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5.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ptx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含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习题一、单选题1. 关于气候与土壤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 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地进行着水分与热量的交换,气候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热状况B. 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受地质作用的影响C. 通常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0 ℃,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加2—3倍D. 通常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0 ℃,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加2—5倍2. 大面积砍伐森林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② 水土流失严重③引起全球变冷④许多物种灭绝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2008年11月4日22时,三峡水库成功蓄水至172.47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但无论结果怎样,建设三峡工程是利大于弊。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 材料中所说的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A. 气候B. 土壤C. 水文D. 生物4. 库区形成人工湖泊,对自然要素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使生物多样性剧减B. 地方气候更温和湿润C. 土壤肥力下降D. 洪涝加剧5.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①陆地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②陆地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③陆地环境各要素可以孤立存在和发展④陆地环境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会影响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6.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下的自然带的名称是()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 亚寒带针叶林带7. 北大西洋暖流的动能来源体现了哪两个圈层间进行的什么能量的传输和交换()A. 大气圈与水圈间的动能的传输B. 大气圈与水圈间的化学能的交换C. 生物圈与水圈间的化学能的交换D. 岩石圈与水圈间的动能的传输8.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相符的是()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③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④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③9. 下列地理现象能够反映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是()A. 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B. 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C. 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D. 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水生植物根系不发达10. 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全球,其原因有()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而变化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③答案解析:1.A 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地进行着水分与热量的交换,气候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试题含解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地理试题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试题含解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地理试题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础夯实“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射光板到地球运动轨道、人工造云、人工制造巨型“树木”、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等。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联合国宣布全球延缓实施“地球工程”。

据此完成第1~2题。

1.“地球工程”旨在遏制下列哪种环境问题恶化的趋势?()A.大气污染B.湿地丧失C.物种灭绝D.全球变暖2.依据整体性原理,联合国延缓实施“地球工程”的理由不可能是()。

A.影响生物多样性B.增强太阳辐射强度C.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2.B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

A.地形、生物、大气、水文、土壤B.土壤、生物、大气、水文、地形C.土壤、地形、水文、大气、生物D.生物、地形、大气、水文、土壤4.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②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③河流水位降低④土壤肥力下降A.①②③B.②③④D.①②④4.D5.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高达4 500多米,形成独特的高原自然景观。

其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序号填在框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①太阳辐射强②气温低③空气稀薄(2)组成地理环境的各地理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

在青藏高原的演变过程中,其“牵一发”是指什么?自上而下依次是②③①。

(2)地壳隆起,海拔不断升高。

(3)随着印度洋板块北移,青藏高原地壳不断隆起,海拔不断升高(地势高),气候逐步寒冷、干燥,终年气温低,多冰川;土壤贫瘠,多冻土;植被为高寒草甸草原;以食草、抵御寒冷能力强的动物为主,如牦牛。

能力提升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完成第6~7题。

6.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①B.②C.③D.④7.能表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5.1.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测试)-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解析版)

5.1.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测试)-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解析版)

人教版必修1第5章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测试第2课时测试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下图是“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原因是( )①大气环流②海陆位置③地壳运动④地形变化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 ( )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③地理环境要素的联系性④地理环境要素的独立性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1.C 2.B【解析】第1题,地壳运动形成山地,在山地背风坡,降水减少,形成草地、荒漠。

第2题,该图主要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各要素的联系性。

在伐木后的树桩上可以看到许多同心圆,这就是树木的年轮。

长在自然状态下的树木,其年轮记录了他们生长时的环境状况信息,如气温的高低,降水的多少等。

一旦我们能够确定树轮的确切年份,就可以了解当时的气候。

读下图回答3~4题。

3.若上图中甲乙两树木分别为同一地区同一树种的两棵树木的年轮,下列关于图示说法正确的是( ) A.1860-1890年间该地区气温较1860年之前有明显下降B.甲树木生长的年代与乙树木约55年重合C.通过甲、乙两图的对比,可以分析该地区前后约40年的气候情况D.乙图中树木约在1900年前后停止生长【答案】 A【解析】树木的年轮能反映当地的气候信息,甲乙两图能反映的年代约从1837年至1911年,共约75年,故C项错误。

