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三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要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要点总结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各章学问要点总结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各章学问要点总结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1、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2、不等式的解不唯一,把全部满意不等式的解集合在一起,构成不等式的解集.3、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4、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5、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局部。
6、等式根本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根本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二、不等式的根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注:移项要变号,但不等号不变。
)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转变.不等式的根本性质、若a>b,则ac>bc;、若a>b,c>0则ac>bc,若cc,则a>c四、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五、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定义:由含有一个一样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局部叫做不等式组的解集.假如这些不等式的解集无公共局部,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几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局部,通常是利用数轴来确定.※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局部,(3)写出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状况(a、b为实数,且a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1)若各项系数是整系数,取系数的最大公约数;(2)取一样的字母,字母的指数取较低的;(3)取一样的多项式,多项式的指数取较低的.(4)全部这些因式的乘积即为公因式.四、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为:(1)若有“-”先提取“-”,若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则再提取公因式.(2)若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则依据多项式特点,选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3)每一个多项式都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五、形如a+2ab+b或a-2ab+b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六、分解因式的方法:1、提公因式法。
完整)北师版教材初中数学大纲
完整)北师版教材初中数学大纲1.1 直角三角形1.2 勾股定理1.3 应用勾股定理求解问题1.4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5 勾股定理的推广第二章相似形2.1 相似形2.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4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2.5 黄金分割第三章比例与比例方程3.1 比例3.2 比例的性质3.3 比例的应用3.4 比例方程3.5 解比例方程3.6 比例方程的应用第四章函数4.1 函数的概念4.2 函数的表示4.3 函数的性质4.4 直线函数4.5 函数的应用第五章一次函数5.1 一次函数的概念5.2 一次函数的图象5.3 一次函数的性质5.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六章平面向量6.1 向量的概念6.2 向量的表示6.3 向量的运算6.4 向量的性质6.5 平面向量的应用第七章圆的性质7.1 圆的定义7.2 圆的性质7.3 切线的性质7.4 弧的性质7.5 圆的应用课题研究制作一个简单的游戏八年级下学期第一章二次根式1.1 二次根式的概念1.2 二次根式的化简1.3 二次根式的加减1.4 二次根式的乘除1.5 二次根式的应用第二章三角函数2.1 角度的概念2.2 弧度制2.3 三角函数的概念2.4 正弦函数2.5 余弦函数2.6 正切函数2.7 三角函数的性质2.8 三角函数的应用第三章数列3.1 数列的概念3.2 等差数列3.3 等比数列3.4 数列的应用第四章立体图形4.1 立体图形的概念4.2 立体图形的表示方法4.3 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4.4 球的表面积和体积4.5 立体图形的应用第五章二次函数5.1 二次函数的概念5.2 二次函数的图象5.3 二次函数的性质5.4 二次函数的应用第六章概率分布6.1 随机试验与事件6.2 事件的概率6.3 概率分布6.4 随机变量6.5 期望6.6 概率分布的应用第七章解析几何7.1 坐标系7.2 直线的方程7.3 圆的方程7.4 解析几何的应用课题研究制作一个简单的模型第一章:勾股定理、蚂蚁走路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探索数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展开与折叠3、截一个几何体、4、从不同方向看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数怎么不够用了2、数轴3、绝对值4、有理数的加法5、有理数的减法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7、水位的变化8、有理数的乘法9、有理数的除法10、有理数的乘方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2、计算器的使用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三章字母表示数1、字母能表示什么2、代数式3、代数式的求值4、合并同类项5、去括号6、探索规律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1、线段、射线、直线2、比较线段的长短3、角的度量与表示4、角的比较5、平行6、垂直7、有趣的七巧板8、图案设计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1、你今年几岁了2、解方程3、日历中的方程4、我变胖了5、打折销售6、希望工程义演7、能追上小明吗8、教育储蓄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1、100万有多大2、科学记数法3、扇形统计图4、月球上有水吗5、统计图的选择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七章可能性1、一定摸到红球吗2、转盘游戏3、谁转出的四位数大回顾与思考复习题课题学习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总复习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整式的运算1、整式2、整式的加减3、同底数幂的乘法4、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5、同底数幂的除法6、整式的乘法7、平方差公式8、完全平方公式9、整流器式的除法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1、台球桌面上的角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3、平行线的特征4、用尺规做线段和角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三章生活中是数据1、认识百万分之一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3、世界新生儿图回顾与思考复习题课题学习制作人口图第四章概率1、游戏公平吗2、摸到红球的概率3、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五章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2、图形的全等3、图案设计4、全等三角形5、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作三角形7、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8、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1、小车下滑的时间2、变化中的三角形3、温度的变化4、速度的变化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1、轴对称现象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5、镜子改变了什么6、镶边与剪纸回顾与思考复习题总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1、探索勾股定理2、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3、蚂蚁怎样走最近回顾与思考复习题课题学习拼图与勾股定理第二章实数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2、平方根3、立方根4、公园有多宽5、用计算器开方6、实数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1、生活中的平移2、简单的平移作图3、生活中的旋转4、简单的旋转作图5、它们是怎样变过来的6、简单的图案设计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判别3、菱形4、矩形、正方形5、梯形6、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7、平面图形的密铺8、中心对称图形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五章位置的确定1、确定位置2、平面直角坐标系3、变化的鱼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六章一次函数1、函数2、一次函数3、一次函数的图象4、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5、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谁的包裹多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3、鸡兔同笼4、增收节支5、里程碑上的数6、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八章数据的代表1、平均数2、中位数与众数3、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回顾与思考复习题总复习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不等关系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解集4、一元一次不等式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二章相似图形1、线段的比2、黄金分割3、形状相同的图形4、相似多边形5、相似三角形6、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7、测量旗杆的高度8、相似多边形的周长和面积比9、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回顾与思考复习题制作视力表第三章分解因式1、分解因式2、提公因式法3、运用公式法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四章分式1、分式2、分式的乘除法3、分式的加减法4、分式方程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2、数据的收集3、频数与频率4、数据的波动回顾与思考复习题课题学习吸烟的危害第六章证明(一)1、你能肯定吗2、定义与命题3、为什么它们平行4、如果两条直线平行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6、关注三角形的外角回顾与思考复习题总复习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证明(二)1、你能证明它们吗2、直角三角形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4、角平分线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花边有多宽2、配方法3、公式法4、分解因式法5、为什么是1.618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三章证明(三)1、平行四边形2、特殊平行四边形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四章视图与投影1、视图2、太阳光与影子3、灯光与影子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五章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回顾与思考复习题课题学习猜想、证明与拓广第六章频率与概率1、频率与概率2、投针实验3、池塘里有多少鱼回顾与思考复习题九年级下册(培训用书)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2、30.45.60。
最新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全章教案资料
2、P5 知识技能 1(3)(4)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下列关系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师]本题中大家首先要弄明白两个问题,一个是正方形和圆的面积计算
公式,另一个是了解“不大于” “大于”等词的含意 .
[生]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 . 圆的面积是 πR2,其中 R 是圆的半径 .
两数比较有大于、等于、小于三种情况, “不大于”就是等于或小于 .
