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合集下载

中医院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及总结

中医院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及总结

中医院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及总结为了加强中医医院内涵建设,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我院按照“专科带动、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科学发展”的建设思路,为努力打造重点专业学科,为进一步深入推广中医药事业发展,继承与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好的服务广大病患,进一步增强医院实力和发展动力,特制订了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认识,努力打造重点专科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专科、学科特色,加强中医专科及学科建设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

(一)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发展重点专科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中医脾胃病专科应设置胃肠内窥镜室,为符合“指南”要求,提高脾胃病专科门诊的诊断治疗水平,按照我院中医为主、西医为辅、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今年要开展胃肠镜检查项目以配套中医脾胃病门诊的建设与发展。

(二)提高认识、重点保障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措施的落实在专科建设中,对重点专科建设实行优先原则:经费优先投入,科研优先立项,设备优先购置,人员优先进修。

医院对重点专科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所需设备进行优先、重点配置,对优势专业与学科所需人才,进行优先引进。

这些政策和措施可以充分调动业务科室争创重点专科的积极性,使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疗业务整体水平提高,带动全院医疗业务的向前发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医疗优势。

按照学科结构调整的原则,保证重点专科有足够的规模发展空间,以及足够的相关条件支持。

二、加快人才引进,注重学术经验传承(一)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创一流的学科,必建一流的梯队。

医院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全面启动人才兴院工作。

一是聘请已退休的名老中医来院坐诊。

二是注重人才培养,重视和加快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深造工作。

积极创造条件,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引进高新技术,并对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奖励项目人才进行奖励,鼓励与支持科技进步。

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对中医人才的需
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
当今中医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传统的中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
现代社会对中医人才的要求,因此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首先,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统的中医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在实际临床操作中,很多学
生往往感到无所适从。

因此,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
生在实践中学习,能够更好地培养中医人才。

其次,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加强国际化视野。

随着全球
化的发展,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因此,培养具
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中医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可以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中医教育理念和技术,培养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医人才。

另外,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中医
药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泛,不仅包括中医学、药学,还有中西医结合、心理学等多个学科。

因此,培养中医人才需要跨学科的融合,让学
生在多个学科领域都能够有所涉猎,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总之,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中医人才,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十条措施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十条措施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十条措施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对于维护人民健康、推动医药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医药在传承创新方面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为了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下面将提出十条具体的措施,以期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一、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基础和关键。

应该加强中西医结合的人才培养,培养一批既懂中医药又懂现代科学技术的医生。

医学院校应该将中医药专业的基础理论教育和临床实践教育结合起来,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培养出一批既懂中医药理论,又掌握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的中医药专家。

二、加强中医药科研应该加大对中医药科研的投入力度,鼓励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推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创新。

研发一批符合现代医学标准的中药新药,推动中医药技术水平的提高。

三、推动中医药临床试验应该制定中医药临床试验的规范,推动中医药临床试验的开展,提高中医药治疗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为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四、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医药作为中国医学的一部分,应该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

应该建立中医药文化的保护机制,保护中医药文化的遗产和民间传统医学知识,激发民间医学传统知识的创新与发展。

五、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应该加大对中医药国际化的推广力度,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推动中医药在国际上的传播和认可,建立中医药国际标准,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

六、制定中医药法规政策应该建立健全中医药相关的法规政策体系,规范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和管理,保护中医药产业和从业者的合法权益,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七、推动中医药与健康产业的融合中医药在养生保健、康复治疗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应该积极推动中医药与健康产业的融合,探索中医药产业与现代医药产业的合作模式,大力推广中医药在健康产业中的应用。

中医药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中医药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中医药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教育作为培养中医药人才的重要途径,起着承传传统医学、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作用。

然而,当前中医药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实践需求之间的矛盾、教学资源不均衡以及缺乏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本文将就中医药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中医药教育现状1. 培养模式单一化当前中医药教育主要分为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两个层次,培养模式较为传统,主要侧重于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

缺乏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无法适应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2. 教学内容与实践需求脱节中医药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和中医临床等方面,但与现代医学技术和健康管理的需求相比存在一定的脱节。

