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德禄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胃痛脏腑辨证经验介绍-田德禄教授2013.8
脾肾两虚 (附子理中汤)
二、胃痛的脏腑辨证
中焦蕴热(湿热)和肝胃郁热(湿热)是当今“胃痛”
发病的主要病理变化
1.在“胃痛”中医病机中,中焦蕴热(湿热)和肝胃郁热(湿 热)在胃病发病中具有重要地位 2.在“胃痛”发病病因中,目前主要涉及: (1)饮食不节:肥甘厚味及烟酒的过量摄入; (2)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对精神压力的影响。
3.中焦蕴热(湿热)的证候特点
胃中疼痛;口干,口臭,恶心,嗳气,倒饱,嗳腐,大
便干或排便不畅、粘滞不爽,脘腹胀满或疼痛,舌质黯红苔
黄或黄腻,脉滑。
4.肝胃郁热(湿热)的证候特点 胃中疼痛灼热,口干,口苦,心烦易怒,眠差,脘胀累 及胁肋撑胀,便干或排便不畅,舌质黯红或边尖红,苔黄或 黄腻,脉弦滑。
脏腑辨证注重肝、胃、脾(肾)的相互关系
二丑:味苦,性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甘遂半夏汤《金匮要略· 痰饮篇》
甘遂水煎>60°则失去疗效,所以多用于丸散剂。
二丑与甘遂功能相近,毒副作用较小,民间多用于胃脘 膨闷胀饱。《药典》剂量:每日6g,且使用方便。
本品苦寒峻下,能通利二便,下气行水,消痰涤饮。对 人体有毒性,但不大,大量除直接引起呕吐、腹痛、腹 泻与黏液血便外,还可刺激肾脏,引起血尿,重者可损 及神经系统,发生语言障碍、昏迷等。
《开宝本草》:“主诸风,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滞, 心膈痰水久积,症瘕痃癖气块……。”
秦艽:辛、苦、平,归胃、大肠经,兼肝胆经。
功能:散风除湿,通络舒筋,兼能利二便,导湿热外出。
现代研究:秦艽中所含龙胆总甙比龙胆草大三倍,起到
健胃、促胃动力作用。 西安正大药业已开发二类新药“艽龙颗粒”, 已上临床,予新药批号。
田合禄:五运六气解读李东垣“不传之秘法” 真传一刻
作者介绍田合禄 ,执业中医师,“中医太极三部六经体系”创始人。
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五运六气论坛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专家、学科建设带头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创新创业基地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建立了田合禄名医工作室。
长春中医药大学五运六气研究所特聘专家,北京针灸学会五运六气专家委员会顾问。
澳大利亚中医五运六气学会名誉会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专家协作组成员、国际五运六气论坛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曾去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香港、澳门等讲学。
田合禄医师多年潜心研究《内经》、《伤寒论》、《脾胃论》,吸纳《周易》太极理论,创建了“中医太极三部六经体系”理论用于外感、内伤临床效果良好。
从事中医临床40多年,出版著作20多部,多次获奖。
其力作《内经真原——还原内经原创理论体系》、《周易真原》、《中医内伤火病学》、《中医运气学解秘》、《五运六气解读伤寒论》、《五运六气解读脾胃论》、《五运六气解读人体生命》、《中医太极三部六经体系——伤寒真原》、《中医太极三部六经体系——针灸真原》等深得学术界好评。
中医家推荐李东垣创作《脾胃论》的大纲是什么?为何“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何为“甲己化土”?本文田合禄老师以五运六气理论解读东垣创作《脾胃论》的大纲及其“不传之秘法”,值得深入思索。
■ 温馨提示 :本文约5830字,阅读大概需15分钟。
宜泡一壶清茶,慢品。
▽ 传讲拾录 ▽//李东垣创作《脾胃论》的大纲//东垣“不传之秘”▲▲▲关于李东垣的医学思想,医家概称之为“补土派”,甘温除大热,代表方是补中益气汤。
其实大家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没有看到王好古在《此事难知》序言中所说他老师李东垣医学思想的“不传之妙”及“言外不传之秘”,即“此事难知”之处。
那么其主要“不传之秘”在哪里呢?其实李东垣医学的核心是“五运六气”,《脾胃论》上卷的重点讲“脏气法时”及五脏之间的五行生克关系。
而“脏气法时”的关键是“时”,“时”的关键是升降浮沉,即所谓“气运衰旺”,故《脾胃论》中卷的重点讲“气运衰旺”,李东垣以“甲己化土”概括之。
田德禄教授化裁运用香苏散临床经验
物碱, 主要药理作用有泻下, 兴奋子宫平滑肌, 驱虫,
4 ] 利尿, 兴奋肠管 [ 。《 本草纲目》 记载其可“ 逐痰消
饮, 通大肠气秘风秘, 杀虫” , 说明它可增强肠道动 力。一线胃肠动力药是基础用药, 已包含在理气消 胀合剂之中; 二线、 三线胃肠动力药是田教授用药独 到之处, 临床使用多年,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 7岁。初诊: 2 0 1 5年 1月 典型病例: 王某, 男, 6日。刻下症: 进食后胃脘胀满 2个月, 不敢多食, 嗳气, 无烧心, 偶尔反酸, 大便日 1次, 夜寐可。舌暗 红, 苔薄黄腻, 脉弦滑。辨证为肝胃不和, 以四逆散 合理气消胀合剂疏肝和胃, 威灵仙去痞积, 增强胃肠
1 ] 。《 本草纲目》 记载“ 秦艽, 手足不遂, 黄疸, 烦 效[
渴之病须之, 取其去阳明之湿热也” , 故用来治疗胃 肠湿热内停引起的胃肠动力减弱。威灵仙水煎剂有
2 ] 促进肠平滑肌运动的作用 [ , 注射液能促进肝内胆
汁分泌, 能使胆胰壶腹括约肌张力明显松弛, 有效地 促进肝胆管的泥沙样结石及胆囊内的小结石排出,
5 3
第2 4卷第 1期 2 0 1 7年 1月 现代中医临床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 V o l . 2 4N o . 1J a n . 2 0 1 7 M o d e r nC h i n e s eC l i n i c a l M e d i c i n e
·名老中医经验·
田德禄教授化裁运用香苏散临床经验
, 2 马卫国1 ㊀胡晓玲3㊀李志红4㊀指导: 田德禄4 ( 1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㊀北京 1 0 0 7 0 0 ; 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3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4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关键词: 香苏散; 化裁; 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 R 2 4 9 ㊀㊀㊀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 6 6 0 6 . 2 0 1 7 . 0 1 . 0 1 5 香苏散出自《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由香附、 紫苏 功能是散寒解表、 理气 叶、 陈皮、 炙甘草 4味药组成, 消滞, 主治外感风寒、 内伤气滞, 症见恶寒发热、 头身 疼痛、 胃脘胀满、 纳呆呕恶、 苔白腻、 脉浮紧。当代人 嗜食肥甘厚味及烟酒摄入增多必然引起湿热内蕴, 又 加之工作生活压力大导致情志郁结化热, 且二者常结 合致病, 因此致使当今胃病以实证、 热证为多见, 虚寒 之证少见。针对此病因病机变化,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 直门医院田德禄教授以香苏散为基础, 将方中苏叶换 为苏梗, 变解表为理气消胀, 去方中炙甘草防其甘温 壅滞胃气, 加炒枳实、 生薏苡仁、 清半夏、 茯苓、 焦三 仙、 连翘等组成理气消胀合剂, 将本方变为理气消胀、 化痰和胃的方子, 作为胃病治疗的基础方, 治疗胃气 壅滞引起的胃脘痞满胀闷、 纳呆食少、 嗳气吞酸、 大便 不畅等。临床用于多种内科病症的治疗, 拓宽了本方 临床使用范围,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本病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不适、 早饱、 上腹痛、 上腹烧灼感, 并且没有可以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的证据( 包括上消化道内镜下检查结果) 。田教授 认为脾虚是发病的基础, 肝郁是致病的条件, 胃气不 降是引发症状的原因。其病机核心为胃失通降, 气 机阻滞贯穿疾病始终, 病程日久者治疗时尚需兼顾 血瘀。病位 在 胃, 与 肝 脾 密 切 相 关, 提出“ 理气和 胃” 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 以理气消胀合剂为基 础方, 根据不同证型联合不同方剂。香苏散在本病 中运用特点为常常加苏子, 与苏梗组成药对, 意在增 强理气通降功效。脾虚气滞合香砂六君子汤; 肝胃 气滞合四逆散, 胸胁胀满明显加郁金、 旋覆花疏肝通 络, 嗳气明显加刀豆子、 代赭石; 气滞血瘀者合丹参 饮; 肝胃郁热合化肝煎、 左金丸, 热甚加蒲公英, 热郁 成石者加鸡内金、 金钱草利胆排石, 有胆道息肉者加 莪术、 薏苡仁; 肝郁脾虚合逍遥散; 脾虚腹痛合痛泻 要方; 寒热错杂合半夏泻心汤。 不论何种证型, 均可辨证选用胃肠动力药, 根据 其改善胃肠动力功效强弱, 田教授将其分为三线用 药。一线药物主要有枳实、 苏梗、 苏子、 焦三仙、 陈皮 等; 二线药物主要有秦艽、 威灵仙; 三线药物主要为 黑牵牛、 白牵牛。秦艽为龙胆科植物, 其主要成分龙 胆苦苷可直接刺激胃液和胃酸分主治医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运用田德禄“清降理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体会
运用田德禄“清降理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体会张学华1李志红2冯文亮3指导:田德禄2(1•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医院脾胃病科,北京100110; 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睥胃病科,北京100700;3•北京国宗济世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北京100102)通信作者:冯文亮,E-mail: ********************【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科常见病,属于中医学“胃痞”范畴,主因饮食不节、情志不遂、脾胃虚弱,而致胃 气壅滞,郁热湿热中阻,胃失和降。
病机特点是虚实夹杂,以实证居多,病位在胃,与肝脾二脏关系密切。
适合于田德禄 教授“清降”理论的治疗范畴。
临床常用于实痞的郁热、湿热相关5个证型: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脾胃湿热证、寒 热错杂证、食积化热证。
