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与心理因素的关系
心态好,胃肠病才会好
龙源期刊网 心态好,胃肠病才会好作者:罗照春来源:《祝您健康》2011年第09期秦先生人至中年,近来,工作上有点烦,感情上也出了点问题。
上个月,因受凉拉起了肚子,从此就反复出现饭后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于是,他到处求治,中、西药吃了不少,效果却不好。
前天,他去医院做了各项化验和B超、胃镜等检查,也没有发现器质性疾病。
最后,消化内科专家诊断他为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在人群中发生率为20%~70%,好发年龄在30~50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尤以中年人居多。
其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有的甚至长达几个月或数年,可出现近百种病症,最常见的有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胃食管反流病等。
其临床表现也复杂多样,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上腹胀满、早饱、腹痛、恶心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伴有大便性状、次数异常或腹部不适、疼痛等症状。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博士生导师、全国著名消化内科专家于皆平教授指出,功能性胃肠病的病因较复杂,与遗传、饮食、感染等因素有关,但精神和心理因素占首位。
目前,许多人对此缺乏认识,被当作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等病进行治疗,患者长期服药,不仅花了冤枉钱,也加重了心理负担。
在消化内科门诊中,有40%~60%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存在着心理障碍和心理刺激因素。
因此,对这类患者,要身心兼治,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应加强心理治疗,让病人消除各种精神障碍,恢复心理健康。
这样一来,功能性胃肠病便会不治而愈。
其主要方法有:(1)解除患者对躯体疾病的思想顾虑,帮助患者分析可能发生疾病的因素,以消除其不必要的紧张、担心、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对于有明显抑郁、焦虑障碍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应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必要时请精神心理医师会诊,辅以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
须注意,虽然精神心理是这一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但功能性胃肠病毕竟有别于精神心理疾患,故不能滥用抗抑郁和抗焦虑药。
精神心理因素在功能性胃肠病诊治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精神心理因素在功能性胃肠病诊治中若干问题的探讨标签:功能性胃肠病;精神心理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发现许多疾病单纯用生物医学模式观点解释其所有的临床表现是不全面的。
因为病人,尤其是精神心理因素导致胃肠道疾病的病人,不仅具有生物躯体,同时也具有思想、感情和愿望,并与环境有密切联系。
当今医学模式已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2]。
忽略这些问题,治疗是难以成功的。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一类具有消化道症状而不能用器质性病变或生物指标异常来解释的疾病。
在治疗困惑而就诊的FGIDS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有精神心理问题,需要制定更为完善和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由于心理学领域中诊断标准的建立以及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的发展,对于FGIDS与心理疾病的研究有了更为准确的依据。
大多数FGIDS在症状出现之前,就存在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因此对精神心理治疗反应较好;椐报道,胃肠门诊中大约42%~61%的FGIDS伴有心理障碍,其中以焦虑、抑郁为主,其他如惊恐障碍等也不少见[3]。
以下就精神心理因素对FGIDS的影响相关事项探讨如下:1 就诊的解释首先,需要确立一种互信的医患关系,为矫正异常的疾病行为奠定基础。
症状显著,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反复多种检查查不出特殊问题的病人,往往认为仪器不准或医生未认真检查,为此焦虑不安。
而个别医生解释“没有病”,这会加重病人的精神心理负担,且易使病人反感;部分病人思想上不易接受与抑郁、焦虑相关的概念,特别是临床似无抑郁、焦虑表现的病人。
因而医生对就诊的解释,原则上肯定有疾病,同时避免用“焦虑症”、“抑郁症”等词,在不违反诊断原则的情况下,而又能为病人所接受。
可以解释为:“肯定有疾病,(虽多种检查未发现特殊问题)这些疾病通过治疗,病情可逐渐好转或治愈的……”让病人从精神心理上得到放松,感到治疗的希望。
并能主动接受,医生也得到信任。
2 治疗的策略2.1 用药中的问题有部分与精神心理疾病或症状顽固的FGIDS,尤其是那些经过各种检查未发现特殊问题的患者,需要应用抗抑郁、焦虑、精神疾病和吗啡制剂等药物治疗,但这部分病人从思想上不能接受,一但发现拒绝服用,特别是对焦虑、抑郁症状较轻甚至缺如的病人。
慢性胃炎的精神因素与心理健康
慢性胃炎的精神因素与心理健康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持续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在过去的许多研究中,人们一直将其主要归因于生活习惯和饮食问题。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慢性胃炎与精神因素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慢性胃炎的精神因素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一些建议来帮助患者维护身心健康。
一、压力与慢性胃炎压力是现代生活的常态,而且人们对于压力的应对方式也有所不同。
研究表明,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的人更容易患上慢性胃炎。
压力会导致胃黏膜的损伤和免疫功能的下降,进而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有效地管理和减轻压力。
二、焦虑与慢性胃炎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它常常伴随着慢性胃炎的发生。
人们在面对压力、焦虑和紧张时,身体会分泌一种叫做肾上腺素的激素。
肾上腺素的释放会导致胃酸分泌增加,从而刺激胃黏膜,引发慢性胃炎。
因此,对于焦虑情绪的控制和调节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三、抑郁与慢性胃炎抑郁是一种情绪障碍,患者常常会感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压抑。
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更容易患上慢性胃炎。
长期的抑郁状态会影响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进而对胃黏膜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治疗慢性胃炎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和辅助治疗抑郁症,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
四、心理干预对慢性胃炎的影响心理干预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的思维、情绪和行为来缓解慢性胃炎的症状。
心理干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等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压力、控制焦虑、缓解抑郁,从而改善胃黏膜的炎症状况。
患者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心理干预方式。
五、保持心理健康的建议除了接受心理干预,患者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建议来维护心理健康:1. 定期进行身体活动,如散步、跑步、瑜伽等,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
