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合集下载

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关系

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关系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关系篇一: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试卷及答案篇二: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关系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关系江苏顾建华20xx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决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其中依法执政是党执政55年来的重要经验之一,并作为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之一。

那么,依法执政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有什么区别和内在联系?一、主要区别1.三者含义不同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它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执政就是执政党接受宪法和法律的规范,努力建立科学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通过完备的制度和法律体系来治理国家。

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执政方式。

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

2.三者行为主体不同依法治国的行为主体是全体人民群众,范围最广。

依法执政的行为主体是执政党,主要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

依法行政的行为主体是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二、内在联系1.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序、内容和手段来行使执政权力。

坚持依法执政,体现在政府工作中就要严格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只有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政,才能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要创新,是政府正确行使权力的基本保证。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因此,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改革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途径。

推动政府依法行政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执政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关系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关系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关系江苏顾建华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决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其中依法执政是党执政55年来的重要经验之一,并作为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之一。

那么,依法执政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有什么区别和内在联系?一、主要区别1. 三者含义不同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它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执政就是执政党接受宪法和法律的规范,努力建立科学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通过完备的制度和法律体系来治理国家。

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执政方式。

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

2. 三者行为主体不同依法治国的行为主体是全体人民群众,范围最广。

依法执政的行为主体是执政党,主要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

依法行政的行为主体是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二、内在联系1. 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序、内容和手段来行使执政权力。

坚持依法执政,体现在政府工作中就要严格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只有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政,才能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要创新,是政府正确行使权力的基本保证。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因此,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改革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途径。

推动政府依法行政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执政的必然要求。

2. 三者统一于法律规范、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统一于宪法和法律的规范实行依法治国就是将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

对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理解

对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理解

对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理解
依法治国指的是国家依照法律和法规进行治理,通过建设健全法治体系,保障公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依法治国体现了法律的权威性和普遍适用性,保证了国家的公平正义和法制化发展。

依法执政指的是政府在国家治理和决策中必须依法行事,依靠法律的规范和制约,以法为准绳进行执政。

政府的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和监督,依法执政可以防止政府滥用职权和权力腐败,保障公民自由和人权,实现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依法行政指的是政府部门和行政机构在行使行政权力和履行职责时,必须依法操作、规范运作,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依法行政要求政府部门遵守法律程序、思维和行为必须合法合规,确保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加强行政机关的自律性和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能。

综上所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种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国家治理和管理原则,旨在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这是一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治理模式,对于国家的法制建设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基本方式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基本方式

依法治国是指国家、社会和公民都要依照法律来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式包括加强法治建设、健全法律体系、强化法治意识、提高法治能力、推进法治政府等。

下面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探讨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基本方式。

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1 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依法履行职责。

这一方略要求政府必须以法治精神来约束和规范行政权力,确保政府行使权力的合法性。

1.2 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指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在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时,必须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这一方略要求政府在服务管理中严格依法行政,不得任意滥用职权、泛化执法,确保公平公正。

1.3 依法司法依法司法是指司法机关和司法工作人员必须独立行使审判权,依照法律公正审判,保障公民的诉讼权利。

这一方略要求司法机关要依法独立、公正、高效地行使审判权,为人民提供公平正义的司法保障。

二、依法治国基本方式2.1 加强法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是指要从立法、执行、司法等各个方面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这一方式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大立法力度,加强法律宣传,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2.2 健全法律体系健全法律体系是指要建立和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形成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法律保障体系。

这一方式要求各级立法机关要加强立法工作,审慎制定法律,保证法律的刚性和权威性。

2.3 强化法治意识强化法治意识是指要提高全社会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

这一方式要求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的法治意识,引导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厘清法律与道德的边界。

2.4 提高法治能力提高法治能力是指要不断加强法治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和执行能力,确保依法治国的实效性和权威性。