【关键词】田德禄;清降理论;功能性消化不良D O I:10. 16025/j. 1674-1307. 2021. 03. 015田德禄教授是国家级名中医,北京中医药大 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病首席专家,精研脾胃病治疗 50余年,在董建华教授“通降”理论的基础上,创立“清降”理论治疗脾胃病。
笔者有幸学习侍 诊,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清降法”治疗功能性消 化不良疗效显著。
现就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 指具有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 灼感中的一项或多项症状,而不能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等来解释的疾病,是消化科常 见病、多发病。
目前,西医多采用促胃动力药、制酸剂、胃黏膜保护剂,疗效不理想,且易复发[1]。
中医学属于“胃痞”“胃痛”“积滞”范 畴。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共识意见(2017 年)》[2]将FD分为5个证型:脾虚气滞证、肝胃不 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寒热错杂证。
田老认为当代人过食肥甘厚味,或饮食不洁感染 幽门螺杆菌(HP),脾胃运化呆滞,积而生湿化热;或生活工作压力大,情志失和,肝失疏泄,胃失 和降,气机壅滞,日久化热,或肝郁化热,或肝 胃郁热,或胆热犯胃。
脾胃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临床疗效分析
脾胃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临床疗效分析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脾胃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
为了提高脾胃病的治疗效果,我们科室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常见脾胃病的诊疗方案。
本文将对这些方案的实施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制定诊疗规范:我们科室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现代医学理论,针对常见的脾胃病制定了详细的诊疗规范。
规范中包括病人的评估、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疗效评估等内容。
培训医护人员:为了确保诊疗方案的顺利实施,我们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了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疾病的认识、治疗方案的理解、诊疗技术的掌握等。
实施诊疗方案:按照制定的诊疗规范,我科室对每一位脾胃病患者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并根据病情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疗程结束后,我们对患者进行了随访,并对疗效进行了评估。
疗效评估标准:我们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我科室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疗效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包括症状缓解程度、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多个方面。
疗效数据分析:通过对患者的随访和评估,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
经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实施诊疗方案后,患者的症状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率均有了显著提高。
同时,实验室检查指标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疗效评估针对常见脾胃病制定的诊疗方案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这一结论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诊疗方案提供了有力依据。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认识到制定详细的诊疗方案对提高脾胃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优化诊疗方案,提高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脾胃病的治疗研究。
虽然我们的诊疗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意识到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助于我们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田德禄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拾粹
田德禄 教授, , 于 13 男 生 9 8年 , 北
京 人 。 16 9 3年 从 北 京 中 医 药 大 学 毕 业
后 留 附 属 医 院 从 事 教 学 、 床 、 研 工 临 科
填 满 。验 之 临 床 , 师 认 为 C G 以 气 阴两 虚 为 多 , 疗 多 健 ” 导 A 治
任 医 师 , 士 研 究 生 导 师 , 家 有 突 出贡 献 专 家 , 博 国 国务 院 特 殊
津贴 获 得 者 。 主 持 和 参 加 了 国 家 “ 五 ” “ 五 ” 关 课 题 、 七 、八 攻
任 . 生 部 新 药 审 评 委 员 会 委 员, 家 卫 国 中医 药 管 理 局 科 技 成 果 评 审委 员 。 生 卫
田德禄教授
部 继 续 教 育 专 家组 成 员。 现 为 教 授 , 主
则 脾不能禀受 …, 脾亦从而病 焉 ; 体老倦则脾病 , 形 …脾 既病
则 胃不能独行其津液 , 胃也 从 而 病 焉 。 叶 天 士 : 太 阴湿 土 , ” “ 得 阳 始 运 ; 明 阳 土 , 阴 自安 。 以脾 喜 刚 燥 , 阳 得 胃喜 柔 润 也 。 ” 若 脾 胃气 阴 不 足 , 方 面 , 气 不 升 , 有 不 降 , 一 清 浊 中焦 痞 塞 , 发 为痞 闷 ; 另一 方 面 , 胃 运 化 、 熟 失 职 , 反 为 湿 , 反 为 脾 腐 水 谷 滞 , 食 、 、 、 等积滞 内生, 致 湿 痰 热 加重 痞 满 。 ( 病 源 流 犀 烛 > 杂 云 :痞 满 , 病 也 , 由 脾 气 虚 , 气 郁 不 能 运 行 , 下 痞 塞 “ 脾 本 及 心
《养生堂》固护肠胃安然入夏
《养生堂》固护肠胃安然入夏专家:丁霞国家级名老中医田德禄东直门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固护肠胃安然入夏—1》关键词:胃、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湿热、清热解毒、蒲公英您知道身体上的“天然胃镜”在哪吗?田老在跟随著名脾胃病专家董建华教授学习期间,曾研究了447例病人的舌象和胃镜象,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对应关系,而且从胃镜下的黏膜也能看出虚实寒热。
您的舌象透露了胃部的何种疾患呢?请关注国家级名老中医田德禄、东直门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丁霞主讲的《固护肠胃安然入夏》。
下图的四张舌象分别代表了虚、瘀、湿、热的症候,舌面有裂、有瘀斑说明有瘀,舌体胖大有齿痕、且颜色淡说明有虚,舌苔厚腻说明有湿,黄腻苔加红色舌质属于湿热,白腻苔属于寒湿。
田老认为,现代中国人的胃病多以湿热症候为主,临床诊断以胃窦炎偏多。
浅表性胃炎主要是热证,进展到萎缩性胃炎后多湿热偏重,伴随气阴两虚。
如果您出现了下图所示的种种症状,说明您的胃病属于田老所说的湿热证型,其中一个典型表现是早饱。
单纯胃热的人容易饿,总是想吃;而胃湿热的人或者没有食欲,不想吃饭;或者很想吃饭,但吃一点就觉得饱了,这时很多人会选择一些消食导滞的药物来自我调理,但不同食物引起的食积,应该选用不同的中药,参见下表。
幽门螺旋杆菌在我国成年人中的感染率为40%-60%,因为中国人很少采用分餐制,通过共同进食很容易彼此传染。
但田老也在门诊上多次发现:一对夫妻的幽门螺旋杆菌检验一个呈阳性,一个呈阴性。
中医认为幽门螺旋杆菌属于热毒之邪,而是否感染取决于胃肠功能的强弱,针对胃肠病多湿热的现状,什么食材能帮助我们清热解毒、固护肠胃呢?请关注《养生厨房》。
《固护肠胃安然入夏—2》关键词:肠、溃疡性结肠炎、脾虚、白扁豆夏季腹痛腹泻是很常见的症状,但是这些常见的症状也可能是另一种可怕疾病的信号,这种疾病就是溃疡性结肠炎,这种一旦患病,就是终身性的,很难治愈,只能控制。
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这种可怕的疾病呢?请关注国家级名老中医田德禄、东直门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丁霞主讲的《固护肠胃安然入夏—2》。
田德禄基于“内疡”学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北京中医药 2020 年12 月第 39 卷第12 期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ecember,2020, Vol. 39,No. 12•1237.田德禄基于“内疡”学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张忠綿1刘大铭1黄佳钦1符欣1林稼櫻1张葳1王维1丁 霞2李志红1指导:田德禄1(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科,北京100700 ; 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100029)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8YFC1704100, 2018YFC1704106)通信作者:李志红,E-mail: khlsl966@【摘要】田德禄教授对脾胃系统病证诊疗学术观点独特,且理论体系完整。
田教授认为,时发时止的休息痢与溃疡性结肠炎中常见的慢性复发型的发病特点相似,其病位在肠,其病本在脾,病性属本虚标实,病机为湿热与瘀血相搏结,肠 道传导失司,肠络脂膜受损,化腐成脓发为溃疡。
田教授在中医外科疮疡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内疡”学说,在治疗上 以中医外科托补法为主,创立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益气活血解毒法,并依据临床辨证,随证加减,佐以清热凉血、活血化 瘀、行气导滞、疏肝健脾等法治之。
