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动力常用检测-徐彰2020

合集下载

胃肠道功能动力学检查

胃肠道功能动力学检查

胃肠道功能动力学检查胃肠道功能动力学检查包括胃运动功能测定,肠道通过时间测定和压力测定等胃肠道功能动力学检查介绍:胃肠道功能动力学检查包括胃运动功能测定,肠道通过时间测定和压力测定,直肠-肛门运动功能测定,胃电图(EGG),胆道运动功能检测,胃充盈及排空功能检查,小肠充盈及排空功能检查,酸返流试验八项检查,主要检查胃肠道功能。

胃肠道功能动力学检查正常值:1. 肠道通过实践测定和压力测定食物通过肠道时间正常,并且小肠内压力正常稳定。

2. 胃运动功能测定进餐一小时后, 胃内没有或者有少量不消化标志物。

餐后胃窦收缩频率>50次小时, 平均波幅>30mmHg/2小时内, 常表明胃动力降低。

3. 胃电图中正常情况下餐后、餐前胃电主功率比大于1。

正常胃电主频为2~4周/分,餐后应占75%以上。

4. 静脉注射胆囊收缩素(CCK) 测量胆囊的排空指数, 正常可达70%。

5. 酸返流试验中正确时胃内pH值为1~4,高压区食管内pH值为5~7。

6. 直肠-肛门运动功能测定是直肠初始感觉值为87.3ml(P<0.05),直肠排便值为128.4ml(P<0.05),直肠疼痛值为206.1ml(P<0.05)。

胃肠道功能动力学检查临床意义:异常结果:1. 肠道通过实践测定和压力测定食物通过肠道时间长或者短,并且小肠内压力大,为肠易激综合症。

2. 胃运动功能测定进餐一小时后, 胃内仍存留大部分不消化标志物, 尤其在小试餐后, 表明患者可能缺乏消化间期相收缩或收缩幅度低下。

餐后胃窦收缩频率<50次小时, 平均波幅<30mmHg/2小时内, 常表明胃动力降低。

3. 胃电图中正常常情况下餐后、餐前胃电主功率比小于1。

4. 静脉注射胆囊收缩素(CCK) 测量胆囊的排空指数, < 40% 则可认为胆道功能障碍。

5. 酸返流试验中pH<4持续5min以上为阳性,为胃食管返流症。

6.胃肠道排空缓慢或者滞留,充盈时间长。

胃动力检测

胃动力检测
胃肠电图 检测仪
消化内科 沈菊
发展历程
胃肠电图检测是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广大 医学专家用来研究胃肠功能性疾病的一种 新的研究方法,在临床上用来诊断胃肠功 能性疾病成为比较可靠的手段。中华消化 学会于1999年制定了胃肠电图临床诊断标 准,并与国际胃肠电学会胃电图临床诊断 标准接轨,从而规范了我国胃肠电图临床 应用研究工作。
检查前准备
1.停服药物两天以上 2.一至二天禁食烟、酒、辛辣、油腻或刺激
性食物 3.空腹6小时以上 4.避免重体力劳动和紧张的精神活动 5.安静仰卧5-10分钟 6.电源要稳压,仪器要接地良好 7.排除一切干扰及咳嗽、深呼吸等影响因素
检查注意事项

3.波形反映面积:反映胃电图的功率大小,一定意 义上体现其胃肠舒缩功能。正常成人50-150。
4.波形主频率:反映胃电图波形合成的主要频率成 分,正常成人为2.4-3.7。
5.餐后/餐前功率比:反映餐前、餐后的功率变化。 正常值为〉1. 〈1胃动力不足。
2.安放电极处应以无水(或95%)酒精脱脂 3.以记录胃体、胃窦两导联为主,多导记录
增加胃小弯、胃大弯 3.接地电极位于右小腿内侧踝部 4.参考电极位于右手腕内侧
有效电极体表投影位置为:
胃体(1导联):剑突与脐连线中点向左旁 开3-5cm,往上1cm。
胃窦(4导联):剑突与脐连线中点向右旁 开2-4cm。
原理和特点:
胃肠电图检测方式是通过体表电极无创性 采集胃肠生物电信号,利用检测提供的定量分 析数据所反映出来的胃肠生物电信号(胃肠电 图)的特异性,了解胃肠的蠕动情况及胃肠动 力的强弱,从而为判断如FD、胃肠节律紊乱综 合症(GDS)、胃肠动力不足、肠易激综合症 (IBS)、胃动过速、胃动过缓等疾病提供科 学依据,同时也为做过胃/食管或肠道手术的 病人术前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的对比提供 检测手段。

胃肠动力测试实验报告(3篇)

胃肠动力测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胃肠动力测试,探讨大黄对小鼠胃肠推进作用的影响,为中药大黄在胃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体重(20±2)g,共40只。

