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卞姓传记检索目录-200223

合集下载

卞皇后生平简介(卞夫人与伏皇后)

卞皇后生平简介(卞夫人与伏皇后)

卞皇后生平简介(卞夫人与伏皇后)作为东汉末年的重要人物,刘勋曾参与过建安十八年(213)针对曹操的劝进运动,但其最终下场却是“以不轨”伏诛,为后世留下了诸多谜团。

梳理现存史料,结合籍贯、出身、活跃时间等因素,笔者认为刘勋的兴废盛衰或与两名汉末女子高度相关。

其一是曹操的夫人卞氏,其二是刘协的皇后伏氏。

与卞氏的往来促成刘勋发迹,与伏后的往来则导致刘勋身死。

鉴于刘勋无传且遗存史料有限,上述观点或许存在求之过深的嫌疑,权作抛砖引玉之谈。

本文共6100字,阅读需12分钟刘勋的出身问题着手分析刘勋与卞氏的关系之前,首先要确定刘勋的出身。

从现存史料来看,刘勋当为东汉琅琊国宗室,而曹操的夫人卞氏也是琅琊人。

(刘)勋字子台,琅邪人。

--《魏略》武宣卞皇后,琅邪开阳人。

文帝母也。

--《魏书武宣皇后传》东汉初年,刘秀封幼子刘京为琅琊王,这一支脉遂于此地开枝散叶。

按刘勋籍贯琅琊,当为刘京后裔。

琅邪孝王(刘)京,建武十五年封琅邪公,十七年进爵为王。

--《后汉书光武十王传》两汉魏晋时期,士人一旦远离故土,往往在数代之后便“著籍当地”。

举例而言,《光武帝纪》称刘秀籍贯南阳,但刘秀的直系先祖为长沙王刘发,刘发的直系先祖又为丰沛出身的刘邦。

不难看出,即使是宗室,也时常根据侨居之地改易籍贯。

刘勋著籍琅琊,应从此例。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刘)发。

--《后汉书光武帝纪》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

--《汉书高帝纪》另外根据《刘晔传》,可以确定刘勋的宗室身份。

因为《晔传》称传主“睹汉室渐微,己为支属,不欲拥兵”,因此“委其部曲与庐江太守刘勋”。

刘晔在汉末乱世担心受到宗室身份的拖累,便将自己的部曲转交给同在扬州割据的刘勋;刘勋无所忌讳,遂欣然纳之。

按刘晔为“汉光武子阜陵王(刘)延后(裔)”的出身来看,与刘晔合作并拥兵的刘勋,必为宗室无疑。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

--《魏书刘晔传》琅琊宗室与卞夫人的关系猜想西汉琅琊国的治所设在东武县,东汉则设在开阳县。

清代传记丛刊·目录检索

清代传记丛刊·目录检索

清代传记丛刊(传记共202册,分为五类,其中第40至47册缺;另有索引2册)周骏富辑台湾明文书局出版《清代传记丛刊索引》二册,第一册检字、字号、谥号,第二册姓名。

