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2010年高考化学知识点详解大全 第一部分 化学基本概念 第3讲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高三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三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化学作为高中科学课程的一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在高三阶段,学生需要准备应对最终考试,并且对于化学的必背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掌握。
本文将对高三化学必背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
一、元素、化合物与混合物1. 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物质,在化学符号中用符号表示,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
2.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请用化学式表示,如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
3.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其组成物质可以通过物理手段分离。
二、化学键和化学反应1. 化学键是将原子结合在一起的力量,主要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 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吸引作用形成的,通常存在于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
3. 共价键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通常存在于非金属元素之间。
4. 有机物中的碳元素通常与氢元素形成共价键。
5. 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离子反应等。
三、化学平衡和溶液1. 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保持不变的状态。
2. 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反应平衡程度的数值,通常用K表示。
3. 溶液是由溶质溶于溶剂形成的透明均匀体系。
4.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四、酸碱与氧化还原反应1. 酸是指能够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指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2. pH是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指标,酸性溶液pH值在0-7之间,碱性溶液pH值在7-14之间,中性溶液的pH值为7。
3.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反应过程中电荷的转移,包括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反应。
五、有机化学基础1. 有机化合物是以碳为主要元素的化合物,通常含有氢、氧、氮等其他元素。
2. 烃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和炔烃。
3. 醇是由羟基(-OH)取代碳氢化合物得到的有机化合物。
4. 醛和酮是由羰基(C=O)取代碳氢化合物得到的有机化合物。
2010高考化学重点知识记忆
2010 高考化学重点知识记忆一、几个常见的热点问题1.阿伏加德罗常数( 1)条件问题: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增大,不能使用22.4 L/mol 。
(2)状态问题:标准状况时,H2O、N2O4、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为液态或固态;SQ、P2O5等为固态,不能使用22.4 L/mol。
(3)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及微粒数目:如D2O、18O2、H37Cl等。
(4)某些特定组合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如Ne、O3、P4等。
(5)某些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如白磷( 31 g白磷含1.5 mol P—P键)、金刚石(12 g金刚石含2 mol C —C键)、晶体硅及晶体SiQ (60 g二氧化硅晶体含4 mol Si —O键)、C n (1 mol C n 含n mol 单键,n/2 mol 双键)等。
(6 )某些特殊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目:如Na2O2与H2O、CC2的反应(1 mol Na2O2转移1 mol电子;C2与H2O、NaOH的反应(1 mol Cl2转移1 mol电子。
若1 mol Cl2作氧化剂,则转移2 mol电子);Cu与硫的反应(1 mol Cu反应转移1 mol电子或1 mol S反应转移2 mol 电子)等。
(7)电解质溶液中因微粒的电离或水解造成微粒数目的变化:如强电解质HCl、HNO3等因完全电离,不存在电解质分子;弱电解质CfCOOH HClO等因部分电离,而使溶液中CH3COOH HClO浓度减小;Fe3+、Al3+、CQ2-、CfCOO「等因发生水解使该种粒子数目减少;F$+、Al3+、CO32-等因发生水解反应而使溶液中阳离子或阴离子总数增多等。
(8)由于生成小分子的聚集体(胶体)使溶液中的微粒数减少:如 1 mol Fe3+形成FeQHR 胶体时,微粒数目少于1 mol。
(9)此外,还应注意由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微粒时,是否告知了溶液的体积;计算的是溶质所含分子数,还是溶液中的所有分子(应考虑溶剂水) 数;某些微粒的电子数计算时应区分是微粒所含的电子总数还是价电子数,并注意微粒的带电情况 (加上所带负电荷总数或减去所带正电荷总数)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3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课件
⑥6.02×1023个白磷分子, 。
提示:(1)6.6 (2)2NA (3)(b-a)NA (4)①>⑥>⑤>③>②>④
2021/4/17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10
第3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课件
考点演练
考向一 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常温常压下,氯气的摩尔质量等于71 g B.1 mol H2SO4中含有2 mol氢元素 C.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就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D.2 g氦气所含的原子数目约为0.5×6.02×1023
C.一个“CH3COOK”微粒的质量约为
98 6.02 10 23
g
D.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的CH3COOK的物质的量为1 mol
解析:1 mol CH3COOK 的质量为 98 g,A 错误;摩尔质量的单位是 g·mol-1,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
“1”,B
错误;一个“CH3COOK”微粒的质量约为
9
第3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课件
2.(1)0.1NA个臭氧分子中的氧原子数与
g CO2分子中的氧原子数相等。
(2)8 g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数是
。
(3)1个NO分子的质量是a g,1个NO2分子的质量是 b g,则氧原子的摩尔质量是 g·mol-1。
(4)标准状况下有①0.112 L水 ②0.5NA个HCl分子 ③25.6 g SO2气体 ④0.2 mol氨气 ⑤2 mol氦气 所含原子个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2021/4/17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3
第3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课件
考点突破 真题体验
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三化学是高中化学的重要阶段,主要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内容。
