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人体形态评定PPT课件

合集下载

康复评定学课件第二章人体形态评定

康复评定学课件第二章人体形态评定

臀围测量示意图
3.臀围 测量体位:站位 测量方法:将带状皮尺 水平置于大转子与髂前上棘 连线中间,臀部最粗部分环 绕一圈测量,记录测量厘米 (cm)数。测量3次,测试 误差不得超过0.2cm
4.腰臀比 腰围臀围比(WHR)是指测量的腰围与臀围比值,反映 体内脂肪分布的指标,也是评估肥胖的重要标准。 评定标准:男性WHR正常上限为0.85~0.9,女性为 0.75~0.8。男性WHR大于0.9、女性WHR大于0.8为中心型肥 胖。
(三)四肢体表标志点 1.上肢体表标志点 (1)肩峰 :肩胛冈向外侧延伸的扁平突起。 (2)肱骨内上髁、外上髁 :肱骨远端内外两侧突起。 (3)鹰嘴 :尺骨上段膨大的突起,屈肘时形成明显的隆起 (4)桡骨头 :桡骨上端膨大。 (5)桡骨茎突点 :桡骨下端外侧向下的突起。 (6)尺骨茎突点 :尺骨头内侧的锥状突起。 (7)指尖点 :中指末端点。
第三节 人体形态评定的内容
人体形态评定的内容包括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的计 算及评定范围、正常躯干与四肢的围度、残肢的围度、正 常四肢的长度及残肢的长度测量。
一、身高与体重的测量
(一)身高 身高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反映人体骨骼发育
状况、身体纵向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一天内身高的变 动在1.5cm左右。清晨起床时最高,夜晚最低。这与一 天活动,身体在重力的影响下,脊柱生理弯曲加大,椎 间盘被压缩,足弓变浅等原因有关。因此,测量身高的 适宜时间一般在清晨或上午。
2.下肢体表标志点 (1)髂嵴点 :两侧髂骨翼最高点。 (2)髂前上棘 :髂嵴向前下方突出的点。 (3)股骨大转子 :股骨颈与股骨体交界处外上方的隆起, 一般在髂嵴下方一横掌处。 (4)股骨内上髁 :股骨远端内侧明显突起。 (5)股骨外上髁 :股骨远端外侧明显突起。 (6)髌骨中点 :髌骨底最高点与髌骨尖最下端连线的点。 (7)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 :股骨外上髁下缘膝关节线。 (8)内踝点 :胫骨下端突起,位于足的内上方 (9)外踝点 :腓骨下端突起,位于足的外上方。 (10)跟骨点 :足跟向后最突出的点。 (11)足趾点 :直立时,足尖向前方最突出的点。

《人体形态评定》课件2

《人体形态评定》课件2
围等
儿童标准:身 高、体重、头 围、胸围、腰
围等
老年人标准: 身高、体重、 腰围、臀围、
胸围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特殊人群标准: 职业人群标准:
残疾人、肥胖 运动员、模特、
者、瘦弱者等
演员等
不同种族的人体形态标准
亚洲人:身高、体重、体 脂率、肌肉量等指标
欧洲人:身高、体重、体 脂率、肌肉量等指标
非洲人:身高、体重、体 脂率、肌肉量等指标
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诊断疾病:通过 人体形态评定, 可以诊断出多种 疾病,如肥胖、 糖尿病、心血管
疾病等。
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人体形态评 定结果,可以为 患者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如 饮食、运动、药
物等。
康复治疗:人 体形态评定可 以帮助患者进 行康复治疗, 如运动疗法、 物理疗法等。
健康教育:通过 人体形态评定, 可以向患者普及 健康知识,提高 他们的健康意识 和自我管理能力。
运动员:肌肉发达,体格健 壮,耐力强
司机:坐姿端正,颈椎健康, 视力良好
在体育领域的应用
运动员选拔:通过人体形态评定,筛选出适合特定运动项目的运动员 训练计划制定:根据人体形态评定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运动损伤预防:通过人体形态评定,及时发现运动员的潜在运动损伤风险 运动康复:根据人体形态评定结果,制定针对性的运动康复计划
,
汇报人:
目录
人体形态评定的定义
人体形态评定是对人体形态特征进行测量、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包括身高、体重、体脂率、肌肉量等指标 目的是了解人体形态特征,为健康、运动和审美提供科学依据 应用领域广泛,如体育、医学、美学等
人体形态评定的目的和意义
评估人体形态:通过测量和观察,了解人体形态特征 健康风险评估:预测和评估个体的健康风险 运动能力评估:评估个体的运动能力和运动表现 制定运动计划:根据人体形态评定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和营养建议 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人体形态和健康的认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康复评定人体形态的评定 PPT

