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整体性崩溃——前景可畏
注会战略管理·【011】第二章 战略分析(3)(3)
第二章战略分析二、产业环境分析(二)产业五种竞争力波特认为,在每一个产业中都存在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即潜在进入者、替代品、购买者、供应者与现有竞争者间的抗衡,这五种力量共同决定产业竞争的强度以及产业利润率,最强的一种或几种力量占据着统治地位并且从战略形成角度来看起着关键性作用,产业中众多经济技术特征对于每种竞争力的强弱都是至关重要的。
1.五种竞争力分析(1)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威胁。
潜在进入者将在从两个方面减少产业内现有企业的利润:第一,进入者瓜分原有的市场份额获得一些业务;第二,进入者减少了市场集中,从而激发现有企业间的竞争,减少价格-成本差。
对于一个产业来说,进入威胁的大小取决于呈现的进入障碍与准备进入者可能遇到的现有在位者的反击。
他们统统称为进入障碍,前者称为“结构性障碍”,后者称为“行为性障碍”。
①结构性障碍。
波特指出存在七种主要障碍:规模经济、产品差异、资金需求、转换成本、分销渠道、其它优势及政府政策。
这七种主要障碍又可归纳为三种主要进入障碍:规模经济、现有企业对关键资源的控制以及现有企业的市场优势。
1)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劳务的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趋于下降。
当产业规模经济很显著时,处于最小有效规模或者超过最小有效规模经营的老企业对于较小的新进入者就有成本优势,从而构成进入障碍。
2)现有企业对于关键资源的控制。
现有企业对于关键资源的控制一般表现为对资金、专利或专有技术、原材料供应,分销渠道,学习曲线等资源及资源使用方法的积累与控制。
如果现有企业控制了生产经营所必须的某种资源,那么它就会受到保护而不被进入者所侵犯。
3)现有企业的市场优势。
现有企业的市场优势主要表现在品牌优势上。
这是产品差异化的结果,产品差异化是指由于顾客或用户对企业产品的质量或商标信誉的忠实程度不同。
而形成的产品之间的差别。
【相关链接3】转换成本是指由于顾客转向新的供应商所引起的一次性成本的发生。
为什么人们对于未来感到恐惧或不确定?
人们对于未来感到恐惧或不确定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 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未来的技术应用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恐惧。
例如,人工智能的快速进步可能会引发失业问题、个人隐私泄露等社会问题;基因编辑技术的突飞猛进也引发了伦理和道德方面的担忧。
2. 经济不稳定:全球经济的波动、贸易战争、金融危机等因素都会给人们带来不确定性。
经济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收入不稳定、社会福利减少等问题,这些都给人们带来了对未来的担忧。
3. 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污染等都让人们感到未来的不确定性。
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问题,可能会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和生存条件,引发人们对未来的恐惧。
4. 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战争、恐怖主义、政治动荡等问题给人们带来了对未来社会安全的忧虑。
恐怖主义活动可能导致的安全威胁、政治动荡可能导致的社会秩序混乱等都给人们带来了恐惧感。
5. 社会变革和价值观碰撞:社会在进步和变革的过程中,产生的新观念、新价值观可能与传统观念冲突,引发人们对未来社会走向的不确定性和担忧。
例如,性别平等、多元文化等议题引发的价值观碰撞,会让人们担心社会的未来方向。
6. 健康和养老问题:人们对于自己的健康和养老问题的不确定性也是源于对未来的恐惧。
人们担心未来的医疗费用高涨、养老金不足、健康问题增加等现象对自己的生活造成影响。
总的来说,人们对未来感到恐惧或不确定,是由于科技发展、经济不稳定、自然灾害、环境问题、社会动荡、政治不稳定、社会变革、价值观碰撞、健康和养老问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发展让人们对未来的前景产生了担忧,进而感到恐惧和不确定。
旅游目的地管理50道选择题(优.选)
旅游目的地管理50道选择题1、旅游营销者就是通过宣传和促销让旅游者认知自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达到满足旅游者需要的目的。
2、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载体,是开发旅游产品和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前提。
3、旅游市场分析的根本目的在于明确旅游需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4、地方性是一个地方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性,是地方特征的集中体现,为地方赋予了特定的情感和个性。
5、地方依恋构建了地方依靠和地方认同的结构。
6、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和基础,资源条件的好坏往往决定一个旅游目的地旅游的发展程度和发展后劲,其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康体休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7、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旅游业深度发展的后盾。
8、区位条件包括地理区位、经济区位、旅游区位三个方面因素。
9、旅游目的地形象会受到旅游者个人因素和外界刺激因素的影响。
10、旅游区规划是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利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11、《旅游开发》为旅游目的地所在区域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带来外部的信息、人力和资金,也促进旅游目的地所在区域的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区域的发展注入更多的资源和活力。
12、旅游功能的五要素有哪些?旅游者、信息和促销、交通、吸引物、服务13、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来说,最重要的三个市场定位宣传要素是旅游目的地名称、象征物和欢迎语14、旅游目的地开发的基本理论有哪些?系统论、可持续发展论、空间理论、心理学理论、管理学理论。
15、马斯洛的需求层次(Maslow's Hierarchy)认为人的需要是一级一级完成的,一级需要满足后才能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
需要由低向高可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感需要、受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15、旅游危机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五个阶段,潜伏生成期,显现爆发期,持续演进期,消解减缓期,解除消失期。
16、英国学者布哈里斯认为,目的地产品是与目的地有关的市场形象的一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总体,即旅游目的地的由6个“A”组成,这6“A”分别指的是旅游吸引物、交通、设施和服务、包价服务、活动、辅助性服务。