2. 实验药物:大黄提取物(以干重计)。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肝素钠、生理盐水溶液。

4. 实验仪器:胃肠动力测试仪、电子天平、手术显微镜、剪刀、镊子、注射器等。

三、实验方法1. 动物分组: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大黄低剂量组、大黄中剂量组和大黄高剂量组。

2. 给药方法:大黄低剂量组给予大黄提取物100mg/kg,大黄中剂量组给予大黄提取物200mg/kg,大黄高剂量组给予大黄提取物400mg/kg,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各组小鼠均通过灌胃方式给药,连续给药7天。

3. 胃肠动力测试:在实验结束后,采用胃肠动力测试仪对各组小鼠进行胃肠动力测试。

具体操作如下:a. 将小鼠麻醉后,固定于手术显微镜下。

b. 用手术剪刀在腹部进行开腹手术,暴露出小肠。

c. 将肝素钠溶液注入小肠,以防止血液凝固。

d. 将小肠插入胃肠动力测试仪,记录胃肠蠕动情况。

e. 测试结束后,将小鼠恢复麻醉状态,并进行缝合。

4.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小鼠的胃肠蠕动速度、蠕动频率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1. 各组小鼠的胃肠蠕动速度:大黄低剂量组、大黄中剂量组和大黄高剂量组的胃肠蠕动速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2. 各组小鼠的胃肠蠕动频率:大黄低剂量组、大黄中剂量组和大黄高剂量组的胃肠蠕动频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五、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大黄对小鼠胃肠推进作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大黄中的有效成分可能通过调节胃肠神经递质、平滑肌收缩等功能,促进胃肠蠕动,从而改善胃肠动力障碍。

六、结论大黄具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可为中药大黄在胃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胃肠动力检查手册》_01

《胃肠动力检查手册》_01

《胃肠动力检查手册》《胃肠动力检查手册》前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关胃肠道疾病的研究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内科医师而言,消化道一直是肉眼无法看到的盲区。

自从有了纤维内窥镜的应用,胃肠病学家才有幸能看到消化道,并知道有否病变。

但凭此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某些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尤其是动力异常性疾病,依据视力所见是不能确定诊断的。

近年来,由于对胃肠道生理学的大量研究,从而建立了很多新的技术,如 pH 监测、胃肠测压及最近的胃电图,这些新技术已在世界各地成为胃肠道疾病研究的常规方法。

这些技术需要临床医师和临床研究者的掌握和使用。

本书作为实用手册,目的就是使任何胃肠中心都能针对疑有的功能性疾病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并告诉他们如何一步一步地进行检查。

书中所述及的种种检查方法需要一定的胃肠道解剖学基础知识,故本书第一章复习了相关的解剖学内容,并与临床医学相结合论述。

随后的四章是消化道各主要部位功能性疾病的检查方法。

为便于参考,每一种疾病均按相同的标题进行编写,并将最佳的诊断方法作为重点加以阐述。

1/ 3第八章叙述操作方法。

在此部分内容,我采用相同的标题(适应症、禁忌症、仪器、术前准备、术中注意事项、检查步骤、术后注意事项、资料分析、注意事项);读者可将此书作为手册,从中迅速查阅。

本书有两章对小儿胃肠道疾病的内容,可能会使读者感到惊奇。

因为儿科疾病的诊断较为特殊,坚于无法确切叙述病情的儿童来说,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定量分析非常有用。

儿科疾病胃肠道定量检查,有时可与成人完全一样,有时则需较大的修正。

本书是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

许多十分繁忙又大力鼓励我的临床研究者对本书编写提出了宝贵意见,没有他们的帮助就不可能完成此书。

十分感谢本书的所有编写者,特别感谢 Eamonn Quigley 博士在百忙之中仔细审阅了全部内容并为本书作序。

并感谢 ManfredRitter 博士撰写动态计数检测章节、 Jonas Zaar 先生提供原始插图。

胃肠运动观察 实验报告

胃肠运动观察 实验报告

胃肠运动观察实验报告胃肠运动观察实验报告引言:胃肠运动是指消化道中食物被推动和混合的过程,它对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实验旨在观察和记录胃肠运动的过程,以便更好地了解消化系统的功能和机制。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 一台电子胃肠运动观察仪- 一份标有时间轴的观察表格- 一组实验对象(志愿者)2. 实验步骤:a. 让实验对象空腹至少8小时,以确保胃肠道内没有食物残渣。

b. 让实验对象坐下,并将电子胃肠运动观察仪连接到他们的腹部。

c. 启动观察仪,开始记录胃肠运动的过程。

d. 实验对象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自由活动,但不得进行剧烈运动。

e. 持续记录胃肠运动的变化,直到观察时间结束。

实验结果:根据我们的观察,胃肠运动表现出以下特点和变化:1. 胃肠蠕动:我们观察到胃肠道的蠕动运动,这是一种周期性的收缩和舒张。

这种运动有助于将食物推进到下一个消化阶段。

我们记录了每次蠕动的时间和持续时间,发现它们在不同的实验对象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 混合运动:在胃肠道中,食物不仅被推动,还会被混合。

