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第10章
第10章 锻造成形
第一节 塑性成形理论基础
第一节 塑性成形理论基础
一、塑性变形机理
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由晶内变形和晶间变形所 组成。 晶内变形是指晶粒内部的变形,主要方式为滑移和 孪生。滑移变形容易进行,是主要的变形方式;孪 生变形比较困难,是次要的变形方式。
晶间变形是指晶粒间的相对位移,包括晶粒间的 相对滑动和转动,如图5-2所示。
一、自由锻(Free Forging)
锻造是在加压设备及工(模)具的作用下,通过金 属体积的转移和分配,使坯料、铸锭产生局部或全部 的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几何尺寸、形状和质量 的锻件的加工方法。自由锻是在自由锻设备上利用简 单的通用性工具(如砧子、型砧、胎模等)使坯料变 形而获得所需的几何形状及内部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 法。
③板材冲压常用的原材料有低碳钢以及塑性高的合金钢和有 色金属,多是表面质量好的板料、条料或带料,产品重量轻、 材料消耗少、强度高、刚性好。
④冲压件的尺寸公差主要由冲模来保证,因此产品具有足够 高的精度和较低的表面粗糙度,尺寸稳定,互换性好。但冲模 制造复杂、成本高,只有在大批量生产条件下,其优越性才显 得突出。
第二节 金属塑性成形方法
(4)冲裁件的排样
排样是指落料件在条料、带料或板料上合理布置的方法。图5-31为 同一个冲裁件采用四种不同排样方式时材料消耗的对比情况。
第二节 金属塑性成形方法
(一)自由锻基本工序 4 错移
错移是指将坯料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平移错开,但 仍保持轴线平行的锻造工序。
5 锻接 锻接是指将坯料在炉内加热至高温后用锤快击,使两坯
料在固相状态下结合的方法。
6 弯曲 弯曲是指采用一定的工模具将坯料弯成规定外形的锻造
工序。
第二节 金属塑性成形方法
增材制造技术基础 第10、11章 增材制造工作岗位、增材制造行业知名人物
【思考与练习】 • 增材制造造型设计师的职责是什么 ,应当具备哪些能力? • 增材制造逆向造型设计师的职责是什么 ,应当具备哪些能力? • 增材制造模型工艺员的职责是什么 ,应当具备哪些能力? • 增材制造操作员的职责是什么 ,应当具备哪些能力? • 增材制造质检工程师的职责是什么 ,应当具备哪些能力? • 增材制造产品上色工程师的职责是什么 ,应当具备哪些能力? • 增材制造维护工程师的职责是什么 ,应当具备哪些能力? • 3D打印机开发工程师的职责是什么 ,应当具备哪些能力? • 增材制造销售员增材制造销售员的职责是什么 ,应当具备哪些能力?
卢秉恒生于安徽亳州; • 1967年,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毕业; • 1986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曾赴美国 Michigan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及客座研究;
• 1991年 ,获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 突出贡献的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获得者 ”荣誉称号; • 2000年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5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同年,当选为中 国工程院院士;
3D打印机开发工程师
• 3D打印开发工程师属于增材制造研发岗位。 该岗位主要负责3D打印设备的开发设计 , 需 要对3D打印机的结构进行设计 ,对核心模块 进行开发 , 并对所研发的3D打印设备进行测 试与调整 。3D打印开发工程师需要具备一定 的开发经验 ,具备面向对象与数据库的设计 能力,能够使用开发和调试工具, 同时也需 要具备一定的美学素养与创新能力。
• 1994年 , 回到中国并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一年后破格 晋升教授;
• 2005年 ,成功实现三种激光快速成型钛合金结构件在两种飞机上的装机 应用 ,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飞机钛合金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装机应 用技术的国家;
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技术教案