康复评定人体形态的评定 PPT
Page 21
部位 头 肩
骨盆 髋关节
髌骨
足部
前面观
评定要点 位置异常 肩峰上翘变形 髂嵴左右差 腰方肌短缩
变形 高度
内侧移位 X型腿
外侧移位 O型腿
足部异常
临床意义 有无斜颈 肩锁关节脱臼 髂前上棘左右差 下肢长度差 屈曲挛缩、前倾角增大 低位:髌韧带短缩 高位:股四头肌短缩 股骨颈前倾角增大 胫骨外旋 股骨颈前倾角变小 胫骨内旋 足大趾外翻
做准备。
Page 33
体格评定
测量时注意事项
1、检查项目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2、测量应按规定的方法操作 3、向被测量者说明测量目的和方法,以获得充分配合。 4、使用仪器测量时,每次测量前应对仪器进行校正。使用皮 尺进行测量时,应选择无伸缩性的皮尺。 5、被测量者着装以宽松、不厚重为原则,被测量部位应充分 暴露。 6、在测量肢体周径或长度时,应作双侧相同部位的对比以保 证测量结果可靠。重复测量时,测量点应固定不变。 7、评定表格设计科学,记录方法严格统一
帮助初步判断功能障碍的部位和程度
Page 13
身体姿势评定
正常姿势——静态姿势和动态姿势
Page 14
直立姿势的评定
后面观(正常)
注意:两腿并拢,自然站立,目 视前方,两手自然下垂。
三线:
头后枕部-脊柱-两足跟夹缝 线都应处于一条垂直线上;
与脊柱相邻的两肩和两侧髂 嵴,对称地处于垂直脊柱的水平 线上。
踝关节背屈受限 踝关节跖屈受阻
半月板损伤
膝过伸
膝屈曲
异常姿势的影响 (一)肌肉和韧带失平衡
变薄弱、随意性和灵活性↓、支持和保护关节 功能↓、关节稳定度↓
Page 30
(二)关节负重增加和压力分布异常

第二章 人体形态评定

第二章  人体形态评定
测量点:从肩峰外侧端到肱骨外上 髁的距离。
第三节 体格评定
三、身体长度的测量
(一)上肢长度的测量 3.前臂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体 侧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 腕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肱骨外上髁到桡骨茎突。
第三节 体格评定
三、身体长度的测量
(一)上肢长度的测量 4.手长
测量体位:手指伸展位。 测量点:从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连 线的中点到中指尖的距离。
第三节 体格评定
四、身体围度(周径)的测量
(一)四肢围度的测量 2.前臂围度 (1)前臂最大围度
测量体位: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在前臂近端最膨隆部测量 围度。
第三节 体格评定
四、身体围度(周径)的测量
(一)四肢围度的测量 2.前臂围度 (2)前臂最小围度
测量体位: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在前臂远端最细部位测量 围度。
第二章 人体形态评定
主讲人 喻多多
1 概述 2 身体姿势评定 3 体格评定
第一节 人体形态评定的内容
(一)体格评定 : 身高、体重、胸围、肢体长
度和围度 (二)体型评定 :
内胚型(肥胖型)、中胚型 (健壮型) 、外胚型(瘦小型) (三)身体成分评定
皮肤、脂肪、肌肉、骨骼及 内脏器官 1. 水中称重法 2.皮脂厚度的测量
第三节 体格评定
三、身体长度的测量
(二)下肢长度的测量 1.下肢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髂前上棘到内踝的最短距离,或从股骨的大转子到外 踝的距离。
第三节 体格评定
三、身体长度的测量
(二)下肢长度的测量 2.大腿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股骨大转子到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距离。