吉林大学网上作业-管理心理学-单选题
1:效价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或所要达到的()的估价.1.结果2。
目标3.要求2:()是指根据不完全的信息而做出的对被知觉对象的整体印象与评价.1。
晕轮效应2.知觉定势3。
知觉防御3:解冻是指()个人或群体去改变他们原来的态度或消除对旧态度或行为的支持。
1.号召2。
命令3.刺激4:管理结构实质上是一种()的等级.1.人群关系2.工作关系3。
业务关系5:“士气”一词用在企业中,表示群体的()。
1。
团结状况2.工作精神3。
工作效率6:个性是一个人的()的反映。
1.道德品质2.身材容貌3.精神面貌7: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企业中的()系统。
1。
人??人2.人??机3.机??机8:激励是以人为中心管理思想的主要()。
1.管理职能2.管理手段3。
管理途径9:领导者的资格和经历也是产生()的因素。
1.权威2。
影响力3。
权力10: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是强调()的管理。
1。
以生产为中心2.以关系为中心3.以人为中心11:()对一个组织结构形式有重要的影响。
1。
管理距离2.管理幅度3.管理人数12:让职工参与变革,既可以吸取职工的智慧,又可以减少变革中的(),有利于变革的顺利进行。
1。
观念压力2。
思想冲突3.思想阻力13:第一印象是指两个不相识的人()时所形成的印象.1.第一次见面2。
网上聊天3.通电话14:人的()也影响人的时间知觉的长短。
1.身体状况2.精神状态3.生活丰富度15:角色期望是指他人对一个人所应承担的()的希望与寄托。
1。
职责2.义务3.角色16:影响力是一个人在于他人的交往中,()他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能力。
1。
督促和引导2。
影响和改变3.说服和制约17:授权就是将权力与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在一定的(),具有相当的行为自由权。
1。
范围内2.时间段3.监督下18: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
1。
行为方式2.语言习惯3.思维方式19:群体是一种()的途径。
1。
解决问题2.应对挑战3。
完成任务20:物质自我是指人对自己()的存在有自觉的意识.1。
《环境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1.由布伦斯维克提出的(概率知觉理论)理论更重视在真实环境中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更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
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城市的旧仓库经装修改成艺术家工作室,这一现象可以用(行为场景理论)理论加以解释。
3、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意象”或“表象”,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认知地图)。
4、(情绪)是由行为、心理变化和主观体验组成的非常复杂的概念。
6.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称之为(认知成图)。
7.(应激)包括生理反应、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这些反应是相互关联并同时发生的。
8.直接支持使用活动和使用者工作绩效的建筑因素通常称为(建筑的功能因素)。
9.研究空间与行为之间关系的领域称为(空间行为)。
10.私密性可以概括为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两方面,即(退缩)和信息控制。
1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12.下列四个人中,(林奇)不属于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13.林奇认为,城市意象有五种要素组成,其中包含三方面内容,(方法)不属于其中所包含内容。
14.(认知距离)就是研究人们怎样在头脑中凭记忆判断距离的长短,也有人称为“主观距离”。
15.分析外部空间中的活动通常采用五W法,即观察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地方、为了什么目的、在从事什么活动。
26.改善城市物质环境的主要对策之一,是实施(城市更新)。
17.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
18.(.动觉)是对身体运动及其位置状态的感觉,它与肌肉组织、肌腱和关节活动有关。
19.环境心理学更多地强调(物理环境)。
20.环境一行为理论中,可用来解释休闲、旅游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定向注意疲劳症状的一种理论是(刺激负荷理论)21.1968年6月,一个综合性专业团体(环境设计研究协会)在北美宣告成立,并于1969年举行了第一次年会。
22.(吉布森)是生态知觉理论的代表及创始人。
23.根据国家环保局的统一规定,我国空气质量按API值划分为(五级)级。
《行政组织学》形考答案(超全)
《行政组织学》形考答案(超全)第一篇:《行政组织学》形考答案(超全)职业技术实训平台《行政组织学》形考答案(超全)1、下列属于狭义上的行政组织的是(政府)。
2、在古埃及掌握着立法、行政、司法、军事大权的是(法老)。
3、在我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中,主管全国人事的是(吏部)。
4、在我国历史上提出政权和治权相区别,主张实行“五权分立”的是(孙中山)。
5、职位是(人、目标与权责的结合)。
6、下列不属于辅助机关的是(镇政府)。
7、影响行政组织的外部环境的诸方面中,最基本的方面是(经济环境)。
8、行政组织冲突产生的客观原因是(分配资源的有限)。
9、行政组织目标管理的核心环节是(制定目标)。
、不属于行政组织变革的内部原因的是(执政党执政程度和方式的变化)。
11、社会组织中规模最大的是(行政组织)。
12、行政组织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者,具有(政治性)13、保护环境属于体现为行政组织的(文化功能)14、古雅典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15、古罗马帝国时期,掌握最高行政权力的是(皇帝)16、英国确立议会制的君主立宪政体是在(1688年)17、实行三权分立制度最为典型的国家是(美国)18、法国确立“半总统制半议会制”是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确立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是(秦朝)20、我国古代主管监察的御史台设立于(元朝)21、1949年我国最高行政机关是(政务院)22、马基雅维利的代表著作是(《君主论》)23、主张扩大行政部门权力的学者是(汉密尔顿)24、《科学管理原理》的作者是(泰罗)25、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泰罗)26、组织平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纳德)27、提出“融合型—棱柱型—衍射型”三种行政组织模式的学者是(里格斯)2、认为政府的中心工作是掌好舵而不是划桨的组织理论是(企业家政府组织理论)29、荀子的行政思想是(仁)30、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强调组织中专业化分工的古代思想家是(墨子)31、主张政令统一,提出“尚同”组织原则的古代思想流派是(墨家)32、1954年宪法规定,我国实行的行政组织体制是(混合制)。
投资者中常见的恐怖症有哪些?