2.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和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长时间禁食。
3. 学会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放松训练等,可以帮助减轻焦虑和抑郁。
胃病患者该如何进行心理调理
胃病患者该如何进行心理调理胃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不适和生活上的困扰。
然而,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心理因素在胃病的发生、发展和康复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胃病患者来说,进行有效的心理调理不仅能够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还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情的恢复。
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心理因素会影响胃病。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不良心理状态会导致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失衡。
神经系统的紊乱可能会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而内分泌系统的失调则可能影响胃酸、胃蛋白酶等物质的分泌,从而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增加胃病的发生风险。
此外,不良的情绪还可能导致患者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或者过度节食,进一步加重胃病的症状。
那么,胃病患者应该如何进行心理调理呢?要学会正视自己的病情。
很多胃病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病后,会产生恐惧、担忧的心理,害怕病情恶化或者变成癌症。
这种过度的担忧不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加重心理负担,影响病情的恢复。
患者应该积极了解胃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后等,通过正确的认知来消除恐惧和担忧。
可以向医生咨询,或者阅读权威的医学科普书籍和文章,了解胃病并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绝症,只要积极治疗,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大多数胃病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
保持乐观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乐观的心态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促进身体的康复。
胃病患者可以多想想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听音乐、阅读、绘画、散步等,让自己的心情愉悦起来。
同时,要学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我的病情正在逐渐好转”“我一定能够战胜胃病”等,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够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应对能力。
合理地宣泄情绪也是心理调理的重要一环。
当患者感到焦虑、抑郁或者愤怒时,不要把这些情绪压抑在心里,可以通过倾诉、哭泣、运动等方式来释放。
找亲朋好友倾诉自己的烦恼和痛苦,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能够给予患者很大的安慰。
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作用
Emp a i i g t e Ro e o s c o o i lF c o s i u c i n lGa t 0 n e t a s r e s L U h . HOU Xio u h sz n h l f P y h s c a a t r n F n to a sr i t si l n Dio d r I S i ah  ̄
w ih a e c u e y it r ci n b t e h s l gc l p y h l gc l a d s ca a tr, P y h s ca a tr p a s a h c r a s d b n e a t ewe n p y i o ia , s c o o ia n o ilf co s o o s c o o i f co l y n l
功 能 性 胃肠 病 ( G Ds是 指 具 有 慢 性 和 复 发 FI ) 性 的消化 道 症 状 , 缺 乏 解剖 、 化 和病 理 学 变化 但 生
证 据 的 临床 症候 群 。F I 在 人 群 和 就诊 患者 中 G Ds 均很 常见 ,西 方 国家报 道 其在 消化 专科 就诊 患者
e
f S e c n ehoo , o inead Tcn l y c g
Abta t F nt n l at itsnl i res (G D ) a o ol e cutrdi O l ayc n a pate s c r u co a gsonet a ds d r F I s r cmm ny no nee U d i l i l rc c, i r i o e n ’ l ic i
为什么胃病会“翻脸”
为什么胃病会“翻脸”胃病是指胃部发生的各种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胃痉挛等,常常会表现出“翻脸”的症状。
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导致的:1. 饮食不规律:现代生活快节奏,很多人常常因为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而导致饮食不规律,如餐时过早或过迟、进食过饱或过饿等,这样容易刺激胃壁,导致胃病发作。
食用过辣、过咸、过硬、过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及酒精、咖啡、可乐等刺激性饮料,也都可能引起胃病的症状加重。
2. 长期压力过大:现代社会压力普遍较大,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导致身体激素分泌紊乱,影响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功能。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压力过大也会引发或加重胃病,使病情“翻脸”。
3. 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对胃部造成伤害,使胃壁黏膜受到刺激,导致胃病反复发作。
4. 长期使用药物:一些长期服用的药物,尤其是非甾体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激素药物等,会对胃部黏膜造成刺激,导致胃病症状加重。
5. 遗传因素:有些胃病可能与遗传相关,如家族性胃癌、家族性胃溃疡等,这些患者的胃病容易“翻脸”,反复发作。
6. 其他疾病影响:有些疾病如胆囊炎、胆道疾病、胰腺炎等也可能对胃肠道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引发或加重胃病的症状。
无论是哪种原因导致的胃病“翻脸”,治疗和预防都十分重要。
首先要调整饮食习惯,养成规律进餐、少量多餐、细嚼慢咽、避免刺激性食物等良好的饮食习惯。
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的精神压力和疲劳,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放松。
积极改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状态也是重要的。
如果出现胃病症状加重或持续不退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医生会根据病情和具体原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调整、手术治疗等。
对于有家族遗传胃病的患者,要定期进行胃部检查和筛查,提前发现和治疗潜在的问题。
胃病会“翻脸”的原因较多,但大多与生活习惯、饮食和心理压力有关。
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减少压力等,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胃病的发作。
重度浅表性胃炎怎么治好啊?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重度浅表性胃炎怎么治好啊?