[师]下面请大家互相讨论,按照题中的要求进行解答 . [生](1)因为绳长 l 为正方形的周长,所以正方形的边长为 ( l )2,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 25 cm2,就是
[生]由 (1) l 2 ≤ 25 (2) l 2 >100 (3) l 2 > l 2
16
4
4 16
(4)3x+5> 240
得,这些关系式都是用不等号连接的式子 .由此可知: 一般地,用符号“<” (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 式( inequality). 例题 . 1、用不等式表示 (1)a 是正数; (2)a 是负数;(3)a 与 6 的和小于 5; (4)x 与 2 的差小于- 1;(5)x 的 4 倍大于 7;(6)y 的一半小于 3. [生]解:(1)a> 0;(2) a< 0; (3)a+6<5;( 4)x-2<- 1; (5)4x>7; (6) 1 y<3.
4 16
因为分子都是 l 2 相等、分母 4π<16,根据分数的大小比较,分子相同的
分数,分母大的反而小,因此不论 l 取何值,都有 l 2 > l 2 .
4 16
做一做 (小黑板出示) 通过测量一棵树的树围(树干的周长)可以计算出它的树龄 .通常规定以树 干 离地面 1.5 m 的地方作为测量部位,某树栽种时的树围为 5 cm,以后树围 每年增加约为 3 cm.这棵树至少生长多少年其树围才能超过 2.4 m?(只列关系 式) . [师]请大家互相讨论后列出关系式 . [生]设这棵树至少生长 x 年其树围才能超过 2.4 m,得 3x+5>240 议一议 观察由上述问题得到的关系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目录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目录第十三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3.1不等式13.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3.3一元一次不等式13.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十四章分式14.1分式14.2分式的乘除14.3分式的加减第十五章轴对称15.1生活中的对称轴15.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15.3轴对称的性质15.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15.5等腰三角形第十六章勾股定理16.1勾股定理16.2由边的数量关系识别直角三角形16.3勾股定理的应用第十七章实数17.1平方根17.2立方根17.3实数17.4用计算器开平(立)方17.5实数的运算第十八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8.1确定平面上物体的位置18.2平面直角坐标系18.3图形与坐标18.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和点的坐标第十九章随机事件与概率19.1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19.2可能性大小19.3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实数(1)一个整数有__________个平方根,它们互为__________,负数没有平方根,一个正数有__________个__________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__________个__________的立方根.0的平方根、立方根都是__________.(2)实数与数轴上的点__________.aa2(3))=__________(a≥0)=__________(a≥0,b≥0)).bb(4)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步骤是:先把每个二次根式化成__________,并把能合并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平面直角坐标系(1)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和它的坐标(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点P(a,b),当a>0,b>0时,P在第__________象限;当a<0,b>0时,P在第__________象限;当a__________,b__________时,P在第三象限;当a__________,b__________时,P在第四象限;当a=0时,P在__________上;当__________时,P在x轴上,反之亦然.(2)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每一个解都是一个实数对,对应着坐标系中的一个点,这些点构成了一条__________,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就是每个方程对应的直线的__________的坐标.随机事件与概率(1)我们用一个数P(A)表示随机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__________,称P(A)为事件A发生的概率,一般地,如果一个实验有n个等可能的结果,而事件A包含其中k个结果,我们定义P(A)=__________=__________.(2)对任何一个事件A,它的概率P(A)满足__________,必然事件的概率是__________,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__________.(3)有的事件可以通过合理的计算来求它的概率,有些事件需要通过实验,由__________估计它们的概率;当实验次数足够多时,事件A的频率稳定到它的__________,所以我们常用频率估计事件发生的__________,实验次数越多,越有可能得到较准确的估计值.。
数学资源与评价答案
聚沙成塔:甲同学说的意思是:如果每5人一组玩一个篮球,那么玩球的人数少于50人,有些同学就没有球玩.
乙同学说的意思是:如果每6人一组玩一个篮球,那么就会有一个组玩篮球的人数不足6人.
丙同学说的意思是:如果每6人一组玩一个篮球,除了一个球以外,剩下的每6人玩一个球,还有几个(不足6人)玩另外一个篮球.
∴7.5<x<12,∴x可取8,9,10,11.
又∵2x=60-3y=3(20-y) ∴2x应是3的倍数
∴x只能取9,y = = 14
答:白球有9个,红球有14个.
1.4一元一次不等式(1)
1.B;2.C;3.D;4.B;5.B;6.D;7.A;8.A;9.x=0,-1,-2,-3,-4 ;10.x<-3;11.R>3;12.-6;13.2;14.2≤a<3; 15.x≥ .
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C; 2.D; 3.B; 4.A; 5.C; 6.A; 7.C; 8.D; 9.(1)<(2)>(3)>(4)>(5)>(6)<;10.(1)<(2)>(3)>(4)<;11.a<0; 12.(4);
13.0,1,2,3,4,5; 14.< ; 15.<2 <0; 16.> .
16.第④步错误,应该改成无论x取何值,该不等式总是成立的,所以x取一切数.
17.(1)得x≥1;(2)x>5;(3)x≤1;(4)x< 3;
18.(1)解不等式 ,得
所以当 时, 的值是非负数.
(2)解不等式 ,得
所以当 时,代数式 的值不大于1
19.p>-6. 20.-11.
如果下月初出售,可获利y2元,则y2=25%x-8000=0.25x-8000
八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工作计划八年级数学工作计划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现在就让我们制定一份计划,好好地规划一下吧。
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数学工作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数学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以上海二期课改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关注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发展,让学生通过数学教学学习自主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体会数学思考和创造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
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
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第二十章是在第十八章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及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学习一次函数,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
并通过画函数的图像的方法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通过一次函数图像,知道一次函数可以用直角坐标平面上的直线表达,显示出一次函数的几何特征;再由比例系数k相同的两个一次函数图象归纳出一般意义下两条平行直线的表达式的系数关系,加深对一次函数的了解和认识。
在关于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方面,利用一次函数的图像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和深入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根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第二十一章代数方程是在扩展方程基本类型的概念教学中,以关于具体事例的讨论和相关知识的复习为基础出发点,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在对新方程的分析以及与已掌握方程的比较形成概念;让学生四、教学措施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012.3.20第一章_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不等式(组)的解及解集的含义,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
2.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体会不等式是现时生活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方法,感受不等式、方程、函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研究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本章不等式的包括: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组)的解及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等。
不等式是现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
四、教学方法:
1.1 不等关系:问题—探究法 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练习—合作—应用—总结
1.3 不等式的解集:探索—发现—讲评1.4 一元一次不等式:自主发现、归纳法
1.5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引导探究法1.6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引导探究法
五、课程标准:
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各学段的课程目标中都强调:“学生应掌握必要的估算技能”,因此本章教材通过一些实际应用的例题、习题、“议一议”以及阅读材料等内容, 意图启发学生自主探索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解集的各种情形,借助数轴归纳出一般规律。
六、教学工具:
粉笔、圆规、直尺等常规教学用具以及利用多媒体室演示等教具
七、课时安排:
1.1 不等式 1课时
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课时
1.3 不等式的解集 1课时
1.4 一元一次不等式 2课时
1.5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 3课时
1.6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课时
回顾与思考 2课时
1。
初中数学各个版本教材目录
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1.2 有理数1.3 有理数的加减法1.4 有理数的乘除法1.5 有理数的乘方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 整式2.2 整式的加减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从算式到方程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4.1 多姿多彩的图形4.2 直线、射线、线段4.3 角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5.2 平行及其判定5.3 平行线的性质5.4 平移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6.1 平面直角坐标系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第七章三角形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7.4 课题学习镶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 二元一次方程组8.2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8.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举例第九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9.1 不等式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 统计调查10.2 直方图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八年级上册第11章全等三角形11.1 全等三角形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12章轴对称12.1 轴对称12.2 作轴对称图形12.3 等腰三角形第13章实数13.1 平方根13.2 立六根13.3 实数第14章一次函数14.1 变量与函数14.2 一次函数14.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14.4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第15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5.1 整式的乘法15.2 乘法公式15.3 整式的除法15.4 因式分解八年级下册第16章分式16.1 分式16.2 分式的运算16.3 分式方程第17章反比例函数17.1 反比例函数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18章勾股定理18.1 勾股定理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19章四边形19.1 平行四边形19.