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沈冲哥

合集下载

城乡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城乡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城乡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泾滩小学崔瀚馨托尔斯泰说:好的习惯能使人成为天才,坏的习惯能使人成为囚徒。

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实施素质教育,文明行为的教育应该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之一。

目前,在校的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片面追求分数,对孩子过分溺爱和放任,养成教育反而被淡化甚至放弃,造成了孩子一些不良习惯。

同时,在城市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外来民工子女在我校占的比例不轻,就本班非本镇户口学生就占全班人数的46%,这些孩子跟本镇孩子在家庭、社会教育中存在多方面的差异。

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我们教师特别是我们班主任急于解决的问题。

我校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也非常重视。

作为高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摸清当前本届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使教育更有针对性,我们进行了调查。

一、缺乏自理能力,劳动习惯欠佳调查中发现,每天早上起床能自己叠被子的学生只占45%;能经常帮忙洗碗的学生只占36%;能节约用水用电的刚占50%;能爱惜用物的学生只占40%。

经调查发现,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1、家长对孩子溺爱。

现在独生子女多,尽管不是独生子女的也只有两兄弟姐妹,能超过三兄弟姐妹的只有个别,家庭生活条件优越,家长对子女可说是“有求必应”,养成了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

”在与家长谈话中发现:有些孩子的衣服都是妈妈帮忙洗的,甚至连他们自己佩戴的红领巾也是妈妈帮忙洗的,能在家经常做家务的孩子很少。

2、有些家长怕让孩子干活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于是什么都不让孩子做,让孩子专心学习。

3、有的家长嫌麻烦,认为让孩子干活等于让他捣乱,自己最后收拾烂摊子更累,所以尽管有培养孩子的时间也不让孩子干,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

4、缺乏严格要求和训练。

有些家长让孩子做家务,但对他们无要求,做成怎样都行,而且没有坚持,没有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上去安排孩子劳动。

二、做事磨磨蹭蹭,无效率调查中发现,不磨蹭的学生占60%,这说明还有40%的学生做事不讲效率的,像有些学生洗澡超过20分钟,收拾书包超过10分钟等。

36、论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36、论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论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人不识礼仪,寸步亦难移”。

讲文明、懂礼貌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居多,学生流动性大且参差不齐。

这些孩子的家长为了生计而奔波,没有时间与精力去管理孩子,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住的现象相当严重。

家长素质偏低,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非打则骂;有的家长不遵循子女身心发展规律,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调查发现,我校有三成以上的学生为外来民工子女。

因此,我校学生在文明礼貌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如:校园内摸、爬、滚、打现象严重;校园垃圾随处可见,有的还把垃圾倒入下水道搭板缝隙中;学生脏话频出、打人骂人司空见惯;自私自利,漠不关心……因此,如何加强对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规范训练,尽快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这不仅关系到我校的健康的良性发展,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整个肥西县的精神文明建设。

所以,,我认为,对小学生进行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当前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从大的方面来说,几十年来,文明国家意志都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其投入和声势比起世界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毫不逊色的。

但是,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尤其在文明礼貌方面不容乐观。

譬如,在语言文明方面,礼貌待人方面等,中国人的表现和形象确实差强人意,深州在国际上出现了某种道德危机。

从教育上看,究其原因,主要是违背了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脱离青少年实际,追求“搞、大、全”的德育,不从日常生活细节开始,忽视了基本文明礼貌的培育。

“万丈高楼平地起”,整个社会道德大厦的构筑是建立在全体公民的日常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之上,小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对全社会道德大厦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

正因如此,中央两厅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小学德育工作中要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校地处靖边县北郊,大部分学生来自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生活环境、家庭出身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很多学生的家庭教育薄弱,学生纪律松散,学习态度不端正,再加之当下的教育必须面向21世纪,传统的应试教育不能适应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继而取代的是素质教育,它要求全体学生发展,要求学生全面发展。

所以我就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一、营造养成教育氛围。

1、要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让学生知道要养成哪些习惯,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

因此,每学期要固定时间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宣传月,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习惯养成要求细则》《学生礼仪常规》《学生课堂常规》,让学生懂得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同时让学生对照要求进行自评、互评,制订出近期个人目标和班级目标,并利用周会课根据近期个人目标和班级目标进行对照检查,近期目标达到就定出下一个努力目标,没有达到就查找原因继续努力。