投资者中常见的恐怖症有哪些?投资者在进行投资过程中,经常面临各种困扰和挑战。
有时,这些困扰和挑战可以引发一些常见的恐怖症。
以下是投资者中常见的恐怖症:1. 风险恐惧症风险恐惧症是投资者中常见的一种恐怖症。
这种恐惧症使投资者过度关注投资风险,不敢承担任何可能的损失。
投资者害怕市场波动,害怕亏损,导致他们无法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2. 黑天鹅恐惧症黑天鹅恐惧症是指对突发事件的恐惧。
投资者担心意外事件对投资组合造成的巨大冲击,如自然灾害、政治动荡等。
这种恐惧症使投资者追求稳定和安全的投资选择,但也可能导致错过一些潜在的高回报机会。
3. 心理痛苦恐惧症心理痛苦恐惧症是指投资者因亏损而感到的心理压力和痛苦。
当投资者的投资出现亏损时,他们可能会陷入自责、焦虑和恐慌中。
这种恐惧症可能导致投资者做出情绪驱动的投资决策,而不是基于理性和分析。
4. 决策困惑恐惧症决策困惑恐惧症是指投资者在面对众多投资选择时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
投资者可能会遇到各种投资选项和策略,但他们不确定哪种是最好的选择。
这种恐惧症可能导致投资者拖延决策,甚至错失投资机会。
5. 羊群效应恐惧症羊群效应恐惧症是指投资者过度依赖他人的投资决策,而不做独立的判断。
投资者可能害怕与主流意见相悖,害怕错失跟随他人的高回报机会。
这种恐惧症使投资者容易受到市场情绪和潮流的牵引,可能导致投资决策的不稳定性。
以上是投资者中常见的恐怖症。
了解这些恐惧症有助于投资者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和理性,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
环境心理学主要考点
环境心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感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根据刺激的来源可分为内部和外部感觉两类。
2)认知地图: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类似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3)个人空间:根据人体的移动而移动,依据个人所意识到的不同情境而胀缩,是个人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他人对这一空间侵犯会引起个人的焦虑和不安。
4)知觉定势:个人的知识、兴趣、经验,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直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心理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
5)注意(及注意的广度):注意,通常是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是有选择的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它是人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和知觉(意识、思维等)同时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对其他因素的的排除)。
6)内部密度与外部密度:内密度指每一房间或每幢住宅中的居民的人数,外密度是指每英亩中居民、住宅和建筑物的数量。
密度是一种客观的实际状态,可以用某种格式度量。
7)公共意象图:是许多人对同一环境个人认知地图的交集。
反映了某一群体对特定环境的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环境的特征,被试范围越广环境特征越有代表性。
8)唤醒:指的是一种警觉状态,表示个体在心理和生理上(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是否做好了反应的准备。
唤醒是指在刺激作用下通过脑干的网状结构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同时加强肌肉的紧张状态。
9)应激: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反应称为应激。
10)心理对抗:当人感觉环境事件约束自己的行为时,会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情感,这时人所作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试图重新建立对情景的控制。
11)习得性失助感:习得性无助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
一旦产生这种心态,便会放弃一切可能的努力而陷入被动无奈的境地。
12)人格: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如何应对企业市场需求萎靡的挑战
如何应对企业市场需求萎靡的挑战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多。
其中一个关键的挑战就是如何应对市场需求萎靡的情况。
这个问题对于任何一家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市场需求的萎缩往往意味着销售额、利润和生产能力的下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应对企业市场需求萎靡的挑战的方法。
1. 深入了解市场要应对市场需求萎靡的挑战,首先要深入了解市场的情况。
了解市场的需求、竞争对手、客户的喜好和行为等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了解市场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企业不能深入了解市场,就很难制定出适宜的市场策略来应对市场的萎缩。
2. 创新和改进产品创新和改进产品是应对市场萎靡的另一种方法。
如果企业的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那么企业在市场中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这就需要企业在产品设计和开发上进行创新和改进。
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研究如何改善和创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实用性,那么企业才能在市场上有更好的卖点。
3. 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是应对企业市场需求萎靡的重要步骤之一。
客户服务是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桥梁,它能够直接影响到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如果企业能够提供一流的客户服务,那么客户很可能会回来继续购买产品,还会向其他人推荐。
这样就能够扩大企业品牌的影响力,从而增加销售额和利润。
4. 开发新的市场如果企业所在的市场需求萎靡,那么一种重要的应对挑战的方法就是开发新的市场。
企业可以寻找一些新的市场,或者是扩大其在已有市场的影响力。
开发新的市场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潜在销售额,但不同市场之间的差异可能需要企业付出更多的代价。
5. 建立战略联盟建立战略联盟是另一种应对市场需求萎靡的重要策略。
联盟可以帮助企业利用其他企业的资源和市场渠道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联盟的合作对象可以是同行业的,也可以是其他相关行业的企业。
通常联盟需要双方共同合作来实现互惠互利,拓展市场,提高双方的综合实力水平。
市场崩溃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市场崩溃的原因与预防措施市场崩溃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现象,它不仅对个体和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了解市场崩溃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崩溃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信息不对称。
在市场中,买方和卖方之间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导致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卖方往往拥有更多的信息,而买方往往凭借有限的信息做出决策。