第2章人体形态的评定

第2章人体形态的评定

THANK YOU! 谢谢大家!
手长 ✓ 测量体位:手指伸展位。 ✓ 测量点:从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连线的中
点到中指尖的距离。
2.下肢长度测量 体表标志
大转子
前 面 观
股骨头 股骨颈 小转子 臀肌粗隆
粗线
髁间窝
内侧髁
后 面 观
外侧髁
髁间隆起 内侧髁 胫骨粗隆
后面观
内踝
外侧髁 腓骨头 腓骨颈
外踝
下肢长 ✓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
一次围度。
3.大腿残端围度 ✓ 从坐骨结节直到残端末端,每隔5cm测量
一次围度。 4.小腿残端围度 ✓ 从膝关节外侧间隙起直到残端末端,每隔
5cm测量一次围度。
➢ 躯干围度测量 1.颈围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 然下垂。
测量点:通过喉结处测量颈部的围度,应 注意软尺与地面平行。
2.胸围 ✓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
8、10、12cm处测量围度,在记录测量结果时 应注明测量的部位。
小腿围度——最大围度、最小围度 ✓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 ✓ 测量点:分别在小腿最粗的部位和内、外
踝最细的部位测量围度。
截肢残端围度的测量 1.上臂残端围度 ✓ 从腋窝直到残端末端,每隔2.5cm测量一次
围度。 2.前臂残端围度 ✓ 从尺骨鹰嘴直到残端末端,每隔2.5cm测量
Page 20
肱骨头
大结节
小结节
关 节 盂
喙突
上角
冈上窝 肩胛切迹
肩胛冈 肩胛下窝
冈下窝
下角
肩峰 解剖颈 外科颈
桡神经沟
肱 前面观-右


内侧髁

第2章人体形态评定

第2章人体形态评定
法—较少运用 令被测者直立,测量者将重锤
的端线置于被测者枕骨粗隆中点 (或第7颈椎棘突中心点),待 垂线稳定与两腿夹缝时,测量脊 柱每一呈侧凸区域偏离垂线的最 远点到垂线的水平距离
第二节 身体姿势评定
(二)后面观
4.脊柱侧弯: n X线测量Cobb角—常用 Step1:确定侧弯的端椎; 确定方法:两个椎体间隙凹侧>凸 侧的最后一个椎体。 Step2:在上端椎的椎体上缘划一横 线,同样在下端椎椎体的下缘划一 横线。对此两横线各做一垂直线; Step3:二垂直线的交角
4
第一节 概述
体型评定(somatotype assessment/evaluation ) 体型是指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遗传、营养、环境及疾病 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身体外形特征。 体型评定多采用定性的评定方法。评定人体的体型,主要 是对体型进行分类。
1.美国学者的分类 (1)内胚型(肥胖型) (2)中胚型(健壮型) (3)外胚型(瘦小型) 2. 国内学者的分类 (1)瘦长型(无力型) (2)矮胖型(超力型) (3)均匀型(正力型)
第二章 人体形态的评定
人体形态的评定
1 第一节 概述 2 第二节 身体姿势评定 3 第三节 体格评定
2
第一节 概述
人体形态 概念:身体的最直观的外部表现,包括器官系统 的外形结构、体格、体型及姿势。
方法:测量+评价
意义:了解生长发育异常及伤病所致的身体形态 方面的变化,确定由于形态变化导致的功能障碍 及其程度。
Page 9
第二节 身体姿势评定
二.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
(一)侧面观
从侧面观察,正常颈曲度和腰曲 度介于于3~5cm之间。 (测量颈椎生理曲度的方法为沿齿状突后
上缘开始向下,连每一椎体后缘成一 弧线,再由齿状突后上缘至第七颈椎 椎体后下缘作一直线,弧线的最高点 至直线的最大距离为颈椎生理曲度的 数值。)

第二章 人体形态评定

第二章  人体形态评定

(五)灵敏度
1.概念 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准确、协 调地改变身体姿势、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是运动 技能和身体素质在运动活动中的综合表现。 2.影响因素 (1)年龄和性别 (2)体重 (3)疲劳 (4)训练水平 3.测定 (1)目测法 (2)游戏法
(六)柔韧测定 柔韧是指活动时关节活动范围的适应度。 柔韧性越好,活动时关节活动范围越大, 动作的适应能力越高。具体见关节活动度 评定。
第二节 身体姿势评定
身体姿势(posture)是指身体各部在 空间的相对位置,它反映人体骨骼、肌肉、 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各组织间的力学关 系。正确的身体姿势应具备如下条件:具 有能使机体处于稳定状态的力学条件;肌 肉为维持正常姿势所承受的负荷不大;不 妨碍内脏器官功能;表现出人体的美感和 良好的精神面貌。
3.大腿围度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 。 测量点:分别从髌骨上缘起向大腿中段每隔 6、8、10、12cm处测量围度,在记录测量 6 8 10 12cm 结果时应注明测量的部位。 。
大腿围度的测量
4.小腿围度 可以分为最大围度和最小围度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 膝关节伸展位。 测量点:分别在小腿最粗的部位和内、外 踝最细的部位测量围度。
臀围测量
四、身高和体重的测量 (一)体重
一天中体重变化模拟曲线图
(二)身高
一天中身高变化模拟曲线图
(三)身体质量指数(body (三)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BMI) 1.BMI的计算公式 BMI的计算公式 BMI=体重(kg) 身高的平方( 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 2.我国临床目前常用的成人肥胖诊断指标 (1)消瘦: BMI < 21 (2)正常: BMI 21~24 21~ (3)肥胖: BMI> 26

