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课堂笔记

合集下载

分子生物学笔记

分子生物学笔记

1.原核DNA复制特点1)复制起始在拓扑异构酶I的作用下解开DNA负超螺旋后,与解链酶共同作用,在复制起点处解开双链,解链过程中SSB蛋白稳定被解开的单链保证局部不恢复回双链。

解链过程中需要ATP提供能量。

解链后,由引发酶直接在DNA前导链模板上合成引物;由蛋白n、n`、n``、DnaB、C、I共同组成引发体在后随链上合成引物RNA。

2)复制延伸延伸过程中,前导链连续延伸;后随链上,引发体延5`→3`方向前进并合成RNA引物,再由DNA聚合酶Ⅲ断断续续合成小的DNA片段。

小片段上RNA引物被RNase H降解,DNA片段被DNA聚合酶I连接成完整DNA链。

3)复制终止当复制叉遇到由22个碱基组成的Ter序列时,Ter-Tus复合物使DnaB停止DNA解链,阻挡复制叉前移。

在反方向复制叉到达后,停止复制,其间50-100bp 未被复制的片段由DNA修复机制补齐。

然后两条链分开,并在拓扑异构酶Ⅳ作用下使复制叉解体,释放子链。

2.原核RNA转录1)模板识别原核RNA聚合酶可直接与启动子区结合,完成转录起始2)转录起始RNA聚合酶先与启动子可逆结合,形成封闭复合物。

之后DNA双链构象发生变化,封闭复合物转为开放复合物,使RNA聚合酶结合的DNA序列中有一小段双链被解开。

解链后,开放复合物与最初两个NTP 结合形成磷酸二酯键并转变为RNA 聚合酶-DNA- 新生RNA 链三元复合物。

之后,转录起始后直到形成 9个核苷酸短链是通过启动子阶段,此时RNA聚合酶一直处于启动子区,新生的 RNA链与 DNA模板链的结合不够牢固,很容易从DNA链上掉下来并导致转录重新开始。

一旦RNA聚合酶成功地合成 9个以上核苷酸并离开启动子区,转录就进入正常的延伸阶段。

3)转录延伸当RNA聚合酶催化新生RNA链长度超过9-10个核苷酸时,σ因子脱离转录复合物,RNA聚合酶离开启动子,核心酶延模板移动使新生RNA链不断延伸。

4)转录终止RNA聚合酶碰到终止信号后,与模板脱离并释放新生RNA。

分子生物学考试整理笔记

分子生物学考试整理笔记

分⼦⽣物学考试整理笔记第⼀章1.请定义DNA重组技术和基因⼯程技术。

DNA重组技术:是将不同的DNA⽚段按照⼈们的设计定向连接起来,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的,产⽣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

基因⼯程技术:是将不同的DNA⽚段按照⼈们的设计定向连接起来,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的,产⽣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

还包括其他可能使⽣物细胞基因组结构得到改造的体系。

第⼆章2.什么是核⼩体?简述其形成过程。

由DNA和组蛋⽩组成的染⾊质纤维细丝是许多核⼩体连成的念珠状结构。

核⼩体是由H2A,H2B,H3,H4各两个分⼦⽣成的⼋聚体和由⼤约200bp的DNA组成的。

⼋聚体在中间,DNA分⼦盘绕在外,⽽H1则在核⼩体外⾯。

每个核⼩体只有⼀个H1。

所以,核⼩体中组蛋⽩和DNA的⽐例是每200bpDNA有H2A,H2B,H3,H4各两个,H1⼀个。

⽤核酸酶⽔解核⼩体后产⽣只含146bp核⼼颗粒,包括组蛋⽩⼋聚体及与其结合的146bpDNA,该序列绕在核⼼外⾯形成1.75圈,每圈约80bp。

由许多核⼩体构成了连续的染⾊质DNA细丝。

核⼩体的形成是染⾊体中DNA压缩的第⼀阶段。

在核⼩体中DNA盘绕组蛋⽩⼋聚体核⼼,从⽽使分⼦收缩⾄原尺⼨的1/7。

200bpDNA完全舒展时长约68nm,却被压缩在10nm的核⼩体中。

核⼩体只是DNA压缩的第⼀步。

核⼩体长链200bp→核酸酶初步处理→核⼩体单体200bp→核酸酶继续处理→核⼼颗粒146bp3. 简述DNA的⼀,⼆,三级结构的特征DNA⼀级结构:4种核苷酸的的连接及排列顺序,表⽰了该DNA分⼦的化学结构DNA⼆级结构:指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盘绕所⽣成的双螺旋结构DNA三级结构:指DNA双螺旋进⼀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4.原核⽣物DNA具有哪些不同于真核⽣物DNA的特征?(1)结构简练:原核DNA分⼦的绝⼤部分是⽤来编码蛋⽩质,只有⾮常⼩的⼀部分不转录,这与真核DNA的冗余现象不同。

