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教学建议_1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学会3个⽣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

2、感受清新明丽、宁静美好的的春⽇垂钓图,感悟作者寄情⼭⽔、悠闲⾃得的⼼境。

3、初步感受“渔歌⼦”词的形式特点。

4、培养阅读词的兴趣和对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体会这⾸词描绘的景象,培养阅读词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寄情⼭⽔、悠闲⾃得的⼼境。

教学⽅法:情景感悟法、引导发现法 学习⽅法:⾃读⾃悟、⼩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PPT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激趣导⼊歌景交融( 7 分钟) (⼀)好语积累: 师:出⽰词语(1) 学⽣齐读 师:这组词都是⽤来形容什么的? ⽣:回答 师:出⽰其他⼏组 ⽣:齐读后回答 师:好词都是靠我们平时积累的,现在⽼师就考考⼤家,就读了这⼀遍,不看屏幕,谁能记住其中的三个以上? ⽣:汇报 师:总结并⿎励。

我们平时学习读书的时候,就是要向今天⼀样⼀边读⼀边往了脑海⾥记,这样随着时间的增加,我们的词语积累会越丰富,我们的读写能⼒才会提⾼的快。

(⼆)激趣导⼊: 师:播放歌曲:《渔歌⼦》 师:你从画⾯中都看到了什么? ⽣:汇报看到的内容 师:谁能凭着记忆,把歌词给⼤家念出⼏句吗? ⽣:试着背出 师导⼊:刚才这⽀歌,可不是⼀⾸普通的歌曲,歌曲中唱的是千古流传的词,这⾸词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初读正⾳感知品味( 10分钟 ) 1、解题 师:板书课题 (渔歌⼦【唐】张志和) ⽣齐读课题 师:这《渔歌⼦》不仅是词的题⽬也是词牌名,所以这⾥的“⼦”不 能读成轻声,要读成三声。

师:请同学们想⼀想:忆江南写的是什么?那么⼤家猜猜,结合你的预习,说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渔歌⼦》是写什么的? ⽣:回答 师:打开课件理解课题(打渔者或者垂钓爱好者唱的歌。

古诗词三首教学简析及建议

古诗词三首教学简析及建议

古诗词教学简析及建议
古诗词三首教学简析及建议
教材简析:
《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

《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设计理念: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教学建议:
1.三首古诗词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学生理解;语言生动形象,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教学中可安排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三首古诗词内容上的相似之处。

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个性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并逐步掌握诗词学习的主要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2.本课教学可重点抓住人物动作破解诗词文义,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

采取诵读、想象、吟唱、绘画、改编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3.“三分文章七分读”,古诗词教学尤应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音律美;领略诗词的意境美;领悟诗词的情感美,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古诗词正确地背诵下来。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古诗词三首》,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夜书所见》三首经典古诗词。

具体内容如下:1.《登鹳雀楼》:诗人王之涣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登高远望的情怀。

2.《望庐山瀑布》:诗人李白通过对庐山瀑布壮丽景色的描绘,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

3.《夜书所见》:诗人叶绍翁以夜观书为背景,抒发了对人生、历史、哲学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三首古诗词的字面意思,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2. 领悟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词。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括古诗词原文、译文、图片等。

2. 黑板:用于板书。

3. 笔记本:学生记录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三首古诗词的意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三首古诗词,理解字面意思,感受意境美。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古诗词的背景、作者、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4. 例题讲解:分析《登鹳雀楼》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等。

5. 随堂练习:学生模仿《登鹳雀楼》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小诗。

6.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三首》2. 内容:a. 《登鹳雀楼》:作者、背景、修辞手法、意境。

b. 《望庐山瀑布》:作者、背景、修辞手法、意境。

c. 《夜书所见》:作者、背景、修辞手法、意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词。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经典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古诗词三首》。

2.通过分析诗词,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3.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古诗词三首》。

2.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的美。

2.学习《古诗词三首》第一首:《登鹳雀楼》教师朗读诗词,学生跟随朗读。

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意。

教师讲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首:《望庐山瀑布》教师播放古诗词朗读音频,学生聆听并跟随朗读。

