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节人体形态评定

合集下载

康复评定学课件第二章人体形态评定

康复评定学课件第二章人体形态评定

臀围测量示意图
3.臀围 测量体位:站位 测量方法:将带状皮尺 水平置于大转子与髂前上棘 连线中间,臀部最粗部分环 绕一圈测量,记录测量厘米 (cm)数。测量3次,测试 误差不得超过0.2cm
4.腰臀比 腰围臀围比(WHR)是指测量的腰围与臀围比值,反映 体内脂肪分布的指标,也是评估肥胖的重要标准。 评定标准:男性WHR正常上限为0.85~0.9,女性为 0.75~0.8。男性WHR大于0.9、女性WHR大于0.8为中心型肥 胖。
(三)四肢体表标志点 1.上肢体表标志点 (1)肩峰 :肩胛冈向外侧延伸的扁平突起。 (2)肱骨内上髁、外上髁 :肱骨远端内外两侧突起。 (3)鹰嘴 :尺骨上段膨大的突起,屈肘时形成明显的隆起 (4)桡骨头 :桡骨上端膨大。 (5)桡骨茎突点 :桡骨下端外侧向下的突起。 (6)尺骨茎突点 :尺骨头内侧的锥状突起。 (7)指尖点 :中指末端点。
第三节 人体形态评定的内容
人体形态评定的内容包括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的计 算及评定范围、正常躯干与四肢的围度、残肢的围度、正 常四肢的长度及残肢的长度测量。
一、身高与体重的测量
(一)身高 身高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反映人体骨骼发育
状况、身体纵向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一天内身高的变 动在1.5cm左右。清晨起床时最高,夜晚最低。这与一 天活动,身体在重力的影响下,脊柱生理弯曲加大,椎 间盘被压缩,足弓变浅等原因有关。因此,测量身高的 适宜时间一般在清晨或上午。
2.下肢体表标志点 (1)髂嵴点 :两侧髂骨翼最高点。 (2)髂前上棘 :髂嵴向前下方突出的点。 (3)股骨大转子 :股骨颈与股骨体交界处外上方的隆起, 一般在髂嵴下方一横掌处。 (4)股骨内上髁 :股骨远端内侧明显突起。 (5)股骨外上髁 :股骨远端外侧明显突起。 (6)髌骨中点 :髌骨底最高点与髌骨尖最下端连线的点。 (7)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 :股骨外上髁下缘膝关节线。 (8)内踝点 :胫骨下端突起,位于足的内上方 (9)外踝点 :腓骨下端突起,位于足的外上方。 (10)跟骨点 :足跟向后最突出的点。 (11)足趾点 :直立时,足尖向前方最突出的点。

康复评定——人体形态的评定2016.3.11

康复评定——人体形态的评定2016.3.11

不足:不能评价体形, 不能反映肥胖相关的发病率及身体成分组成.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BMI=体重(kg)/身高(m2) <18.5 体重过低 18.5-23.9 体重正常 24.0-27.9 体重超重 28-34.9 轻度肥胖 35-39.9 中度肥胖 ≥40 重度肥胖
Page 35
体格评定
测量时注意事项
1.检查项目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2.测量应按规定的方法操作 3.向被测量者说明测量目的和方法,以获得充分配合。 4.使用仪器测量时,每次测量前应对仪器进行校正。使用 皮尺进行测量时,应选择无伸缩性的皮尺。 5.被测量者着装以宽松、不厚重为原则,被测量部位应充 分暴露。 6.在测量肢体周径或长度时,应作双侧相同部位的对比以 保证测量结果可靠。重复测量时,测量点应固定不变。 7.评定表格设计科学,记录方法严格统一
第二章 人体形态的评定
学习任务 掌握人体形态评定的基本概念。 掌握正常直立姿势、常见异常姿势的评定方法。 掌握身体长度、身体围度的测量方法,尤其是残 肢的长度与围度的测量。 熟悉异常姿势导致的临床改变、熟悉常用人体体 表标志点。 了解人体形态评定在康复评定中的意义;了解身 体成分评定方法。 自学体型评定内容。
腰方肌短缩
变形 高度 内侧移位 X型腿
下肢长度差
屈曲挛缩、前倾角增大 低位:髌韧带短缩
高位:股四头肌短缩
股骨颈前倾角增大 胫骨外旋
外侧移位
O型腿 足部 足部异常
股骨颈前倾角变小
胫骨内旋 足大趾外翻 足内旋
侧面观 耳屏、肩峰、股骨大转子、膝、踝应五点位于一 条垂直线上。同时可见脊柱的4个正常生理弯曲,即向 前凸的颈曲;向后凸的胸曲;向前凸的腰曲和向后凸的 骶曲。颈曲和腰曲最大(3-5cm),胸曲次之,骶曲最小。