当买方在没有足够信息的情况下盲目购买欠发达或边缘化产品时,市场就有可能崩溃。
预防措施之一是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在销售产品前提供充分的信息,同时加强对市场活动的监管,以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
另一个导致市场崩溃的原因是过度投机。
投机是指投资者根据自己对市场价格的判断进行交易,借此获取利润。
然而,当投机行为过度蔓延时,市场将出现不稳定的风险。
这主要是因为投机行为会引起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进而引发市场恐慌。
为了防止市场崩溃,应加强对投机行为的监管,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
此外,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完善市场机制也是重要的防范措施。
此外,市场崩溃还可能与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有关。
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风险的暴露可能导致整个市场系统的崩溃。
金融风险来源于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包括过度杠杆、追求短期利益等。
为了预防市场崩溃,需要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监测和管理金融风险,加强对金融市场参与者的监管,防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除了以上原因外,还有一些结构性问题可能导致市场崩溃。
例如,人口老龄化、经济结构转型、缺乏有效市场竞争等问题都可能给市场带来巨大的压力,导致市场崩溃。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市场崩溃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现象,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冲击。
了解市场崩溃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维护经济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规范,提高信息透明度,加强对投机行为和金融风险的监测和管理。
下半年我们怎么做?
16TAO 2023年的下半年,是期待还是惆怅?如何破局立势,韧性生长,这是所有创业者必须回答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已经感受到2023年很难。
过去几年,我们讲难是因为疫情;现在我们讲难,根本原因是增量时代终结了,存量时代的博弈让企业感到不适应。
这种难、不适应,很大程度上是过去错误的战略和动作造成的,尤其是过去的增长是肥胖式的增长、肿瘤式的增长,当市场的增长慢下来,企业终究要为这些“虚胖”买单。
但是,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因此悲观,经济是有周期的,萧条过后就是景气。
真正需要关注的,是接下来我们应当以更好的姿态扛过艰难的时期,迎接新的战略性增长。
从顶层战略的角度讲,我认为下半年企业要从3个维度开局立势:一、战略重构。
我们应当把2023年看成是战略重构的一年。
企业要反思、调整、升级自己的战略,以未来定义现在,用外部的视角来审视过往的决策。
同时要注意企业有三大隐形成本:决策成本、试错成本、沟通成本,虽然财务表上并未显现,但却是企业最大的沉没成本。
我常讲,战略是1,管理是0,战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果战略是错的,持续地错,那么后面的动作再大也是零,更是对组织的消耗。
有一些创业者喜欢“抬杠”:为什么很多企业根本就不做战略也能活着,而且可能还活得下半年我们怎么做?■文/姜岚昕2023年的下半年,是期待还是惆怅?如何破局立势,韧性生长,这是所有创业者必须回答的问题。
不错。
其实真相是:不是他们做对了战略,而是对手做错了战略;不是他们武功了得,而是对手自废武功。
战略的力量来自确定感,团队最害怕的不是走远路,而是不确定走哪一条路。
所以,下半年,企业一定要去杂取精,做深度的客户聚焦、产品聚焦和人才聚焦,拿出十倍、百倍、千倍的力量去做“战”的部分,也要坚决地“略”。
柏拉图说:要爱,请深爱;要弃,请彻底。
这不只是一首爱情诗,更是一首战略诗,我们要战得坚定,略得坚决,不要让方法干掉了方向,策略废掉了战略。
战就战到极致,略就略得彻底。
2023心理学效应总结
2023心理学效应总结引言心理学是一个关于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领域。
在2023年,心理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和发现,这些研究结果对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总结2023年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些重要的心理学效应,希望能够加深我们对人类心理的理解。
1. 选择关闭效应选择关闭效应是指一个人在做出决策后,会过早地结束思考和对其他选择的考虑。
2023年的研究发现,选择关闭效应对人类的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们倾向于选择第一个符合自己期望的选项,并在选择之后停止继续寻找其他可能性。
这一效应对于商业决策和消费行为尤为重要。
2. 社交媒体焦虑社交媒体焦虑是指人们在使用社交媒体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和压力感。
2023年的研究表明,社交媒体使用与焦虑和社交隔离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联。
社交媒体上的荧光屏幕和“虚拟社交”使人们感到与现实世界的社交互动缺乏真实性,从而造成焦虑感。
这一发现对于我们培养健康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3. 群体挤压效应群体挤压效应指的是一个人在群体中的状况下出现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效能感下降的现象。
2023年的研究显示,在群体压力下,个体更容易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并且在任务表现方面出现下降。
这一效应对于教育和组织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需要重视个体在群体中的心理状态。
4. 心理预期效应心理预期效应是指个体在某种信念或期望的影响下,对于特定情况或事件的期望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感知。
2023年的研究发现,心理预期效应对于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学生的学业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
积极的心理预期能够提高个体的自信心和表现,而消极的心理预期则可能对个体的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5. 决策疲劳效应决策疲劳效应是指在连续做出决策后,个体的决策能力和判断力逐渐削弱的现象。
2023年的研究指出,决策疲劳会导致人们对信息的处理能力降低,从而影响他们的决策质量。
这一发现对于管理决策和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经济危机的预测与应对总结
经济危机的预测与应对总结
经济危机是指在短期内伴随着金融市场动荡、物价上涨或货币贬值等经济活动不稳定因素,而导致整体经济社会发生剧烈波动和衰退的问题。
经济危机的形成一般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诸如政治、社会、财经、资本市场等方面的因素可能都会对经济危机产生影响。
预测经济危机的方法包括宏观分析、技术分析和行为金融学等。
宏观分析法集中研究经济景气的变化情况,把它作为识别经济危机的重要指标之一;技术分析法则通过研究市场走势和收盘价来预测下一时期的投资策略;而行为金融学则利用心理学原理,观察市场参与者在不同风险情况下的行为,进而预测出相关的投资策略。