树木年轮越宽,说明气候条件越好,树木生长越快;图中显示1860年前树木年轮较宽、1860-1890年间树木年轮较窄,则A选项正确。

从图中可直接读出甲树木生长的年代与乙树木约41年重合,故B错。

从图中不能得出D项结论,故D错。

4.关于树木的年轮说法正确的是( )A.在我国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年轮的宽窄主要受热量状况的影响B.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树木年轮与同纬度的温带海洋气候区相比表现得更加匀称C.在干旱的山区,迎风地带树木的年轮往往比背风地带窄D.厄尔尼诺现象来袭时,致使美国西南部冬季更加湿润,从而形成更宽的年轮【答案】D【解析】气候湿润的年份,利于树木生长,而形成更宽的年轮,故D选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章末练习题(含两套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章末练习题(含两套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章末练习题1.自然带和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读“亚洲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图6)”,回答:(1)A地区所属自然带名称是,E地所属自然带的典型植被为,C地所属自然带相应气候类型为。

(2)分析评价下列地区气候资源及其农业发展的条件:A处条件配合好,宜种植以为主的高产粮食作物;C处条件好,但资源不富裕,宜发展以为主的旱作农业,D、E处应充分利用有很大优势的资源和资源,发展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优质的畜产品和等农产品。

2、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应该遵循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

读“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图(图8)”,回答:(1)A表示的分解作用。

(2)B、C表示,D表示。

(3)当今自然环境中的“温室效应”是大气中的增加造成的。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中和,它破坏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功能。

(4)人类向池塘中排放的污水使水质变坏,水生植物疯长,导致鱼类因缺氧大量死亡,这是干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功能,一种要素的变化会引起甚至整个的改变。

3. 2000年某体育爱好者发起了“爱我河山,申办奥运”的活动,一行十多人驾车沿下图中的AB线和CD线巡游中国,沿线美丽的自然景观令他们终生难忘。

对照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可以画出中国自然带分布图(图19),读图回答:(1)写出他们沿AB方向巡游穿过的自然带名称:①、②、③、④。

这反映了陆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地域分异规律,决定这一规律最主要的因素是(2)写出他们沿CD方向巡游穿过的自然带名称(不含③):⑤、⑥、⑦,这反映了陆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地域分异规律,决定这一规律最主要的因素是。