【关键词丨田德禄;溃疡性结肠炎;内疡学说;老中医经验D O I:10. 16025/j. 1674-1307. 2020. 12. 004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 性非特异性疾病,病因不明,易反复发作,以发 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为重,临床特征主要为腹泻、腹痛、黏液或脓血便、里急后重、乏力等。
田德 禄教授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中医”,第四、六批全国老 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田教授 提出U C “内疡”学说,并根据所创治疗脾胃病清 降理论自拟“益气活血解毒汤”及其灌肠方,采 用内服、保留灌肠等手段治疗UC。
田德禄教授“四论辨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
2016 环球中医药2021年11月第14卷第11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ovember 2021,Vol.14,No.11㊃名医心鉴㊃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704106);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药人才培养经费项目;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 3+3”工程(田德禄名医传承工作室)(2012⁃SZ⁃C⁃40)作者单位: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张轶斐(硕士研究生)㊁丁霞];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科[张轶斐(硕士研究生)㊁李志红㊁张忠绵(硕士研究生)㊁李亚可(硕士研究生)㊁方俐晖(硕士研究生)㊁廖翊如(硕士研究生)],针灸科[张含(硕士研究生)]作者简介:张轶斐(1996-),2019级在读硕士研究生㊂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㊂E⁃mail:zyfzyy14@通信作者:李志红(1966-),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㊂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胃肠道疾病及肝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㊂E⁃mail:lzhhsm@田德禄教授 四论辨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张轶斐 李志红 张忠绵 李亚可 方俐晖 廖翊如 张含 丁霞【摘要】 功能性消化不良可归纳为中医学之 痞满” 胃痛”,田德禄教授认为本病以实证为主,以胃为主要病位,以 胃气壅滞”为主要病机,在治疗上注意调理胃㊁脾㊁肝三脏,常以四法辨证论治:根据胃肠的生理㊁病理特点,以通降为本,结合当代胃肠多郁㊁多火的特性,首创以清降论治;根据土木病机,肝胆㊁脾胃失和首先可引起气分病变,进而导致血分病变的证候演变,提倡从气血论治;根据脾胃特性,迁延反复者多从湿热论治,而病程日久,病证多虚实夹杂,以通补论治;根据现代社会多情志不遂的特点,除药物治疗外,也注重精神心理的健康,以形神一体论治㊂笔者在论述 四论”疗法基础上,进一步对田老在本病诊治中独到的辨证方法及灵活的用药经验做了介绍㊂【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痞满; 胃痛; 清降法; 田德禄; 气血; 通补; 形神一体【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1.11.019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持续或者反复发作的一组包括上腹痛㊁饱胀㊁嗳气㊁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经检查可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临床综合征㊂现代医学对于FD 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多认为与胃排空障碍㊁内脏高敏感性㊁胃酸分泌异常㊁幽门螺杆菌感染㊁精神与应激因素以及脑 肠轴有关㊂治疗上多以促胃肠动力㊁抑酸㊁根除幽门螺杆菌㊁改变生活习惯㊁抗焦虑抑郁等为主㊂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中医学 痞满” 胃痛”范畴[1],病位多在胃,与肝㊁脾等多脏相关,以胃失和降㊁脾虚气滞为基本病机㊂田德禄教授为全国名中医,对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着丰富的经验,在 以病为纲,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下,结合当代社会发展导致脾胃病实证㊁热证者多,肝气怫郁者多,嗜酒肥甘伤脾胃者多的疾病变化特点,提出 四论”辨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法,在治疗中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㊂现将田德禄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㊂1 因胃肠之性,循中西之道,以清降论治1.1 当代脾胃疾病多实㊁多郁㊁多火,以 清降”为大法田德禄教授指出,针对当代脾胃疾病多实㊁多郁㊁多火的特点,应当以 清降”为大法,清热导滞,祛除实邪,和降胃气[2]㊂ 清降法”是对董建华院士 通降法”的延伸㊂胃属六腑,其性受纳,传化物而不藏,在生理上以通为用㊁以降为顺㊂‘灵枢㊃平人绝谷“中论述 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实”,只有胃肠气机和降顺畅才能使 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㊂不论其人或情志郁思㊁肝失条达,或脾胃虚弱㊁气运壅塞,或外邪干犯㊁升降失司,皆可形成热郁㊁寒凝㊁实滞㊁虚涩等病变,故内有郁滞是胃病共有的病理特点㊂在治疗方面,董老提出 通降法”,即胃病虽然辨证有清温消补之别,但皆应顺应胃肠和降之性,从而恢复 更虚更满”的正常生理状态㊂田德禄教授与时偕行,发 通降”之义,创 清降”之说㊂如今已少见秦伯未所说脾胃虚寒者[3],阳明胃经常多气多血,且当代人纵食厚腻,肆饮酒浆,易于化热生火,又由于 胃肠为市,无物不受”,当今食品多存在添加剂㊁农药滥用之嫌,毒邪多从口入,且社会压力大,情志郁思不遂,进一步胃气壅滞,导致水反为湿,谷反为滞,郁而化热,引起湿热内生㊂因此,田德禄教授在治疗 痞满”时以清降立论,创立验方 实痞通”,方由香苏散化裁而成㊂田老惯以上下宣行㊁宽胸利膈之苏梗,替代味薄发散㊁辛温主表之苏叶,伍理气调滞㊁疏郁散结之香附,配和胃宽中之青㊁陈皮㊂田老认为,陈皮性缓不峻而理脾,青皮峻烈破气而疏肝,二者并用可有散积化滞不伤正㊁健脾和胃不碍邪之功,并以枳实泄胃实㊁开痞结,半夏健脾燥湿㊁和中降逆,又针对食滞病机,用焦三仙消食导滞,连翘清宣血分郁热,更加荷梗,于消导清降诸药中升环球中医药2021年11月第14卷第11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ovember2021,Vol.14,No.112017清,使清升浊降,相反相成,从而恢复脾胃升降㊂全方理气消胀㊁清热和胃,配伍精当,以恢复脾胃气机和降为要义㊂1.2 气滞贯穿病程始终,必合通降之品以促胃肠动力田德禄教授提出,在FD的疾病进程中气机阻滞贯穿始终,这与现代医学所提出的各种因素都可能影响脑 肠轴和自主神经系统,从而使自主神经系统与胃肠激素调节异常,导致胃肠动力降低和内脏敏感性提高,继而引发FD症状的认识是一致的㊂‘素问㊃太阴阳明论篇“言: 太阴阳明为表里 故阳道实,阴道虚”,说明胃病多趋于实证㊂本病的核心病机为气机郁滞,当胃气壅塞时又易化热,故田德禄教授在治疗本病时将清降理气贯彻始终㊂清降药物”可分为清热药物与通降药物㊂清热药物可归为:(1)清热理气药,如疏肝清热之青蒿㊁柴胡等;(2)清热解毒药,如清热疏肝不伤阳之蒲公英㊁通腑泄热活血之虎杖等;(3)清热祛湿药,如燥湿解毒之芩连柏㊁化湿清热之薏米等㊂田德禄教授认为,通降药物即类似于西药之促胃肠动力药,不论何种证型,均可辨证选用㊂根据功效的强弱,田老将其分为 通降三线药”[4]㊂一线药物主要有枳实㊁苏梗㊁焦三仙㊁陈皮等;二线药物主要有秦艽㊁威灵仙;三线药物主要为黑丑㊁白丑;从一线到三线药物理气通降消胀之力逐步加强㊂ 通降三线”药物是田教授结合先贤经验与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所提出的,如威灵仙即是已故国医大师李玉奇教授的经验用药,药理学研究证明本药有较强的松弛平滑肌痉挛㊁增加肠管蠕动㊁促进排空的作用;而秦艽在临床运用中多为祛风湿药,田老在日交流时又获其新解,回国后通过实验证明其有提高胃排空活动㊁促进小肠推进活动㊁促进胃液分泌㊁提高胃蛋白酶活性及增加胃蛋白酶排出量等作用[5],可辨证用于FD湿热偏盛之证㊂当用一线㊁二线药物效果不明显时,可用少量二丑,既不伤正又可消痞祛壅,在临证中对于顽固性痞满的治疗确有良效㊂2 畅土木气机,顾气血相依,以气血论治2.1 首病气分以调气为先,遇酸则合三方三法田德禄教授认为,当代人多郁思愠怒,常有情志不遂,引起肝旺横逆,干犯脾胃㊂胆为中清之腑,与肝相通,气机条畅亦有助于胆汁排泄,即 土气冲和,则肝随脾升,胆随胃降”㊂专家共识意见认为,FD与胃㊁肝㊁脾的关系最大,辨证亦有肝胃不和的分型㊂田老认为本证候可根据脾胃的性质不同,细化为肝胃气滞证㊁肝胃郁热证㊁肝脾不和证㊁胆胃不和证㊂肝胃气滞证,多由情志失宜所致,常用四逆散加味㊂方中田老习以赤㊁白芍并用增调气和血之效,用甘凉除胃热之生甘草代温补而缓中之炙甘草,合柴胡㊁枳实,使肝用得疏,升降自如㊂若胀满明显者可加香橼㊁佛手㊁大腹皮等理气消胀㊂肝胃郁热证,多由肝胃气滞化火而成,面对本证时田老常引张仲景之言: 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在临证中抓口苦之主证,以判断气郁是否化火,治以小柴胡汤加减,行畅达气机,疏利土木之效,并虑人参甘壅碍胃,姜枣温中助火而不常用㊂肝脾不和证,多为土壅木郁,常用柴平汤化裁[6]㊂原方由小柴胡汤与平胃散相合而成,由于太阴多虚,田老常顾护脾胃,故以辛甘微燥㊁气香不窜之炒白术代辛散温燥㊁味厚性猛之苍术,与他药配伍,共奏畅达中焦气机之功,搭配辛开苦降㊁调达气机之小柴胡汤,使肝脾条达,土木自和,诸症可消㊂胆胃不和证,常因浊邪扰乱中清,胆气上逆,胃失和降而成㊂偏实者为胆胃郁热,治以蒿芩清胆汤加减,以清胆利湿㊁和胃化痰㊂田老常以竹茹㊁竹叶同用清胆胃浮火㊁利中焦郁热,并虑青黛苦寒伤中且有肝肾毒性,故去而不用㊂经云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本证偏虚者,可伴有心虚胆怯㊁失眠惊惕等表现,治以十味温胆汤加减,使心胆得宁,中焦得和㊂肝木戕伐,或胆胃失和,可引起胃酸或胆汁上泛,而见反酸㊁烧心等证候㊂对于治酸,田老有三方三法㊂肝胃不和证时,因其热象不著,多选用乌贝散,以护胃散结,制酸止痛㊂肝(胆)胃郁热证时,多选用左金丸,以清肝泻火,开郁降逆㊂若乌贝㊁左金法仍未显效,则从瘀血论治,选失笑散以活血祛瘀,散结止痛㊂2.2 气病久阻累及血分,辨气血多少分期用药田德禄教授指出,本病气既久阻,血亦应病,‘临证指南医案㊃胃脘痛“中论述: 