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宏观调控政策是应对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要政府出台利好政策,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对经济进行有效管理,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要采取有效的财务控制措施,如强化财政执行管理,采取严格的支出管理措施,加强财政内部控制;
最后,还要改善市场结构,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规范市场秩序,改善竞争环境,提高市场健康发展水平,确保市场稳定有序发展。
以上就是经济危机的预测与应对总结,虽然影响经济危机的因素很多,但是只要按照上述方法,一定能够有效的预防和应对经济危机,确保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2024年创业初期的困难创业初期的困难总结
2024年创业初期的困难创业初期的困难总结2024年创业初期可能会面临以下困难:
1. 资金缺乏:创业初期往往资金有限,无法承担大量的成本和支出。
这会限制企业的发展和运营能力。
2. 缺乏资源和网络:创业初期的创业者可能缺乏与行业内重要人脉和资源的联系,这可能会对企业的合作和业务发展造成困难。
3. 市场竞争激烈:创业初期,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可能很多,这会给企业带来激烈的竞争压力。
创业者需要有足够的竞争优势才能在市场中立足。
4. 缺乏经验和管理能力:创业者可能缺乏经验和管理能力,这会导致企业在运营和管理方面出现一些问题。
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5. 战略规划和市场定位困难:创业初期的企业往往还没有明确的战略规划和市场定位,可能需要不断试错和调整,这会消耗时间和资源。
6. 招聘和人才引进难度:创业初期,企业可能无法提供高薪酬和福利,因此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加入。
这可能导致团队的组建和发展困难。
7. 不确定性和风险:创业初期的企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包括市场需求、政策法规、竞争等方面的不确定性。
需要具备足够的应变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要克服这些困难,创业者需要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寻求合作和支持,保持灵活性和创新精神,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同时,建立良好的商业网络和品牌形象也是关键。
创业者如何应对市场饱和和竞争激烈的情况
创业者如何应对市场饱和和竞争激烈的情况在当今经济发展的快速变化背景下,市场饱和和竞争激烈已成为许多创业者所面临的挑战。
如何应对市场饱和和竞争激烈的情况,对于创业者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市场研究、品牌建设、创新和团队建设等方面,提供几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市场研究是关键作为创业者,了解市场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面对市场饱和和竞争激烈的情况,创业者需要做好市场研究,把握准确的市场信息。
首先,创业者要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和消费习惯,以便在产品设计和定价方面有针对性的策划。
其次,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掌握他们的优势和不足,寻找市场空白点,为自己的产品找到合适的定位。
二、品牌建设是核心在市场饱和和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品牌建设成为创业者的核心任务之一。
良好的品牌声誉可以增加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市场地位。
创业者可以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口碑,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
此外,创业者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社交媒体营销,扩大品牌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三、注重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市场饱和和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创新是创业者取胜的一个重要策略。
创业者要时刻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消费者的新需求,不断进行创新和新产品开发。
通过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创业者可以在市场中突出重围,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四、建设高效团队面对市场饱和和竞争激烈的情况,一个高效的团队是创业者的重要资本。
创业者应该注重团队建设,找到合适的人员组成团队。
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创业者需要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分工,培养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建立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高效的团队协作可以为创业者应对市场饱和和竞争激烈的情况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市场饱和和竞争激烈是创业者面临的现实挑战,但也是创业者获得成功的机遇。
通过市场研究,准确了解市场;通过品牌建设,提升竞争力;通过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开辟新市场;通过高效团队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创业者只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才能在市场饱和和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立于不败之地,取得成功。
黑天鹅和灰犀牛理论在防范风险危机中的应用图
黑天鹅和灰犀牛理论在防范风险危机中的应用图简书 2017-08-30 02:12黑天鹅和灰犀牛理论在防范风险危机中的应用图"灰犀牛"理论与应对之策美国作家米歇尔·渥克《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以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
相对于黑天鹅事件的难以预见性和偶发性,灰犀牛事件不是随机突发事件,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号和迹象之后出现的大概率事件。
灰犀牛,生长于非洲草原,体型笨重、反应迟缓,你能看见它在远处,如果对它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来,憨直的路线、爆发的攻击定会让你猝不及防。
据悉,"灰犀牛"这一概念,由一名叫米歇尔·渥克的学者首先应用于经济领域。
"黑天鹅"常被用来比喻小概率而影响巨大的事件,"灰犀牛"则用来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
其警示意义在于,危险并不都来源于偶然的灾难、微小的问题,更多的是显性问题而我们长久地视而不见。
过去和现在的很多危机事件,与其说是"黑天鹅",其实更像是"灰犀牛",在爆发前已有迹象显现,但却被忽视。
比如,2007年至2008年的金融风暴,是众多"灰犀牛"汇聚的结果--房地产市场衰退、流动性资金紧缩和居高不下的油价等警示信号就摆在那里。
例如:2008年美国房地产泡沫集中爆发以及在此之前的诸多泡沫破裂;飓风卡特里娜和桑迪以及其他自然灾害后的毁灭性余波;颠覆了传统媒体的现实数码技术;大桥坍塌和摇摇欲坠的城市基础设施;苏联的迅速衰败和中东地区的混乱,在事前均出现过明显的迹象。
再比如,柯达公司在传统胶卷时代曾占据全球2/3的市场份额,但它固守既得利益,看不到数码技术对自身地位的威胁,因而最终走向没落。
在军事领域,"灰犀牛"也频频出现,甚至左右战局。
二战时期,法国人以为"马奇诺防线"固若金汤,明知德军虎视眈眈却疏于防备,最终付出惨重代价。
为什么我们会对未来感到焦虑?
