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素材2湘教版1讲解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件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件湘教版必修1

3.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__改__善___环境,开发资源,造福于社会。 (2)不利影响:破坏自然环境,危及___人__类__自__身_____的生存。
(3)启示: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 ____环__境__生__态__保__护_______的关系。
[合作探究] 人类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愈来 愈深刻。探究以下问题。 (1)下列各选项是人类改造自然活动中产生的影响,请将各选 项前的字母填在下表空格中。 A.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开采矿产资源,把资源转化成产品 C.大量排放的废弃物导致全球变暖、酸雨、臭氧层空洞、水 体污染
2.产业革命以来,自然地理环境的显著变化: (1)原因:人类对__自__然__资__源__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2)程度:造成_自__然__地__理 ___环境发生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 (3)行为:大量燃烧__化__石__燃__料__、砍伐森林等。 (4)结果:_全__球__变__暖___、臭氧层破坏等。
对基点础练训练习
主题一 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1.如果用一本 4 600 页的书比作地质年代,那么地球演化历
史中,占有页数最多的是( B )
A.太古代
B.元古代
C.古生代
D.中生代
解析:每页代表 100 万年;太古代为 1 300 页,元古代为 1 900 页,古生代为 350 页,中生代为 180 页,新生代为 70 页。
(2)地质历史上的生物演化、生物灭绝说明了什么?
提示:地质历史上的生物演化说明了某自然要素变化对整体环 境演变的影响;生物灭绝说明了整体环境演变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 变化的影响。
(3)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变迁有何关系?

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训练(含解析)湘

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训练(含解析)湘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破坏有关C、我国西北地区干早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D、围湖造田不会对局部陆地环境各要素产生影响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自然地理环境呈现整体性特点,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描述最可信的是( )A、枯水期时,河流搬运能力降低,河水含沙量增加B、洪水期时,河流携带大量矿物质到河口,加剧咸潮危害C、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风力侵蚀作用强烈,流水侵蚀作用较弱D、北美西部温带荒漠的沙尘被气流携带到北太平洋,利于渔业资源的发展3、关于地球生物多样性受损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地球上物种的灭绝完全是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②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物种的灭绝速度③地球物种自然的繁衍与灭绝过程是相当缓慢的④人类活动不影响地球上生物物种的灭绝速度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4、生物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其他要素,下列关于生物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正确的是( ).A、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大B、植被加快了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C、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D、森林加大径流的季节变化5、1994美国科学家在圣马太岛放养了29只驯鹿,由于无天敌,环境好,10年后达到1000只,20年后达到6000只,又过了三年只剩下42只,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A、生产功能B、平衡功能C、调节功能D、分解功能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陆地自然带。

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 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 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湘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湘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湘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一、教材分析:1、本课是第三章的第一节课的内容,它既是前面所学的各要素的综合归纳,又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2、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就是讲了两方面:一是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二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学生对第二方面的知识可通过平时对生活上的感性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起来较容易接受,但第一方面比较抽象,学生既没有亲身体验过,又没有实在的生物化石供学生观用,学习起来较困难。

因此在学习这课时,我主要是按照生物进化、灭绝的时间顺序,通过一种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来学习.3、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与人类的发展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学生分析人类活动的现状、预测人类的发展趋向,有很强的实际意义.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了解地质史上环境变迁导致的两次生物灭绝。

2、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生产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树立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三、教学策略:1、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探究式学习法、讨论法,通过各种探究活动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会感觉到学习的压力,同时进行自我探究的形式,学会自然地接受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2、运用多媒体手段,课前充分地作好课件,让学生在课前积极准备好预习的工作,并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了解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通过实际生活的体验看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正反作用.板书设计:。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第3课时)教案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第3课时)教案湘教版必修1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一、课程标准●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标准解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

从空间因素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客观现实,但是从时间因素看,自然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而且应预测因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由各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人类活动往往针对某自然地理要素并进而影响整个自然地理环境。

为此,课程标准在要求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之前,单列此条“标准”要求理解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在人们所能感知的地理环境中,各自然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很难说明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

因此,“标准”将视角扩展到地质历史时期,要求从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的角度认识各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并由此类推到现在人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当然,本条“标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任一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重要性,而不是要系统了解每一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所以“标准”要求的是“举例说明”。

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本条“标准”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举例的对象,但是综合来看,生物(尤其是植物)要素应成为举例的一个选择。

因为,第一,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岩石、地貌、大气、水文等要素都已有相应的“标准”作了要求,生物要素却没有。

第二,生物(尤其是植物)对于地理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各自然带也都是以植被名称来命名的。

(2)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教学目标以生物为例,说明某一自然要素的变化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生物为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变迁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具有重大影响。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