初病在经,久痛入络㊂以经主气,络主血”㊂若气滞㊁气亏不能推动血行,则血脉瘀滞,胃络失养,从而加重病情㊂故在治疗思路上应当分期判断,气血兼顾㊂本病由气入血分后可见痞满伴有疼痛,此时虽血结于经,但仍以胀痛为主,田老习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常配伍气血双入之郁金,增全方疏肝开郁通滞,调气和血止痛之效㊂在治疗时,田老常言香燥疏气之品切忌过用,以免耗伤气血,反致痞满㊁胃痛缠绵难愈㊂病程日久,血阻于络,可见痞满伴痛有定处,或按之痛甚,舌质黯,或伴瘀斑瘀点,田老多用丹参饮加减以活血通络,和胃止痛㊂方中田老多以金疮专药降香代替檀香,取其偏入血分㊁通利血脉㊁活血定痛之效㊂若胃痛甚,可加三七粉冲服以化瘀定痛,养血行血㊂若瘀象明显,则多加入失笑散之药对,或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以达理气止痛㊁活血化瘀之功㊂若病久正气已衰,气机呆滞伴血虚脾弱时,则以黑逍遥散养血扶正,方为逍遥散加地黄㊂运用地黄时,田老习以生㊁熟并用,既厚滋阴养血之力,且有不滋腻助热之功㊂3 察病机之变,定攻补之法,以虚实论治3.1 迁延多为湿热,内镜㊁舌象合参,以化痰饮去湿热田德禄教授指出,因脾喜燥恶湿㊁胃喜润恶燥,故脾病常湿浊内生,胃病易化燥生火,引起湿热裹结,黏腻难化,故FD 迁延反复多与湿热相关㊂作为中医界使用胃镜检查的先驱,田老认为胃镜是望诊的延伸[7],常根据患者胃镜象与舌象共同进行辨证㊂在本病中,胃黏膜充血可见舌质黯红,为热蕴血瘀之征;胃黏膜水肿㊁分泌物增多,表现为厚腻苔,为内2018 环球中医药2021年11月第14卷第11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ovember2021,Vol.14,No.11有痰湿;胃黏膜有充血水肿㊁糜烂等改变,表现为黄苔,提示有热证㊂故可结合内镜检查与舌象协同辨治,诊为湿重于热㊁热重于湿等证㊂田老在治疗湿热病时,法叶氏之意,必先通利气机,待气水两畅则湿从水化,热无所结㊂故临证中先别湿与热的轻重,后根据湿邪弥散的部位采用分消宣化之法,再因热之强弱酌加清泄燥湿之品㊂湿邪偏重时,以宣郁燥化㊁芳香渗泄为法,方用三仁汤与五个加减正气散㊂田老在运用加减正气散时,常以苏梗㊁子并用代替藿香梗,取其偏入中焦又兼化痰之用;三仁汤调畅三焦共祛湿浊,运用时因薏苡仁性味平和,常大剂量(30~45g)使用,并根据患者大便情况决定其生用或炒用;若湿阻较重,多合入平胃散以燥湿健脾,消痞除满,此时田老常苍㊁白术同用,苍术燥湿力甚,白术健脾力强,二者相伍则中焦健,痰饮消,或加莱菔子增益其下气化痰之效;若热重于湿,则宜辛开苦降泄热法,常选连朴饮合实痞通加减,方中实痞通辛散开郁利三焦,连朴饮苦降其热燥湿浊,两方相配有助脾胃恢复纳运相因,升降相辅之功;若热象偏甚,积滞较重,可合入小陷胸汤以通腑祛浊,泄化余邪㊂在治疗中,田老强调开湿与清热同样重要,不可妄投苦寒燥湿之品以闭其湿[8]㊂3.2 虚证多因实而致虚,祛邪扶正共奏 通补”之法田德禄教授指出,本病日久迁延,脾胃呆滞,气血耗伤,故虚证多为由实致虚㊂田老将虚证分为脾胃气虚型㊁中阳亏虚型㊁肝胃阴虚型㊂‘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 阳明胃腑,通补为宜”,田老常言今日社会已极少见纯虚寒,虚证多为虚实错杂,当以 通补”为法治疗脾胃病虚证㊂ 通”即顺应肝畅㊁脾升㊁胃降之生理, 补”即补益脏腑㊁气血㊁阴阳之不足㊂二法并用使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敛邪㊂脾胃受伤则后天无力运纳传化,而致脾胃气虚㊂治疗上田老常用百合乌药汤合枳术丸加减,前方由三合汤(丹参饮㊁百合乌药汤㊁良附丸合方)化裁而来,原方为焦树德教授治疗虚实并见㊁寒热错杂㊁气血皆病之胃痛专方[9]㊂田老两药常3∶1配比,取方中百合益气调中㊁乌药暖中宽胀之功,伍用枳术丸以消痞除满,健脾和中㊂二方皆取动静结合,补运并用之意㊂若脾胃气虚日久,出现脘腹坠胀等中气下陷证,则合补中益气汤升提气机㊂脾虚日久,气虚及阳,此时田老常用黄芪建中汤加味㊂本方即小建中汤加减合当归补血汤,取其温中散寒止痛㊁益气健脾补血之功㊂田老认为,后天虚弱日久可影响先天,故在临证中对虚人常加大剂量仙鹤草㊁鹿衔草㊁灵芝等性平不腻膈㊁久服不碍胃之品以五脏并补㊂胃热炽盛,素体阴亏,或治疗中过用辛散苦燥导致阴液耗伤,可成肝胃阴虚证㊂因肝喜条达,胃喜柔润,故田老在治疗中多用缓肝益胃法㊂偏于胃阴虚者,常用益胃汤㊁沙参麦冬汤加减以甘凉养胃;若胃阴伤不甚,可选芦根㊁石斛等品益阴和胃㊂偏于肝阴虚者,常用一贯煎加减以滋阴养肝,疏肝泄热;若肝阴伤不甚,田老常用以青蒿易柴胡,或以 青蒿㊁薄荷㊁丝瓜络”角药代之,轻疏肝气而不劫阴,对于阴伤不耐疏利者尤宜㊂乙癸同源,若阴伤久则及肾,则选滋水清肝饮以滋水涵木,肝肾同调㊂4 调精神情志,重医养结合,以形神论治田德禄教授指出,FD的产生与社会心理因素㊁环境㊁饮食生活方式因素密切相关,结合现代医学对于FD是心身疾病的认知,在除药物治疗以外,田老常常对患者进行 话疗”,即宣教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时进餐,清淡饮食,嘱咐患者适当运动,放松情绪,按时休息,戒烟酒浓茶等,并鼓励其克服焦虑和抑郁情绪,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改善其精神心理状态㊂5 结语在临床中FD变证繁多,在胃气壅滞的基础上,或兼挟血瘀㊁食积㊁湿阻等继发病理产物,或虚实错杂并见㊂具体到每一病例中,往往合用数法,如脾胃气虚㊁复蕴湿热,治疗以健脾芳化与清热化湿法相结合,本虚标实者多先标后本,标本兼顾㊂田教授强调,无论本病在气㊁在血或虚证㊁实证,均要以通降贯穿始终,实热者清热通降㊁气滞者理气通降㊁血瘀者化瘀通降㊁虚证者通补为法,主张邪去而正复㊂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临床中是常见疾病,探析田德禄教授治疗本病的经验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本病的理解与认识,而且对传承田教授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并运用于临床有重要意义㊂参考文献[1] 李军祥,陈誩,李岩.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25(12): 889⁃894.[2] 李志红,田德禄.田德禄教授应用 清降法”治疗脾胃疾病的经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1,34(6): 34⁃36.[3] 张浩.秦氏温养中焦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6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8(8):65⁃66.[4] 何莹,丁霞,刘凯文,等.田德禄教授治疗脾胃病之清降8法[J].现代中医临床,2019,26(6):26⁃29.[5] 侯洁文,姚烁,黄黎明,等.秦艽地上部分中龙胆总苷对大鼠胃肠活动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5):105⁃107. [6] 孟庆岩,常兴,张庆祥.从 百病生于气”论柴平汤治疗胃脘痛[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7,51(2):64⁃66.[7] 殷凤礼,田德录,王长洪.447例纤维胃镜象与舌诊观察[J].中医杂志,1981,26(11):23⁃26.[8] 张仕玉.赵绍琴治疗湿热证经验[J].中医杂志,2004,45(12):895⁃896.[9] 高含佳,朱广辉,李杰.基于 寒热错杂”病机运用百合乌药汤加减方辨治胃癌经验[J].环球中医药,2020,13(2):317⁃319.(收稿日期:2021⁃01⁃25)(本文编辑:邱灵慧)。
连朴饮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疗效观察
连朴饮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疗效观察北京市顺义区马坡卫生院(101300)唐大苹摘要:目的 观察连朴饮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我院门诊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5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使用连朴饮加减治疗。
结果 对照组临床治愈9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5%;治疗组临床治愈14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连朴饮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有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连朴饮;脾胃湿热;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257(2015)03-0039-02连朴饮出自《霍乱论》,原用于治疗湿热并重蕴结于中焦引起的霍乱,霍乱表现为上吐下泻、胸脘痞闷、心烦燥扰、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等。
余有幸跟北京市名老中医马万千老师学习,在临床侍诊中发现马老用连朴饮守其基本病机,灵活加减,用于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甚好,特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8例均为2012年1月~2014年7月门诊患者,其中男39例,女19例,年龄22~70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1.5年。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2.1 内镜诊断标准 参照2012年中国慢性胃炎共识(上海)浅表性胃炎内镜诊断标准:胃黏膜红斑,黏膜出血点或斑块,黏膜粗糙伴或不伴水肿,及充血渗出等基本表现。
1.2.2 脾胃湿热证辩证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分会2009年颁布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的脾胃湿热证辩证标准:主症①脘腹痞满②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次症①食少纳呆②口干口苦③身重困倦④小便短黄⑤恶心呕吐。
凡具有主症加次症2项或2项以上者即可诊断为脾胃湿热证。
田德禄教授“内疡”理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及用药规律
