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品种C591的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小麦抗条锈病育种技术的应用研究
小麦抗条锈病育种技术的应用研究摘要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长的过程中常遇到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这种病害传播途径多样,所以对小麦危害大,尤其是产量方面。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以小麦抗条锈病育种技术为主题,着重从小麦抗病品种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小麦抗条锈病品种传统陪育方法,现代生物抗锈育种技术等3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麦育种;条锈病;单株选择;转目的基因我国是农业大国,近年来,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表现在作物育种方面更是突飞猛进。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粮食生产关系着我国国民的切身利益。
从人民温饱问题的解决到科技兴农中间经历了一个艰辛的探索,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在作物抗病品种培育技术方面,成果显著。
小麦育种技术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品种防治是人类长期以来对小麦品种不断改良探索的结果。
小麦品种防治具有许多优点,它经济、易行、有效,容易被广大农民朋友所接受,能够在生产上迅速种植推广,发挥明显的经济效益。
新的品种被研发出来之后,品种原始的优良性能并不是永久性的,这一点在国内外的生产实践中也得以证明。
引起品种性能发生蜕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由于病菌具有多变性,一个品种在抗病性能上生产多年以后抗病性能便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退化,而失去商业生产的价值。
1 抗病品种培育中的问题抗病小麦品种培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综合如下:首先,品种的多抗、兼抗问题,由于每个地区有着不同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一个地区往往面临着多种病害的发生,这给抗病育种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品种抗病性能的退化问题,病菌的控制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就是病菌变异的方向性不固定。
一个抗病品种的推广种植后病菌常常会产生定向选择压力,种植面积越大,选择压力越大。
自然界原来就存在的品种,由于其对该品种具有一定的毒性,增值的速度又是非常的快,因克服该品种的抗性使其在生产上“丧失”抗病性。
最后,小麦品种抗病基因单一化,结构布局不合理。
小麦生产品种抗叶锈性基因分析
2017 年第 7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115科研◎试验报告引言在我国乃至全世界,小麦是一种被广泛的种植禾本科农作物,在我国,小麦的种植面积仅仅次于水稻,在小麦的种植中,由叶锈菌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是影响我国小麦产量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时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在实际的生产和相关研究中,得出如下结论: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叶锈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已证实的小麦抗叶锈病基因共90多个,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多数的小麦的抗叶锈基因已经失去了抗叶锈性,目前,具有高效的抗叶锈性的基因只有Lr19、Lr24、Lr38等,因此,对抗叶锈基因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新的抗叶锈基因,对减轻叶锈病危害和培育优良的抗病品种有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1.1 小麦材料与叶锈菌本研究选用的小麦材料为河北省小麦主产区的19个小麦品种,其品种和在本研究中的分组情况见表1选用的小麦叶锈菌种为PHGQ 、KHJS 、KHHT 、FHRT 、FHJQ ,所有菌种均采自河北省小麦主产区并进行单孢分离纯化所得。
表1 本研究选用的小麦品种及分组情况序号小麦品种种植地区(分组)1中信麦99冀中南水地组2石麦253邯生7304冀麦738冀中南优质组5石新5066冀中南早熟组6中麦8号7衡科60218冀麦1209河农6331黑龙江港流域节水组10邯农713111东麦1012沧麦1413华育989冀中北水地(优质组)14中麦106215农大518116华麦1号17远大1号18科伟1119小偃60早薄组1.2 方法在试验田中,将本文中19个待测样本和5个含有已知抗叶锈基因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每个品种播种10粒种子,在完全生长出第一叶后接种叶锈菌,每株接种1个菌种,培养12-15d 后对小麦进行病害调查,记载严重程度和侵染型,15d 后再调查一次。
2 结果与分析在本次研究的19个小麦品种中,共有5个品种中含有抗叶锈基因,2个品种可能含有抗叶锈基因,并且,此次研究结果还表明,各品种和地点间差异极为显著,年份间差异显著,而各重复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小麦的抗叶锈性受基因型和环境的互作共同影响。
小麦品种C591的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s i om s s r i r a l i elgadau ae ntis d ,F , z n C ses 骶 peae t i r i £ i tic pe l ̄ i 01a t edn l s gs s t y 1 F dB 1ed rf X t i v etn I a s i n d t t ,I h u 1 a w r r b p dY c si a h n 9 a ucpievr t, se a prn dC 9 s l prn, eia c C 9 adi bb dpo— r s gTi ug 2 , set l aiy a f l a t n A 1a ma aet R s t e f 1 o n c s b e me e a e s n o A n t y  ̄ rg s ei w s l o eecl yat c l n s a 蚰a zdgntayb r fi  ̄ e y i l ia i t nvt ie n cso te a i i d r t ae fh t o Vh f e r p a selgs g H讪 rs t c o t edn a  ̄ i t eia e f sn
维普资讯
植物保护 第 3 卷第 6 20) 2 期(06
P A TP O E T O V 1 2 o6(06 L N R T C IN o 3 . 20 ) . N
・ 的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2 5
李 勇 , 牛永春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9) 004
摘要 A 1 C 9 是原产于印度 的普通 小麦 品种, 苗期和成株期均对 中国小麦生产上流行 的条锈菌( uc i si o i £ P c n r fr s i a ti m
小麦对条锈菌数量抗性的抗病组分及其遗传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麦对条锈菌数量抗性的抗病组分及其遗传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种植过程中,各种病害的威胁不断,其中条锈菌是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
条锈菌会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多个方面,给小麦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研究小麦对条锈菌的抗性机制和遗传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小麦对条锈菌的抗性抗病组分以及其遗传机制,为小麦的抗病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筛选小麦对条锈菌具有不同程度抗性的品种,采用叶片针孔法、接种法、镜下观察法等方法进行鉴定和评价。
2. 通过群体遗传学方法,研究小麦对条锈菌抗性相关的主效、加性和环境效应,以及其遗传参数。
3. 通过同工酶分析、RAPD分析、SSR分析等方法,筛选小麦对条锈菌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工具。