教案(理论课)2010~2011学年第2学期课程名称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教学系机械工程系授课班级焊接091主讲教师晏丽琴职称讲师培黎工程技术学院二○一一年二月课程基本情况系主任:年月日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材料加工概述一、材料加工概述二、材料加工的基本要素和流程第二节材料成形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发展概况一、凝固成形的基本问题和发展概况二、塑性成形的基本问题和发展概况三、焊接成形的基本问题和发展概况四、表面成形的基本问题和发展概况第三节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绪论学习思考问题·材料加工的基本要素和流程是什么?·材料成形存在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本课程的性质和基本任务是什么?一、材料加工概述任何机器或设备,都是由许许多多的零件装配而成的。
这些零件所用材料有金属材料,也有非金属材料。
零件或材料的加工方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以下4类:(1)成形加工:用来改变材料的形状尺寸,或兼有改变材料的性能。
主要有凝固成形、塑性成形、焊接成形、粉末压制和塑料成形等。
(2)切除加工:用于改变材料的形状尺寸,主要有车、铣、刨、钻、磨等传统的切削加工,以及直接利用电能、化学能、声能、光能进行的特殊加工,如电火花加:[、电解加工、超声加工和激光加工等。
(3)表面成形加工:用来改变零件的表面状态和(或)性能,如表面形变及淬火强化、化学热处理、表面涂(镀)层和气相沉积镀膜等。
(4)热处理加工:用来改变材料或零件的性能,如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根据零件的形状尺寸特征、工作条件及使用要求、生产批量和制造成本等多种因素,选择零件的加工方法,以达到技术上可行、质量可靠和经济上合理。
零件制成后再经过检验、装配、调试,最终得到整机产品。
二、材料加工的基本要素和流程材料加工方法的种类虽然繁多,但通过对每种材料加工方法的过程分析表明,它们都可以用建立在少数几个基本参数基础上的统一模式来描述。
该模式便于对各种加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横向比较。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一、二章(绪论+铸造成型):1缩孔、缩松:液态金属在凝固的过程中,由于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因而在铸件最后凝固部位出现大而集中的孔洞,这种孔洞称为缩孔,细小而分散的孔洞称为缩松。
2顺序凝固:指采用各种措施保证铸件结构各部分,从远离冒口部分到冒口之间建立一个逐渐递增的温度梯度,实现由远离冒口的部分最先凝固再向冒口方向顺序凝固的凝固方式。
3同时凝固:由顺序凝固的定义可得。
4偏析:铸件凝固后截面上不同部位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偏析。
5:宏观偏析:其成分不均匀现象表现在较大尺寸范围,也称为区域偏析。
6微观偏析:指微小范围内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
7流动性:液态金属自身的流动能力称为“流动性”。
8充型能力: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叫充型能力。
9正偏析:当溶质的分配系数K>1的合金进行凝固时,越是后来结晶的固相,溶质的浓度越低,这种成分偏析称之为正偏析。
10逆偏析:当溶质的分配系数K<1的合金进行凝固时,越是后来结晶的固相,溶质的浓度越高,这种成分偏析称之为逆偏析。
11:自由收缩:铸件在铸型中收缩仅受到金属表面与铸型表面的摩擦阻力时,为自由收缩。
12:受阻收缩:如果铸件在铸型中的收缩除了受到金属表面与铸型表面的摩擦阻力,还受到其他阻碍,则为受阻收缩。
13:析出性气孔:溶解于熔融金属中的气体在冷却和凝固的过程中,由于溶解度的下降而从合金中析出,当铸件表面已凝固,气泡来不及排除而保留在铸件中形成的气孔。
14:反应性气孔:浇入铸型的熔融金属与铸型材料、芯撑、冷铁或熔渣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体在、铸件中形成的孔洞,称为反应气孔。
15:侵入性气孔:浇注过程中熔融金属和铸型之间的热作用,使型砂和型芯中的挥发物挥发生成,以及型腔中原有的空气,在界面上超过临界值时,气体就会侵入金属液而不上浮逸出而形成的气孔。
三章(固态材料塑性成型)1金属塑性变形: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产生预期的变形,以获得所需形状、尺寸和力学性能的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答案_第2版_施江澜_赵占西主编-推荐下载
第一章金属液态成形1.什么是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它与合金的流动性有何关系?不同化学成分的合金为何流动性不同?为什么铸钢的充型能力比铸铁差?1 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是指熔融合金充满型腔,获得轮廓清晰、形状完整的优质铸件的能力。
2 流动性好,熔融合金充填铸型的能力强,易于获得尺寸准确、外形完整的铸件。
流动性不好,则充型能力差,铸件容易产生冷隔、气孔等缺陷。
3 成分不同的合金具有不同的结晶特性,共晶成分合金的流动性最好,纯金属次之,最后是固溶体合金。