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9.3 梯形19.4 课题学习重心第20章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代表20.2 数据的波动20.3 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九年级上册第21章二次根式21.1 二次根式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22.1 一元二次方程22.2 降次——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22.3 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23章旋转23.1 图形的旋转23.2 中心对称23.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第24章圆24.1 圆24.2 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24.3 正多边形和圆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第25章概率初步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25.4 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九年级下册第26章二次函数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27章相似27.1 图形的相似27.2 相似三角形27.3 位似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28.1 锐角三角函数28.2 解直角三角形第29章投影与视图29.1 投影29.2 三视图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北京课改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1.1 生活中的图形1.2 我们周围的“数”1.3 计算工具的发展1.4 科学计算器的使用第一章复习第二章对数的认识的发展2.1 负数的引入2.2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2.3 相反数和绝对值2.4 有理数的加法2.5 有理数的减法2.6 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2.7 有理数的乘法2.8 有理数的除法2.9 有理数的乘方2.10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11 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2.12 用计算器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二章复习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字母表示数3.2 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3.3 等式与方程3.4 等式的基本性质3.5 一元一次方程3.6 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第三章复习第四章简单的几何图形4.1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4.2 某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4.3 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4.4 点、线、面、体4.5 直线4.6 射线4.7 线段4.8 角及其表示4.9 角的分类4.10 角的度量4.11 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角的换算4.12 角平分线4.1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4.14 相交线与平行线4.15 用电脑绘图第四章复习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单元综合第六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单元综合第七章整式的运算整式的加减法幂的运算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整式的除法单元综合第八章观察、猜想与证明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猜想证明几种简单几何图形及其推理单元综合第九章因式分解因式分解提取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单元综合八年级上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总体与样本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表示用电脑绘制统计图平均数用科学计算器求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单元综合第十一章分式11.1 分式11.2 分式的基本性质11.3 分式的乘除法11.4 分式的加减法11.5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第十二章实数和二次根式12.1 平方根12.2 立方根12.3 用科学计算器开方12.4 无理数与实数12.5 二次根式及其性质12.6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12.7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第十二章复习第十三章三角形13.1 三角形13.2 三角形的性质13.3 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3.4 全等三角形13.5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3.6 等腰三角形13.7 直角三角形13.8 基本作图13.9 逆命题、逆定理13.10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13.11 勾股定理13.1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十三章复习第十四章事件与可能性14.1 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14.2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14.3 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第十四章复习八年级下册第十五章一次函数,函数函数的表示法函数图象的画法一次函数和它的解析式15.5 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的应用本章综合第十六章四边形,多边形平行四边形和特殊的平行四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中心对称图形梯形等腰梯形与直角梯形本章综合第十七章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列方程解应用问题本章综合第十八章方差与频数分布,极差、方差与标准差用计算器计算标准差和方差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图本章综合九年级上册第十九章相似形,比例线段黄金分割平行线分三角形两边成比例相似多边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应用举例本章综合第二十章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解析式确实定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一些应用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和应.本章综合第二十一章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本章综合第二十二章圆〔上〕,圆的有关概念过三点的圆圆的对称性圆周角本章综合第二十三章概率的求法与应用,求概率的方法概率的简单应用本章综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四章圆〔下〕,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本章综合第二十五章图形的变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轴对称变换位似变换本章综合第二十六章投影、视图与展开图,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本章综合第二十七章探索数学问题的一些方法.探索数学问题的一些方法探索数学问题举例本章综合第二十八章数学应用的一般思路,数学应用的一般思路数学应用举例本章综合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展开与折叠3.截一个几何体4.从不同方向看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数怎么不够用了2.数轴3.绝对值4.有理数的加法5.有理数的减法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7.水位的变化8.有理数的乘法9.有理数的除法10.有理数的乘方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2.计算器的使用第三章字母表示数1.字母能表示什么2.代数式3.代数式求值4.合并同类项5.去括号6.探索规律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1.线段、射线、直线2.比较线段的长短3.角的度量与表示4.角的比较5.平行6.垂直7.有趣的七巧板8.图案设计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1.你今年几岁了2.解方程3.日历中的方程4.我变胖了5.打折销售6.“希望工程”义演7.能追上小明吗8.教育储蓄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1.认识100万2.科学记数法3.扇形统计图4.月球上有水吗5.统计图的选择第七章可能性1.一定摸到红球吗2.转盘游戏3.谁转出的四位数大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整式的运算1.整式2.整式的加减3.同底数幂的乘法4.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5.同底数幂的除法6.整式的乘法7.平方差公式8.完全平方公式9.整式的除法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1.台球桌面上的角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3.平行线的特征4.用尺规作线段和角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1.认识百万分之一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3.世界新生儿图第四章概率1.游戏公平吗2.摸到红球的概率3.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第五章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2.图形的全等3.图案设计4.全等三角形5.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作三角形7.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8.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1.小车下滑的时间2.变化中的三角形3.温度的变化4.速度的变化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1.轴对称现象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5.镜子改变了什么6.镶边与剪纸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1.探索勾股定理2.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3.蚂蚁怎样走最近第二章实数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2.平方根3.立方根4.公园有多宽5.用计算器开方6.实数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1.生活中的平移2.简单的平移作图3.生活中的旋转4.简单的旋转作图5.它们是怎样变过来的6.简单的图案设计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判别3.菱形4.矩形、正方形5.梯形6.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7.平面图形的密铺8.中心对称图形第五章位置确实定1.确定位置2.平面直角坐标系3.变化的鱼第六章一次函数1.函数2.一次函数3.一次函数的图象4.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5.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谁的包裹多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3.鸡兔同笼4.增收节支5.里程碑上的数6.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第八章数据的代表1.平均数2.中位数与众数3.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不等关系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解集4.一元一次不等式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二章分解因式1.分解因式2.提公因式法3.运用公式法第三章分式1.分式2.分式的乘除法3.分式的加减法4.分式方程第四章相似图形1.线段的比2.黄金分割3.形状相同的图形4.相似多边形5.相似三角形6.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7.测量旗杆的高度8.相似多边形的性质9.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2.数据的收集3.频数与频率4.数据的波动第六章证明(一)1.你能肯定吗2.定义与命题3.为什么它们平行4.如果两条直线平行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6.关注三角形的外角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证明(二)1.你能证明它们吗2.直角三角形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4.角平分线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花边有多宽2.配方法3.公式法4.分解因式法5.为什么是第三章证明(三)1.平行四边形2.特殊平行四边形第四章视图与投影1.视图2.太阳光与影子3.灯光与影子第五章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第六章频率与概率1.