4.读图9,解释天山地区的地理现象。

(1)天山山地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是遵循陆地自然带分布的规律。

据图判别天山南坡积雪冰川高度比北坡(高、低)。

天山南北地区利用天山冰雪融水发展农业。

(2)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应将牲畜赶往A.高山草甸B.山地草原C.荒漠草原D.山地草甸草原参考答案1、(1)亚热带常绿阔林温带荒漠温带季风气候(2)水热水稻;光照、热量,水,小麦、棉花,光热草场,灌溉,长绒棉、葡萄2、(1)微生物(2)呼吸光合作用(3)二氧化碳植被破坏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整体(4)平衡其他地理环境3、(1)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赤道向两极热量(2)草原荒漠高山植被区沿海向内陆水分4、(1)高绿洲(2)A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章末练习题1.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df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df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图中明、清及现代围垦区变化可以
得出结论。 6.洞庭湖因为其面积减少、蓄洪能力下降而加剧了长江中下游的洪灾,这一现象体现
了( ) A.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B.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 C.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孤立性 D.人类与环境不相统一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对陆地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个很
学无止境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时目标
课标要求 1.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理解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的形
成。 2.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理解这两种功能是自然地理环
境的整体功能。 3.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演化与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关系,理解自然地理
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重要指数 ★★★ ★★★★★ ★★★★
(10 分钟,10 分) 读下图,回答 1~2 题。
课前预习
1.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
A.水文 Hale Waihona Puke .生物C.地貌D.气候
答案:B
解析: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2.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B
同时洞庭湖水面变化也会导致其他要素发生变化。
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导致恐龙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
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剧变所致。据此回答 8~9 题。 8.下列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 A.气候变化 B.植物变化 C.水的变化 D.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答案:D
5.下列关于洞庭湖面积减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A 卷)C. ④⑤自然带类型与气候成因均相同D. ①④自然带类型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班级 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_________ 「、选择题(本题有 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不选、多选、错选都不得分) 2. 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能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A. 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 ,植被有明显的变化B. 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C.云贵高原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石漠化 D. 沙漠地区生长着大量的芦苇 3.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分析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C.植被稀少,土壤贫瘠 ,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B. 流水侵蚀显著 化学风化微弱D.,风力侵蚀微弱,物理风化显著 其人为原因是 ( 滥伐森林,滥垦草原,过度放牧 D.过度引水灌溉,气候变干 5. 近年来,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的频率有增大的趋势, A.防护林工程进度缓慢 B.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增,风力强劲 6. “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地理环境的 A .差异性 B .整体性 C .综合性 D .区域性 10. 从北京向西经内蒙古到新疆,沿途所见到的自然植被类型依次是: 叶阔叶林、 温带落 ) 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这种景观的变化是由于( B 热量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 D 气候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 ( A 水分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 C 光照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 11.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水 B. 空气 C. 12.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是指 A . B . C. D. 风力 D. 生物 13. A . B . C. D. 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性特征沿纬线方向有规律的更替 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性特征沿纬度方向有规律的更替 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性特征与经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 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性特征沿经度变化的方向有规律的更替 下列自然景观的变化属地方性分异规律的是 从大兴安岭经内蒙古到新疆自然景观的变化 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岸的景观差异 从非洲几内亚湾向北到地中海沿岸自然景观的变化 由美国东海岸到中部大草原的景观变化15. 下列山地自然带分异最多的是 A .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 B .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 C .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 D .北美洲的落基山脉 16. 下列人类活动对成土过程没有影响的是 A .施肥 B .育种 C .翻耕 D .灌溉 17. 下列山地的相对高度接近,但由于它们各自所在的纬度位置不同,自山麓 到 ( 山顶垂直地域分异也不相同,判断其中所处纬度最高的是 ) 18 ①落叶阔叶林带 ②苔原带 亚洲东部地区,从中南半岛到白令海峡,自然植被分布顺序,正确的是 ③常绿阔叶林带 ④雨林和季雨林带 ⑤针叶林( A .②一⑤一①一③一④ B . C.③一④一①一⑤一② D . 19.城市绿地具有的主要作用中,组合正确的是 A .降低噪音、吸烟滞尘 B .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C.美化环境、保持水土 D .防风固沙、过滤空气 22.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②风蚀严重;③降 水集中,多暴雨;④植被破坏严重。

地理高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及答案

地理高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及答案

地理高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及答案地理学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小编准备了地理高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希望你喜欢。

1.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这一现象体现了( )A.陆地环境的整体性B.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C.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孤立性D.人类与环境不相统一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陆地环境整体性的理解。

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如果某一要素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这一事例就充分体现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答案:A2.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协调一致,与地理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B.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不会导致其他因素的改变C.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没有关系的D.我国沿海和内陆的景观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思路解析:地理环境的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各个环境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在景观上力求保持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

我国沿海和内陆景观的差异,反映的是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答案:A3.关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就某个较小的地区而言,当砍伐森林、开垦坡地、过度放牧后,表面植被减少,则这个地区整个自然地理环境会受到影响B.一个地区的水土流失,说明了这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具有个性差异C.某一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只能对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不会对其他地区产生任何影响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就是指各组成要素之间有时紧密联系,有时是独立的个体思路解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整体,各要素间牵一发而动全身。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

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剧变所致。

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的是()A.气候变化B.植物变化C.分解作用D.自然环境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2.恐龙灭绝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是自然环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A.光合作用B.生产功能C.分解作用D.稳定功能1题,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恐龙生存环境的变化是自然环境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第2题,恐龙灭绝后,通过自然环境的稳定功能,其他各物种的数量基本保持恒定,使得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

2.D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生产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增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4.该示意图体现了()A.自然环境的整体性B.自然环境的差异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3题,土壤湿度增大,土壤的比热容增大,则气温的变幅就会减小;土壤湿度增大,地面蒸发的水量会增多,则空气湿度会增大。