4 相比于铸钢,铸铁更接近更接近共晶成分,结晶温度区间较小,因而流动性较好。
2. 既然提高浇注温度可提高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但为什么又要防止浇注温度过高?浇铸温度过高会使合金的收缩量增加,吸气增多,氧化严重,反而是铸件容易产生缩孔、缩松、粘砂、夹杂等缺陷。
3. 缩孔和缩松的存在会减小铸件的有效承载面积,并会引起应力集中,导致铸件的力学性能下降。
缩孔大而集中,更容易被发现,可以通过一定的工艺将其移出铸件体外,缩松小而分散,在铸件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对于一般铸件来说,往往不把它作为一种缺陷来看,只有要求铸件的气密性高的时候才会防止。
4 液态合金充满型腔后,在冷却凝固过程中,若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缩减的体积得不到补足,便会在铸件的最后凝固部位形成一些空洞,大而集中的空洞成为缩孔,小而分散的空洞称为缩松。
浇不足是沙型没有全部充满。
冷隔是铸造后的工件稍受一定力后就出现裂纹或断裂,在断口出现氧化夹杂物,或者没有融合到一起。
出气口目的是在浇铸的过程中使型腔内的气体排出,防止铸件产生气孔,也便于观察浇铸情况。
而冒口是为避免铸件出现缺陷而附加在铸件上方或侧面的补充部分。
逐层凝固过程中其断面上固相和液相由一条界线清楚地分开。
定向凝固中熔融合金沿着与热流相反的方向按照要求的结晶取向进行凝固。
5. 定向凝固原则是在铸件可能出现缩孔的厚大部位安放冒口,并同时采用其他工艺措施,使铸件上远离冒口的部位到冒口之间建立一个逐渐递增的温度梯度,从而实现由远离冒口的部位像冒口方向顺序地凝固。
固态材料的连接成形技术
• 1)常用粘接剂及应用
•
环氧粘接剂可用于金属与金属、金属与非金属、非金属与非金属等材
料的粘接。已广泛用于航空工业、汽车制造、电子装配、农机维修、机械
制造、土木建筑等。
• 2)粘接成形技术过程包括:
• 粘接接头的设计(见P355),表面处理(见P356),粘接剂的准备,涂 胶,固化。
本章重点
焊接接头形成的物理、冶金过程以及焊接接 头的组织与性能;掌握控制焊接质量的内在因素 ,防止焊接缺陷的产生。能够分析和拟订一般焊 接件的焊接工艺,包括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电 焊条的选择,接头设计,焊接工艺性以及焊接件 结构工艺性分析等。了解各种焊接方法的实质, 针对不同材料的焊接特点,选用合适的焊接方法。
低碳钢焊接接头的组织变化
4)焊接应力与变形 焊接过程中,焊缝就相当于一个加热的杆件,焊缝周围部分可看成是具有 一定的刚性拘束,焊缝(杆件)受热时不能自由伸长,冷却时不能自由收缩,这 样最终在焊缝处产生拉应力,而周围金属产生压应力。刚性约束越大,最终产 生的应力越大。 若焊接构件刚性不足,承受不了焊接应力就会产生变形,焊件通过变形可削 弱焊接应力状态。如果焊接应力超过焊接材料的强度极限,焊接件不仅发生变 形,而且还会产生裂纹,尤其是低塑性材料更易开裂。 焊接应力产生的结果,就会导致变形,应力和变形的存在影响了焊接件的 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降低了承载能力,甚至产生裂纹。因此,应通过合理的 结构设计和必要的工艺措施两方面来减小焊接应力与变形,如通过采用合理的 焊接顺序(拼板时,应先焊错开的短焊缝,后焊直通的长焊缝),焊接前预热, 加热适当的部位(减小焊缝热胀冷缩的阻碍),锤击焊缝,去应力退火等措施来 消除焊接应力和变形。 5)焊接缺陷 对各种焊接缺陷的特征、成因(见P327表10-4)、危害及 防止措施应有一基本了解。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金属液态成形1.①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是指熔融合金充满型腔,获得轮廓清晰、形状完整的优质铸件的能力。
②流动性好,熔融合金充填铸型的能力强,易于获得尺寸准确、外形完整的铸件。
流动性不好,则充型能力差,铸件容易产生冷隔、气孔等缺陷。
③成分不同的合金具有不同的结晶特性,共晶成分合金的流动性最好,纯金属次之,最后是固溶体合金。
④相比于铸钢,铸铁更接近更接近共晶成分,结晶温度区间较小,因而流动性较好。
2.浇铸温度过高会使合金的收缩量增加,吸气增多,氧化严重,反而是铸件容易产生缩孔、缩松、粘砂、夹杂等缺陷。
3.缩孔和缩松的存在会减小铸件的有效承载面积,并会引起应力集中,导致铸件的力学性能下降。
缩孔大而集中,更容易被发现,可以通过一定的工艺将其移出铸件体外,缩松小而分散,在铸件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对于一般铸件来说,往往不把它作为一种缺陷来看,只有要求铸件的气密性高的时候才会防止。
4 液态合金充满型腔后,在冷却凝固过程中,若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缩减的体积得不到补足,便会在铸件的最后凝固部位形成一些空洞,大而集中的空洞成为缩孔,小而分散的空洞称为缩松。
浇不足是沙型没有全部充满。
冷隔是铸造后的工件稍受一定力后就出现裂纹或断裂,在断口出现氧化夹杂物,或者没有融合到一起。
出气口目的是在浇铸的过程中使型腔内的气体排出,防止铸件产生气孔,也便于观察浇铸情况。
而冒口是为避免铸件出现缺陷而附加在铸件上方或侧面的补充部分。