这一方式要求要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提高执法司法水平,确保法律在实践中的有效执行。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研讨材料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研讨材料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研讨材料近年来,我国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取得了积极成果,法治建设不断深化,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坚持依法治国,就是要坚决维护国家的法律尊严和统一,保证国家法律的权威和统一性。

坚持依法执政,就是要坚决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确保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坚持依法行政,就是要坚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事务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是共同推进的。

首先,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

法律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保障,是社会秩序和国家治理的基本规范。

依法治国,就是要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以法治精神为核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实践中,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的总体思路,就是要坚持依法行政,维护人民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和利益,保证法律的公平,提高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其次,依法执政是党的根本要求。

党的根本任务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依法执政。

依法执政,就是要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确保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在实践中,我们要坚持依法执政的总体思路,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最后,依法行政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

政府是国家的管理者和公共事务的履行者,要求政府在行政管理中要始终坚持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就是要坚持以法律为基础,以法治精神为引领,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在实践中,我们要坚持依法行政的总体思路,就是要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公共利益。

综上所述,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要求。

我们要严格按照党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法律的规定,积极推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三)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工作布局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将“一个共同推进”和“一个一体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更加重视法治建设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更加重视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
1.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使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的基本内容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我们党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二是党领导立法,三是党带头遵守宪法法律,四是党确保宪法法律实施。依法行政是法治状态下政府行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式,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是合法行政,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要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
(二)规划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方面,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各个领域,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围绕这个总抓手来谋划和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决定》针对我国法治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体现推进各领域改革发展对提高法治水平的迫切要求,从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等方面对法治体系建设提出目标要求,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方面对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战略部署和总体安排。

依法治国的四个要求

依法治国的四个要求

依法治国的四个要求依法治国是指国家在治理和管理社会时必须以法律为基础,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的一种国家治理方式。

依法治国的四个要求是: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裁判、依法治军。

1. 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指国家领导人在执政过程中必须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依法执政要求政府官员遵守宪法和法律,保证政府行为合法、合理、公正,做到权力运行有序、公开透明,接受人民监督。

政府必须通过合法的程序制定政策和法规,推动社会进步,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2. 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指政府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管理和服务。

依法行政要求政府机关依法办事、公正执法,确保政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政府机关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决策和实施,保障人民在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权益,保障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环境。

3. 依法裁判依法裁判是指司法机关在审判过程中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判决。

依法裁判要求法官公正、独立地行使审判权,依法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官应当依法审理案件,严格遵守法律程序,确保判决的公正、客观、有权威性。

同时,司法机关应当加强对法官的监督和评价,提高司法公信力。

4. 依法治军依法治军是指军队在管理和战斗中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制度和程序进行组织和行动。

依法治军要求军队严格执行党的军事路线和军事战略方针,遵循军队法律制度,保证军队行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军队内部应当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加强军事纪律,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作战效能。

依法治国的四个要求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是建设法治社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保障。

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使国家更加公正、规范、有序,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我们每个公民都应当遵守法律,增强法治意识,共同建设法治社会。

司法在建设法治中国中的地位

司法在建设法治中国中的地位

司法在建设法治中国中的地位法治中国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

所谓“依法治国”,是指国家公权力(包括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的取得必须有宪法和法律的授予;国家公权力的行使,必须受宪法、法律规定的条件、规则、程序的制约;公权力行使发生的争议,必须由宪法、法律创设的相对独立于其他国家公权力的机关最终裁决。

依法治国要求: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宪法第5条)。

所谓“依法执政”,是指中国共产党对整个国家、社会事务的领导,必须遵守和遵循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的执政行为必须受宪法和法律的拘束。

所谓“依法行政”,是指政府、政府部门和政府工作人员实施行政行为,特别是涉及公民权利义务的行为,其行为权限、范围、方式、程序,均必须有法律根据,依法而为。

很显然,依法治国包括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的内容。

而且,没有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的保障,不仅依法治国无从实现,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法治中国的外延包括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