我们观察到胃肠道壁的收缩和放松,以及食物的搅拌和翻转。

这种混合运动有助于将食物与消化液混合,以便更好地进行化学消化。

3. 蠕动波:我们还观察到胃肠道中的蠕动波,这是一种沿着消化道传播的波动。

这种波动有助于将食物从胃向肠道推进,并促进充分的消化和吸收。

我们记录了蠕动波的速度和频率,发现它们在不同的部位和时间段有所不同。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胃肠运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胃肠道的运动是由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控制的,这种运动是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下产生的。

胃肠道的蠕动、混合运动和蠕动波相互协调,确保食物在消化道中顺利推进和消化。

实验结果还显示了不同实验对象之间的差异。

这可能是由于个体差异、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进一步研究可以探索这些差异的原因,并为个性化的医疗和营养建议提供依据。

总之,胃肠运动是消化系统中至关重要的过程。

胃肠动力测定实验报告

胃肠动力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胃肠动力学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胃肠动力测定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 通过实验,观察和评估大黄对小鼠胃肠推进作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胃肠动力是指胃肠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运动,是食物在胃肠道的有效推进。

大黄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泻下通便、清热解毒等功效。

本研究旨在通过胃肠动力测定实验,观察大黄对小鼠胃肠推进作用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小鼠10只,体重(20±2)g。

2. 试剂:大黄提取物、生理盐水、墨汁、乙醇、甲醛等。

3. 仪器:胃肠动力测定仪、显微镜、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1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大黄组(A组)和对照组(B 组)。

2. 实验前准备:(1)大黄组小鼠灌胃大黄提取物,剂量为0.1g/kg体重,对照组小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

(2)实验前12小时禁食不禁水,实验前4小时禁水。

3. 实验操作:(1)将小鼠置于胃肠动力测定仪上,记录胃肠动力指标。

(2)在实验开始前,记录小鼠胃肠动力指数(GI)。

(3)灌胃大黄提取物或生理盐水后,每隔一定时间记录胃肠动力指数。

(4)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粪便颜色、形状、数量等指标。

4. 数据处理:(1)计算胃肠动力指数的平均值、标准差等指标。

(2)比较大黄组和对照组的胃肠动力指数差异。

五、实验结果1. 大黄组小鼠胃肠动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大黄对小鼠胃肠推进作用有抑制作用。

2. 大黄组小鼠粪便颜色较深,形状较粗,数量较少,与对照组相比,大黄组小鼠粪便性状改善明显。

六、实验结论大黄对小鼠胃肠推进作用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泻下通便、清热解毒等功效有关。

本研究为大黄在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大黄对小鼠胃肠推进作用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大黄中的活性成分有关。

2. 大黄在临床应用中,可用于治疗胃肠动力不足引起的便秘等症状。

3.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大黄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胃肠肌电图检查

胃肠肌电图检查

胃肠肌电图检查
一、原理和适应证
胃肠蠕动是由平滑肌细胞的电活动激活的,在胃肠平滑肌细胞中可以记录到3种电活动,即静息膜电位、慢波电位和动作电位。

体表胃肠肌电图反映的是胃肠壁平滑肌的基本节律,即慢波电位。

由于该电位频率固定,而且决定胃肠肌的收缩频率和传导方向,决定着蠕动的节律。

因此,胃肠肌电图检查可以了解有无胃肠电节律的异常,间接反映胃肠排空、蠕动功能和胃肠平滑肌收缩活动状况。

二、方法(体表检测)
被测者放松、平静地躺在检查床上,将银-氧化银电极作为传感器放在上腹部,并接好一个肢体参照导联,通过胃肠电图分析仪记录胃慢波的频率和幅度。

正常慢波频率为每分钟3次,波幅为150~ 250nV。

三、注意事项
(1) 被测者在测试前2天不饮酒,不服用影响胃肠运动的药物,如甲氧氨普胺、多潘立酮、西沙必利阿托品等.咳嗽者暂停检查。

(2)测试前将氧化银电极在生理盐水中浸泡15分钟以上,电极安放位置要正确。

(3)测试过程中避免吞咽动作和深呼吸。

胃肠运动实验报告

胃肠运动实验报告

胃肠运动实验报告胃肠运动实验报告引言:胃肠道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将食物消化吸收并排出体外。

了解胃肠运动对于研究消化功能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胃肠运动的变化,探究其规律性和影响因素。