逐层凝固过程中其断面上固相和液相由一条界线清楚地分开。
定向凝固中熔融合金沿着与热流相反的方向按照要求的结晶取向进行凝固。
5.定向凝固原则是在铸件可能出现缩孔的厚大部位安放冒口,并同时采用其他工艺措施,使铸件上远离冒口的部位到冒口之间建立一个逐渐递增的温度梯度,从而实现由远离冒口的部位像冒口方向顺序地凝固。
铸件相邻各部位或铸件各处凝固开始及结束的时间相同或相近,甚至是同时完成凝固过程,无先后的差异及明显的方向性,称作同时凝固。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1-1 机械零件在工作条件下可能承受哪些负荷?这些负荷对零件产生什么作用?答:机械零件在工作条件下可能承受到力学负荷、热负荷或环境介质的作用(单负荷或复合负荷的作用)。
力学负荷可使零件产生变形或断裂;热负荷可使零件产生尺寸和体积的改变,产生热应力,热疲劳,高温蠕变,随温度升高强度降低(塑性、韧性升高),承载能力下降;环境介质可使金属零件产生腐蚀和摩擦磨损两个方面、对高分子材料产生老化作用。
1-3 σs、σ0.2和σb含义是什么?什么叫比强度?什么叫比刚度?答:σs-P s∕F0,屈服强度,用于塑性材料。
σ0.2-P0.2∕F0,产生0.2%残余塑性变形时的条件屈服强度,用于无明显屈服现象的材料。
σb-P b∕F0,抗拉强度,材料抵抗均匀塑性变形的最大应力值。
比强度-材料的强度与其密度之比。
比刚度-材料的弹性模量与其密度之比。
思考1-1、1-2.2-3 晶体的缺陷有哪些?可导致哪些强化?答:晶体的缺陷有:⑴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和置换原子,是导致固溶强化的主要原因。
⑵线缺陷——位错,是导致加工硬化的主要原因。
⑶面缺陷——晶界,是细晶强化的主要原因。
2-5 控制液体结晶时晶粒大小的方法有哪些?答:见P101.3.4.2液态金属结晶时的细晶方法。
⑴增加过冷度;⑵加入形核剂(变质处理);⑶机械方法(搅拌、振动等)。
2-8 在铁-碳合金中主要的相是哪几个?可能产生的平衡组织有哪几种?它们的性能有什么特点?答:在铁-碳合金中固态下主要的相有奥氏体、铁素体和渗碳体。
可能产生的室温平衡组织有铁素体加少量的三次渗碳体(工业纯铁),强度低塑性好;铁素体加珠光体(亚共析钢),珠光体(共析钢),珠光体加二次渗碳体(过共析钢),综合性能好;莱氏体加珠光体加二次渗碳体(亚共晶白口铸铁),莱氏体(共晶白口铸铁),莱氏体加一次渗碳体(过共晶白口铸铁),硬度高脆性大。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课件
d. 提高铸型和型芯的退让性;浇注后尽早开型 e. 提高铸型温度 f. 去应力退火
(2)变形 ①变形方向
受拉部位趋于缩短; 受压部位趋于伸长 例如:T形梁 平板件
返 回
②防止措施 a. 反变形法。例如:床身铸件 b. 设置工艺筋
c. 去应力退火或自然时效
反变形量
(3)铸件的裂纹 ①热裂 a. 特征:裂纹短、形状曲折、缝隙宽、缝内呈氧化色 b. 影响因素: 合金性质和铸型阻力
返 回
c. 防止措施 选择结晶温度范围窄、收缩率小的合金 合理设计铸件结构 改善砂型和砂芯的退让性 严格限制钢和铸铁中硫的含量 ②冷裂 a. 特征:裂缝细小,表面光滑,呈连续圆滑曲线或直 线状,有金属光泽或呈轻微氧化色 b. 防止措施
减小铸造应力或降低合金的脆性
严格控制钢和铸铁中磷的质量分数
返 回
由于铸件壁厚不均匀,各部分冷却速度不同,以致 在同一时期内铸件各部分收缩不一致而引起的应力 a. 形成机理 b. 应力分布规律 厚壁或心部—拉应力; 薄壁或表层—压应力
返 回
c. 应力大小 ②机械应力
铸件壁厚差愈大 合金的线收缩率愈高 弹性模量愈大
热应力愈大
上型
铸件因收缩受到铸型、型 芯及浇注系统的机械阻碍而 产生的应力 特点:拉应力或剪切应力; 临时应力 ③减小和消除应力的措施 a. 铸件壁厚尽量均匀 b. 尽量选用线收缩率小、弹性模量小的合金
返 回
糊状(体积)凝固方式; 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
(4)缩孔防止措施 ①“定向(顺序)凝固”。安放冒口 定向凝固特点: 有效地消除缩孔、缩松;
铸件易产生内应力、变 形和裂纹;
工艺出品率低;切削费工 应用:用于收缩较大、凝固温度范围较小的合金。 如铸钢、高牌号的灰铸铁、铝青铜等铸件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第十章锻压生产
第一节 金属的锻造性能
一、金属的塑性变形概述 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对于单晶体是由于金属原子某晶面两侧受切应力
作用产生相对滑移,或晶体的部分晶格相对于某晶面沿一定方向发生切变, 即滑移理论和孪生理论。
二、热锻、冷锻、温锻、等温锻
从金属学的观点划分锻压加工的界限为再结晶温度。 1.热锻 在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锻造工艺称为热锻。在变形过程中 冷变形强化和再结晶同时存在,属于动态再结晶。 2.冷锻 在室温下进行的锻造工艺称为冷锻。冷锻可以避免金属加热出现 的缺陷,获得较高的精度和表面质量,并能提高工件的强度和硬度。但冷 锻变形抗力大,需用较大吨位的设备,多次变形时需增加再结晶退火和其 它辅助工序。目前冷锻主要局限于低碳钢、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薄件及小 件加工。 3.温锻 在高于室温和低于再结晶温度范围内进行的锻造工艺称为温锻。 与热锻相比,坯料氧化脱碳少,有利于提高工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与冷 锻相比,变形抗力减小、塑性增加,一般不需要预先退火、表面处理和工 序间退火。温锻适用于变形抗力大、冷变形强化敏感的高碳钢、中高合金 钢、轴承钢、不锈钢等。 4.等温锻 在锻造全过程中,温度保持恒定不变的锻造方法称为等温锻。