4. 通过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等方法,鉴定小麦对条锈菌抗性相关的分子机制。
三、研究的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获得如下结果:1. 筛选出小麦对条锈菌具有不同程度抗性的品种,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潜在的材料基础。
2. 研究小麦对条锈菌抗性相关的主效、加性和环境效应,以及其遗传参数,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准确的遗传参数。
3. 筛选出小麦对条锈菌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工具。
4. 鉴定小麦对条锈菌抗性相关的分子机制,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四、研究的方法与流程1. 遗传鉴定实验:通过群体遗传学方法,研究小麦对条锈菌抗性相关的主效、加性和环境效应,以及其遗传参数。
2. 分子标记筛选实验:通过同工酶分析、RAPD分析、SSR分析等方法,筛选小麦对条锈菌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工具。
3. 分子遗传实验:通过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等方法,鉴定小麦对条锈菌抗性相关的分子机制。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预期可以获得如下成果和意义:1. 筛选出小麦对条锈菌具有不同程度抗性的品种,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潜在的材料基础。
中国小麦品种抗条锈病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对策
中国小麦品种抗条锈病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对策作者:韩德俊康振生来源:《植物保护》2018年第05期摘要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重大病害,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有效措施。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学家们广泛开展了小麦条锈病防控方面的研究,并取得显著成绩。
大量抗源被筛选、鉴定,但由于抗源自身农艺性状差等原因,能应用于小麦育种的抗源亲本非常少,抗源利用不合理,导致生产品种抗病基因单一,病原菌流行小种很快形成,抗病品种在生产上可利用的寿命太短。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抗条锈病基因发掘情况,以及我国小麦抗条锈病育种抗病基因使用概况,通过回述1B/1R(Yr9)和Yr24/Yr26抗源的兴衰周期,总结了抗源利用的教训和经验,探讨了我国小麦抗条锈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抗病基因合理利用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小麦抗条锈育种; 抗病基因兴衰周期; 抗病品种持久利用策略中图分类号:S 435.121.42文献标识码: ADOI: 10.16688/j.zwbh.2018342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strategy in breeding wheat forresistance to stripe rust in ChinaHAN Dejun KANG Zhensheng2(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rop Stress Biology for Arid Areas, College of Agronomy,Northwest A & F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rop Stress Biology for Arid Areas,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China)AbstractWheat is an important staple food, which suffers considerable yield loss due to fungal foliar diseases like stripe rust caused by 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 f.sp. tritici Eriks. & Henn. (Pst). The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control of the disease has been studied and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Abundant resistance genes in wheat germplasms were identified. However, only a few race-specific resistance genes can be used for improving stripe rust resistance in commercially cultivars because of the undesirable agronomic traits or lack of efficient molecular markers. The mono-resistance gene in wheat varieties resulted in rapidly emerging new races of stripe rust pathogens and losing the R gene-mediated disease resistance of wheat cultivars.By retrospective historical e vents of “boom-bust cycle” of the resistance sources of 1B/1R (Yr9) and Yr24/Yr26, the over used resistance genes for stripe rust in China,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were summarized. In addition, the strategies for durable (long-lasting) disease resistance are discussed.Key wordsbreeding wheat for stripe rust resistance; boom-bust cycle of resistance gene; strategy for long-lasting resistance小麦是世界性的粮食作物,为全球约35%~40%人口的主食[1]。
小麦条锈病研究进展及遗传改良策略研究
小麦条锈病研究进展及遗传改良策略研究小麦作为我国的主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小麦生产中常常遭受到各种病害侵扰,其中小麦条锈病是一种严重的病害。
小麦条锈病不仅能造成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损失,而且会对粮食供给和食品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对小麦条锈病进行研究及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病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条锈病菌是一种生存能力强、多寄主、广泛分布的植物病原真菌。
病菌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产生疫情,影响严重。
病菌可经由空气传播、种子传播和残基传播等途径,对小麦造成极大的危害。
二、小麦条锈病的病害特点小麦条锈病的危害主要在于它能够迅速地扩散和传播,尤其是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下,病害发生更为严重。
小麦条锈病的病害会导致小麦叶片上长出椭圆形、淡黄色或者褐色的小斑点。
病斑在发病初期较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斑逐渐扩大,颜色逐渐变为红色或褐色,最终病斑整体呈现出条形。
严重的情况下,在小麦的叶片上就会长出大片的病斑,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这些病斑最终会导致小麦减产,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三、小麦条锈病的研究进展在小麦条锈病的研究中,早期主要采用化学药剂来防治病害。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病菌逐渐对化学药剂产生抗药性,导致药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逐渐下降。
因此,对小麦条锈病的遗传改良成为了更加重要的策略。
目前,小麦条锈病的抗性主要分为遗传抗性和免疫抗性两种类型。
遗传抗性是指小麦对病菌有一定的遗传抗性,主要表现为不同品种之间在抗病程度上存在差异。