学林类001册,学林类1,汉学师承记,清江藩002册:学林类2,宋学渊源记,清江藩学林类3,国朝学案小识,清唐鉴003册,学林类4,道学渊源录清代篇(一)004册,学林类4,道学渊源录清代篇(二)005册,学林类5,清儒学案小传(一),徐世昌006册,学林类5,清儒学案小传(二),徐世昌007册,学林类5,清儒学案小传(三),徐世昌008册,学林类6,颜氏学记,清戴望009册,学林类7,颜李师承记,徐世昌010册,学林类8,文献徵存录(一),清钱林辑,清王藻编011册,学林类8,文献徵存录(二),清钱林辑,清王藻编012册,学林类9,清代朴学大师列传,支伟成013册:学林类10,儒林集传录存,清阮元学林类11,儒行述,清彭绍升学林类12,儒林琐记,清朱克敬学林类13,国史文苑传稿,清阮元等学林类14,鹤徵前录,清李集辑,清李富孙、李遇孙补学林类15,鹤徵后录,清李富孙014册,学林类16,己未词科录,清秦瀛015册,学林类17,词科掌录,清杭世骏016册,学林类18,词林辑略,朱汝珍017册:学林录19,国朝鼎甲徵信录,清阎湘蕙辑,清张春龄增订学林类20,桐城文学渊源考,刘声木学林类21,八旗文经作者考,杨钟羲018册:学林类22,今世说,清王A学林类23,新世说,易宗夔019册:学林类24,初月楼闻见录,清吴德旋学林为类25,旧闻随笔,姚永朴学林类26,乾嘉诗坛点将录,清舒位撰,叶德辉校注学林类27,光宣诗坛点将录,高拜石校注,周骏富补注020册,学林类28,清诗纪事初编,邓之诚021册,学林类29,国朝诗人徵略初编(一),清张维屏022册,学林类29,国朝诗人徵略初编(二),清张维屏023册,学林类30,国朝诗人徵略二编,清张维屏024册:学林类31,续诗人徵略,吴仲学林类32,清朝名家诗钞小传,清郑方坤学林类33,湖海诗人小传,清王昶025册:学林类34,清代闺阁诗人徵略,施淑仪学林类35,八旗诗媛小传,清震钧026册:学林类36,思旧录,黄宗羲学林类37,南雷学案,黄嗣艾027册:学林类38,渔洋山人感旧录,清王世祯选,清卢见曾等补传学林类39,石遗室师友诗录,陈衍028册:学林类40,船山诗友记,罗正钧学林类41,观感录,清李容学林类42,怀旧录,清冯舒029册:学林类43,思旧录,清靳治荆学林类44,知我录,清梅庚学林类45,师友渊源记,清陈奂学林类46,尚友记,汪喜孙学林类47,墨花吟馆感旧怀人集,清严辰学林类48,颜氏家藏尺牍姓氏考,清颜光敏030册,学林类49,昭代名人尺牍小传(一),清吴修031册,学林类49,昭代名人尺牍小传(二),清吴修032册,学林类50,昭代名人尺牍续集(一),陶湘033册,学林类50,昭代名人尺牍续集(二),陶湘034册,学林类51,清代畴人传(附录三篇),周骏富编名人类035册,名人类1,国史列传(一),东方学会编036册,名人类1,国史列传(二),东方学会编037册,名人类1,国史列传(三),东方学会编038册,名人类2,汉名臣传(一),清国史馆039册,名人类2,汉名臣传(二),清国史馆040册,名人类2,汉名臣传(三),清国史馆041册,名人类2,汉名臣传(四),清国史馆042册(缺,替补),名人类3,满名臣传(一),清国史馆043册(缺,替补),名人类3,满名臣传(二),清国史馆044册(缺,替补),名人类3,满名臣传(三),清国史馆045册(缺,替补),名人类3,满名臣传(四),清国史馆046册(缺,替补),名人类3,满名臣传(五),清国史馆047册(缺,替补),名人类3,满名臣传(六),清国史馆048册:名人类4,清皇室四谱,唐邦智名人类5,清列朝后妃传稿,张孟劬049册,名人类6,咸丰以来功臣别传,朱孔彰050册,名人为类7,国朝名臣言行录,清王炳燮051册,名人类8,政学录初稿,清陆言052册,名人类9,从政观法录(一),清朱方增053册,名人类9,从政观法录(二),清朱方增054册,名人类10,国朝臣工言行记(一),清梁章巨055册,名人类10,国朝臣工言行记(二),清梁章巨056册:名人类11,清代河臣传,汪湖桢、吴慰祖名人类12,良吏述,清彭绍升名人类13,逆臣传,清国史馆名人类14,贪官污吏传,老吏名人类15,奴才小史,老吏057册,名人类16,贰臣传,清国史馆058册,名人类17,国朝忠义私淑录初编,清林景忠059册,名人类18,忠义纪闻录(一),清陈继聪060册:名人类18,忠义纪闻录(二),清陈继聪名人类19,江表忠略,清陈澹然061册,名人类20,浙江忠义录,浙江采访忠义局062册:名人类21,近世人物志,金梁名人类22,同光风云录,邵镜人063册,名人类23,戊戌变法人物传稿,汤志钧064册:名人类24,辛亥殉难记,吴子修名人类25,辛亥殉节录,罗正钧名人类26,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传,邹鲁065册,名人类27,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清代篇,方豪遗逸类066册,遗逸类1,明代千遗民诗咏(一)(初编、二编),张其淦撰,祁正注067册,遗逸类1,明代千遗民诗咏(二)(三编),张其淦撰,祁正注068册:遗逸类2,明遗民录,孙静庵遗逸类3,明末民族艺人传,傅抱石编译069册,遗逸类4,小腆纪传,清徐鼐撰,清徐承礼补遗070册,遗逸类5,胜朝粤东遗民录,九龙真逸艺林类071册:艺林类1,读画录,清周亮工艺林类2,国朝画徵录,清张庚艺林类3,国朝院画录,清胡敬艺林类4,画友录,清黄钺艺林类5,履园画学,清钱泳艺林类6,国朝画识,清马金伯072册:艺林类7,墨香居画识,清马金伯艺林类8,溪山卧游录,清盛大士073册,艺林灯9,墨林今话,清蒋宝龄撰,清蒋A生续074册:艺林类10,寒松阁谈艺琐录,清张鸣珂艺林类11,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清李玉A075册,艺林类12,清画家诗史(一),李浚之076册,艺林类12,清画家诗史(二),李浚之077册,艺林类12,清画家诗史(三),李浚之078册,艺林类13,清代画史增编,盛叔清079册:艺林类14,清代画史补录,江铭忠艺林类15,清画传辑佚三种,洪业辑校艺林类16,墨缘小录,清潘曾莹艺林类17,画林新咏,清陈文述080册:艺林类18,岭南画徵略,汪兆镛艺林类19,八旗画录画,李放081册:艺林类20,画家知希录,李放艺林类21,国朝画家书小传,叶铭082册,艺林类22,国朝书画家笔录,清窦镇083册,艺林类23,皇清书史(一),李放084册,艺林类23,皇清书史(二),附索引,李放085册,艺林类24,国朝书人辑略,清震钧086册:艺林类25,书林藻鉴清代篇,马宗霍艺林类26,印人传,清周亮工艺林类27,续印人传,清汪启淑087册:艺林类28,燕兰小谱,清吴长元艺林类29,日下看花记,小铁A道人艺林类30,听春新咏,留春阁小史艺林类31,莺花小谱,清半标子艺林类32,金台残泪记,清张际亮艺林类33,辛壬癸甲录,清杨懋建艺林类34,长安看花记,清杨懋建艺林类35,丁年玉笋志,清杨懋建艺林类36,墨波,清四不头陀088册:艺林类37,明僮合录,清余不钓著,清殿春生续艺林类38,增补菊部群英,清谭献艺林类39,评花新谱,清艺兰生艺林类40,菊部群英,邗江小游仙客艺林类41,群英续集,清谭献艺林类42,撷华小录,清余嵩庆艺林类43,燕台花事录,蜀西樵也艺林类44,怀芳记,清萝摩庵老人撰,清谭献注艺林类45,菊台集秀录,清无名氏艺林类46,新刊菊台集秀录,不著撰人艺林类47,瑶台小录,清王韬艺林类48,情天外史,清情天外史艺林类49,异伶传,清陈澹然艺林类50,众香国,清众香主人艺林类51,燕台集艳,清播花居士艺林类52,燕台花史,蜃桥逸客等艺林类53,杏林撷秀,清谢素声艺林类54,燕都名伶传,张次溪综录类089册,综录类1,清史稿列传(一),赵尔巽等090册,综录类1,清史稿列传(二),赵尔巽等091册,综录类1,清史稿列传(三),赵尔巽等092册,综录类1,清史稿列传(四),赵尔巽等093册,综录类1,清史稿列传(五),赵尔巽等094册,综录类1,清史稿列传(六),赵尔巽等095册,综录类1,清史稿列传(七),赵尔巽等096册,综录类2,清史列传(一),清国史馆097册,综录类2,清史列传(二),清国史馆098册,综录类2,清史列传(三),清国史馆099册,综录类2,清史列传(四),清国史馆100册,综录类2,清史列传(五),清国史馆101册,综录类2,清史列传(六),清国史馆102册,综录类2,清史列传(七),清国史馆103册,综录类2,清史列传(八),清国史馆104册,综录类2,清史列传(九),清国史馆105册,综录类2,清史列传(十),清国史馆106册,综录类3,碑传集(一),清钱仪吉107册,综录类3,碑传集(二),清钱仪吉108册,综录类3,碑传集(三),清钱仪吉109册,综录类3,碑传集(四),清钱仪吉110册,综录类3,碑传集(五),清钱仪吉111册,综录类3,碑传集(六),清钱仪吉112册,综录类3,碑传集(七),清钱仪吉113册,综录类3,碑传集(八),清钱仪吉114册,综录类3,碑传集(九),清钱仪吉115册,综录类4,续碑传集(一),缪荃孙116册,综录类4,续碑传集(二),缪荃孙117册,综录类4,续碑传集(三),缪荃孙118册,综录类4,续碑传集(四),缪荃孙119册,综录类4,续碑传集(五),缪荃孙120册,综录类5,碑传集补(一),闵尔昌121册,综录类5,碑传集补(二),闵尔昌122册,综录类5,碑传集补(三),闵尔昌123册,综录类5,碑传集补(四),闵尔昌124册,综录类6,碑传集三编(一),汪兆镛125册,综录类6,碑传集三编(二),汪兆镛126册,综录类6,碑传集三编(三),汪兆镛127册,综录类7,国朝耆献类徵初编(一),述意1卷,目录20卷,清李桓128册,综录类7,国朝耆献类徵初编(二),韵检10卷,附满汉同姓名录1卷,清李桓129-136册,综录类7,国朝耆献类徵初编(第三——十册),卷首204卷,正文卷1至卷5,清李桓136-190册,综录类7,国朝耆献类徵初编(第十—至第六十四册),卷6至卷484,清李桓191册,综录类7,国朝耆献类徵初编(第六十五册),通检(笔画)10卷192册,综录类8,国朝先正事略(一),清李元度193册,综录类8,国朝先正事略(二),清李元度194册,综录类9,清代七百名人传(一),蔡冠洛195册,综录类9,清代七百名人传(二),蔡冠洛196册,综录类9,清代七百名人传(三),蔡冠洛197册,综录类10,清代毗陵名人小传,张惟骧撰,蒋维乔等补198册,综录类11,大清畿辅先哲传(一),徐世昌199册,综录类11,大清畿辅先哲传(二),徐世昌200册,综录类11,大清畿辅先哲传(三),徐世昌201册,综录类11,大清畿辅先哲传(四),徐世昌202册:综录类12,清人贵州名贤像传,凌惕安综录类13,近人名人小传,费行简。