频率与概率2.投针实验3.生日相同的概率4.池塘里有多少条鱼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2.30º,45º,60º角的三角函数值3.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4.船有触礁的危险吗第二章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2.结识抛物线3.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4.二次函数y=ax +bx+c 的图象5.用三种方式表示二次函数6.何时获得最大利润7.最大面积是多少8.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圆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2.圆的对称性3.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4.确定圆的条件5.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6.圆和圆的位置关系7.弧长及扇形的面积8.圆锥的侧面积第四章统计与概率年的变化2.哪种方式更合算3.游戏公平吗浙教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1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1 从自然数到分数1.2 有理数1.3 数轴1.4 绝对值1.5 有理数大小比较第2章有理数的运算2.1 有理数的加法2.2 有理数的减法2.3 有理数的乘法2.4 有理数的除法2.5 有理数的乘方2.6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7 准确数和近似数2.8 计算器的使用第3章实数3.1 平方根3.2 实数3.3 立方根3.4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开方3.5 实数的运算第4章代数式4.1 用字母表示数4.2 代数式4.3 代数式的值4.4 整式4.5 合并同类项4.6 整式的加减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1 一元一次方程5.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5.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4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第6章数据和图表6.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6.2 统计表6.3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形统计图6.4 扇形统计图第7章图形的初步知识7.1 几何图形7.2 线段射线和直线7.3 线段的长短比较7.4 角和角的度量7.5 角的大小比较7.6 余角和补角7.7 相交线7.8 平行线七年级下册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1.1 认识三角形1.2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1.3 三角形的高线1.4 全等三角形1.5 三角全等的条件1.6 作三角形第2章图形和变换2.1 轴对称图形2.2 轴对称变换2.3 平移变换2.4 旋转变换2.5 相似变换2.6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第3章事件的可能性3.1 认识事件的可能性3.2 可能性的大小3.3 可能性和概率第4章二元一次方程4.1 二元一次方程4.2 二元一次方程组4.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4.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5章整式的乘除5.1 同底数幂的乘法5.2 单项式的乘法5.3 多项式的乘法5.4 乘法公式5.5 整式的化简5.6 同底数幂的除法5.7 整式的除法第6章因式分解6.1 因式分解6.2 提取公因式6.3 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6.4 因式分解的简单应用第7章分式7.1 分式7.2 分式的乘除7.3 分式的加减7.4 分式方程八年级上册第1章平行线1.1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2 平行线的判定1.3 平行线的性质1.4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第2章特殊三角形2.1 等腰三角形2.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3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2.4 等边三角形2.5 直角三角形2.6 探索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第3章直棱柱3.1 认识直棱柱3.2 直棱柱的外表展开图3.3 三视图3.4 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第4章样本与数据的分析初步4.1 抽样4.2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4.4 方差和标准差4.5 统计量的选择和应用第5章一元一次不等式5.1 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5.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5.3 一元一次不等式5.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6章图形与坐标6.1 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6.2 平面直角坐标系6.3 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第7章一次函数7.1 常量和变量7.2 认识函数7.3 一次函数7.4 一次函数的图象7.5 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八年级下册第1章二次根式1.1 二次根式1.2 二次根式的性质1.3 二次根式的运算第2章一元二次方程2.1 一元二次方程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3章频数及其分布3.1 频数与频率3.2 频数分布直方图3.3 频数分布折线图第4章命题与证明4.1 定义与命题4.2 证明4.3 反例与证明4.4 反证法第5章平行四边形5.1 多边形5.2 平行四边形5.3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5.4 中心对称5.5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5.6 三角形的中位线5.7 逆命题和逆定理第6章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6.1 矩形6.2 菱形6.3 正方形6.4 梯形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第二章二次函数2.1 二次函数2.2 二次函数的图象2.3 二次函数的性质2.4 二次函数的应用第三章圆的基本性质3.1 圆3.2 圆的轴对称3.3 圆心角3.4 圆周角3.5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3.6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第四章相似三角形4.1 比例线段4.2 相似三角形4.3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4.4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4.5 相似多边形4.6 图形的位似九年级下册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1.1 锐角三角函数1.2 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1.3 解直角三角形第二章简单事件的概率2.1 简单事件的概率2.2 估计概率2.3 概率的简单应用第三章直线与圆、圆与圆的基本性质3.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2 三角形的内切圆3.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第四章投影与三视图4.1 视角与盲区4.2 投影4.3 简单物体的三视图湘教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1.2 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1.3有理数大小的比较1.4有理数的加法1.5 有理数的减法1.6有理数的乘法1.7有理数的除法1.8有理数的乘方1.9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10用计算器计算第二章代数式2.1用字母表示数2.2列代数式2.3代数式的值2.4一类代数式的加法第三章图形欣赏人与操作3.1图形欣赏3.2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3.3观察物体3.4图形操作3.5视图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模型与算法4.1 一元一次方程模型4.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4.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五章一元一次不等式5.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5.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5.3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描述6.1 数据的收集6.2 统计图6.3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1.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2.1 二元一次方程组2.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三章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3.1 线段、直线、射线3.2 角3.3 平面直线的位置关系3.4 图形的平移3.5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3.6 垂线的性质与判定第四章多项式4.1 多项式4.2 多项式的加减4.3 多项式的乘法4.4 乘法公式第五章轴对称图形5.1 轴反射与轴对称图形5.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5.3 三角形5.4 三角形的内角和5.5 角平分线的性质5.6 等腰三角形5.7 等边三角形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与比较6.1 加权平均数6.2 极差、方差6.3 两组数据的比较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实数1.1 平方根1.2 立方根1.3 实数1.4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二章一次函数2.1 函数和它的表示法2.2 一次函数和它的图象3.3 建立一次函数模型第三章全等三角形3.1 旋转3.2 图案设计3.3 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3.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5 直角三角形3.6 勾股定理3.7 作三角形第四章频数与频率4.1 频数与频率4.2 数据的分布八年级下册第一章因式分解1.1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1.2 提公因式法1.3 公式法第二章分式2.1 分式和它的基本性质2.2 分式的乘除法2.3 整数指数幂2.4 分式的加减法2.5 分式方程第三章四边形3.1 平行四边形与中心对称图形3.2 菱形3.3 矩形3.4 正方形3.5 梯形3.6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第四章二次根式4.1 二次根式和它的化简4.2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4.3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第五章概率的概念5.1 概率的概念5.2 概率的含义九年级上册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1.1 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1.2 一元二次方程的算法1.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二章定义命题公理与证明2.1 定义2.2 命题2.3 公理与定理2.4 证明第三章相似形3.1 相似的图形3.2 比与比例3.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3.4 相似多边形及性质3.5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位似变换第四章解直角三角形4.1 正弦和余弦4.2 正切4.3 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五章概率的计算5.1 用频率估计概率5.2 用列举法计算概率九年级下册第一章反比例函数1.1 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1.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3 实际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第二章二次函数2.1 建立二次函数模型2.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3 二次函数的应用第三章圆3.1 圆3.2 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3.