由以上分析可知,①表示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②表示气温变幅减小。

③的上一环节表示的是蒸腾作用加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时,区域的降水会增加,因此③表示降水增加。

B项正确。

第4题,读图可知,土壤湿度的变化可以引起其他要素的改变,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A项正确。

4.A关键能力提升练某同学用土堆、烧杯、水、盘子和草皮设计了一个“气候、地形、生物对土壤的影响”的实验,他用等量的水以同等速度淋至土堆(如下图)。

据此完成第1~2题。

1.实验现象是()A.水在a土堆上流动速度较慢B.水流经b土堆多被截留、下渗C.a盘中被冲刷下来的土壤较少D.b盘中土堆边缘的积水量较大2.该实验主要证明了()A.降水对地形的影响B.植被对土壤的影响C.地形对降水的影响D.生物对气候的影响1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单项选择题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是( )A、彼此孤立存在的B、相互影响和相互排斥的C、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D、彼此间杂乱无章的2.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戈壁和沙漠的原因是( )A、植被稀少,无水分蒸腾B、踞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C、地表水贫乏,河流不发育D、土壤疏松,降水渗透地下3。

人类大量开采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将使大气中增多的化学元素是( )A、碳B、氧C、氮D、氢4。

反映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制约关系的是( )A、沙漠地区的骆驼刺B、海底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C、荷兰的围海造陆、日本的人工岛D、黄土高原的植被破坏5.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是 ( )A、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生物的生长、繁殖制约着地理环境6。

滥伐森林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②地下水位持续上升③土壤肥力下降④河流水位下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7。

四大圈层的物质循环,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的有( )①大气循环②水循环③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④地壳的物质循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④8。

能使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A、大气循环B、水循环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地壳的物质循环9。

一般认为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地球上水被分解的结果C、火山喷发的结果D、生物呼吸作用的结果10。

从有利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观点出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将枯枝落叶就地烧掉B、将枯枝落叶打扫干净送到垃圾站C、将枯枝落叶埋在草地旁边D、将枯枝落叶送到食堂做燃料二、综合题11。

读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A ,B ,C ______________.(2)在图上补画出相应的箭头,图中反映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是、、。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练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练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活动点拨1.教材第86页活动(1)生物、土壤、大气、水等。

(2)部分土壤水通过根系被植物体吸收,并通过植物蒸腾作用进入大气;部分土壤水通过蒸发作用直接进入大气。

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植物叶表被植物体吸收或转化为地表径流和土壤水。

被植物体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再次进入大气。

进入土壤的水分则继续重复上述转换过程。

(3)太阳能因为植物光合作用保存在植物体内并转变成了化学能,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将化学能传递给动物,保存在动物体内,植物与动物在呼吸的过程中消耗了热量,将化学能变成热能释放到环境中。

五个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整体。

2.教材第86~87页活动藏羚羊的生存是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

在无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迫使藏羚羊不断通过增减数目来适应环境,其结果是藏羚羊的数目保持了相对稳定。

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平衡功能。

3.教材第88页活动在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各地理要素是统一变化的。

随着湖泊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失,水面蒸发进入大气的水汽逐渐减少,地方气候趋于干燥,水生生物逐渐被陆生生物代替,土壤含水量逐渐下降。

4.教材第90页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是“地下水位上升”;对生物的影响是“物种构成改变或某些物种消失”;对地方气候的影响是“变得温和湿润”;对泥沙沉积的影响是“泥沙淤积减少”;对洪水灾害的影响是“洪水频率减少或者洪水灾害减轻”。

[学业达标]1.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

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解析:从题干来看,该地有植被退化,土壤流失,岩石溶蚀,从这几点来看,应当是石灰岩地区受到水、人类活动等作用的影响形成的石漠化现象。

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设计: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Word版含解析

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设计: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Word版含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以植物为例,说明一种要素通过与其他要素进行物质能量交换,改变了其他要素的性质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理解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强调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统一的演化过程。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看书自学、讨论,教师利用语言、课件发挥主导作用,运用启发式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会学生学会运用“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评价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教学方法: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前面几章的基础之上的,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教学中应选取相应的图片或视频等资料,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实例,使学生产生充分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老师的启发引导,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假设教室是地球,同学们座位区域内是陆地,靠边同学以外的地区为海洋;靠门两行同学为大陆东岸(或西岸),靠窗两行同学为大陆西岸(或东岸),中间两行同学为内陆地区;横排中间行为赤道,其余横排同学自己推出大致的纬度。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1.根据刚才假设的分布状况,同学们想想自己“生活在”什么气候区内。