K12课件
5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 生物 _圈__、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 系、 相互作用 。 (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 整体 的改变。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
K12课件
1
第一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纲展示
考点 1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
考点 2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K12课件
2
第一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 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 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 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K12课件
3
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 和中生代末期 是两大全球性生物灭绝时期。
K12课件
4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1)表现: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 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显著变化,如 温室效应 增强。 (2)要求:人类必须尊重和 顺应 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 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 社会经济建设 与 环境生态保护 的关系。
自然地 理要素
对土壤的作用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件湘教版必修1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件湘教版必修1

[知识精讲]
[题组演练] 1.对比甲、乙两图,图乙中的数字序号所表示的地理 事物正确的是( )
A.②真核细胞生物出现 B.③恐龙灭绝 C.④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在地球表层 D.⑤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出现
[解析] 以地质年代和生物发展阶段为切入点,考查地 球上生物的发展阶段。通过甲、乙两图中的地质年代(时间) 对比可知:①为太古代,②为元古代,③为古生代,④为中 生代,⑤为新生代;恐龙灭绝于中生代末期,无脊椎动物大 量出现于古生代,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出现于古生代后期。
(1)以动物为例,说明不同的地质年代有哪些不同的生 物。
(2)推测小行星撞击地球是如何引起环境变化的。 (3)中生代地球上恐龙繁盛,但在中生代末期,恐龙灭 绝了。除小行星撞击地球外,你认为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还 有哪些?
答案:(1)古生代后期是鱼类和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 是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则是哺乳动物和人类时代。
[自主梳理]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生命出现以以前后::
化学 生物
演演化化环境演化
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1)物种衰退和灭绝的原因:不利于 生物生存 的环境
变化。
(2)两次全球性生物灭绝时期
时间
灭绝生物
60%以上的 海生无脊椎 动物种类灭绝,原 古生代末期 始鱼类和古老的 两栖类 全部灭绝,
(2)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发生爆炸,大量富含铱的尘埃颗 粒弥漫天空,阻挡阳光射向地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无法 进行。
(3)除小行星撞击地球假说之外,还有各种不同的假说, 如认为这与中生代末期强烈的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地形、气 候、植物等条件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或者认为与地球磁 场的变化、恐龙本身的蜕变、流行病等有关;或者认为与 曾有一颗彗星撞击地球而爆炸,使海水温度升高,造成生 物灭亡有关。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和自然地理环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和自然地理环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一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必考+选考)1.下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球演变发展史的五个地质年代。

关于这五个地质年代的叙述正确的是(图中数字代表距今年代。

单位:亿年)( )A.从①到⑤的名称依次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B.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是②代C.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的是③代D.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发生在④代解析根据时间可以判断①到⑤代表的地质年代分别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含有恐龙化石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发生在新生代。

答案A2.(2015·浙江省9月学考测试卷)21世纪以来,黄河下游郑州水文站年输沙量减少,可能的原因是( )A.黄河中下游堤防加固 B.黄河上游降水量增加C.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 D.黄河河口三角洲扩展解析郑州水文站年输沙量减少,只可能与黄河中上游有关,排除A、D.上游降水量增加,水土流失更加严重,输沙量应该增多,B错。