免疫抗性是通过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小麦对于特定病菌和目标病害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
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基因组学技术的迅速进步,小麦条锈病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目前,学者们在小麦条锈病基因的遗传改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例如,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进行改良,或者利用育种技术选育出抗病的小麦品种等。
小麦条锈病的抗病机制研究
小麦条锈病的抗病机制研究在农作物生产中,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
然而,小麦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条锈病的侵害,给产量和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了解小麦对条锈病的抗病机制是提高小麦品质和减少病害损失的关键。
本文对小麦条锈病的抗病机制进行探究。
第一部分:小麦对条锈病菌的识别与信号转导小麦条锈病的抗病机制首先涉及到小麦对条锈病菌的识别。
小麦通过与条锈病菌感应物质(PAMPs)的结合来触发免疫应答。
PAMPs是条锈病菌表面上的一类共有分子,如木聚糖等。
一旦与PAMPs结合,小麦会启动信号转导通路,通过激活特定蛋白激酶来传递信号,从而触发免疫应答。
第二部分:小麦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小麦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主要包括几个关键过程:激活免疫相关基因、生成活性氧和抗氧化物质、分泌抗菌肽和调节免疫相关蛋白等。
1. 激活免疫相关基因在小麦免疫应答中,诸多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会显著提高。
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植物免疫中起到重要作用,如编码抗菌肽和抗氧化酶等。
免疫相关基因的激活有助于小麦抵御条锈病的侵害。
2. 生成活性氧和抗氧化物质小麦的免疫应答会导致活性氧的生成。
活性氧可以作为一种抗菌剂,但也会对小麦自身产生一定的胁迫(如氧化胁迫)。
为了维持细胞内的氧化平衡,小麦会合成一系列抗氧化物质,如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类黄酮等。
这些抗氧化物质有助于减轻氧化胁迫对小麦的损害。
3. 分泌抗菌肽和调节免疫相关蛋白小麦免疫应答会引发一系列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其中包括抗菌肽和调节免疫相关蛋白。
抗菌肽直接作用于条锈病菌,具有杀菌作用。
而调节免疫相关蛋白则能够调控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时机,保持免疫的平衡。
第三部分:小麦与条锈病菌的互作小麦与条锈病菌之间的互作是小麦条锈病抗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麦能够产生一种称为“抗性基因”的特殊基因,使得小麦对某些条锈病菌株表现出对抗性。
这些抗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可以通过识别条锈病菌的效应物质(Effector)来启动免疫应答,从而抵御病原菌的进一步侵害。
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的抗病特点及生化特性研究
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的抗病特点及生化特性研究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的抗病特点及生化特性研究引言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随着近年来小麦条锈病菌的不断变异和演化,原有的抗病品种逐渐失去了抗病性。
因此,培育具有持久抗条锈特性的小麦品种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的抗病特点和生化特性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抗病机制和生物化学基础。
一、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的抗病特点1. 品种间差异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一些品种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而另一些则易感。
持久抗条锈品种通常表现为高度抗性,能够抵御不同类型的病原菌侵染。
2. 抗病持久性持久抗条锈品种具有长期维持抗性的特点。
与易感品种相比,持久抗条锈品种在多年种植过程中抗病性能几乎不衰退。
这种抗病持久性表明持久抗条锈品种具有一些特殊的抗病机制。
二、抗病机制的研究1. 抗病基因的作用持久抗条锈品种通常携带多个抗病基因,这些基因可以识别并与病原菌产生特异性相互作用,从而阻止病原菌侵染和繁殖。
通过对这些基因的研究,可以揭示抗病基因在小麦的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机制。
2. 抗病相关物质的合成小麦品种抗病性的差异与其合成的抗病相关物质有关。
一些持久抗条锈品种通过合成抗病相关物质,如抗菌肽、次生代谢物等,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感染。
这些物质的合成可能受到某些抗病基因的调控。
三、生化特性的研究1. 免疫相关酶的活性免疫相关酶在小麦的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持久抗条锈品种中,一些免疫相关酶的活性较高,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
这些酶可以清除自由基和有害物质,维持小麦细胞的正常功能。
2. 抗氧化物质的含量抗氧化物质在小麦的抗病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持久抗条锈品种中抗氧化物质的含量较高,如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 等。
这些物质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细胞膜的损伤,从而保护小麦免受病原菌的侵染。
结论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的抗病特点和生化特性的研究对于培育更抗条锈病的小麦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的研究进展刊名:种子英文刊名:SEED年,卷(期):2009,28(10)参考文献(45条)1.Sun Q;Wei Y;Ni Z Microsatellite marker for yellow rust resistance gene Yr 5 in wheat introgressed from spelt wheat[外文期刊] 2002(06)2.Eriksen L;Afshari F;Christiansen M J Yr 32 for resistance to stripe (yellow) rust present in the wheat cultivar Carstens V[外文期刊] 2004(03)3.Lin F;Chen X M Molecular mapping of genes for race-specific overall resistance to stripe rust in wheat eultivar Express 2008(06)4.朱晓娜;陈耀锋;曹婷小麦抗条锈基因聚合及抗条中32号基因分子标记筛选[期刊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5.房体麟;程颖;李根桥小麦条锈病抗源S 2199抗病基因分子标记及其与Yr 5的关系[期刊论文]-作物学报2008(03)6.周艳丽;蔺瑞明;张建周小麦条锈菌中国鉴别寄主维尔中抗条锈病基因YrVir 1的微卫星标记[期刊论文]-中国农业科学 2008(04)7.陈尚安;董玉琛;周荣华小麦野生近缘植物抗病性鉴定 1990(01)8.姚占军;蔺瑞明;徐世昌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Lee中抗性基因Yr7的微卫星标记[期刊论文]-中国农业科学2006(06)9.