避免锥形、楔形结构
三、自由锻零件结构工艺性
3、应避免圆柱面与圆柱面、圆柱面与棱柱面相交; 避免圆柱面与圆柱面、圆柱面与棱柱面相交
三、自由锻零件结构工艺性 4、零件上不允许有加强筋;
三、自由锻零件结构工艺性 5、对横截面尺寸相差很大或形状复杂的零件,应尽可能分别对其进 行锻造,然后用螺纹连接。
如下图:螺纹连接
(四)高合金钢的锻后冷却 由于高合金钢的导热性差,塑性低,终锻温度较高,如果冷却速度
快,会因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使锻件出现裂纹。因此,终锻后应尽快采取 工艺措施保证锻件缓慢冷却。
材料成型技术-第一章-材料成形技术基础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概 述
一、材料成形的发展历史
❖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烧制
❖ 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冶铸
❖ 铁器时代:钢铁的铸造、锻造、焊接
❖ 近、现代:塑料制品、现代陶瓷制品的成 形、复合材料制品成形。
青铜器时代(Bronze Age):
巨型司母戊鼎(河南安阳晚商遗址)
湖北江陵楚墓出土越王勾践宝剑
除了课堂讲授之外,还应对本课程的电化教学、 多媒体CAI、现场参观、课堂讨论和实验教学等 给以充分重视并积极参与。
本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在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课 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都会一再用到,应充分利用 这些机会来对其反复练习,扎实掌握,巩固提高, 真正做到以用促学,学以致用。
七、教材及参考书
❖ 教材:
❖ 据统计:
占全世界总产量将近一半的钢材是通过焊接制成构 件或产品后投入使用的;
在机床和通用机械中铸件质量占70~80%; 农业机械中铸件质量占40~70%; 汽车中铸件质量占约20%,锻压件质量约占70%; 飞机上的锻压件质量约占85%。
发电设备中的主要零件如主轴、叶轮、转子等均为 锻件制成;
家用电器和通信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是冲压件和 塑料成形件。
❖ 2、注重与以前所学课程的配合、交叉和衔接
把握材料使用特性与成形技术、材料成分/组织、性能 的关系,将本课程与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 础、金工实习等课程的融合、交叉和衔接,系统的掌 握材料及其成形方法的选择。
使用特性
成形技术
性能 成分/组织
❖ 3、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密切联系生产实际。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学习中 要坚决摒弃那种“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观念, 既不要因为课程中没有太多深奥的理论和公式而 轻视它,也不要由于自身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经 验而对其产生畏难心理。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材料成形技术是指通过对材料进行加工、变形或组装,使其得到所需形状和性能的一种技术。
在现代制造业中,材料成形技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涉及到诸多工业领域,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
因此,对材料成形技术的基础知识有着深入的了解,对于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材料成形技术的基础包括材料的性能和特性。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这决定了它们在成形过程中的行为。
例如,金属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塑性和导热性,适合进行锻造、压铸等成形工艺;而塑料材料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腐蚀性,适合注塑、挤出等成形工艺。
因此,了解材料的性能和特性对于选择合适的成形工艺至关重要。
其次,材料成形技术的基础还包括成形工艺的原理和方法。
成形工艺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对材料进行加工、变形或组装的方法。