(可观察世界气候类型图)2.你所在的气候区有什么特点?原因有哪些?3.描述一下你所在的地区自然环境系统要素有哪些,要素间的关系如何?(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4.全球地理环境系统有哪些自然要素?(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5.通过分析环境系统要素你得出什么结论?(答:无论全球还是局部地区地理环境都是由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制约、渗透的整体)【学生讨论回答】略。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5.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5.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时目标课标要求重要指数1.了解地域差异的含义及其空间尺度,掌握自然带的概念。

★★★2.了解由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以及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概念,掌握这★★★★★些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课前预习(10分钟,10分)1.各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A.气候B.地形C.水文D.植被答案:D读喜马拉雅山垂直带谱分布图,回答2~3题。

2.喜马拉雅山南坡山麓的自然带M可能为()A.热带雨林带B.落叶阔叶林带C.常绿阔叶林带D.热带草原带答案:C解析:喜马拉雅山的南坡纬度较北坡低,夏季时,其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山麓的自然带M可能为常绿阔叶林带。

3.高山草甸在南北两坡分布的海拔存在明显差异,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南坡为迎风坡,水热条件好,分布海拔高B.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分布海拔高C.南坡相对高度大,分布海拔高D.北坡相对高度大,分布海拔低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高山草甸在南坡分布海拔较高,主要是因为南坡是阳坡、迎风坡,水热条件好;北坡分布海拔较低,因为北坡是阴坡、背风坡,水热条件差。

4.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布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分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________(A:①→②→③→④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1)

高中地理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1)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自主学习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并在其间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主学习1.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

2.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3.平衡功能:主要指大气中碳氧的平衡。

►合作探讨1.读自然要素关系图,探讨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生物(植被)。

(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C,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A,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B,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D。

(填字母)(3)根据自然要素关系图,说明哪些自然要素导致黄河含沙量大?答案:黄河含沙量属水文要素,由图知,气候、植被(生物)、地貌可能导致水文的变化。

因此,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地貌、土壤),植被破坏严重,加之暴雨(气候)的冲刷,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故黄河含沙量大。

►同步辅导1.课堂归纳2.难点解惑(1)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变换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光合作用化学能――→分解呼吸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④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传输►同步检测1.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卷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卷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卷选择题下列描述不属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的是下列现象体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全球,其原因有①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不断运动、循环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④一个地区环境的变化,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变化澳大利亚东北侧分布着大片的生物礁——大堡礁。

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这类岩石按成因划分,属于下列循环没有生物参与的是我国的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反映了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③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④地理环境的稳定性读图的气候资料,图中点位的标号代表月份,回答问题:【小题1】下列分布有该气候类型的一组国家是下列现象中属于人类破坏生态平衡而产生的不良后果的是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表现在下列地理现象能够反映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是既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也是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是生物与环境的正确叙述是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人们必须考虑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环境的资源系统,这主要依据自然资源的下列关于地理环境生产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南方地理特征不相符的是综合题读“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图”,回答问题:1陆地环境主要有哪些要素组成?2我国西北地区陆地环境的形成主要是由______ ______要素决定的。

3以黄土高原为例,说明生态系统的变化对地貌的影响。

4举例说明气候要素与地质作用的相互影响。

分析“大气与地理环境及其各要素、人类活动关系图”,完成下列要求:1将下列内容的数码序号与图中方格内英文代号配对组合,使图示关系完整。

①塑造地表形态②燃烧矿物能源③生产与健康④吸收紫外线⑤哺育生物⑥使用制冷剂⑦台风⑧暴雨⑨吸收红外线2从图中可知,对大气层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是________,图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各种作用可概括为________。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后作业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后作业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后作业一、选择题下左图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某种关系,a为甲、乙间相互作用,b为甲、丙间相互作用。