以下是高三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由碳、氢和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包括无机物质。
2. 烃:只含有碳和氢的有机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和炔烃等。
3. 烷烃:分子中只有单键的烃,如甲烷、乙烷等。
4. 烯烃: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双键的烃,如乙烯、丙烯等。
5. 炔烃: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三键的烃,如乙炔、丙炔等。
6. 芳香族化合物:具有苯环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如苯、甲苯等。
7. 醇:分子中含有羟基的有机化合物,如甲醇、乙醇等。
8. 醛:分子中含有羰基的有机化合物,如甲醛、乙醛等。
9. 酮:分子中含有两个羰基的有机化合物,如丙酮、丁酮等。
10. 羧酸:分子中含有羧基的有机化合物,如甲酸、乙酸等。
11. 酯:由酸和醇反应生成的有机化合物,如乙酸乙酯、丙酸甲酯等。
12. 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和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13. 蛋白质: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4. 核酸:由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有机物,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15. 糖类:由多个碳原子组成的多羟基有机物,是生物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16. 脂质: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的有机物,是生物体的能量储存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无机化学1.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的表格。
2.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包括周期性重复出现的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变化。
3.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形成和消失。
4.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过程,包括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
5. 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接受电子的物质,被还原。
6. 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被氧化。
7. 酸碱反应: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产生盐和水。
8.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指标,越接近0表示越酸性,越接近14表示越碱性。
2010高考化学熟记知识
Hale Waihona Puke 三、基本概念 1. 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3、熔沸点、状态:
① 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 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 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19、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21、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22. 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其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不是稳定结构。
28.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9.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30.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31.氨水的密度小于1,硫酸的密度大于1,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3、 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高三年级化学重要知识点(最新)
高三年级化学重要知识点(一)一、基本概念1.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有固定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2.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4.盐和碱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酸和碱反应一定只生成盐和水5.得电子能力强的物质失电子能力一定弱6.非金属元素原子氧化性较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则较强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8.标准状况下,22.4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O与CO2中所含碳原子总数约为NA9.碳-12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碳-12的摩尔质量为12g/mol10.将NA个NO2气体分子处于标准状况下,其体积约为22.4L11.25℃时,pH=13的1.0L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12.常温常压下,32g氧气中含有NA氧分子13.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14.反应热ΔH的大小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反应的快慢有关15.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16.胶体能产生电泳现象,说明胶体带有电荷17.向一定温度下足量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wg硫酸铜粉末,搅拌后静置,溶液的浓度和质量分数不变,硫酸铜变为CuSO4·5H2O,其质量大于W×250/160g二、基本理论1.原子量是原子质量的简称2.由同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3.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大4.在HF、PCl3、CO2、SF6等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e-结构5.同一主族元素的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不一定升高,但其氢化物的熔沸点一定升高6.核电荷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可以是:(1)原子和原子;(2)原子和分子;(3)分子和分子;(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高三年级化学重要知识点(二)甲烷的制取和性质1.反应方程式CH3COONa+NaOH→加热--Na2CO3+CH42.为什么必须用无水醋酸钠?水分危害此反应!若有水,电解质CH3COONa和NaOH将电离,使键的断裂位置发生改变而不生成CH4.3.必须用碱石灰而不能用纯NaOH固体,这是为何?碱石灰中的CaO的作用如何?高温时,NaOH固体腐蚀玻璃;CaO作用:1)能稀释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减少NaOH跟试管的接触,防止腐蚀玻璃.2)CaO能吸水,保持NaOH的干燥.4.制取甲烷采取哪套装置?反应装置中,大试管略微向下倾斜的原因何在?此装置还可以制取哪些气体?采用加热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的装置,原因是便于固体药品的铺开,同时防止产生的湿存水倒流而使试管炸裂;还可制取O2、NH3等.5.实验中先将CH4气通入到KMnO4(H+)溶液、溴水中,最后点燃,这样操作有何目的?排净试管内空气,保证甲烷纯净,以防甲烷中混有空气,点燃爆炸.6.点燃甲烷时的火焰为何会略带黄色?点燃纯净的甲烷呈什么色?1)玻璃中钠元素的影响;反应中副产物丙酮蒸汽燃烧使火焰略带黄色.2)点燃纯净的甲烷火焰呈淡蓝色.。