通过学习和制定近期目标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做到了具体化,增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抓好校园环境的建设,在校园里张贴醒目的标语,班级张贴行动口号,让人人感受到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同时,利用橱窗、板报、广播站、校园网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熏陶,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氛围。

二、强化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

“自主化班级管理”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主体,他们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促进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通过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在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中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知行的统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加强家校联合教育。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上学前孩子的教育主要来自家长,在学校的时间也不过7--8个小时,其它的时间大部分与家长相处。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撰写人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撰写人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撰写人:李永霞 单位:阿克苏市第十二小学 时间:二0 一一年四月十日 少先队科研课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与 变迁,这一命题源源不断地增添新的内容,活力常在。

《中国教育改 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对少先队员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 作会议中又特别指出:“要有针对性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一)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使课题具有现实价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使学生养成健 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特别指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全国少工委文件 《关于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体验教育的实施意见》 中指出:“要坚持以体验教育为主要方式,组织和引导少年儿童,在 家庭生活中体验、在学习生活中体验、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在大自然 中体验,使他们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 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 又特别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

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 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教育,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 风建设。

” (二)教育现状使课题具有创新价值 我校成立于2000 年,原为铁路系统学校,2004 年交归地方。

由 于地处阿克苏市火车站附近城乡结合部,外来民工比较集中。

2005 年起,我校学生中外来流动儿童已达60%。

目前随着火车站地区经济 的发展,生源逐渐扩大的情况下,我校1197 名在校生中,外来流动 儿童仍然占到50%。

其中有30%的儿童是留守儿童。

这就造成相当比 例的孩子行为习惯养成较差,这无疑就加大了学校对学生进行行为习 惯养成教育的压力,怎样改变我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现状,是我校 德育工作者刻不容缓思考的问题。

浅谈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所以,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学习与工作的成绩以及生活的质量,进而影响我们一生的成功与幸福。

孔子告诉我们:“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意思是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天性一样自然坚固。

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我们小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责任。

如何培养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认清城乡结合部学生行为习惯现状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经调查,居住在本地的学生家长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不识字,小学和初中文化的占多数,这些学生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具有多元化、多层面、地域广、较复杂等特点,导致学生们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背景相对复杂,具有以下特点:1、特定的生活环境导致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

家庭条件好的,家长重视的学生基本上都选城内学校就读。

城乡结合部学校招收的学生多属打工族、经商族的孩子。

他们大多数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看,由于隔代亲情往往产生溺爱,疏于管理,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甚至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

因此学生行为习惯相对较差。

2、家庭教育、环境教育氛围差。

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家长多数是忙完农活忙生意,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多数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低,无能力辅导孩子;经济条件较为优越和社会文化转型的原因,引起单亲家庭特别多;多数家长缺乏与学校教育的合作意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形成合力,直接导致学生不能接受双重教育,甚至产生教育冲突。

二、城乡结合部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1、耐心辅导、不断鼓励、持之以恒。

一年级刚进校的学生,几乎没有什么行为习惯,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还没有行为习惯的概念,这时需要家长协助。

正如上面说过的那样,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家长大多在外务工,他们是没有时间和精力,也没有要辅导孩子的意识。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度 的 价 值 观偏 离 。 3家庭 教 育 与 学 校教 育 脱 离 . 大 多 数 家 长缺 乏 与 学 校 教 育 的合 作 意识 .常 常把 对 子 女 的 教 育 责 任 推 给学 校 和 教 师 .学 校 教 育 与 家 庭 教 育 无 法 形 成合 力 . 致 许 多 学 生 在 校 在 家两 个 样 。 导
及 学 习 习惯 、 全 习惯 都 比较 差 。多 数家 安
长 为 了 生 活 而 四 处 奔 波 ,没 有 时 间 和精 力 管 教 孩 子 . 生 大 多数 由 祖 父 母 、 祖 学 外
父 母 照 看 , 有 一 些 家 长 图 省 事 , 上 一 还 花
()人 的 终 身 社 会 化 问 题 ” 提 2“ 的
净 化 育人 环 境 , 成 良好 的 学 风 、 形 校
1 庭 教 育 的 缺 失 . 家 湖 南 省 衡 东 县 城 关 一 小 ( 下 简 称 以 “ 校 ” 地 处 城 郊 地 区 , 生 生 源 结 构 复 我 ) 学
二 、 论 依 据 理
() 人 认 为 , 始 生 之 者 天 也 ,: 1古 “
净旅^ 蕊 吁 m
ZHUANTI YA N JI U
受益。
既要 继 承 中 华 民族 传 统 美 德 ,又要 反 映
时代 特 点 。
③ 组织课 题组 成员学 习研究 理论 ,
明确 本 课 题 的研 究 思路 ,掌 握 相 关 的 研
究 方 法 。了解 本 课题 研 究 的背 景 及 现 状 ,
大 门 .教 育 内 容也 随 之 前 所 未 有 的 起来。
()L 说 : 少成 若 天 性 ,习 惯 3T 子 “ 然 。” 年儿 童 的身 心 特 点 和 成 长 规 : 少 定 了养 成 教 育 必定 成 为 少 年 儿 童 教