“法治中国”之所以包括“法治国家”而不是等于“法治国家”,是因为国家有两重含义,一是地域意义的国家,它是相对于地区或相对于世界而言,是指包括领土、人民和主权的实体,从而区别于一国之内的地区以及由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世界;一是政治意义的国家,它是相对于社会而言,是指掌握和行使国家公权力的国家机器、国家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从而区别于由非政府的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组成的公民社会。

法治中国本来只包括两个因素: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

法治政府本来只是法治国家的构成要件,但由于这个构成要件特别重要,在法治国家整个构成要件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政府是国家公权力最广泛、最直接、最经常的行使者,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生最广泛、最直接、最经常的联系,故人们常常将法治政府从法治国家要件中单列,并列为“法治中国”的三要素。

浅谈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浅谈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浅谈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作者:韩艳花来源:《各界·下半月》2017年第02期摘要:本文從概念上分析了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区别,提出了依法治国是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统领,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具体化,三者关系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关键词: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关系论述一、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区别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政治、经济以及法制建设本身发展的结果,都是依法运行,三者存在共性,但是三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依法治国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

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执政就是党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全面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在当代,党必须和善于通过法律来治国理政。

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运行的法治程度,是衡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依法行政是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依据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它要求一切国家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充分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行政职能,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更不能非法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从概念上看,三者有以下区别:一是主体的不同,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国家机关,具体行使有关管理职能的行政部门和公职人员,只是代表人民群众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依法执政的主体是执政党,要求执政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能凌驾于民意之上。

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关系论纲演讲范文

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关系论纲演讲范文

一、引言2004年9月16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科学、民主、依法执政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的目标。

《决定》分析了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和存在的五大问题,总结了六大经验,科学、及时地作出了加强五大执政能力的对策。

《决定》不仅对我党的执政能力从战略的高度加以规划,从理论的层面进行了系统阐述,而且从战术角度具体提出了全面推进的步骤。

它对于我党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完善执政方略、改进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使命意义深远。

作为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的一员,笔者更加关注“依法执政”概念的提出,从某种意义上说,依法执政理念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进一步深化,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而与“依法执政”相临近的另一个范畴——依法行政又是依法执政的最经常的体现。

本文正是想通过对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关系的厘清以阐明三者的内在联系,以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一点理论上的贡献。

二、依法执政是执政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依法治国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一)依法执政与依法治国的涵义所谓依法执政,按照《决定》的精神,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

它主要体现在:1、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2、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3、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种工作的开展,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4、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5、以保障司法公正为目标,逐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法制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及依法行政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及依法行政

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 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行政首长、负有 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按照减少层次、 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合理配置执法力量。
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政府法制机构人员 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保证法律 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
(两办《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第30条规定, 党政机关要按照以下要求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的作用: 1.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之前,应当听取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的法律意见; 2.起草、论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党内法规草案和规范性文件送审稿, 应当请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参加,或者听取其法律意见; 3.依照有关规定应当听取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的法律意见而未听取的事项, 或者法律顾问、公职律师认为不合法不合规的事项,不得提交讨论、作出决定。 对应当听取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的法律意见而未听取,应当请法律顾问、公 职律师参加而未落实,应当采纳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的法律意见而未采纳,造成 重大损失或者严重不良影响的,依法依规追究党政机关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 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法律优先。在行政立法方面,行政立法不得超越法律之上,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这 就意味着行政立法可以就法律未规定的事项进行规定,但是一旦有法律规定,必须与法 律一致。在行政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必须积极行使法定职权,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不 得违反法律规定。 法律保留。行政机关活动应当以明确的法律授权为前提和基础,法无授权即禁止。 在行政立法方面,立法机关保留对某些事项的立法权限,行政立法不能以消极地不抵触 法律为满足,还需法律的明确授权,否则不得作出任何规定和决定。在行政执法方面, 如果没有立法文件进行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 行为。