常见的成形工艺包括锻造、压铸、注塑、挤出等。
每种成形工艺都有其独特的原理和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产品要求进行选择。
同时,了解成形工艺的原理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成形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要点,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另外,材料成形技术的基础还包括成形设备和工具的选择和运用。
不同的成形工艺需要配备相应的设备和工具,如锻造需要锻压机、冲压需要冲床、注塑需要注塑机等。
选择合适的成形设备和工具,并正确地进行操作和维护,对于保证成形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最后,材料成形技术的基础还包括对成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缺陷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在实际生产中,成形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和缺陷,如气孔、裂纹、变形等。
了解这些问题和缺陷的成因,以及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材料成形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材料的性能和特性、成形工艺的原理和方法、成形设备和工具的选择和运用,以及对成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缺陷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这些基础知识对于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成形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完整版)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型技术基础
§1-1 材料原子(或分子)的相互作用
1、离子键 当正电性金属原子与负电性非金属
原子形成化合物时,通过外层电子的重 新分布和正、负离子间的静电作用而相 互结合,故称这种结合键为离子键。
离子晶体硬度高,强度大,脆性大。 如氯化钠,陶瓷。
18
2、共价键 当两个相同的原子或性质相差不大的
原子相互接近时,它们的原子间不会有电 子转移。此时原子间借共用电子对所产生 的力而结合,这种结合方式称为共价键。
14
3.陶瓷材料 ① 普通陶瓷—主要为硅、铝氧化物的硅酸盐材料. ② 特种陶瓷—高熔点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
等烧结材料。 ③ 金属陶瓷—用生产陶瓷的工艺来制取的金属与
碳化物或其它化合物的粉末制品。 4.复合材料 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 ①按基体相种类分:聚合物基、金属基、 陶瓷基、 石墨基等。 ②按用途分:结构、功能、智能复合材料。
15
本部分重点
1)工程材料的概念
– 制造工程结构和机器零件使用的材料
2)工程材料的分类
• 金属材料
钢铁材料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 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 橡胶等
• 陶瓷材料 • 复合材料
16
第一章 工程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1-1 材料原子(或分子)的相互作用
当大量原子(或分子)处于聚集状态时, 它们之间以键合方式相互作用。由于组成 不同物质的原子结构各不相同,原子间的 结合键性质和状态存在很大区别。
8
绪论
一、材料的发展史
材料(metals) 是人类用来制作各种产品的物质,是 先于人类存在的,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 反映人类社会文明的水平。
1 . 石器时代 :古猿到原始人的漫长进化过程。原料: 燧石和石英石。 2. 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末期开始用火烧制陶器。 3. 青铜器时代:夏(公元前2140年始)以前就开始了 4. 铁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21年)开始 大量使用铁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Θf(Θm)和Θd 可用来衡量塑料的注射成型性能, Θf(Θm) 低时,有利于熔融,生产时耗能少;Θf(Θm)温度区间大时,
塑料熔体的热稳定性好,可在较宽温度范围内变形和流动 塑料的成型方法有很多,其中主要有:注射(塑)成型、 挤出成型、压缩成型、压铸成型、吹塑成型等。据统计,目 前注射制品约占所有塑料制品总产量的30%,占工程塑料制品 的80%,故注射成型是一种最主要的成型方法