导语:现在很多的人都有一些胃病,胃病已经是非常常见的疾病了,或多或少的都会让人觉得非常的难受,尤其是有的时候没有按时吃饭,就会非常的胃疼
现在很多的人都有一些胃病,胃病已经是非常常见的疾病了,或多或少的都会让人觉得非常的难受,尤其是有的时候没有按时吃饭,就会非常的胃疼,甚至会导致人疼痛得非常剧烈,浅表性胃炎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胃病,那么患了浅表性胃炎,应该要如何才能够治愈呢!
1、心身因素,由于心理卫生不健康,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忧虑或抑闷状态,可引起全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衡。
尤其是交感神经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亦会导致胃粘膜血管舒缩功能紊乱,造成胃粘膜血流量减少,破坏胃粘膜屏障作用,久而久之形成胃粘膜慢性炎症反
应。
2、浅表性胃炎影响,呼吸腹腔胀气,横膈升高,胸腔变小,肺呼吸功能受到限制,可引起呼吸困难。
腹部胀气,横膈上提,压缩胸腔,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到影响。
肠腔胀气,肠内压升高,影响肠壁血液循环。
腹腔内压升高,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因回心量减少,影响心脏射血。
中医免疫平衡疗法,彻底治疗急性胃炎。
3、长期慢性胃部症状,消化吸收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胃部本身病变及营养代谢、植物神经功能调节、内分泌激素释放水平、生长发育机能以及整体免疫机能的全身影响,成为继发其它疾病的重要潜在因素;患病人群的体质减弱,生存质量下降,甚至是造成人的社会心理异常的一个重要因素。
患有胃病的患者平时一定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早上起。
论精神因素诱发胃病及其防治
12 工作压力 大 ,经 常加 班 ,不 注意 休 息 。在 现 代 人 群 .
中 ,由精神压力 大导 致 的 胃病 占绝大 多数 。由于生 活节 奏 的加快 和竞 争 的 E益激 烈 ,尤其 是都 市 的上班族 ,工作 任 l 务重 、劳动强度 大 、竞争 的压 力等 而长期 处于 精神 高度 紧 张状态 ,使植 物神经 功能 紊乱 ,导 致 胃肠蠕动 减慢 ,消化 液分泌减少 ,出现 食欲 下 降等消 化不 良症状 。情 绪不 良会
的改善症 状 ,减少 胃病 的发 生。调整 心理状 态 ,力 争无 私 无 欲 ,处 事不 卑不 亢。保持 良好 的心 态 、性 格开 朗 、意 志 坚强 ,善于从 困境 中解脱 自己。
11 当人们 的情绪处 于紧张 、焦虑 、恐惧 、愤 怒及 忧郁等 . 状态 时,大脑皮层 对周 围神 经 的控制 和调节 能力 下降 ,使 胃肠道 的分 泌 、运动 功 能紊 乱 ,从 而 引起 各 种 胃肠 疾 病。 人在愤怒和 紧张时 ,胃液分 泌量增 加 ,过量 胃液 中 的 胃酸 破坏 了胃粘膜屏 障 ,而 引起损 伤性 病变 。而人在恐 惧或 忧
李克梅
宁夏 师范学 院医学 院,宁夏 固原 76 0 5 00
【 摘
要 】 现代社会 中胃病 发病较 高的原 因:①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 和巨大的工作压力 是形成此 疾病 的主要原 因;② 长期处于精 神
高度 紧张状态 ,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引起 各种胃病 ;③生 活无规律 。针对原 因从精 神和心理方 面提出 以下 防治措施 :①精神愉快 ,情 绪稳定 ;②生活规律 ,注意劳逸结合 ;③情绪舒缓疗 法;④适 度的运动锻炼等措施对预防 胃病有很大的作用 。
【患病时好心情是良药】治病要保持情绪乐观
【患病时好心情是良药】治病要保持情绪乐观*导读:患病时好心情是良药!很多人都明白,很多时候,在你生病的时候,情绪和心情对病情的影响尤其重要!但是,你们知道为什么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的根源吗?其实,在很多时候,患病时好心情是良药!下面我们来举例说明一下!中医认为,郁怒伤肝,肝气犯胃乘脾,即可引起胃脘痛、呕吐、泄泻等胃肠道疾病。
有胃病的人常有这样一种体验:我一生气就胃痛、我的胃病是生气后吃饭引起的、我胃不好就吃不好、睡不好、心情也不好病人的这些感受是胃病与情绪之间有一定关系的最好阐释!病人的心情好了,胃里也就舒坦了。
作为医生,要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并动员病人家属共同承担起心理治疗的重任,让病人始终保持好心情。
最近笔者见过这样一位病人:一位53岁妇女,因胃痛隐隐、脘腹饱胀、嗳气频频、烧心泛酸、口苦口臭、心烦易怒、两胁胀痛来诊,药用吗叮啉、奥美拉唑、中药乌贝散和黄连温胆汤治疗。
一周后病人来复诊,诉说用药后疗效果不佳。
我觉得用药没有问题,会不会有其他原因?当我问她情绪怎么样时,病人眼泪不停地往下流,随即放声大哭等病人平静下来后一问才知道,原来病人在家每天生闷气,儿子骂她,儿媳妇骂她,老公也骂她,她又不敢说什么。
我把上面的药又开了一周的,劝病人要改善情绪,又把她的老公叫到一边,嘱咐他每天把病人逗笑50次。
又过了一周,病人再次来复诊,一进门就说:这次的药效果很好,所有的症状均消失了,麻烦你把上次的药再开一周的吧!我这才说,其实药没有变,只不过是加用了心理疗法。
无独有偶,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临床试验:给一组消化性溃疡病人服用甲氰咪胍,给另一组消化性溃疡病人服用与甲氰咪胍外观毫无差别的安慰剂,结果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
安慰剂仅仅是让病人在心理上得到了安慰,并没有用什么治疗药物,但它也取得了与治疗药物几乎同样的疗效,这就进一步说明了心理治疗在胃病治疗中的作用。
由此可见,不仅心理因素与胃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而且心理疗法可明显提高胃病的疗效。
心理压力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
