骨折5例,胫腓骨骨折7例,髌骨骨折2例。
所有患者均给予患肢下肢抬高、制动,使用肝素及阿司匹林抗凝、改善循环等治疗,好转后出院。
2 护理2.1 心理护理骨折患者由于担心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存在恐惧和焦虑心理,当手术后出现下肢增粗、肿胀、疼痛,心理压力进一步加重。
护士应耐心地做好病情解释工作,让患者了解手术的情况、术后的注意事项和护理、DVT的原因及不良后果,向其讲解术后早期床上活动的重要性并给予正确的指导,使其消除思想顾虑。
2.2 一般护理嘱患者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肢体位置高于心脏水平20 cm~30 cm,同时膝关节微屈15°[2],肿胀明显时,可适当使用利尿剂,以减轻肢体肿胀。
11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11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发生。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1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
结果 11例患者经临床综合治疗及精心护理后,痊愈10例,显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结论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时除了及时有效的应用抗凝治疗外,临床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下肢骨折术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措施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extremity, DVT) 是下肢骨折严重的并发症,因临床重视及报道甚少,极易被忽视。
近年来随着运动损伤、老年病人及交通事故的增加导致该病的发病率随之增加。
DVT好发于下肢,尤其在髋部及膝部手术后更为常见。
静脉血栓形成极易造成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下肢活动,降低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甚至致残,若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可引起猝死,故加强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2010年3月~2012年3月对11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临床积极抗凝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其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患者中,男7例,女4例。
年龄30~76岁,平均 52.3岁。
右下肢骨折3例,左下肢骨折7例,双下肢骨折1例。
股骨颈骨折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例,股骨多段性骨折5例,胫腓骨骨2折,踝关节严重粉碎性1骨折。
DVT形成时均表现为患肢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增粗、皮温高及活动受限。
1.2手术方法股骨颈部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Richard钉内固定3例;股骨加压钢板或L形加压钢板3例,股骨髓内针固定2例;胫骨6孔加压钢板1例,胫骨矩形钉+钢丝1例,踝部粉碎骨折螺钉、克氏针固定1例。
1.3治疗方法 11例均经彩超多普勒检查确诊,所有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同时抬高患肢200~300,并积极抗凝、活血化瘀、溶栓等综合治疗措施。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体会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提出相应的术后预防治疗措施。
结果由于对疾病有预见性,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护理得当,1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积极治疗和及时落实护理措施,可有效治疗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生活质量。
【关键词】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下肢深静脉特别是腓肠肌深静脉血栓形成致血液运行障碍,从而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
发生后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可使患者致残,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能力,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我们总结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DVT患者的护理观察及措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8例,年龄24-52岁,(平均32.5岁)。
其中胫腓骨骨折12例,股骨干骨折4例,髋部骨折2例。
血栓发生于左下肢患病12例,右下肢患病6例。
所有患者均采用溶栓、抗凝、祛聚等治疗,同时给予50%的硫酸镁溶液热湿敷,经采取上述措施后全组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消失,无肺栓塞并发症发生,平均治疗时间15天,痊愈出院。
2护理2.1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和宣教工作,主动与患者交流,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
及时向其解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措施,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压力。
在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时,也应重视家人的心理状态,向他们介绍成功病例,提高治疗信心,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2一般护理DVT发生后,绝对卧床休息10~14d,患肢抬高20~30cm,使下肢高于心脏平面,可改善静脉回流,减轻水肿和疼痛。
患肢制动,局部禁止按摩,可予以湿热敷,以缓解血管痉挛,减轻疼痛,促进炎症吸收。
教育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绝对戒烟,以防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收缩而致疼痛。
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摘要】目的:探究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从2012-2014年入住我院的86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骨科手术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则给予系统的骨科手术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和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深静脉血栓的出现率为32.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8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86.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的影响较大,也能较好地抑制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3-0251-02深静脉血栓是下肢骨折手术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在手术后的3~5天内[1]。