分子生物学笔记

分子生物学笔记

分子生物学笔记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DNA的组成DNA的融解温度Tm,高GC含量使得DNA的Tm升高,以及GC的体积较小,使得测得密度较大DNA变性的条件:有机化合物,高pH,低盐浓度探针和DNA杂交基因组是一个生物体的所有遗传信息的集合。

染色体的组成:DNA、蛋白质、RNA组蛋白Histones:五种H1、H2A、H2B、H3、H4核小体核心由8个组蛋白组成H2A、H2B、H3、H4各两个(组蛋白八聚体)146bpDNA核小体核心+H1+linkerDNA组成了染色体组蛋白的修饰乙酰化:转录激活,结构变松散DNA复制半保留复制DNA聚合酶只能从5‘到3’合成DNA(前导链)2. 3‘到5’的DNA聚合酶移动是半不连续复制(后随链,也是从5’-3‘合成)冈崎片段(DNA+RNA引物),后随链绕DNA聚合酶一圈,使得两者的复制方向相同细菌的后随链片段约1000nt,真核细胞中约200nt3. 引物和模板依赖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合成DNA,必须前面由10-12nt的RNA引物提供3’羟基引物酶在合成DNA前加上一小段RNA引物复制叉两条母链解开时形成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拓扑异构酶(DNA旋转酶,gyrases):去除DNA的超螺旋结构DNA解旋酶(DNA helicase):DnaB作用以及DnaA、DnaC等其他蛋白质SSBP:单链结合蛋白,稳定解旋后的单链引物酶:合成RNA引物,需要引发体DNA聚合酶Ⅲ(原核):同时合成两条链,链伸长DNA聚合酶Ⅲ:从5‘-3’合成DNA片段,然后删去RNA引物(具有核酸外切酶5‘-3’活性),发生缺口平移(缺口出现在引物和冈崎片段之间)DNA连接酶:去除引物后,连接冈崎片段和之前合成的片段滑动夹:保持DNA聚合酶不从DNA上掉下来端粒酶(telomerase):DNA复制酶只能5‘-3’合成DNA片段,因此DNA两端5’的RNA引物去除后不能让DNA聚合酶Ⅲ生成替换RNA引物的DNA片段(末端隐缩)。

分子生物学课堂笔记

分子生物学课堂笔记

分子生物学真核生物的基因1.真核生物基因组的一般特点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一般比较庞大,远大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

真核生物的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储存于细胞核内。

真核基因组存在着许多重复序列,重复次数可达几百万以上。

绝大多数真核生物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为断裂基因,即结构基因是不连续排列的,中间由插入序列隔开。

真核生物基因组中不编码的区域多于编码区域。

真核生物不仅含有核内染色体DNA,还有核外细胞器DNA、核外细胞器有线立体DNA和叶绿体DNA。

`2.断裂基因(不连续基因)interrupted or discontinuous genesSV40A蛋白基因含有一段346NT的间隔区。

每个活性珠蛋白基因含有两个间隔区。

卵清蛋白基因含有7个插入序列被分成八段。

`3.基因家族与基因簇gene family & gene cluster定义:真核生物基因组中许多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基因在染色体上成串存在,这样的一组基因称为基因家族。

多基因家族是真核生物基因组织的一个重要特征。

多基因家族在基因组中的分布情况不同,有些基因成串排列集中在一条染色体上,集中成簇的一组基因形成基因簇。

也称串联重复基因(见后)。

如组蛋白基因, rRNA基因, tRNA基因等。

而有些基因家族成员不集中排列,而是分散在基因组的不同部位。

如干扰素,珠蛋白,生长激素,SOX 基因家族。

在多基因家族中,有些成员不具有任何功能,这类基因叫假基因(pseudogene)。

4.串联重复基因`特征:A. 各成员间有高度的序列一致性或完全相同。

B. 拷贝数高,几十个至几百个。

因其在细胞中的需要量很大。

C. 非转录的间隔区短而一致。

`组蛋白基因五种组蛋白基因彼此靠近构成一个重复单位。

许多这样的重复单位串联在一起,构成组蛋白基因簇。

`rRNA基因原核生物有三种rRNA:5S,16S,23S真核生物有四种rRNA:5.8S,18S,28S, 5S主体rRNA:三种主体rRNA基因组成重复单位,转录出一个45SrRNA,经转录后处理切除间隔区成为18S,5.8S,28S 三种rRNA。