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选择:选择健康的小鼠作为实验对象,确保实验结果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2. 实验条件: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保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3. 实验装置:使用胃肠道运动记录仪,该仪器可以记录胃肠道的运动情况,包括蠕动波的频率、幅度和传导速度等参数。

4. 实验操作:将小鼠固定在实验台上,通过手术方法将胃肠道与运动记录仪连接,记录一定时间内的胃肠运动情况。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 胃肠道蠕动波的频率:实验结果显示,胃肠道蠕动波的频率呈现规律性变化。

在饥饿状态下,胃肠道蠕动波的频率较低,大约为每分钟2-3次。

而在进食后,胃肠道蠕动波的频率明显增加,可以达到每分钟10次以上。

2. 胃肠道蠕动波的幅度:实验结果表明,胃肠道蠕动波的幅度与进食量呈正相关关系。

进食量越大,胃肠道蠕动波的幅度越大。

这是因为食物的进入刺激了胃肠道的收缩运动,促进了食物的推进和消化。

3. 胃肠道蠕动波的传导速度:实验结果显示,胃肠道蠕动波的传导速度与胃肠道的位置有关。

在胃部,蠕动波的传导速度较快,可以达到每秒10-20厘米。

而在肠部,蠕动波的传导速度较慢,大约为每秒1-2厘米。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胃肠运动的规律性和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胃肠道蠕动波的频率、幅度和传导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饥饿状态、进食量和胃肠道位置等。

这些调控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消化功能的调节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

然而,本实验仍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我们只观察了健康小鼠的胃肠运动情况,结果可能与人体存在差异。

其次,实验中的因素调控并不全面,还有其他未考虑到的因素可能对胃肠运动产生影响。

胃肠动力检查项目

胃肠动力检查项目
究某些致病因素与胃动力异常的关系以及
评价EGG在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
胃排空
适应症: 1、4岁以上儿童 2、间歇性上腹疼痛、饱胀、嗳气、反酸、
烧心、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并排 除器质性疾病者需要了解胃的排空功能. 禁忌症: 1、不能自主吞咽者 2、怀疑机械性幽门梗阻或机械性肠梗阻及 禁忌X线摄片者
• 胃电图功率的相对值则反映了胃动力情况
• 胃动过速和胃动力低下有关,通常是从远端胃 窦的异位起博点起源的,这种胃动过速的逆向 传播抑制了胃有规律的协调收缩.
• 胃动过缓和胃动力的关系仍有争议,无论胃动 过缓是否抑制了胃动力,都依赖于胃动过缓的 自身特点.
单导胃电,检测胃节律异 常,不能检测慢波的传播
神 经 胃 肠 病 学 模 式 图
胃肠动力的检测及治疗项目
食管:食管测压、24小时食管pH监测 胃:胃电图、5hGE、water-loading test、胃电起搏
小肠:H2呼气试验、24hGITT 结肠:48/72hGITT 直肠肛门:直肠肛门测压、肛门生物反馈
心理测试:SDS、SAS、ANS、人格测试
胃肠起搏
• 胃肠起搏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人胃起 搏点的电活动可被外加的电流刺激所 “驱动”(driven).利用电子技术产生的与 人体胃基本电节律相似的生物电信息,选 择最佳的治疗频率与幅值,经体表作用于 胃体起搏点,使胃电活动产生跟随效应 (follow effect),恢复正常的胃电节律和 波幅,从而减轻或消除胃功能障碍性疾病 的症状,达到治疗目的.
(6)每组疾病的发生部位、症状不同,但 可能有共同的发病机制,包括动力异常、 内脏敏感性增高、脑-肠相互作用、脑-肠 肽和受体改变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
FGIDs 罗马II体系的核心是胃肠功能紊 乱的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及行为的生物社会-心理概念的形成.

许镇 常见疾病体征

许镇 常见疾病体征



特点的常见慢性肝病
肝硬化
【症状】

代偿期(早期)
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
恶心,排便异常,乏力,消瘦

失代偿期(中、晚期)
重,水肿、尿少、腹胀、黄疸
皮肤粘膜出血、发热、意识障碍
肝硬化
【体征】

肝功能损害症候群 面色晦暗、黄疸、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 肝掌、男性乳腺发育、下肢水肿
肝掌
黄疸与腹水
食 管 静 脉 曲 张
胃底静脉曲张
直肠静脉曲张
腹壁静脉曲张
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
【定义】
指阑尾的急性炎症性病变。常见急腹症
【症状】
腹痛:转移性右下腹痛 上腹或脐周痛(内脏神经痛)
↓4~6h后
右下腹痛(躯体神经痛) 伴随症状:恶心、吐、泻、便秘、发热等
急性阑尾炎
【体征】
腹部压痛
腹肌紧张:阑尾穿孔 压痛性包块:阑尾脓肿形成 直肠指诊:局部触痛明显
急 性 炎 症 , 称 为 急 性 腹 膜 炎 ( acute peritonitis)
急性腹膜炎 -分类
☆ 按炎症范围分:弥漫性、局限性 ☆ 按发病来源分: 继发性:多见,继发于腹腔内脏器 穿孔、炎症蔓延、外伤等 原发性:感染来源于腹腔外病灶经 血液或淋巴液播散 ☆ 按炎症性质分:无菌性、感染性