13-曹姓传记检索目录-3页-200223

13-曹姓传记检索目录-3页-200223

416
列传175
曹豳
258
列传17
曹璨
258
列传17
曹琮
352列传111Fra bibliotek曹辅449
列传208
曹赣
138 352 141 358 357 331 139 139 355 333 2044 2154 1995 1133 1771 412 151 1485 1485 1485 1361 1636 1149 985 984 1153 1344 3954 3604 3953 4253 3797 3951 4227 878 475 473 662 1213 113 99 5931 9068 5936 5942 7837 9742
章名 世家24 列传26 列传51 列传9 列传42 列传25 列传74 本纪10(下) 列传68 列传68 魏志20 魏志20 魏志1 魏志20 魏志20 魏志9 魏志4 魏志20 魏志20 魏志20 魏志9 魏志4 魏志20 魏志20 魏志20 魏志20 魏志20 魏志20 魏志20 魏志20 魏志20 魏志20 魏志20 魏志4 魏志20 魏志2 魏志20 魏志9 魏志20 魏志3 魏志20 魏志9 魏志20 魏志9 魏志20 魏志19
人名 曹参·曹相国世家 曹沫 曹襄 曹参 曹竟 曹襃 曹娥·孝女 曹皇后·献穆 曹节 曹腾 曹昂·丰愍王 曹彪·楚王 曹操·武帝 曹乘·榖城殇公子 曹冲·邓哀王 曹纯 曹芳·齐王 曹干·赵王 曹贡·清河悼王 曹衮·中山恭王 曹洪 曹奂·陈留王 曹徽·东平灵王 曹棘·广宗殇公子 曹鉴·东武阳怀王 曹京·灵殇公子 曹矩·范阳闵王 曹据·彭城王 曹均·樊安公 曹峻·陈留恭王 曹礼·元城哀王 曹林·沛穆王 曹霖·东海定王 曹髦·高贵乡公 曹茂·乐陵王 曹丕·文帝 曹勤·刚殇公子 曹仁 曹蕤·北海悼王 曹叡·明帝 曹上·临邑殇公子 曹爽 曹铄·相殇王 曹羲 曹协·赞哀王 曹熊·萧怀王