为什么我们会对未来感到焦虑?当我们对未来感到焦虑,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1. 不确定性: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无法预测或掌控未来发生的事情。
这种不确定性可能让我们感到无助和焦虑。
我们担心自己无法应对未知的挑战和变化,因此感到焦虑。
2. 压力和期望:社会和个人对我们的期望和压力也可能导致未来焦虑。
我们可能感到压力来达到某种标准或追求成功,而担心未来无法满足这些期望。
这种压力可以来自家庭、学校、工作或社会环境,使我们感到焦虑。
3. 经济和金钱问题:经济问题也是导致未来焦虑的一个常见因素。
我们可能担心失业、经济不稳定或财务困境,因而感到焦虑。
经济问题对我们的生活和未来规划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可能引发焦虑情绪。
4. 自我怀疑和不确定感:我们可能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担心未来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这种自我怀疑和不确定感可能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5. 社会压力和比较心理:现代社会存在着对比较和竞争的强烈需求。
我们常常与他人进行比较,担心自己无法达到他人的水平或成就。
这种社会压力和比较心理可能导致未来焦虑,担心自己无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为了应对未来焦虑,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接受不确定性:接受未来的不确定性是一种必要的心态。
我们无法完全预测或控制未来,因此应该学会接受这种不确定性,并将焦点放在我们可以控制的事物上。
2. 建立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对于应对未来焦虑至关重要。
培养乐观、自信和自尊的心态,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未来的挑战。
3. 制定清晰的目标和计划: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有条理地思考和行动。
通过制定具体的目标和制定可行的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4. 寻求支持和建立人际关系: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担忧和焦虑,寻求支持和理解。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帮助我们减轻焦虑情绪,并获得鼓励和支持。
总结起来,我们对未来感到焦虑可能是因为不确定性、压力和期望、经济问题、自我怀疑和不确定感以及社会压力和比较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心理学》2018-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心理学》2018-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11.知觉恒常性是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人们对于同一物体的感知能够保持稳定和一致的特性。
12.组块是指将信息进行整合和归纳,形成有意义的整体,使得记忆和理解更加高效和有效。
13.定势是指在认知和行为中形成的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或行为模式,使得人们难以改变或适应新的情境和要求。
14.情绪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主观体验和生理反应,包括愉悦、愤怒、恐惧等不同的情感状态。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5.注意的特点及其外部表现:注意是指人们有意识地选择和集中精力于某些信息,忽略其他信息的心理过程。
其特点包括:有意性、选择性、集中性、持久性和可控性。
外部表现包括:眼睛注视、头部转向、身体姿势、面部表情等。
16.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
具体表现包括:研究和记忆能力、思维和推理能力、语言和沟通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社交和人际关系能力、动作和协调能力等。
17.简述心理健康的意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平衡和稳定状态。
心理健康的意义包括: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抗压能力、促进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预防心理障碍等。
四、论述题(从下列2题中任选1题完成.20分)18.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供有意义的任务和挑战、给予自主选择的机会、提供及时和有价值的反馈、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鼓励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营造积极的研究氛围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提高研究积极性和效果。
19.友谊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情感发展、提高社交能力、提供支持和安全感、促进认知和语言发展、培养合作和分享精神、促进自我认同和自尊心的发展等。
通过友谊的建立和维护,儿童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交经验和情感支持,有助于其全面发展和成长。