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意。

教师讲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首:《题临安邸》教师朗读诗词,学生跟随朗读。

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意。

教师讲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3.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三首诗词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教师提出问题:如何鉴赏古诗词?4.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课堂讨论,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学生在朗读、自读、分享和讨论中,逐步理解了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1.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不够,需要在课后加强阅读。

2.部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表达不够清晰,需要加强训练。

3.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语速过快,可能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思路,需要调整语速和教学方式。

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由三首古诗词组成,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宿建德江》刻画了秋江暮色,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和内心的孤苦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述了西湖的雨中奇景,将一场突然而至的夏雨写得十分生动,表达了诗人对西湖雨中奇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写出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优美,表达了词人夜行黄沙道时内心的轻松、愉悦之感。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途径建德江时所作。

此诗是诗人带着一身的才华、多年的准备和希望奔入长安,结果未曾如愿后漫游吴越时所作。

当时诗人停宿在建德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寂静无声、明月孤舟的景色,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理想的幻灭、羁旅的孤苦、仕途的失意......千般愁绪涌上心头,写下了这首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所作,北宋熙宁五年(1072),苏轼任杭州通判,这一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心中对此奇景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组诗五首,本诗是第一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江西闲居时,夜行经过黄沙岭附近,看到美丽的乡村月夜景色写下的一首词。

诗人从视觉(明月、树梢、喜鹊)、听觉(蝉鸣、蛙声)、嗅觉(稻花香)三方面描写了夏夜的乡村风光。

语言质朴、构思巧妙,选取的虽然都是乡间常见的景物,但通过精巧的组合,便把乡村月夜的景色描绘得恬静自然、优美如画。

【学习目标】1.会写“德、鹊、蝉”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运用查工具书、结合注释、借助资料、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的这些方法了解古诗所表达的内容。

4.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古诗词三首》,包含《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夜书所见》三首经典古诗词。

具体内容如下:1.《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通过描绘黄河、华山等壮丽景色,表达诗人登高远望的情怀。

2.《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以庐山瀑布为背景,展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抒发诗人豪放之情。

3.《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诗词的基本赏析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三首古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诗词的基本赏析方法,提高朗读、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三幅古诗词配图,引导学生观察、猜测,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三首古诗词,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三首古诗词的背景、作者、诗意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4.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分析诗词的意境,引导学生掌握赏析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赏析方法,分析《望庐山瀑布》和《夜书所见》。

6.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三首》2. 内容:《登鹳雀楼》:王之涣,黄河、华山,登高远望《望庐山瀑布》:李白,庐山瀑布,神奇魅力《夜书所见》:叶绍翁,夜晚景象,时光流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三首古诗词。

(2)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词,运用所学赏析方法,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至关重要。

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是研究和实践教学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针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三首》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该教材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古诗词三首》是经过精心策划和编选的古诗词推荐阅读教材,包括《登高》(作者:杜甫)、《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三篇古诗词。

这些古诗词作品不仅各有特色,也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学风貌和阅读习惯,非常适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广和学习。

针对该教材的教学设计,我们建议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一、前期准备1.课前调研。

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认识和兴趣程度,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和思路。

2.教师自身修养。

教师要依据自己的古诗词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提升自身素养,以更好地进行教学。

3.教材阅读和选材。

教师要深刻理解《古诗词三首》背后隐藏的文化意蕴,选取合适的诗词作为教学重点。

二、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诗词的图像、朗诵、故事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析:通过对古诗词的阅读和解析,分析古诗词的词语、句式、韵律和意境,让学生深入了解诗词的构成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朗诵:让学生借助声音、语调等手段,朗诵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美感,在朗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4. 集体阅读:学生分组进行集体阅读,通过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的方式,探讨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主题和寓意。

5. 独立阅读:学生独立阅读古诗词,通过自主思考、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和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总结1. 回顾课堂内容:通过提问、讨论、回答等方式,梳理和总结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鉴赏。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三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其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理解古诗意境美的能力。

(2)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初步分析古诗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3.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描绘的自然美,培养审美情趣。

(2)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情感。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古诗的朗读与背诵。