心理压力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压力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无论是学业、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可能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压力。
长期紧张和压力过大会对人的身体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
本文将探讨心理压力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以及对身体的影响和应对方法。
一、心理压力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心理压力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它会影响食欲。
在压力影响下,人的食欲会减退,甚至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
这是因为压力会影响到人的内分泌系统,导致食欲调节激素分泌不足,从而抑制食欲。
其次,心理压力还会影响肠道的蠕动。
压力会引起肠道平滑肌收缩过度,导致肠道蠕动加快或减慢,进而影响消化物质的通过速度。
过快的肠道蠕动可能导致腹泻,而过慢的肠道蠕动则容易引发便秘。
同时,心理压力还会导致消化过程中的酸碱平衡紊乱。
当人处于压力和紧张状态时,体内释放的压力激素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进而影响胃黏膜的保护屏障。
长期下来,胃酸过多会引发胃溃疡和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二、心理压力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联研究大量研究表明,心理压力与消化系统疾病存在密切关联。
一项发表在《国际消化病学杂志》的研究指出,40%的胃病患者患病前有明显的心理压力。
这表明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对胃部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
另外,还有研究发现,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心理压力水平普遍较高。
心理因素被认为是影响疾病发展和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适当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采取相关的心理干预手段,对病情的稳定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三、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对于面临心理压力的人们,缓解压力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为一些常见的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1. 运动: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身体内多巴胺和内啡肽等幸福激素的分泌,提高自身抗压能力。
2. 放松:尝试瑜伽、冥想、深呼吸等放松训练,有助于减轻紧张情绪,放松身心。
3. 社交:与家人、朋友或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压力和困扰,得到支持和建议,缓解心理压力。
疑难怪病背后 竟是心理因素作祟
疑难怪病背后竟是心理因素作祟日前唐山晚报热线部接到读者的咨询求助,求助者是一名28岁刚参加工作2年多,却被胃部怪病折磨得痛苦不堪的年轻小伙子。
其主要症状是就是每次吃饭后胃部就像塞满石头,坠着难受的感觉要持续四五个小时,这几个小时里就折腾得什么都干不下去了。
特别是晚饭后,不过6个小时,绝对不能躺下睡觉。
两年多的时间,到处寻医问药,做了无数的检查,结果胃部没有如何器质性问题,吃了数不清的消化的药,痛苦还是依旧。
整个人1.76米的个头,因怕难受少吃饭体重只有104斤了,整整瘦了30斤。
最近去看北京一家大医院的消化道专家时,专家对着他带去的厚厚一摞检查和用药单据,说可以保障他的胃部没有任何病,建议他回来看心理医生。
小伙子瘦削的脸上满脸狐疑望着同样表情的父母,一直到回家,心理的疑团也没解开:这胃上的讨厌怪病跟心理有什么关系?难道这个胃上的难题还能通过心理调整治好了?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唐山晚报专家团专家, 曲建英院长.曲院长介绍说, 这位朋友所患的是一种躯体形式障碍, 根据我国诊断精神心理疾病的CCMD3标准描述,这是一种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的神经症。
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或器官,最常见的是胃肠道不适(如疼痛、打嗝、返酸、呕吐、恶心等),异常的皮肤感觉(如瘙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皮肤斑点,性及月经方面的主诉也很常见,常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
常为慢性波动性病程,常伴有社会、人际及家庭行为方面长期存在的严重障碍。
严重的话可常伴有社会、人际及家庭行为方面长期存在的严重障碍。
临床中最常见的有以下几大类型:疑病症,自主神经紊乱,心脏神经官能症,胃肠神经官能症,呼吸系统功能紊乱,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等。
所以,很显见,这位朋友患的是胃肠形式的躯体功能障碍,确属心理门诊诊治的范围。
真没想到,这个怪胃病竟真是要看心理医生。
那这个疑难的胃病究竟是怎样和心理因素关联的呢?而且,这样的怪病发病率高吗?对此,曲院长接着介绍说,这些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在初次发病前一段时间内通常发生过生活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像离婚、失恋、夫妻不和、下岗、失业、亲人的生离死别及生活中其它不良事件等等。
