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儿子一起成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着儿子一起成长
一(3)张宇杰家长
儿子终于上一年级了,虽然个子小但心理上忽然就觉得他已经长大了。

他在一年级的表现比我想象的要好多了,不但不会胆小,每天早上在讲台上领读的声音还很响亮;老师们也都说他很有礼貌,与身边同学们的关系也很融洽,吃饭的表现也比原来棒多了,当然这些进步与班主任老师的教育是分不开的,真心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

孩子的进步让我的心也放宽了很多,但成长路上总有些磕磕绊绊的小插曲:
插曲一:
刚开学两天语文、数学老师就跟我反映说我儿子上课老是爱插嘴,想想开学之前的敦敦教导,居然两天就“失效”了,心里不但生气还觉得特别丢脸,恨不得马上把孩子抓来先劈头盖脸骂一顿而后快!到下午放学了,气已经消了很多,能够心平气和的面对孩子了,但看到他第一句话也是问:“老师都反映说你上课爱插嘴哦!是不是?”但心里还是很生气有火气的,儿子也许从我的语气和神态中感觉到了,并没有撒谎,老实回答我:“是的。

”“开学之前妈妈不是跟你说过不可以插嘴的吗?怎么能这样呢?下次不可以了啊!我们要把这个坏习惯改掉,知道吗?”“插嘴又没什么,其他人也这样的。

”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还在给自己找借口,我更生气了,但我想想,毕竟是孩子,一味的指责与发火,除了对你产生害怕和讨厌的情绪并不是让孩子改正错误的最好方式,只有让孩子知道自己错了在哪里了,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改正错误。

我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耐心跟孩子解释上课插嘴的弊端,关键还强调了插嘴跟积极发言举手回答问题的异同。

以此同时争取爸爸这个有效资源来一起说服孩子。

孩子虽然没有一本正经的答应我们会改正,但他说会努力让自己不插嘴了。

就这样我几乎每天都提醒他一次,几天过去,孩子忽然对我说:“妈妈,我这前两天都很少插嘴了,今天默默跟自己说‘今天我一定不插嘴’,然后我今天就真的没有插嘴了。

”想想的确是这样,因为老师们也没有跟我反映说孩子爱插嘴了。

我心中忽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我发现了虽然儿子表面上上面都没做,也没有信誓旦旦的跟我们承若过一定会改正错误什么的,但他的确在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这一点让我真的很激动。

我也猛然发现:只要我们用心的指导,耐心的等待,你就会发现孩子努力的结果。

插曲二:
刚上一年级真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插嘴的坏毛病慢慢的改了,老师又反映说上课坐不住,老是爱做小动作或者跟周围的同学讲话。

有了上次的成功经验这回我也打算先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然后给他时间,让他自己慢慢的改正。

“儿子,老师说你做完作业了就去打扰周围的小朋友转过头跟他们讲话,是吗?”我问。

“恩。

做完作业,又没事了,当然可以咯”儿子轻松的回答我。

是的,也许在孩子的思维世界里就是这样的,任务完成嘛。

他们当然不会想到打扰到其他人什么的。

所以接下来我便和他耐心地说了关于遵守课堂纪律方面的诸多事宜。

他到没有上面耐心听,但我知道还是会有效果的,因为孩子受大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果然没过几天,就有明显改进了,老师跟我说孩子有进步的时候我可高兴了!及时把这个消息分享给儿子,让他也明白自己的改变,老师们都发现了,同时鼓励他继续努力,让自己在各方面都能越来越好。

插曲三:
儿子做事情拖拉,做作业也如此,原来我是跟他说好作业都在学校做完,不带回家做。

可这几天每天因为他的作业都拖得很晚回家,我便想了一个方法:规定做到什么时候,没有做完就带回家做了。

我以为回家做作业少不了要我发火一次次的催促他完成,没想到回到家吃完饭,碗筷一放下,他就自己跑到书房间说要做作业去了,我心里暗暗偷乐了,还是挺要
好的,不等我发话就知道要去做作业了。

更让我吃惊的是:做完作业还让我把平时买的练习拿给他做,一刻都不肯离开凳子,爸爸以为是我逼他做了那么久的作业,看不下去了,让儿子不要再做休息会,洗洗睡了,儿子反而不肯了一定要做完练习卷才肯罢休,真是上进的一发不可收拾的节奏啊!
在伴随自己儿子成长的过程中,亲眼目睹和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孩子慢慢的进步,真给我的工作带来了不少的启发,儿子的一个成长过程,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孩子的天真,孩子对老师的信任以及他们的上进心都是不可否认的,只是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他们不可能一下子就进步了,他们是慢慢成长的,是我们急切的心愿与他们实际的能力脱节了,所以产生了很多矛盾,也许我们不经意的语言就伤害了他,动摇了他对老师的信任,阻碍了他的成长。

其实这是我们的失职,做为教师真的应该把心态放平一点,再放平一点,不再急切地催促孩子,真正的在内心上愿意去耐心的等待孩子的进步。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体会孩子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设计教案,展课堂活动,多鼓励他们,爱护他们一颗颗童真的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