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4 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3.5 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第四章统计估计4.1 总体与样本4.2 用样本估计总体华师大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1.1 与数学交朋友1.2 让我们来做数学第二章有理数2.1 正数和负数2.2 数轴2.3 相反数2.4 绝对值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2.6 有理数的加法2.7 有理数的减法2.8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2.9 有理数的乘法2.10 有理数的除法2.11 有理数的乘方2.12 科学记数法2.13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14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2.15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第三章整式的加减3.1 列代数式3.2 代数式的值3.3 整式3.4 整式的加减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4.2 画立体图形4.3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4.4 平面图形4.5 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4.6 角4.7 相交线4.8 平行线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5.1 数据的收集5.2 数据的表示七年级下册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6.2 解一元一次方程6.3 实践与探索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7.1 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7.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7.3 实践与探索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8.1 认识不等式8.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8.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九章多边形9.1 三角形9.2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9.3 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第十章轴对称10.1 生活中的轴对称10.2 轴对称的认识10.3 等腰三角形第十一章体验不确定现象11.1 可能还是确定11.2 时机的均等与不等11.3 在反复实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八年级上册第12章数的开方12.1 平方根与立方根12.2 实数与数轴第13章整式的乘除13.1 幂的运算13.2 整式的乘法13.3 乘法公式13.4 整式的除法13.5 因式分解第14章勾股定理14.1 勾股定理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第15章平移与旋转15.1 平移15.2 旋转15.3 中心对称15.4 图形的全等第16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16.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6.2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的性质16.3 梯形的性质八年级下册第17章分式17.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17.2 分式的运算17.3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17.4 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第18章函数及其图像18.1 变量与函数18.2 函数的图象18.3 一次函数18.4 反比例函数18.5 实践与探索第19章全等三角形19.1 命题与定理19.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9.3 尺规作图19.4 逆命题与逆定理课题学习图形中的趣题第20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0.1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0.2 矩形的判定20.3 菱形的判定20.4 正方形的判定20.5 等腰梯形的判定第21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1.1 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知识要点:1. 不等式:一般地用不等号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3. 解不等式:把不等式变为x>a 或x<a 的形式。
4. 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5.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6.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
法则:“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是无解。
”【典型例题】例1. 用不等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1)a 的一半与-3的和小于或等于1。
()的与的差的相反数不小于。
2a 3525-()的相反数的不大于的倍加。
317516x x点评:用不等号表示的时候要准确理解“大”、“小”、“多”、“少”、“不大于”、“不小于”、“不多于”、“不少于”、“至少”、“至多”等词语的含义。
下面我们判断一下,以下的不等式是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请大家讨论.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例1]解不等式3-x <2x +6,并把它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分析]要化成“x >a ”或“x <a ”的形式,首先要把不等式两边的x 或常数项转移到同一侧,变成“ax >b ”或“ax <b ”的形式,再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求得.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吗?.有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成1.[例2]解不等式22-x ≥37x -,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请大家判断以下解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改正.解不等式:312 -+-x≥5解:去分母,得-2x+1≥-15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x≥-16两边同时除以-2,得x≥8.有两处错误.第一,在去分母时,两边同时乘以-3,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第二,在最后一步,两边同时除以-2时,不等号的方向也应改变.[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与联系.联系:两种解法的步骤相似.区别:(1)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而方程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等号不变.(2)一元一次不等式有无限多个解,而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解.例2. 有理数x、y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试用“>”或“<”号填空:x 0 y(1)x______y (2)x+y_____0 (3)xy____0(4)x-y______0例3. 设“A、B、C、D”表示四种不同质量的物体,在天平秤上的情况如图所示,请你用“<”号将这四种物体的质量m A、m B、m C、m D从小到大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元一次不等式分解因式及分式的全面复习含经典例题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学科: 任课教师:刘老师授课时间:2013 年月日(星期) 姓名年级:初二教学课题前三章综合复习阶段基础()提高()强化()课时计划第()次课共()次课教学目标知识点:不等式、不等关系、分解因式、分式考点:不等式及其性质综合运用、分解因式、分式计算方法:讲练法重点难点重难点:不等式及其性质、分解因式的常用方法、分式基本性质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课前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优□良□中□差□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作业检查与分析二、知识梳理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 不等关系※1. 一般地,用符号“<”(或“≤”), “>”(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 要区别方程与不等式: 方程表示的是相等的关系;不等式表示的是不相等的关系.※3. 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非负数<===> 大于等于0(≥0) <===> 0和正数<===> 不小于0非正数<===> 小于等于0(≤0) <===> 0和负数<===> 不大于0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1) 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那么a+c>b+c, a-c>b-c.(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cbca>.(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cbca<※2. 比较大小:(a、b分别表示两个实数或整式)一般地:如果a>b,那么a-b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如果a=b,那么a-b等于0;反过来,如果a-b等于0,那么a=b;如果a<b,那么a-b是负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即:a>b <===> a-b>0a=b <===> a-b=0a<b <===> a-b<0三. 不等式的解集※1.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2. 不等式的解可以有无数多个,一般是在某个范围内的所有数,与方程的解不同. ¤3. 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 ①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圆圈,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 ②方向:大向右,小向左 四. 一元一次不等式※1.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 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特别要注意,当不等式两边都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 ※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①去分母; ②去括号; 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不等号的改变问题)※4. 一元一次不等式基本情形为ax>b(或ax<b)①当a>0时,解为abx >;②当a=0时,且b<0,则x 取一切实数; 当a=0时,且b ≥0,则无解;③当a<0时, 解为abx <;¤5. 不等式应用的探索(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列不等式解应用题基本步骤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相类似,即:①审: 认真审题,找出题中的不等关系,要抓住题中的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等含义; ②设: 设出适当的未知数;③列: 根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④解: 解出所列的不等式的解集;⑤答: 写出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 五.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 六.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定义: 由含有一个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不等式组的解集.如果这些不等式的解集无公共部分,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 几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通常是利用数轴来确定. ※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集 图示叙述语言表达 ⎩⎨⎧>>b x ax x>bba两大取较大 ⎩⎨⎧<<b x ax x>aba两小取小⎩⎨⎧<>b x ax a<x<bba大小交叉中间找⎩⎨⎧><bx ax 无解ba在大小分离没有解(是空集)第二章 分解因式一. 分解因式※1.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关系.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1)整式乘法是把几个整式相乘,化为一个多项式; (2)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因式相乘. 二. 提公共因式法※1.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如: )(c b a ac ab +=+※2. 概念内涵:(1)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应当是“积”; (2)公因式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3)提公因式法的理论依据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即: )(c b a m mc mb ma -+=-+ ※3. 易错点点评:(1)注意项的符号与幂指数是否搞错; (2)公因式是否提“干净”;(3)多项式中某一项恰为公因式,提出后,括号中这一项为+1,不漏掉. 三. 运用公式法※1.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2. 主要公式:(1)平方差公式: ))((22b a b a b a -+=-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b a b ab a +=++222)(2b a b ab a -=+-因式分解要分解到底.如))((222244y x y x y x -+=-就没有分解到底.※4. 运用公式法:(1)平方差公式:①应是二项式或视作二项式的多项式;②二项式的每项(不含符号)都是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的平方; ③二项是异号. (2)完全平方公式:①应是三项式;②其中两项同号,且各为一整式的平方;③还有一项可正负,且它是前两项幂的底数乘积的2倍.※5. 