我们为什么会得胃病
我们为什么会得胃病
胃病是指胃部出现各种异常症状,包括消化不良、胃痛、胃酸逆流、胃溃疡等。
胃病的形成因素很复杂,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状态、遗传因素等多方面有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导致胃病的原因。
1.不良的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是成为导致胃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快餐、烧烤、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高糖、低纤维的食物容易产生过多的胃酸和胆汁,导致胃酸过多、胃肠功能紊乱,引起各种不适。
另外,不规律的进食习惯,过快或过慢进食,或者进食过多或过少、过度饮酒等都会对胃部产生负面影响,引起胃病。
2.抽烟喝酒
长期吸烟不仅损害了呼吸系统,而且还会对胃部产生副作用,导致胃酸分泌过多,胃黏液分泌不足,胃酸与胃壁组织之间的平衡被破坏,使得胃黏膜长期处于对胃酸的刺激状态,从而引起胃病。
而酒精可以使得胃黏膜受到损伤,胃酸分泌过多,同时也会破坏胃肠黏膜屏障,使得胃酸分泌的负担更大。
因此,过度饮酒也是引起胃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3.压力和情绪
长期承受心理压力,容易出现精神不安定,产生紧张、焦虑、疲劳等情绪,使得人体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减弱,从而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导致胃病。
4.遗传因素
一些生物学因素也是引起某些胃病的因素,如家族性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都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同类型的胃部病变。
总之,胃病的形成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
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注意饮食健康,保持良好的心情和情绪,尽可能减少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并定期检查身体,尽早发现身体的异常变化。
功能性胃肠疾病与抑郁症的关系及治疗
[ b tat A src]Obe t eT td h na h at tts tepro a t c aatr t s ad teefc v rame t a jci os yteme t el s u, h esn ly h rcei i , n h f t et t n — v u l h a i sc ei e me srs fh n t n l at itsn l i ae F I ) a e t Meh d 0 ains( eo sra o ru )i n t n ue ef ci a s onet a ds ss(G D p t ns ot u o g r i e i . to s10p t t t bevt ngo pw t f ci — e h i hu o a dg so (D a dii be o e n rme ( S i or optlrm F bu r 0 8t F b ay2 1 eea aye ln i t n F ) n ra l b w l y do i ei rt s I )n u s i o e ray2 0 er r 0 w r n lzd B h af o u 1
rtop ciey n 0 c sso e l y p o l r ee td a o t lgo p wogo p r l gv n s mp o rm er s e tv l,a d 1 ae fh at e p ewee s lce sc nr ru .T u swee al ie y tmsfo 0 h o r
发 生率 比较 差 异 有高 度 统计 学 意 义 ( P<00 ) 伴 有抑 郁 的观 察 组患 者 血 清 褪黑 素 ( .1 ; MT) 和血 浆 胃动素 水 平 明显 低 于 不伴 有 抑郁 的 F I G D患 者 和健康 对 照 组 , 异均 有 高度 统计 学 意 义 ( P<00 )不 伴有 抑 郁 观察 组 与 健康 对 照 差 均 .1 ; 组 血清 MT和血 浆 胃动 素水 平无 明 显差 异 ( P>00 ) 两组 生 理健 康 子量 表总 分 、 .5 ; 心理 症状 与负 向情 绪 、 向情 绪 、 正
胃病与心理因素的关系
胃病与心理因素的关系引言胃病是一类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胃炎、胃酸倒流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胃病与心理因素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心理因素可以是压力、焦虑、抑郁等,它们不仅可以影响胃的运动和分泌,还会对胃黏膜产生一定的损害。
本篇文章将对胃病与心理因素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胃病与心理因素的联系影响胃运动心理因素对胃运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胃排空和胃蠕动。
胃排空是胃内食物向小肠传输的过程。
研究发现,焦虑和压力会抑制胃肠道的运动,从而降低胃排空速度。
这意味着在心理压力下,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增加,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增加,增加胃溃疡和胃炎的风险。
胃蠕动是指胃部肌肉收缩的运动,通过这种运动,胃将食物与胃酸充分混合。
研究表明,长期的压力和焦虑可能导致胃蠕动的减弱,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胃酸的分泌。