(凤凰小学)《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机制研究》总报告1概述.

(凤凰小学)《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机制研究》总报告1概述.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机制研究》总报告《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机制研究》课题组第一部分简介部分序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机制研究》是我校2011年申报,潍坊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的“十二五”规划课题。

课题组成员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通过运用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对小学生习惯养成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研究。

经过三年多的艰辛努力,基本完成了研究方案设定的各项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摘要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部小学,地处城市与农村之间,农村子女较多,父母职业的不稳定和文化程度的偏低,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同,导致了学生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行为习惯差,抓养成教育,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上以现状,我校决定从学校管理、家长参与、主题活动、教师培训等四个方面入手,探索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点内容、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及策略,逐渐把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他们的内在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使之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

(一)研究目的本课题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行为规范形成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健康身心发展特点为前提,以《凤凰小学学生一日常规》、《凤凰小学小学生守则》和《凤凰小学八十一个好习惯》等为主要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把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实现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日常管理、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探索出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学生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的系统模式,更好地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促进学生健康、幸福的成长,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定基础。

(二)研究意义通过研究,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

在校,孩子们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刻苦的学习,在课堂上,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会学习。

回到家里,能孝顺父母,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社会上,他们能遵守社会公德,成为文明公民。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同名38654)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同名38654)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同名38654)《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阶段《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阶段申报课题一学期以来,我们依据课题实施方案,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大胆实验,努力探索,科学。

一、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主要作法:这个学期以来,我们主要分两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和启动阶段(2009 年元月—2009 年3 月)1、强化培训,加强理论指导。

我们知道,观念决定行为,只有树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内化为行为外显出来,才能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因此在实施研究前,我们第一件大事就是更新研究教师的教育观念。

课题组教师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深入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和关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相关教育理论及文件并谈了自己学习的体会,使教师对的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研究有足够的认识,对课题研究充满信心并热情投入;规定每位课题组成员订阅一种以上优秀的教育报刊或杂志;每月学习一次与课题相关的优秀推荐论文,写好摘要与心得,再组织讨论与交流。

二是通过教学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建立课题组研究课制度,抓好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反思五关,每堂研究课设有研究指标、达成情况、研究课听课笔记与课堂教学评议表,全体成员听课、评课,从中得到提高。

通过开展现场观摩,案例分析,积累在实际教学情境中学生良好学生学习习惯为教学服务的经验,提高教师教学实践的能力;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课件制作培训班,让课题组成员能自己进行课件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组织参加校内外学术交流及教学竞赛活动,开阔课题组成员的眼界,外出教师回校后,向课题组成员汇报学习情况;使研究教师在相互交流中提高,在实践探索中成长。

经过这样的学习和讨论,教师们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反思,理论修养有了明显的提高,为后继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进行资料积累,要求教师把既是重要参考资料又是成果资料、学习材料及时整理好,学期结束时及时收缴与归档,以便于同组成员学习借鉴其中的有价值的经验。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和实践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和实践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和实践作者:孙玉峰来源:《读写算》2020年第02期摘;要城乡结合部属于城市化进程中的遗留问题。

在这个地方的教育既缺乏城市中完善的教学设施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又缺少乡村的政策扶植,教育的对象往往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由于流动性大,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受到影响。

城乡结合部的学生一边受到乡村习惯影响,一边受到现代化冲击,对于其行为习惯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探索实现良好习惯培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小学教育;行为习惯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2-0128-01小学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其行为习惯表现了一定的心理想法。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促使健康心态的养成,树立健康的价值观,而不良的行为习惯则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反作用。

城乡结合部的学生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影响,行为习惯整体来说培养较为困难,因此探索实现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是解决教育不均衡,帮助城乡结合部学生提升素养的重要方法。