《人体形态评定》课件

《人体形态评定》课件
例如,在游泳项目中,选材时会特别关注身体比例、肩宽、 臂长等指标;在体操项目中,则更注重身体柔韧性、协调性 和平衡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康复医学领域
01
在康复医学领域,人体形态评定 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 况,评估其康复进程和治疗效果 。
02
通过定期对人体形态进行评估, 医生可以及时发现患者身体形态 的变化,调整康复计划,促进患 者身体功能的恢复。
肌肉量与糖尿病
肌肉量充足可以降低糖尿病风险,肌肉量不 足容易导致糖尿病。
肌肉量与心血管疾病
肌肉量充足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肌肉 量不足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
肌肉量与骨折风险
肌肉量充足可以降低骨折风险,肌肉量不足 容易导致骨折。
04 人体形态评定的 实践应用
运动员选材
运动员选材是人体形态评定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通过对运 动员的身体形态进行评估,可以预测其运动潜力和适合的运 动项目,为选拔优秀运动员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超声波检查,评估器官结构和功能。
肌肉功能评估
肌力评估
通过测试肌肉力量,评 估肌肉功能和运动能力

肌耐力评估
通过测试肌肉耐力,评 估肌肉持续工作的能力

柔韧性评估
通过测试关节活动范围 ,评估肌肉柔韧性和关
节灵活性。
协调性评估
通过测试协调性和反应 能力,评估运动协调性
和平衡能力。
03 人体形态与健康 的关系
健身与塑形领域
健身与塑形领域是人体形态评定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评估个体的身体形态,可以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和 塑形目标。
例如,对于想要减肥的人,可以通过评估其身体脂肪含量 、肌肉量和骨架结构等信息,制定合适的饮食和运动计划 ;对于想要塑造特定体型的人,可以通过评估其身体比例 和曲线等指标,制定合适的塑形方案。