这可能导致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过长,影响胃黏膜的正常功能。
损伤胃黏膜心理因素不仅可以通过影响胃运动来影响胃病的发生和发展,还可以直接对胃黏膜产生损伤。
研究表明,压力和焦虑可以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抑制胃的黏膜保护机制。
胃黏膜保护机制主要包括黏膜屏障和黏膜血流。
黏膜屏障是由黏液、黏膜细胞和黏膜下组织构成的,它可以阻止胃酸对黏膜的直接损伤。
黏膜细胞的分泌和黏膜下组织的血流提供了黏膜屏障所需的营养和氧气。
当心理压力增加时,黏膜屏障的功能可能受到破坏,导致胃酸对胃黏膜的损伤。
此外,心理因素还可能通过免疫系统的变化而对胃黏膜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发现,压力和焦虑可以导致免疫系统的紊乱,使胃黏膜的免疫功能下降,易受到细菌的侵袭。
这些细菌可以对胃黏膜产生直接损伤,并引发炎症反应。
心理因素对胃病的干预了解胃病与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很重要,因为心理因素的干预可能有助于胃病的治疗和预防。
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是通过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来缓解胃病症状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心理干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生物反馈疗法和心理支持等。
胃病已成为教师行业又一高发职业病
胃病已成为教师行业又一高发职业病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教师行业成为了许多人选择的职业之一。
然而,崇高的教育事业背后隐藏着一系列的职业病问题,其中胃病成为了教师行业中的高发病症之一。
本文将就胃病在教师行业中的高发原因、症状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等进行探讨,希望能给广大教师朋友们带来帮助。
胃病的高发原因工作压力和心理因素在教师行业中,工作压力是常态。
教师需要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家长、学校管理层的要求等多重压力,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这种长期的心理压力容易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胃病的发生。
长时间的坐姿和站姿教师的工作大部分时间需要长时间保持坐姿或站姿。
长时间的坐姿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对胃肠道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长时间的站姿也会增加下肢的负担,进而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不规律的饮食习惯由于工作繁忙,教师们的饮食习惯常常不规律。
不吃早餐、不按时吃饭、饮食过于油腻等不良饮食习惯都会给胃肠道带来负担,增加胃病的患病风险。
长期嗓音过度使用教师的工作需要频繁使用嗓音,长期使用过度可能导致声带疲劳,进而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此外,嗓音过度使用也容易导致焦虑和紧张,进一步加重胃病的发生。
不良的生活习惯教师行业中,部分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大、时间不够充裕,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抽烟、酗酒等。
这些不良习惯都会对胃肠道产生不良的影响,增加胃病的发病率。
胃病的症状胃病的症状因病情不同而有所差异。
常见的胃病症状包括:•胃痛或腹痛:常见于胃溃疡、胃炎等疾病。
•消化不良: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反酸和嗳气:常见于胃食管反流病。
•厌食、消瘦:常见于长期慢性胃炎、胃肠道肿瘤等。
如果教师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做出准确的诊断,并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胃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合理的工作和生活安排教师需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工作和生活,减轻工作压力。
可以适当调整工作时间,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同时,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胃肠功能性疾病患者应激反应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胃肠功能性疾病患者应激反应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胃肠功能性疾病是指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但患者出现了一系列慢性消化道症状的一类疾病。
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包括功能性胃肠病、功能性胃肠症、腹痛综合征等。
这些疾病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还会对其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胃肠功能性疾病患者的激反应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
胃肠功能性疾病患者的激反应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和应激反应增强等。