(2)理解古诗的大意和其中蕴含的情感。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

(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三、教学设计的要点1.情境设计:通过图片、音乐和视频,营造古诗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2.教学内容的处理:先整体感知古诗,再逐句分析,理解古诗大意。

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教学方法:朗读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古诗的难点和亮点展开讨论,深化理解。

情境体验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的意境。

4.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内容、图片、视频和音乐等。

黑板或白板:用于板书古诗内容、重点字词和修辞手法等。

四、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黑板或白板及书写工具五、教学课时3课时六、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诗词学习基础,对古诗词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诗人情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宿建德江》1. 导入新课(5分钟)展示建德江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描述所见所感。

提问:“如果让你在江边留宿一晚,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出新课。

2. 朗读古诗(5分钟)教师范读《宿建德江》,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1《古诗词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1《古诗词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设计教学思路说明:教学设计一基于学情起点,引导学生学会想象和表达画面,初步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时依照古典诗词教学的一般步骤,设计了诵读古诗、理解大意、想象画面、拓展延伸的教学板块,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了解古诗,感受古诗内在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对诗句所描述的画面展开想象,感受杨万里目睹暮春时新绿景色和儿童“追蝶”时的快乐与兴奋之情,感受范成大诗中田园生活的忙碌与闲趣。

《清平乐·村居》的教学立足于学生初次接触宋词,从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含义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想象并表达村居画面,体会词作中蕴藏的情感。

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杂、篱”2个字,会写“杂、稀”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背诵这首诗。

3.能想象并说出诗歌表现的情景,感受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感受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营造氛围引入:今天,我们将开始新学期、新的单元的学习。

在这里,我们会偶遇纯朴的乡村,那一道道独特的风景,那一幅幅和谐的画卷,定会带给你别样的感受。

板书《四时田园杂兴》诗题,学生齐读诗题。

二、理解诗题,初读古诗1.借助注释,理解诗题。

(1)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注释理解:“四时”,指四个季节,即春夏秋冬;“杂”,平舌音;“兴”在这里读第四声;“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2)介绍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系列古诗:范成大看遍了乡村四季不同的景色,写了一系列的《四时田园杂兴》,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的是初夏时节。

2.自由朗读。

(1)扫除读诗障碍,重点指导:篱:教写“篱”字,引导学生关注竹字头,出示图片理解词义。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1.《登高》唐代杜甫2.《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三首古诗词,提高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对古诗词的解析,使学生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创作背景。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把握古诗词的意境。

重点:掌握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学会鉴赏和分析古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和音乐,展示秋天的景色,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 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

(2) 逐句解析《登高》。

(3) 学生齐读《登高》,感受诗人的情感。

(4) 教师示范解析《夜书所见》。

(5) 学生自主解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 例题讲解:(1) 《登高》中的意象分析。

(2) 《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意境分析。

4. 随堂练习:(1) 学生仿写一首以秋天为主题的古诗词。

(2) 学生互相交流并修改作品。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诗人简介和创作背景。

2. 黑板右侧:三首古诗词的和重点词句。

3. 中间部分:诗词的解析和例题讲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背诵并默写《登高》。

(2) 分析《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

2. 答案:(1) 背诵并默写答案略。

(2) 《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对偶等。

(3) 短文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古诗词,进行积累。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移”、“渚”等5个二类生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朗读能力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淡的哀愁。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赏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了解孟浩然吗?(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资料)2、今天,我们又将学习孟浩然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释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4、师小结:对,这首诗就是描写的作者在建德江边看到的景色。

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听老师吟诵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1、闭眼,师配乐吟诵全诗。

2、整体感知: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谈,师相机在黑板上板画)3、自己读读吗?来,打开书,自己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生自读)4、生字都读准了吗?(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男女生赛读)5、谁有勇气把整首诗读给咱们听听?(指名)三、明诗意,悟诗情1、整首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生质疑)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疑惑,现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四人小组交流)3、反馈4、指导吟诵全诗(吟诵比赛)——相机指导背诵四、总结1、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中描写的情景。