一、城乡结合部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发展现状城乡结合部由于其复杂的人员组成、较大的人员流动性以及相对混乱的治安管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带来不利影响。

首先学生的行为习惯意识不强,对其发展不重视,使得学生在生活中并没有有意识地进行行为的改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学生之前养成的陋习不及时掰正,会随着时间的发展积重难返,最终对学生人格的形成造成影响。

此外,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育起到了反作用。

城乡结合部人员的普遍素养不高使得学生缺乏合适的学习榜样,在学习时不自觉会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从而养成不良的习惯。

二、在城乡结合部实现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途径(一)教师强调对良好习惯的养成,加强相关教育教师应当帮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主动践行相关理念,实现自身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撰写人:李永霞单位:阿克苏市第十二小学时间:二0一一年四月十日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这一命题源源不断地增添新的内容,活力常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少先队员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又特别指出:“要有针对性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一)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使课题具有现实价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特别指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全国少工委文件《关于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体验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坚持以体验教育为主要方式,组织和引导少年儿童,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在学习生活中体验、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在大自然中体验,使他们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又特别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

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教育,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

”(二)教育现状使课题具有创新价值我校成立于2000年,原为铁路系统学校,2004年交归地方。

由于地处阿克苏市火车站附近城乡结合部,外来民工比较集中。

2005年起,我校学生中外来流动儿童已达60%。

目前随着火车站地区经济的发展,生源逐渐扩大的情况下,我校1197名在校生中,外来流动儿童仍然占到50%。

其中有30%的儿童是留守儿童。

这就造成相当比例的孩子行为习惯养成较差,这无疑就加大了学校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压力,怎样改变我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现状,是我校德育工作者刻不容缓思考的问题。

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

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

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芙蓉区火星二小何洁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大,我校所处周边各种市场的产生,使这里逐渐与城市相融合,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区。

城乡结合部地区人员结构复杂,文化底蕴薄弱,文化氛围不浓,家长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这种氛围使学生养成很多不好的行为习惯。

主要表现为不懂得礼仪、不关心别人、不尊重别人、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在仪表行为、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尊敬师长、集体活动、社交方面不懂规矩等等。

学校的生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生源复杂化、多样化:我们发现,当前学生中,外地学生已大大超过本地学生,且学生来源也多种多样,形成了生源复杂、多样的特点。

2、生源流动性比较大:外来学生的不断增加,加上外来人口的流动性较大,致使学校学生也具有流动性。

正是由于学校生源的复杂化、多样化、流动性,给学校教育工作者带来许多新课题,特别是在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方面产生许多不利影响。

1、家庭教育的影响:由于学生来源复杂,各自家庭情况多样,因而家庭教育水平不一。

但总体来看,家庭教育存在许多问题。

一方面,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父母缺乏主动了解子女在校情况的意识和方法,对家庭教育缺乏有效方法。

调查显示,65%的家长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抱有"工作很忙,一般教师不找我们,我们也不会去找教师"想法的家长竟多达51.7%,家长自述家庭教育缺乏方法的也有58%。

另一方面,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也存在偏差。

65.2%的家长认为"无论如何希望子女上大学",94%的家长认为"子女最重要的是学习成绩好",而对子女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却不够重视。

有的家长甚至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孩子送到校,一切承包掉"。

正因为这样,学生很难在家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也很难得到家庭教育的支持与配合。

2、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外来人员居无定所,大多居住在出租房里,环境嘈杂,一般无法为子女创设一个整洁、安静、和谐的家庭环境,再加上父母工作、经商忙,无暇照顾子女的生活、学习,更忽视对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家庭虽然经济很富裕,但提供给子女的学习环境并不理想。

浅谈城乡结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

浅谈城乡结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

浅谈城乡结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四川省高县第二实验小学校邹小英高县第二实验小学校地处高县庆符镇,随着高县政府的搬迁,庆符镇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县城所在地,而我校的定位由原来的乡镇小学变为城镇小学;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和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为更满足高县老百姓对的教育需求,成为高县县城人民所信赖的学校;我校必须从以前的定位中走出来,重新审视自己,为积极争取创建“特色名校,质量强校”而努力奋斗。