高考化学知识点分类总结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掌握基本概念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Na+、H+、NH4+…阴离子:Cl–、O2–、OH–、SO42–…(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
高考化学常考的知识点归纳
高考化学常考的知识点归纳高考化学是理科中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考生们备考的难点之一。
在高考化学中,有一些知识点是必须掌握的,因为这些知识点经常被考察,如果没有掌握好,很难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因此,本文将对高考化学常考的知识点做一些归纳。
1.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是高考化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必须掌握的。
化学计量包括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定量关系和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在化学计量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原子量、分子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化学反应的平衡计算,反应物限量和多量的计算,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使用等。
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也是高考化学中的重要部分。
氧化还原反应指的是物质的电荷状态在反应中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考生需要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和电负性变化的计算,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等知识点。
3.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也是高考化学中的重要部分。
酸碱中和反应指的是酸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考生需要了解酸碱的定义和判定方法,酸碱物质的定量关系和浓度计算,以及中和反应的应用等知识点。
4.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也是高考化学中的重要部分。
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消耗速度和产物生成速度的变化。
在化学反应速率中,考生需要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中反应速率的变化,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应用等知识点。
5.化学热力学化学热力学也是高考化学中的重要部分。
化学热力学指的是化学反应中热量的变化和热力学定律的应用。
在化学热力学中,考生需要了解热量的单位和计算方法,化学反应热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热力学定律的应用,以及热力学计算的应用等知识点。
总而言之,以上是高考化学常考的知识点的归纳,这些知识点在高考化学中也是考生们需要重点掌握的部分。
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对高考有帮助,而且对日常生活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在备考时,考生应该注重归纳和总结,不断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熟悉程度,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一、物质和变化1.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固有的、与物质本质相联系的性质,如颜色、硬度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如燃烧、腐烂等。
3.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物质的形态、性质发生改变,但其化学组成没有改变的变化,如溶解、沉淀等。
化学变化是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改变的变化,如燃烧、腐烂等。
二、化学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式计算1. 化学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化学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一个元素相对于碳-12同位素在质量上的相对大小。
2. 化学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化学相对原子质量可以通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来计算。
3. 化学式的概念和计算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元素的原子个数的组合。
计算化学式时,首先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确定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然后化简得化合物的最简整数比。
三、原子和元素周期表1. 原子的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带没有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围绕原子核运动。
2. 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和特点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依次排列的元素表格,它按元素的原子性质、化学性质和周期性规律进行分类。
3.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由一横行称为周期,一竖列称为族组成。
周期数表示各元素的层数,周期内有两种类型的元素:A族元素和B族元素。
四、元素的化学性质1. 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中,横向周期中,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改变,纵向周期中,元素的性质随着周期序数的增加而变化。
2. 元素的主族和副族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不同,分为主族和副族。
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或8,副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不是2或8。
3. 元素反应的活性元素的反应活性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周期内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
化学高3知识点总结
化学高3知识点总结在化学高三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包括物质的结构、性质和转化等方面。
以下是化学高三知识点的总结: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
根据原子的结构可以推导出元素的周期表、原子序数和质量等一系列基本性质。
2. 化学键化学键是指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其中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吸引形成的,共价键是由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而金属键是金属中自由电子形成的电子云。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干扰反应和平衡反应。
在干扰反应中,物质之间发生明显的变化,而在平衡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达到动态平衡。
4. 酸碱中和酸碱中和是指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形成盐和水。
酸碱中和反应是许多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反应之一。
5. 化学平衡当化学反应的速率达到一个动态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将保持不变。