深切怀念卞孝萱会长

深切怀念卞孝萱会长

等 , 学会 具有广 泛 的代 表性 。 使
其次 , 卞先生 以他 在学术 界 的地位 和广泛 影响 ,
国隋唐 史学会 中分 离 出来 , 立 中 国魏 晋南 北 史 学 成 会 。我 与苏州 大学 张 承 宗先 生 、 京 师大 刘 曼 春先 南 生等参 加 了此 次会议 。当时 已成 立 的一 些地 区研究
立 江 苏六朝史 研究 会 , 大家 一致 公 推 卞 先生 为六 朝 史 研究会 会长 , 我协 助卞先 生做 具体 工作 。 江 苏六 朝 史研 究 会 成立 后 , 在学 术 界树 起 了 就
血 的尽职 贡献精 神 , 一 回忆 和概 述 , 作 以表达对 他 的
敬仰 和纪 念之情 。
而合 。在取 得省 社 联 同意 后 , 先 生邀 集 了南 京大 卞
学 蒋赞 初先 生 、 昭庚先 生 、 京博 物 院罗宗真先 生 孟 南 等在 我 当时 鼓 楼 电视 台 住所 ( 因位 置适 中 ) 量 了 商
几次 , 终于 在 18 95年 1 1月在 六 朝 古 都南 京 正 式 成
他这 一思 想指导 下 , 们 的研 究会 成员 中 , 仅有从 我 不
事魏 晋六 朝隋唐 史研 究 的史 学 、 文博工 作者 , 而且还 有从 事古典 诗文研 究 中 医药研 究 、 方旅 游 开发 方 地 面 的成 员 以 及 支 持 我会 活 动 的 一 些 地 方 行 政 官 员
江苏省 六朝史 研究 会是 1 8 9 5年 1 1月在 南京 成
立 的。18 94年秋 , 中国社 科 院 和一批 部 属 高校 如 四
川 大学 、 I 山东 大学 、 京 师范 大 学 、 东 师范 大 学 等 北 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百家姓——卞姓起源,卞姓来源

百家姓——卞姓起源,卞姓来源

百家姓——卞姓起源,卞姓来源
卞姓是中国的一个古老姓氏,它的起源和来源也是很有意思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卞姓的起源
卞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西周时期就有卞国的存在。

据《史记》记载,卞国的始祖,名叫姬昌,是周武王的第十一个儿子,被封在卞(今湖北随州市南郊)地区。

他的后代继承了这块封地,并以此为国,成为了卞国。

后来,卞国被春秋时期的楚国所灭,卞国的人民便开始使用卞作为自己的姓氏。

此外,也有人说卞姓来源于卞和之子。

春秋时期,卞和是齐国的一位高官,他的儿子卞子是赵国的一位大将军。

据说,卞和在齐国受冤,为了保全家族后代的安全,他将自己的儿子送到了赵国,让他继承家族香火,并改用卞作为自己的姓氏,以躲过仇敌的追杀。

这一说法虽然不太确凿,但也成为了卞姓的一个传说。

卞姓虽然是中国的姓氏,但其来源却很多样,其中包括:
1.后裔复姓:有一些人原本的姓氏是其他的姓氏,但是后来改姓成了卞姓,这就是后裔复姓。

这种情况在古代比较常见,例如因为不满意原来的姓氏、奉命改姓等原因,人们就会将自己的姓氏改成其他的姓氏。

2.一些人是因为出生在卞姓的家族中,而被取名为卞姓。

3.个人取名:如果有人觉得自己的原姓不够吉利或者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可能会改姓为卞姓。

总结。

《百家姓卞》文言文

《百家姓卞》文言文

《百家姓卞》文言文
《百家姓.卞》
作者:佚名
历史来源
「卞」源出 ;
一﹕以邑名为氏。

据《元和姓纂》所载, 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的支子(嫡妻第二子以下及妾子皆称为"支子") 受封于卞邑(在今山东省兖州, 泗州附近), 称为卞伯, 其后为"卞"氏。

二﹕春秋时鲁国有勇士庄子为卞邑大夫, 称为卞庄子, 又写为弁庄子, 其后亦为卞氏, 亦为弁氏。

家族名人
卞和
春秋楚人。

于荆山得璞玉献于楚王,两次见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宝玉,遂命名为和氏璧。

见韩非子˙和氏。

卞庄子
春秋卞邑大夫,以勇著名,尝刺虎,一举而获两虎,齐人惧之,不敢伐鲁。

汉朝时,因避明帝(刘庄)讳,改庄为严。

或称为卞严、卞严子、弁严子。

地望分布
山东济阴郡,河南济阳郡。

卞庄子简介

卞庄子简介

卞庄子简介卞庄子,又称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道家思想家和文化名人,他的代表作品《内篇》是道家经典之一,被誉为“道家经典之首”。

卞庄子的思想深受后世道家、儒家、佛家等各种思想流派的影响,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卞庄子的生平事迹卞庄子的出生年代和出身地点都不是很清楚,但根据史书记载,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可能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

他是卞氏的后代,卞氏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支贵族,卞庄子的祖先曾担任过楚国的官员,他自己也曾在楚国做过官。

据传,卞庄子是一位聪明才智、博学多才的人,精通音律、算术、天文等多种学问,同时也是一位善于治理的官员。

卞庄子的思想卞庄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代表作品《内篇》中。

《内篇》是卞庄子的一部著作,共分为十篇,内容涵盖了道家的核心思想和理论。

该书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一、道家思想。

卞庄子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道构成的,道是宇宙的本源和根基。

他主张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以达到与道相合的境界。

二、修身养性。

卞庄子强调人们应该注重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

他认为,只有通过自我修养,才能达到与道相合的境界。

三、反对权力和财富。

卞庄子认为,权力和财富是人们追求道德和精神境界的障碍,应该摒弃它们,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四、重视自然。

卞庄子强调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主张人们应该注重自然的德行和道德规范,以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卞庄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卞庄子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道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道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卞庄子的思想也对儒家、佛家等其他思想流派产生了影响,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发展和交流。

总的来说,卞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道家思想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深受后世各种思想流派的影响,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代表作品《内篇》是道家经典之一,被誉为“道家经典之首”,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写姓卞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写姓卞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写姓卞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姓氏源流一、卞biàn现行较常见姓氏。

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景县、阜平,山东之龙口、平邑,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陕西之韩城,新疆之塔城、布尔津,湖北之老河口,福建之清流,广东之高要,贵州之普安,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