田德禄教授 内疡”理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及用药规律常炳龙1,何莹2,刘凯文1,冯晶华3,黄佳钦1,符欣1,王维1,丁霞3,李志红1△(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5;3.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关键词: 田德禄;内疡;溃疡性结肠炎;痢疾;中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5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552(2019)11-1375-03doi:10.3969/j.issn.2095-8552.2019.11.038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性疾病,现有研究表明遗传㊁自身免疫㊁饮食环境以及肠道菌群等因素可能与本病的发病有关,临床上多以腹痛㊁腹泻和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㊂溃疡性结肠炎在中国古代各个时期,或同时期不同典籍中有不同的称谓,如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中多称本病为 肠澼”,‘难经“称之为 大瘕泄”,‘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则将为本病和泄泻并称 下利”㊂隋唐时期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开始应用 痢疾”病名,而同时期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则称之为 滞下”[1]㊂由于其临床表现的轻重缓急不同,亦可以归于不同的脾胃疾病的范围当中,比如病情较轻者,仅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而没有黏液脓血便㊁腹痛时,可认为是泄泻[2]㊂由于古代医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人体解剖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痢疾多被作为中医内科系统疾病诊治㊂‘黄帝内经㊃太阴阳明论“中认为饮食不节㊁起居不时,阴受之而入五脏,月真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㊂东汉㊃张仲景于‘伤寒论“中认为下利多有邪气入里,肠胃气机失调,或者湿热热毒壅滞肠道,以及脾肾阳虚等方面病机,并创制白头翁这一治痢名方㊂南宋㊃杨士瀛在‘仁斋直指方“认为痢疾多因伤暑㊁伏热㊁酒面㊁炙煿酝酿导致 物积气滞”而成,治疗以消食化积㊁行气导滞为法㊂元㊃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认为本病有气虚兼寒热㊁食积㊁风邪㊁湿热㊁阳气下陷之别,治疗以散风邪㊁行滞气㊁开胃脘为先㊂明㊃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认为痢疾发病以脾肾虚损为本,湿热㊁寒湿㊁食积等为标,久病必及肾,提出 治痢不知补肾,非其治也”的治疗原则㊂张介宾‘景岳全书“认为痢疾是由寒邪所致,或是因热贪凉,过食生冷,或是阴邪内伏,寒湿犯脾,或是素体脾胃阳虚;在治疗上最当 察虚实㊁辨寒热,此治痢中最大关系”㊂清㊃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中认为,食积为痢疾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与湿热关系密切, 无积不成痢,痢乃湿热食积三者杂著㊂”治疗上以消食和胃为法,方药以保和丸加减为主㊂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中认为,痢疾 症由胃腑湿蒸热壅,致气血凝结,夹糟粕积滞,进入大小肠,倾刮脂液,化脓血下注”而成,并提出 忌温补早㊁忌大下㊁忌发汗㊁忌分利”的治疗禁忌㊂随着现代内镜技术的普及,田德禄教授在20世纪率先根据胃镜下消化性溃疡的黏膜病理表现,依托于中医内科学基本理论,结合中医外科学对痈疽疮疡的认识,逐步形成了关于消化性溃疡及溃疡性结肠炎病机认识和临证治疗的 内疡”理论㊂1 内疡理论”源流考析1.1 ‘黄帝内经“言: 寒邪客于经络之中 故痈肿㊂寒气化为热,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㊂”又言 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 大热不止,热脏,则肉腐,肉腐则为脓㊂”痈肿溃破为疮疡,作为疮疡病变的前期病理表现,‘内经“认为痈肿形成的病因病机在于寒气侵袭,营卫不通,气滞血瘀,寒气郁而化热,遂致肉腐成脓,此为‘内经“基于对体表皮肤对痈肿的认识,而人体胃肠道黏膜同样作为机体防御外界病理因素的屏障,其痈肿的形成机制与体表皮肤必有相通之处㊂1.2 金元时期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提出在痢疾的治疗中 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的原则,并创制了芍药汤这一治疗痢疾的名方,为后世医家在临证治疗痢疾提供了又一思路㊂田德禄教授认为在痢疾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瘀为本病的局部病理变化,溃疡性结肠炎最初的病理变化即为各种病理因素(湿热㊁寒湿㊁气虚等)导致肠道气血运行不畅,溃疡形成后更加阻滞气血运行,研究表明溃疡周围多有微循环障碍,临床治疗时酌加行气活血药物有助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18YFC1704100);名老中医经验研究与推广应用一体化平台构建(2018YFC1704106);吴阶平临床科研基金专项(320.6750.17233)△通信作者5731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年第47卷第11期•中医与中西医结合• 于溃疡的愈合㊂1.3 明代陈实功对外科疾病的发生有着独特的认识,认为 内之证或不及于其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其内”,并提出了外科疾病治疗中消㊁托㊁补三法而尤重脾胃的见解㊂他在‘外科正宗“中指出: 盖疮全赖脾土,调理必要端详 至于周身气血,遍体脉络㊁四肢百骸㊁五脏六腑,皆借此以生养㊂”田德禄教授认为脾虚为痢疾的发病之本,病久则可及肾㊂各种外感内伤因素损伤脾气,脾之运化失常,水湿内停,与水谷杂下,流注肠间而成泄泻,久泻则致脾虚,不能化生水谷精微,后天失养,则溃疡面不易愈合[3]㊂1.4 清代高秉钧在‘疡科心得集“中,将温病三焦辨证方法与中医外科相结合,创立疮疡的三焦辨证方法[4]: 盖以疡科之证,在上部者,俱属风温风热,风性上行故也;在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水性下趋故也;在中部者,多属气郁火郁,以气火之俱发于中也㊂”田德禄教授根据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部位主要在大肠,结合多年临床观察,认为无论在痢疾初发期,还是在反复发作期,湿热都是发病之标,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㊂1.5 清蒋宝素于‘医略十三篇“中倡导 肠中生痈”之说: 论痢疾证治之理,正与痈疡机宜暗合 脓血内溃,渗入肠中,漂澼而下,为痢之赤白者”㊂提出 治痢之法,当参入活痈之义㊂”开始用中医外科思维理解痢疾的病理机制㊂田德禄教授在临床治疗本病时,除了注重中医内科学传统的清热㊁利湿㊁解毒等 祛邪”方法外,亦重视补气托毒㊁收敛固涩等中医外科常用方法的运用,而收敛固涩的药物常用于灌肠治疗以发挥其最大效应㊂综上,田德禄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中医病机是外感湿热㊁寒湿,内伤饮食等病理因素损伤脾气,水湿与水谷杂下而出现腹泻的症状;食积壅滞肠中,阻滞气机运行,进一步导致气血瘀滞,两者搏结使肠道传导功能失司,大肠脂膜血络受损,腐败化为脓血而表现为黏液脓血便的症状;久泻导致脾虚,不能化生水谷精微,后天失养,出现反复发作,创面不易愈合的表现㊂在治疗方面,扶正多用健脾益气法,祛邪多用清热化湿法,另外参以消食化积㊁行气活血㊁托毒排脓㊁敛疮生肌㊁涩肠止泻等方法㊂2 西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认识典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镜下可见黏膜血管纹理模糊或消失㊁充血㊁水肿㊁易脆,呈砂纸颗粒状外观,易破溃出血;黏膜多发性糜烂,出现较多浅小溃疡,少数融合成较深溃疡,覆盖或夹杂血性㊁黏液脓性渗出物;病程较长转为慢性者可见黏膜肌层增生,再加上炎症后的纤维化,即可导致结肠缩短,结肠袋消失,结肠变成平滑管状,局部纤维肌性增生,可导致结肠缩窄[5]㊂病理检查可见以下变化:①黏膜全层有炎性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㊁嗜酸粒细胞㊁淋巴细胞㊁浆细胞等),特别是隐窝底部至黏膜肌之间浆细胞浸润是提示溃疡性结肠炎的有力证据;②隐窝萎缩㊁扭曲或有分支,排列紊乱,表面不规则;③黏液分泌减少及潘氏细胞化生,黏膜肌弥散性增厚[6]㊂3 田德禄教授基于 内疡理论”溃疡性结肠炎用药规律中医外科疾病的内治法有 消㊁托㊁补”三个原则㊂田德禄教授在董建华院士 通降法”治疗胃肠疾病的基础上,首倡 清降法”,与三原则中 消法”相合,基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脾虚为本的特点,临证治疗时往往加入温阳益气的药物,则是与三原则中 托”法和 补”法相通㊂现将田德禄教授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常用药物总结如下㊂3.1 清化湿热药 常用黄连㊁黄柏㊁大黄㊁白头翁等,多用于湿热痢㊁疫毒痢初期,其中黄连㊁黄柏清热燥湿,坚阴止痢,含有的小檗碱成分有明确的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肠道致病菌有很好的杀伤抑制作用;运用大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 通因通用”之意,然大黄攻下作用较强,且含有蒽醌类物质,有潜在致结肠黑变病风险,临床应短期㊁小剂量应用[7]㊂白头翁功擅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多用于疫毒痢㊂3.2 温化寒湿药 常用苍术㊁厚朴㊁砂仁㊁豆蔻㊁炒薏苡仁等,用于寒湿痢初期,湿为阴邪,得温则化,这几种药物性味都是温性的,可以散寒化湿㊂其中苍术功擅燥湿健脾,既可以逐外感寒湿之邪外达,又可健运脾气以防内湿的生成;厚朴既能燥湿,又可以降气,故可通降胃肠中寒湿之邪;砂仁㊁豆蔻善治湿浊中阻证,又可以温中行气,此外,豆蔻还能治疗食积不化之证,临床上可配伍焦三仙消食化积;炒薏苡仁利湿,排脓消痈,治疗肠痈腹痛,如薏苡附子败酱散㊂3.3 清热解毒药 常用金银花㊁连翘㊁蒲公英㊁败酱草等,主要用于疫毒痢,湿热痢根据患者病情亦可以斟酌应用㊂金银花功擅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炒炭用能凉血止痢,常配伍秦皮㊁白头翁等,治疗疫毒痢效佳;连翘㊁蒲公英两味药皆有清热解毒㊁消肿散结之功效,不论疮疡发于体表还是体内皆可用之,根据田德禄教授 内疡”的理论思想,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上,尤其是在活动期,可投以此类药物,且连翘㊁蒲公英常可作为对药联合使用,连翘走血分清血分热毒,蒲公英偏于清气分郁热;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此外还有活血化瘀之效,是治疗肠痈的要药,犹适用于肠痈脓已成者(如‘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根据溃疡性结肠炎便脓血的表现,临床治疗中亦可参以应用㊂6731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年第47卷第11期 •中医与中西医结合•3.4 敛疮生肌药 常用生黄芪㊁炙黄芪㊁白及㊁仙鹤草㊁珍珠粉等,多用于久痢患者㊂黄芪补益正气,托毒排脓,敛疮生肌,‘本草求真“言: 熟则生血生肌,排脓内托”,是中医外科疮疡常用药物,如透脓散等,被誉为 