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2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内容《记金华的双龙洞》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游记。
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金华双龙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展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本课时将深入解读文章内容,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流利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文章细节的分析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和结构特点。
2. 领会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细致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3.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有效的信息整合和表达。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双龙洞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2.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双龙洞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生字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3. 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的写作顺序和结构特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
4. 小组汇报: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深入讲解:教师针对教学难点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6. 朗读感悟: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7. 板书设计:教师根据教学重点,设计板书,突出文章的结构和关键信息。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结构:引子 - 游记正文 - 结尾- 关键信息:双龙洞的位置、特点、历史背景、作者的游历过程及感悟。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作业:学生自行选择一处自然景观,仿照课文写一篇游记。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共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分析: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的是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
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有机交融,贯穿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选编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训练领略金华的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为了避免第二课时容量过大,路上、外洞我放在第一课时学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双龙洞孔隙、内洞的特点,感受溶洞奇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内洞景象。
3、学习作者记叙、表达的方法,渗透游记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1、抓住重点词句品味;2、有感情朗读;3、展开想象,读写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孔隙、内洞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孔隙的特点。
学习者分析:因为本班学生年龄小,阅历有限,家境不富裕,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外出旅游的阅历,因此,我在充分阅读的文本的基础上,出示有关双龙溶洞的图片,增加直观感受,并有效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写话、复述课文。
丰富的课件制作,充分训练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外洞特点:1、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欣赏了沿途和外洞的景色,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过程?(板书:沿途---外洞---孔隙---内洞---出洞)2、泉水是作者的向导,谁能说说它的流经路线?(画泉水)迎着泉水,作者来到外洞。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第【1】篇〗一、说教材《记金华的双龙洞》以精练生动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山川景物的热爱。
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我在教学第一部分路上见闻时,设计了一个听的训练,巧妙运用媒体,激发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课件出示叶圣陶老先生介绍游览的时间、地点及沿途的山、树、水等迷人景色设计了范读、赛读、配乐读等多个台阶,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读的训练。
第二部分,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展开想像,感悟祖国山河秀丽,引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基于对以上教材的理解,依据新课标和本文特点,特制定如下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根据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重点: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难点:孔隙的描写。
游记类课文的学法。
二、说教学方法运用导读和创设情景结合法,并注重游记类文章的学法指导。
﹙读、划、议、悟、读五步走﹚三、说教学过程1、课件引路,引导学生悟文生智:几乎所有的文章都存在重点、难点,相应的语文教学也就存在着中心环节。
事实上,教学活动中重点环节的处理好坏通常是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恰当运用电教手段,往往能立竿见影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使教学对象茅塞顿开。
在介绍洞口的特点时,适时出示课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形容洞口的景象。
有的说:“山很高,树很茂密。
”师随即进行词语训练,换词还可以怎么形容马上有同学说:“山石嶙峋,树木枝繁叶茂。
”老师随即出示课件词语“突兀森郁。
”学生通过观察画面,感悟了词义,这种教学方法较之以老师以词解词,生硬灌输无疑要高明得多。
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了解双龙洞的景色特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生动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分析课文的结构、内容、写作手法等。
2.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
3. 写作训练:以双龙洞为题材,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
难点: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进行写作训练。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双龙洞的景色特点。
2. 提问:同学们对双龙洞的印象是什么?你们觉得双龙洞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二、课文讲解(15分钟)1. 讲解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分析课文的结构、内容、写作手法等。
2.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用词描绘景物,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阅读理解(15分钟)1. 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快速阅读,提取关键信息。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文章中的亮点和难点。