李振歧;曾士迈中国小麦锈病 200210.Lin F;Chen X M Genetics and molecular mapping of genes for race-specific all-stage resistance and non-race-specific high-temperature adult-plant resistance to stripe rust in spring wheat cultivar Alpowa[外文期刊] 2007(07)11.William H M;Singh R P;Huerta-Espino J Characterization of genetic loci conferring adult plant resistance to leaf rust and stripe rust in spring wheat 2006(08)12.Kuraparthy V;Chhuneja P;Dhaliwal H S Characterization and mapping of cryptic alien introgression from Aegilops geniculata with new leaf rust and stripe rust resistance genes Lr 57 and Yr40 in wheat [外文期刊] 2007(08)13.Zahravi M Bulk segregation analysis of stripe rust resistant gene Yr33 i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using microsatellite markers 200314.Luo P G;Hu X Y;Ren Z L Allelic analysis of stripe rust resistance genes on wheat chromosome 2 BS 2008(11)15.邓其明;周宇爝;蒋昭雪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Xa4和Xa23的聚合及其效应分析[期刊论文]-作物学报2005(09)16.Sanchez A C;Brar D S;Huang N Sequence tagged site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for three bacterial blight resistance genes in rice[外文期刊] 200017.曾祥艳;张增艳;杜丽璞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兼抗白粉病、条锈病、黄矮病小麦新种质[期刊论文]-中国农业科学2005(12)18.罗瑛皓;陈新民;夏兰芹小麦抗白粉病基因聚合体DH材料的分子标记鉴定[期刊论文]-作物学报 2005(05)19.何光明;孙传清;付永彩水稻抗衰老IPT基因与抗白叶枯病基因Xa 23的聚合研究[期刊论文]-遗传学报 2004(08)20.杨敏娜;徐智斌;王美南小麦品种中梁88375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作图[期刊论文]-中国农业科学 2008(10)21.宋晓贺;侯璐;杨敏娜小麦-滨麦易位系M 8657-1抗条锈病基因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期刊论文]-植物病理学报2008(06)22.Zhang H Q;Jia J Z;Yang H SSR mapping of stripe rust resistance gene from Ae.tauschii[期刊论文]-Yichuan Xuebao 2008(04)23.Zhang H;Lang J;Ma S Genetic analysis and SSR mapping on an new stem stripe rust resistance gene YrY 206 in Aegilops tauschii[期刊论文]-Chinese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08(08)24.张海泉;郎杰;马同锁粗山羊草抗条锈病鉴定及抗病基因YrY212 SSR标记[期刊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9)25.周新力;吴会杰;张如佳来自簇毛麦抗条锈病新基因的SSR标记[期刊论文]-植物病理学报 2008(01)26.王金平;王洪刚;赵瑾小滨麦易位系山农0096抗条锈基因的微卫星标记和染色体定位[期刊论文]-分子植物育种2008(03)27.马渐新;周荣华;董玉琛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生物技术通报 1999(01)28.翁东旭;徐世昌;蔺瑞明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抗条锈病基因Yr9的微卫星标记[期刊论文]-遗传学报 2005(09)29.杨敏娜;徐智斌;王美南小麦品种中梁22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期刊论文]-作物学报 2008(07)30.Li Y;Niu Y C;Chen X M Mapping a stripe rust resistance gene YrC 591 in wheat variety C 591 with SSR and AFLP markers 2009(02)31.Wang Y B;Xu S C;Xu Z A microsatellite marker linked to the stripe rust resistance gene YrV 23 in the wheat variety Vilmorin23 2006(03)32.Li Z F;Zheng T C;He Z H Molecular tagging of stripe rust resistance gene YrZH 84 in Chinese wheat line Zhou 8425 B[外文期刊] 2006(06)33.Li G Q;Li Z F;Yang W Y Molecular mapping of stripe rust resistance gene YrCH 42 in Chinese wheat cultivar Chuanmai 42 and its allelism with Yr24 and Yr26[外文期刊] 2006(08)34.Mcdonald D B;Mcintosh R A;Wellings C R Cytogenetical studies in wheat XIX.Location and linkage studies on gene Yr27 for resistance to stripe (yellow) rust[外文期刊] 2004(03)35.William M;Singh R P;Huerta-Espino J Molecular marker mapping of leaf rust resistance gene lr 46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stripe rust resistance gene yr 29 in wheat[外文期刊] 2003(02)36.Suenaga K;Singh R P;Huerta-Espino J Microsatellite markers for genes lr 34/yr 18 and other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leaf rust and stripe rust resistance in bread wheat[外文期刊] 2003(07) 37.Chicaiza O;Khan I A;Zhang X Registration of Five Wheat Isogenic Lines for Leaf Rust and Stripe Rust Resistance Genes Registration by CSSA 200638.Wang L;Ma J;Zhou R Molecular tagging of the yellow rust resistance gene Yr 10 in commonwheat,P1178383 (Triticum aestivum L.)[外文期刊] 2002(01)39.Ma J;Zhou R;Dong Y Molecular mapping and detection of the yellow rust resistance gene Yr 26 in40.Weng D X;Xu S C;Lin R M Microsatellite marker linked with stripe rust resistant gene Yr 9 in wheat[期刊论文]-Acta Genetica Sinica 2005(09)41.Singh R P;Nelson J C;Sorrells M E Mapping Yr28 and other genes for resistance to stripe rust in wheat 200042.Marais G F;Pretorius Z A;WeLlings C R Leaf rust and stripe rust resistance genes transferred to common wheat from Triticum dicoccoides 2005(01)43.Marais G F;Mccallum B;Snyman J E Leaf rust and stripe rust resistance genes Lr 54 and Yr 37 transferred to wheat from Aegilops kotschyi[外文期刊] 2005(06)44.Marais G F;Mccallum B;Marais A S Leaf rust and stripe rust resistance genes derived from Aegilops sharonensis[外文期刊] 2006(03)45.Bariana H S;Parry N;Barclay I R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tripe rust resistance gene Yr 34 in common wheat[外文期刊] 2006(06)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ongz200910016.aspx。