缺乏前沿科研成果和现代医学技术的融合,无法满足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需求。

3. 教学资源不均衡中医药教育存在培养机构分布不均衡、教学资源配置不充分等问题。

一些高校的中医药学专业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条件上较为薄弱,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4. 缺乏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医药教育在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相对较少,缺乏对外开放的平台和机制。

与国际先进中医药教育体系相比,我国中医药教育的国际ization程度较低,限制了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发展。

二、中医药教育问题分析1. 培养模式未与实践相结合中医药教育重视理论教学,但是缺乏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应该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需要优化教学内容中医药教育应当注重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将现代科技手段引入到传统医学的教学过程中。

加强对中医药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平衡教学资源配置中医药教育应该加强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通过改善师资力量、优化课程设置和提升实践教学条件等方式,建立高效的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坚持人才强院战略 创新开展人才工作 努力开创中医药人才培养新格局

坚持人才强院战略 创新开展人才工作 努力开创中医药人才培养新格局
1 基 本 情 况
人才, 为中医药人才 的脱颖而 出营造 良好 的环境和氛围, 是 我 院人才建设 的首要任务 。 医院专 门设立了职 工培训中心, 通过加强职工继续教育,注重对初级职称人员基础理论水 平和基本 技能的提高, 全面普及专业技术人员 “ 三基” 培训 与考试 , 好全 员素质和能力培养 , 抓 鼓励职 工多渠道、 多方
式进行学习, 努力提 高职工整体素质 。 医院积极鼓励低学历 人 员的在职学历教育, 支持在职人员报考研究生, 采取研究 生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 者报销 8 % 0 的学费,取得本科及 以 下学历者报销 5 % 0 的学 费等激励政策,极大的促进了医院 职工参与在职学历教育的学习热情。 自 2 0 0 5年至今 , 先后 有 13 4 名同志取得大专 以上学历或研 究生结业证,其中有 9名 同志取得硕士学位 。 截止 目前, 我院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的学历层次 已有较为 明显的提升 , 现拥有博士研究生 2 , 名 硕士研 究生 4 3名 , 科 3 7 , 本 1 名 大专 1 1 , 4 名 中专 13名 , 4 I 1 高中及 以下 2 6名, 大专 以上学历 已占到专业技术人员总数 的 7 .% 为扩大人才的招募面, 84 。 使新进“ 圃 苗 的层次能有 所提高, 今年我 院首次在省卫生厅、 兰州大学和 医院三方 网 站及 暂 肃 日报》 上公开发布招聘学术带头人信息 , 反响较 好, 同时, 考虑到近年来接受来 院的毕业生大多为硕士研究 生, 了更好地发挥他们应有 的作用 , 为 我院于 2 0 0 7年 1 2月 成立了研究生俱乐部, 以促进研究生之间的知识交流, 开阔 其学术眼界, 富其知识储备 , 同提高学术水 平。 丰 共 2 2 积极实施拔尖工程 , . 大力造就 中医药领军人才

中医药如何实现国际化发展的新格局

中医药如何实现国际化发展的新格局

中医药如何实现国际化发展的新格局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医药走向国际舞台,实现国际化发展的新格局,既是时代的需求,也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要实现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首先需要加强中医药的标准化建设。

标准是中医药走向国际的重要通行证。

目前,中医药在国际上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其在国际市场上的推广和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符合国际惯例的中医药标准体系,包括中药材的种植、加工、质量控制,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中医诊疗技术的规范等。

同时,要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医药标准的国际化认可,使中医药在国际上有章可循、有标可依。

人才培养是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关键。

一方面,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中医药专业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要精通中医药理论和技术,还要熟悉国际医药法规、市场需求和文化背景,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有效地传播和推广中医药。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国际人才的培养,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和从业者来学习和研究中医药,为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此,我们需要优化中医药教育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办学,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和交流项目,为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中医药的研究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手段。

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加强对中医药的基础研究,深入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阐明其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

同时,要加强中医药的研发创新,开发出更多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中药产品和诊疗技术。

例如,利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手段,对中药材进行基因鉴定、质量监测,开发智能化的中医诊疗设备和软件等。

此外,还要加强中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加强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与交流也是实现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