四、写作训练(10分钟)1. 以双龙洞为题材,进行写作训练。
2. 引导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和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双龙洞景色特点写作手法作业设计:1. 阅读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文章,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
2. 以家乡的景色为题材,写一篇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阅读理解、写作训练等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双龙洞的景色特点,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一、教材分析该教材为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阅读理解《记金华的双龙洞》。
此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在家门口发现的一个双龙洞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中有一些奇妙的事物,引导他们保护环境,珍惜自然。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人文地理和景观;2.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开展团队合作的能力;3.提高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力能力;4.引导孩子爱护环境,珍惜自然。
三、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短文来了解和认识新的地理景观,提高孩子的口头表达和听力能力。
四、教学难点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复杂环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励他们积极思考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加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提高孩子们的综合能力。
五、教学方法1.提问法: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孩子们慢慢了解文章中的词汇和语言,并帮助他们进行思考和表达。
2.听说法:通过听故事和对话来提高孩子们的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三步走法:通过先读文章,然后阅读理解加上答题,最后进行小组讨论,团队合作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各项能力。
六、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1.教师通过地图让孩子了解中国各地的名胜古迹。
2.教师解释“双龙洞”是什么。
3.提问:孩子们是否发现过新奇好玩的景点。
2. 教师阅读1.教师朗读短篇小说,并对孩子们进行语言和词汇的解释,以确保孩子们理解故事。
3. 阅读理解1.完成一些文字理解的练习,例如,所学词汇的使用,对文章的理解等等。
4. 小组讨论1.分成小组讨论并分享他们所发现的新奇好玩的景点。
2.组内成员们以及外围的视听者可以分享和辩论自己的观点。
5. 作业布置1.让孩子们画出自己地区的特色景点,并进行标注。
七、教学评估1.老师可以依赖阶段性和小组性提交的作业来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评估,更好地进行及时性评估和反馈。
2.在教学结束的时候可以进行学科的综合性评估八、教学反思该教学计划通过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估和教学反思等方面,提高了孩子们整体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的创造思维,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感受双龙洞的外洞、内洞的特点。
2.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体会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2.回顾作者的游览顺序。
3.教师导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跟随作者简单游览了双龙洞。
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借助语言文字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一)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
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学生在文中画出作者看到的景物。
(1)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课件出示)(2)指名读第三句话,再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预设:学生理解这句话有些难度,教师可设计提问:盆栽的杜鹃有人照顾,上肥浇水,怎么在作者眼中却没有山上的杜鹃有精神?引导学生理解花儿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吸收阳光雨露,任其自然地生长,显示出它的本性姿态,而格外地有生机有灵气。
(3)指名读第2自然段中写景的句子,学生尝试画出一幅明艳的画。
2.山中有花也有水,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体会溪流的特点。
讨论:溪流为何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溪声为何会变换调子?明确:因为山势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时缓时急。
溪声也会时高时低,时断时续。
(二)学习课文第4~8自然段,感受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
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了解外洞的特点,体会双龙洞的“宽”“大”。
(1)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读一读,说一说。
明确:高山之上,树木繁密,感到很有气势,使双龙洞给人一种神秘感。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二课时(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7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内容本课为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的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内容的深入学习,理解作者对双龙洞的描绘,感受作者游览双龙洞的情感体验,以及学习游记散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游览双龙洞的所见所感,并能够运用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简单的游记写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对探索和发现的兴趣。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游览双龙洞的所见所感。
2. 学习游记散文的写作方法,进行简单的游记写作。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双龙洞的自然景观。
3. 写作纸张、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游览双龙洞的所见所感。
3.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写作方法学习:学习游记散文的写作方法,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5. 写作实践:学生进行简单的游记写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板书设计1.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2. 教学内容:游记散文的阅读与写作3.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游记散文的写作方法4.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游记写作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完成一篇关于自己游览过的地方的游记写作,字数不限。
2. 课后阅读:推荐阅读其他游记散文,拓展阅读视野。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所见所感。