小麦抗条锈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2 1.737 — 5 013( : 7 )2
Pat r etn l o co nP t i
小麦抗条锈 品种遗传 多样性 的 S R分 析 N
刘 文 涛 , 程 登 发 , 康 晓 慧 , 孙 京 瑞 张云 慧 , , 罗 宵凤 张 梅 张 利。 张 娜 , , ,
rn cs fh r ers.G nt iesyW Sn et ae ySR mak r. ̄ eut T tl 0 ll eepo et ae es i t eei dvri a vsgt b S res R sl oa y14ae w r r— r o t tp u c t i i d 3 l le s
C i awe ea ay e y S R r e s t r v d e ee c o ee t n o a e t lmae i l r it tt e tsr e h n r n lz d b S ma k r O p o i e a r f r n e f r s lci fp n a t ra e sa o wh a t p o r s s n i
(.中 国农 业 科 学 院植 物 保 护 研 究所 ,植 物 病 虫 害 生物 学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北 京 1 10
611) 20 0
[ 目的]利用 S R标记 分析我 国几大小麦产 区主栽品种 中抗锈品种的遗 传多样性 , S 为小麦抗条锈育种亲本材
间遗传相似 系数 平均为 0 73 表 明筛选 出的抗锈 品种遗传 多样 性较低 , .2 , 亲缘较近 。[ 结论j聚类分析的结果将抗锈
品 种 分 为 了 4个 类群 , 类群 的分 布 与 亲缘 的远 近 和 品 种 的地 域 有 一 定 的 相 关性 。 关键 词 小麦 条锈 病 ; S R标 记 ; 遗 传 多样 性 S 文 献 标 识码 : A D : 1. 9 9ji n 0 2 —14 . 0 10 . 1 OI 0 3 6/.s . 5 9 5 22 1. 3 05 s 中 图分 类 号 : S4 51 1 4 3 . 2. 2
小麦抗条锈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小麦抗条锈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小麦抗条锈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引言:小麦(Triticum aestivum)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种植。
然而,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是小麦种植过程中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给全球小麦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对抗病性的需求逐渐增加,对小麦抗条锈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详细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小麦抗条锈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对小麦抗病性的影响。
【一、小麦抗条锈资源的遗传多样性】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遗传多样性指的是某个物种或群体内部基因型与表型的多样性水平。
在小麦抗条锈资源中,遗传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不同抗性基因的存在与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抗锈基因的发现与鉴定通过对小麦品种进行抗锈性筛选,科学家们成功地鉴定出多个抗锈基因,如Lr34、Lr37、Lr46等。
这些抗锈基因以不同的方式对条锈病菌产生抑制作用,并在小麦品种中广泛应用。
3. 抗锈基因的分布规律通过大规模的抗锈基因鉴定工作,科学家们发现小麦抗锈基因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
例如,Lr34在亚洲地区普遍存在,而Lr46则主要分布在欧洲地区。
这种区域性的分布使得不同地区的小麦品种具有不同的抗锈特性。
【二、小麦抗条锈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抗病性的关系】1. 抗锈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抗锈基因主要通过编码特定的蛋白质来发挥作用,其中一些蛋白质具有抑制条锈病菌生长的功能。
不同的抗锈基因具有不同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从而导致不同小麦品种对条锈病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抵抗能力。
2. 抗锈基因的组合效应小麦抗锈资源中存在大量的抗锈基因,这些基因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组合。
不同基因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的抗锈基因组型,从而导致小麦品种对条锈病菌的抗性水平不同。
通过对不同基因组型的小麦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科学家们发现一些基因组型具有较高的抗病性,这为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
小麦品种成株期抗条锈病鉴定因素相关性及聚类分析
P NG Yuj o ,KA i — u , HE n — ,S igr i ,W U G opn A u E -a i NG X a h i C NG De g f o a UN J —u n 。 u — ig ,B I e R
( . S uh s iest f ce c n c n lg 1 o t wet Un v riy o S in ea d Teh oo y,Min a g,S c u n 6 1 1 ayn ih a 2 0 0,C ia; hn 2 I siueo a t oet n,Ch n s a e f Agrc lu eS in e ,Bejn 1 0 9 . n ttt f Pln tci Pr o iee Ac d my o iu t r ce cs iig 0 1 3,C ia; hn 3 .Stt yLa oa o y f rBilg f Pln sa e n n etPes a eKe b r tr o oo y o a tDie ssa d I sc t ,Bejn 1 0 9 ii g 0 1 3,Ch n ) ia
福 建农 业 学报 2 ( )4  ̄ 5 ,0 2 7 1 :8 4 2 1
F ja ora fAg iutrl c ne u in un l rcl a i cs J o u S e
文 章 编 号 :1 0 —0 8 (0 2 1 8 7 0 8 34 2 1 )O —4 一O
彭 玉 姣 ,康 晓慧 ,程 登 发 ,等 . 小麦 品种 成 株 期 抗 条 锈 病 鉴 定 因素 相 关 性 及 聚 类 分 析 I] 福 建农 业学 报 ,2 1 ,2 ( ) 8 4 - . J 0 2 7 1 :4 —5 .
彭 玉 姣 ,康 晓 慧 ,程 登 发 ,孙 京瑞 ,吴 国萍 雪 ,白
小麦品种C591的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收稿日期: 20060309基金项目: 国家 973 计划课题(2006CB100203);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04BA520A15-02)*通讯作者E -mail:niuyongchun@小麦品种C 591的抗条锈性遗传分析李 勇, 牛永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4)摘要 C591是原产于印度的普通小麦品种,苗期和成株期均对中国小麦生产上流行的条锈菌(Puccinia s tr iif or mis f.sp.tritici)主要生理小种表现良好抗性。
本文以感病品种Taichung 29作母本、C591作父本通过杂交制备了F 1代、F 2代和BC 1代种子,用人工接种方法研究了C591及其杂交后代对小麦条锈菌不同生理小种的苗期抗性并进行了遗传分析。
结果显示,C591与Taichung 29杂交F 1代植株对小麦条锈菌条中19号、条中29号和条中32号小种均表现出与C591相似的高抗,说明C591中的抗条锈基因主要为显性表达。
根据杂交F 2代、BC 1代植株的抗性分离情况和F 1代植株及亲本的抗性表现,说明C591中至少具有3对抗条锈基因,针对条锈菌不同的生理小种其有效性是不同的。
对条中32号小种的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对条中29号小种的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和2对隐性基因的独立控制,对条中19号小种的抗性受2对显性基因独立控制。