急性腹膜炎 --体征
腹部体征 视: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偶见腹膨隆 触: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
—腹膜炎三联征
板状腹—胃溃疡穿孔,强酸刺激 叩: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 听: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局限性腹膜炎:可触及压痛性包块
肝硬化
【概述】 肝硬化是一种肝细胞弥漫损害引起 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和结节形成,导致 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肝内循环障碍为

胃肠动力检查方法

胃肠动力检查方法

胃肠动力检查方法
胃肠动力检查是用于评估胃肠道的运动功能的一种检查方法。

常见的胃肠动力检查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胃肠电生理检查:通过放置电极在胃肠道上,记录胃肠道的电活动,如胃波、肠波等,以评估胃肠道的运动功能。

2. 胃肠道X线检查:通过口服或灌肠造影剂,结合X线影像技术观察胃肠道的形态和运动情况。

常见的胃肠道X线检查包括胃蠕动检查、胃肠通透时间检查等。

3. 胃肠道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技术观察胃肠道的形态和运动情况。

胃肠道超声检查可以评估食物通过胃肠道的速度和胃肠道壁的运动情况。

4. 胃肠道测压检查:通过插入一根薄管或传感器到胃肠道中,测量胃肠道内的压力变化。

胃肠道测压检查可以评估胃肠道的收缩力和蠕动情况。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种或多种进行检查,以评估胃肠道的运动功能和检测相关疾病。

具体检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和医生的建议进行。

判断肠道内肠碱性磷酸酶活性水平的检测方法及相关应用[发明专利]

判断肠道内肠碱性磷酸酶活性水平的检测方法及相关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判断肠道内肠碱性磷酸酶活性水平的检测方法及相关应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高辰哲,李傲辰,徐庆,李鑫荣,韩建春,惠觅宙
申请号:CN202010091288.3
申请日:20200213
公开号:CN111621545A
公开日:
2020090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判断肠道内肠碱性磷酸酶活性水平的检测方法及相关应用,属于检测领域。

本发明通过尿液pH检测来间接判断胃肠道酸碱负荷水平和肠道内pH相关肠碱性磷酸酶活性水平,胃肠道酸碱负荷和尿液pH呈正相关的关系,肠道内碱负荷时与肠碱性磷酸酶活性水平呈正相关,并可判断通过服用肠碱化制剂在治疗肠道碱性磷酸酶活性相关疾病的食用剂量和疗效。

本研究还表明通过服用肠碱化制剂(例如:含有微胶囊包膜丁酸钠的肠碱化和脂肪吸收阻断矿物质爆膨颗粒)治疗后尿液pH达到6.4或以上时的剂量有利于治疗肠道碱性磷酸酶活性相关疾病(高血糖、高血脂和结肠炎)的治疗。

本发明通过尿液pH检测快捷、简单有效。

申请人:李鑫荣
地址:266600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姜山镇外商工业园广东路一号海诺大厦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方韬法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刘青霞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钡胶条标记法测胃肠动力

钡胶条标记法测胃肠动力

钡胶条标记法测胃肠动力1. 引言钡胶条标记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来测量胃肠道的运动情况。

该方法通过在患者口服钡胶条后进行X射线检查,观察钡胶在胃肠道中的运动轨迹,从而评估胃肠动力的正常与异常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钡胶条标记法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2. 原理钡胶条标记法是基于钡剂的X射线吸收能力与其浓度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钡胶在胃肠道中的运动轨迹,可以了解胃肠道的蠕动情况。

钡胶条在胃肠道中的运动速度与胃肠道的蠕动速度相对应,从而可以评估胃肠动力的正常与异常情况。

3. 操作步骤3.1 准备工作•患者需要空腹,一般要求至少8小时内禁食。

•准备好钡胶条、X射线设备以及其他必要的检查器材。

3.2 检查过程1.患者口服钡胶条。

2.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连续的X射线检查,记录钡胶在胃肠道中的运动情况。

3.观察钡胶在胃肠道中的运动轨迹,并记录相应的时间点和位置。

4.根据观察到的钡胶运动轨迹,评估胃肠动力的正常与异常情况。

3.3 注意事项•患者在检查前应告知医生有无过敏史或对钡剂过敏的情况。

•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应保持平静,配合医生的操作。

4. 应用钡胶条标记法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评估胃肠动力的正常与异常情况。

具体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4.1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钡胶条标记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道炎症、溃疡、肿瘤等。