2、师小结五、布置练习1、搜集有关孟浩然的其他诗歌2、为《宿建德江》配画。

板书设计: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篇2教学目的:1、认识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在自学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3、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古诗三首》教案5篇

《古诗三首》教案5篇

《古诗三首》教案5篇《古诗三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二、基本部分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多媒体)(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

(不同的方法朗诵)(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

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古诗三首》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通过手指点画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形态。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动准备:1、古诗《梅花》挂图1幅、课件、语言CD。

2、古筝《渔舟唱晚》音乐。

3、颜料、彩纸活动过程:一、以谈话形式引出活动内容。

请幼儿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袭击都凋零了,可有一种花却不怕严寒,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这是什么花?二、欣赏梅花图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观察和欣赏。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创作兴趣,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诗词背诵:请同学们课后背诵《古诗词三首》,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诗词内容,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2.诗词鉴赏: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从意境、情感、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3.诗词创作:以“春日”为主题,尝试创作一首古诗词,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
4.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想象,进行诗词创作,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古人的智慧,领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3.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情,懂得感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乐观、勇敢地面对。
(2)诗词学习:带领学生朗读、背诵、解析三首诗词,让学生在感受诗词韵律美的同时,深入理解诗词内容。
(3)难点突破:针对诗词中的生僻词汇、句式和寓意,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
(4)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词创作。教师提供创作素材,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交流展示: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互相交流学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6)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和心得,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3.教学评价设想: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探究表现、创作实践成果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古诗三首》教法建议

《古诗三首》教法建议

《古诗三首》教法建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古诗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以下是以三首古诗为例的教法建议。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在教授《古诗三首》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要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中的字词含义,了解古诗的大意。

过程与方法方面,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学会运用注释、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诗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情感,体会诗人的思想境界,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学重点应放在识字、朗读和初步理解诗意上,可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诗意,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高年级的学生则应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深入探讨诗歌的主题、写作手法等,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1、朗读法朗读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朗读、个别朗读、集体朗读、配乐朗读等,感受古诗的韵律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在朗读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讲解法对于古诗中的重点字词、诗句,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讲解时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避免过于深奥和复杂。

3、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例如,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或者让学生扮演古诗中的角色,亲身感受古诗的情境。

4、比较法将三首古诗进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它们的异同之处,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0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建议

0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建议

0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建议《古诗三首》教学建议一、导言《古诗三首》是0级语文上册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它以唐代三位伟大的诗人的优秀作品为主要素材,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

本文将就《古诗三首》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三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意境和艺术特点,同时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认识。

2. 能力目标:通过朗读、默写、理解诗歌、分析韵律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对古代诗歌的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感受古代诗人的才情和对生活的感悟。

三、教学内容《古诗三首》由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以及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组成。

这三首作品分别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对故土的眷恋以及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与畅想。

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内容的解读和诗歌鉴赏,使学生深入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作者的背景,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化背景下的情感表达方式,感受诗歌中的美与哀伤,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

五、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图片展示、音乐欣赏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古代诗歌的学习热情。

2. 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分组,解读诗歌内容,探讨诗句的含义,并展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点读法:请学生轮流朗读诗歌,重点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语感,使他们更好地表达诗句的韵律。

4. 分析法: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结构和修辞手法,逐步增强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能力。

5. 创作法: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情感和体验,创作类似于诗歌的“小诗”,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诗歌创作中,培养他们的文学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六年级音乐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六年级音乐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六年级音乐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古诗词,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 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其能够领会古诗词中蕴含的音乐情感。

-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通过演唱和朗读古诗词展示自己的才能。

教学内容- 《静夜思》:研究李白的《静夜思》并理解其中的美丽意境,体验夜晚的宁静与静谧。

- 《登鹳雀楼》:研究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并感受楼前的壮丽景色,运用音乐表现手段展现山水之美。

- 《春晓》:研究孟浩然的《春晓》并领略春天的美好,通过音乐创作或演唱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并提出问题激发思考。

2. 研究古诗词:以三首古诗词为例,进行逐句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 音乐欣赏:播放与古诗词相关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表达的美感,并与诗词进行对照。