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
全球化发展
科技创新
多元化服务模式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中医药将实现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药将与现代医学结合,形成更加多元化的服务模式,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03
02
01
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前景和趋势
引领中医药创新
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推动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引领中医药事业发展。
建立中医药科研机构和实验室,聚集优秀科研人才,开展中医药创新研究。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与国际上先进的中医药研究机构和高校开展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加大科研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中医药科研的投入,支持中医药基础和应用研究。
加强中医药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品种。
中医药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人才短缺、传承不足、创新不够等。
中医药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02
中医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
2
3
创新型人才是中医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能够推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提升中医药的国际竞争力。
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
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可以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加速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
优化中医药产业结构
培育和推广中医药品牌,提升中医药产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加强中医药品牌建设
推动中医药在国际市场的应用和推广,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04
中医药事业发展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未来展望
随着全球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中医药将进一步走向世界,为更多患者提供治疗选择。

国家鼓励培养中医药创新人才的政策

国家鼓励培养中医药创新人才的政策

国家鼓励培养中医药创新人才的政策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广泛的应用价值,为我国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药的应用逐渐扩大,中医药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成为了当前中医药事业的重要问题。

为此,国家鼓励培养中医药创新人才的政策也应运而生。

一、政策出台的背景中医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例如,中药材资源的短缺、标准化制剂的缺乏、药品质量的不稳定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国家开始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中医药创新的政策。

其中,鼓励培养中医药创新人才的政策成为了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二、政策内容的概述国家鼓励培养中医药创新人才的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支持中医药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在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提高中医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2. 鼓励高等中医药教育和中医药领域研究,培养各类人才,包括医生、护士、管理人员、科研人员、教师等。

对于取得优异成绩的培养单位,还将给予奖励。

3. 鼓励中医药专业毕业生向中医药创新人才方向发展,提供相关的奖励和扶持政策。

4. 鼓励开展中医药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对于中医药创新成果的市场化推广和产业化应用,提供一定的财政和政策支持。

5. 鼓励中医药创新人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增强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政策的意义和作用国家鼓励培养中医药创新人才的政策对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 对于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 对于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 对于提高我国中医药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4. 对于培养和储备中医药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总之,国家鼓励培养中医药创新人才的政策,对于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医药的国际推广和竞争力提升,以及培养和储备中医药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中医行业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中医行业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中医行业的发展前景和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医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认可。

中医行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如今已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中医行业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一、政策支持促进中医行业发展随着国家对中医的重视和推崇,相关政策的出台为中医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例如,国家连续多年提出“中医药强国战略”,其中包括加强中医人才培养、推广中医药服务等政策措施。

政府计划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中医行业的发展。

二、中医药国际化势头迅猛中医药是中国的独特资源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随着全球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引入和应用中医药,这为中医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例如,世界卫生组织已将中医药纳入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并发布了中医药国际标准规范,进一步推动了中医药在国际医疗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三、技术创新推动中医行业的现代化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医行业也不断寻求创新与发展。

现代化技术在中医领域的应用为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

例如,中医辅助诊断系统的发展,通过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化仪器设备,能够提高中医诊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中药研发领域的创新,通过提取和纯化中草药有效成分,研发新型药物,拓宽了中医药的应用领域。

这些技术的创新将进一步推动中医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四、中医医疗服务的市场需求稳步增长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医的综合治疗特色和独特疗效使其在人们日常保健和疾病治疗中受到青睐。

尤其是针对一些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中医药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

中医服务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这为中医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机会。

五、人才培养是中医行业发展的关键中医行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和培养。

目前,中医药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已基本完善,但在高层次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仍面临一定挑战。

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引言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推动中医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入思考并采取相应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提高中医药研究和创新能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优化中西医结合模式、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一、提高中医药研究和创新能力1. 加强科学研究要实现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深入挖掘和总结传统经典文献,提取有效成分,并通过严谨的实验验证其功效。

同时,注重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2. 推动技术创新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积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动中医药的技术创新。

例如,通过建立中医药数据库和专家系统,提供准确、全面的中医药信息;利用智能化诊疗设备,提高中医药诊疗的精准性和效率。

3.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科研机构和学者的合作交流,引进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借鉴其他国家在中医药领域的经验和成果。