同时,学生通过学习游记散文的写作方法,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游记写作实践,提高了写作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2课时精品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听写词语,引导:上节课学习的词语你都会写了吗?杜鹃气势聚集拥挤心情脚跟移动昏暗挤压额角登陆宽广石钟乳石笋观赏2.复习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作者的游览路线,你还记得吗?预设: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板书路线图)3.过渡: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路上”这一部分,知道作者运用了拟人、排比的手法把路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了。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叶圣陶先生,去感受其他几处景物的特点,了解作者是怎样把这些景物特点写清楚的。
(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设计意图:首先,字词听写,检测、巩固学生的重点字词掌握情况,同时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接着谈话导入,自然过渡到合作探究活动中去。
二、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思考:作者游览了哪里?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圈圈画画,写写批注。
2.探究过程(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圈画出作者游览的地点等,批注阅读感受,自主完成学习单。
(2)小组交流,完善学习单。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探究活动(1)自主完成学习单。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洞口: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①理解“突兀森郁”的意思:指山峰高高耸起,树木多而茂盛。
②点拨:作者把洞口比作桥洞,写出了洞口很宽的特点。
(板书:宽)③朗读句子。
◆外洞: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焦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①点拨:“仿佛到了个大会堂”,这里把外洞比作大会堂,让人感受到外洞的高大;“高高的石顶”,“高高”一词写出了外洞高的特点;“聚焦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这么多人在外洞也不拥挤也反映出了外洞的宽敞。
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和所见景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提取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水风光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理解作者游览双龙洞的过程及所见景物。
2. 学习生字词,巩固词语运用。
3. 分析课文写作手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提取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体会作者对双龙洞的喜爱之情。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双龙洞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学生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巩固记忆。
二、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15分钟)1. 学生自读第36自然段,理解作者游览双龙洞的过程及所见景物。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 分析课文中使用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三、学习生字词(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 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3. 学生进行生字词书写练习。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双龙洞位置:浙江金华特点:奇峰、异石、洞穴、瀑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双龙洞的示意图。
2.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写一篇类似的游记。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学生对作者游览双龙洞的过程及所见景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分析课文中使用的写作手法,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2023最新-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4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牛牛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4篇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 朗读课文。
背诵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神奇的溶洞。
激发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写作特点,培养有条理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二、介绍课文及作者1.课文,游记。
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情景。
2.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吴县人。
作品有《隔膜》、《城中》和《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1957年叶圣陶先生60 多岁时,游览了双龙洞、冰壶洞,见《小传十篇》。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自由读文。
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划出不懂的词语。
2.集体讨论难字、新词。
①读音wān jiacute; rǔ sǔn蜿蜒即使石钟乳石笋②新词孔隙突兀森郁进四、读熟课文1.散读。
2.小组读。
五、思考写作顺序,试着划段第二课时一、理清层次,划分段落1.默读。
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游览顺序空间位置变换。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交待时间、地点、事件。
第二段(2~3自然段)路上见闻。
第三段(4~8自然段)游览经过。
二、讲读1.指名读第一段。
分析:这是一篇游记,且开篇点题,交待了时间、地点。
2.学习第二段。
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记写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4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带来的4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小编给您的好友哦。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认知:1.通过自学,能读准生字,多音字字音,运用与结合课文等方法理解有关词语;2.了解叶圣陶的生平概况以及游记这一体裁的基本特点和有关溶洞方面的自然常识。
技能、方法:1.训练并初步掌握解词的几种基本方法,如查工具书、用近义词、借助图片、实物、结合句子,联系生活经验等。
2.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三要六不”,即读音要正确,声音要响亮,姿势要端正,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换读、不唱读、不读破格句。
注意手握书本的姿势与站立的姿势。
3.训练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性学习和交流,理解游览的顺序、景点以及文章的主次。
情意: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祖国山水的自然和神奇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课文,理解词语,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画示意图),同时在网上或课外书上查找关于溶洞的一些图片和资料。