右图为我国际陆某地自然景观。

据此回答1~2题。

1.假定a构成化石,b构成右图中的景观,以下判别正确的选项是( )A.甲表示大气圈B.乙占有甲的全部C.乙表示岩石圈D.乙影响丙的演化2.景观图所示的区域( )①热带气旋活动频繁②生态系统比拟软弱③植被根系比拟兴旺④径流时节变化较小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读以下图,完成3~4题。

3.图中反映了自然天文环境的( )A.差异性B.制约性C.全体性D.平衡性4.惹起图中生态环境失调的主导自然要素是( )A.气候B.大气C.水文D.生物以下图为〝某地域各自然要素关系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四个箭头的含义,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①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河流有夏汛b.②植被破坏严重——易构成白色沙漠c.③高温多雨——土壤无机质分解快,积聚少d.④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厚A.ab B.bcC.cd D.ad6.该图反映了( )a.自然天文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差异b.自然天文环境各要素之间停止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流c.红壤的改良是促使该地域自然天文环境向良性开展的关键d.自然天文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络和相互制约的全体A.ab B.bcC.cd D.bd7.以下现象不能正确反映天文环境全体性的是( )A.热带雨林遭破坏,惹起全球气候变化B.人类少量运用矿物燃料,惹起全球气温降低C.某地域降水量多少与太阳活动周期有一定的关联性D.长江中下游山区少量砍伐林木,下游地域洪水频发以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天文要素的相互作用表示图〞。

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自然天文要素称号区分是( )A.地形、生物、大气、水文、土壤B.土壤、生物、大气、水文、地形C.土壤、地形、水文、大气、生物D.生物、地形、大气、水文、土壤9.假设外地少量植被遭受破坏,其天文环境能够发作的变化有(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质变化增大②植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增加③河流水位降低④土壤肥力下降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读以下图,完成10~11题。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24小题)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③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是相同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如图中所示M是绿色植物。

图中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整体功能B.平衡功能C.调节功能D.生产功能3.如图所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60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以上,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

如图沙漠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多固定、半固定沙丘,与其关系最密切的是()A..地表风力小B.山地降水量丰富C.积雪融水丰富D.高山冰雪融水丰富4.如图为“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

图示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B.开放性C.整体性D.差异性5.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6.喜马拉雅山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山岳冰川分布区,近年来,喜马拉雅山区冰川融化速度逐渐加快。

喜马拉雅山区冰川加速融化,短期内将导致该地区()A.太阳辐射增强B.山地雪线降低C.湖泊水位下降D.河流径流量增加7.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在无人类干扰时藏羚羊的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A.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B.具有平衡功能C.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D.具有生产功能8.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①自然环境各要素虽然构成一个整体,但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③各要素对环境影响作用是相同的④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A.②④B.①③C.①④D.①②9.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积雪融化、冰川消失现象非常严重,在过去的80年内冰川已经萎缩了80%以上。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后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后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读图,完成第1~2题。

1.此图可以简单看作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

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A.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氧气④二氧化碳B.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二氧化碳④氧气C.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二氧化碳④氧气D.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氧气④二氧化碳2.此图可以说明( )①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②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中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A.仅①②④B.仅②③④C.仅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第1题,由题图可知,②可以转化为泥炭、煤等,应为绿色植物,故③为氧气,④为二氧化碳。

第2题,①②③④所述的地理原理均在图中有体现,都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1.A 2.D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 )A.人口数量增多B.气候变化C.破坏森林D.围湖造田4.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综合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C.整体性特征D.差异性特征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破坏森林最有可能导致水旱灾害增多、温室效应增强、水土流失加剧等。

第4题,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

答案:3.C 4.C)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

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12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5.有关该地区近几十年来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增加B.河流流量增加C.植被覆盖率上升D.河流含沙量增加6.近几十年来,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②水库面积增加③经济林面积增大④灌溉面积增加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解析:读图可知,2012年与1990年相比,该地区降水量增多,河流流量峰值降低、变化幅度减小,含沙量降低,这可能是植被覆盖率上升、水库面积增大、生态环境不断得以改善的结果,故第5题选C,第6题选D。