根据平衡常数可推断平衡位置、反应速率和平衡温度等因素。
6.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转移过程的化学反应,包括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导致元素的价态发生变化。
7. 化学能量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化学能量包括内能、焓、熵和自由能等,对于研究化学反应的热力学过程非常重要。
8. 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科学,包括反应速率、速率方程和反应级数等内容。
9. 化学材料化学材料是指人工合成的具有特定性能和用途的化学物质,包括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和纳米材料等。
10. 化学环境化学环境是指化学物质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化学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等。
11. 化学社会化学社会是指化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包括燃料化学、化学工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化学学科是一门富有创造力和挑战性的学科,化学高三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学生的未来学习和职业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1. 物质的量(1)概念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观粒子的集体,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
(2)计算公式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n=N/Na,其中N为粒子数目,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6.02×10²³/mol)。
2. 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的本质化学反应是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的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2)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3)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3. 有机化学(1)有机化合物的概念有机化合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和金属碳化物等。
(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化合物可以分为烃、醇、醚、酮、羧酸、酯、胺和糖等。
(3)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包括链状结构、环状结构和立体结构。
4. 化学实验(1)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基本操作包括称量、溶解、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滴定、中和等。
(2)实验仪器实验仪器包括烧杯、试管、锥形瓶、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蒸馏器等。
(3)实验安全实验安全包括防火、防爆、防毒、防腐蚀、防辐射等。
5. 化学计算(1)物质的量计算物质的量计算包括根据给定的物质的量计算微观粒子的数目、质量、体积等。
(2)浓度计算浓度计算包括根据给定的浓度和体积计算物质的量、质量等。
(3)化学反应的计算化学反应的计算包括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产物的物质的量等。
6. 化学原理(1)原子理论原子理论是化学的基础,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不可再分割的微观粒子。
(2)分子理论分子理论认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
(3)电离理论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会离解成带电的离子。
7. 化学周期表(1)周期表的排列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横向为周期,纵向为族。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doc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一、阿伏加德罗定律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1)同温同压下,v1/v2=n1/n2(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
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
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高中2010新课标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目录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2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3 )高中化学重点……………………………………………( 16 )化学计算………………………………………………....( 2 1 )解题技巧…………………………………………………( 2 5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化学这一学科有了基础的了解。
但针对高中有化学学习,在部分学生还茫然无措。
现在就结合高中化学元素的特点,谈谈我对高中化学的认识和学方法的总结初中化学来说,知识量更加庞大,内容更加繁杂。
但经过细细的摸索和分析,它仍有规律可循。
只要把握好这些规律,高中化学的学习将会变得比较简单。
首先,牢牢地把握好元素周期律这些规律,就为我们学习元素打下了艰实的基础,然后结合具体元素的特殊性,加以补充,这样对元素这部分的学习就显得相当容易。
其次,紧紧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条原则,切实掌握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并与应用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从识记的水平提高到运用的水平。
这也是高考考查的能力之一。
还要学会活学活用,通过类比的方法,掌握一系列元素的性质,一类化学反应的实质。
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记忆量大,内容繁多的问题。
下面我谈谈高中化学的课堂学习方法: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素质,切实做好预习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等于放弃课前预习。
要对老师的问题有些了解,为听课做好准备。
课堂上务必要认真听课,跟着老师的点拨思路走,通过老老师的引导,最终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一定要慎防发做笔记代替听课,这样会大大降低听课质量。
笔记可以在课后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补记。
课堂上一定要勤,勤问,勤思,勤动手。
做到以上这些,就会使课堂学习变得充实而有效。
课后复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要对老师讲过的知识加以总结,再思考,最后成为自己的东西。
希望同学们根据以上学习方法,结合自身学习状况,形成一套适合自已的学习方法,以此来提高学习成绩。
高考化学重点知识点
《高考化学重点知识点全解析》高考,是无数学子人生中的重要关卡。
化学作为高考科目之一,其知识点繁多且复杂。
掌握重点知识点,对于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考化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全面解析。
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又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2. 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化学符号。