2.教师方面:①准备一幅叶老的人物像片以及他的有关作品集;②准备一盆杜鹃花;③有关溶洞的图片资料;④有关文字投影片。
第一张:①浙江合适稍微呈现②罗甸森郁聚集昏暗额角③系着绳子好奇的心情第二张:①突兀森郁合适盘曲而上变化多端聚集②头脑额角肩背臀部脚跟③杜鹃花映山红第三张:变化多端千变万化变化无穷千姿百态形态万千形象各异奇形怪状变幻莫测……第四张:朗读课文“三要六不”(略)第五张:关于石钟乳、石笋的小知识介绍(略)三、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练习审题:1.同学们喜欢春游吗?说说你游览过的地方、景点的特征以及游览后的感受。
2.正值阳春三月,正是旅游的好时机,50年前的今天,即4月14日叶圣陶老先生曾游览过一个地方——逐步板书:双龙洞(景点)金华(地方)记(可换“游”字,它是游记性文章的一般命题方法,如游苏州乐园、游常州恐龙乐园等)(二)学生汇报预习后的收获:说说通过自学了解了些什么,掌握了些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有哪些疑问。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6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在双龙洞的所见所闻。
2、了解一些句子在文中的过渡作用。
3、学习抓住特点定景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物的能力。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孔隙窄小”和洞内景物“有点像……”三、教学模式读读想想议议练练四、教学准备电教片、投影仪、小黑板五、教学过程(一)、复习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二)、学习二——五段1、自由朗读二、三、四、五段,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2、小小组交流3、大组交流第三段:外洞1、外洞洞口有什么特点?(拱形、宽)作者是怎样写的?(比喻)2、理解词“突兀森郁”3、这节最后一句写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写泉水,这条水线串联全文。
与下一小节紧密相连)4、齐读第二段。
第四段:从外洞进入内洞1、默读第四段。
2、口述作者怎样进入内洞?出示电教片,抽动片演示。
3、这小节共九句话,每句写什么?注意各句之间的联系。
4、孔隙有什么特点?(窄:只能容两个人并排仰卧的小船;矮:小般进出靠工人拉,人卧在船内;险:左右和上方的石头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5、指导读好句子。
第五段:内洞1、默读思考:内洞有什么特点?(黑、奇、大)2、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出黑、奇、大的句子。
3、为什么“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为什么说有点像?到底是像还是不像?4、看电教片:认识石钟乳、石笋。
小结:双龙洞无论是外洞、孔隙、内洞景色各异,都值得观赏,这是全文的中心。
(三)、质疑1、第三小节似乎和题目不符。
(这小节写溪水的样子、流速、声音,它是串联全文的另一线索)2、用直线划出文中水线的句子。
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2课时)教案
作者巧妙地运用“宽、窄;缓、急”两对反义词准确 的路上见到的
地表达溪流的形和声。由于溪流缓急不一,听到的流 美丽景色,训
水声也就各不相同,犹如在“时时变换调子”。
练学生理解词
(板书:宽、窄;缓、急)
语的能力。
(3)这句话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游兴有多浓,对涓涓
溪流发出如此赞叹!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三、精读感悟,感受“狭窄”。
(3)稍微:表示数量少或程度浅。
(4)蜿蜒:上下起伏,曲折像蛇类爬行的样子。
(5)依据:基础,按照。
(6)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突兀,山峰
高高耸起的样子;森郁,形容树木多而茂盛。
(7)石钟乳:在溶洞里常见到,形如寺庙里的大钟,也
叫钟乳石。
(8)石笋:指的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一种钙沉积、形成
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课文,学习
4.交流
写法做好了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 铺垫。
或纠正不当之处。
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板书: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5.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课堂 四、课堂总结。
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叶圣陶先生一道欣
自由读,指名读。
充发挥学生
师生共同正音:
的主体作
注意读准平舌音“簇 笋”,翘舌音“浙 窄 乳”等。 用,充分自
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臀 窄”。
学,培养学
新课 “臀”上下结构,笔画较多,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字要 生 自 主 识
教学 写得扁一些。下面的“月”写宽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 字,自主理
“窄”上宽下窄,下面的部分是“乍”,不要写错。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1.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是怎样写清楚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的。
2.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体会作者是怎样写清楚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的。
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
2.这节课我们按照游览路线来朗读课文,欣赏课文。
二、品读课文(一)体会路上的景色。
1.当作者坐在车上向双龙洞行驶时,一路上的景色真是赏心悦目啊!哪位同学能通过朗读第2自然段,把作者此时的心情读出来?(先让学生自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和当时的心情。
再让学生个别朗读,点评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2.放映课件,辅助感受。
配音:4月中旬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金华的双龙洞的旅途。
一路上,山上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
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景色吧!这是映山红,花大多是红色的;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中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这色彩多明艳啊。
3.感悟作者写溪流的匠心。
山中有花也有水。
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你觉得作者对溪流的描写很有趣吗?你是从哪里感觉到的?(品味“时而……时而……”一句,体会几对反义词的妙用)(二)体会外洞的“雄”。
1.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色彩美”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怎么来概括呢?请一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洞口可用“宽”“高”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在路线图上补板书:宽、高、大)2.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理解词语。
突兀:高耸,指山势高耸。
森郁:树林茂盛繁密,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很有气势,为双龙洞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3.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4.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下一自然段也是,读一读,你有什么想法?(它仿佛是向导,导引着作者顺着溪流游览。
现在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三)体会内洞的“美”。
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学会通过描绘画面来感受和表达课文中的美。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描述我国浙江省金华市双龙洞的游记。
