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涛教授学术经验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铁涛教授学术经验介绍
广州中医药大学刘小斌
一.生平简介
邓铁涛,名锡才,广东开平人,中共党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代著名中医学家。1916年农历10月11日出生于一个中医家庭,1932年就读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37年毕业为该校第九届毕业生。在长达近70年的医疗教学科研生涯中,融古贯今,积累丰富临床诊疗经验,提出一系列对现代医学发展有影响的理论学说。
二.临证学术经验
(一)冠心病论治
中医虽无冠心病之名,但邓老认为可以古说参证。
1.辩明病位,详审病机
①病位在心
冠心病辨证首先要辨明病位。《内经》既称“真心痛”,《金匮》又有“胸痹”篇,则此病病位在心无疑。心下是胃的位置,心痛与胃病古人早有所鉴别,今天临床仍须认真诊察。其次要详审病机,邓氏认为冠心病是本虚标实之证。
②本虚标实
本虚虽指全身之虚,但心虚是其突出的矛盾。心虚的特点,心主火,意味着人体能源之所主。心搏一停,其他系统也就随之停止。
标实,主要是痰和血瘀。虚与实,孰先孰后?应该说是先有虚。由于心阳心阴俱虚,才引起气血失畅,气虚生痰,血滞成瘀。气虚可引起血瘀,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
全国各地对冠心病的治疗方剂,以祛瘀为主;广东的病例,心气虚(阳虚)兼痰浊者为多见。特别是早、中期患者,其后则兼瘀或兼痰瘀者为多。
2.辨证论治
①心阳虚(兼痰或瘀):一般用温胆汤加党参(竹茹10克、枳壳5克、橘红5克、
法半夏10克、茯苓15克、党参15克、甘草5 克)。
②心阴虚用药:一般选用生脉散(太子参18克、麦冬9克、五味子9克)为主方。
③阴阳两虚用药:用温胆汤合生脉散,或四君子汤合生脉散,不宜用炙甘草汤。
④兼痰兼瘀用药:痰证为主的可于温胆汤中酌加胆星、远志或括萎、薤白之类,
瘀证为主的可用蒲黄、五灵脂、川芎、丹参、三七之属为主。
⑤血压或血脂高用药:山楂、杜仲、桑螵蛸。
⑥心绞痛有突然发作:邓氏祖传验方出五灵止痛散。
⑦急性心肌梗塞抢救:通脉止痛是抢救的首要步骤,可用冠心苏合九1~2枚立即
嚼服。
⑧调养:人参10 陈皮1
3、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的临床研究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为当今心血管学科前沿尖端技术,心脏中心有些医务人员,开始以为西医外科搭桥,中医加开点中药,就算是中西结合研究了。而邓老的思
维是:“在手术前,有些必须手术的病人,因为身体条件差,不能上手术台,那么术前用中药调理,使他达到做手术的条件;在手术后,用中药防治并发症以及合并症的发生;在康复期,用中医药防止心血管的再堵塞、再狭窄。”研究最终目的是要服中药代替心脏搭桥手术,即用“治未病”代替“治末病”。
邓老与心脏中心四位博导,至2004年10月共进行114例临床研究。射血分数低于30%不能做手术者,调脾护心提高射血分数达到手术标准;手术后创伤者,心阳受挫,致脾失健运,聚湿于肺成痰,或术中麻醉以及气管插管等对气道的刺激,肺失宣发通调,水饮内停成痰浊,给予除痰化湿中药;术后康复期,¡°气虚¡±则为血管易再堵塞、再狭窄之根本,邓氏冠心方,以人参补益元气;田七活血祛瘀通脉;茯苓、竹茹、枳壳等药除痰理气。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病位主要在心脾两脏,调脾护心为防治基本原则。这一研究成为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中医综合干预方案临床研究¡±项目。
4.中药临床制剂
冠心止痛膏, 五灵止痛散,暖心胶囊,养心胶囊,广州冠心丸,又名冠心丸、胸痹心泰胶囊。
(二)高血压病论治
中医无高血压病之病名。根据本病的主要症状及其发展过程,属于中医之“眩晕”、“头痛”、“肝风’、“中风”等病证的范围,病位主要在肝。
1.肝与五脏之关系
叶天士:“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则刚劲之质,得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何病之有?”
