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形态评定.ppt2

合集下载

人体形态学课件内脏神经(很完整)

人体形态学课件内脏神经(很完整)
自主调节功能
内脏神经能够在没有意识控制的情况下,自动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以适应机体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 化。例如,当人体处于紧张或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会兴奋,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而当人体处 于安静或休息状态时,副交感神经会兴奋,使心跳减慢、血压降低。
05 内脏神经在临床医学中的 应用
内脏神经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
内脏神经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关系
1 2
心脏节律调节
内脏神经通过调节心脏的节律和传导系统,影响 心脏的跳动和血液输出,与心律失常、心绞痛等 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血管张力调节
内脏神经可调节血管的舒缩和张力,影响血压和 血流量的变化,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有关。
3
心血管反射调节
内脏神经参与心血管反射的调节,如压力感受性 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等,维持心血管系统的稳 态平衡。
04 内脏神经的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相互作用
01
02
03
神经调节
通过内脏神经纤维传递神 经冲动,快速、精确地调 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体液调节
通过激素等化学物质在血 液中传播,间接地影响内 脏器官的功能。
相互作用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维 持内环境稳态中相互补充, 共同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内脏神经的反射弧与反射机制
内脏神经可调节肺血管的舒缩和张力,影响肺动脉压力和肺血流量,与肺动脉高压、肺栓 塞等疾病有关。
06 内脏神经的研究进展与未 来方向
内脏神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早期研究
早期的内脏神经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 学描述和生理功能方面,如内脏感觉 神经和运动神经的分布、传导通路等。
现状
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 的交叉融合,内脏神经的研究已经深 入到细胞、分子水平,对内脏神经的 生理、病理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体育测量与评价_03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解析

体育测量与评价_03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解析
(1)身高-坐高
(2)髂嵴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下肢长H(学名 髂嵴高)。
(3)臀纹线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下肢长C(学名 臀纹线高)
(4)髂前上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下肢长A (学名髂前上棘高)
12.小腿长+足高 大小腿屈曲90度时,胫骨点至地面之间的垂直距 离。
13小腿长 大小腿屈曲90度时,胫骨点至内踝点之间垂直距 离。
三、人体主要测量点
形态测量的测量点,大多根据骨性 标志(即骨的隆凸、结节、骨骺的边缘 等)确定,另一些根据皮肤皱褶、皮肤 特殊结构和肌性标志确定。
(1)头顶点: (2)头后点: (3)头侧点: (4)枕外隆凸点: (5)眉间点: (6)耳屏点: (7)颏下点: (8)颈点: (9)喉结节点: (10)胸上点:
(1)在未提出特殊测量要求时,测试者一般测量受试者的右侧肢体。
(2)测量仪器要保持清洁,测量前必须检验校正测量仪器。在经过一定 人数的测量后,必须随时校正仪器,保持测量的精度。
(3)掌握测量方法,熟悉测量点。精度要求较高的小样本测量,可由专 人在受试者身体上标出测量点,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身高、体重等 易受时间因素影响的指标,一般在上午10点左右测量为宜。
2.呼吸差
呼吸差未最大吸气时胸围值与最大呼气时胸围值的差 数。
使用器材:每米误差不超过0.2cm的带状皮尺。
测量方法:体位及带尺所放置的位置都同上。令受试 者深吸气后测量胸围,之后令受试者尽量将气呼出, 再测其胸围。吸气时胸围值减去呼气时胸围值即为呼 吸差。
注意事项:身高坐高计应选择平坦靠墙的地方放置, 立柱的刻度尺应面向光源。测量时应注意足跟、骶 骨部和两肩是否靠近立柱。水平压板与头顶接触时, 松紧要适度。
2.坐高

人体形态学课件下肢(很完整)