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声誉和竞争力。

二、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1. 完善教育体系要实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完善中医药教育体系,加强基础理论教育、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以及现代科技应用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同时,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2. 提高师资水平加大对中医药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鼓励中医药专业人士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拓宽视野,增强专业素养。

3. 引导人才流动积极引导中医药人才流动,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从事中医药事业,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

三、优化中西医结合模式1. 加强协同创新将中医药与西医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

加强临床实践中的协同创新,形成“两医”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例如,在治疗某些疑难病症时,可以采用综合治疗方案,结合中西医治疗手段,取长补短。

中医院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中医院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中医院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一、建立健全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1.制定中医院培养中医重点专科、学科人才的发展规划,并落实到具体的实施方案中。

2.加大对中医重点专科、学科的投入,包括设立专项经费用于人才培养,建立专门的实训基地和实验室,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

3.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包括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制定课程设置,确定教材和教学方法,制定考核评价标准等。

4.建立健全中医重点专科、学科的教师队伍,包括招聘高水平的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发展空间,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

二、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1.向国内外高水平中医院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经验,以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水平。

2.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包括临床实习、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等。

3.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4.引进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技术手段,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学科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1.建立中医重点专科、学科的科研团队,包括组建由优秀科研人员组成的研究群体,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和支持。

2.鼓励和支持中医重点专科、学科的教师和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包括申请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等。

3.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学科与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等的合作交流,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能力。

四、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1.建立健全中医师资队伍的培养机制,包括优先培养和选拔中医重点专科、学科的优秀毕业生,鼓励教师进修深造。

2.加强对中医师资的培训和评价,包括持续教育培训、岗位职称评审等。

3.加大中医院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中医师资。

五、加强中医药人才的社会认可和保障1.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宣传力度,提高中医药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2.推动中医药人才的职称评审制度,建立与中医重点专科、学科的人才培养要求相匹配的职称评审标准。

中医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方案

中医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方案

中医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方案:传承与创新的融合作者:xxx1. 引言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中医药的地位与作用也逐渐受到关注。

然而,由于中医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高质量的中医药人才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中医药高校制定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计划方案,旨在传承中医药的精髓,并推动其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2.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医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方案的核心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和方法是中医药领域的宝贵财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观念和方法可能需要与现代科学知识相结合,进行改良和创新。

中医药高校通过设置专门的课程和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传统中医药理论基础,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医学知识和科研能力。

这将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3. 多样化的培养途径中医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方案不仅注重课堂教学,还提供了多样化的培养途径。

除了常规的课程学习以外,学生还可以参与实训和实践活动,如在医院、药店和社区中进行实习。

这使得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中医药的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还有机会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创新性研究工作,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样的培养途径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实际经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4. 优势学科的特色培养中医药高校在人才培养计划方案中注重优势学科的特色培养。

中医药领域包含了广泛的学科,如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等。

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因此中医药高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供了多样化的专业方向选择。

这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深入研究某个学科,并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这样的特色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还能够促进中医药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试论新时期中医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试论新时期中医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试论新时期中医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郑湘宁
【期刊名称】《中医药导报》
【年(卷),期】2009(15)2
【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培养中医药创新人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医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与途径。

【总页数】2页(P96-97)
【关键词】培养;中医药;创新型人才
【作者】郑湘宁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0
【相关文献】
1.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探索创新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高级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 [J], 申堃;李献平;李元;邓亚楠
2."双创"背景下中医药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J], 田星;邵渝
3.学研用创四位一体创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J], 孟晓媛;刘继东
4.新时期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实践探索——以长春中医药大学为例 [J], 关守宁;李姗姗;宋柏林
5.试论新时期涉农专业"双创"人才培养 [J], 刘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行业的人才培养与引进

中医药行业的人才培养与引进

中医药行业的人才培养与引进近年来,中医药行业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为了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人才培养与引进成为行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讨论中医药行业人才培养与引进的现状和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人才培养的现状和挑战1. 人才培养的现状中医药行业的人才培养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许多高等医学院校建立了中医学和中药学专业,培养了大量的中医药人才。

此外,一些科研机构也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贡献。

2. 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医药行业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现有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够完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亟待提升。