通过观察钡胶在胃肠道中的运动轨迹,医生可以判断胃肠道的蠕动情况是否正常,并进一步评估病变的位置和程度。

4.2 胃肠道功能评估钡胶条标记法可以评估胃肠道的蠕动速度和协调性,帮助医生判断胃肠道功能是否正常。

通过观察钡胶在胃肠道中的运动轨迹,可以了解胃肠道的蠕动情况,从而评估胃肠道的功能状态。

4.3 药物疗效评估钡胶条标记法可以用于评估药物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医生可以在口服钡胶条前后进行连续的X射线检查,观察钡胶在胃肠道中的运动轨迹的变化,从而评估药物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5. 结论钡胶条标记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来测量胃肠道的运动情况。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动素和小肠传递时间检测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动素和小肠传递时间检测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动素和小肠传递时间检测
闻勤生;许才绂
【期刊名称】《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3(014)004
【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群,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病机理。

为增加对这一常见病的了解,我们检测了FD患者的空腹血浆胃动素和小肠传递时间(small boweltranist time,SBTT),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FD的诊断按文献[许国铭.解放军医学杂志 1992;17(1):68]。

65例 FD 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9例,年龄平均37岁(17~62岁)。

表现为动力障碍型35例,反流型20例,溃疡病型10例,各组年龄和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

【总页数】2页(P308-309)
【作者】闻勤生;许才绂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3
【相关文献】
1.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动素、生长抑素与胆囊收缩素的检测及意义 [J], 杜伟华;李曙平;张振书;张万岱
2.多潘立酮对血浆胃动素及小肠传递时间的影响 [J], 黄裕新;许才绂
3.血浆胃动素与小肠传递时间关系的探讨 [J], 黄裕新;许才绂
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层得小肠传递时间及血浆胃动素测定 [J], 聂雷;蒋地能
5.摩腹运气功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生长抑素和胃动素的影响 [J], 罗国亮; 杨思为; 刘红婴; 刘锡坚; 甄会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GC2020 中国胃食管反流GERD共识意见解读(2020)

CGC2020  中国胃食管反流GERD共识意见解读(2020)

CGC2020 | 中国胃食管反流GERD共识意见解读(2020)2020年10月30~31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在广东珠海召开。

31日上午,在动力+功能性疾病分会场,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就中国GERD2020年共识意见进行解读及经验分享,从不同维度梳理2020年GERD最新共识与2014年旧版共识的区别并指出共识意见更改的原因且提供了相关文献支持。

邹多武教授:GERD的症状诊断(包括难治性GERD)邹多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邹多武教授主要从GERD的症状诊断及难治性GERD的定义及评估等方面进行学术分享。

在GERD的症状诊断方面,典型症状包括烧心及反流,该症状在GERD中比例较高,共识意见列举了国内外共识意见作为文献支持。

其他症状方面包括胸痛、上腹烧灼感、上腹痛、上腹胀、嗳气等为GERD不典型症状。

新共识较2014年删除了“少数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因为GERD不典型症状多种多样,删除是为了提醒大家关注GERD的不典型症状。

在难治性GERD方面,邹教授特别强调了定义,着重指出了一天两次使用PPI治疗8周后反流、烧心症状无明显改善。

这个是目前主流的观点。

同时强调了PPI服用方法、剂量及种类对于疗效的影响。

对于难治性GERD的诊断,建议完善食管阻抗、pH监测等进行评估,在治疗方面,指出可尝试更换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权衡利弊后行内镜或手术治疗。

肖英莲教授:GERD的检查方法肖英莲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GERD的诊断方法较多,根据典型的症状可拟诊,PPI试验性治疗可作为初步诊断方法,相关反流问卷亦可作为辅助诊断工具。

肖教授指出,具有反流性症状的初诊患者建议行内镜检查,食管反流监测可提供客观的胃食管反流证据,单纯食管pH监测可检测酸反流,食管阻抗-pH监测可同时检测酸及非酸反流。