汉族、鲜族、蒙古族有此姓。

《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1、《姓氏考略》注引《元和姓纂》云:“周曹叔振铎之后,其支子封卞,遂以建族。

”2、“一云:鲁庄子为卞邑大夫,后因氏焉。

望出济阴。

”二、卞卞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姓人口0.02%。

尤以江苏、四川、黑龙江、河南、山东等省多此姓。

上述5省卞姓约占全国汉族卞姓人口72%。

卞姓起源:1、相传黄帝有子龙苗,龙苗生吾融,吾融之子明,封于卞(故城在今山东泗水东之卞桥镇),称卞明,其后以国为氏。

商时汤臣卞随或其后也。

一说,卞随之后有卞,见《姓源》。

2、系自姬姓。

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择之庶子封于卞(故城同上),遂建族,子孙以为氏。

3、卞为鲁邑,鲁勇士卞子(即鲁庄子,又称鲁仲孙速、孟庄子)为卞邑大夫,其后以为氏。

4、满族姓。

卞姓名人:卞和,春秋时楚人,得玉璞献之楚厉王,厉王以为诈,刖其左足。

复献于武王,武王亦以为诈,刖其右足。

待楚文王即位,才识其玉,乃名和氏之璞,封卞和为零陵侯,和不受。

郡望:济阳。

堂号济阴堂:以望立堂。

济阳堂:以望立堂。

证璞堂:系出自《韩非子·和氏》中著名的“卞和献玉”故事之典。

忠贞堂:来源于卞氏第三世祖卞壸为国牺牲的光辉历史。

东晋明帝时,太后临朝,卞壸与大臣庚亮共同辅政。

后来,庚亮解除大将苏峻兵权。

咸和三年(公元328年),苏峻率军谋反,卞壸以尚书令(宰相)身份领军抵抗,军败战死。

二子卞眕,卞盱因力战救父而死难。

卞壸之妻裴夫人将幼孙卞钦、卞镛寄于邻家,率女卞春英、卞春芳服毒而亡。

卞氏一门同时死亡六人,父为国死,子女为父死,妻为夫死。

卞姓来源卞姓名人文姓的现状研究的结论作文

卞姓来源卞姓名人文姓的现状研究的结论作文

卞姓来源卞姓名人文姓的现状研究的结论作文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一篇作文,希望能满足您的需求:说起“卞”这个姓氏,那可真是有点特别。

我一直对姓氏文化充满好奇,这次就好好研究了一番卞姓,还真有不少有趣的发现。

咱们先来说说卞姓的来源。

据我了解,卞姓主要源自姬姓。

西周时,周武王的弟弟曹叔振铎被封在曹国,而他的支庶子孙中,有个叫卞庄子的,其后人就以卞为姓。

这一支卞姓,算是源远流长啦。

在历史的长河中,卞姓名人也不少。

就比如说卞和,他可是个传奇人物。

相传他在荆山发现了一块璞玉,先后献给楚厉王和楚武王,可这两位大王有眼无珠,认定那只是块普通石头,还砍了卞和的双脚。

直到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荆山下痛哭,文王派人去问他为啥哭,卞和说:“我不是为自己被砍了脚而哭,而是宝玉被当成石头,忠贞之士被当成骗子,我是为此而哭啊!”楚文王让人剖开璞玉,果然是稀世珍宝,这就是著名的和氏璧。

卞和这种对真理的坚持和对宝物的识见,真是令人佩服!再来说说现代卞姓的现状。

为了搞清楚这个,我可是费了不少功夫。

我找了各种资料,还专门在社交平台上发帖子询问,也和身边认识的卞姓朋友聊了好多。

我发现,现在卞姓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但相对来说不算特别常见的姓氏。

在一些地区,卞姓可能会形成相对集中的族群。

比如说,在某个小镇上,卞姓人家可能会因为世代居住在那里,相互之间关系紧密,有着独特的家族文化和传统。

我认识的一个卞姓朋友,跟我讲了他们家族的一些有趣事儿。

他们家每到过年,都会举行一个特别的祭祖仪式。

全家老小聚在一起,摆上丰盛的祭品,恭恭敬敬地向祖先磕头。

仪式虽然繁琐,但每个人都一脸庄重,从他们的眼神里能看出对家族传承的尊重和自豪。

而且啊,他们家族还有一本厚厚的族谱,上面详细记录了每一代族人的名字和事迹。

我那朋友说,小时候他最期待的就是爷爷给他讲族谱里的故事,感觉就像穿越回了过去,见证着家族的兴衰荣辱。

还有一个卞姓姑娘,她跟我分享了因为姓氏闹的小笑话。

她说上学的时候,老师点名,每次点到她的名字都会停顿一下,然后一脸疑惑地问:“这字念啥?”搞得全班哄堂大笑。

12-蔡姓传记检索目录-2页-200223

12-蔡姓传记检索目录-2页-200223

621
蔡袭
318
蔡祐
318
蔡泽
321
蔡氏·容华夫人 984
蔡道恭
1158
蔡荟
1598
蔡景历
1403
蔡廓
647
蔡凝
660
蔡昙智
1543
蔡兴宗
648
蔡约
657
蔡徵
1405
蔡仲熊
1052
蔡撙
658
蔡大宝
2534
蔡大业
2535
蔡儁
1545
蔡氏·容华夫人 398
蔡祐
1882
16 旧唐书 6 17 新唐书 7 17 新唐书 7 20 宋史 16 20 宋史 15 20 宋史 16 20 宋史 15 20 宋史 13 20 宋史 9 20 宋史 16 20 宋史 12 20 宋史 11 20 宋史 14 20 宋史 12 20 宋史 10 20 宋史 16 20 宋史 10 20 宋史 11 20 宋史 11 20 宋史 16 20 宋史 10 20 宋史 16 20 宋史 15 20 宋史 15 20 宋史 15 22 金史 3 22 金史 3 22 金史 3 23 元史 6 23 元史 6 23 元史 5 24 明史 9 24 明史 8 24 明史 8 24 明史 7 24 明史 9 24 明史 9 24 明史 8 24 明史 5 24 明史 9 24 明史 9 24 明史 7 24 明史 9 24 明史 6 24 明史 9 24 明史 9 24 明史 7
24 明史 5 154 24 明史 9 287 24 明史 9 297 24 明史 5 143 24 明史 4 124 24 明史 9 283
列传42 列传175 列传185 列传31 列传12 列传171