这些反应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相关。
疾病症状的长期存在和反复发作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和痛苦,导致其对疾病的状态和治疗效果感到担忧和焦虑。
胃肠功能性疾病的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产生明显影响,增加了患者的应激反应。
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误解和不了解也可能导致激反应的产生。
胃肠功能性疾病的症状多种多样,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病因和病理学改变,很多患者会对自身的疾病产生疑惑和焦虑。
尤其是在无法通过常规检查得到明确诊断时,患者容易对自身的病情产生悲观和绝望情绪,这些负面情绪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应激反应。
社会因素也对患者的激反应产生影响。
社会对胃肠功能性疾病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很多人对该疾病持怀疑和质疑态度。
患者可能会遭受到来自家庭或社会的压力和不理解,这些负面经历会激发患者的消极情绪和应激反应。
胃肠功能性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
研究表明,胃肠功能性疾病患者在焦虑、抑郁和应激反应等方面表现明显增加。
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焦虑和抑郁是胃肠功能性疾病患者最常见的心理症状。
这些负面情绪不仅会加重患者疾病的症状和程度,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胃肠功能性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疾病严重程度和症状频率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疾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和频率与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程度呈正相关。
也就是说,患者疾病症状越严重,焦虑和抑郁症状越明显。
研究还发现,患者的应激反应和心理健康状况与其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相关。
胃肠功能性疾病患者应激反应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胃肠功能性疾病患者应激反应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胃肠功能性疾病(FGID)是指患者存在慢性或周期性的胃肠道症状,但在常规的医学检查中并未发现可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FGID包括多种类型,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胃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
研究发现,FGID患者在面对应激刺激时,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和与器质性疾病无关的身体症状,这些都有可能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疾病症状。
应激是指一种被认为对机体有害的环境刺激,例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紧张等。
对于FGID患者,应激是影响疾病症状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激可能会影响消化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肠道菌群,导致肠休息、肠道感受性增加和免疫反应异常等,并可能对消化道的微生物菌群和肠屏障功能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应激可以导致FGID患者消化道的菌群失调,导致菌群代谢产物的含量增加,这些代谢产物与肠道炎症反应相关。
应激还可能导致肠道运动和感觉发生改变,导致肠道运动过程异常和感觉过敏,这些都可能引起腹痛,腹胀和便秘等疾病症状。
应激还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系统和肠道屏障功能,导致肠屏障失去稳定性和过敏性等。
除应激外,FGID患者的心理健康也可能影响疾病症状。
研究发现,FGID患者中大约有一半存在心理障碍,如:抑郁、焦虑、烦躁等。
心理障碍可能导致患者的疾病症状加重,并且长期存在心理障碍会导致器质性疾病的发展而不被及时察觉。
心理健康对FGID患者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研究显示,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FGID患者疾病症状更加明显和持久,而且对治疗也更不敏感。
此外,心理健康状况薄弱的FGID患者还可能出现家庭和社交关系的问题。
总的来说,应激和心理健康都是FGID患者疾病症状加重的重要因素,对于这类患者,应综合采取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手段,包括饮食控制、心理疏导、运动锻炼等。
目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两种因素对FGID的影响程度以及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胃病要看精神科?缘于病因“心病”起!
胃病要看精神科?缘于病因“心病”起!饮食不规律、精神紧张、饥一顿饱一顿的人容易得胃病,一般人胃病重了自然会看消化科。
但精神心理科专家提醒:有一类浅表性胃炎的病人经过消化科反复治疗均不见好转,且胃镜检查结果与患者主诉症状严重不符,这类病人应怀疑是否患有抑郁或焦虑等心理问题。
最好到精神心理科查一查,其反复发作的胃病是否“心病”所致。
