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学术思想和经验应用体会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2/2021
脾胃病学术思想 15
李振华脾胃学术思想十个方面
3/12/2021
脾胃病学术思想 16
1、脾本虚证,无实证,胃多实证
脾主运化,源于脾气(阳)。 脾失健运,主要是脾气虚,甚则脾阳虚。 如脾失健运,饮食停积于胃而成本虚标实
证。 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故内伤脾胃,
必波及各脏,即所谓“脾通四脏”。
虚实夹杂多变,故用药以灵活,以适病机。
甘宜入脾,但以甘平为主,不宜燥而伤阴。
来自百度文库
凉可清热,不宜药寒而燥湿伤阴。
3/12/2021
脾胃病学术思想 22
4、治脾胃病必须紧密联系肝
李老认为,人是有机的整体,脾胃与其他脏 腑相互依存,五脏六腑皆禀受脾胃之营养运化 ,而发挥其生理作用。因而脾胃的病变必然影 响他脏腑,其他脏腑阴阳之失调也必然影响脾 胃。而在诸脏腑中,肝脏与脾胃的关系更为密 切。如情志伤肝,肝郁气滞,失其疏泄条达, 横逆脾胃可导致脾胃升降失常,即所谓木郁克 土;如饮食损伤脾胃;或久病脾胃虚弱,湿阻 中焦,肝气失其正常的疏泄条达,均可导致肝 脾失调或肝胃不和,即土壅木郁。
理论核心:整体观、对立统一观、恒动观、辨 证观、取类比象等。治疗观点阴平阳密,和谐。
3/12/2021
脾胃病学术思想 4
中医为体,西医为用
天人合一 阴阳五行 脏腑经络 五运六气
中药四气五味 升降浮沉 归经
3/12/2021
脾胃病学术思想 5
中医为体,西医为用
(二)中医为体,西医为用 以中医理法方药为体 以西医的各种检查仪器为用 现代的检查可帮助医生了解病变的部位、病情
3/12/2021
脾胃病学术思想 7
脾胃学术思想的形成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说:“脾旺四季不 受邪”。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在《脾胃论》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又说:“善治病者 ,唯在调理脾胃。”国医大师李振华继承内经、 仲景、东垣脾胃学思想,通过多年临床实践。不 仅充分认识到脾胃对人体生命的重要性。在实践 中并逐步掌握脾胃病的病理特点和治疗规律。提 出脾胃病的学术思想。
3/12/2021
脾胃病学术思想 23
4、治脾胃病必须紧密联系肝
如饮食所伤,脾虚湿停,或胃失和降,阻滞气 机,升降失常,可影响肝气疏泄条达。即土壅 木郁
肝郁气机不畅,横逆脾胃,可影响脾胃气机升 降。即所谓木郁克土
故治脾胃病必须紧密联系肝脏。
3/12/2021
脾胃病学术思想 24
4、治脾胃病必须紧密联系肝
的轻重、疾病的预后、治疗的效果等,可为中 医治疗提供数据。但不主张将其作为中医辨证 用药的根据。
3/12/2021
脾胃病学术思想 6
脾胃学术思想的形成
脾胃学说奠基于《内经》,发展于《伤寒论》时代,形成于 金元时期,李东垣所著《脾胃论》代表脾胃病学说已趋成 熟。
在《内经》即有详细的对脾胃的论述,如《黄帝内经·灵 兰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玉机 真脏论》:“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旁。”《厥论》: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脾主运化水谷之精微,脾主 升清,津液四布,营养全身。胃主降浊,胃气下降,食物 得以下行,升降正常浊气才能排泄,腑气才能通利,升降 得宜,才能维持人体生命营养之需要。故后世历代医家将 脾胃作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元气之本。
3/12/2021
脾胃病学术思想 20
3、胃阴虚证,用药以轻灵甘凉
脾喜燥而恶湿,得阳始运;胃喜滋润,阳 明燥土得阴自安,阴虚又可产生热燥。
健胃之药,多芳香燥湿而伤阴;用滋阴之 药又多腻胃而影响食欲。
3/12/2021
脾胃病学术思想 21
3、胃阴虚证,用药以轻灵甘凉
胃阴伤之虚证,药量宜轻,大则不易吸收。
脾常虚
脾宜健
肝易郁
肝宜疏
胃常滞
胃宜和
燥为阳,湿属阴,脾喜燥而恶湿——阳常 不足,湿(阴)常有余,故无阴虚。
3/12/2021
脾胃病学术思想 19
2、治胃必实脾,健脾必和胃
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必致胃实; 胃腐熟无力,失于和降,亦致脾虚。
因而治法上,治胃必健脾,健脾必和胃。
如脾虚为主,当补重于消。如以胃实为主, 治在消重于补。临证分清病机,根据主次, 随证治之。
治疗各种内科疑难杂病,疗效卓著。悬壶济世60 余载,教书育人50春秋,被誉为当代“脾胃病国 手”2009年被授予首届“国医大师”称号
3/12/2021
脾胃病学术思想 8
四诊合参,诊病重视望舌诊脉
辨证依据源于通过四诊对病情的综合分析。 “有诸内,必形诸外”。 中医诊病,必须四诊合参,缺一不可。
四诊合参,诊病重视望舌诊脉
舌体胖大、舌苔正常 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薄白
舌体胖大、舌苔白腻 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腻
舌体胖大、舌苔黄腻
能食不能消
脾胃虚寒
脾胃气虚、阳虚 寒湿阻滞 脾虚湿阻 湿热蕴结
3/12/2021
脾胃病学术思想 12
3/12/2021
脾胃病学术思想 13
3/12/2021
脾胃病学术思想 14
3/12/2021
脾胃病学术思想 1
3/12/2021
脾胃病学术思想 2
3/12/2021
脾胃病学术思想 3
中医为体,西医为用
(一)中医思想的理论基础
“医源于易”《易经》天人合一,阴阳哲理。
形成过程:实际问题——产生直觉象思维观 察——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一般概念和经 验——再解决实际问题——总结经验,升华成 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
3/12/2021
脾胃病学术思想 17
1、脾本虚证,无实证,胃多实证
水湿阻滞、湿热蕴结非脾实,本于脾虚。
脾虚失其健运,生湿,湿停则易阻滞气机, 气有余可生热,故湿热蕴结。
其本在脾虚,湿热为标实。
3/12/2021
脾胃病学术思想 18
1、脾本虚证,无实证,胃多实证
脾无阴虚,胃有阴虚。
脾为阴之至阴,喜燥而恶湿。其运化水谷 之精微依靠脾气、脾阳。
3/12/2021
脾胃病学术思想 9
3/12/2021
脾胃病学术思想 10
四诊合参,诊病重视望舌诊脉
舌体、舌质、舌苔的不同变化是辨证的基础
舌体胖大甚至边有齿痕 舌质淡或红
舌苔黄腻或白腻 舌苔厚腻粗糙
舌边或舌尖的偏红
脾气虚程度 脾胃寒热
脾胃寒湿或湿热 脾胃湿盛 肝火心火
3/12/2021
脾胃病学术思想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