高考地理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3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地理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3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农田,利于水稻种植
12/11/2021
第十五页,共三十八页。
2.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当地咖啡种植面积快速增长,水田播种 面积大大缩小(咖啡种植比水稻需水量小,排水条件好),你认 为大规模的咖啡种植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 A.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 B.当地气候变得更加湿润 C.水土流失减弱,河流的含沙量降低 D.生物多样性增多
12/11/2021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八页。
整体性的表现
地理要素的变 化会“牵一发 而动全身”
举例说明
意义 遵循自然地理 环境的整体性 规律,并以此 指导人们的生 产、生活实践
12/11/2021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八页。
整体性的表现
一个区域的变 化不可避免地 影响到其他地 区
举例说明
意义
全球共同努力 保护人类共同 的家园——地 球
12/11/2021
第十九页,共三十八页。
[自我检测] 读植被破坏对自然环境影响关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11/2021
第二十页,共三十八页。
(1)若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①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里的“一发” 是指________________。 ②若该地区的森林遭受严重破坏,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具体表现: 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________,易发生水旱灾害;含 沙量________。 b.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________。
12/11/2021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2.气候与土壤 (1)寒冷的气候→微生物分解缓慢→有机质积累多;常年温暖 湿润的气候→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积累少。 (2)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 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有机残体归还逐渐增 多,风化壳逐渐加厚。 3.生物、人类活动与土壤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件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件湘教版必修1
答案:选 B
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 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 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剧变所致。据此回答 2~3 题。
2.什么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 最准确的说法是( )
A.气候变化 B.植物变化 C.水的变化 D.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 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 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 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知识上的准备 工作。
(1)考察名称:________与地质年代、 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 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 问题进行了分析:
2.自然地理环境显著变化——产业革命以来 (1)原因:对 自然资源 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2)程度:造成自然地理环境发生前所未有的显著 变化。 (3)行为: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砍伐森林 等。 (4)结果:导致 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等。
3.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表现
有利影响 改善 环境 ,开发 资源 ,造福于社会
现象。第 3 题,图示地区位于西北干旱 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河流主要依靠 冰川融水补给,流量较小,在河流上游 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会导致中下游流量 急剧减小甚至断流,加剧荒漠化。
答案:1.A 2.B 3.C
1.在地层中发现有珊瑚礁化石,化石形成时 的地理环境是( )
A.沙漠 B.海洋 C.沼泽 D.苔原 解析:珊瑚礁存在于海洋中,故珊 瑚礁化石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海洋。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第 4 题,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从其诞生之初 即成为地理环境的要素之一。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使 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并且能够有意识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的 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地理要素最显著的特点。第 5 题,引起 全球“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致使大量的 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与日俱增的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辐 射,加之森林面积减少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造成全球气温以 前所未有的速率升高,导致全球变暖。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提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提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提纲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和环境变迁1 生物演化史:地球消失(46亿年前)→化学演化→生命消失(约30亿年前)→生物演化(由低级到高级,简洁到简单)。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变了大气性质(无氧环境→有氧环境)。

生物进展阶段(见教材p67表格)2 生物灭亡: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亡时期。

缘由:环境变迁、灾变大事。

3 人类演化与环境: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同时又能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展,特殊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增加,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问题。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 自然地理环境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组成的有机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貌(地形)、水文、土壤、生物(植被)。

2 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进展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转变(包括对其他地区的影响)。

3 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

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重要影响(继承关系)。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

如:中等水热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积累最多。

(温带半潮湿环境下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地貌形态以及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如:湿热条件下风化壳最厚,土壤层厚度大。

干旱或者寒冷条件下,风化壳薄,土壤层也薄。

生物: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凹凸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没有生物的参加(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

(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学

(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学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考试标准】学考要求考纲细解学考要求a 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b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环境变迁对地球生物的影响理解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作用和环境变化对地球生物的影响c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和人地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1)物种衰退和灭绝的原因:不利于③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

(2)两次全球性生物灭绝时期时期全部灭绝部分灭绝古生代末期原始鱼类、古老两栖类④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中生代末期⑤恐龙海洋中50%以上的⑥无脊椎动物种类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是地理环境要素之一;人类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⑦改造自然,并能有意识地提高这种⑧适应和⑨改造的能力。

2.产业革命以来,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1)原因:人类对⑩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2)实例:大量燃烧⑪化石燃料、砍伐森林,使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变暖。

3.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通过社会发展和⑫科技进步改善环境,开发资源,造福于社会。

(2)不利影响:给自然环境带来⑬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3)启示:尊重和顺应⑭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⑮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必考a、b)地质发展史分为哪几个代?爬行动物时代是指哪一个代?提示:地质发展史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爬行动物时代是指中生代。

[探究归纳]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的关系[学以致用]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A.爬行类 B.鸟类 C.两栖类 D.鱼类(2)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A.古生代 B.中生代 C.元古代 D.新生代解析本题组以图表的形式考查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从而进一步认识自然地理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这既要求学生知道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存在状况及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同时更需要能够结合相关示意图加以理解。

高考地理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地理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1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特点: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并且能够有意识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的能力。

(2)表现:产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增强,导致全球变暖,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3)要求: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特别提醒](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

(3)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

[特别提醒] 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具体作用1.水循环是自然地理各要素相互联系的纽带之一。

(√)2.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中,气候是最活跃的要素。

(×)3.湿润地区往往植被茂密,因此土壤肥沃。

(×)4.大肆砍伐热带雨林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

(√)二、人地协调观——读图填空读植被破坏对自然环境影响关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1)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里的“一发”是指植被。

(2)若该地区的森林遭受严重破坏,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①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含沙量增大。

②动物:栖息地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素材2 湘教版必

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素材2 湘教版必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素材2 湘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素材2 湘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素材2 湘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中国自然地理考点搜索〖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自然地理〖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