其次,中医药学科的专业方向相对单一,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环境和培训机制也限制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二、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1. 加强教育资源建设中医药行业需要与时俱进的教育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和教师队伍等。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大投入,提高中医药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育资源。

2. 多元化培养模式中医药人才培养应该以多元化为目标,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的专业方向。

例如,可以设立针灸、推拿、中药制药等多个专业方向,满足行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3. 实践教学和培训机制为了培养出更多具备实践经验的中医药人才,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和培训机制的建设。

与临床医学院校合作,提供实际的临床实习机会。

此外,应该开设针对中医药人才的继续教育课程,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三、人才引进的现状和挑战1. 人才引进的现状中医药行业目前正在积极引进优秀的人才,以促进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一些著名的中医药专家也受邀到国外交流和传播中医药文化。

2. 人才引进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医药行业积极引进人才,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一些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更倾向于西医领域发展,导致中医药行业的人才流失。

其次,中医药行业的薪资待遇和发展空间相对有限,也难以吸引优秀的人才。

中医药教育发展与改革趋势

中医药教育发展与改革趋势

中医药教育发展与改革趋势
中医药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中医药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医药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完善
随着中西医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医药教育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将传统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和需要。

二、教学方法的改善与创新
中医药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通过临床教学、病例教学、问题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中医药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人才培养的转型与升级
中医药教育需要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转型与升级,通过跨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培养具备中西医结合的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到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与创新中。

同时,中医药教育也需要加强对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培训,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推进
随着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加强,中医药教育也需要更加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在中医药的传统基础上,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教学与研
究,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的人才,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影响力的提升。

总之,中医药教育必须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人才培养的转型与升级,推动中医药的发展与创新。

中医药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发展

中医药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发展

中医药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发展中医药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发展导言: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乃至于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当前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教学模式陈旧、实践和理论结合不够紧密等。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发展,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估1. 深度评估中医药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估应从多个角度进行。

通过对现行中医药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度评估,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对中医药教学体系进行广泛调研,了解国内外相关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

评估现有师资力量和实践基地的充足程度,为改进方案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2. 广度评估中医药人才培养方案的广度评估应考虑到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学生需求。

通过调查分析本科、研究生和继续教育学员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了解不同人群的培养目标和学习重点。

结合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变化,评估中医药人才培养方案是否与时俱进,能够满足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

二、创新发展中医药人才培养方案1. 从简到繁,由浅入深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科,中医药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教授相关知识。

在本科阶段可以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中医药基础。

而在硕士和博士阶段,则可以进一步深入专研,培养高水平的中医药学者和研究人才。

2. 紧密结合实践和理论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和理论应该得到更加紧密的结合。

通过建立合作实习基地、增加实际临床操作的机会,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中医药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也可以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虚拟实验室和模拟病例,提供更真实的医疗环境和临床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医药技术和方法。

3. 增加合作交流机会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不仅仅需要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需要具备跨学科合作和国际交流的能力。

中医行业中的中医药中医药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中医行业中的中医药中医药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中医行业中的中医药中医药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中医行业中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与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现状概述中医药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目前,中医药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成果。

各级中医药大学、学院和学校的中医药专业培养了大批中医药人才,他们具备中医药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为患者提供中医药服务。

此外,我国还设有中医药管理和研究机构,吸引了一批优秀的中医药人才从事研究和创新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虽然中医药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中医药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的规模相对不足。

中医药行业发展迅速,但人才培养的速度相对较慢,导致供需不平衡。

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中医药人才的匮乏更为突出。

其次,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待提高。

传统中医药知识的繁多、复杂和深奥,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一些中医药人才在传统基础理论知识储备方面有所不足,实践技能也需要提升。

另外,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分工较为模糊。

中医药领域的专业分工不明确,导致中医药人才队伍中的专科和专长人才缺乏,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三、未来发展方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医药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提高中医药专业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于中医药事业。

其次,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

中医药教育机构应根据临床实践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临床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另外,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中医药行业应加强专业分工,设立更多的专科和专长人才岗位,吸引更多的中医药人才加入,并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福利待遇,激励人才创新创业。

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整改措施范文

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整改措施范文

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整改措施范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中医药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是推动我国医疗健康事业发展的关键。

然而,在中医药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解决。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