新时代法治建设十六字方针的内容

新时代法治建设十六字方针的内容

新时代法治建设十六字方针是指“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服从”。

这个方针是我国法治建设的指导原则,是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总纲领。

在新时代,法治建设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新时代法治建设十六字方针的内容。

一、依法治国新时代法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安排,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依法治国要求全社会都要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权益。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健全法律体系,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守法的社会风尚。

二、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依法执政要求党和政府必须依照宪法和法律执政,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依法执政也要求加强党和政府的自身建设,严格规范党和政府的行为,建立健全党风政风监督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三、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重点之一。

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必须依照宪法和法律,坚持法治原则,严格程序规定,合法、合理、公正行使行政权力。

依法行政也要求政府要加强自身建设,完善政府治理体系,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推动政府由权力管理者向权力服务者的转变。

四、依法服从依法服从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依法服从要求全社会成员都要遵纪守法,自觉接受法律的约束,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树立尊法守法的意识,形成文明守法的社会风尚。

依法服从也要求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法治的局面。

总结回顾新时代法治建设十六字方针内容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方针对于法治建设的指导意义。

这十六字方针不仅给出了法治建设的总纲领,也为我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方针。

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

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

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法治思想的核心概括起来,其核心要义如下。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社会主义法治之魂。

全面依法治国绝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必须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具体落实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各环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力量源泉。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依法治国的主体。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

要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证公民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崇高价值。

要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发展道路和正确方向。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决定前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

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法治基础。

我们要学习借鉴人类法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决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决不能走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的路子。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十六字方针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十六字方针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十六字方针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针和原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具体而言,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裁判、依法治警、依法治军”,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以下从不同方面详细阐述这十六字方针的内涵和指导:首先,依宪治国体现了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地位。

宪法是国家最高的法律,是指导和规范国家活动的根本依据。

依宪治国就是要坚持宪法的权威性和法律的统一性,在国家治理中做到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

其次,依法执政强调了党和政府机关必须依法行使权力。

党和政府机关是国家决策层的核心,在治理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法律,遵循科学决策,推动全面依法治国。

第三,依法行政要求政府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时必须依据法律和法规,规范行政行为,确保公正、公平、公开,提供良好的行政服务。

第四,依法裁判是保证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一环。

依法裁判要求司法机关独立公正,严格依法审判,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司法公信力建设。

第五,依法治警是确保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警要求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保障公民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打击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

最后,依法治军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并在法定条件下实现军队的法治化。

依法治军要求军队依法履行国防职责,建设一支听从党的指挥、纪律严明、文明从容的人民军队。

总而言之,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网络舆论应当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法治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治国的法制意识,共同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在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研讨材料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研讨材料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研讨材料依法治国,是指国家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以法律为准绳,推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

依法执政,是指党和政府在执政活动中要遵循法律,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履行职责。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在依法履行职责、实施行政行为时,要遵守法律法规,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一、坚持依法治国,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体现了国家的权威和民主,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基本法。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方针,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制度安排。

坚持依法治国,就是要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就要求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坚持依法执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执政党必须依法执政,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依法执政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为了保证执政党和政府不脱离人民、服务人民,更好地行使权力,必须执政党依法执政,领导和推动全社会依法行政,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不得触碰宪法和法律的底线。

三、坚持依法行政,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行政是行政管理的基本之本,是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根本途径,是推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效能提升的内在要求。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就是要建立健全法制规范、行政程序和监督机制,完善服务、监管和责任体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强化政府依法行政意识。

四、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实践路径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根本要求,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完善。

要强化法治观念,增强法治自觉,坚持法治思维,把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融入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工作方法,推动全党全国的法治建设。

要贯彻党对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全面领导,坚持法治思维,统筹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简述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十六字方针

简述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十六字方针

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十六字方针是指“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司法”。

这是在2014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重要指导方针。

这十六字方针准确概括了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要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十六字方针,以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重要理念。

一、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指国家行使权力、管理社会生活、解决社会矛盾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办事。

依法治国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根本要求和总抓手,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国家和社会各方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幸福安康。

二、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指党和政府依法履行职责、依法行使权力、依法管理事务、依法保障权利。