卞姓氏起源

卞姓氏起源

卞姓氏起源
卞姓氏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秦朝时期。

据传卞氏是由秦始皇的大将军白起封授卞国公爵号而得姓,卞国在今天的四川南部和贵州东南部一带。

卞国公爵号后来被传承至东汉时期的卞和,他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被称为“卞相”。

在中国历史上,卞氏一直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姓氏。

在唐朝时期,卞氏有许多著名的人物,如卞和、卞喜、卞元吉等,他们在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都有着杰出的表现。

在宋朝时期,卞氏的影响力更是达到了顶峰,很多著名的文化人物都是卞氏后人,如文学家卞之琳、理学家卞孝萱等。

虽然卞氏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姓氏,但卞姓在中国的总人口比例却并不高。

根据中国公安部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总人口中姓卞的人数只有约230万人,仅占总人口的0.17%左右。

在中国,卞氏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广东、福建等地。

- 1 -。

卞氏家谱(搜搜百科)

卞氏家谱(搜搜百科)

卞氏家谱(搜搜百科)卞氏家谱(搜搜百科)基本内容卞姓姓氏的一种。

卞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是我国当代第269位姓氏。

卞(Biàn)姓源出有二:1、出自姬姓,为黄帝裔孙吾融之后,以国名为氏;2、出自曹姓,为周文王第六子叔振铎的支庶子孙卞庄子之后,以封邑名为氏。

据卞氏家谱记载,改姓氏的得姓始祖是卞随。

相传在3700多年以前的夏朝末年,我国历史上便已经有了卞姓的名人出现,那就是记载于《吕氏春秋》上的卞随。

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名士卞随,属于以封邑名为氏。

据典籍《庄子·让王》和史籍《吕氏春秋·离俗》的记载,在夏、商之际,有个叫卞随的贤士,因不满夏桀的荒淫暴虐统治而隐居到了稠(今陕西高陵泾渭二河合流处)。

汤与大宰伊尹计确定了谋攻伐夏桀之时,曾想方设法找到了卞随,与之商量伐桀之事,卞随却拒不回答。

至公元前十六世纪“鸣条之战”,商汤战胜了夏桀后,建立了商王朝,再一次找到卞随,要让天下给卞随。

卞随认为自己遭遇到了最大的麻烦,说:“我因反对夏桀暴虐而避隐,其一直谋求算计我,认为我是蔑视他的贼。

而如今汤王您战胜了夏桀而要让位于我,后世人则必以我为贪其位也。

我生于这样的乱世,难道就都是些无道行之人与我交往吗,我不能再忍受这样的无聊骚扰了。

”遂自投稠水而死,令商汤很是感慨。

之后,卞随的后裔子孙,就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卞氏、随氏,形成了较早的卞、随二氏一族。

卞氏族人大多尊奉卞随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第六子叔振铎的支庶子孙卞庄子之后,属于以封邑名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赐封自己的弟弟、周文王姬昌的第六子叔振铎于曹(今山东曹县),世称曹叔振铎,其后以曹为姓氏,成曹氏一族。

后来,曹叔振铎的支庶子孙中,在春秋初期出了一个大勇士名庄,鲁隐公姬息姑执政时期在鲁国做官,后被封于卞邑(今山东衮州、泗水一带),爵位为子爵,故时称卞庄子,又称为弁庄子、馆庄子。

在卞庄子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封地名称为姓氏,称卞氏、弁氏,形成了卞、弁二氏。

卞氏家谱字辈大全

卞氏家谱字辈大全

卞氏家谱字辈大全卞氏家谱是一部家族史,记录了卞氏家族世世代代的血脉传承和家族成员的姓名、字辈、世系关系等重要信息。

作为家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家谱承载着家族的历史和传统,也是家族凝聚力和身份认同的象征。

在卞氏家族中,家谱字辈更是家族成员身份的象征,也是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卞氏家谱字辈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最早的卞氏家谱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家谱中记录了卞氏家族的祖先、先贤以及世世代代的后人,通过字辈的记载,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每一代家族成员的姓名、字辈、生平事迹等重要信息。

家谱字辈的编制需要严谨的考证和精确的记录,因此家谱字辈的编制工作十分繁琐,需要家族成员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卞氏家谱字辈的编制遵循着严格的规范和制度,一般按照世系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以便于后人查阅和了解家族世系。

在家谱字辈中,每一代的家族成员都有着自己的字辈,这些字辈往往是家族文化和传统的载体,也是家族成员身份的象征。

因此,在卞氏家谱字辈中,字辈的选择和记录都是极为重要的,需要慎重对待。

卞氏家谱字辈的编制不仅仅是一项繁重的工作,更是一项传承家族文化和历史的责任。

通过家谱字辈的记录,可以了解到家族的兴衰、荣辱,感受到家族成员的奋斗与努力,也可以传承和弘扬家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

因此,家谱字辈的编制是家族成员的共同责任和使命,需要得到家族成员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卞氏家谱字辈的编制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家族成员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家族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和沟通,需要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更需要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和支持,才能够完成一部完整、准确的家谱字辈,传承和弘扬家族的文化和传统。

在卞氏家谱字辈的编制过程中,需要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和支持,需要家族文化和传统的传承和弘扬,更需要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和支持,才能够完成一部完整、准确的家谱字辈,传承和弘扬家族的文化和传统。