一、提高中医药教育质量1.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医院要加大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中医药教育质量,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中医药人才。

2.完善课程体系:医院要优化中医药课程体系,加强经典教育,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和实践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医院要加强中医药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传授中医药知识。

二、加强中医药科研工作1.加大科研投入:医院要加大对中医药科研工作的投入,为科研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2.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医院要建立健全中医药科研平台,提高科研设施水平,为中医药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

3.加强产学研合作:医院要积极与高校、企业等合作,推动中医药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三、优化中医药服务模式1.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院要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满足患者的中医药需求。

2.创新发展模式:医院要积极探索中医药服务的新模式,如互联网中医药、中医药健康旅游等,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

3.加强中西医结合:医院要积极推进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的优势,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四、弘扬中医药文化1.加强中医药文化教育:医院要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开展中医药文化活动:医院要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活动,如中医药知识讲座、中医药体验等,传播中医药文化。

3.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医院要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工作,保护中医药文化遗产,传承中医药优秀传统。

五、加强中医药行业监管1.完善法规制度:医院要加强对中医药行业的监管,完善相关法规制度,规范中医药市场秩序。

中医药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医药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医药发展现状及趋势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和支持,中医药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从传承创新、学术发展、人才培养、服务体系、产业发展、国际化进程、科技创新、文化传播、医保支持、政策环境等方面,介绍中医药发展现状及趋势。

1.传承创新传承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核心。

近年来,中医药界在传统名方和经典验方的挖掘、整理、传承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同时,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药材的质量标准、药理作用、药效机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学术发展中医药学术水平不断提升。

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推动了中医药学术的国际化发展。

通过参与国际医学科学计划、国际标准化组织等相关工作,中医药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逐步扩大。

3.人才培养中医药人才培养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实施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建设了一批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团队,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4.服务体系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各级中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同时,通过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政策措施,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应用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5.产业发展中医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中药材种植、加工、制药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完善。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中医药在医药市场的份额逐年增长。

同时,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品、化妆品等多元化产品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6.国际化进程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中医药的应用和研究。

中国政府也积极推动中医药在国际市场的注册和准入工作,已有多个中药品种进入海外市场并获得国际认可。

此外,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也建立了中医药合作机制,加强了中医药在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医行业中的中医药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中医行业中的中医药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中医行业中的中医药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而卓越的医学体系。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医药行业也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技术创新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中医药技术创新的现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医药技术创新在中国逐渐崭露头角。

一方面,中医药学科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产生了许多新的疗法和药物。

例如,通过草本药物和中药配方的提取与分离技术,中医药的活性成分得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另一方面,中医诊疗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如针灸、拔罐等疗法的完善和创新,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中医药技术创新的现状表明,中医药行业正朝着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二、中医药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1. 政策支持: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与投入是推动其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

只有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财政投入,才能够为中医药技术的研发、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

2. 科研机构与人才队伍:有强大的科研机构和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是中医药技术创新的关键。

科研机构应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科研水平,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专业人才。

同时,加强与现代科学研究机构的合作,促进交流与共同研究,有助于中医药技术的创新与转化。

3. 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医药技术创新需要与国际接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中医药界深入合作,了解其先进技术和经验,可以促进中医药技术的创新与成果转化。

三、中医药技术创新的未来发展方向1. 借鉴现代科技手段:将现代科技手段与中医药相结合,可以提高中医药技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例如,利用生物技术对中药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中药成分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改善中药的质量和疗效。

2. 推进标准化建设:制定中医药技术的标准和规范,有利于提高中医药技术的可信度和可复制性。

建立完善的药材质量标准、疗效评价标准和治疗方案标准,可以降低技术误差,提高中医药技术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经验,深化改革,提升质量,开拓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局面————在2006年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谢建群2006年8月22日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四所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五十年来学校始终把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人才作为办学的基点。

近十几年来,随着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日益加快,以及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战略发展的需要,我校大力推进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将建立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继承和发扬相统一的开放性中医药人才创新培养体系作为学校办学的主要方向,并逐步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