人体形态学课件下肢(很完整)
足底肌
包括拇展肌、趾短屈肌、小趾展肌、跖方肌等,主要作用是 维持足弓和屈趾。
肌肉功能与运动
屈髋运动
主要由髂腰肌、股直肌等完成。
伸髋运动
主要由臀大肌、大收肌、股二头 肌等完成。
屈膝运动
主要由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 肌等完成。
肌肉功能与运动
伸膝运动
01
主要由股四头肌完成。
内收运动
02
主要由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等完成。
淋巴循环与免疫防御
淋巴管
下肢的淋巴管与静脉伴行,收集 组织液中的淋巴细胞和免疫分子,
最后汇入腹股沟淋巴结。
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是下肢淋巴循环的重 要节点,可过滤和清除进入淋巴液 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
免疫防御
下肢淋巴循环中的淋巴细胞和免疫 分子可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对抵 抗感染和维持内环境稳定具有重要 作用。
人体形态学课件下肢
目录
• 下肢骨骼结构 • 下肢肌肉系统 • 下肢神经系统 • 下肢血管系统 • 下肢常见疾病与损伤 • 下肢形态学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01 下肢骨骼结构
髋骨与股骨
髋骨
由髂骨、坐骨和耻骨融合而成, 与骶骨共同构成骨盆。髋臼位于 髋骨外侧面,与股骨头相关节。
股骨
是人体最长、最结实的长骨,上 端与髋臼构成髋关节,下端与胫 骨、髌骨构成膝关节。
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
针对不同患者的下肢形态特点,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定制康复 计划等。
手术入路设计和操作技巧提高
精准手术入路设计
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下肢形态结构,医生可以设计出更加精准的手术入路,减少手术创 伤和并发症。
操作技巧改进
对下肢形态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医生改进手术操作技巧,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形态测量与评价ppt课件

形态测量与评价ppt课件
该指数可以反映速度、腿部爆发力量性 项目运动员骨盆形状和臀大肌的形状和 位置。
该指数值大,说明下肢长C点离下肢长H 点近,臀纹线高,臀部上翘,臀厚,骨 盆的纵轴短,肌肉用力时发力集中。
44
8、下肢长B∕身高×100
该指数是体现运动员下肢与身高比例关 系的指标。
45
9、髂宽指数
髂宽∕肩宽×100 该指数是通过人体两个横轴之间的比例
5
5、上肢长
量肩峰点至中指指尖间的直线距离。
6、前臂长
量桡骨点至桡骨茎突点间的直线距离。
6
形态测量点
肩峰点
胸中点
7
肩胛骨下角
8
7、手长
量桡骨茎突点和尺骨茎突点在掌 侧面的连线中点(此点大致相当于 腕关节远侧腕横纹中点)至中指指 尖的直线距离。
9
8、手宽
量桡侧掌骨点(即第2掌骨头)至 尺侧掌骨点(即第5掌骨头)间 的直线距离。
191-206
10 207-225
205-225
11 218-236
220-243
12 234-257
240-266
13 254-281
262-289
14 279-307
280-306
15 300-322
296-321
16 314-339
306-330
17 325-342
311-334
12
下肢长A
A点是髂前上棘 上缘,即髂前上 棘点。它是大腿 摆动起来的最高 点,能表现出下 肢运动的弧度。
13
下肢长B
B点是大转子上 缘最高点,即大 转子点。从B点 垂直到地面的距 离是下肢真正的 总长度。
14
下肢长C
C点是臀纹的最 低点,所以它 反映出臀部位 置的高低。