分子生物学笔记

分子生物学笔记

1、分子生物学(狭义):即在核酸与蛋白质水平上研究基因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包括RNA转录、蛋白质翻译),基因表达的调控以及基因的突变与交换的分子机制。

2、分子生物学(广义):即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或用分子的术语描述生物现象的学科。

3、克里克认为分子生物学基于两个基本原理:①序列假说:是指核酸片段的特异性完全由其碱基序列决定,而且这种序列是某一蛋白质氨基酸的密码。

②中心法则:是指DNA的遗传信息经RNA一旦进入蛋白质,也就不可能再行输出。

4、分子生物学作为所有生命物质的共性学科所遵循的三大原则:①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是相同的。

共同的核酸语言,即构成核酸大分子的单体均是A、T(U)、C、G;共同的蛋白质语言,构成蛋白质大分子的单体均是20种基本氨基酸。

②生物大分子单体的排列(核苷酸,氨基酸)决定了生物性状的差异和个性特征。

③生物遗传信息的表达的中心法则相同。

5、生物学的三大发现:DNA 双螺旋结构的揭示、遗传密码子的破译、信使RNA的发现。

奠定了DNA-RNA-蛋白质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

第二章:基因概念的演变与发展1、遗传学家摩尔根根据对果蝇的遗传试验提出了基因是:基因像念珠(bead)一样孤立地呈线状一样排列在染色体上,是具有特定功能、能独立发生突变和遗传交换的、“三位一体”的、最小的遗传单位。

2、等位基因:是指野生型基因(A)发生突变后形成的突变基因(a),它与野生型基因位于相同染色体的同一基因座位上。

当野生型基因(A)向不同方向发生突变形成不同状态的等位基因,又总称为复等位基因。

3、拟等位基因:将紧密连锁、控制同一性状的非等位基因定义为拟等位基因。

4、科学家们通过对噬菌体突变体与表型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提出了顺反子理论:顺反子是基因的同义词,认为基因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最小遗传单位。

在一个基因内可以发生突变、重组(交换)。

该理论认为:基因(即顺反子)是染色体上的一个区段,在一个顺反子内有若干个交换单位,最小的交换单位称为交换子;在一个顺反子中有若干个突变单位,最小的突变单位被称为突变子。

现代分子生物学笔记朱玉贤

现代分子生物学笔记朱玉贤

第一章绪论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含义 (p8)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

分子生物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分子生物学是由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学、以至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综合融会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凝聚了不同学科专长的科学家的共同努力。

它虽产生于上述各个学科,但已形成它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手段,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关系最为密切 :生物化学是从化学角度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它着重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分子的结构、转变与新陈代谢。

传统生物化学的中心内容是代谢,包括糖、脂类、氨基酸、核苷酸、以及能量代谢等与生理功能的联系。

分子生物学则着重阐明生命的本质----主要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与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生命信息的传递和调控。

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关系也十分密切:传统的细胞生物学主要研究细胞和亚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探讨组成细胞的分子结构比单纯观察大体结构能更加深入认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因此现代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应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

分子生物学则是从研究各个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入手,但各个分子不能孤立发挥作用,生命绝非组成成分的随意加和或混合,分子生物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各生物分子间的高层次组织和相互作用,尤其是细胞整体反应的分子机理,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向细胞生物学的靠拢。

第一章序论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用事实证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

指出:物种的变异是由于大自然的环境和生物群体的生存竞争造成的,彻底否定了“创世说”。

达尔文第一个认识到生物世界的不连续性。

意义: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及其唯物主义的物种起源理论,是生物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创举之一,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建立及其意义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共同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第九版笔记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第九版笔记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第九版笔记1. 引言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生命活动的基本原理及相关分子机制。

第九版笔记是这一领域的经典教材,涵盖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最新发展,对于理解细胞的生物化学过程、基因调控和蛋白质功能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2. 基本概念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类)的结构和功能、细胞代谢途径及信号传导等。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基本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及其调控机制。

3.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细胞中最重要的大分子,它们承担着多种生物学功能,如酶催化、结构支持、信息传递等。

了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对于深入理解细胞活动至关重要。

第九版笔记中对蛋白质结构的描述非常详细,包括了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等方面的内容,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基础知识。

4. 基因调控基因调控是细胞命运决定和分化的重要过程,也是许多疾病发生的基础。

第九版笔记中对基因调控的机制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包括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以及转录调控和表观遗传调控。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基因调控在细胞内部是如何进行的,为后续的疾病研究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5. 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重要工具,它们包括了PCR、基因克隆、蛋白质纯化等技术手段。