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设计: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Word版含解析

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设计: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Word版含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课方案【中心打破】中心要一自然地理环境各因素的互相关系【概括总结】1.地理环境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限制,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经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停地进行能量互换与物质运动,推进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

在自然地理环境各因素中,天气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拥有代表性的因素,土壤为各因素的中心环节。

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构成的有机整体,其实不停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互换、推进地理环境的变化。

详细以以下图所示:2.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对照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从岩浆到各种岩石,再到看法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程新岩浆的产生过程过程蒸发 ( 蒸腾 ) 、水汽输送、冷却凝结、风化、侵害、汲取作用、光合作用、分环节降水、下渗、径流( 地表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径流、地下径流 )解作用变质、重熔重生物质循环简图太阳能( 蒸发、水汽输送 ) ,重力能 ( 降水、径太阳能化学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能量流 )重力能热能①使水体不停更新,保持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全世界水的动向均衡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学元素的迁徙运动,能量②缓解不一样纬度热量收了各样自然景观意义的流动、转变支不均衡的矛盾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之间的物质互换、能量传的有机界和无机界带,不停塑造地表形态输【方法技巧】1.数字法记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二个新功能:生产功能、均衡功能。

三大物质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

六大自然环境因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

2.图示法理解地理环境构成因素及互相关系【知识拓展】生物循环促进大气、水、土壤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互换1.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因为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中
条件变化所引起的。
带。 规律,这
(3) 图中自然带由E→A→D 的依次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
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中
条件变化所引起的。
规律,这
(4) 在 A、B、C、D、E 中, 的 农业专业化地带。
带的大部分地区目前已开辟为以种植棉花为主
(5)图中渔场F 位于洋流拉布拉多寒流与
(洋流名称)的交汇处。
8.甲地自然带形成的原因是( ) A. 处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B. 位于西高止山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C.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少 D.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多 答案:B 解析:甲地位于西高止山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带。 9.图中①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 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带性现象 答案:D 解析:①自然带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势起伏的影响,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 带,是非地带性现象的体现。 下图显示了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海拔、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 10~11 题。
规律。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 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A: ①→②→③→④ B: 。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是
。 答案:(1)热量 随纬度变化热量发生变化 从赤道向两极地域 (2) A 随海拔升高,水热产生变化 (3)距海洋远近不同,水分条件发生变化
点题训练
(20 分钟,30 分)
知识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下图为某岛自然带分布范围图,图中 a 为两种自然带的分界线。读图回答 1~2 题。
1.该岛Ⅰ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 ) A .落叶阔叶林
B. 针叶林 C.苔藓和地衣 D.草原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知,该岛为格陵兰岛。格陵兰岛南部沿海为苔原气
10.据图可判断( ) A.①②③曲线依次表示多年平均雪线海拔、降水量、气温 B.多年平均雪线海拔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高 C. 中纬度地区多年平均雪线海拔与降水量的变化基本一致 D. 高纬度地区多年平均雪线海拔与气温变化趋势呈负相关 答案:B 解析:①曲线在副热带地区最高,高纬度地区最低,表示多年平均雪线海拔;②曲线从 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表示气温;③曲线在赤道地区最高,南纬 60°附近出现 次高峰,表示降水量,故 A 项错误。从图中多年平均雪线海拔的分布可知,多年平均雪线 海拔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高,故 B 项正确。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多年平均雪线海拔与降水 量变化趋势不一致,故 C 项错误。高纬度地区多年平均雪线海拔和气温变化趋势大致呈正 相关,故 D 项错误。 11.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 ) A .全球各地降水减少 B. 低纬度地区山地雪线上升 C.高纬度地区农业减产 D .中纬度地区温度带北移 答案:B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一些地区降水增多,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故 A 项错误;低
11.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的雪线比赤道地区高的原因是( ) A .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大
B. 赤道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比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 C.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D.赤道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答案:B
解析:甲处的自然带为荒漠带、乙处的自然带为草原带、丙处的自然带为森林带,甲→
学无止境
乙→丙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受地形的影响,自然带往往会出现从山麓到山顶的更替规律(如下图)。据此完成 5~6
题。
5.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 A .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 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判断出为北半球,纬度越高,对应针叶林带越向北,在山体分布的海 拔高度越低。 6.海拔低的山麓的自然带与所在纬度的水平自然带一致,所以纬度越高,相同海拔山 地垂直自然带带谱数量就越( ) A.多 B.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一般情况下,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变化与所在纬度自然带向极地的水平变化相似, 因此,纬度越高的山体垂直带带谱一般越少。 读不同纬度三地自然景观图,回答 7~8 题。
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知,干旱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可能会在该地区设置风力发电装置。 10.该植物所在地,以及由我国首都北京到该地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别是( ) A. 华南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西北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青藏高原,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华北平原,非地带性现象 答案:B
解析:自然带B 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自然带 C 为温带草原带,自然带D 为温带荒漠
带。自然带 A→B 的更替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 B→C→D 的更替是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的,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读印度半岛东西向自然带剖面图,回答 8~9 题。
学无止 境
学无止境
答案:(1)温带草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或区域尺度的分异 水分 (3)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或全球尺度的分异 热量 (4)E (5)墨西哥湾暖流
时间:45 分钟
课 后 作 业(一)
满分:60 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30 分)
1.关于自然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地球上跨经度最多的自然带是亚寒带针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在非洲分布最广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仅分布在亚欧大陆西岸 答案:D 解析:不同自然带的分布地区不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除了南极洲外的地区都有分布, 亚寒带针叶林带横贯北半球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跨经度最多,热带草原带在非洲分布最
C.热量差异 D.土壤差异
答案:C
解析:该山南坡为阳坡,热量状况优于北坡,自然带分布高度高于北坡。亚热带季风气
候区降水丰富,南坡和北坡降水量均能满足森林生长的需要。
14.读“北美洲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5)题。
(1)写出图例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带名称:B 是
带,E 是
(2) 图中自然带由A→B→C 的依次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
解析:该植物所在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符合我国西北地区的特征。由我国首都北京
到西北地区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故 B 项正确。
读“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表”,回答 11~12 题。
纬度 雪线高度
23°26′S 5 800 米
23°26 ′N