疮痈圣药”;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效成分白及多糖有很好的抗溃疡㊁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仙鹤草收敛止血㊁益气生肌,可改善微循环,减轻黏膜炎症,消除水肿,加速修复和溃疡愈合的作用;珍珠解毒生肌,祛斑敛疮,临床多研粉用,正如‘本草求真“所言: 至于疔毒痈肿,长肉生肌,尤臻奇效㊂”3.5 收敛固涩药 常用五倍子㊁诃子㊁肉豆蔻㊁乌梅等,多用于久痢患者㊂五倍子既能涩肠止泻,又能敛疮,治疗久泻久痢㊁疮疡不敛;肉豆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其性辛香温燥,故尤宜用于虚寒痢,既能涩肠,又能行气,有涩而不滞的特点;乌梅功擅敛肺涩肠,‘本草求真“言此: 入肺则收,入肠则涩,入筋与骨则软,入虫则伏,入于死肌㊁恶肉㊁恶痣则除 故于久泻久痢 无不因其收敛之性㊂”3.6 其他 常用焦四仙㊁鸡内金㊁枳实等以消食导滞,多用于痢疾初起有食积者;和血药常用当归㊁桃仁㊁红花㊁莪术㊁九香虫㊁刺猬皮㊁三七面等,行气药常用青陈皮㊁香附㊁枳壳㊁苏梗㊁苏子㊁木香等,临床根据患者利下脓血㊁里急后重等情况斟酌应用㊂4 常用方剂4.1 愈疡灵 生黄芪30g,连翘15g,赤白芍各10g,败酱草20g,炒薏苡仁30g,焦三仙各10g㊂本方是田德禄教授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经验方的基础上,通过对临床中消化性溃疡和溃疡性结肠炎病理机制和病理表现的相似性的观察稍做加减而来㊂方中黄芪益气生肌,白芍补血止痛,连翘赤芍清热解毒,活血敛疮,败酱草炒薏苡仁利湿排脓,焦三仙消食导滞,诸药合用,攻补兼施,气血兼顾㊂偏于湿热者,加黄芩㊁黄连,热毒炽盛者加白头翁㊁金银花㊁蒲公英,偏于寒湿者多加用苍术㊁干姜㊁木香㊁砂仁等,偏于虚寒者酌加党参㊁干姜㊁肉桂等㊂4.2 神效托里散 金银花10g,当归15g,黄芪30g,甘草6g㊂本方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中医外科内治法中 托法”常用方剂㊂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当归养血活血,黄芪益气扶正,甘草合金银花解毒,合黄芪益气,诸药配伍,共奏托里排脓之效㊂4.3 乌梅丸加减 乌梅10g,黄连6g,黄柏10g,当归15g,党参12g,干姜6g,蜀椒6g,黑顺片6g,桂枝10g㊂本方出自‘伤寒论“: 蛔厥者,乌梅丸主之㊂又主久利㊂”清代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中言: 久利则虚,调其寒热,扶其正气,酸以收之,其利自止㊂”4.4 痛泻要方加减 青皮5g,陈皮5g,炒白术30g,赤芍6g,白芍6g,防风10g㊂出自‘丹溪心法“,原为肝郁脾虚型泄泻所设,方中炒白术健脾益气为君药,白芍柔肝缓急止痛,基于溃疡性结肠炎局部瘀血病理表现,田老用药时常常赤芍与白芍同用以取其活血之用㊂陈皮理气燥湿,防风祛风胜湿止泻㊂主要是在腹痛和排便关系比较明显时应用,多是有腹痛则泻,泻后痛减或缓解的临床表现,研究表明本方有较好的镇痛止泻㊁抗炎作用,临床广泛用于肠易激综合征㊁溃疡性结肠炎㊁慢性腹泻等消化道疾病,临床疗效显著[8]㊂4.5 灌肠方 苦参10g,五倍子10g,黄柏10g,白及粉3g,三七粉2g,珍珠粉0.3g㊂苦参㊁黄柏清热燥湿,五倍子㊁三七粉收敛止血,白及粉㊁珍珠粉敛疮生肌㊂5 验案分享焦某,女,41岁,主因 大便次数增多伴黏液脓血便1个月余”来诊㊂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夹有黏液脓血,伴下腹痛,于西医院行肠镜检查诊断为 溃疡性结肠炎”㊂服用美沙拉嗪治疗后不见好转㊂现大便一日3~4次,不成形,夹有黏液脓血,下腹部疼痛,肠鸣,便后可缓解,脉细滑,舌黯苔黄㊂中医诊断:痢疾肝强脾弱,湿热内蕴㊂西医诊断:溃疡性结肠炎㊂治法:益气温中,柔肝止痛,燥湿清热㊂处方:黄连10g,党参15g,炒白术12g,焦三仙各10g,防风10g,炒白芍10g,砂仁3g,木香10g,吴茱萸5g,陈皮10g,黄柏10g,肉桂6g㊂服药14剂后大便次数减少,一日一行,偶有黏液脓血,下腹部疼痛较前明显减轻,纳眠可,小便调,脉细滑,苔黄㊂中药守上方,加败酱草30g,炒薏苡仁30g,制附片6g,灵芝30g,仙鹤草30g,三七粉3g以加强化湿排脓㊁止血之功㊂继服2周,三诊时诸症基本消失,偶有失眠,上方加茯神15g,生龙牡各30g以宁心㊁重镇安神㊂参考文献:[1] 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2]王新月,田德禄.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理特点与中医辨治思路对策[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8)∶554-559. [3]田德禄,田海河.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研究述评[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6)∶362-366.[4]王霄,柳越冬.中医疡科主要学术流派及思想探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5)∶884-901.[5]林三仁.消化内科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6]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消化病病理学组筹备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中国炎症性肠病组织病理诊断共识意见(2014)[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4,43(4)∶268-274. [7]李志红,田德禄.运用田德禄教授 清降”理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3,20(2)∶45-46.[8]章宸,刘斌,郑虎占,等.痛泻要方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概况[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7)∶222-223.收稿日期:2019-07-18;修回日期:2019-09-01(本文编辑:高天虹)7731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年第47卷第11期•中医与中西医结合• 。
田氏家藏胃病方
田氏家藏胃病方一、来源多年来,根据自己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运用田氏家藏胃病方加减化裁,已为众多的患者解除痛苦,值得深入研究,进步推广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型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表现主要有腹胀腹痛、痞满、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厌食、呕苦等。
二、组成“田氏家藏胃病方”药物组成包括:柴胡24g.赤芍20g,白芍20g. 枳实10g枳壳10g,川楝子20g,蒲公英30g,佛手10g.香橼10%.甘草6g.生要3片,大枣3枚。
其药物组成以“四逆散”为主方,疏肝理气,解郁达阳。
临床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此类病患往往出现胃院及胁肋胀痛或窜痛、每因情志不遂而疼痛、脉弦等主症:嗳气频繁、胸闷善太息、不思饮食、精神抑郁等次症。
胃镜象可见:胃蠕动增强或緩慢,黏膜红肿、黄染,可见黄绿色反流液,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内镜检查不难确诊。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田雨河医师的父亲田春礼主任医师曾跟随高学圣名老中医学到了“疏肝气治胃病'的方法,在治胃病的处方中加人佛手、香橼,每起沉疴。
临证治胃病的时候,往往在治疗胆计反流性胃炎时在四逆散中加人佛手、香橼,意在理气利胆治胃炎。
追根潮源时,才知道导源于高学圣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
高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治疗本病的辨证新思路重视调畅气机。
《高学圣临证经验辑要》一书中,(急性胃炎证治特点》一文揭示了奥妙所在若因肝气不疏,横逆犯导致的肝胃不和中,他常常用玫瑰花、佛手,香橼等疏肝和胃止痛。
四逆散方取柴胡为君药,归肝、胆经。
疏肝理气,解郁升阳。
《神农本草经》记载:“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
推陈致新'。
白芍为臣药,养血柔肝、理气和血,与君药协同,可使柴胡升散而不耗气伤血。
积实为佐药,行气泄热,与君药相合,使清气得升,浊气得降:再加甘草调和药性,益气和胃。
综观全方,功效祛和达郁,调和肝脾。
配以赤芍,微热理气散瘀,凉血解郁止痛,从而改善患者胁肋胀痛的临床不适症状:加用枳壳,破气开胸,消积除病,解除胃肠胀气给患者带来的胀满症状:配以行气止痛之川楝子,改善患者口苦、胁痛之症状:配以清热解毒、消病散结之蒲公英,减轻患者烧心、胃痛之感:配以疏肝解郁、理气和中之佛手,香楼,佛手、香修中挥发油、佛手内智、橙皮苷等对于十二指肠痉挛有显著的解疼作用,从而改善患者腹痛满的不适:配以大枣、生姜,功效补气和中、温教止逆。
田德禄教授学术思想学习心得(精选五篇)
田德禄教授学术思想学习心得(精选五篇)第一篇:田德禄教授学术思想学习心得田德禄教授学术思想学习心得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昔岐黄神农,医之源始;汉仲景华佗,医之圣也。
中医中药都需要传承,没有传承就谈不上发展,中医名家的学术经验是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并发扬他们的学术思想无论对中医药事业还是对个人都是大有裨益的。
研究生阶段开展《中医现代名家学术传承》这门课程,不仅使我们领略了现代名家的风采,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名家、学习名家的良好机会,实乃大幸。
通过对“田德禄教授学术思想”的课间认真学习和课后仔细钻研,深深被田老的学术思想和医术医德吸引,田德禄教授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为专长,对脾胃病有独特的认识和丰富的经验,细细钻研其治病经验,受益匪浅。
田德禄,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席专家,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师承著名中医学专家董建华教授。
田德禄教授从事消化内科的临床、教学、科研30余载,精研中医经典及各家著述,既娴熟于中医传统辨证,又能结合西医对病的研究。
厚古不薄今,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学术上既继承前人,又不囿于成说,颇具特色。
用药不尚矜奇炫异,看似平淡,寓意深刻,层次分明,配伍精当。
治疗胃病不仅经验丰富,且独成体系。
现将田老治疗脾胃病等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回顾如下。
一、治胃三法、和降为先胃病病位在胃,治应以胃为本。