课文通过描绘双龙洞的壮丽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2 生字词学习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学会通过上下文来推测生字词的意思。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双龙洞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双龙洞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解决生字词的学习。
3.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双龙洞的壮丽景观。
3.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双龙洞的理解和感受。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小组的合作成果。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抄写生字词学生抄写并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4.2 阅读练习学生选择一篇类似的游记进行阅读,理解其大意,并分享阅读心得。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课堂效果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5.2 教学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针对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课文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双龙洞的景观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学生分享对自然景观保护的思考和感悟。
6.2 创作练习学生以“我眼中的双龙洞”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第七章:课堂小结7.1 知识梳理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双龙洞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7《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教部编版(2)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7《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教部编版 (2)一. 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双龙洞的景色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难词难句、描绘画面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双龙洞的景色特点;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双龙洞的景色特点;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难词难句,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韵律,体会作者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2.教材:准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记金华的双龙洞》。
3.黑板:准备好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金华双龙洞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四年级下册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2篇)
四年级下册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教学重点(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二)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一、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
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
3.本文是一篇游记。
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于1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金华的双龙洞景致美丽奇特,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去双龙洞看一看,那就让我们和文中的我一起去游览,好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出示电脑软件,点击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3.检查自读情况。
(l)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一张游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4)教师:作者是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二
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二篇4:四年级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游览路线:路上---洞口---外洞---内洞—--出洞[明线]课后小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印象。
理出泉水流经的路线,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
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喜爱的景点,培养想象力。
学生学习过程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你喜欢哪个自然段?能给同学们背诵一下吗?2、指明说说外洞和内洞的特点。
二、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1、启发思考。
找出课文中写水的句子读一读,再想一想泉水是从哪儿流到哪儿的?2、学生讨论,巡视指导。
3、集体讨论。
板书:深黑的石洞---内洞---外洞---洞口---随着山势流下山三、教师小结。
课文把双龙洞的特点写得很具体,我们读了,仿佛身临其境。
按照游览的顺序,把游洞的过程和泉水流经的路线结合起来写,条理很清楚。
四、画图,发挥想象力。
1、同学们,你喜欢双龙洞的哪处景点呢?当一次小导游,跟着录像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好吗?2、同学们说得真好,能把你喜欢的景点画出来吗?作业设计1、把你喜欢的景点画出来。
2、根据画面,把自己喜欢的景点介绍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篇5:四年级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一、教学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课文。
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入内洞。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三、教学难点:1、通读全文,了解游览顺序,理清文章条理。
2、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
四、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
1、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同桌两人轮流读文,议自然段意。
3、指名说说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路上景色的?(2——3)2、自由朗读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⒊.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⒊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人课题。
同学们都喜欢游览,旅游后还有写写游记。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后,就写了一篇游记,这篇游记就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叶圣陶先生是怎样写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了解学生预习课文情况。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你读了“预习”了解了些什么内容?