人体形态评定概述与测量要求

人体形态评定概述与测量要求
评价胸廓形态特征及发育程度 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两臂放松下
垂。测试者站在右侧面,测径规一端置于 胸骨体第四胸肋关节处,另一端水平置于 背侧后正中线的对应棘突上
人体形态评定概述和测量要求
48
人体形态评定概述和测量要求
49
4、骨盆宽
使用器材:测径规 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两足分开与
青年体脂百分比 ➢ 男性:10~15% ➢ 女性:20~25% 随年龄增长有所增加,中年时期最高
人体形态评定概述和测量要求
76
各种身体状况下的体脂百分比
人体形态评定概述和测量要求
77
用皮下脂肪厚度评价肥胖程度
人体形态评定概述和测量要求
人体形态评定概述和测量要求
61
(三)宽度指数
1、肩宽/身高×100 2、骨盆宽/身高×100 3、骨盆宽/肩宽×100 4、手宽/身高×100 5、足高/身高×100 ——指数大,身体较宽,体格较强壮
人体形态评定概述和测量要求
62
(四)环节围度指数
1、胸围/身高×100 2、腰围/身高×100 3、上臂放松围/身高×100 4、上臂紧张围/身高×100 5、大腿围/身高×100 6、小腿围/身高×100 ——指数大,相对较粗壮,反映各部位发育
人体形态评定概述 和测量要求
人体形态评定概述和测量要求
1
人体形态是指人体的概括性外部特征 主要包括 体格
身体组成成分 体型 身体姿势
人体形态评定概述和测量要求
2
人体形态测量概述
测量学标准姿势 三轴三面 方位术语 胸部体表划线 腹部体表划线 人体主要测量点 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 身体形态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测量仪器:杠杆秤
测量方法:受试者男生着短裤,女士短裤 背心站在秤台中央

人体形态学第03章第2节关节学ppt课件

人体形态学第03章第2节关节学ppt课件
特点:三个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
• 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 • 关节囊内侧、外侧有韧带 * 桡侧副韧带 * 尺侧副韧带 * 桡骨环状韧带 • 关节囊的后壁最薄弱
桡骨、尺骨向后脱位,移向肱骨的后上方
7 4
(一)上肢骨连结
2.自由上肢骨的连结 (2)肘关节 elbow joint
特点
7 5
(一)上肢骨连结
1.颅缝 (纤维连结)
2.颅结合 (软骨连结)
6 2
(二)颅骨的滑膜关节
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 1、构成: 下颌头、下颌窝、 关节结节。 2、结构特点: 1)关节囊松弛,包 关节结节,易前脱位。 2)囊内有关节盘。
6 3
3、运动(鞍状关节) 典型联动关节, 可作张
桡骨头半脱位
7 6
(一)上肢骨连结
当前臂伸直时,臂(肱骨) 轴与前臂(尺骨)轴的延长线间 出现一个约 165º~170°的角, 称提携角
运动:冠状轴—屈和伸
提携角
7 7
(一)上肢骨连结
2.自由上肢骨的连结
(3)前臂骨间的连结
• 桡尺近侧关节 • 前臂骨间膜 • 桡尺远侧关节
7 8
(一)上肢骨连结
黄韧带
3 7
(2)棘间韧带 interspinal
ligament
(3)棘上韧带 supraspinal ligament 项韧带 ligamentum nuchae
三长两短
(4)横突间韧带 intertransverse ligament
3 8
(5)关节突关节 zygapophysial joint
(4)环转
2 6
二、躯干骨的连结 (一)椎骨间的连结

第2章人体形态的评定

第2章人体形态的评定

THANK YOU! 谢谢大家!
手长 ✓ 测量体位:手指伸展位。 ✓ 测量点:从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连线的中
点到中指尖的距离。
2.下肢长度测量 体表标志
大转子
前 面 观
股骨头 股骨颈 小转子 臀肌粗隆
粗线
髁间窝
内侧髁
后 面 观
外侧髁
髁间隆起 内侧髁 胫骨粗隆
后面观
内踝
外侧髁 腓骨头 腓骨颈
外踝
下肢长 ✓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
一次围度。
3.大腿残端围度 ✓ 从坐骨结节直到残端末端,每隔5cm测量
一次围度。 4.小腿残端围度 ✓ 从膝关节外侧间隙起直到残端末端,每隔
5cm测量一次围度。
➢ 躯干围度测量 1.颈围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 然下垂。
测量点:通过喉结处测量颈部的围度,应 注意软尺与地面平行。
2.胸围 ✓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
8、10、12cm处测量围度,在记录测量结果时 应注明测量的部位。
小腿围度——最大围度、最小围度 ✓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 ✓ 测量点:分别在小腿最粗的部位和内、外
踝最细的部位测量围度。
截肢残端围度的测量 1.上臂残端围度 ✓ 从腋窝直到残端末端,每隔2.5cm测量一次
围度。 2.前臂残端围度 ✓ 从尺骨鹰嘴直到残端末端,每隔2.5cm测量
Page 20
肱骨头
大结节
小结节
关 节 盂
喙突
上角
冈上窝 肩胛切迹
肩胛冈 肩胛下窝
冈下窝
下角
肩峰 解剖颈 外科颈
桡神经沟
肱 前面观-右