邓老推崇王旭高治肝学说,以肝气、肝风、肝火辨治。王氏说:“内风多从火出,气有余便是火,余故曰肝气、肝风、肝火,三者同症异名,但为病不同,治法亦异耳。”
2.辨证论治
审证用药,合理降压(五条方),调养巩固。
①平肝潜阳,石决牡蛎汤(自订方):
石决明(先煎)30克、生牡蛎(先煎)30克、白芍15克、牛膝15克、钩藤15克、莲子心6克、莲须10克。
如苔黄、脉数有力加黄芩;若兼阳明实热便秘者,可加大黄之类泻其实热;
苔厚腻去莲须加茯苓、泽泻;头痛甚属热者加菊花或龙胆草;头晕甚加明天麻;
失眠加夜交藤或酸枣仁。
②滋肾养肝,莲椹汤(自订方):
莲须12克、桑椹子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山药15克、龟板(先煎)30克、牛膝15克。气虚加太子参;舌光无苔加麦冬、生地;失眠心悸加酸枣仁、柏子仁。
③调补肝肾,肝肾双补汤(自订方):
桑寄生30克、首鸟24克、川芎 9克、淫羊藿9克、玉米须30克、杜仲9克、磁石
(先煎)30克、生龙骨(先煎)30克。若兼气虚加黄芪30克。若以肾阳虚为主者,用附桂十味场(肉桂3克、熟附子10克、黄精20克、桑椹10克、丹皮9克、云茯苓10克、泽泻10克、莲须12克、玉米须30克、牛膝9 克)。若肾阳虚甚兼浮肿者,用真武汤加黄芪30克、杜仲12克。
④健脾益气,赭决七味汤(自订方):
黄芪30克、党参15克、陈皮6 克、法半夏12克、云茯苓15克、代赭石(先煎)30克、草决明24克、白术9克、甘草2克。若兼肝肾阴虚者加首乌、桑椹、女贞之属;
若兼肾阳虚者加肉挂心、仙茅、淫羊藿之属;若兼血瘀者加川芎、丹参之属。3.生活调养
包括:调节情志、体育疗法,倡导“医疗步行”、中西并用、勿食过咸。
唐²孙思邈在《千金要方²食治》:“咸走血......咸入胃也,其气走中焦,注于诸脉,脉者血之所走也,与咸相得即血凝”。
(三)中风(脑血管意外)论治
风、劳、臌、膈,古称四大证,而中风居其首。脑血管意外属中医“中风”
病范围,中医的中风病包括现代医学多种疾病,但主要还是指脑血管意外的疾病,可以分为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两类。
1.内因为主,内虚为本
通过文献的复习及结合多年临床治验,邓老认为中风的病因病机,应以内因为主,内虚为本,加以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以致肝风、肝火内动,或湿痰、瘀血内阻,或虚阳浮越而发病。而外风外寒亦往往为本病之诱发原因。
2.辨证分型治疗:中脏、中腑、中经络。
(1)中脏: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发热或不发热为主要表现。分阳闭证、阴闭
证、脱证。
①阳闭证至宝丹及清肝降火,滋阴潜阳之剂。
②阴闭证苏合香丸及熄风豁痰之剂。
③脱证参附汤、地黄饮子。
(2)中腑
以神清,或神情默默,善悲而哭,半身不遂或但臂(腿)不遂,失语或语言不利,口眼歪斜,或大小便失禁,关格等为主要表现。本型多经中脏转轻而出腑,或中经络转重而入腑。
①肝阳亢盛:羚羊角骨汤(自拟),羚羊角骨25克、钩藤15克、白芍12克、地
龙12克、石决明30克、竺黄10克、云苓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兼热盛者,可加黄芩、莲子心、石膏;兼痰可加胆星、全蝎、僵蚕;兼失语者加全蝎;菖蒲,或合至宝丹。
②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或黄芪桂枝五物汤。若兼失语则加全蝎、菖蒲、远
志,或合猴枣散(成药)。若以血瘀为主,气虚不甚者,可用王清任通窍活血汤加减。
③阴亏血虚:用地黄饮子。若兼失语,加竺黄、菖蒲、生葱。
(3)中经络
以口眼歪斜,语言不利,肌肤不仁,手足麻木为主要表现。
①风痰阻络:秦艽牵正汤(自拟):秦艽18克、川芎10克、当归l0克、白芍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