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有以下几点建议:1)提供有意义的任务和挑战,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能力被尊重和需要(4分);2)给予适当的自主权,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利,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决定能够影响到结果(4分);3)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认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从而增强自信心和动力(4分);4)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对研究和探索感到愉悦和满足(4分);5)创造积极的研究氛围,让学生感到研究是有意义和有趣的,从而增强他们的内部动机(3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在整体性崩溃——前景可畏编者按:本文作者是大陆财经问题撰稿人,他从经济层面入手,联系社会矛盾激化的政治现实,说明中国的所谓“亚洲奇迹”,乃是臭名昭著的裙带资本主义、完全失控的银行管理以及官商权力资本以一种近乎洗劫的方式,极力支撑出来的表面繁荣。
今天,中国权贵资本制造的多重社会矛盾已经达到顶点,它一旦爆发并引起连锁反应,中国将整体性崩溃,前景可畏。
在文中,作者描述了中国的危机可能从哪里开始?以什么样的方式发展,怎样影响中国的未来?文章指出,如果危机失控,中国的版图将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被撕成碎片,最后甚至连原有的民族国家也保不住。
本文不但适合股票投资人和依赖存款养老的中小有产者作为理财参考,而且也适合工农弱势阶层了解他们今天一无所有的真正原因和斗争方向,甚至更有益于关心中国命运、前途的知识分子作为参照、效法的榜样。
为了便于阅读,对文题(中国的崩溃)和文中小标题都作了修改,希望关心中国命运的读者能花时间仔细读一下这篇长文,领会本文精辟叙述所传达的深刻含义。
一、难道人们看到的中国仅仅是一个假象?在前两年非常流行的一本小册子“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中,克鲁格曼先生做了一个让中国人疑惑不已却又不寒而栗的设问:下一个是中国吗?他的意思是说,在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都经历了一次毁灭性的崩溃之后,中国——这个“亚洲奇迹”中最大的奇迹,是不是下一个即将崩塌的神话?虽然,中国有所有已经遭遇流行病袭击的亚洲国家的通病,比如臭名昭著的裙带资本主义,完全失控的银行管理等等,但作为一个比其他亚洲国家庞大得多的经济体,中国显然具有自己与众不同甚至是至关重要的特点,否则我们就很难解释为什么独独中国能够幸免于那一场可怕的灾难了。
可能正是鉴于中国问题的复杂性和棘手程度,克鲁格曼在提出了这个让人烦恼的问题之后,并没有给出答案,便匆匆结束了他的讨论;虽然,他明确地将中国归为他所谓的“坏”的经济体——那种即将进入危机状态的经济体。
从表面上看,中国不仅成功地避开了亚洲金融风暴的蹂躏,而且继续以其惯有的高增长姿态傲视全球。
在危机之后,中国仍然以年均百分之七以上速度连续增长了四年,在许多中国问题研究专家那里,中国的这种奇特表现已经成为世纪之谜,因为它对我们的常识构成了挑战。
难道,常识真的要被证伪吗?还是人们看到的中国,仅仅是一个假象?二、权贵资本用政治手段强行掠夺弱势阶层、竭泽而渔在亚洲金融风暴发生的一九九七年,中国经济实际上在内部已经遇到了严重问题,这不仅表现在中国经济一直处于缓慢的下滑过程中,更表现在中国一直引以为傲的渐进改革已经完全失去了动力。
金融改革毫无起色、国企问题日趋严重、贪污及社会贫困开始制度性弥漫,突如其来的亚洲金融危机不过是以一种意外的方式暴露了中国这种渐进模式的另一面。
当此时,本来是中国领导人痛下决心、革除体制积弊的时候,然而自尊心和现实经济的压力驱使中国领导人走上了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
为了继续维持经济的快速增长以遮掩这个即将衰朽的神话,中国领导人几乎完全搁置了制度改革,开始不惜一切代价地追求短期经济表现。
就中国领导人对严峻的制度改革形势的漠视而言,这种以GDP为唯一追求目标的执政思路已经达到了疯狂的程度。
正如许多观察家看到的那样,一九九七年之后,中国领导人没有推出一项旨在长远的改革——无论是经济改革还是更加紧迫的政治改革,来凝聚进一步改革的动力。
相反,他们利用一切可以动员的资源,以一种近乎掠夺的方式来极力支撑其表面的繁荣。
在短短的四年中,中国政府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这既包括西方人熟悉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也包括西方人不那么熟悉的所谓收入政策和消费政策。
借助于这些以庞大的以公共开支为基础的政策刺激,中国在少数大型城市快速树立起了一个高成长国家的典型形象:不断崛起的高楼大厦,迅速增长的中产阶级消费群体,源源不绝的外来的、尤其是港台地区的投资,络绎不绝的黄金周旅游人群。
呼应于这种新的形象,那些对亚洲模式曾经有过深刻怀疑的人们终于丢掉了他们最后的一丝警惕,以自己的热情和行动匆匆投入了“中国世纪”的合唱。
然而,人们很快就会发现,中国不仅仅意味着大城市,更不仅仅意味着那些多少有些样板意义的特大城市;中国不仅意味着让人心动的机会,也可能同样意味着始料不及的巨大麻烦。
让我们来看一看实施这种被中国领导人称为“扩大内需”、却被我称为“类凯恩斯疗法”所付出的代价吧!我之所以将这种政策称为“类凯恩斯疗法”,而不是克鲁格曼所推荐的“凯恩斯疗法”,是因为实施同一政策的并不是同样性质的政府。
换句话说,中国政府是在完全缺乏“凯恩斯契约”的约束下实施这些政策的。
在这种契约中,政府必须在不违反自由市场原则的情况下来采取干预行动,而这种契约在中国似乎根本就不存在。
我们必须注意到,在实施同样政策的时候,中国政府仍然是一个权力完全不受监督但却掌握大量垄断资源的政府,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区别。
正是出于这个区别,我们将会看到同样一个政策将导致何等南辕北辙的效果。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中国一九九七年后采取的一揽子刺激政策的核心部分。
从一九九八年开始,中国政府进行了大量的公共投资;为此,中央政府的财政赤字从一九九七年的五百六十亿飙升到二00二年的三千多亿。
无论我们从什么角度去评价这个政策,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中国,所有的公共投资不仅低效,而且充满了各种贪污和受贿丑闻。