在庆祝高等中医药教育及我校建校五十周年之际,有必要总结我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深入梳理、分析今后一阶段改革和发展的的重点、难点,进一步明确“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并为迎接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一、评优以后,我校在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绩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1999年教育部本科教学优秀评估以后,我校根据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要求,积极落实教育部2001年4号和2005年1号文件精神,以保障教学质量为主线,围绕“高层次、研究教学型、外向型”的办学方针,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创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以学分制改革为龙头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办学规模、办学水平、人才质量等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果。

1.三年来我校顺利完成了以张江校区和附属医院改扩建为标志的新一轮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支撑环境;2.2004年通过了国家理科人才基地建设的中期评估,2005年中医学和中药学专业又分别被列入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使教学专项投入力度大为加强;3.在本科教学方面,我校正确处理规模发展与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在稳定中医学专业招生规模的同时,根据中医人才的社会需求,增设了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方向)、汉语言(中医文化方向)、中外合作药学专业等若干中医药相关新专业;4.在不断完善和深化学分制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拓展跨学科间优质课程资源,并借助在综合性大学中对学生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培育,为中医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实行小学期实践教学考核形式的综合改革,并注重利用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临床技能训练和中医临床辨证思维培养;5.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在各专业教师中积极更新教育理念,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PBL教学、双语教学、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等多方面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

6.教学改革成果丰硕,获上海市教学成果1等奖和3等奖各1项(其中1项被评为国家级教学成果2等奖),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推荐待评2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达6门,上海市教学名师2名(其中1名被推荐参加国家级教学名师的评选);主编国家教育部“十五”重点规划教材13部,名列全国中医院校前茅;在近两届的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我校都有大学生创业团队和创业作品代表上海入选全国的复赛,并获得奖项。

通过上述教学建设和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学生创造出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制度空间,有利于现代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学生总体学习态度积极,并主动关心所学专业的行业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努力进行专业学习,拓展知识面、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同时学生综合素质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自我管理学习的能力得到锻炼,学生就业率和综合社会评价方面继续保持良好状态。

二、我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根据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和地域特点,基于深厚的办学历史和较长时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校将“高层次、研究教学型、外向型”作为办学的基本定位。

围绕这一基本定位,学校牢牢抓住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将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加大中医药本科专业内涵建设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正确处理了规模发展与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本科教育的规模发展和专业拓展始终以社会需求和中医药教育自身规律为依据,做到理性、适度。

在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背景下,力争保持医学精英教育的特征,不断加强中医药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中医药本科教学水平始终属于全国领先水平。

基于此,近年来我校本科年招生规模基本控制在600名左右(医学学位专业招生每年400名左右),其中七年制中医学专业由原先每年招生90名增加至150~200名,五年制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年招生160~190名,针推专业年招生60~90名左右,使得中医学类核心专业规模与社会需求之间处于基本平衡状态,近3年就业率基本保持在94%以上,七年制专业始终保持100%就业率。

根据中药产业和护理、卫生管理、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现状况,3年来我校新设了药学(中外合作)、护理学本科和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方向),康复治疗学等本科专业,同时考虑办学质量,新设专业的年度招生规模亦维持在40~80名左右,在专业建设中也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保证专业教学水平的稳定提升。

在加强中医药核心专业建设的同时,为满足中医药人才多样化发展的社会趋势,我校充分利用课程体系和学分制改革的成果,通过特色课程模块,尝试培养面向医药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医院管理、中医对外交流等领域的中医学新型人才群体,使我校培养的中医人才在具备中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技能的同时,又能适应中医药新型学科和产业领域深入发展的需要,使我校人才培养呈现出既保持传统特色、又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开放态势,为上海乃至全国中医药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从目前状态来看,其人才的后发优势也在逐渐显示,并得到各界的充分肯定,表明我校本科教学的办学定位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从学校的办学定位出发,我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根据国家医疗卫生战略的整体定位以及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自我要求,面向新世纪生物医学和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趋势,培养中医药特色鲜明、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自我更新发展潜力的高素质、个性化中医药事业接班人。

通过培养模式改革,使中医药人才群体在以下几方面达到最佳组合效应:1.具有较深厚的中国优秀文化底蕴和道德素养,善于合作,富有进取精神;2.具有较扎实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现代生物医学基础,横向学科基础,传统文化基础,行为和社会科学基础;3.具有较强临床实践及交流能力,继承中医传统精华的能力,中医跨学科的结合能力,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追踪、占领中医药学发展前沿的潜在能力。