依法执政是政治领域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法治要求,是保障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只有依法执政,才能真正体现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才能实现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发展。

三、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开展行政管理活动。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保障,是保证公民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根本途径。

只有依法行政,才能有效防止行政滥权、打击、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四、依法司法依法司法是指国家机关和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公正、公平、公开地审理各类案件,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依法司法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公民享有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只有依法司法,才能有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公民享有平等权利和受到平等保护,为社会稳定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总结回顾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十六字方针“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准确概括了法治国家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要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指导方针。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作者:来源:《中国新农村月刊》2014年第10期“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

”这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党政关系和政府行政方式提出的明确要求。

政府必须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四中全会的主题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法治中国”以及“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两个三位一体”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全面推进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重大任务,其中一个最中心的环节就是政府。

能够承载法律旺盛生命力的政府必须是一个法治政府。

四中全会《决定》给这样的法治政府予以24个字的具体描述,即“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

24字的定语不仅明确了法治政府的职责内涵,也揭示了法治政府的内在品质,恰恰是“法治政府”的建设目标。

《决定》还结合当前中国实际,从彰显法律权威、重在推进实施的角度进一步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要求,也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步骤。

因此,四中全会《决定》提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要建设一个法治政府,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各级政府必须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

按照《决定》精神应在四个方面着力第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全面推进简政放权,大力推进政府自我革命,向人民群众公开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强调让市场“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一年多来成效显著,更为政府履职的法定化形成了良好示范效应。

《决定》提出,要“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这为各级政府全面依法履职提供了制度保证。

第二,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决定》强调,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并“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浅谈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浅谈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浅谈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本文從概念上分析了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区别,提出了依法治国是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统领,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具体化,三者关系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标签: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关系论述一、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区别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政治、经济以及法制建设本身发展的结果,都是依法运行,三者存在共性,但是三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依法治国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

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执政就是党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全面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在当代,党必须和善于通过法律来治国理政。

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运行的法治程度,是衡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依法行政是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依据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它要求一切国家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充分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行政职能,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更不能非法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从概念上看,三者有以下区别:一是主体的不同,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国家机关,具体行使有关管理职能的行政部门和公职人员,只是代表人民群众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依法执政的主体是执政党,要求执政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能凌驾于民意之上。

依法治国五个必须

依法治国五个必须

什么是依法治国五个必须11个坚持?
依法治国五个必须: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必须坚持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依法治国的十一个坚持:
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篇一:20xx年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答案
篇二: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试题及答案
篇三: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试题及答案86分
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
试卷满分:10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1.行政机关对自己制定的行政法规所作的解释属于()
a、行政解释
自己得分:3.0
2.法律渊源即法律的表现形式,()是制定法的首要渊源,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要严格。

b、宪法
自己得分:3.0
3.在我国,立法解释权属于()。

a、全国人大常委会
自己得分:3.0
4.()是现代国家法律条文的主要内容。

c、程序
自己得分:3.0
5.健全()依法出庭应诉、支持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尊重并执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

a、行政机关
自己得分:3.0
6.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

d、公平公正
自己得分:0.0
7.全
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的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的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b、创新型
自己得分:3.0
8.坚持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
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c、人民
自己得分:3.0
9.国有经济在我国起()作用。

c、主导
自己得分:3.0
10.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c、主体
自己得分:3.0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以()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

b、有效监管
c、统一市场
自己得分:3.0
2.《立法法》的制定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对于()具有重要意义。

a、规范立法活动
c、健全国家立法制度
d、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自己得分:3.0
3.顶层设计总的特点是要具有(),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按图施工”,避免各自为政造成的混乱无序。

a、整体的明确性
b、具体的可操作性
自己得分:3.0
4.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b、依法执政
c、依法行政
d、依法治国
自己得分:3.0
5.《立法法》的制定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对于()具有重要意义。

a、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
b、推进依法治国
c、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自己得分:3.0
6.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行为的强制执行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