结果表明,C591作为抗源在我国小麦抗锈育种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抗病性; 遗传分析中图分类号 S 432.21Genetic analysis of stripe rust resistance in wheat variety C591L i Y ong, N iu Yo ng chun(State K ey L abor ator y f or Biology of P lant D iseases and I nsect P es ts ,I nstitute of P lant Pr otection,Chinese A cademy of A g ricultur al Sciences ,Beij ing 100094,China)Abstract C591,a common wheat variety or i g inated from India,showed excellent resistance to the dominant races of Puccinia str iif ormis f.sp.tr itici prevalent in China at seedling and adult stages.In this study,F 1,F 2and BC 1seeds were prepared by crossing Taichung 29,a susceptible variety,as female parent and C591as male parent.Resistance of C591and its hybrid prog -enies was analyzed genetically by artificial i noculation with different races of the pathogen at seedling stage.High resi stance of F 1plants to all the races CY19,CY29and CY32tested,similar to that of C591,indicated that the resistance genes in C591were dominant.Based on the data of resistance phenotypes of F 1,F 2,BC 1plants and their parents,it was revealed that there were at least 3stripe rust resistance genes in C591.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3genes was different with different physiological races of the pathogen.T he resistance to the race CY32in C591was controlled by one dominant gene,and the resistance to the race CY29by one dominant and two recessive genes independently,whi le the resistance to the race CY19by two dominant genes independent -ly.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variety C591as a resistance resource had a considerable value in wheat breeding for rust resistance.Key words w heat; str ipe r ust; disease r esistance; g enetic analysis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菌(P uccinia striif or mis f.sp.tr itici)引起的一种重要小麦病害。
小麦条锈病抗性相关基因的克隆的开题报告
小麦条锈病抗性相关基因的克隆的开题报告
研究题目:小麦条锈病抗性相关基因的克隆
研究背景:小麦是我国重要的主粮作物之一,而小麦条锈病则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
因此,如何提高小麦的条锈病抗性是当前小麦育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研究发现,小麦条锈病抗性的形成与多个基因相互作用有关。
因此,克隆小麦条锈病抗性相关基因对于深入探究小麦的抗性机制以及为小麦的育种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克隆小麦条锈病抗性相关基因,探究该基因对小麦的抗病性发挥的重要作用。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 小麦品种筛选:从已知抗病性较强的小麦品种中筛选出具有显著抗病性的品种作为研究材料。
2. 转录组分析: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选定的小麦品种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出与小麦条锈病抗性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3. 基因克隆: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设计合适的引物,采用PCR扩增,将与小麦条锈病抗性具有显著相关性的基因进行克隆。
4. 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克隆出的基因进行序列分析,预测该基因的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并进行同源分析和功能注释。
研究意义:此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小麦的条锈病抗性机制,为小麦的育种提供有益的基因资源,促进小麦的品质和产量的提高。
丰富了植物抗病性的研究领域,对于探究其在植物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三个小麦品种(系)抗条锈病和白粉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
三个小麦品种(系)抗条锈病和白粉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是影响小麦生产的两种重要病害。
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最有效、经济和环保的措施。
然而由于单一抗病基因的大面积利用和病原菌毒性的不断变异会导致抗病基因被病原菌新的毒性小种所克服,从而造成品种抗病性“丧失”,引起新的病害大流行,对粮食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不断从小麦品种(系)、外源材料和农家品种中挖掘并定位新的抗病基因,利用其培育新的抗病品种,对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可持续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农家品种武都白茧在我国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甘肃陇南种植50多年,至今对条锈病抗性依然很稳定;普通小麦-滨麦草衍生后代M8664-3对我国条锈菌多个流行小种具有全生育期抗性;小麦品种天选45对小麦白粉菌多个菌系具有苗期抗性。
为发掘和利用这些品种(系)的抗病基因,本研究对三个品种分别进行抗条锈性和白粉病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利用小麦条锈菌流行优势小种CYR29、CYR30、CYR31、CYR32、CYR33、CYR34对农家品种武都白茧进行苗期鉴定,结果表明武都白茧在苗期除对CYR29表现中抗外,对其余小种均表现感病。
而在成株期多年多点鉴定中,该品种始终表现稳定抗性,表现为成株期抗病性。
对武都白茧与感病品种铭贤169杂交后代F<sub>3</sub>群体在4个环境(杨凌2015,2016;天水2015,2016)下的抗条锈性调查结果表明,武都白茧成株期抗性由多个QTL控制;用SNP和SSR标记结合表型数据通过两种QTL计算方法检测到两个表型变异解释较高的QTL:QYrwdbj.nwafu-5A与QYrwdbj.nwafu-2B.1。
其中QYrwdbj.nwafu-5A位于小麦染色体5AS的缺失系5AS1-0.40-0.75和5AS3-0.75-0.98相邻的区域,解释15.02%-40.26%的表型变异;QYrwdbj.nwafu-2B.1位于小麦染色体2BS的缺失系C-2BS1-0.53上,该位点解释9.54-10.40%的表型变异。
小麦抗条锈病QTL分析
小麦抗条锈病QTL分析小麦抗条锈病QTL分析摘要: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条锈病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寻找麦种中的抗性基因是提高小麦抗病性的关键。
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小麦抗条锈病的QTL进行了分析。
通过使用相关分析方法和QTL分析软件,鉴定了多个与小麦抗条锈病相关的QTL。
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小麦抗条锈病的遗传机制和育种提供了重要依据。
引言: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条锈病是小麦上的一种常见病害。
条锈病主要由条锈病菌引起,会导致小麦叶子出现黄化、褪绿、干枯等症状,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进而降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提高小麦的抗病性,许多研究已经开始寻找与条锈病抗性相关的基因。