但由于我校刚定位于城镇小学,而面临学生生源结构复杂,很大一部分学生来源于农村,他们来到县城,因受到县城外界环境的干扰,思想没有乡镇小学的单纯、行为习惯没有没有乡镇小学的规范;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经商,孩子由年长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管理,造成孩子的隔代教育,与学校管理的脱节,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住的现象相当严重;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非打则骂;有的家长则对孩子过分溺爱,听之任之,认为长大能挣大钱即可;有的家长不遵循子女身心发展规律,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故我校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学生学习习惯差,课堂常规不规范;吃零食现象尤其严重,校园垃圾随处可见;学生脏话频出、打人骂人司空见惯;自私自利,漠不关心……因此,如何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尽快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仅关系到我校健康、良性发展,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县城所在地的整个精神文明建设。

俗话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我校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就是为了全面了解我校学生行为习惯的状况,找准他们存在问题的原因,从理性的角度来思考学校教育教学的规律、有效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切实解决学生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培养健康向上的文明行为习惯,进而形成良好健康的道德品质,把学生行为习惯的外在要求转变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并形成内驱力,开拓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让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幸福工作、学校科学发展。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研究报告解析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研究报告解析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中期报告和店乡陈庄小学课题组《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是我校2015年申报上蔡县基础教研室所立项课题,经上蔡县基础教研室组织学科专家评审、核准、批准列入2015年上蔡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计划,“十二五”规划综合类课题。

经过半年多的艰辛努力,基本完成了研究方案设定的各项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探索出了一条适应农村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

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步骤,我们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现将课题中期研究的基本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课题的提出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学生的个性与行为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懒惰贪玩,不爱学习;有的聪明好学而品行令人担忧;有的受读书无用论影响较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无视校纪班规,蛮横放肆;有的不爱锻炼;有的语言粗俗;还有部分学生卫生存在问题,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致使校园环境卫生及保持较差等。

这些不良现象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极不利于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针对以上种种情况,我们从本地区农村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入手,在德育工作的实践中,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作来抓,特别是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生命教育、国学经典和文体科技活动作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活动内容,进而在做人、做事、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少年儿童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推进以德治国,必然要求改进和加强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等。

帮助广大少年儿童养成良好品德,不仅是保证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时代任务,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也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导致其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被动性强,主动性差;做事缺乏意志和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差。

农村小学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农村小学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农村小学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导课教学设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新圩镇约场小学王小惠教学意图:通过一些社会上的事件,反映了现在社会的人情冷漠,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与真挚的感情,关爱的话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肩负着传递温暖的重任,应弘扬爱心文化、传播大爱思想、弘扬正气、宣传慈善新理念。

结合本次四川雅安地震的捐款活动,让学生以实际行动献出自己的爱心。

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一些社会案例,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警惕社会道德下滑。

2、教育学生加强思想修养,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拒绝冷漠,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3、使学生知道爱的重要性,在平常生活中做到乐于助人,关心他人,在思想上有所认识,行动上有所落实。

活动准备:1、收集相关视频和相关的新闻报道故事。

2、学唱歌曲《爱的奉献》。

教学重点:1、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懂得爱的价值,进行爱的教育。

2、通过此次活动,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给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增强社会责任感,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田,让大家奉献自己小小的爱心,帮助更多的弱势群体,让同学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让大家从真正的意义上理解爱、奉献爱、传递爱。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有个中年男子,为人极其自私,他的口头禅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一天刚蒙蒙亮,该男子推着自行车去上早班,刚走出家门就发现不远处有一个浑身是血的人躺在地上,吃力地向他招招手,他一刻都未停留就毫不犹豫地骑着车扬长而去。

心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到办公室没多久,就接到传达室大爷传来他邻居打来的电话,说他儿子受伤了正送往医院的途中。

当他急匆匆赶到医院时,医生从急救室出来,两手一摊,不无遗憾地说:“太迟了,伤者失血太多,如果早20分送来也许有生还的希望。

”听到这,他懵了,发出狼嚎般的哭声:“儿子,都是爸爸的自私害了你啊!”原来,他儿子在本市读中学,平时住在学校很少回家,因为第二天学校开运动会,所以晚自习下课后想回家给父母一个惊喜,没想到刚下车便被一辆飞驰而来的小车撞伤当场昏过去。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展开全文《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月山镇红星学校叶桥华执笔一、研究背景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

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使学生既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又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话题。

从古到今,所有研究教育的人无不重视养成教育。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他在“六艺”中把“礼”(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放在首位。

蔡元培曾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叶圣陶则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