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

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

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⒌ 主要地形:的产物。

黄土层土质疏松,加上地面植被破坏,长期以来,地表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

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水旱灾害频繁,农业落后,许多地方人民生活贫困。

但这里又是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煤、铁、有色金属等储量丰富。

这里的人民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和气候较为干旱的特点,开凿窑洞。

窑洞冬暖夏凉,是很好的居住场所。

云贵高原上广泛分布的石灰岩长期受流水的溶解侵蚀,形成峰林,溶洞、石林等奇异的喀斯特地形,云南的路南石林、广西桂林山水等都是著名的喀斯特景观旅游区。

但是云贵高原峰岭众多,地面崎岖,土壤瘠簿,不利于农耕。

只有一些小的山间盆地,被当地人称为“坝子”,比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业区。

地面有漏斗,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易渗漏,并给修建水库,工程建设增加了很大难度。

[补充]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边缘的高山山麓地带,许多地方受高山冰雪融水的滋润,形成一连串小块绿洲,是新疆主要的农牧业区。

其中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处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是沟通亚欧大陆的一段“绿色通道”。

四川盆地在地质史上是一个大湖盆,后来由于湖水外泄、下切,形成了三峡。

成都平原,是岷江的冲积扇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物产富饶,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3)三大平原[注意]利用:①缓坡开辟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②发展旅游业;③发展林业、畜牧业(5)地震、火山、泥石流第二节中国的气候2、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3[注意]关于降水分布,有三条界线比较重要:a.800mm年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

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b: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

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c:2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

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

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4、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⑴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

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⑵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Array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

(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注图中阴影与非阴影的分界线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注意]除了夏季风进退及由此而形成的锋面雨以外,地形和台风也是影响我国降水的因素。

例如: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就位于正对东南季风的山谷迎风坡地带;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吐鲁番——托克逊,则位于深居内陆的盆地中,地形闭塞,降水极少。

另外,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也往往带来大量降水。

5、干湿地区划分及分布我国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自东南向西北分布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6、气候特征及评价第三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1、河流的基本特点[注意]河流水文特征分析: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1)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3、长江概况长江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干流沿途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区)。

注入东海,为我国最长、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其中自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主要流经了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接纳了大量支流,水量大增,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自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长江中游流经平原区接纳了鄱阳湖,洞庭湖,汉江等水系,水量大增,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易泛滥成灾;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河流支流已不多,但由于水量大,地势低平,防洪任务艰巨,长江重要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其中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已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有葛洲坝(三峡的上游干流)、丹江口(汉江)、安康、二滩(雅砻江)、龚嘴(岷江支流大渡河),隔河岩(清江)、五强溪(沅江)、乌江渡(乌江)、在三峡的西陵峡中三斗坪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枢纽工程。

4、黄河概况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9个省级政区(青、陇、川、宁、内蒙、陕、晋、豫、鲁),注入渤海,长度与流域面积均居我国第二,但水量很小。

内蒙古河口镇以上为上游,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流经青藏高原,水量不大,水流平缓,河水清澈;自青海龙羊峡、经甘肃刘家峡至宁夏青铜峡的峡谷段,水能资源丰富;在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流经平缓的地形区,水流平缓,气候干旱,加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水量有所减少;河口镇至河南孟津为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接纳了汾河,渭河等支流,水量增加,特别是河水含沙量大增(90%黄河泥沙来于此);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华北平原,由于长期人工筑堤束水,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数米,形成“地上河”,所以黄河下游沿途水量渐少,支流很少,且易发洪涝灾害。

而由于中上游地区用于生产、生活的引水量过大,造成下游河段在春末夏初季节几乎每年发生断流现象。

黄河主要的支流有:上游河段有洮河和湟水,中游段有无定河、延河、汾河和渭河(其支流有泾河、洛河)等。

(1)母亲河的奉献近年来,黄河断流问题正日益引起我国政策的高度重视。

今后,我们一方面要加强水库建设与管理,调峰济枯;另一面要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配与管理,增强节水,护水意识;同时要加快黄河上游“引长济黄”工程的论证。

5、珠江:发源于云贵高原,云南省东北部乌蒙山区,全长2197千米,流域面积45万平方干米,流经黔、桂、粤等省区,最后注入南海,主要支流有右江、左江、桂江、郁江。

珠江水系包括西江、东江、北江三大江,西江为珠江的主流。

整个水系河道弯曲,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

西江上游红水河段,落差大,水能资源蕴藏丰富且集中。

西江上游红水河段实行梯级水力资源开发,建设大型水电枢纽,积极发展航运。

[补充]位于红水河上游的龙滩水电站是我国装机规模仅次于长江三峡的第二大水电工程。

①西电东送的龙头:它的建设对于促进全国电力联网,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满足广东和广西电力增长的需要,优化华南地区电力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

②防洪效益:对减轻西江和珠江三角洲的洪水灾害具有明显的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