(2)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3)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3.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mol)。
二、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此时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2. 电解质溶液(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
(3)电离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达到平衡状态。
3. 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称为氧化剂,失去电子的物质称为还原剂。
(3)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三、元素及其化合物1.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钠及其化合物: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其化合物有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高三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三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通过对物质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世界的现象。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必修三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其中包括了许多关键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三化学必修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
一、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发生过程的一种方式。
它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过程组成。
在化学方程式中,需要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原则。
此外,了解如何平衡化学方程式也是必不可少的。
平衡化学方程式是指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通过改变系数来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物质的分子数达到平衡。
二、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在一个溶液中溶解物质的含量。
常见的浓度单位包括百分比浓度、摩尔浓度和体积浓度等。
了解如何计算和表示溶液的浓度对于深入理解溶液的性质和用途非常重要。
三、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和非金属是化学中常见的物质类别。
它们之间的反应和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金属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而非金属则通常具有较差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了解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反应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四、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反应。
酸和碱是一对互为共轭的化学物质,它们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相互中和。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需要了解酸碱的性质和指示剂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计算和表示酸碱溶液的浓度。
五、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的重要反应类型之一。
它是指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需要明确物质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以及了解如何平衡和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数和化学方程式。
六、电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是通过电子传递来实现物质转化的反应。
它包括了电解和电池两个基本过程。
在电化学反应中,需要了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过程中的离子和电子的传递,以及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七、碳化合物及其它有机化合物碳化合物是包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具有多样的结构和性质。
山西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山西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具有固定的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2. 物质的量- 摩尔(mol):物质的量的单位,用于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 阿伏伽德罗常数:1摩尔物质中所含粒子数,约为6.022×10^23。
3. 化学反应- 反应物与生成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4.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化学键。
5. 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是质子(H+)的供体,碱是质子的受体。
- 水溶液中的酸碱性:用pH表示,pH=-log[H+]。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周期表- 周期:元素按原子序数增加排列成行。
-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至第2族和第13至第18族的元素。
-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第3至第12族的元素。
2.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 碱金属和卤素:碱金属元素(如钠、钾)和卤素元素(如氯、溴)的性质和反应。
- 氧族元素:氧、硫、硒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 氮族元素:氮、磷、砷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3. 无机化合物- 氧化物:金属或非金属与氧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 盐: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
- 酸和碱:水溶液中能分别释放H+和OH-的化合物。
4. 有机化合物- 烃:仅由碳和氢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如甲烷、乙烯、苯等。
- 醇、酚和醚:含有羟基(-OH)的有机化合物。
- 醛、酮和羧酸:含有羰基(C=O)的有机化合物。
三、化学实验操作1. 实验安全- 实验室规则: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了解并遵守实验室安全规程。
- 化学品处理:正确使用和储存化学品,了解化学品的危险性和急救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一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
1.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意义是表示含有一定量数目的粒子的集体。
符号为:n ,单位为:摩尔(mol )。
(2)物质的量的基准(N A ):以0.012kg 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
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N A ,其近似值为6.02×1023 mol -1
2.摩尔质量(M )
1摩尔物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 。