”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

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国内像这样的研究有很多:有许多学校在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如深圳市就把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十五重要课题进行研究,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南京市雨花台区板桥小学潘来强提出抓好小学生养成教育的五个着力点,他认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提出一定的要求以后,应该在日常生活、学习等实践活动中具体指导受教育者的行为,予以榜样示范,通过训练和多次重复,不断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其巩固,在潜移默化、持之以恒的熏陶感染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在国外,相关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

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结题报告娄底市娄星区花山中心学校:左晟一、问题的提出1.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同时还指出:“德育特别是对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巴金说过:“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2.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暴露的问题极为严重。

(1)我校地处城乡交界处,调查发现我校学生共946人,其中本地学生为190人,外来务工子弟756人。

其中非农业户口为126人,农村户口820人,全校经商家庭为350人,家长外出打工,由长辈或亲戚看管的265人。

因此,我校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如:学生学习习惯差;吃零食现象尤为严重,校园垃圾随处可见;学生脏话脱口而出,打架骂人司空见惯;不遵守学校作息时间管理,攀爬围墙进出校园也是屡见不鲜······因此,如何加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规范训练,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仅关系到我校的健康良性发展,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花山办事处的整个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我们娄底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三创”工作的具体落实。

所以,我们认为,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是我校当前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2)养成教育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很多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如:瑞士学者皮亚杰和科尔伯格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班杜拉和西亚斯的社会学习理论等,另外我校的十一五课题《流动儿童礼仪教育的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也为本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理论依据1.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没过道德心理学家科尔伯格。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作者:执笔:罗凯谭玉双来源:《教师·上》2012年第03期一、问题的提出1.家庭教育的缺失湖南省衡东县城关一小(以下简称“我校”)地处城郊地区,学生生源结构复杂,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于孩子的日常行为管理较差,学生日常卫生习惯以及学习习惯、安全习惯都比较差。

多数家长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学生大多数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看,还有一些家长图省事,花上一些钱把孩子全权交给托管中心。

所以,体现在学生身上问题就比较多。

例如我校低年级学生个人卫生比较差,经常不洗澡,不勤换衣服,不剪指甲,不洗头。

中高年级学生不仅卫生习惯较差,乱丢纸屑,不爱护环境卫生,饭前便后不洗手等,学习也十分懒散,部分学生喜欢结交社会上的游散青年,打架斗殴,沉迷网络,价值观混乱。

另外,一些家庭条件稍好的孩子,在蜜罐里泡大,接受的完全是宠爱教育,没有经过一点风浪,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舒适生活。

体现在这部分孩子身上的主要特点就是行为霸道、自私任性、生活无规律、学习不自觉、自理能力差等不良行为习惯。

这些习惯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也给学校日常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

2.社会领域的道德失范由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所形成的复杂社会环境和各类媒体的宣传影响——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贪图享受、盲目追求、自以为是、个人主义、以权谋私等,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同程度的价值观偏离。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离大多数家长缺乏与学校教育的合作意识,常常把对子女的教育责任推给学校和教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无法形成合力,导致许多学生在校在家两个样。

基于以上情况,结合本校实际,我校决定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针对造成学生不良行为的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和安全意识入手,尝试通过课内与课外等各种途径与方法,把行为习惯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并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探索研究相应的矫正策略,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净化育人环境,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作者:王正祥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8年第06期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的进程速度也越来越快,农村大量的劳动力都进城打工。

因此,农村留守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这样,所带来的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留守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教师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那么,如何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文明礼仪习惯呢?关键词:小学生;良好习惯;文明礼仪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8-0206-02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要响应素质教育时代的号召,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加强教师德育的教育实用性。

小学阶段是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很多习惯都逐渐养成,文明礼仪习惯也一样,在这个时期形成。

文明礼仪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运用教育时机对小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使孩子处事有准则,言行有遵循,逐步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小学生智力、能力和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塑造健康人格,让孩子终身受益。

1.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现实意义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爱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有了爱心这样的纽带,才会充满温暖。

对于教师来说,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爱心教育,教师善待学生也会得到学生们的尊重,这是人世间互敬互爱的法则,教师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树立热爱他人的思想,这对于今后的健康成长是十分必要的,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需要,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是培养下一代良好道德风尚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更是建设强盛文明国家的需要。

2.小学生不良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2.1学校原因。

目前来说,学校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大多老师也是更注重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教师的整体素质普遍不高,教育观念也有些陈旧落后,重智轻德,这些都是引起学生在学校出现不良文明礼仪行为的重要原因。