其中,分子标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对小麦抗病性的研究中。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鉴定与抗病性相关的DNA序列,通过进行QTL分析进一步确认相关的遗传位点。
QTL是指影响性状的数量性状遗传位点,包括引起差异性状的基因。
因此,进行QTL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小麦抗条锈病的遗传机制,并为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方法:为了进行小麦抗条锈病QTL分析,我们收集了一组麦种材料,包括抗性和感病性的小麦品种。
这些品种经过人工接种后,观察并记录了其条锈病的发病情况。
同时,我们使用分子标记技术对这些小麦品种进行了基因型分析,获取了其DNA序列信息。
通过对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和DNA序列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与小麦抗条锈病相关的DNA片段。
进一步,我们使用QTL分析软件对这些DNA片段进行了QTL分析,以确定具体的遗传位点。
结果:通过分析得到的小麦抗条锈病QTL结果显示,我们鉴定到了多个与小麦抗条锈病相关的QTL。
这些遗传位点分布在小麦的不同染色体上,涉及到多个基因。
讨论:本研究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对小麦抗条锈病的遗传机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我们成功鉴定了多个与小麦抗条锈病相关的QTL,并初步确定了其中的一些遗传位点。
8个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致病类群)遗传差异研究
8个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致病类群)遗传差异研究8个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致病类群)遗传差异研究摘要:小麦条锈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小麦病害之一,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研究通过对8个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致病类群)的遗传差异进行研究,为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遗传差异引言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范围内育种研究中一直面临着小麦条锈病的威胁。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病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和穗部,造成小麦产量大幅下降。
为了更好地理解小麦条锈病的遗传差异,并为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提供有效的措施,本研究选取了8个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致病类群)进行了遗传差异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国内外收集到的8个主要流行小种(致病类群)的小麦条锈病菌进行实验。
通过对这些菌株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以及分子标记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其遗传差异。
结果与讨论通过形态观察,我们发现这8个小麦条锈病小种在形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小麦条锈病小种A表现为大形孢子,并且孢子的大小和形状比较稳定,而小麦条锈病小种B则形成较小的孢子,并且形状不稳定。
这些形态差异可能与小麦条锈病小种的毒力和侵染能力有关。
在生理生化特性方面,我们发现这8个小麦条锈病小种在生长速度、孢子产量以及抗药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小麦条锈病小种C的生长速度较快,孢子产量也较高,而小麦条锈病小种D则表现出较高的抗药性。
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小麦条锈病小种在适应性进化过程中产生的。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我们对这8个小麦条锈病小种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通过PCR扩增和测序,我们获得了这些小种的基因组DNA序列,并进行了比对分析。
我们发现这8个小麦条锈病小种在基因组水平上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些遗传差异可能与小麦条锈病的致病性、侵染能力以及抗药性等特征有关。
结论通过对8个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致病类群)的遗传差异进行研究,我们发现这些小麦条锈病小种在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基因组水平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小麦品种抗锈性鉴定(分析“叶片”文档)共9张PPT
(一)幼苗接种鉴定黄色或褐色。枯死部分小于孢子堆部分。
4级:高度感染型。叶片普遍出现大孢子堆,孢子堆甚至
可联合形成宽而粗的条纹,叶片既无枯死也无退绿现象。
(二) 成株接种
叶片无孢子,绝大部分为绿色,只有点滴枯死部分。 二、鉴定方法 二、鉴定方法
1、接种方法 (一)幼苗接种鉴定
(枯一死)幼部苗分接小种于鉴孢定子堆部分。 条 注锈射病接在 种自 法然 :条 用件 注下 射, 器并斜非 刺每 入年 叶均 鞘严 中重 将发 孢生 子。 悬浮液注入。
1、幼苗接种方法
(1)针抹法: (2)喷粉法: (3)喷雾法:抗锈育种时,除在发病的麦田中进行直接鉴定外,常用人工接种的方法进行诱发鉴定。
0 ; 级 : 高 度 抵 抗 型 。 叶 注射接种法:用注射器斜刺入叶鞘中将孢子悬浮液注入。
叶片上孢子堆较多较大,叶片呈淡黄色或褐色。
周即可发病 。 (3) 普遍率:即发病叶片占总叶片的百分数。
2、 成株鉴定
(1) 定性鉴定:同幼苗。 (2) 严重度:着生孢子堆面积占整个叶片 面积的大小。
(3) 普遍率:即发病叶片占总叶片的百分 表 15数-1。小 麦 锈 病 严 重 度 分 级 标 准
级别 0 1 2 3 4 5 6 孢 子 堆 积 占 %叶 面0 < 5 61~ 0 1215~2460~4615~> 66
因此,在抗锈育种时,除在发病的麦田中进行直接鉴定外,常用人工接种的方法进行诱发鉴定。 (枯一死)幼部苗分接小种于鉴孢定子堆部分。
高 接 种 的 成 功 率 。 接 种 后 , 约 经 2 (叶3)片普上遍孢率子:堆即较发多病较叶大片,占叶总片叶呈片淡的黄百色分或数褐。色。
接如种气后 候,干约旱经,在2周接即种可前发或病接。种后适当灌水,以提高接种的成功率。 (1) 定性鉴定:同幼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060309基金项目: 国家 973 计划课题(2006CB100203);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04BA520A15-02)*通讯作者E -mail:niuyongchun@小麦品种C 591的抗条锈性遗传分析李 勇, 牛永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4)摘要 C591是原产于印度的普通小麦品种,苗期和成株期均对中国小麦生产上流行的条锈菌(Puccinia s tr iif or mis f.sp.tritici)主要生理小种表现良好抗性。
本文以感病品种Taichung 29作母本、C591作父本通过杂交制备了F 1代、F 2代和BC 1代种子,用人工接种方法研究了C591及其杂交后代对小麦条锈菌不同生理小种的苗期抗性并进行了遗传分析。
结果显示,C591与Taichung 29杂交F 1代植株对小麦条锈菌条中19号、条中29号和条中32号小种均表现出与C591相似的高抗,说明C591中的抗条锈基因主要为显性表达。
根据杂交F 2代、BC 1代植株的抗性分离情况和F 1代植株及亲本的抗性表现,说明C591中至少具有3对抗条锈基因,针对条锈菌不同的生理小种其有效性是不同的。
对条中32号小种的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对条中29号小种的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和2对隐性基因的独立控制,对条中19号小种的抗性受2对显性基因独立控制。