2.通过读课外书,收集资料。
你了解了关于本课的什么知识?
生答:我知道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语言学家。
生答:叶圣陶解放前当过小学、中学、大学教师,编辑,解放
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务。
生答:繁忙的工作之余,叶老还到多处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并写下了许多清新优美的游记,《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就是其中之一。
“两个岩洞”就是金华北山“五洞十景”中最为著名的两个溶洞:双龙洞和冰壶洞。
生答:目前,双龙洞已被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每天游人如织。
⒊老师小结:同学们了解的情况真丰富,看来同学们在课外是下了一翻工夫的。
三、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问题。
⒈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⒉学生思考:⑴想一想每段讲什么?
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⑶把讲到洞中双龙的句子画下来。
⒊讨论以上思考题。
四、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⒈开火车分析生字的音、形、义。
⒉抽读课文。
(了解学生通读课文情况。
)
⒊理解生词。
(学生在读课文时随机检查。
如:蜿蜒、明艳、
突兀、森郁等词。
)
五、给课文分段。
⒈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⒉同座谈论分段和段意。
⒊老师总结归纳。
六、作业:
⒈抄写生字。
⒉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⒈听写生词。
⒉请说说本文分几段,段意是什么?
⒊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
二、学习第一段。
⒈抽学生读本段。
⒉思考:⑴叶圣陶爷爷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见了什么?(请用:“”画出来)。
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去描写?
⑵“明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眼前一片明艳”?
⑶溪水为什么会变换调子?这里写溪水实际上是写什么?这溪水是从哪里流出来的?
⒊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本段,感受作者是什么心情。
⒋读完本段你眼前有什么景物,请你说出来,你是怎样的心情。
(让学生产生想象)
⒌总结学习方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这段文字的。
学生总结:⑴了解作者描写了什么景物。
⑵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描写。
⑶体会作者有怎样的感受。
⑷想象作者描绘的景色。
三、学习第二段。
⒈学生自学本段。
同学们我们运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本段。
请同学们随着叶圣陶爷爷继续向前游。
⒉学生自由朗读学习课文。
⒊质疑问难。
⒋老师提问:⑴你来到了双龙洞看见了什么样的景观?你有怎样的感受?
⑵泉水的位置在哪里?
⒌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想象作者描写的外洞是什么样子的。
四、学习第四段。
⒈学习方法同上1 ~3步。
⒉老师提问:⑴我们与叶圣陶爷爷游到外洞,必须干什么?(生:
坐船)
⑵叶圣陶爷爷给我们介绍的小船是什么样的呢?叶圣陶爷爷是怎样乘船的呢?
⑶这小船是顺水而行,还是逆流而上?
⒊我们也来感受在船上进洞的感觉。
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⒋老师题问:“挤压”是什么意思?叶圣陶爷爷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你有怎样的感觉?(要学生产生想象。
)
五、学习第五段。
⒈学生自学方法同上。
⒉老师题问:坐船进入内洞,内洞是什么样子的?当工人提着汽油灯看到了什么?
⒊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洞中石钟乳和石笋的形状。
⒋读完以后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要学生产生想象。
)
⒌老师题问:现在你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吗?
六、齐读第六段。
七、总结全文。
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
⒉思考:读完本课你有何收获或感受?
八、文字训练。
片段练习:根据课文所描写的场景,你选择一处产生想象,写出百字以上的短文。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洞口外洞内洞出洞
映山红突兀、森郁窄漆黑
油桐花宽、大挤压双龙、石钟乳、石笋
比外洞大
溪流泉水泉水泉水
(变换调子)(靠洞右边)(孔隙流出)(缓缓、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