评书卞历史故事,人物传记

评书卞历史故事,人物传记

评书卞历史故事,人物传记
春秋时期。

鲁国有位勇士叫卞庄子。

卞庄子想要去刺杀两只为害一方的老虎,一个小孩制止了他。

说:“那两只老虎正要去吃一条牛,当它们吃得很香的时候,就会争抢起来。

它们争抢时必定会撕咬起来。

撕咬后,定是大个子的老虎受重伤,小个子的老虎被咬死。

到那个时候,你再去刺杀那只受了重伤的老虎。

这样,你一下子就能得到杀死两只老虎的美名了。


卞庄子认为这个小孩的建议非常好,就站在那里等待时机。

过了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为了吃肉而撕打起来,大个子的老虎受了重伤,小个子的老虎被咬死了。

这时,卞庄子冲过去刺死了那只受了重伤的老虎。

于是,卞庄子一下子就有了杀死两只老虎的美名。

卞姓来源的研究报告

卞姓来源的研究报告

卞姓来源的研究报告卞姓的来源研究报告卞姓是中国常见的姓氏之一,其在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分布情况。

关于卞姓的来源,历来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猜测。

本报告将结合历史文献和地名研究,对卞姓的来源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历史文献记载最早关于卞姓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尚书·禹贡》和《左传·文公十五年》。

《尚书·禹贡》中记载有夏代卞远氏为卞姓的祖先,卞远氏是舜帝的后代,因功受封于卞城,由此形成了卞姓。

而《左传·文公十五年》中则记载了卞是舜帝的后代禹的封地,卞姓可能是由此得名。

二、地名研究卞姓在中国各地有着较为广泛的分布,尤以河南、湖北和山东等地最为集中。

研究卞姓在这些地区的分布与地名的关系,可以提供一定的线索。

首先,河南省卞姓人口众多,尤以南阳市和许昌市最为集中。

南阳市位于河南中部,有着悠久的历史,曾是汉代的都城之一。

据考证,南阳市原本名为卞县,有两个卞姓的历史始祖分别在南阳建立了卞氏和贾氏两大家族。

可见,河南地区的卞姓与地名的关系非常密切。

其次,湖北省宜昌市和咸宁市的卞姓也很多。

宜昌市的卞姓源自一个叫卞城的地方,而咸宁市的卞姓则流传着一个关于卞城的传说。

在山东省,卞姓的分布也非常广泛,据考证,山东一带的卞姓始祖聚集在将军山之东,后来卞姓逐渐向四方扩散。

这些地名与卞姓的聚集现象显示了卞姓与地理环境的关联性。

三、其他证据与猜测除了历史文献和地名研究,还有其他一些证据可以为卞姓的来源提供线索。

首先,卞姓在古代多与军事和政治地位高的人物联系在一起。

有的卞姓始祖是古代的军事将领或政治家,他们的后代逐渐形成了卞姓家族,将其姓氏传承下来。

这与历史上封地的传承和家族的延续有关。

其次,卞姓在古代也与居住地区有关。

卞姓较为集中的地区多为河南、湖北和山东等地。

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可能对人们的姓氏选择产生影响,导致卞姓在这些地区相对集中。

最后,卞姓源自舜帝的后代禹,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密切相关。

卞姓的历史名人

卞姓的历史名人

卞姓的历史名人一、卞姓的来源和特点卞姓是中国姓氏中的一个重要姓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卞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部落社会,其特点是家族聚集和地域分布广泛。

卞姓在中国各地都有较多的人口分布,以河南、湖南、山东等省份为主要聚居地。

二、卞仲远:梁武帝大将1. 生平事迹卞仲远是中国南北朝时期梁朝的一位重要将领,他为梁武帝时期的开国功臣之一。

卞仲远出身贫寒,但通过不懈努力和过人的战略才智,逐渐崭露头角。

他参与了多次对抗北魏的战争,表现出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和勇敢的战斗精神。

2. 战争贡献卞仲远在北伐战争中表现出色,他以智勇双全的才能,成功地击败了北魏军队,并多次占领敌方要塞。

他的战略布局和军事指挥,对于梁朝的统一和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卞仲远的军事才能使他得到了梁武帝的赏识和重用,成为梁朝的重要支柱。

3. 政治贡献除了在军事上的卓越表现,卞仲远还在政治上具有出色的才能和领导力。

他积极参与了梁武帝时期的政治活动,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

他在政务处理和决策上,展现出了高超的能力和深厚的政治智慧,为梁朝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卞玉京:山东历史学家1. 学术成就卞玉京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他以其扎实的学术素养和丰富的研究经验享有盛誉。

卞玉京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尤其擅长山东历史的研究。

他的学术成果丰硕,多次出版重要著作,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2. 对山东历史的贡献卞玉京对山东历史的研究成果丰富而系统,通过深入研究山东的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他还原了山东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历史面貌。

他的研究不仅填补了山东历史的学术空白,而且对于山东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 学术影响卞玉京的学术研究和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的研究方法严谨,论述深入浅出,对于学界的研究者和学生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他的学术地位和声誉使他成为了许多学术团体和机构的重要顾问和评委。

四、其他卞姓历史名人除了卞仲远和卞玉京,卞姓还有许多其他历史名人。

卞姓来源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卞姓来源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卞姓来源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编写卞姓来源的研究报告需要遵循以下步骤和结构:
1. 引言部分:
- 简要介绍卞姓并说明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 概述卞姓起源的背景和现有的相关研究。

2. 研究方法:
- 说明研究方法,如文献调查、田野调查或基因分析等。

- 解释选择该方法的原因,并描述样本收集和数据分析过程。

3. 研究结果:
- 提供详细的研究结果,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方法进行组织。

- 描述卞姓的起源、迁移和分布情况。

- 统计并解释卞姓在不同地区、族群或历史时期的变化。

4. 讨论与分析:
- 对研究结果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与其他相关研究进行
比较。