因式分解的思路与解题步骤:(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则先提取公因式; (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3)用分组分解法,即通过分组后提取各组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法来达到分解的目的;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否则不是因式分解;(5)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行到每个因式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 分组分解法※1. 分组分解法: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 如: ))(()()(n m b a n m b n m a bn bm an am ++=+++=+++※2. 概念内涵:分组分解法的关键是如何分组,要尝试通过分组后是否有公因式可提,并且可继续分解,分组后是否可利用公式法继续分解因式. ※3. 注意: 分组时要注意符号的变化. 五. 十字相乘法※1.对于二次三项式c bx ax ++2,将a 和c 分别分解成两个因数的乘积,21a a a ⋅= ,21c c c ⋅=, 且满足1221c a c a b +=,往往写成c 2a 2c 1a 1的形式,将二次三项式进行分解.如: ))((22112c x a c x a c bx ax ++=++ ※2. 二次三项式q px x ++2的分解:))((2b x a x q px x ++=++ab q ba p =+=※3. 规律内涵:(1)理解:把q px x ++2分解因式时,如果常数项q 是正数,那么把它分解成两个同号因数,它们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p 的符号相同.(2)如果常数项q 是负数,那么把它分解成两个异号因数,其中绝对值较大的因数与一次项系数p 的符号相同,对于分解的两个因数,还要看它们的和是不是等于一次项系数p. ba 11(1)十字相乘法在对系数分解时易出错;(2)分解的结果与原式不等,这时通常采用多项式乘法还原后检验分解的是否正确.第三章 分式一. 分式※1. 两个整数不能整除时,出现了分数;类似地,当两个整式不能整除时,就出现了分式.整式A 除以整式B,可以表示成B A 的形式.如果除式B 中含有字母,那么称BA为分式,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2.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即有: ⎩⎨⎧分式整式有理式※3. 进行分数的化简与运算时,常要进行约分和通分,其主要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0(,≠÷÷=⨯⨯=M MB M A B A M B M A B A※4. 一个分式的分子、分母有公因式时,可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这个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的们的公因式,也就是把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叫做约分. 二. 分式的乘除法※1. 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分式除以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即: BDAC D C B A =⋅, C B D A C D B A D C B A ⋅⋅=⋅=÷※2. 分式乘方,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即: )(为正整数n B A B A nn n=⎪⎭⎫⎝⎛逆向运用nn n B A B A ⎪⎭⎫ ⎝⎛=,当n 为整数时,仍然有n n nB A B A =⎪⎭⎫⎝⎛成立.※3. 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三. 分式的加减法※1. 分式与分数类似,也可以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2. 分式的加减法:分式的加减法与分数的加减法一样,分为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与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上述法则用式子表示是:CBA CBC A ±=±(2)异号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上述法则用式子表示是:BDBCAD BD BC BD AD D C B A ±=±=±※3. 概念内涵:通分的关键是确定最简分母,其方法如下:最简公分母的系数,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则首先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四. 分式方程※1.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①在方程的两边都乘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 ②解这个整式方程;③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使最简公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2.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①审清题意; ②设未知数;③根据题意找相等关系,列出(分式)方程; ④解方程,并验根; ⑤写出答案.【课堂讲解】1. 当x= _____ 时,分式x+21有意义; 分解因式:a x 2-4ax+4a =______________;2. 不等式组⎩⎨⎧--≥)7(321,1x x x 的整数解集是3. 一次函数y= —x+2中,若y ﹥0,则x 的取值范围是 4. 若43==d c b a 则=++db c a 226.如果关于x 的方程31132--=-ax 有增根,则a 的值为7.如果不等式组 m x x x >-<+148 的解集是x>3,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m ≥3B m ≤3C m=3D m <38.简便计算:。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 北师大版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体会不等式也是刻画现实世界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发展符号感.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能在数轴上确定其解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3.体会不等式、方程、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简单应用.难点: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教法与学法指导:本节课总的复习思路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反思能力为主线.实现自我探索,合作交流、参与竞争、开发智力,同时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为目标.复习模式为:创设建构情境——学生独立完成小结——师生共同完成知识系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指导点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然引入师:我们已经学完了本章的全部内容,这节课大家一起来进行回顾.二、交流讨论知识建构师:.首先,同学们来简要概括一下本章的知识点有哪些?(学生踊跃发言互相补充)生:由现实生活中的不等关系推导出不等式的意义,并能根据条件列出不等式;类比等式的性质,推导不等式的有关性质以及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的异同;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求解不等式,并能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应用.师:很好.这位同学对本章知识掌握得如此熟悉,大家应该向他学习. 知识在于积累,能力在于训练,每当学完一章节内容,我们都要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知识体系,建构结构网络,查缺补漏,以求厚积薄发.现在就让我们共同对《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章进行梳理归纳,以求人人达标过关.大家有没有信心?下面我们分组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后,小组成员共同构建知识结构图,互相补充,各小组之间互相展示点评)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于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言中有对章节复习的重要性的渗透,有复习重点的渗透,从而树立了学生信心.从学生昂扬的斗志和铿锵的回答中可以看到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欲望已经被调动起来,实现了导入的目的. 以前的复习,都是老师把各章的知识网络图直接展示给学生,本章的知识网络图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本章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对本章知识的运用能力.三、范例导航突破自我(一)我的地盘我做主1.请出一道只有系数化为1的不等式,你将设置什么陷阱呢?自己先解一解,然后请对方回答,你来评判.学生可能出形如:21x>325x>4x-≥0.34x≤即系数可能多种多样,也许是正数、负数、分数、整数等,让同学们熟练地解决,不至于出现符号失误或分子与分母颠倒的现象.2.请出一道具有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这三个步骤的不等式,总的项数不超过5项学生可能出形如:581x -< (需要移的项为常数项)582x x -> (需要移的项为未知项)5821x x -<+ (需要移的项有未知项和常数项)3.你能出一道具有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这四个步骤的不等式吗,要求小括号最多不超过2个.学生可能出形如:82)1(14->---x x x (括号前只有符号))8(2)1(414->---x x x (括号前含有系数)4.你能出一道具有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这五个步骤的不等式吗?要求分母最多不超过2个,项数不超过4项.4352->+x x (每个项均含有分母) 23154x x x ++-<-(有不含分母的项) 通过以上训练,你认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需注意哪些事项?(学生独立思考后分组交流,自由发言互相补充)设计意图:我的意图是通过学生自行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力争使各类学生均有机会参与,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自我评价、自我批判等自我调控能力,另外,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学会合作能力以及树立竞争意识.(二)看看谁最牛解下列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2(x -3)>4;(2)2x -3≤5(x -3);(3)()()22228x x ⎧+⎪⎨-+⎪⎩<x+5>2x (4)1355222334x x x x x +-⎧<⎪⎪⎨--⎪>+⎪⎩ 解:(1)去括号,得2x -6>4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x >10两边都除以2,得x >5.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下:图1-43(2)去括号,得2x -3≤5x -15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 ≤-12两边都除以-3,得x ≥4.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下:图1-44(3)⎩⎨⎧>+-+<+x x x x 28)2(35)2(2 ()()12 解不等式(1),得x <1 解不等式(2),得x >-2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不等式(1)、(2)的解集:图1-45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 <1.(4)1355222334x x x x x +-⎧⎪⎪⎨--⎪+⎪⎩<> ()()12 解不等式(1),得x <1解不等式(2),得x >2.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不等式(1)、(2)的解集:图1-46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无解.(学生自由板演,互相纠错,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教师适当引导)师: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求公共部分时要记住: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力图使学生正确的解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并能够正确地在数轴上表示它们的解集以巩固学生解不等式组的能力,了解学生的差异,好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通过学生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思,让学生主动学习.(三)直击经典“震灾无情人有情”,民政局将全市为四川受灾地区捐赠的物资打包成件,其中帐篷和食品共320件,帐篷比食品多80件.(1) 求打包的帐篷和食品各多少件?(2) 现计划租用甲、乙两种货车共8辆,一次性将这批帐篷和食品全部运往受灾地区.已知甲种货车最多可装帐篷40件和食品10件,乙种货车最多可装帐篷和食品各20件,则民政局安排甲、乙两种货车时有几种方案?请你帮助设计出来.(3) 在(2)问的条件下,如果甲种货车每辆需付运输费4000元,乙种货车每辆需付运输3600元.民政局应选择哪种方案可使运输费最少?最少运输费是多少远?(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分小组交流讨论,并展示最终结果,小组间互相比较,教师适当点评和总结)四、课堂小结,反思提高师:下面请同学们看着知识网络框架图回顾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想一想,说一说.(学生总结反思自己的所学所得,畅谈收获,拾遗补缺)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自主探究、交流、提高的过程,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听听学生的感悟、体会,以便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学习经验的获得情况. 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五、达标检测,反馈矫正1.解不等式(组)(1)4352+>-x x (2)11237x x --≤ (3)⎪⎩⎪⎨⎧->->13132x x (4)⎩⎨⎧>+≤0312x x 2.暑假,学校的老师将带领校、镇、市级“三好学生”去旅游.甲旅行社说:“其中一位带队老师买全票,全票价为240元,则其余老师和学生可享受半价优惠”; 乙旅行社说:“包括带队老师和学生全部票价6折优惠”.(1)设老师、学生数为x ,甲旅行社收费为y 1,则函数关系式y 1= .设老师、学生数为x ,乙旅行社收费为y 2,则函数关系式y 1= .(2)哪家旅行社更优惠?设计意图:通过几个练习题,检验学生掌握情况,达到教学目标,并及时在课下进行辅导和训练.六、布置作业,课后促学必做题:课本第38页 复习题 第4题.选做题:课本第38页 复习题 第5、7题.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作业布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各有收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充分放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反思能力为主线.实现自我探索,让学生合作交流、互相竞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建立知识结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系统.然后在已经对本章知识联系图进行建构的基础上,通过例题、练习的形式进行巩固复习,不必逐条讲解.同时,在题目的设置上,既灵活又全面,激发了学生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本节由于学生讨论时间的不确定性,在题目的选取上没敢选多,显得题目有些少,覆盖面也不够全面.对一些问题的考虑时间不足,学生存在的问题没有充分地暴露出来,这对今后的教学会有一定的影响.在以后要更全面的训练,不同题型要都有所体现,会让与学生的复习更有效率.。