胃为阳明燥土,多气多血,生理上以和降为顺,病理上以胃气塑滞为主。
田德禄教授治胃以清、润、降三法括之,而三法之中,尤重和降。
胃病之由或因外感六淫、或因七情内伤、或因饮食劳倦,必影响胃的和降功能乃为病也。
诚如《景岳全书》所言“多有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然因食、因寒,亦无不皆关于气。
”和降胃气则利于胃腑功能的恢复,即“六腑以通为用”、“胃气以通为补”之意。
田德禄教授治胃痞经验
田德禄教授治胃痞经验
张虹;王惠清
【期刊名称】《新疆中医药》
【年(卷),期】2003(021)002
【摘要】@@ 田德禄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博士生导师,业医40载,师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又能兼采西学,析今病之特点诊疗疾病,学验俱丰,尤其对消化系统疾病,造诣颇深.从其对"胃痞"的治疗,可见一斑.笔者有幸侍诊,收获良多,试述一二,以飨同道.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张虹;王惠清
【作者单位】新疆伊宁市农四师医院,835000;新疆伊宁市农四师医院,835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
【相关文献】
1.田德禄教授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经验探讨 [J], 马卫国;张良;叶永安
2.田德禄教授治泻经验 [J], 冯文亮;田亦非(综述);田德禄(审校)
3.田德禄教授"内疡"理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及用药规律 [J], 常炳龙; 何莹; 刘凯文; 冯晶华; 黄佳钦; 符欣; 王维; 丁霞; 李志红
4.田德禄教授"四论辨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 [J], 张轶斐;李志红;张忠绵;李亚可;方俐晖;廖翊如;张含;丁霞
5.田德禄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 [J], 张雯;孙慧怡;刘大铭;田德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田德禄老中医寒热并用治疗消化病经验分享
田德禄老中医寒热并用治疗消化病经验分享王凤磊;田同儒;王龙华;李志红;李晓林;田德禄【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22(20)23【摘要】目的通过对田德禄老中医寒热并用的治法思路和用药规律进行挖掘整理,分享其寒热并用治疗消化病经验。
方法选择田德禄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东直门医院寒热并用法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效果,并进行证型及核心药物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总结其寒热并用治法的经验。
结果80例全部完成治疗,疗程最短2周,最长6个月,近期治愈9例、显效49例、有效2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75%(79/80)。
辨为脾(虚)寒胃热36例,脾(胃)寒肝热16例,上热下寒15例,上寒下热8例,肝寒胃热5例。
使用半夏泻心汤及类方40例,左金丸方16例,乌梅丸及类方12例,连理汤方9例,黄连汤方3例。
结论田德禄从脾、胃、肝、三焦出发,运用脏腑辨证理论,采用温中清胃、温中清肝、暖肝清胃、清上温下、温上清下的寒热并用治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寒热错杂症状,提高中医传统治疗的效果。
【总页数】5页(P55-59)【作者】王凤磊;田同儒;王龙华;李志红;李晓林;田德禄【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相关文献】1.寒热并用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2.田德禄教授"四论辨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3.田德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4.田德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5.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田德禄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用药规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田德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经验
田德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经验李军祥【期刊名称】《北京中医》【年(卷),期】1993(000)002【摘要】田德录教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三十年,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常采用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临床疗称卓著。
兹将他治疗溃疡的学术思想及经验简介如下: 一、重用黄芪益气托毒生肌以治其本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除主运化、生化气血外,尚有调整机体,防御外邪的作用。
田教授认为胃院疼痛,饥饿为甚,得食则缓解,局部有冷感,喜暖畏寒,纳食减少,气短乏力,神疲懒言,大便稀溏,舌质淡,脉细弦或弱等脾气虚弱之证,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生之根本。
治疗常重用生黄芪30g益气健脾,托毒生肌以治其本。
气虚明显加党参;由气及阴,气阴两虚加黄精;阳气不足加桂枝。
田老师还根据活动期镜下所见溃疡边缘肿胀隆起,形成围堤样改变,表面甚则糜烂,渗血,中心凹陷,并附以较厚黄白苔,而愈合期镜下常见溃疡边缘肿胀消退,粘膜皱襞向溃疡开始集中,中心凹陷变浅,黄白苔减少等征象。
【总页数】2页(P24-25)【作者】李军祥【作者单位】无【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731【相关文献】1.胃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胃溃疡技巧探讨 [J], 王佑强2.溃疡Ⅱ号和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60例 [J], 韩艳3.田德禄教授"内疡"理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及用药规律 [J], 常炳龙; 何莹; 刘凯文; 冯晶华; 黄佳钦; 符欣; 王维; 丁霞; 李志红4.田德录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经验 [J], 张霞5.田德禄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 [J], 张雯;孙慧怡;刘大铭;田德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思路与对策
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思路与对策
李军祥;董建华;田德录
【期刊名称】《中医杂志》
【年(卷),期】1994(35)9
【摘要】胃癌癌前病变是指一类容易发生癌变的胃粘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即胃粘膜的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主要伴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随着现代医学研究
的不断深入,病理学界将胃粘膜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按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肠化生又根据粘液组织化学方法分为完全小肠型、不完全小肠型、完全大肠型、不完全大肠型;异型增生又根据其病理特点不同,分为隐窝型、腺瘤型、再生型、球
型和囊状扩张型。
近年来,多数学者从酶组织化学、抗原标志、细胞动力学及DNA 定量。
【总页数】4页(P555-558)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疗法;癌前状态
【作者】李军祥;董建华;田德录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3.52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J], 黄婷婷;周晓虹
2.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J], 黄婷婷;周晓虹;
3.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研究述评 [J], 莫喜晶;韦春回
4.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用药规律分析 [J], 徐健众;谢涛
5.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医案数据挖掘分析 [J], 陈泽慧;安静;魏玥;彭继升;贾云飞;王菀;杨英姿;杨晋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为弘扬祖国医学而辛勤耕耘——记著名脾胃病专家田德禄教授
为弘扬祖国医学而辛勤耕耘——记著名脾胃病专家田德禄教
授
刘源
【期刊名称】《家庭中医药》
【年(卷),期】1997(000)002
【摘要】北京某西医医院肿瘤外科一位小有名气的副主任医师,一天在手术台上胃痛大作,满头是汗,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
一个时期内,他不能主刀了。
治疗开始他首选法莫替丁等药,一个月后症状缓解。
为了防止复发,他未敢贸然停药,但万万没有想到在巩固疗效的过程中肝功能却出现了异常,因此被迫中断治疗,不久病情再次复发,且一天比一天加重,这使他在思
【总页数】3页(P5-7)
【作者】刘源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6.2
【相关文献】
1.五十余载辛勤耕耘古稀之年硕果累累——记我国著名动物医学专家全炳昭教授[J], 江农
2.辛勤耕耘在爆破天地里--记著名爆破专家梁开水教授 [J], 颜东
3.辛勤耕耘默默奉献——记著名皮肤病专家毕宇文教授 [J], 赵天恩
4.弘扬祖国传统医学挑战类风湿顽症—记全国三八红旗手、著名风湿病专家吴英萍[J], 奥文
5.辛勤耕耘硕果累累——记骨科生物力学著名专家王以进教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田合禄教授对中医的“五运六气”很有研究,...