第二章 -康复评定-人体形态的评定

第二章 -康复评定-人体形态的评定

头面部标志:
头顶点 眉弓 颧弓 下颚隆起 乳突 枕外隆突
头顶点
胸部标志:
胸骨上切迹 胸骨角 剑突 其他,锁骨、第七颈椎棘突、肩峰、 肩胛冈、肩胛下角...
腹壁体表标志:剑突、肋弓、肋缘、脐、
腹股沟、腹股沟韧带...
四肢体表标志:
肱骨头,肱骨大、小结节,肱骨内、外上髁尺骨鹰嘴, 桡骨茎突,股骨大转子,膝关节关节间隙...
五、身高和体重的测量
3.儿童和青少年的体重指标 2~12岁:标准体重(kg)= 年龄2﹢8 13~16岁: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 50%为重度肥胖。
The end
三、异常姿势对人体的影响
不对称或单侧姿势异常引起肌肉和韧带的不平衡 关节负责和所负责压力的异常分布 引起继发性功能障碍或继发性病变 异常姿势可引起疼痛: 姿势不正确、 姿势功能异常
第三节 体格评定
体格评定(physical assessment/evaluation) 是对人体的整体的量度和各部位的长度、围度、及宽度等进行测量。 常用指标:身高、体重、胸围、肢体长度和围度 了解因身体发育、伤病所致的身体形态方面的改变,客观的表现形态障碍对功
5.胸部畸形 扁平胸、圆柱胸 、鸡胸 、漏斗胸 、不对称胸
6.骨盆后倾 7.骨盆前倾
8.膝过伸 9.膝屈曲
(二)后面观
1.头部倾斜

2.肩下垂
3.肩内旋、外旋
4.脊柱侧弯
5.骨盆向侧方倾斜
6.骨盆旋转
重锤悬垂法
受检者站立位,铅垂线从枕骨隆突的中点下垂; 垂线通过的标志点:枕骨粗隆→脊柱棘突→臀 裂→双膝关节内侧中心→双踝关节内侧中心。

康复功能评定 第二章人体形态评定知识汇总

康复功能评定 第二章人体形态评定知识汇总

《康复功能评定学》第二章人体形态评定重点内容概述一、人体形态评定的发展:人体形态评定是人体测量学的一部分,最先出现于人类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术领域的相互渗透,人类对健康需求和美学要求的提高,人体测量学不断与临床医学、整形外科学、人体工程学、体育保健学、心理学等相结合,成为这些学科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康复功能评定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二、人体形态评定内容:(一)、身体姿势评定在人体形态评定中,通常用直立姿势作为人体形态评定的基本姿势。

直立姿势测量法要求被测者两足跟靠拢,两臂自然下垂,挺胸收颌,两眼平视前方,使头部保持眼眶下缘与耳屏点成水平的“耳眼平面”姿势。

耳眼平面是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平面,已被各国人体测量工作者广为采用。

采用这种方法测量的优点是,所需测量器械相对比较简单轻便,测量所需的时间也较短,适宜于大面积测量或流动性的工作。

但是,在直立状态下进行测量,被测者的稳定性较差,也难以根据测量的要求,对姿势做精确的矫正。

(二)、体格评定在一般的人体形态评定中,体格评定的内容常用身高、体重、胸围、肢体长度和围度等指标来表示。

、体型评定体型是指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遗传、营养、环境及疾病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身体外形特征。

通过对体型的研究,探讨体型与某些疾病的关系,了解不同体型人的性格和行为特点。

体型评定多采用定性的评定方法对人体体型进行分类,目前有几十种有关体型分类方法。

1)谢尔顿体型分类法: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谢尔顿按照个体在胚胎发育中的三个胚层,将人的体型分为三种类型:内胚型(肥胖型):这种类型的人体体型特点是身体圆胖、头大、颈短而粗、胸厚而宽,腹部隆起,腰部粗壮,四肢短粗。