八年级下册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 不等关系1. 一般地,用符号“<”(或“≤”), “>”(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 区别方程与不等式:方程表示是相等的关系,不等式表示是不相等的关系。
3. 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非负数 <===> 大于等于0(≥0) <===> 0和正数 <===> 不小于0 非正数 <===> 小于等于0(≤0) <===> 0和负数 <===> 不大于0 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1) 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那么a+c>b+c, a-c>b-c.(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c bc a >. (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cb c a < 2. 比较大小:(a 、b 分别表示两个实数或整式) 一般地: 如果a>b,那么a-b 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 是正数,那么a>b; 如果a=b,那么a-b 等于0;反过来,如果a-b 等于0,那么a=b; 如果a<b,那么a-b 是负数;反过来,如果a-b 是正数,那么a<b; 即:a>b <===> a-b>0 a=b <===> a-b=0 a<b <===> a-b<0 (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就可以了. 三. 不等式的解集:1.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2. 不等式的解可以有无数多个,一般是在某个范围内的所有数,与方程的解不同.3. 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①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圆圈,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②方向:大向右,小向左四. 一元一次不等式:1.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 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特别要注意,当不等式两边都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不等号的改变问题) 4. 一元一次不等式基本情形为ax>b(或ax<b)①当a>0时,解为a bx >;②当a=0时,且b<0,则x 取一切实数;当a=0时,且b ≥0,则无解;③当a<0时, 解为abx <;5. 不等式应用的探索(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列不等式解应用题基本步骤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相类似,即:①审: 认真审题,找出题中的不等关系,要抓住题中的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等含义; ②设: 设出适当的未知数;③列: 根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④解: 解出所列的不等式的解集;⑤答: 写出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 五.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定义: 由含有一个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不等式组的解集.如果这些不等式的解集无公共部分,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几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通常是利用数轴来确定. 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情况(a 、b 为实数,且a<b)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 图示叙述语言表达⎩⎨⎧>>b x ax x>bba 两大取较大 ⎩⎨⎧<<b x ax x>aba两小取小⎩⎨⎧<>b x ax a<x<bba大小交叉中间找 ⎩⎨⎧><bx ax 无解ba在大小分离没有解(是空集)第二章 分解因式一. 分解因式1.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2.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关系。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北师大版知识讲解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异同?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有哪些?
①审题,设未知数; ②找不等关系; ③列不等式; ④解不等式; ⑤写出答案.
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是:
解下列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3(2x+5)>2(4x+3); (2)10-4(x-3)≤2(x-1); (3)
(4)
1.回顾本章的知识点. 2.通过本章的学习,自己有什么收获?你感觉最困难的是什么?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部分的知识?
想一想
去分母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不等式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按要求把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法步骤
(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 (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成1
(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 (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成1 在步骤(1)和(5)中,要注意不等式号方向是否改变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回顾与思考本章知识结构图实际源自景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解不等式
解法
解法
解集
数轴表示
解集
解集
数轴表示
数轴表示
实际应用
等式基本性质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等式仍旧成立.
等式基本性质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 ,等式仍旧成立.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如果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 cm2,那么绳长
[请单击此处编辑年级、科类、科目] 第3页,共22页 [请单击此处编辑年级、科类、科目] 第4页,共22页
[请单击此处编辑年级、科类、科目] 第7页,共22页 [请单击此处编辑年级、科类、科目] 第8页,共22页
[请单击此处编辑年级、科类、科目] 第11页,共22页 [请单击此处编辑年级、科类、科目] 第12页,共22页
[请单击此处编辑年级、科类、科目] 第15页,共22页 [请单击此处编辑年级、科类、科目] 第16页,共22页
合作讨论:通过刚才的解题,你认为接不等式组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请单击此处编辑年级、科类、科目] 第19页,共22页 [请单击此处编辑年级、科类、科目] 第20页,共22页。
[知识总结]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 不等式的定义: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例如:30>、25x +≤、ab <都是不等式.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有如下三个基本性质: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用字母表示:如果>a b ,那么>a c b c ++、>a c b c --。
如果<a b ,那么<a c b c ++、<a c b c --。
不等式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用字母表示:如果>ab ,并且>0c ,那么>ac bc 、>a b c c 。
如果<a b ,并且>0c ,那么<ac bc 、<a b c c。
不等式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用字母表示:如果>ab ,并且<0c ,那么<ac bc 、<a bc c。
如果<a b ,并且<0c ,那么>ac bc 、>a bc c。
三. 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1、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例如:0是不等式>1x -的一个解,1、2、3、4、⋅⋅⋅也是不等式>1x -的解。
2、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例如:4x ≤是不等式51x -≤-的解集;不等式2>0x 的解集是所有非零实数.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口诀: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无解)]4、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八年级数学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4~6节北师大版知识精讲
初二数学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4~6节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四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五节: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第六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 教学要求:1、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
2、通过作函数图像,观察函数图像,进一步理解函数概念,体会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及一次方程的内在联系,提高识图能力。
3、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的意义,掌握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数轴表示求不等式组的解和解集的方法。
三. 重点及难点:重点:1、掌握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实际问题,初步掌握借助函数关系建立不等式的方法。
2、培养对函数图像的观察能力,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
3、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难点: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对函数图像的理解和体会。
3、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理解。
四. 课堂教学:[知识要点]知识点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1)概念: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经过化简后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且最简形式为ax>b或ax<b,其中x 是未知数,a,b是常数,且a≠0.(2)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左右两边都是整式。
不同点: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知识点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①去分母(根据不等式性质2或3)②去括号(根据去括号法则)③移项(根据不等式性质1)④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⑤把ax>b 或ax<b 化为系数为1的未知数x (根据不等式性质2或3) (2)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异同点相同点:步骤相同,都是经过变形化为左边x ,右边常数。
不同点:在进行①与⑤步变形时,要根据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的数的符号,决定是否要改变不等号方向,这正是解不等式时最易出错的地方,是解不等式的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加强运算的熟练性与准确性.