注塑成型过程 a)加热熔融塑化 b)充模、压实、保压、倒流 c)冷却定型、脱模 1-料斗 2-机筒 3-喷嘴 4-分流锥 5-柱塞
10§10-3 注射成型及其模具
塑料在注射机筒内经过加热、塑化达到流动状态后,由模具的浇注 系统进入模具型腔,最终冷却定形的过程称为浇注过程。该过程可分为 充模、压实、保压、倒流和冷却五个阶段。如图示为一个注射周期内压 力随时间变化曲线。 OA段为塑料熔体在注射 压力p1作用下,从料筒计 量室流入型腔始端的时间 AB段 熔 体充满 型腔, 此 时注射压力达到最大值 BC段是熔体的压实阶段, 注射压力用于压实熔体 CD段为保压阶段 E时刻熔体在浇口处凝固, 封断流动 EF段为冷却定形阶段
称为聚合物熔体的表观粘度。它表征的是非牛顿流体在外力作用下 的抗切应变的能力 • • • 粘度是描述塑料熔体流变行为最重要的参数 对于牛顿流体,其粘度h为一个不变常量 对于非牛顿流体,其表观粘度ηα受多种因素影响
10§10-2 塑料成型理论基础
在聚合物流变学理论中,凡是服从指数流动规律的非牛顿流体统称为粘 性流体。根据n的取值范围可将粘性流体分为三类: n<1时,称为假塑性液体,绝大多数聚合物熔体与溶液的流动都接近 于假塑性流体 n>1时,称为膨胀性液体 n=1时,且只有切应力达到或超过一定值后才能流动的,称为 Bingham体
大分子链结构的类型
10- 塑料的组成、 §10-1 塑料的组成、分类及主要的成型方法
二、塑料的分类 按制造方法分:聚合树脂塑料和缩聚树脂塑料两类 按成形性能分: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类 按用途分: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和特殊用途塑料等
常用塑料名称及英文代号
10- 塑料的组成、 §10-1 塑料的组成、分类及主要的成型方法
推出机构设在定模的注射模具
1-支架 2-支撑板 3-成型镶件 4-螺钉 5-动模板 6-螺钉 7-推件板 8-拉杆 9-定模板 10-定模座板 11-凸模 12-导柱
10§10-3 注射成型及其模具
7)无流道凝料注射模具:通过采用对流道加热和绝热的方 法来保证从注射机喷嘴到浇口处之间的塑料保持熔融状态。 称为热流道注射模具
10§10-3 注射成型及其模具
一、注塑成型过程
图是注射成型过程示意图。成型时,先将粉状或粒状物料从料斗送 入高温机筒内加热熔融塑化使之成为粘流态熔体,然后在柱塞或螺杆的 高压推动下以很大的流速通过喷嘴注射进入温度较低的闭合模具中。熔 体在压力作用下充满型腔并被压实,经过一段保压后柱塞或螺杆回程。 此时,熔体可能从型腔向浇注系统倒流。冷却定型后开启模具,制品便 可从模腔中脱出。
三、塑料的可加工性及主要成型方法
随温度升高,聚合物将呈现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三种状态
聚合物的物理状态与温度的关系 1-线性非结晶聚合物;2-线形聚合物;3-金属
10- 塑料的组成、 §10-1 塑料的组成、分类及主要的成型方法
玻璃态是聚合物的使用状态, Θ g 称为玻璃化温度,为衡量制 品使用范围的标致之一,Θg越高,制品对环境温度适应性越 强 Θf为粘流温度,是聚合物从高弹态转为粘流态的温度 Θm 为熔点,是聚合物的熔融温度 Θd 为热分解温度,是聚合物高温下开始分解的温度
•
10§10-2 塑料成型理论基础
取向的影响因素有: 取向的影响因素有:
• 塑料熔体的加工温度,提高加工温度有利于产生解除取向效 应 • 聚合物分子松弛时间,结晶型塑料松弛时间短容易使取向冻 结,其取向成熟高于无定形塑料 • 模具温度低时熔体冷却速度加快,冷冻取向效应提高塑料比 热大,热导率低会降低熔体冷却速度,有利于取向的解除 • 注射压力可提高熔体的切应力和剪切速率,有助于分子取向 • 大浇口冷却慢,浇口封闭晚,取向作用加强 • 快速充模使制品表面层分子取向增高,中心部位取向减弱
10§10-2 塑料成型理论基础
层流流速分布模型
10§10-2 塑料成型理论基础
塑料成形中,大多数塑料熔体都是非牛顿流体,它们中大部分近似 服从指数流动规律:
dν n τ = Kγ& = K ( ) dt
n
式中:K-稠度系数,n-非牛顿系数 指数流动规律也可表示为:
τ = η aγ&
& n−1 τ = Kγ
第十章 塑料成型技术
10- 塑料的组成、 §10-1 塑料的组成、分类及主要的成型方法
一、塑料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塑料是以人工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添加一定数量的稳定剂、 填充剂、增塑剂、润滑剂、着色剂、固化剂等助剂的高分子混 合物 低分子化合物单体经过聚合反应转变成大分子物质,其原子以 共价键的方式形成大分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不低于104 聚合物所含单元的数量N,称为聚合度,N越大,聚合物的相对 分之质量越高 聚合物大分子均为长链状结构,容易弯曲。其链状结构有线性 、支链型和体型三种类型,如图示
无流道凝料注射模具 1-动模座 2-垫板 3-推板 4-固定板 5-顶杆 6-支撑板 8-动模板 9-凸模 10 -导柱 11-定模板 12-凹模 13-垫板 14-喷嘴 15-热流道板 16-加热器孔 17- 定模座板 18-绝热层 19-主流道衬套 20-定位环 21-二级喷嘴