在前不久省卫计委、省残联主办,省家庭医生协会等单位协办的大型咨询活动上,精神心理科专家指出:某些特殊的胃病是因心病而起,找精神心理科医生治疗才能好。
40岁的黄女士每当工作压力大、休息不好和吃饭不定时的时候,胃痛就会发作,上腹痛、反酸、嗳气,胃胀……到医院看消化内科,胃镜、B超检查均没有发现严重异常,吃了对症的助消化和促胃动力等药后也一直不见好转,换药再治,效果仍然不好。
反复治疗两年多后来到省人民医院求治,消化内科专家结合病史和检查结果,建议她转心理科治疗,后被确诊是情绪焦虑导致其胃病不断,经服用抗焦虑药物一周后,病情明显好转。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贾福军介绍说,类似黄女士这样的病人临床上并不少见,中年女性较为常见,她们主诉症状包括严重的嗳气、胃酸过多、烧心……开始都会到消化科求医,但往往效果不好,因为心情焦虑或抑郁才是是引起她们浅表性胃炎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胃病会因心病所致?贾福军解释说,消化系统某些疾病与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比如因为压力大情绪不好,人就容易“吃不好睡不香”,出现一系列消化系统的毛病,正常情况下,浅表性胃炎患者症状并不严重,在做胃镜检查时,可以看到胃黏膜仅仅有些变红、但不会出现糜烂甚至溃疡,也不至于像患者表述的那么严重难受,“身体查出来的毛病轻,但患者主诉重”是这类病人的一大特点,同时患者伴有失眠、焦虑或是抑郁等精神症状。
在消化科专家对症用药后,如果常规治疗无效,建议及时转精神科治疗或请精神科医生会诊,加服抗抑郁或焦虑的药物。
贾福军说,对于伴有情绪焦虑的,一般用抗焦虑药后一周能起效,如果是伴有抑郁的,一般用药3至4周后起效。
恐惧不安的心理情绪是造成胃部疾病的“特别杀手”
恐惧不安的心理情绪是造成胃部疾病的“特别杀手”胃部疾病是心理情绪的极致反应!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犯胃病的很多。
胃溃疡、胃炎、十二指溃疡等,伤害了许多人的食欲。
胃是容纳食物的地方,象征着加工、消化和吸收某些思想或情况的能力,因此,当我们的胃出问题的时候,这意味着我们不知道如何认同生活,我们开始害怕某种新的东西,我们无法应对某些事件。
恐惧、忧虑、不安、不快、愤怒等情绪会立刻反映在胃部。
胃溃疡、胃炎,这经常是对生活中的某种新事物的恐惧。
长期的不确定性,失败的预感,害怕接受某种新东西或不会消化吸收它们,这些都会反映在胃部。
有病的人心中充满着各种大大小小的恐惧,恐惧引起痉挛,痉挛引起疼痛漫场。
您认为自己不够好或不够有价值,您认为自己很差,您害怕辜负父母、上司或亲友的期望。
您完全不能坦然地接受自己。
您不时地努力迎合人,同时却忘了自己。
正如一个患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对我说的:“我总是在自责。
”患这种病的以男人为多,因为他们的勇气和自尊经常受到沉重的打击。
这样的人自尊心是“受伤的”,他们身材消瘦,脾气不好。
他们经常要向某人证明什么:向自己、向亲人、向同事。
他们经常需要监督自己和他人。
这种人热衷于获得权力,总是想超过别人,同时害怕不能处于高位,害怕来不及按时完成某事。
对这个世界上某种东西的反感和厌恶也会引起溃疡。
因为在否定这个世界的某种东西时,您就是在否定您自己的某一部分。
另外,愤怒、怨、绝望也会导致溃疡。
您觉得生活似乎失去了吸引力。
许许多多的阻碍您快乐地生活,而所有这些障碍都不在周围世界,而在您自己身上。
我在工作中不得不跟那些败类打交道,他们让我“吃不消'。
”一个有同样问题的患者对我说。
“我无法忍受他们的虚伪、卑部和贪婪。
”他接着当他说这话的时候,他似乎处于轻微的催眠状态,而当他从这种状态走出之后,他不记得自己说过的话。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药是爱和内心的宁静。
如果一个人爱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尊敬自己和周围世界,他就不会有溃疡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对于胃病与心理因素的关系也曾给予确认。中医认为胃病的发病与情志失调有密切关系,情志致病,伤及脏腑主要是因为影响气机,使脏腑气机紊乱而功能活动失调,从而产生疾病。这说明情志的异常变化,可以导致人体气机紊乱而百病丛生。所以情志不畅、精神抑郁,就会引起肠胃疾病。
既然我们知道了心理因素对胃病可以产生极大的影响,那么在治疗胃病的过程中,心理的治疗也就变得比较重要了。如果在用药物治疗胃病的同时,可以让患者配合警接受心理治疗,那么昌病康复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比如让患者处于舒适的自然环境中,保持精神放松状态,使心情舒畅,情绪松弛,这样就会使气机平和顺畅,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血流量增加,从而增强肠胃的抵抗能力,胃病的恢复也就自然地加快了。/wbjb/wkc/
胃病与心理因素的关系
胃病与人的心理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消化性溃疡与人们平时的心理状态变化有着极其密切二指肠溃疡,这也就是所谓的“应激性溃疡”。
现代人们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生活会明显地感觉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要工作、要生活、要奋斗、要成功,于是工作紧张、家庭纠纷、事业失败等困难也就会跟看出现。如果这些问题经常出现而又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人们就会处于一种紧张、忧愁、恐惧等精神应敌的状态下。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使人的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导致大脑皮质功能障碍和迷走神经兴奋性的过度增高,促进胃酸分泌的增加,局部血较循环出现障碍,从而削弱了黏膜的防御机能,使胃黏膜受到损害,肠胃功能出现紊乱,从而导致诸如消化性质疡等各类肠胃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