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分子、原子、离子6大类型知识点
初中化学的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的重点知识点归纳初中化学必备的重点知识点归纳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初中化学必备的重点知识点归纳,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化学的重点知识点归纳1物质构成的奥秘1. 分子(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化学变化中可分。
(2)三个基本性质(一小二动三间隔)。
(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2. 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2)三个基本性质(一小二动三间隔)。
(3)构成: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 离子(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4. 元素(1)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5. 化合价和化学式(1)化合价a. 写法及意义: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 几种数字的含义:Fe2+: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 Fe2+:3个亚铁离子。
c. 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
(2)化学式① 写法:a. 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
b. 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② 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化学式 Fe的意义:3点。
③ 计算:a.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笔记本节包括原子的概念、原子中的电量关系、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分子的概念、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分子和原子的比较六个知识点。
本知识属于纯理论性知识,比较抽象,加大了我们学习的难度,因此我们要学会用微观粒子的眼光看问题,我们可通过宏观现象感受微观粒子的真实存在,通过微观粒子的相关性质学会解释常见的宏观现象。
1.原子的概念和特征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特征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原子是不断运动着的,原子间有间隔原子尽管很小,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但它又是由多种粒子(质子、中子、电子等)构成的。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
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个(n代表电子层数),即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第三层不超过18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个电子层时,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4.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5.分子的性质:(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
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1.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1.分子、原子的性质: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的子在不断运动;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相同”或“不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相同。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化学中净化水的方法:1.常见净水的方法:静置、吸附、过滤、蒸馏。
2.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吸附、过滤、消毒;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悬浮水中的细小颗粒;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颜色和气味.净化效果的是蒸馏。
硬水和软水1.化学中硬水是含有较多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是不含或少含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化学中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另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泡沫少,有白色浮渣的是硬水。
3.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有:煮沸、蒸馏。
2.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4p+5o2=2p2o5冒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2.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s+o2=so2明亮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3.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o2=co2燃烧更旺,白光,产生无色无味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4.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2mg+o2=2mgo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产生大量白烟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生成水:2h2+o2=2h2o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有水雾生成3.初三化学期中上册知识点化学常见物质颜色汇总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注:KMnO4为紫黑色。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了解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组成,以及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2.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和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3. 化学用语:掌握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意义和书写方法。
4. 化学计量:学习物质的量的概念,包括摩尔、物质的量浓度等,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
二、无机化学1. 原子结构: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电子云等。
2. 元素周期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以及元素的分类和性质。
3. 酸碱盐:学习酸、碱、盐的定义和性质,以及酸碱反应和盐的生成。
4. 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征,以及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作用。
5. 金属和非金属:学习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反应,以及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三、有机化学1. 有机物的概念和分类:了解有机物的定义和特点,以及有机物的分类方法。
2. 烃:学习碳氢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等。
3. 羧酸和酯:了解羧酸和酯的性质和反应,以及它们的命名方法。
4. 醇和醚:学习醇和醚的性质和反应,以及它们的命名方法。
5. 胺和酰胺:了解胺和酰胺的性质和反应,以及它们的命名方法。