中胚型(健壮型):这种类型的人体体型特点是身体魁伟高大,肌肉结实粗壮,肩宽胸厚,腰腹较小,身体有一定线条。

外胚型(瘦小型):这种类型的人体体型特点是瘦小、软弱无力,肌肉不发达,四肢细小。

2)国内常用分类:国内学者基于谢尔顿体型分类法,将成年人的体型分为以下三种。

第2章 人体形态的评定

第2章 人体形态的评定
8、10、12cm处测量围度,在记录测量结果时 应注明测量的部位。
截肢残端围度的测量 1.上臂残端围度 从腋窝直到残端末端,每隔2.5cm测量一次
围度。 2.前臂残端围度 从尺骨鹰嘴直到残端末端,每隔2.5cm测量
一次围度。
一天中身高变化模拟曲线图
体重:是人体横向生长、围度、厚度及重量 的整体指标,反映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 肪及内脏器官的发育状况和人体的充实程度。
冈下窝
下角
肩峰 解剖颈 外科颈
桡神经沟
肱 前面观-右


内侧髁

后面观-右
鹰嘴窝
外侧髁
尺神经沟
肱骨滑车
桡骨头
桡骨粗隆
前 面 观 -右
桡 骨 茎 突
鹰嘴 滑车切迹 桡切迹
尺骨茎突
前臂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体侧自
然下垂,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 中立位。 测量点:从肱骨外上髁到桡骨茎突。
Page 10
2. 翼状肩 肩胛骨内侧缘和内角凸
起,并偏向断横面 前锯肌部分或完全瘫痪
3.脊柱侧弯 “C”形 “S”形
“C”形 1、肩膀高度不一致 2、肩胛骨与脊柱不等距 3、双侧肩胛下角不等高 4、双侧髂脊不等高 5、手臂与躯干的距离不等距
“S”形
身体姿势评定——异常姿势 异常姿势的影响 肌肉和韧带失平衡 关节负重增加和压力分布异常 继发性功能障碍 诱发疼痛
体成分评定
体成分测定
组成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即为身体成 分。 根据各个成分的生理功效的不同,常把体重 划分为体脂重/脂肪重和去脂体重/瘦体重 1. 水中称重法 2.皮脂厚度的测量 3.生物电阻抗法
1.皮脂厚度测量 上臂部:上肢自然下垂,在右上臂肩峰顶 与尺骨鹰嘴突连线中点,肱三头肌的肌腹处 ,顺直捏起皮褶。

第2章人体形态评定总结

第2章人体形态评定总结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身体最直观的外部表现,包括器官系统的外形结构、 体格、体型及姿势。
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肱骨外上髁到桡骨 茎突。

测量体位:手指伸展位。
测量点:从桡骨茎突与尺
骨茎突连线的中点到中指
尖的距离。




静态姿势:站坐跪卧 站如松,坐如钟
不动如山
如岳峙渊

动态姿势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
婀娜多姿

分散重力压力 平衡肌肉功能


允许关节在中央范围运动
减少对韧带和关节面的压力


有效进行个人日常活动
满足个体逃避受伤的能力



前面观 从前面看,双眼应平视前方, 两侧耳屏上缘和眶下缘中点应处同一 水平面上,左、右髂前上棘应处同一 水平面上。 后面观 从后面看,头后枕部、脊柱 和两足跟夹缝线都应处于一条垂直线 上;与脊柱相邻的两肩和两侧髂嵴, 对称地处于垂直脊柱的水平线上。 侧面观 从侧向看,耳屏、肩峰、股 骨大转子、膝、踝应五点一线,位于 一条垂直线上。同时可见脊柱的4个 正常生理弯曲,即向前凸的颈曲;向 后凸的胸曲;向前凸的腰曲和向后凸 的骶曲。颈曲和腰曲最大,胸曲次之, 骶曲最小。

头向前倾斜 胸脊柱后凸 驼背 平背 鞍背

胸部畸形 ◦ 扁平胸

骨盆后倾 骨盆前倾 膝过伸
◦ 圆柱胸

第二章 人体形态评定

第二章  人体形态评定
测量点:从肩峰外侧端到肱骨外上 髁的距离。
第三节 体格评定
三、身体长度的测量
(一)上肢长度的测量 3.前臂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体 侧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 腕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肱骨外上髁到桡骨茎突。
第三节 体格评定
三、身体长度的测量
(一)上肢长度的测量 4.手长
测量体位:手指伸展位。 测量点:从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连 线的中点到中指尖的距离。
第三节 体格评定
四、身体围度(周径)的测量
(一)四肢围度的测量 2.前臂围度 (1)前臂最大围度
测量体位: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在前臂近端最膨隆部测量 围度。
第三节 体格评定
四、身体围度(周径)的测量
(一)四肢围度的测量 2.前臂围度 (2)前臂最小围度
测量体位: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在前臂远端最细部位测量 围度。
第二章 人体形态评定
主讲人 喻多多
1 概述 2 身体姿势评定 3 体格评定
第一节 人体形态评定的内容
(一)体格评定 : 身高、体重、胸围、肢体长
度和围度 (二)体型评定 :
内胚型(肥胖型)、中胚型 (健壮型) 、外胚型(瘦小型) (三)身体成分评定
皮肤、脂肪、肌肉、骨骼及 内脏器官 1. 水中称重法 2.皮脂厚度的测量
第三节 体格评定
三、身体长度的测量
(二)下肢长度的测量 1.下肢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髂前上棘到内踝的最短距离,或从股骨的大转子到外 踝的距离。
第三节 体格评定
三、身体长度的测量
(二)下肢长度的测量 2.大腿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股骨大转子到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距离。