此时,患者患肢处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大且血液属于高凝状态,很容易导致血栓形成,而若血栓一旦形成,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自行消融,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深静脉骨干,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2-4]。
因此,科学地护理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十分重要。
鉴于此,本文对入住我院的需进行下肢手术的患者给予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得到一些结论,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从2012-2014年入住我院的86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
观察组含男24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43.0±2.8岁。
对照组中男19例,女24例,平均年龄为42.±2.7岁。
两组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采取普通的围手术期护理,包含用药护理和生活护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冯淑芬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骨科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
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5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同时给予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死亡率。
结果15例患者痊愈10例,好转4例,1例无效并发肺栓塞死亡。
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效果良好,临床应用时需注意现用现配,对下肢手术的患者应做好病情的观察及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对于发生深静脉血栓者,更应做好患肢的观察,并严密预防和观察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下肢骨折术后,急性深静脉血栓,观察,护理
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下肢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如末及时发现并得到治疗,可导致病人患肢功能丧失,严重者可并发肺栓塞而威胁患者生命【1】。
因此,积极探讨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对预防并及时发现血栓形成,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5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急性深静脉形成的护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5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3-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67±6.17天;发病时间在1~46小时之间,平均时间为20.34±12.34小时;临床表现为:患者疼痛,有压痛,皮肤呈青紫色,有瘀血表现,皮温升高,部分患者皮肤表面出现大面积水泡及非凹陷性水肿。
1.2治疗方法
一经确认,立即给予生理盐水500ML加尿激酶素10万U静脉滴注溶栓治疗,1~2H内滴完,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钠4250U抗凝,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 加复方丹参注射液12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7天一疗程。
2.结果
15例患者痊愈10例,好转4例,1例无效并发肺栓塞死亡。
治愈率为66.67%,死亡率为6.67%。
3.讨论
下肢骨折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机制为下肢骨折及术后血管壁受损,长期卧床及制动,使得血流缓慢,血液粘稠程度及凝固性增高【2】。
静脉血栓易发生于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心血管合并症的患者,老年人更易发生【3】。
由于患者下肢骨折后多伴有肢体的肿胀和疼痛,术后仍末消肿止痛,深静脉栓塞形成的症状和表现极易被掩盖,需要临床工作人员提高警惕,严密观察。
3.1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
3.1.1观察早期症状
深静脉血栓的症状和体征复杂多变,常隐匿出现并呈不典型性,加上下肢术后的肿胀、疼痛等表现,其早期症状常不易被识别。
经常询问患者感受,如患者出现站立后有下肢沉重,有胀痛,酸痛感,或原有术后患肢疼痛突然加重,都应警惕静脉血栓的形成,注意观察患者下肢色泽、皮温、水肿等改变,难以辨别时可与健侧进行对比观察,如患肢出现色泽发青或发紫、出现非凹陷性水肿、浅静脉怒张,按压肌肉有酸痛感,则立即通知医师处理;可通过测量两侧下肢不同平面的周径来判断,当周径相差0.5CM以上时,应引起注意。
3.1.2观察肺栓塞表现
下肢深静脉血栓极易并发肺栓塞,需注意观察肺栓塞的早期表现。
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咯血等表现,应立即给予高浓度吸氧,并及时报告医生。
本文中1例发生肺栓塞,经抢救无效死亡。
3.2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后立即卧床休息,10~14年内不可下床活动,抬高患肢30~40°或高于肺平面20~30CM,给予下肢弹力绷带包扎,包扎过程中注意观察肢体血流,定时放松;注意观察皮肤温度的变化,深静脉血栓发生后皮肤温度渐渐变泠,皮肤呈苍白或者青紫花斑,应注意保暖,不可进行冷、热敷,以防加重组织的缺血缺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主要症状为疼痛和肿胀,注意询问患者疼痛的部位,程度及游走方向,评估肢体动脉的搏动情况,判断肢体循环情况;尿激酶溶栓治疗为深静脉血栓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注意严密观察和监护,尿激酶应现用现配,注意观察治疗期间患者的凝血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含量等指标的变化,观察患者有无牙龈出血、鼻衄、血尿、黑便等出血倾向,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严禁在患肢进行静脉输液穿刺,拔针后穿刺部位棉球按压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局部血栓形成,静脉输液时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严防血栓进一步形成。
3.3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深静脉血栓对患者危害巨大,所以应以预防为主。
鼓励并指导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床上功能锻炼,麻醉清醒后即进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锻炼以及主动、被动功能锻炼,每小时锻炼5~10MIN即可;给予患者定时翻身,1~2H翻身一次;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用力排便时腹压突然增高引起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
参考文献
【1】范玉霞.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预防性护理[J].甘肃中医.2009,2(10):48-49.
【2】郑毅勇.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栓塞25例分析[J]吉林医学,2011,4,32(12):2377.
【3】谈晓芳,徐群,何斐英,吕淑萍,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8(8):618~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