四、化学实验1. 实验基本操作: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等。
2. 实验仪器的使用:了解常见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
3. 实验技能:学习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以及实验结果的表示和分析。
4. 实验设计: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
五、化学计算1. 物质的量的计算:学习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摩尔、物质的量浓度等。
2.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计算方法,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的关系。
3. 溶液的计算:了解溶液的概念和性质,以及溶液的浓度计算和配制方法。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和离子必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和离子必考知识点总结1、必考知识点一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
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初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分子的性质(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2、必考知识点二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初中化学原子、分子等6大基础知识点
初中化学原子、分子等6大基础知识点必考知识点一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分子的性质(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说来,气体分子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必考知识点二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Q原子中存在带电粒子,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A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必考知识点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于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
相似点:(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中;(3)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4)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和离子必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和离子必考知识点总结1、必考知识点一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
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初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分子的性质〔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假设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2、必考知识点二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初中化学知识点目录
初中化学知识点目录一、物质的性质1.物质的分类2.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3.溶液的性质二、基本单位与化学式1.元素与化合物2.原子与分子3.离子与离子化合物4.化学式及其表示方法三、常见元素和化合物1.常见金属元素及其性质2.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性质3.常见气体及其性质4.常见酸、碱与盐四、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化学反应基本概念2.化学反应类型与特征3.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4.氧化还原反应五、常见实验操作与安全1.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2.常见实验操作及其原理六、常见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1.溶液的净化与集中2.杂质与杂质的分离方法3.纯净物质的制备七、能量与化学反应1.化学能与能量转化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化学反应速度与影响因素八、酸碱中和与盐类制备1.酸、碱和盐的概念及性质2.酸碱中和反应3.盐的制备与性质九、金属物质的性质与应用1.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反应2.常见金属的应用与合金3.金属的防腐措施十、非金属物质的性质与应用1.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反应2.非金属的应用和特性十一、空气与常见气体1.空气的组成2.空气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应用3.制备常见气体的方法十二、材料的性质与变化1.材料的物理性质与变化2.材料的化学性质与变化3.材料的功能与应用十三、环境与资源的保护1.水资源与水的处理2.空气污染与控制措施3.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回收利用以上是初中化学的知识点目录,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化学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通过学习化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实践。
祝你学习进步!。
初中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分子、原子、离子【DOC范文整理】
初中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分子、原子、离子必考知识点一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
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
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分子的性质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必考知识点二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Q: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A: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初中化学原子、分子、离子讲义
原子、分子、离子知识点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高速运动的电子是按能量由低到高,离核由近至远的顺序分层排布的核外电子的运动状况:电子层数:一二三四五六七……电子能量:逐渐升高离核距离:逐渐增大2、原子结构示意图: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元素周期表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4、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分类及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元素性质金属元素一般<4 易失活泼非金属元素一般≥4 易得活泼稀有气体元素8或2(He)稳定稳定①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知识点2:离子的形成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原子团: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2、分类:(1)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原子失电子)(2)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原子得电子)3、离子的表示方法:(1)离子符号:(离子符号歪戴帽,先写数字后写号)Na+、Cl-、O2-、2Mg2+Mg2+——表示镁离子(一个镁离子)2Mg2+:小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大2表示两个镁离子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2)离子结构示意图:(特点:最外层稳定结构)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①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失去m个电子就带m个单位正电荷,表示为R m+. 