(凤凰小学)《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机制研究》总报告2014618DOC

(凤凰小学)《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机制研究》总报告2014618DOC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机制研究》总报告《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机制研究》课题组第一部分简介部分序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机制研究》是我校2011年申报,潍坊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的“十二五”规划课题。

课题组成员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通过运用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对小学生习惯养成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研究。

经过三年多的艰辛努力,基本完成了研究方案设定的各项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摘要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部小学,地处城市与农村之间,农村子女较多,父母职业的不稳定和文化程度的偏低,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同,导致了学生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行为习惯差,抓养成教育,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上以现状,我校开展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机制研究”,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把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实现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日常管理、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探索形成了《凤凰小学学生一日常规》、《凤凰小学小学生守则》和《凤凰小学八十一个好习惯》等日常德育管理常规,并把它们做为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教育内容。

建立了学校管理、家长参与、主题活动、教师培训四种科学的管理机制,促进学校、家庭、教师、学生和谐发展。

探索出了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学生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的系统模式,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健康、幸福的成长,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定基础。

经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学生的行为习惯较之以前已经有了明显好转,已经成为了我校的一大特色。

第二部分主体部分一、研究问题(一)研究目的1.研究出一套可操作性强的针对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实际情况的《凤凰小学学生一日常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2.开发研究出属于自己学校的规章制度,研究出一套成文的运行机制和运行方式,促进各界和谐发展。

①加强学校管理,使各部门协调统一,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②各类主题活动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发挥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人们常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行为习惯与人的性格命运的密切联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行为习惯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所以,《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实验课题的选择,是结合我校校情、结合我校周边环境实际而实施的一项迫在眉睫、非常必要的一项研究。

两年来,我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小学生良好道德水平和良好行为习惯初步养成,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校纪,探索出了一套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

与此同时,在主流文化下出现了一些灰色文化,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导致在少年儿童中存在着“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依赖性强”等不良习惯。

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良好品行的重要前提。

小学生行为规范训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训练和养成是提高一代人思想、行为素质的重要途径。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行为的不断重复与不断训练,就形成动力定型,它能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按照一定方式行事。

因此,实施《规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城乡结合的学校而言,这个问题尤其重要。

我校地处县城东门开发区,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经商,孩子由年长的爷爷、婆婆、外公、外婆管理,与孩子的隔代教育,与学校管理的脱节,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住的现象相当严重。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非打则骂;有的家长则对孩子过分溺爱,听之任之,认为长大能挣大钱即可;有的家长不遵循子女身心发展规律,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调查发现,我校学生共1693人,镇外学生565人,镇内学生1128人,其中非农户口为712人,农村户口981人,全校经商家庭有453人,家长外出打工由长辈或亲戚看管的有489人。

因此,我校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如:学生学习习惯差,课堂常规不规范;吃零食现象尤其严重,校园垃圾随处可见;学生脏话频出、打人骂人司空见惯;自私自利,漠不关心……因此,如何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训练,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仅关系到我校的健康的良性发展,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县城开发区内的整个精神文明建设。

所以,我们认为,对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是当前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课题界定所谓城乡结合学校是指地处城乡结合部社区的学校,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社会形态具有城市和农村学校所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城乡结合学校所处位置既没有城市的秩序井然、文化厚重、经济繁荣的底韵,又没有传统农村自闭纯朴、憨厚中直、乡邻互助的民风,因此这些地区的民情复杂,通常表现为:人际关系淡漠,村民之间竞争多于提携、营私多于协作;私心较重,个人利益先于集体利益、家族利益高于公共利益;物利心强、关心生意多于关心教育、关心物业创收多于关心儿女成才……这一些不利因素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城乡结合学校学生的行为和意识。

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城乡结合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卫生、礼仪、劳动、自我保护教育方面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方法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三、研究内容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

要通过示范、实践、榜样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的相对统一,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及不良习惯矫正的策略。

(1)遵规守纪教育:要重点抓好班规、班纪、校规、校纪和基本社会法规两方面的教育。

(2)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与学习态度相关的习惯,与学习过程相关的习惯,与能力相关的习惯等内容。

(3)礼仪教育:要提出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着装礼仪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4)劳动教育:学校要研究制定学生自我服务、家务劳动以及公益劳动等方面的实践要求。

(5)安全和自我保护方面:包括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其他自我保护方面的养成教育。

(6)卫生和生活习惯:重点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卫生习惯。

四、研究的对象垫江县桂阳小学1至6年级全体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两年,分了三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2006年10月——2006年12月)拟定方案、申报立项、考察论证等工作。