40°S
40°N
5 600 米 4 800 米 4 800 米 4 000 米
学无止境
响森林带分布的海拔由低纬度到高纬度逐渐降低的主要因素是热量。 下面是“我国某地区典型植物示意图”,这种植物高度不足 50 cm,但根系在 20 m 以
上。据此回答 9~10 题。
9.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下景观最有可能位于该地区的是( )
答案:B 解析:根据该植物地面高度较矮而根系非常发达可知,这是生长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
候,典型植被为苔藓和地衣。
2.该岛上Ⅰ、Ⅱ自然带类型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D
C.降水
.海陆位置
答案:B
解析:该岛Ⅰ自然带为苔原带,Ⅱ自然带为冰原带,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热量的
南北差异。
学无止 境
知识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读理想大陆中高纬度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 3~5 题。
读下图,回答 6~7 题。
6.图中 A 处的典型自然带为 ( )
A.亚热带常Βιβλιοθήκη 硬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 位于我国长江以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带为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带。
7. 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带B→C→D 的更替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自然带 B→C→D 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 自然带A→B 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 自然带A→B 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答案:B
7.图中低纬度地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体现了自然带的(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低纬度地区不同高度上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自然带随高度的 变化而变化,这体现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8. 影响森林带分布的海拔由低纬度到高纬度逐渐降低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坡度 D.季风 答案:A 解析:同一自然带是在相似的水热组合条件下形成的,与高纬度地区相比,低纬度地区 山麓的气温较高,热量充足,与高纬度地区山麓相同的自然带分布在海拔较高的位置。故影
学无止 境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时目标
课标要求 1.了解地域差异的含义及其空间尺度,掌握自然带的概念。 2.了解由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以及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概念,掌握这
些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重要指数 ★★★
★★★★★
(10 分钟,10 分)
课前预习
1. 各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文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高山草甸在南坡分布海拔较高,主要是因为南坡是阳坡、迎风
坡,水热条件好;北坡分布海拔较低,因为北坡是阴坡、背风坡,水热条件差。 4.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布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学无止 境
(1) 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