2人体形态评定

2人体形态评定

小腿残端围度:从膝关节外侧间隙起直到残端末端,每隔5cm测量一次围度
头围:用软卷尺齐双眉上缘,后经枕骨结节,左右对称环绕一周。正常成人头围约为 54-58厘米。胎儿头围为32-34厘米。
颈围:喉结
躯干围度测量
胸围:通过胸中点和肩胛骨下角点,绕胸一周。测量应分别在被测者平静呼气末和吸 气末时进行,正常人胸围约等于身高的一半
腹围:通过脐或第12肋骨的下缘和髂前上棘连线中点的水平线。男性>85cm,女性 >80cm即为肥胖
臀围:测量大转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间上臀部的最粗部分
腰臀比(west/hip ratio,WHR):正常男子为0.85~0.90,女子为0.75~0.80
身高
被测者应脱鞋赤足,背靠立柱,使足跟、骶骨正中线和两肩胛骨间三处与立柱贴紧, 足尖分开成60°,成立正姿势。并按测量者的指导,将头调整到耳眼平面,直至测量 完成。
中胚型(健壮型) 外胚型(瘦小型) 瘦长型(无力型) 易得内脏下垂的疾病
谢尔顿体型分类分类法
体型是指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遗传、营养、 环境及疾病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身体外形特征
体型评定
人体形态评定的内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矮胖型(超力型) 易患高血压、高血脂症
上腹角 90°
国内常用分类
均匀型(正力型)
水中称重法
生物电阻抗
足长:从足跟末端到第二趾末端的距离
上臂残端的长度:从腋窝前缘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截肢残端长度的测量
前臂残端的长度:从尺骨鹰嘴沿尺骨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大腿残端长度:从坐骨结节沿大腿后面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小腿残端长度: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上臂围度
肘伸展位 肘屈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主讲:吴平来自第二节 人体形态评定技术
学习目标:
• 掌握:常用的形态评定的临床意义和操作技术。 • 熟悉:康人体形态测量的流程,体质指数、肢体长度、肢
体围度测量的方法。
• 了解:康复姿势评定的内容。
概述:
• 人体形态的正常与否对于功能的行使有着重要的意义。 • 形态评定包括:姿势、形态、体重等。 ✓四肢和躯干的测量是制订辅助产品的依据; ✓体重的测量是了解身体素质的基础指标之一。
• 小腿残端长:测量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到残 肢末端的距离。
(二)肢体围度的测量
1. 四肢围度的测量
• 上臂围度:分别取肘关节用力屈曲和肘关节伸展两种体位, 测量上臂中部、肱二头肌最大膨隆处的围度。
• 前臂围度:将前臂放在体侧自然下垂,分别测量前臂近侧 端最大膨隆处和前臂远端最细处的围度。
• 大腿围度: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测髌骨上方10cm 处或从髌骨上缘起向大腿中段取6、8、10、12cm处的围 度。因此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应注明测量部位。
一、姿势评定
• 重心线——是一种不断变化的想象中的线,随体位的变化而变化。 • 姿势的形成——全身的韧带和肌肉收缩相互牵拉,使全身的重力均
衡的分布在负重面上,维持一定的姿势。
• 姿势评定方法:从不同方向观察人体重心线是否异常。 ✓侧面观——膝过伸、骨盆前倾、胸腰弯曲异常等; ✓后面观——脊柱侧偏、髋部股内收、外展等; ✓前面观——足部足趾情况、膝部髌骨位置异常等。
• 小腿围度:体位同上。分别测量小腿最粗处和内、外踝上 方最细处的围度。
2. 残肢断端围度的测量
• 残肢断端的测量是为了判断断端的浮肿状态和判定与假肢接受腔的合适程度。尽量做 到每周测量一次。
• 上臂残端围度:从腋窝直到断端末端每隔2.5cm测量一次围度。 • 前臂残端围度:从尺骨鹰嘴直到断端末端每隔2.5cm 测量一次围度。 • 大腿残端围度:从坐骨结节直到断端末端每隔5cm 测量一次围度。 • 小腿残端围度: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起直到断端末端每隔5cm测量一次围度。