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实验成员认真搞好学生思想、行为、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调查摸底工作,了解掌握当前学校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广泛宣传动员,为全面推进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二)实施阶段:(2007年1月——2008年9月)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低段、中段、高段分类推进,研究制定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

对研究内容进行研究。

每学月制定相应的研究目的、内容、计划、方法等。

针对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其间,注重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检测成果,写出阶段性分析报告。

(三)、结题阶段(2008年10月——2008年11月)整理总结研究成果,完善过程资料,撰写结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验收。

六、课题实施的策略两年来,我校全体实验教师紧紧围绕“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验的实施方案展开了研究与实验,积极探索了新形势下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健康地发展。

(一)构筑网络,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中道德教育重要的问题,是关于知识和行为的关系。

”他指出:“所需的信仰不能硬灌进去,所需的态度不能粘贴上去。

”柯尔伯格在给德育教师的十条建议中提出“用直接教的方法灌输某些条文是无用的,德育应鼓励学生进行道德认识冲突的自我选择,发展道德认知力。

”事实证明,拥有知识并不一定具有教养,关键在于通过学生的思维把道德内在的本质转化为学生自己所具有的信念和行为。

为此,我们成立了六支队伍,形成了教育网络,调动了各方力量,加强了对行为习惯规范训练工作的指导。

1、学校教育领导小组。

学校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成员由党支部、学校行政、工会、大队部等成员组成。

两年来,共召开了各类专题研讨会10余次,同时形立了例会制度,定时分阶段、有目的地指导,及时交流总结,改进训练方法,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布置各月训练内容。

2、年级行为规范训练指导小组。

行为规范训练指导由年级组长负责,全体教师对所任班级学生全面进行指导训练。

3、班级行为规范训练小组。

班主任任组长,科任教师任成员,组成班级训练小组,小组成员参加班级训练活动,共同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训练。

4、红领巾行为规范监督小组。

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任组长,学校值周生、监督岗同学为成员,对全校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日日监督检查。

5、家庭人员评估组。

即由各位同学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行为进行检查评估,每位家长人手一份评估表,对学生在家行为表现进行评估、监督。

6、社会监督小组。

外聘的校外辅导员任组长,每月组织一次校外辅导员深入社会调查监督,包括电子游戏室、网吧等全面了解学生在社会的表现并反馈给学校,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对策,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健全制度,完善规范训练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严格的、持之以恒的规范训练才能形成。

建立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和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是持之以恒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保证。

为此,我校除了将《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准绳,在校园最醒目的地方用瓷砖贴上永久性条文,努力营造学习规范的浓厚氛围外,还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精神,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订并实施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如《桂阳小学学生一日常规》、《值周值日制度》、《优秀学生系列评比制度》、《先进班集体评比标准》、《“三管九不”行为准则》、《桂阳小学行为习惯养成五字歌》、《学生学校文明行为常规》、《学生社会生活行为常规》、《学生家庭生活行为常规》、《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分段训练要求》、《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年级训练要求》、《公物保护制度》等,从校内到校外规定了学生言行所必须遵守的内容,并把它们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要求,去引导和规范着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我们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实现自我教育,但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必要的监督手段能有利地保障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唤起学生强烈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为此,我们还成立了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相关监督机构——“校园文明监督岗”和“班级文明监督岗”。

即全校学生从一进校园开始,其所有的言行举止在自觉履行规范的同、纪时,也在接受着礼仪岗、卫生岗律岗等学生管理机构的监督。

研究实践证明,制度的健全,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最有效手段。

(三)活动实践,培养良好行为品质。

让道德认识实践化,具体化,是实施主体性德育,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

为此,我们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1、班级管理体现自主性。

班级管理不仅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更要突出学生在管理过程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努力使之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施行大队委干部竞争上岗制、班级干部民主选举制和值日班长制,使学生们早日适应社会,学会主动学习,主动竞争,主动进行自我选择教育。

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值日班长制,能让每位学生得到自我锻炼的机会,全班同学每人轮流值日一天,每天放学前都要对值日情况进行小结,这些活动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方式,而且学生能干得主动、干得开心、干得有激情,充分体现了教育的自主性。

2、兴趣活动突出主动性。

素质教育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认为“个性的多样性、自主性和首创精神,甚至是爱好挑战,这一切都是进行创新和革新的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