人体形态评定.65页PPT

人体形态评定.65页PPT

人体形态评定.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7
(二)截肢残端围度的测量
1.上臂残端围度 从腋窝直到残端末端, 每隔2.5cm测量一次围度。 2.前臂残端围度 从尺骨鹰嘴直到残端末端,
每隔2.5cm测量一次围度。
.
48
上肢残端围度测量
.
49
3.大腿残端围度 从坐骨结节直到残端末端, 每隔5cm测量一次围度。
4.小腿残端围度 从膝关节外侧间隙起直到残 端末端,每隔5cm测量一次围度。
一、体表标志的确认
.
15
.
16
二、身体长度的测量
(一)上肢长度的测量
1.上肢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 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肩峰外侧端到桡骨茎突或中指尖的距离。
.
17
上肢长度测量
.
18
2.上臂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肩峰外侧端到肱骨外上髁的距离。
.
36
三、身体围度(周径)的测量 (一)四肢围度的测量 1.上臂围度 (1)肘伸展位
测量体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 测量点:在上臂的中部、肱二头肌最膨隆部测量 围度。
.
37
肘伸展位上臂围度测量
.
38
(2)肘屈曲位 测量体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用 力屈曲。
测量点:同肘伸展位。
第二章 人体形态评定
.
1
第一节 人体形态评定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内容 (一)体格评定 :
身高、体重、胸围、肢体长度和围度 (二)体型评定 :
内胚型(肥胖型)、中胚型(健壮型) 、 外胚型(瘦小型)
.
2
(三)身体成分评定 皮肤、脂肪、肌肉、骨骼及内脏器官
1. 水中称重法 2.皮脂厚度的测量 3.生物电阻抗法 (四)身体姿势评定
.
11
5.胸部畸形 (1)扁平胸 (2)桶状胸 (3)鸡胸 (4)漏斗胸 (5)不对称胸 6.骨盆后倾 7.骨盆前倾
.
12
8.膝过伸 9.膝屈曲
.
13
三、异常姿势的影响
1、肌肉和韧带失平衡 2、关节负重增加和压力分布异常 3、继发性功能障碍 4、诱发疼痛(以慢性无菌性炎症为主)
.
14
第三节 体格评定
.
50
下肢残端围度测量
.
39
肘屈曲位上臂围度测量
.
40
2.前臂围度 (1)前臂最大围度
测量体位: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在前臂近端最膨隆部测量围度。
.
41
前臂最大围度测量
.
42
(2)前臂最小围度 测量体位: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在前臂远端最细部位测量围度。
.
43
3.大腿围度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
.
33
上肢残肢断端长度测量
.
34
3.大腿残端长度
测量体位:仰卧位或用双侧腋杖支撑站立,健侧 下肢伸展。
测量点:从坐骨结节沿大腿后面到残肢末端的距 离。
4.小腿残端长度
测量体位:仰卧位或用双侧腋杖支撑站立,健侧 下肢伸展。
测量点: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到残肢末端的距 离。
.
35
下肢残肢断端长度测量
测量点:分别从髌骨上缘起向大腿中段每隔
6、8、10、12cm处测量围度,在记录测量结 果时应注明测量的部位。
.
44
大腿围度的测量
.
45
4.小腿围度 可以分为最大围度和最小围度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 测量点:分别在小腿最粗的部位和内、外 踝最细的部位测量围度。
.
46
小腿围度的测量
.
28
3.小腿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肢伸展, 髋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到外踝的距离。
.
29
小腿长度测量
.
30
4.足长
测量体位:踝关节呈中立位。 测量点:从足跟末端到第二趾末端距离。
.
31
足长度测量
.
32
(三)截肢残端长度的测量 1.上臂残端的长度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臂残肢自然下垂。 测量点:从腋窝前缘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2.前臂残端的长度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臂残肢自然下垂。 测量点:从尺骨鹰嘴沿尺骨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
4
一、正常姿势及其评定
(1)前面观 双眼应平视前方, 两侧耳屏上缘和眶下缘中 点应处同一水平面上,左、 右髂前上棘应处同一水平 面上。
(2)后面观 头后枕部、脊柱 和两足跟夹缝线都应处于 一条垂直线上;与脊柱相 邻的两肩和两侧髂嵴,对 称地处于垂直脊柱的水平 线上。
(3)侧面观 从侧向看,耳屏、肩峰、股骨大转子、膝、踝应五点一线,位
.
3
第二节 身体姿势评定
身体姿势(posture)是指身体各部在空间的 相对位置,它反映人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神 经系统等各组织间的力学关系。正确的身体姿势应 具备如下条件:
1、具有能使机体处于稳定状态的力学条件; 2、肌肉为维持正常姿势所承受的负荷不大; 3、不妨碍内脏器官功能; 4、表现出人体的美感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
19
上臂长度测量
.
20
3.前臂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 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肱骨外上髁到桡骨茎突。
.
21
前臂长度测量
.
22
4.手长
测量体位:手指伸展位。 测量点:从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连线的中点到中指 尖的距离。
.
23
手长度测量
.
24
(二)下肢长度的测量
于一条垂直线上。同时可见脊柱的4个正常生理弯曲,即向前曲凸的颈曲;
向后曲凸的胸曲;向前曲凸的腰曲和向后曲凸的骶曲。颈曲和腰曲最大,
胸曲次之,骶曲最小。
.
5
二、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
(一)前面观
1.下颌骨不对称 2.锁骨和其他关节不对称 3.髋外旋、髋内旋 4.膝外翻 5.膝内翻 6.胫骨外旋 7.胫骨内旋 8.拇外翻 9.爪形趾锤状趾
.
6
(二)后面观
1.头部倾斜 2.肩下垂 3.肩内旋、外旋 4.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悬垂测量法
.
7
COBB
脊 柱 侧 弯 角 测 量 法
.
8
5.骨盆向侧方倾斜 6.骨盆旋转
.
9
7.扁平足 8.高弓足
.
10
(三)侧面观 正常颈曲和腰曲度介于3~5cm之间 1.头向前倾斜 2.胸脊柱后凸 驼背 3.平背 4.鞍背
1.下肢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肢伸展, 髋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髂前上棘到内踝的最短距离,或从股骨 大转子到外踝的距离。
.
25
下肢长度测量
.
26
2.大腿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肢伸展, 髋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股骨大转子到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距离。
.
27
大腿长度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