田合禄教授对中医的“五运六气”很有研究,...田合禄教授对中医的“五运六气”很有研究,他在扶阳论坛上曾经讲过一个课题——用五运六气解读《伤寒论》,用“五运六气”学说构建了一个“中医太极三部六经体系。
”他说道,在八卦里面,乾卦是纯阳卦,坤卦是纯阴卦,乾坤就组合成了一个太极。
乾是阳仪,坤是阴仪。
《内经》说:“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
”在这个标本之中,少阳标为阳,本是相火,标本都是阳,因此,它是纯阳的,配乾卦;太阴这个标是阴,本湿气也是阴的,它标本都是阴的,是纯阴,所以说配坤卦。
乾坤组成一个太极,所以说,少阳、太阴就组成我们身体的太极。
从脏气法时来看,春夏主阳,所以肝心主阳;秋冬主阴,所以说肺肾主阴。
春——厥阴风主肝;夏——太阳火主心;暑夏——少阳火主三焦;长夏——太阴湿主脾;秋——阳明燥主肺;冬——少阴寒主肾。
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讲述了如何辨十二经水火,他说十二经,四经属火四经湿,“湿同寒,火同热,寒热到头无两说。
”就是要抓住水火,抓住了水火就抓住了寒热,就抓住了这个东西的一多半。
他的“少阳为相火,太阴为坤水”,都是水火辩证的根本。
阳明是从中太阴的,厥阴是从中少阳的。
这四经都从水火。
剩下的两经,太阳、少阴从本从标,有标本之化。
五运六气问题,可能有人认为它是封建迷信,实际上,把五运六气研究好了,对于中医的预防医学、对于当前非常有意义的免灾学,包括地震、禽流感、重大疾病,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中医本来就有两大体系,一个是预防体系,一个是治疗体系。
中医中医自己放松了这方面的工作,也由于西医这方面发展非常之快,使中医在预防体系方面失去了话语权。
在法律上,中西医是平等的,这是《宪法》写明的。
但实际上中医和西医的平等现在还只停留在口头上,中医的话语权还没有完全拿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德禄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李晓林 指导: 田德禄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内科, 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 5 号, 100700) * 通讯作者: lix iao lincn2001@ yahoo. cn
针对肝病, 有疏肝解郁之四逆散、柴胡疏肝散, 疏肝清热之大柴胡 汤、小柴胡汤、化肝煎、左金丸。 有清疏肝胆之柴芩温胆汤、蒿芩清胆汤, 清利肝胆湿 热之龙胆泻肝丸、当归龙荟丸。有养血清热柔肝健 脾之加味逍遥丸, 活血化瘀疏肝行气之血府逐瘀汤。 有治疗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之天麻钩藤饮, 病至厥阴 之乌梅丸。有养阴柔肝之一贯煎, 滋水涵木之滋水 清肝饮。针对胃病, 有胃气壅滞之香苏散, 辛开苦降 之泻心汤类, 胃阴不足之养胃汤、益胃汤, 脾气不足 之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 阳虚寒积之温脾汤, 肾阴 亏虚之六味地黄丸。田老师将各家名方烂熟于胸, 临证时灵活选用, 随症加减, 应用自如。 3 通降胃气, 尤重清降
173 1
对脾胃之虚, 强调通补, 常用甘平养胃, 补虚不碍邪, 慎用甘温健胃及甘寒养胃。在诊断上, 把胃镜像纳 入中医望诊体系, 丰富了中医望诊内容。在用药上 重视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 在辨证基础上, 选用 相关药物, 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2 立足五脏, 独重肝胃
田老师治病以脏腑辨证为切入点, 受其师董建 华教授及黄文东老中医影响, 临证中, 尤其重视从肝 胃论治。
针对虚证, 前贤多主张补益。田老师认为: 脾主
运化, 胃主受纳, 脾胃既虚, 同时必有湿浊、食滞、郁 热、瘀毒留存。一味补益, 势必碍邪; 单纯祛邪, 又必 伤正。故以通补为上。当有纳差、脘腹痞闷、舌质暗
红、舌苔黄腻, 脉象弦滑时, 应先以实痞通、小柴胡类 疏调肝胃、清降实邪, 可加木香、砂仁、( 炒) 白术、茯 苓、( 炒) 扁豆、藿香、薏苡仁等 健运脾胃, 或加仙鹤 草、鹿衔 草、灵 芝等平 补脾 肾, 或加 茯神、合欢 皮、 ( 炒) 酸枣仁、柏子仁调补心肝。只有当胃脘舒适、纳 食馨香, 舌质淡红, 舌苔干净者, 才议进补, 仍强调平 补, 用量多为 10g。补气多用太子参、白术、黄精、百 合、( 炒) 扁豆、山药, 不用甘草, 以甘平养胃为主, 不 用甘温健胃, 只有托疮生肌才用黄芪 30g。补血多 用四物汤及阿胶, 必配砂仁、丹参、三七。补阴多用 生地黄、白芍、麦冬、北沙参、石斛、女贞子、墨旱莲, 以清补为主。补阳多用熟地黄、仙茅、淫羊藿、杜仲、
石老师善于针药并用, 认为针灸与药物并用可 为探求攻克某些难治性病证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
他强调这种并用不应被理解为针刺与药物两种作用 算术式的简单相加, 应是有机和有序的, 其关键是寻 求并用的内在规 律, 期求 达到相须或相使 的目的。 如对中风病, 醒脑开窍针法常配合其经验方丹芪偏 瘫胶囊。针对高血压病这种多基因、多水平、多因素 协同作用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逐渐形成了以针刺降 压为主, 辅以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三仁汤、 虑烦汤剂等随症用药的针药并用格局。 2 4 未病先防, 已病防变的防治结合观
田德禄( 1938- ) , 男, 主任 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 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席专家, 全国第四批老 中医药 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享受 国务院 颁发的 政府特 殊津 贴。 师承著名中医学专家董 建华教 授。从事 中医 临床、教学、科 研工作 40 余年, 在中 医内科, 尤其在消化内科临床上 形成了 自己的独到的学术观点 和方法。 先后主 持国家 七 五 、八 五 中医药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及实验研究 。并指导 并参与了多项国家级、部级及局级课题工作。主编及 参编数 十部中医学专著, 发表论文 80 余篇。 [ 关键词] 脾胃病; 中医药疗法; 名老中医; 田德禄
参考文献
[ 1] 殷 凤礼, 田德 禄, 王长洪. 447 例纤 维胃 镜象 与舌 诊观 察 [ J] .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81, ( 11) : 23- 26. ( 收稿日期: 2011- 01- 10; 修回日期: 2011- 05- 20) [ 编辑: 洪 涛]
素问 上古天真论 中说: 法于阴阳, 合于术 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即人要顺应自然, 遵循生 命顺应自然的规律, 动静适宜, 协调阴阳, 调和脏腑, 通畅经络。石学敏院士认为, 人法天地而成, 天人合 一, 天地同媾, 人与自然界要达到一种自然的和谐, 否则就要生病。石学敏院士经常告诫高血压病患者 及家属, 心态平和, 自我减压; 食饮有节, 戒烟限酒; 顺应气候, 起居有常等, 并指导其学术 团队深入社 区, 进行高血压病的宣讲、普查、诊治、随访, 为高血 压的防治提供崭新的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肉苁蓉、枸杞子, 以润补为主, 很少用附子、肉桂、干 姜等辛燥之品。
5 重视气血, 力倡 内疡 肝藏血, 脾统血, 胃为气血之海, 故脾胃病必壅
滞气血, 久而生热蕴毒, 甚则化腐成脓, 是口腔、食 管、胃肠溃疡形成的主要原因。治疗当重视理气活
血解毒在脾胃病中的应用。田老师受外科痈疡学说 启发, 首次提出 内疡 说, 并创 愈疡灵 制剂。若见 舌质暗 红、瘀紫, 均为瘀热; 有消化道 溃疡, 则已成 毒。活血化瘀多 用丹参、赤芍、牡丹皮、三七、益母
[ 1] 石学敏, 申鹏飞. 从针 刺人迎穴降压谈针灸学的原始创 新 [ J] . 上海针灸杂志, 2010, 29( 2) : 67- 68. ( 收稿日期: 2010- 12- 21; 修回日期: 2011- 05- 20) [ 编辑: 洪 涛]
2011 年第想及临床经验
草、失笑散, 解毒则用金银花、蒲公英、连翘、败酱草、 虎杖。治疗消化道急性炎症、溃疡疗效很好。
6 衷中参西, 囊括百家 田老师学宗中医, 且善于采纳现代医学研究成
果为中医临床服务。20 世纪 80 年代初提出把胃镜 黏膜象作为舌诊延伸, 并用于指导用药。药理研究 证实枳实、秦艽有促胃动力、健胃作用, 为田老师治 疗消化不良所必用; 白花蛇舌草、莪术、薏苡仁可防 治癌变, 是田老师治疗胃炎有增生结节所常选。牵 牛子是民间验方, 药理研究证实有促胃动力作用, 田 老师亦经常采用; 乌贝散、左金丸制酸作用肯定, 而 失笑散制酸是我 院老中医经验, 田老师每 每采用。 因此, 立足实用, 有用必学, 学以致用, 也是田老师的 治学特点之一。
胃为后天之本, 只有胃气和降, 气血才能正常生 化。田老师秉承其师董建华教授通降胃气之旨, 在 专注气机壅滞基础上, 更重视食、湿、热、瘀、痰、毒等 病理产物。强调清热导滞以降胃气, 并贯彻于所有 疾病治疗之始终。临床只要见到脘腹胀满, 舌质暗 红、舌苔黄腻, 必定予以清降胃气; 即便气弱脉软之 人, 在平补同时, 必加通降之品, 务使胃气和降, 气血 调和, 病情自然向愈。
田德禄教授以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为专长, 对脾 胃病有独特的认识和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随师学 习 3 年, 受益匪浅, 现将田老师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 和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审时度势, 独创新说 针对脾胃病的治疗, 张仲景从五脏立论, 李东垣
独重脾阳, 朱丹溪立足湿热阴虚, 叶天士重视胃阴, 张景岳强调肾命, 高鼓峰首重肾阴。构成了中医脾 胃病辨治的基本框架。田老师熟谙各家思想, 并予 不断深化。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 发现: 随着广大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胃肠疾病的性质也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 烟酒及肥甘厚味损伤 胃肠增加。[ 1] 其次, 生活节奏加快, 精神压力加重, 使肝之疏泄失司, 气郁化火, 入血成瘀蕴毒, 进而更 伤脾胃。因而提出: 脾胃病以热证、实证居多, 病位 多在肝胃; 气病及血, 以肝胃郁热、湿热食滞为病机。 治疗重在清肝降胃, 以祛除胃中湿热瘀滞、恢复肝胃 调畅为首务, 而且这一思想贯穿于治病之始终。针
组方以香苏散为基础, 食滞者加焦三仙或焦四 仙, 湿阻用藿香、佩兰, 湿热用黄芩、黄连、黄柏, 热毒 用连翘、蒲公英、虎杖, 痰浊用川贝母、郁金, 瘀血用 丹参、三七、蒲黄、乌贼骨、赤芍, 痰湿瘀毒用薏苡仁、 莪术、白花蛇舌草。以此为主组成我院自配制剂 实 痞通 , 临床应用获得良好的疗效。
用药上, 田老师反对使用 苦寒攻下 之品, 如 大 黄、芒硝, 而主张轻清郁热、疏导气机, 以防 苦寒伤 胃; 同时, 反对一味通降, 常加荷叶、荷梗、柴胡、青蒿 等升清药物, 以恢复气机升降。体现了田老师重在 祛邪而又顾护胃气之思想。 4 治疗虚证, 强调通补
相关, 所以得气与否对于治神十分重要。他认为, 针 刺之 得气 即是治神而神应的一种表现, 而得气与 否, 以及得气的迟速, 不仅关乎针刺的疗效, 而且也 可据此判断疾病的预后。得气为神应, 神应而有效, 神旺而效速, 神弱而效迟。 2 2 形成以人迎穴为主的针刺处方
人迎穴出自 灵枢 本输 , 为针刺危险穴位, 也 是古今应用中争议较多的经穴之一, 文献中对人迎 穴的不同论述使针灸临床工作者无所适从。如 针 灸甲乙经 云: 人迎禁不可灸。刺入四分, 过深不幸 杀人。石学敏院士借助现代医学知识, 凭借自己几 十年丰富的临床经验, 发现针刺人迎穴对人体血压 有明显的影响。从中风病到无脉证的研究, 逐渐认 识了人迎穴的腧穴特性。他认为, 针刺人迎穴不仅 能够升压, 而且能够降压, 更能够改变或者重塑因内 外环境变化引起的血管继发性的损伤。针对心脑血 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 石学敏院士带领 其团队, 在临床中逐渐形成了以人迎穴为主, 合谷、 太冲、曲池、足三里为辅的针刺降压处方, 并明确规 范了处方手法量学标准。 2 3 完善针药互补的论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