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可检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动力状态,同时该检查目前作为抗反流内镜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前的常规评估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察。测压孔间隔大,可能遗漏微 变化图,更精确且及时反映全部食管
小病变部位
的压力变化。测压孔间隔小,可辨别
微小病变部位
图像分析方面,传统测压对检查 图像分析方面,HRM主要数据则由计算
者的经验要求更高,分析步骤繁 机自动生成和分析,省时、减少人为
琐,主观因素大
分析误差
我国胃肠动力检查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上海新华医院施诚仁教授首先用直肠肛管测压法对儿童直肠肛门 功能进行研究,并以食管测压和pH监测技术诊断胃食管反流,开创了我国儿科领域胃 肠动力技术的临床应用。
• 简易法主要是服用钡条一次,在48h摄片一张,以第五腰椎 棘突下缘与髂嵴连线为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的分界线。(48h 异常者应加摄72h)
➢参考值:正常人在48小时90%排出体外。临床上大多用此简易 法。
园 掷 咀 肮 铡 裕 咬 徒 搭 锋 呐 噪 斧 罚 芬 鳃 肤 酱
全消化道通过时间
24小时GITT
➢1994年叶瑞云教授在浙大儿童医院率先成立儿童胃肠动力室,开展国际上通用的新型 胃肠动力检测技术
➢2005年第一届儿童胃肠动力性疾病学术会议召开,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我国儿童胃肠 动力检查的开展及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诊治和科研水平。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胃肠动力检测技术的推广,国内已有数家单位开展儿童食管阻抗– pH联合测定、高分辨食管测压、高分辨直肠肛门测压等,极大地提高了胃肠动力性疾 病及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治水平。
• 20世纪末21世纪初,高分辨率测压系统(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HRM)诞生
仪器
传统测压
4-8通道放大器、加压袖袋灌 注
高分辨测压(HRM) 8-36通道放大器、自动控制电动泵
High Resolution Anorectal Manometry
Catheter
10 sensors spaced at 7 mm on center
5小时胃排空
适应证: ➢具有持续或反复的早饱、腹胀、恶心或上腹不适的症状,需明
确或除外胃动力异常者。 ➢为胃轻瘫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胃动力异常疾病提供诊断依据。 ➢胃的生理及病理的研究。 ➢帮助胃部手术、药物等疗效的判断。
禁忌证: ➢主要是疑及消化道穿孔或幽门、肠道完全梗阻者。
5小时胃排空
术前准备:
动力障碍性胃肠病
器官功能改变 动力 动力 内脏敏感性
胃食管反流 弥漫性食管痉挛 胃轻瘫 假性肠梗阻 结肠无力
功能性胃肠病
病痛体验 症状
动力 内脏敏感性 症状评估(罗马标准) 社会心理测评 食管烧心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便秘 肠易激综合征
Drossman DA.Gastroenterogy 2016
胃电图
方法
➢前一天晚餐后禁食,第二天晨空腹进行检查,术前48小时停用影响胃肌电
活动的药物。
➢清洁皮肤,并去除体毛,在电极上涂上导电糊,电极的放置是沿胃窦轴线
方向进行,一电极置于腹部正中线上,剑突与脐连线中点处,另一电极置
于其左上方45度角5cm处,参考电极置于右腹部与正中电极同一水平10
-15cm处。
象 河 棍 动 我 计 蓉 茵 眨 撂 挣 莲 砒 几 庇 漱 汐 操
胃电图
注意事项
➢保持病人在检查过程中安静及舒适体位,以免运动影响胃电节 律。
➢有时可能与十二指肠电节律重叠(10-12周/分)。
➢避免无线电的干扰,如病人常用的移动电话等。
揖 妊 暮 愈 瞩 汰 施 失 巡 掂 无 各 当 峨 族 燥 省 铆
2 sensors inside the balloon
Each sensor has 12 pressure sensitive segments arranged circumferentially
导管
传统测压
高分辨率测压(HRM)
4或8通道导管,覆盖个别检查部位 22通道导管,覆盖全部检查部位包括: UES、食管、LES及胃内
➢患者禁食12小时。
➢准备所需的仪器、必备的药品及标准试餐。
➢试餐:80g面饼方便面(不辣)+一根火腿肠
舀 胖 决 鸟 漠 奄 十 戈 靴 忠 赚 椎 稽 阔 涕 辰 辑 咨
5小时胃排空