带活动镶件的注射模具 1-顶杆底板 2-顶杆固定板 3-顶杆 4-弹簧 5-支架 6-支撑板 7-动模板
10§10-3 注射成型及其模具
4)带抽芯的注射模具:当塑料制品上有侧孔或侧凹时,在模具内可设置 由斜导柱或斜滑块等组成的侧向分型抽芯机构,它能使侧型芯作横向移动
带侧向分型抽芯的注射模具
10§10-3 注射成型及其模具
10§10-2 塑料成型理论基础
2.聚合物取向:聚合物的大分子及其链段或结晶聚合物的微 2.聚合物取向: 聚合物取向 晶粒子在应力作用下形成的有序排列叫做取向。 • • • • 塑料在成形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类型的取向。一种是流 动取向,另一种是拉伸取向 取向会使制品产生明显的各向异性。 其不利之处为增加了制品翘曲的可能性 有利之处为制品受力方向与取向方向一致可改善制品 质量。同时使结晶提前,使制品密度和强度都相应提 高 另外,取向程度的提高会使线收缩率增加,线膨胀系 数也随之变化
5)自动卸螺纹注射模具:对带有内(外)螺纹的塑料制品, 可在模具中设置转动的螺纹型芯(型环),利用机械的旋转 运动或往复运动将螺纹制品脱出
自动卸螺纹的注射模具 1-定模型板 2-衬套 3-动模板 4-定距螺纹 5-支撑板 7-螺纹型芯 8-注射机合模螺杆
6-支架
10§10-3 注射成型及其模具
6)推出机构设在定模:由于注射机推出液压缸在动模一侧, 因此塑料制品开模后常留在动模侧。对有些要求制品留在定模 的注射模具,应在定模一侧设置推出机构,以便将制品从定模 内推出。
10§10-3 注射成型及其模具
立式双分型面注塑模 1-支架 2-凸模 3-支撑板 4-动模板 5-推件板 6-导柱 7-限位钉 8-弹簧 9-定距拉板 10-主流道衬套 11-定模座 12-中间板 13-导柱 14-顶杆 15-顶杆 固定板 16-顶杆底板
10§10-3 注射成型及其模具
3)带活动镶件的注射模具:对于复杂结构的塑料制品,由于无法通过简单 的分型从模具中取出制品,因此可在模具中设置活动镶件和活动侧向型芯, 脱模时必须将它们连同制品一起移出模外,然后用手工或简单工具将它们与 制品分开,因此,这类模具的生产效率不高,常用于小批量的试生产
与冲压模具比较,浇注系统、温度调节系统、侧向 分型与侧向抽芯机构等三部分为注射成型模具所特有。
10§10-3 注射成型及其模具
卧式多腔单分型面注射模 a)合模成形,b)开模顶出 1-拉料杆 2-顶杆 3-导柱 4-凸模 5-凹模 6-冷却水管 7-浇口8-分流道 9-主流道 10- 冷料穴 11-定位环 12-主流道衬套 13-定模座14-定模板 15-动模板(凸模固定板) 16-支撑板 17-动模座18-顶杆固定板 19-顶杆底板
10§10-3 注射成型及其模具
2.注射模具分类 2.注射模具分类 1)单分型面注射模具:简单而又常用的一类。型腔的 一部分(型芯)在动模上,另一部分(凹模)在定模上。 主流道设在定模一侧,分流道设在分型面上。开模后由 于动模上拉料杆的拉料作用以及制品因收缩包紧在型芯 上,制品连同凝料留在动模一侧,动模上设有推出机构, 用于推出制品和流道内的凝料 2)双分型面注射模具(图):双分型面注塑模以两个 不同的分型面分别取出流道凝料和塑料制品。与两板式 的单分型面注塑模具相比,双分型面注塑模具在动模板 与定模板之间增加了一块可以移动的中间板(又名浇口 板),故又称三板式模具
不同类型流体的流动曲线
不同类型流体的流变曲线
10§10-2 塑料成型理论基础
表观粘度影响因素分析: 表观粘度影响因素分析: 1)聚合物结构和其他组分的影响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体的粘度和非牛顿性越 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的聚合物,其粘度对剪切 速率的敏感性较大,非牛顿性也较强 2)温度的影响 在粘流态,热塑性塑料熔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呈指 数规律降低,但不同熔体粘度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不同 3)压力的影响 随外部压力增大,熔体受压缩体积减少,分子间作用 力增加致使粘度也随之增大。由于塑料熔体的压缩率 不同,不同熔体的粘度对压力的敏感性也不同 4)剪切速率的影响 塑料熔体的表观粘度随着剪切速率或切应力的增大而 减少,不同种类的塑料对剪切速率的敏感性不同
10§10-2 塑料成型理论基础
二、塑料成形过程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1.聚合物的结晶: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聚合物分子在空 1.聚合物的结晶: 聚合物的结晶 间作规则性的排列称为结晶 • 聚合物结晶态与低分子物质结晶有很大区别,主要表现 为晶体不整齐、结晶不完全、结晶速度慢、没有明晰的 熔点等。其形态常为球晶,用结晶度来表示其程度。一 般聚合物的结晶度为10%~60% • 结晶度的提高可增加聚合物密度、抗拉强度、刚度和热 变形温度,但降低了聚合物冲击韧性。由于结晶时形成 球晶,致使制品的透明度降低。另外结晶度提高会在制 品内产生较高的附加应力而引起制品翘曲 • 在塑性加工中影响结晶度的因素有:温度及冷却速度、 熔融温度与熔融时间和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