4.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情景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验古诗词中的情感,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

5. 创作表达:提供一些音乐创作的素材和方法,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或演唱,展示对古诗词的理解与表达。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让他们分享对古诗词的新认识和收获。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评价其是否能够准确把握古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 评估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包括演唱或朗读的准确度、情感的传达和演绎的艺术性。

- 考察学生的创作能力,评价他们是否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能力。

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创作。

- 在评价过程中要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积极的反馈,激发他们对音乐和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精】最新部编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建议

【精】最新部编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建议

《古诗三首》教学建议1、课前,教师准备有关天门山、西湖、洞庭湖的文字、图片资料。

如果有条件,制作反映课文内容的有关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2、识字。

本课要求认的字不多,只有4个。

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

如,让学生在古诗的朗读中识字;或者画出不认识的或容易读错的字,重点识记;也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识字。

“亦”整体认读音节,要注意读准。

3、写字指导。

“断”“孤”“帆”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结构的匀称与紧密。

“孤”字的右边是“瓜”,不是“爪”,要提醒学生注意,建议边示范边指导学生一笔一笔地写。

4、这三首古诗千古传唱,家喻户晓。

诗文意境美、形象美,学生读起来会有浓厚的兴趣。

教学要以学生的诵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自悟词与句的大致意思。

再比一比谁诵读得好。

对诗句的意思,不必要求学生逐句讲解。

5、古诗的学习,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配画、配乐、多媒体课件或幻灯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如,《望天门山》这首诗,人们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很少有人体会到诗人为什么会有“相对出”的感受。

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只有小船行驶在江上,远处的天门山逐渐扑进眼帘的时候,“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才会突出。

这些用词巧妙的地方,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比较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此外,诗中还有许多用词巧妙生动、意境优美的地方,像“楚江开”“至此回”“日边来”“晴方好”“雨亦奇”,老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细心体会。

6、课文中的三首古诗,也许有不少学生都会背诵了。

教师指导朗读时,重点要放在怎样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韵。

可以结合看图,边读边想象,感悟诗句的含义。

在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诵读,必须注意把握好停顿,把握好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

例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三首》教学建议
1、“词”这种体裁在教材第1课已经出现,教师应事先了解一下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是否会背诵一些词,对“词”有哪些了解。

对于古诗,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

课前,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查阅作者翁卷、范成大、张志和三位诗人的生平、诗歌特色,诗的创作成就,以便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诗歌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准备挂图。

2、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田园风光,内容浅显,生字不多,应当指导学生先自学,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在头脑中把文字转化为画面,读中感悟,体会诗中意境。

教师可重点点拨《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可对词的知识再稍作介绍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学。

教学第一步,可让学生自读古诗词,对照诗词后的注释,想一想诗词中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再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然后小组学习,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点拨后,再要求学生把诗词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使学生对诗词的意思有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

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如有的小组可以在诵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画笔描绘下来,画好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重点说说画了什么景物,他们的色彩、形状、位置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画。

本小组的同学做出评价,看是否把诗词中的景象描绘了出来。

无论学生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只要可以激发想象,能够加深对词句的理解,教师都应鼓励,并给以必要的指导。

第三步,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有条件的可配上优美、舒缓的乐曲,渲染气氛,达到在朗读中加深体会,在朗读中获得审美感受,在朗读中自然成诵。

3、注意诗的语言的丰富意蕴。

如《乡村四月》中的“才”“又”二字,《四时田园杂兴》中的“也”、“学”二字使用都简洁传神。

《乡村四月》和《渔歌子》两首诗词色彩明丽,其中写颜色的词语有很多,如“绿原”、“白川”、“青山”、“白鹭”、“桃花”、“青箬笠”、“绿蓑衣”,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4、课后,可以动员学生从课外书中寻找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练习朗诵、背诵,为后面的“展示台”做准备。

5、关于识字写字,“蚕”、“桑”、“蓑”、“塞”的声母是平舌音,“昼”、“箬”的声母要读准翘舌音。

识记字形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以前掌握的方法帮助记忆。

教师重在引导交流识记方法。

要及时表扬识字巧、写字好的同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