如铝原子Al→铝离子 3Al.(13=2+8+3)原子结构示意图阳离子结构示意图(13>2+8)②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得到n个电子,就带n个单位负电荷,表示为Rn-. 如氧原子O→氧离子O2-.(8=2+6)原子结构示意图(8<2+8)阴离子结构示意图4、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原子离子数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电性中性带正电荷带负电荷稳定性不稳定金属原子易失电子非金属原子易得电子稳定符号元素符号:H Al Cl 阳离子符号H+Al3+阴离子符号Cl-结构示意图特点比对应原子少一个电子层电子层数不变与相同电子层数的惰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相互转化知识点3:分子与原子分子: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原子:构成物质的另一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和分子都可再分。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知识框架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知识框架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组成- 原子: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组合。
- 离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3. 化学反应-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化学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 定义: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分解为更简单物质的物质。
-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2. 化合物- 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
- 常见类型:氧化物、酸、碱、盐。
三、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 表示法: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的组成。
- 意义: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和元素比例。
2. 化学方程式- 平衡方程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相等的方程式。
- 书写规则:遵循守恒定律,正确标注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
四、常见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密度、熔点、沸点。
- 溶解性: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2. 化学性质- 氧化还原性: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能力。
- 酸碱性:物质在水溶液中形成氢离子(H+)或氢氧根离子(OH-)的能力。
五、溶液与溶解度1. 溶液的组成- 溶质:在溶液中被溶解的物质。
- 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通常为水。
2. 溶解度- 定义: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 影响因素:温度、压力、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六、酸碱与盐1. 酸- 定义:在水溶液中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 常见酸: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2. 碱- 定义:在水溶液中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常见碱: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铵(NH4OH)。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原子分子与离子的概念和区别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原子分子与离子的概念和区别原子、分子和离子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是理解化学发展史和物质组成结构的基础。
下面对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进行归纳。
一、原子的概念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带电粒子组成。
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核心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
电子是带负电的粒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核心和电子结构不同。
二、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粒子。
分子可以是一个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单质分子,也可以是不同元素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分子。
例如,氧气(O2)由两个氧原子连接在一起形成分子,水(H2O)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连接在一起形成分子。
三、离子的概念离子是电荷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当一个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时,会变成带电的离子。
正离子是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带正电荷。
负离子是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带负电荷。
离子通过电荷吸引力相互结合,形成电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
四、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区别1. 组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核心运动的电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粒子;离子可以是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2. 电荷情况:原子电荷总体为中性,质子和电子的数量相等;分子通常不带电荷,只有在反应中可能获得或失去电子;离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由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
3. 结构类型:原子是组成分子和离子的基本单位;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可以是单质分子或化合物分子;离子由带电的原子或分子通过电荷相互吸引连接在一起形成离子晶体。
4. 物质类型:原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化合物中,是组成分子和离子的基本单位;分子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物质,包括单质分子和化合物分子;离子主要存在于电解质溶液和晶体中,如电化合物。
5. 表示方式: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如H表示氢原子;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如O2表示氧分子;离子用带电荷的原子符号或离子式表示,如Na+表示钠离子,Cl-表示氯离子。
初中化学 第三单元必背知识点
第三单元知识点一、分子和原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有:(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之间有间隔;(3)分子在不断运动。
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分子或物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为新的分子。