1mol 任何物质均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因此,1 mol 不同物质的质量也不同;12C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而12 g 12C 所含的碳原子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1 mol 12C 的质
量为12g 。
同理可推出1 mol 其他物质的质量。
3.关系式:n =A N N ;n =M m
[例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mol 食盐含有6.02×1023个分子
B.Mg 的摩尔质量为24
C.1mol 水中含有2mol 氢和1mol 氧
D.1molNe 含有6.02×1024个电子
[解析] NaCl 为离子化合物,其结构中无分子,且食盐为宏观物质,不可用mol 来描述,故A 不正确;Mg 的摩尔质量为24g/mol ,单位不对,故B 不正确;C 中对1mol 水的组成的描述不正确,应为:1mol 水中含有2mol 氢原子和1mol 氧原子;故答案为D 。
[答案]D
特别提醒:
1.摩尔只能描述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肉眼看不到、无法直接称量的化学微粒,不能描述宏观物质。
如1mol 麦粒、1mol 电荷、1mol 元素的描述都是错误的。
2.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应该用化学式(符号)指明粒子的种类。
如1mol 水(不正确)和1molH 2O (正确);1mol 食盐(不正确)和1molNaCl(正确)
3.语言过于绝对。
如6.02×1023mol -1
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1摩尔任何物质均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等。
考点二 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表示符号:V m
3.单位:L/mol (或L·mol -1)
4.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
5.数学表达式:气体的摩尔体积=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 即n
V V m [例2](2009·广州七区联考)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的大小决定
B.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
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
D.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解析]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有:①微粒数的多少②微粒本身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其
体积的大小主要由分子数的多少来决定,故A不正确,B正确;气体的体积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体积不同的气体,在不同的条件下,其分子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是无法确定的,故C不正确;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其大小是不确定的,会随着温度、压强的变化而变化,22.4L/mol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故D不正确。
[答案]B
特别提醒:
气体摩尔体积的一个特例就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0)。
在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等于22.4 L。
在理解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时,不能简单地认为“22.4 L就是气体摩尔体积”,因为这个22.4 L是有特定条件的。
这些条件就是:
①标准状况,即0℃和101.325 kPa,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气体的体积才约是22.4 L。
因此,22.4 L是1 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②这里所说的标准状况指的是气体本身所处的状况,而不指其他外界条件的状况。
例如,“1 mol H2O(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是不正确的,因为在标准状况下,我们是无法得到气态水的。
③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若为22.4 L,它所处的状况不一定就是标准状况。
根据温度、压强对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的影响规律知,温度升高一倍或压强降低一半,分子间距将增大一倍;温度降低一半或压强增大一倍,分子间距将减小一半。
由此可知,1 mol任何气体在0℃ 、101 kPa条件下的体积与273℃ 、202kPa条件下的体积应相等,都约为22.4L。
考点三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1.阿伏加德罗定律: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即:T1=T2;P1=P2 ;V1=V2 n1 = n2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1)三正比: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V1/V2=n1/n2
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p1/p2=n1/n2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M1/M2=ρ1/ρ2
(2)二反比:
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V1/V2=M2/M1
同温同体积时,相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压强与它们的摩尔质量的反比.p1/p2=M2/M1。
(3)一连比: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也等于它们的密度之比。
m1/m2=M1/M2=ρ1/ρ2
(注:以上用到的符号:ρ为密度,p为压强,n为物质的量,M为摩尔质量,m为质量,V 为体积,T为温度;上述定律及其推论仅适用于气体,不适用于固体或液体。
) [例3](2007·全国理综I)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p(Ne)>p(H2)>p(O2)
B.p(O2)>p(Ne)>p(H2)
C.p(H2)>p(O2)>p(Ne)
D.p(H2)>p(Ne)>p(O2)
[解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相同时,摩尔质量与压强成反比,摩尔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H2<Ne<O2
考点四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1.已知混合物质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M (混)=混)
混()(n m 2.已知混合物各成分的摩尔质量和在混合体系内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M(混)=M 1×n 1%+M 2×n 2%+……=M 1×V 1%+M 2×V 2%+……
3.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M (混)=22.4ρ(混)
4.已知同温同压下与单一气体A 的相对密度:)混A M M ()(=)
()(A ρρ混 [例4](2008·山东泰安)已知NH 4HCO 3
NH 3+H 2O+CO 2↑,则150℃时NH 4HCO 3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A 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 2密度的
倍。
A.26.3 B.13.2 C.19.8 D.无法计算
[解析]假设NH 4HCO 3为1 mol ,则其质量为79 g ,完全分解产生的气体为3 mol ,故有:M 混合气体=79g/3mol =26.3g/mol ;又由“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其摩尔质量比”,故混合气体A 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 2密度的26.3/2 = 13.2倍。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