内侧髁

人体形态测量

人体形态测量

1. 侧面观
(一)正常姿势
(1)正常所见:足纵弓正常,膝关节0°~5°屈曲, 髋关节0°,骨盆无旋转。正常人脊柱从侧面观 察有四个生理弯曲,头、耳和肩峰在同一条与 地面垂直的线上。
(2)检查方法:铅垂线通过的标志点:外耳孔 →肩峰→大转子→膝关节前面(髌骨后方)→ 外踝前约2cm。
2.后面观
正常所见:正常人跟骨底与跟腱在同一条 与地面垂直的线上,双侧内踝在同一高度, 胫骨无弯曲,双侧腘窝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大粗隆和臀纹同高,双侧骨盆同高,脊柱 无侧弯,双侧肩峰、肩胛下角平行,头颈 无侧斜或旋转。
截肢残端围度的测量方法
四、身高和体重的测量
身高和体重是衡量人体发育、营养状 况的基本指标,也是衡量其他生理指 标的基础。 身高和体重可因性别、年龄、饮食、 劳动、生活条件、健康状况、锻炼程 度及其他因素而有差别。
1.身高(身长)的测量
身高是骨骼发育情况的主要指标。 测量时应保持头正、颈直、挺胸、收腹、 双下肢伸直(不穿鞋)、足跟并拢在一 条线上,足尖打开约30°~40°。 身高因时间不同而有差别,人的身长一 般在清晨时较高、傍晚时较低。所以测 量应在相同的时间、条件下,用同一方 法进行测量,以减少误差。 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相对变长,身长 中点逐渐下移,6~7岁时在脐与耻骨联合 之间,成年时降至耻骨联合。正常人指 距等于身长。
上臂长
同上
前臂长
同上
手长
手指伸展位置
测量点
肩峰外侧端到桡骨茎突的距离 肩胛外侧端到肱骨外侧髁的距离
肱骨外侧髁到桡骨茎突的距离 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的连线起始到中指末端的距离
(二)下肢长 度的测量
一.下肢长:真性、假性 二.大腿长: 三.小腿长: 四.足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围测量
3.腹围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 然下垂 。
测量点:通过脐或第12肋骨的下缘和髂前 上棘连线中点的水平线。测量腹围时,应 考虑消化器官和膀胱内容物充盈程度对其 结果的影响。
腹围测量
4.臀围 测量体位: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 垂。 测量点:测量大转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间 上臀部的最粗部分。
3.大腿围度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
测量点:分别从髌骨上缘起向大腿中段取
6、8、10、12cm处测量围度,在记录测量 结果时应注明测量的部位。
大腿围度的测量
4.小腿围度 可以分为最大围度和最小围度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 测量点:分别在小腿最粗的部位和内、外 踝最细的部位测量围度。
足长度测量
三、截肢残端长度的测量
1.上臂残端的长度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臂残肢自然下垂。 测量点:从腋窝前缘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2.前臂残端的长度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臂残肢自然下垂。 测量点:从尺骨鹰嘴沿尺骨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上肢残肢断端长度测量
3.大腿残端长度
测量体位:仰卧位或用双侧腋杖支撑站立,健侧 下肢伸展。
第二节 人体形态评定技术
内容:
(一)体格评定 : 身高、体重、胸围、肢体长度和围度等
等。
(二)体型评定(谢尔登人体分类法) : 内胚型(肥胖型)、中胚型(健壮型) 、
外胚型(瘦小型)
(三)身体成分评定 皮肤、脂肪、肌肉、骨骼及内脏器官
1. 水中称重法 2.皮脂厚度的测量 3.生物电阻抗法 (四)身体姿势评定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体侧自然 下垂,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 立位。
测量点:从肱骨外上髁到桡骨茎突。
前臂长度测量
4.手长 测量体位:手指伸展位。
测量点:从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连线的中 点到中指尖的距离。
手长度测量
二、下肢长度的测量
髂结节
髂后上棘
外侧观-右
髂嵴 髂前上棘
弓状线
内侧观-右
个人资料信息 人体成分分析 肌肉脂肪分析
肥胖分析 肌肉均衡
附加数据
内脏脂肪面积 综合评估
体重控制
电阻抗值
一、人体测量
体 表 标 志 的 确 认
(一)头及躯干常用标志点 1.头顶点 2.颈点 3.胸中点 4.肩胛骨下角点 5.脐点 6.腰点
(二)上肢常用标志点 1.肩峰 2.肱骨内上髁、外上髁 3.鹰嘴 4.桡骨茎突 5.尺骨茎突 6.桡尺茎突中间点 7.指尖点
小腿围度的测量
二、截肢残端围度的测量
1.上臂残端围度 从腋窝直到残端末端, 每隔2.5cm测量一次围度。 2.前臂残端围度 从尺骨鹰嘴直到残端末端,
每隔2.5cm测量一次围度。
上肢残端围度测量
3.大腿残端围度 从坐骨结节直到残端末端, 每隔5cm测量一次围度。
4.小腿残端围度 从膝关节外侧间隙起直到 残端末端,每隔5cm测量一次围度。
(3)侧面观
从侧向看,耳屏、肩 峰、股骨大转子、膝、 踝应五点一线,位于 一条垂直线上。
(二)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
脊柱的4个正常生理弯曲:

即向前曲凸的颈曲;

向后曲凸的胸曲;
向前曲凸的腰曲和

向后曲凸的骶曲。

颈曲和腰曲最大,胸曲次之, 骶曲最小,具体见图。
腰 椎
骶骨
尾 骨
(一)侧面观: 正常颈曲和腰曲度介于3~5cm之间
协调功能是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 动能力,它要求在做运动时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节 奏,采用适当的距离、速度和肌力,准确的达到 运动目标。
协调和平衡密切相关,详见平衡协调功能评定。
(五)灵敏度
1.概念 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准确、协 调地改变身体姿势、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是运动 技能和身体素质在运动活动中的综合表现。
测量点:从坐骨结节沿大腿后面到残肢末端的距 离。
4.小腿残端长度
测量体位:仰卧位或用双侧腋杖支撑站立,健侧 下肢伸展。
测量点: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到残肢末端的距 离。
下肢残肢断端长度测量
三、身体围度(周径)的测量
(一)四肢围度的测量
1.上臂围度 (1)肘伸展位
测量体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 伸展。 测量点:在上臂的中部、肱二头肌最膨隆 部测量围度。
耳状面
髋臼 坐骨结节
耻骨梳 耻骨结节
闭孔 耻骨联合面
坐骨大切迹 坐骨棘
坐骨小切迹
大转子
前 面 观
股骨头 股骨颈 小转子 臀肌粗隆
粗线
髁间窝
内侧髁
后 面 观
外侧髁
髁间隆起 内侧髁 胫骨粗隆
后面观
内踝
外侧髁 腓骨头 腓骨颈
外踝
1.下肢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 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髂前上棘到内踝的最短距离, 或从股骨的大转子到外踝的距离。
2.影响因素 (1)年龄和性别 (2)体重 (3)疲劳 (4)训练水平
3.测定 (1)目测法 (2)游戏法
(六)柔韧测定
柔韧是指活动时关节活动范围的适应度。 柔韧性越好,活动时关节活动范围越大, 动作的适应能力越高。具体见关节活动度 评定。
3、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1)BMI的计算公式:
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
2)我国临床目前常用的成人肥胖诊断指标 (1)消瘦: BMI < 18.5 (2)正常: BMI 18.5~24.9 (3)超重: BMI 25 ~30 (4)肥胖:BMI >30
1)将仪器调零或进行校正 2)受试者测试前应排尽大小便,着短裤,
站立于秤台中央 3)以KG为单位,精确至0.1KG.
儿童和青少年的体重指标:
2~12岁:标准体重(kg)= 年龄× 2﹢8
13~16岁:标准体重(kg)=(身高cm- 100)×0.9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30%为轻度肥胖, 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 重度肥胖。
臀围测量
5.腰臀比(WHR) 即测量的腰围除以臀围的比值。
判断中心性肥胖的指标
女性:0.67-0.80 男性:0.85-0.95
二、姿势评定
身体姿势(posture)是指身体各部在空间 的相对位置,它反映人体骨骼、肌肉、内 脏器官、神经系统等各组织间的力学关系。
姿势评定是对患者的静态观察。
下肢残端围度测量
(三)躯干围度测量
1.颈围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 然下垂。
测量点:通过喉结处测量颈部的围度,应 注意软尺与地面平行。