结果表明,C591作为抗源在我国小麦抗锈育种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抗病性; 遗传分析中图分类号 S 432.21Genetic analysis of stripe rust resistance in wheat variety C591L i Y ong, N iu Yo ng chun(State K ey L abor ator y f or Biology of P lant D iseases and I nsect P es ts ,I nstitute of P lant Pr otection,Chinese A cademy of A g ricultur al Sciences ,Beij ing 100094,China)Abstract C591,a common wheat variety or i g inated from India,showed excellent resistance to the dominant races of Puccinia str iif ormis f.sp.tr itici prevalent in China at seedling and adult stages.In this study,F 1,F 2and BC 1seeds were prepared by crossing Taichung 29,a susceptible variety,as female parent and C591as male parent.Resistance of C591and its hybrid prog -enies was analyzed genetically by artificial i noculation with different races of the pathogen at seedling stage.High resi stance of F 1plants to all the races CY19,CY29and CY32tested,similar to that of C591,indicated that the resistance genes in C591were dominant.Based on the data of resistance phenotypes of F 1,F 2,BC 1plants and their parents,it was revealed that there were at least 3stripe rust resistance genes in C591.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3genes was different with different physiological races of the pathogen.T he resistance to the race CY32in C591was controlled by one dominant gene,and the resistance to the race CY29by one dominant and two recessive genes independently,whi le the resistance to the race CY19by two dominant genes independent -ly.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variety C591as a resistance resource had a considerable value in wheat breeding for rust resistance.Key words w heat; str ipe r ust; disease r esistance; g enetic analysis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菌(P uccinia striif or mis f.sp.tr itici)引起的一种重要小麦病害。
实践证明,培育抗病品种是抵御小麦条锈病害,减少经济损失的最为有效、经济和安全的途径之一[12]。
在我国,由于一定时期内小麦育种中条锈病抗源的使用较为单一,导致上世纪我国先后多次发生小麦条锈病的大流行[1,3]。
进入本世纪,随着新的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产生和发展,我国现有主栽小麦品种大部分已经 丧失 原有抗性[45]。
寻找和引进新的小麦条锈病抗源,改进小麦抗锈育种工作,促进小麦生产品种抗病基因的多样化,对于逐步实现我国小麦条锈病的可持续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591是一个原产于印度的普通小麦品种,它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对小麦条锈病具有良好抗性,且具有成熟早、籽粒大、品质好等许多优良的农艺性状。
同时,由于其染色体组成与小麦生产品种相同,易于与小麦生产品种配制杂交组合并进行正常的染色体配对与交换,能够比较容易地向现有生产品种中转育目的抗病基因。
因此,C591是改良当前小麦生产品种抗条锈性的优良种质资源之一,它的利用有助于改善当前小麦生产上存在的小麦品种的抗源单一问题。
迄今,有关C591及其抗条锈基因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本文通过对小麦品种C591进行抗性遗传分析,旨在为该品种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并对其抗病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1.1.1 小麦待测小麦品种C591,感病品种Taichung29,感病对照品种铭贤169,种子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供。
用感病品种T aichung29作母本、C591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杂交F1代种子,F1代植株套袋自交获得F2代种子。
用F1代植株作父本与Taichung29回交获得BC1代种子。
1.1.2 条锈病菌在预备试验基础上,选用中国小麦条锈菌重要代表性生理小种条中19号、条中29号和条中32号,菌种均为保存于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的模式单孢菌系。
使用前,先在感病品种铭贤169上培养繁殖,繁殖好的新鲜条锈菌夏孢子用于本研究中的抗条锈性接种鉴定。
1.2 抗条锈性鉴定将供试小麦种子分别按单穗用水浸泡催芽,每盆15粒左右均匀播种于直径10cm的圆形塑料钵中,于温室内培养。
约7d后,待第1片叶充分展开后,用扫抹法接种预先繁殖好的条锈菌新鲜菌种。
每个条锈菌生理小种分别接种1套供试小麦幼苗。
接种后的幼苗置于保湿桶中10 结露保湿24h,然后移入温室培育,温室温度控制在18 /12 (白天/晚上)、光照12~14h/d,光强大于10000lx。
接种后16~ 18d,当感病对照品种铭贤169充分发病时,逐株调查记载各供试小麦材料的反应型。
反应型调查记载按常规0~4型六级标准进行,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必要时辅以+、-表示同级反应型内偏重或偏轻。
1.3 数据分析根据杂交各世代的抗性表现及F2代、BC1代的抗感分离情况,分析小麦品种C591中的抗病基因数目、显隐性及互作模式[6]。
2 结果与分析2.1 对条中32号小种的抗性遗传分析C591对条中32号小种的反应型为0;型,Taichung29对条中32号小种的反应型为4型。
C591与Taichung29杂交的F1代植株对条中32号小种的反应型为0;~1型,说明C591对该小种的抗性受显性基因控制。
在抗性鉴定中,以反应型0~2为抗病,3~4为感病。
在鉴定的416株F2代植株中,有抗病株312株,感病株104株,抗性分离符合3 1的抗感分离比例。
在鉴定的26株BC1代植株中,有抗病株12株,感病株14株,抗性分离较好地符合1 1的抗感分离比例。
结果表明,C591对条中32号小种的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表1)。
表1 小麦品种C591与Taichung29杂交各世代对条中32号小种的抗性分析1)亲本及组合世代株数/株抗病感病分离比实际比值理论比值2测验卡方值P值Taich ung29P1028C591P2270 Taich ung29/C591F1120 Taich ung29/C591F23121043 1 3 10>0.99 Taich ung29//T aichung29/C591BC112141 1.171 10.154>0.50 1)P1-母本,P2-父本。
2.2 对条中29号小种的抗性遗传分析C591对条中29号小种的反应型为0;型,Ta-i chung29对条中29号小种的反应型为3~4型。
C591与Taichung29杂交的F1代植株对条中29号小种的反应型为0~1型,说明C591对该小种的抗性受显性基因控制。
在抗性鉴定中,以反应型0~2为抗病,3~4为感病。
在鉴定的203株F2代植株中,有抗病株179株,感病株24株,抗性分离情况较好地符合55 9的抗感分离比例。
在鉴定的22株BC1代植株中,有抗病株12株,感病株10株,抗性分离情况比较符合1 1的抗感分离比例。
结果表明,该品种对条中29号小种的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和2对隐性基因独立控制(表2)。
表2 小麦品种C591与Taichung29杂交各世代对条中29号小种的抗性分析1)亲本及组合世代株数/株抗病感病分离比实际比值理论比值2测验卡方值P值Taich ung29P1012C591P290 Taich ung29/C591F170 Taich ung29/C591F21792467 9 55 90.844>0.25 Taich ung29//T aichung29/C591BC11210 1.2 11 1 0.182>0.50 1)P1-母本,P2-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