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主要途径是:1.围绕继承和创新,完善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2.改革中医实验教学和临床教学模式,建立完整的中医实践教育体系,强化中医创新思维和基本临床能力培养;3.改革单一的中医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建立中医人才多样化培养和评价途径,为人才个性化发展提供体制支持;4.围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理念,根据中医药学科特点引入先进教学手段;5.完善具有中医文化特色的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体素质教育平台。

根据这一目标定位,经过近20年的改革和凝炼,我校在建设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取得了一些基本的成果,并将在今后长期发展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

三、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基本成果(一)中医药人才基本知识构成及个性化课程体系建设经过50年的发展,中医药专业人才的知识构成体系由最初的中医专业知识、西医基本专业知识的简单结合,已经嬗变为集现代科学基本知识、中医基础及临床基本知识、西医基础及临床基本知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外语计算机基本工具类知识为一体的现代中医药教育知识及课程教学体系,然而在院校教育有限的教学时限内如何将上述基本知识做到有机的结合,使其发挥各自在人才能力、素质培养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仍然是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的热点、难点之一。

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爆炸性积累,已使得传统以知识叠加为主要途径的教育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必须由以单纯授予知识的教育模式,向自我知识构建的教育模式进行转变。

同时,在社会对中医药人才多样化需求及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分化趋势下,还应在基本知识构建的同时,建立学生自主设计建构知识的课程教学平台。

通过学分制选课制度和课程管理制度改革,不仅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空间的拓展,更能通过教师指导下的自我课程与知识建构和管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设计、终身学习的初步能力,为今后人才创新意识的建立打好基础。

1.基本知识构成体系的设计思路及结果(1)核心知识与拓展性知识的重新结合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和不断梳理,我们将课程体系分为必修、限制性选修课和任意性选修课三大类,尤其对传统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进行了重新筛选,将现阶段必须掌握的核心课程筛选入必修课程,而将大量拓展性知识模块调整至限选和任选课程之中,并根据新时期人才知识发展的需要,在课程体系中重点加强人文、交叉类学科课程的引进。

与此同时,传统课程教学重点和时数作了调整,进一步压缩了必修课程的教学课时,增加选修课程数量,使必修课程更为精炼,以期充分发挥核心知识的示范作用,也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知识拓展和独立思考的空间。

以五年制专业为例,目前必修课与选修课之比为1.85:1,其中任意性选修课达到了课程学分的12%以上。

(2)中医专业基础课程的分化、重组和创新特色课程建设根据中医学注重临床体验的特点,对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基础课程大量采用“前期导入、后期回归”的整合方式,并将原先单一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进行了分化、重组,形成了8门中医基础核心课程,并将原先注重前期教学的中医经典课程,分化为前、中、后三段式,并明确了各阶段的教学重点,丰富了传统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中医经典理论在不同教学阶段对学生中医思维形成所起的独特作用。

通过系列课程改革,使中医学生对中医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中医特色的形态和生理功能理论和中医特色诊治理论体系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树立了符合现代学生认知特点的中医学科教学体系。

与此同时,也突出了中医经典类课程与《医古文》等中医语言工具类课程在构建中医人才思维和中医人文精神的重要地位,为经典教学不断线提供课程保障。

中医基础及经典课程改革学时及定位在传统中医基础理论和经典课程改革的同时,我校还根据中医药学科发展的需要,建立了一批创新特色课程,尤其强调中医传统与现代科技结合类课程建设,开设了如中医工程、中医信息、针灸穴位解剖、实验中医学、实验针推学、中医伦理、中医外语等新兴课程,在全国中医院校中有广泛的影响和良好的辐射作用,其学科建设也日渐成熟。

这些课程的设置和建设,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选课人数和开课数逐年上升,学生评价均处于优良状态,目前,由上述课程引申的学生课外创新活动十分活跃,学生在各级科技创新和创业大赛中的获奖项目,大多与上述学科和课程教学有关,表明其为训练学生良好的现代研究能力和中医创新意识起到了良好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2.依托与综合性大学和国外高校联合办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医药复合型人才大学教育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医药人才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