正是基于这一点,民间将这类公共投资形象地比喻为“富官工程”就不足为奇了。
这个问题的实质和严重性在于,在一个权力不受监督的国家里,以大量国债发行所支撑的公共工程意味着:少数拥有权力的腐败官员在透支全体人民的未来。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期望中国能发生什么奇迹。
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大量的公共投资正成为毫无用处的垃圾。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中国又开始了一个与九0年代初期非常相似的大兴土木的高潮,不过上一次仅仅表现为地方政府的投机,而这一次的主角却是中央政府。
人们还记得,在九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经过了一系列艰难的讨价还价之后,才从地方政府手中夺取了更大的控制权。
然而一旦大权在握,中央政府却干起了同样的勾当,实在是权力经济的本质使然,不过是大集权与小集权的区别,五十步笑一百步耳。
九0年代初期那次以开发区建设为主体的投资狂热,除了留下大量的撂荒土地之外,还留下了大量的银行坏账,难道这一次规模更巨但同样毫无成本约束的公共投资的结果,就一定会更好些吗?江苏省的一个例子特别能够说明这个问题:江苏省北部的一个县,花费了大量的公共投资建立了一个完全是为了炫耀政绩的电话县,其结果却是,强制安装的电话成了农民家中无用的摆设。
如果这也叫GDP的话,大概只能称作“灾害GDP”。
与上面的积极财政政策相配套的是所谓的货币政策,在经过了九0年代初期的通货膨胀教训之后,中国货币管理当局在这方面似乎比较谨慎。
由于害怕刺激高通货膨胀,中央政府一直以稳健的货币政策相称,但这种“稳健”实际上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诚如大家看到的,从一九九八年起,政府已经连续五次降低利率。
考虑到中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贷款都流向了奄奄一息的国有企业,这个政策的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一个合理的推论是,四年来的货币政策,在危险的基数上大大增加了银行的坏帐。
虽然,我们不能准确地知道这个比例增加的具体程度,但这可能也正是危险所在——未知的危险要比已知的危险可怕得多。
如果,上面那些政策还没有超出我们理性的想象范围的话,那么中国政府直接推动股市上涨就显得有些愚蠢和浪漫了,这让那些有些历史感的人轻易联想到大跃进时期的疯狂。
在中国一九九九年开始到二00一年七月结束的罕见牛市中,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肯定会作为丑闻记录在案,这就是“人民日报”在一九九九年六月发表的社论。
这篇社论以欺骗的手法催促投资者进入股市,以营造社会虚幻的“财富效应”,并同时为国有企业解困。
鉴于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权贵资本已经发育得相当成熟,我们完全可以将中国股市两年多的牛市定义为:权贵资本对社会财富一次规模巨大的洗劫。
直到现在为止,中国证券市场的泡沫仍然远离合理区间,但它套牢的资金已可以万亿计。
而在这一轮牛市落幕的同时,中国经济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持续多年的“GDP秀”,也开始落幕。
与上述股市政策同样让人难以置信的,还有另外一项政策。
那就是所谓收入政策。
从一九九九年开始,政府为公务员连续加薪,到目前为止,公务员的薪水提高了接近一倍。
谁都知道,中国公务员是中国改革中受益最大的群体之一,其实际收入要远远超过名义收入。
可笑的是,这项政策竟然是在拉动内需的名义下进行的,这不仅引起了普遍嘲笑,也激起了下层阶级的广泛怨恨,而其对内需的拉动,当然也只能是说给天真的人们听听。
这种为所欲为的执政取向,除了证明中国政府官员对社会紧张情绪的麻木之外,恐怕证明不了其他什么。
在国有企业方面,中国政府同样注入了极大的财政资源,这既包括用五花八门的行政手段来限制甚至消灭竞争,如“关停并转”中小企业;也包括毫不遮掩的直接财政资助方式,如荒唐的“债转股”和直接拨款二千亿增加国有企业资本金。
透过这些明显具有短期色彩的手段,中国国有企业的赢利水平象变魔术一样得到扭转。
到二00一年度,中国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成绩突出表现在这样一组数字上:国有企业的盈利从一九九九年的九百亿达到二千三百三十亿。
然而这个数字的后面是什么呢?事实是:中国前十名的垄断企业占据其中的一千九百亿,国家重点支持(注意,这意味着国家想怎么支持就怎么支持)的其它前五百名大企业共获得盈利四百二十亿元。
按“香港信报”的推算,这也就是说,剩下的六万多家国有企业平均盈利只有一万元。
看清了这一点,我们不能不佩服,中国领导人不愧是“波将金”经济的业内高手。
在这种资源向大型垄断企业集中的趋势中,我们已经隐约看到了俄罗斯“寡头经济”的轮廓。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在中国采取的所有应对政策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人民币汇率政策了,这赢得了国际舆论非常慷慨的赞扬,尽管国内对中国政府的这项政策的利弊得失争论不休,莫衷一是,但一个极其重要而且被忽视的问题是:人民币的坚挺对中国国内各阶层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也就是说,在中国的外贸依存度指标已经达到百分之四十以上、在外部市场变动剧烈的情况下,人为的外汇管制在中国国内各阶层中起到了一次财富再分配的作用。
可以直接观察到的事实是,人民币的坚挺直接打击和剥夺了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的贫困阶层。
廉价劳动力是中国在世界市场上最大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一方面源于中国剩余劳动的巨大供给,另一方面则完全是由于中国人对低工资收入的超强忍耐力。
但在周边地区货币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中国下层阶级的劳动力价格却被人为高估,这阻断了中国通过经济手段向世界市场输出人口压力的通道,人为地限制了中国低收入阶层的就业渠道和工资上涨。
这虽然为中国政府在世界上挣够了面子,但却是以农民及其他低收入阶层进一步沦落为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