颈围测量
2.胸围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 然下垂。
测量点:通过胸中点和肩胛骨下角点,绕 胸一周。测量应分别在被测者平静呼气末 和吸气末时进行。
下肢长度测量
2.大腿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 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股骨大转子到膝关节外侧关节 间隙距离。
大腿长度测量
3.小腿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 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到外踝的 距离。
小腿长度测量
4.足长 测量体位:踝关节呈中立位。 测量点:从足跟末端到第二趾末端距离。
人体重心线的位置
重心线是代表重力方 向的线,是一条假想 中的线。
正常重力通过全身的 韧带张力和肌肉等长 收缩产生的力矩得以 均衡。
正常人站立姿势常有 约4cm的前后倾斜。
重心:
直立位时,人的重心大约是在第二骶椎前 方约7cm处。
重心随人体的运动而发生改变。
姿势评定的方法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体侧自然 下垂,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 立位。
测量点:从肩峰外侧端到桡骨茎突或中指 尖的距离。
上肢长度测量
2.上臂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体侧自然 下垂,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 立位。
测量点:从肩峰外侧端到肱骨外上髁的距 离。
上臂长度测量
3.前臂长
肘伸展位上臂围度测量
(2)肘屈曲位 测量体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 用力屈曲。
测量点:同肘伸展位。
肘屈曲位上臂围度测量
2.前臂围度 (1)前臂最大围度
测量体位: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在前臂近端最膨隆部测量围度。
前臂最大围度测量
(2)前臂最小围度 测量体位: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在前臂远端最细部位测量围度。
身高一般在清晨较高,傍晚较低(足弓变 浅、椎间隙变小、脊柱弯曲度增加)。
测量时间,一般在上午10点左右。 正常成人指距等于身高。
2、体重
是人体横向生长、围度、厚度及重量 的整体指标,反映人体骨骼、肌肉、皮下 脂肪及内脏器官的发育状况和人体的充实 程度。
一天中体重变化模拟曲线图
要求:
目测法 铅垂线法 放射学评定
1 .静态姿势 —直立姿势评定
(1)前面观 双眼 应平视前方,两 侧耳屏上缘和眶 下缘中点应处同 一水平面上,左、 右髂前上棘应处 同一水平面上。
(2)后面观
头后枕部、脊柱和 两足跟夹缝线都应 处于一条垂直线上; 与脊柱相邻的两肩 和两侧髂嵴,对称 地处于垂直脊柱的 水平线上。
(三)速度
1.概念 速度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 能力 。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周期 性运动的位移速度。
2.测试 速度测试时用秒表或其他计时 仪器对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周期性运动 的位移速度进行如实的测定,做出评定。
(四)平衡、协调
平衡是指人体无论处在某种位置,在静止、运动 或受到外力作用的状态下,自动调整姿势并维持 姿势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