• 手长:将手置于手指伸展位。测量从桡骨茎突与尺骨茎 突的连线起始点开始到中指指尖的距离。
2. 下肢长度的测量
• 下肢长:仰卧位,骨盆水平,下肢伸展,置髋关节于中 立位。测量从髂前上棘到内踝的最短距离,也可测量从 股骨大转子到外踝的距离。
• 大腿长:体位同上。测量从股骨大转子到膝关节外侧关 节间隙的距离或坐骨结节到股骨外上髁的距离。
常见异常姿势:
➢肩向前——肩峰位于重心线之前,肩胛骨外展 并有上提。
➢胸脊柱后凸(驼背)——胸椎体后凸增加。 ➢腰椎前凸——腰椎过伸、前凸加大。 ➢骨盆前倾——髂前上棘位于耻骨联合之前。
➢膝反曲——膝关节过伸。 ➢膝屈曲——膝关节中心位于重心线之前。 ➢骨盆侧方倾斜——骨盆偏向一侧。
➢膝内翻——膝关节中心位于大腿和小腿中线的外侧。 ➢膝外翻——膝关节中心位于大腿和小腿中线的内侧。 ➢扁平足(平足)——内侧弓变低,距骨向前、内和下方移位,跟骨向下和旋转。 ➢空凹足(高足)——内侧纵弓异常高。
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 ➢计算肥胖度可用下列公式:肥胖度=(实际体重-按身高计算的标
准体重)/按身高计算的标准体重×100%。
谢谢!
(一)肢体长度的测量
1. 上肢长度的测量
• 上肢长:测量时,取坐位或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测量从肩峰外 侧端到桡骨茎突或中指尖的距离。
• 上臂长:体位同上。测量从肩峰外侧端到肱骨外上髁的 距离。
• 前臂长:体位同上。测量从肱骨外上髁到桡骨茎突或尺 骨鹰咀到尺骨茎突的距离。
20%以上为肥胖。 • 身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 BMI)是以体重和身高的相对关系来判
断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的指标。 • BMI的计算公式 BMI=体重(kg)/身高(㎡)
儿童和青少年
• 儿童可采用以下公式来推断出标准体重: • 7~12岁:标准体重(千克)=年龄×2+8 • 13~16岁: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0.9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30%为轻度肥胖,超30%~50%为中度
• 臀围:取立位,双侧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测量大转子和 髂前上棘连线中间臀部最粗处的围度。
成人男女理想体重
• 我国成人男女理想体重可按下述公式计算: • 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身高在165厘米以下) • 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身高在166-175厘米) • 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10(身高在176-185厘米) • 在理想体重上下10%范围内为正常值,超过理想体重10-19%为超重,超过
3. 躯干围度的测量
• 颈围:取立位或坐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用皮尺通过 喉结处测量颈部的围度,应注意皮尺与水平面平行。
• 胸围:体位同上。测量应分别在平静呼气末和吸气末时进 行。皮尺通过乳头上方和肩胛骨下角的下方,绕胸一周。 对乳房发达的女性,可在乳头稍高的地方测量。
• 腹围:体位同上。测量通过脐或第12肋骨的尖端和髂前 上棘连线的中点的围度,注意皮尺与水平面平行。测量腹 围时应考虑与消化器官和膀胱内容物的充盈程度有关。
• 小腿长:体位同上。测量从膝关节外测间隙到外踝的距 离或股骨外上髁到外踝的距离。
• 足长:将踝关节放置中立位。测量从足跟末端到第二趾 末端的距离。
3. 残肢断端的长度
• 上臂残端长度:测量从腋窝前缘到残肢末端的 距离。
• 前臂残端长度:测量从尺骨鹰嘴沿尺骨到残肢 末端的距离。
• 大腿残端长:测量从坐骨结节沿大腿后面到残 肢末端的距离。
姿势异常的影响:
1. 不对称或单侧姿势异常引起肌肉和韧带的不平衡; 2. 对称性姿势异常引起关节负重和所受压力的异常分布; 3. 某种异常姿势可导致相应的病变; 4. 异常姿势可引起疼痛。
二、人体测量
• 人体测量包括: ✓肢体长度的测量——用皮尺通过骨性标志测量两侧肢体的长度。 ✓肢体围度的测量——用皮尺测量肢体的周径。 ✓身高和体重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