➢标记物法:常用钡条,钡条的长度为10mm,直径为1mm,在 摄入试餐同时分次吞入,不得嚼碎,一般在5小时后,让病人服 20%稀钡约10-20ml,摄腹部平片,根据钡条的分布来计算出 5h的胃排空情况。
Example 3: Mixed constipation
72h: 15%, 45% above sigmoid 40% below sigmoid bove sigmoid 40%below sigmoid
胃电图 适应证
➢胃轻瘫。包括糖尿病、硬皮病等是否累及胃肠道等。
➢提示有胃动力障碍症状的患者是否确实存在运动障碍,如恶心、呕吐、餐 后饱胀、餐后腹痛等。
➢鉴别便秘是慢通过型还是出口梗阻型,指导治疗。
禁忌症:
➢不能自主吞咽者
➢怀疑机械性幽门梗阻或机械性肠梗阻及禁忌X线摄片者
术前准备: 见胃排空节
歪 按 燃 皇 阑 蒲 噬 蝶 坠 能 舞 姜 赎 垦 阅 酒 啪 痴
全消化道通过时间
➢标记物法:同胃排空法,有双标记物法和简易法
• 双标记物法是相隔12小时服用钡条,分别在第12、18、 24、36、48、60小时摄片,计算出胃肠道通过时间,正常人 在2000Kcal试餐、膳食纤维10-20g的情况下,50%标记物 排出的时间是25h,其中口-盲部通过时间是9h,结肠通过时 间是16h。
➢参考值:一般混合食物试餐,5h的胃排空应>90%,这种方法 在临床上最常用。
灿 灰 惰 蜘 祭 宇 凯 蔬 作 度 阴 遏 毯 拘 侣 捶 炳 肖
5小时胃排空
惯 锨 节 窖 帖 长 奥 将 杖 绎 罩 准 摧 束 膳 旭 幅 囚
5小时胃排空
注意事项
➢检查前1周停用影响胃肠动力的药物。
➢食物的组成,热卡及形态均影响胃排空,一定要标化。
影响 • 1977年,水灌注测压系统经过改进,诞生了液压毛细管灌注系统(4→6→8侧孔导管)
HRM的历史
• 20世纪70至80年代,固态测压系统开始出现,最初为固态变应 片测压导管,之后又发展了固态电容测压导管。至90年代,消 化道测压史发生重大变革,在压力图形显示上,Clouse和 Staiano从地形图的形态获取灵感,共同开发了时空图 (spatiotemporal plot)显像模式。
➢用欧姆计检测电极阻抗,小于5K则可以进行EGG检查,先空腹检查30-
60分钟;进标准餐后(如:80g方便面+火腿肠),再检查60-90分钟,所
有事件应进行标记。
尝 麓 赌 镰 岁 得 蹋 恿 晋 戚 歼 雪 择 靠 丫 窿 彼 有
胃电图
蒋 胶 得 斥 梧 府 则 阅 尽 挂 妮 侣 菜 襟 掘 涌 优 伞
➢ 我院胃肠动力室始建于2004年 ➢ 以儿外胃肠动力实验室为基础逐渐发展
而来 ➢ 以成人、儿童患者为对象
胃肠动力室年工作量
2500 2000 1500
胃肠动力检查总量
2131
1686
1568 1434 1460
1823
991 1013 1000
500
0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胃肠动力相关科室
神经及康复科
消化科
内分泌科
呼吸科
肛肠科
耳鼻咽喉科
外科(普外、儿童 外科、脊柱、胃食 管反流中心等)
HRM的历史
• 1877年,Gowers记录肛管静息压力并首次发现直肠扩张后肛管松弛(RAIR)。 • 1883年,Hugo Kronecker和他的学生Samuel James Meltzer人类历史上的首次食管测压。 • 1948年,Charles F Code采用注水的多腔导管及气囊记录了食管的蠕动。 • 1950年,Gauer和Gienapp采用微型电磁压力传感器(Gauer传感器)来研究食管压力, • 1956年,Code等[21采用侧孔导管在胃食管连接处记录到了一个高压带,并将其称为Les • 1973年,Waldeck等采用水灌注4侧孔导管进行测压,水灌注系统 • 1975年,Dodds等在1975年进行了快速牵拉测量LES压力,指出了“快速牵拉”的优越性 • 1976年,Dent等发明了“袖套”(sleeve)技术,袖套可以测量LES全长的压力,从而消除位移的
近3年检查量
900
813
818
800
700
638
600
523
545 494
500 420
445
400
300
246
200
100
84
245
246
0 2017
2018
2019
食管测压 肛门测压 24小时食管pH 生物反馈
胃肠动力相关检查
➢5小时胃排空 ➢全胃肠通过时间 ➢胃电图 ➢24小时食管pH及阻抗监测 ➢食管压力测定 ➢肛门直肠压力测定 ➢生物反馈
正常值
EGG波形 1-2.4cpm 2.4-3.6cpm 3.6-9.9cpm 10-15cpm 餐前餐后功率
描述 胃动过缓 胃电节律正常 胃动过速 十二指肠-呼吸 餐后/餐前>1
胃电图
➢正常胃电图:餐后胃电信号功率或幅度常增加;正常情况下餐 后/餐前胃电主功率比大于1;正常胃电主频为2-4周/分,餐后 此主频应占75%以上。
➢异常胃电图可见于:餐后餐前胃电主功率小于1,可能提示为餐 后胃动力低下,或空腹情况下存在胃过度扩张。胃窦动力低下 时,可见胃动过速(大于4周/分),或胃动过缓(小于2周/分)。一 些异常的胃电图如:胃动过缓、胃动过速、胃电节律紊乱、胃 电节律消失等主要见于特发性胃轻瘫、糖尿病胃轻瘫、妊娠呕 吐、晕动病、一些并无排空障碍的消化不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