5、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填“变”或“不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变(填“变”或“不变”)。
二、原子的结构6、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7、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8、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比。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可省略不写);原子实际质量单位为:kg。
9、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0、在多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离核越远,电子能量越高。
11、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氦有2个电子),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少于4个,在化学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一般都等于或多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12、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13、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14、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15、离子符号的含义:(1)Na+:一个钠离子、每个钠离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16、“3Mg2+”中的“3”表示三个镁离子;“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三、元素17、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8、从宏观上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从微观上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19、(1)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2024年初中化学分子、原子和离子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初中化学分子、原子和离子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中心核心,电子围绕核心运动。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一定顺序排列的表格,包含了元素的名称、原子序数、原子量等信息。
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即质子数)的顺序排列的。
二、离子1. 离子的定义:当一个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时,形成带电的粒子,这种带电的粒子称为离子。
2. 阳离子和阴离子:失去电子的离子称为阳离子(正离子),获得电子的离子称为阴离子(负离子)。
3. 离子的符号:阳离子通常用元素符号后加上正号(如Na+),阴离子通常用元素符号后加上负号(如Cl-)表示。
三、分子1. 分子的定义: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结构被称为分子。
2. 共价键:分子中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对来连接原子的。
3. 分子式:用化学元素符号表示分子中各种原子的数量比例的式子。
例如,水的分子式为H2O。
四、原子和分子的相对质量和化学式1. 原子的相对质量:原子的相对质量是指一个原子质量与质子质量的比值。
2. 分子的相对质量:分子的相对质量是指一个分子质量与质子质量的比值。
可以通过分子式计算得出。
3. 化学式: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的一种简洁表达方式。
化学式可以表示分子、离子或晶体的组成。
五、原子和分子的化学变化1. 化学反应:原子和分子之间的重新排列被称为化学反应。
2. 反应物和生成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被称为反应物,反应后形成的新物质被称为生成物。
3. 反应物的消耗与生成物的生成: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会发生减少,而生成物的质量会发生增加。
六、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由只含有相同种类原子的一种物质被称为元素。
2. 化合物:由含有不同种类原子的物质被称为化合物。
3. 氧化与还原:化合物中的某些原子失去电子被称为氧化,而其他原子获得电子被称为还原。
初中化学元素6大记忆方法整理与分子、原子、离子6大类型必考知识点整理
初中化学元素6大记忆方法整理一、拼音法钠(Na)、钡(Ba)、氟(F)、钨(W)、锂(Li):这些元素名称的汉语拼音与该元素的元素符号相似。
如钠元素(Na),“钠”的汉语拼音为nà;钡元素(Ba),“钡”的读音由汉语拼音“b”的发音与英语字母“a”的发音拼成;氟元素(F),“氟”的读音的声母为“f”,钨元素(W),“钨”的汉语拼音的声母为“w”;锂元素(Li),“锂”的汉语拼音为“lǐ”.二、形象法有些元素的元素符号可采用形象的方法记忆。
钨元素(W),可以联想白炽灯内的钨丝,酷似“W”形;硫元素(S),可以联想起弯弯曲曲的小溪中的流水,形如“S”状;氧元素(O),可以联想圆圆的太阳形状;钾元素(K),可以联想到剪指甲时张开的剪刀的形状。
三、谐音法如金元素(Au),可以设想这样的情景:有人突然看到地上有一块金光闪闪的金子,他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哎哟”的惊叹声,这“哎哟”的发音不正是英文字母“Au”的发音吗?四、韵语法①按字母对比记忆法“A”开头,金银铝氩,“B”字开头钡和溴,钙铜碳氯先写“C”,“M”领头锰和镁。
常用元素符号按英文字母顺序对比记忆:A:Ag(银)、Al(铝)、Ar(氩)、Au(金)B:Be(铍)、B(硼)、Ba(钡)C:C(碳)、Cl(氯)、Ca(钙)、Cu(铜)F:F(氟)H:H(氢)、He(氦)、Hg(汞)I:I(碘)K:K(钾)L:Li(锂)M:Mg(镁)、Mn(锰)N:N(氮)、Na(钠)、Ne(氖)O:O(氧)P:P(磷)、Pb(铅)S:S(硫)、Si(硅)W:W(钨)Z:Zn(锌)②前二十种元素五个一组记忆法(初中化学基本就考前20个元素)氢(H)氦(He)锂(Li)铍(Be)硼(B),碳(C)氮(N)氧(O)氟(F)氖(Ne),钠(Na)镁(Mg)铝(Al)硅(Si)磷(P),硫(S)氯(Cl)氩(Ar)钾(K)钙(Ca)元素名称元素符号氢、氦、锂、铍、硼,H、He、Li、Be、B,碳、氮、氧、氟、氖;C、N、O、F、Ne;钠、镁、铝、硅、磷,Na、Mg、Al、Si、P,硫、氯、氩、钾、钙;S、Cl、Ar、K、Ca;锰、铁、溴、铜、锌,Mn、Fe、Br、Cu、Zn银、碘、钡、钨、金,Ag、I、Ba、W、Au.金属活动顺序表(也便于以后应用)钾(K)钙(Ca)钠(Na)镁(Mg)铝(Al),锌(Zn)铁(Fe)锡(Sn)铅(Pb)氢(H),铜(Cu)汞(Hg)银(Ag)铂(Pt)金(Au).五、联想记忆法碳元素符号:C 英文单词Coke(可乐) 是碳酸饮料所以碳---C铜元素符号:Cu 人体中如果有大量铜元素对人体有害所以我们要对铜元素说:“see you” 谐音Cu硅元素符号:Si 龟很长寿所以不死“死”读作“Si”氧元素符号:O 人要呼吸氧气才能生存,“O”就像人张嘴呼吸硫元素符号:S 硫的谐音“流”,S 就像流水氦元素符号:He 氖元素符号:Ne 拼音“hai” “nai”氮元素符号:N 氮气被认为是无用的气体“没有”英文“No” 所以氮元素是“N”氢元素符号:H 氢气密度很小,很轻,常做成氢气球往上升符号“H”就像一个梯子,让你往上爬钙元素符号:Ca 联想“Ca”锅钙钾元素符号:K 甲乙丙丁中甲排行老大是king 所以是“K”锰元素符号:Mn 猛男(Meng nan)镁元素符号:Mg 美丽的女孩 Mei girl铜元素符号:Cu 铜生锈变成青绿色感觉酸酸的,象醋(Cu)铝元素符号:Al 过量铝元素对人体有害可能会导致老年痴呆症不能“Al”—“安老”磷元素符号:P 磷片“P”钡元素符号:Ba 钡是宝贝“Baby”锌元素符号:Zn 锌元素对大脑发育有利,所以补充锌元素是“长脑—Zhang nao”即“Zn”银元素符号:Ag 即“Angel”汞元素符号:Hg 喝汞“He gong”六、分散记忆法对于课本中给出的常见元素的符号,如果集中在一节课里,记忆密度过大,难以全部识记。
初中化学原子、分子中考必考6大知识点汇总
初中化学原子、分子中考必考6大知识点汇总初中化学中考中有一类题是有关原子与分子的,对于这类题目中的考点有哪些呢?今天就给大家好好汇总一下!另外如果有什么不了解的知识与题目可以在文末给留言,看到后会给大家精心解答或者准备知识哦~必考知识点一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分子的性质(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说来,气体分子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必考知识点二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Q原子中存在带电粒子,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A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必考知识点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于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