2.培养思维的全面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巩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教学难点:讨论求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中出现的所有情况,并能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具及多媒体使用准备:多媒体课件
由(2)得,两个不等式的解集中不等号的方向都是小于号,在不等式组的解集中不等号的方向取小于,而数字取比较小的数字 .
由(3)得,两个不等式的解集中不等号的方向有大于也有小于,数字 <4,并且是
x> ,x≤4,最后的结果中是x取大于小数小于大数,即 <x≤4.
由(4)得,两个不等式的解集中不等号的方向有大于也有小于,并且是x>4,x<3,因为4>3,即x应取大于4而小于3的数,而这样的数根本不存在,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无解.
认真观察刚才的例题,请大家总结一下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基本过程大致为:
1.审题、设未知数;
2.找不等关系;
3.列不等式组;
4.解不等式组;
5.根据实际情况,写出答案.
下面我们就按这样的过程来做一些练习.
三、课堂练习
1.一堆玩具分给若干个小朋友,若每人分2件,则剩余3件;若前面每人分3件,则最后一个人得到的玩具数不足2件.求小朋友的人数与玩具数.
解:(1)设有x间宿舍,则有(4x<12.5
因为x是整数,所以x=10,11,12.
因此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有10间宿舍,59名学生;第二种,有11间宿舍,63名学生;第三种,有12间宿舍,67名学生.
3.运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类比等式的性质,推导不等式的有关性质以及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的异同;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求解不等式,并能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应用.
下面我们分别详细地回顾总结.
2.重点知识讲解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大家分析得非常精彩.基本上说明了情况,下面我再系统地给大家作一总结:
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有以下四种情形.
设a<b,那么
(1)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x>b;
(2)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x<a;
(3)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a<x<b;
(4)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无解.
这是用式子表示,也可以用语言简单表述为:
2x<-1∴x> .
解:(1)不对.在不等式两边都乘以-1时,不等号的方向应改变.应为x<-1.
(2)不对.在不等式的两边都除以2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且不能丢掉“-”号,应为
2x<-1∴x<- .
(3)举例说明在数轴上如何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解下列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已知利民服装厂现有A种布料70米,B种布料52米,现计划用这两种布料生产M,N两种型号的时装共80套,已知做一套M型号时装需A种布料0.6米,B种布料0.9米,做一套N型号时装需用A种布料1.1米,B种布料0.4米,若设生产N型号的时装套数为x,用这批布料生产这两种型号的时装有几种方案?
1.解:设小朋友的人数为x,则玩具数为(2x+3)件,根据题意,得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第
教学内容:§1.6.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认知要求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因此,生产方案有五种.
(1)生产M型40套,N型40套;
(2)生产M型39套,N型41套;
(3)生产M型38套,N型42套;
(4)生产M型37套,N型43套;
(5)生产M型36套,N型44套.
四、课时小结
运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五.课后作业习题1.10
六、活动与探究
火车站有某公司待运的甲种货物1530吨,乙种货物1150吨,现计划用50节A、B两种型号的车厢将这批货物运至北京,已知每节A型货厢的运费是0.5万元,每节B节货厢的运费是0.8万元;甲种货物35吨和乙种货物15吨可装满一节A型货厢,甲种货物25吨和乙种货物35吨可装满一节B型货厢,按此要求安排A、B两种货厢的节数,共有哪几种方案?请你设计出来;并说明哪种方案的运费最少?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审题,根据具体信息列出不等式组.
教具及多媒体使用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呢?本节课我们将进行探索.
解不等式组得13≤x≤15
答:骑车的速度应当控制在13≤x≤15内.
2.例题讲解.
一群女生住若干间宿舍,每间住4人,剩19人无房住;每间住6人,有一间宿舍住不满.
(1)设有x间宿舍,请写出x应满足的不等式组;
(2)可能有多少间宿舍、多少名学生?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题,实际上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相似,因此我们有必要先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大家还记得吗?
解不等式组,得
4<x≤6
因为x是整数,所以x=5,6,则2x+3为13,15.
因此,当有5个小朋友时,玩具数为13个;当有6个小朋友时,玩具数为15个.
2.解:生产N型号的时装套数为x时,则生产M型号的时装套数为(80-x),根据题意,得
解不等式组,得40≤x≤44
因为x是整数,所以x的取值为40,41,42,43,44.
当x=28时,y=31.6
当x=29时,y=31.3
当x=30时,y=31
因此,选第三种方案,即A型货厢30节,B型货厢20节时运费最省.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第
教学内容:§1.7回顾与思考(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3.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讲授新课
1.做一做
甲以5 km/h的速度进行有氧体育锻炼,2 h后,乙骑自行车从同地出发沿同一条路追赶甲.根据他们两人的约定,乙最快不早于1 h追上甲,最慢不晚于1 h15 min追上甲.乙骑车的速度应当控制在什么范围?
请大家互相交流后列出不等式组求解.
解:设乙骑车的速度为xkm/h,根据题意,得
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题无解.
三、课堂练习
1.随堂练习:解下列不等式组
(1) (2)
2.补充练习:解下列不等式组
1. 2.
四.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下内容.
1.练习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总结了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情况.
五、.课后作业习题1.9
(1)-x=6,两边都乘以-1,得x=-6
(2)-x>6,两边都乘以-1,得x>-6
(3)-x≤6,两边都乘以-1,得x≤-6
[解](1)正确.因为符合等式的性质.
(2)、(3)错误.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在不等式两边都乘以-1,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而(2)、(3)都没改变,所以错误.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异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有哪些异同点?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三条,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两条;两个性质中在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整式时,结果相似;在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时,结果相似;在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结果不同.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法,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加强解法的熟练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全面地对所有解的情况进行总结.
二、讲授新课
1.例题:解下列不等式组
(1) (2)
(3) (4)
在做这组练习题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步骤.
两个性质可以对比如下:
等式
不等式
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例题讲解:下列方程或不等式的解法对不对?为什么?
(3)
解不等式(1),得x<1
解不等式(2),得x>-2
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不等式(1)、(2)的解集:
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1.
(4)
解不等式(1)、(2),得x<1,x>2.
4.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
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应用.
(二)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回顾本章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利用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