- 解释卞姓来源的可能原因,如历史事件、人口迁移或文化
影响等。

- 分析卞姓在社会、经济或文化方面的意义和影响。

5. 结论:
- 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 对卞姓来源的意义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6. 参考文献:
- 引用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文献来源,并按照规范的引用格式编写。

7. 附录(可选):
- 如有需要,可在报告的末尾添加附录,包括原始数据、详细的统计分析或其他补充信息。

在撰写报告时,注意使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提供充分的支持材料和数据分析,以支持研究结论。

同时,遵循学术写作的规范,确保报告的结构和格式符合要求。

全国卞氏家谱字辈派语汇编

全国卞氏家谱字辈派语汇编

卞氏家谱字辈派语汇编滨州市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流坡坞镇后孙村洪元天麟庆益寿常春青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湖滨镇寨卞村士武尊临沂市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朱田镇李家庄村启永洪传荣昌懋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石连子镇卞家汀河村维家泽长永寿盛昌复树中正振守安祥日照市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长岭镇课庄社区卞家课庄村同洪清立维(德)家泽长永寿盛昌复(福)树中正振守安祥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后山北头村玉为守加兴济宁市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孟姑集镇卞庄村洪明丙玉勋庆家远聚本启瑞祥国泰民昌茂礼仪存长春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市颜店镇天庙村现传延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张黄镇卞李村心章继学凡菏泽市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沙土镇任桥行政村卞屯村传继广功勋庆家远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板泉镇涝坡社区卞涝坡村守子玉士,永方克志青廷文西,德乐春景周华聪慧,安泰吉祥辰新苗贵,涛存林尚同焕银艳,少帅武刚济南市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孙集镇董石庙村远乐德晓山青水秀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许商街道卞楼村远乐德晓山青水秀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许商街道小高家村振凤汝允永洪恩光祥兆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普集镇小佛村恒聚立昌亿潍坊市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鄌郚镇卞家庄村德云维兆存庆文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新安街道大洼村廷云维兆存庆信阳市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上石桥镇南竹园村忠孝仁义家商丘市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酂城镇卞庄村祥勤田思从怀德常修吉庆来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孙六镇刘六口村金秀孝明得庆河北省沧州市青县曹寺镇卞召官村玉宝学得长新乡市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桥北乡李涛庄村光庆瑞云洛阳市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大坪乡卞家岭村廷怀文兴存诗赋永学思传书功尚志继东广春秋盐城市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公兴镇射河村乃寿其昌连云港市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下车镇卞庄村国云廷守兆家宝光邵根本硕远信运常召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李集镇中心村守兆洪家泰州市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大泗镇霍堡村万贵荣长文宿迁市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侍岭镇岭西村开广学孝道德元明扬州市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陈集镇沙集村沙集组尊宗敬祖正大光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三义村凤周忠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郭村镇塘头村利民组贞忠信良福缘善庆端明恺节孝义文贤尊宗敬祖正大直方秉礼守道功懋德崇尚志居仁家世允隆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黄集镇圣范村承模显烈奕载元仁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邳州市邹庄镇卞湖村西卞迁居成何用世国得廷永鸿泰延基绪乃能庆荣昌俊发元启秀明经有真知懋修奉先泽作为守良则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陈楼镇竹园村卞家迁居成何用世国得廷永兴玉基书怀举广传荣昌俊发元启秀明经有真知懋修奉先泽作为守良则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邹庄镇西沙村迁居成何用世国得廷永鸿泰延基绪乃能庆荣昌俊发元启秀,明经有真知懋修奉先泽,作为守良则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杨屯镇卞庄村功勋庆家远,聚本启瑞祥国泰民昌茂,礼仪存长春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岚山镇陈集姚山头有自成香,朝荣和庆,运会启康,英华俊杰,令彝增光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宁海乡卞浦村元英敏惟聪湖有时三文公国永廷守兆家保光绍根本硕远淑功蔚启信义诺昭善怡俭让清洁传扬应礼孝廉兹生万延浩海澄宇颂华久昌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盘城街道渡桥社区卞家湾组孔章金戎硕文华大学士世家恩传长发其祥社宗泽润恒顺乃昌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洪蓝镇陈卞村井头村天佑之中月维新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砖墙镇凤卞村天又芝中月维新思德克昌沧州市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南霞口镇卞庄村书玉连金营口市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梁屯镇孙屯村永恩鸿福广春日惠天祥英伟建业振世纪庆吉昌中兴望仁智安康思俊良孝友传家本文方贺显扬合肥市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庙岗乡沿山行政村大卞村明志能华国,恒兴必正邦,洪天为仕大,盛桂发书香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梁园镇西童村小张组加(明)志能华国,恒新必正帮,宏天为仕大,梦中发书香阜阳市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半岗镇凉亭村绍孝思介尔景福亳州市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双沟镇位庄行政村卞庄东队朝玉立德广,万家永发祥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十河镇卞铺村天大朝玉立得广,万家永发祥滁州市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桥头镇蒲岗村卞湾圩永泽庆其淮北市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周圩村卞岗庄心克金明如玉宿州市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解集乡卞前村友字成香朝荣和庆运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解集乡卞后村荣和庆运淮南市安徽省淮南市寿县迎河镇瓦房村瓦东队大学乾坤,定昭明永,容然多为,修士显耀,正道立恩,克玉厚德,应绍鸿基常德市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壶瓶山镇龙池河村宗运辉鸿正祖德兆兴家大明光钟鼎芳升万春华先泽龙后代有贤良修文尚武永保明邦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临澧县修梅镇车堰村宗运辉鸿正祖德兆兴家大明光钟鼎芳升万春华先泽龙后代有贤良修文尚武永保明邦重庆市重庆市江津区蔡家镇文昌村莫屋基元章绍伯宗先正世举崇增承載比绵阳市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太平镇会昌村恭登思国元应廷有德义永世荣昌阿坝州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凤仪镇静州村静州组兴从有志全宜昌市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枝城镇六里冲村正大远扬家肇宗周因官锡祉乃克永承万代继起先德慎守毅崇纯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