初中化学离子分子 原子 化合价 化学式 综合讲义
初中要点复习(一)一、分子和原子的认识(一)分子的认识1、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2、分子的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应用分子的观点认识:(1)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
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
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水蒸发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而水分解是发生了化学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
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分子变了,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注意: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组成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二)原子的认识1、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2、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3、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4、分子、原子的相互关系:5、原子的基本性质:(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2)原子同分子一样,也是时刻不停地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能量越大,运动速度就越快。
(3)原子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原子:分子:例1、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源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许多“水分子”。
下列关于水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分子是极小的水滴B、1个水分子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D、水分子不能再分(1)构成原子的粒子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序号,原子不显电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一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
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分子的性质
(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知识点二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子不带电。
)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Q: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A: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知识点三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于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
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
相似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3)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4)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原子的核外电子层分布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
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个(n代表电子层数),即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第三层不超过18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个电子层时,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原子中的电量关系
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知识点四
(1)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2)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3)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4)电子能量的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
因为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5)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6)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7)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后元素显负价,化合价数值=得失电子数。
(8)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得电子后为阴离子,电荷数=得失电子数。
知识点五
(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N。
(2)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2H2O。
(3)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Mg2+。
(5)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6)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分子所含有的某原子
个数H2O。
元素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1)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和原子核外电子数。
(2)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否相等,决定该元素的微粒是原子还是离子。
(3)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的数目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
(4)稀有(惰性)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是8个电子(氦是2个)的稳定结构,化学性质较稳定,一般条件下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5)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6)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知识点六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离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带电量。
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
阳离子:Na+、Mg2+、Al3+、H+、NH4+、Fe2+ 、Fe3+、Ca2+。
阴离子:O2-、OH- 、S2-、F-、Cl-、SO4 2-、CO32- 、NO3-、MnO4- 、PO43-、MnO42-、ClO3-。
原子团概念
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42-,CO32-,NO3-,OH-,MnO4-,MnO42-,ClO3-,PO43-,HCO3-,NH4+,碳酸氢根(HCO3-),硫酸氢根(HSO4-),磷酸氢根(HPO42-),磷酸二氢根(H2PO4-)。
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
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