第九版笔记中对这些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为我们理解和运用这些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总结与展望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第九版笔记涵盖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细胞的生物化学过程、基因调控和蛋白质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应该注重对这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不断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个人观点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是一门既有理论深度又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学科,它为我们揭示了细胞的奥秘和生命的本质。

《分子生物学导论》笔记_学习笔记

《分子生物学导论》笔记_学习笔记

《分子生物学导论》笔记第一章:分子生物学概述1.1分子生物学的定义与发展1.2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对象1.3分子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4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性第二章:DNA的结构与功能2.1DNA的双螺旋结构2.2DNA的复制机制2.3DNA的修复与重组2.4DNA的功能与基因表达第三章:RNA的类型与作用3.1信使RNA(mRNA)3.2转运RNA(tRNA)3.3核糖体RNA(rRNA)3.4小RNA及其功能第四章:蛋白质的合成与功能4.1转录与翻译过程4.2蛋白质的结构层次4.3蛋白质的折叠与修饰4.4蛋白质的功能与作用机制第五章:基因调控机制5.1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概念5.2转录因子与增强子5.3表观遗传学与基因表达5.4RNA干扰与基因沉默第六章:分子生物学的应用6.1分子生物学在医学中的应用6.2分子生物学在农业中的应用6.3分子生物学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6.4未来发展与挑战第1章:分子生物学概述分子生物学的定义与发展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分子基础的科学,主要关注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

其核心内容包括DNA、RNA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

分子生物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显微镜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对细胞组成的认识逐渐深入。

1940年代,随着DNA的双螺旋结构被发现,分子生物学开始正式形成。

关键概念包括:DNA(脱氧核糖核酸):遗传信息的载体,结构为双螺旋。

RNA(核糖核酸):在基因表达中起到中介作用,主要类型有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和核糖体RNA(rRNA)。

蛋白质:由氨基酸构成,承担细胞内外的多种功能。

重要发展里程碑: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

1961年,霍普金斯等人发现RNA的转译机制。

1970年代,基因工程技术的引入,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应用。

考点:分子生物学定义的准确描述DNA、RNA和蛋白质的基本功能和相互关系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影响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核酸(DNA和RNA)、蛋白质、酶及其相互作用。

分子生物学笔记

分子生物学笔记

1、Allele(等位基因):是指位于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同一个性状的基因。

2、Cistron(顺反子):是基因的同义词,是染色体上的一个区段,在一个顺反子内有若干个交换单位,即交换子(recon);在一个顺反子中有若干个突变单位,即突变子(muton),它的提出是对“基因概念”的一种修正。

3、Operon(操纵子):为了使基因表达调控更有效,生物体往往将功能相关的一组基因连续排列,协调控制它们的表达,组成一组连续排列,协调表达的基因组,即操纵子。

(必考)4、Gene(基因):是指可遗传的,可自我复制,可表达功能,可以突变的,最小的功能单位。

5、RNA与DNA在结构上的差别:RNA中的核糖的2'位含有OH基,DNA中没有;RNA碱基中没有胸腺嘧啶T,只有尿嘧啶U;RNA分子多为单链分子,DNA分子为双琏分子;RNA分子的化学稳定性差,易发生降解;RNA与DNA在功能上的差别: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代谢和遗传;RNA在细胞中mRNA、tRNA和rRNA,其中mRNA,作为DNA转录的产物,直接翻译蛋白质,是DNA和蛋白质之间的信使,起到遗传信息的传递作用,tRNA在翻译中将携带氨基酸与核糖体结合,起到运输氨基酸的载体作用,rRNA又叫核糖体RNA,与核糖体的合成有关,是核糖体的成分之一,也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6、双螺旋(double helix)的结构特点:每一单链具有5'→ 3'极性;两条单链间以碱基间的氢键连接;两条单链,极性相反,反向平行;以中心为轴,向右盘旋(B-form);双螺旋中存在大沟(2. 2nm)和小沟(1. 2nm)7、维持双螺旋结构的作用力:(注意一下影响双螺旋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横向作用力——氢键和碱基堆积力(非特异性结合力,同一条核苷酸链中,相邻碱基的疏水作用力和范德华力)→弱键,可加热解链纵向作用力——磷酸酯键→强键,需酶促解链8、Tm值(变性/熔解/退火温度):DNA的双螺旋结构降解一半时的温度或OD增加值的中点温度(一般为85-95℃)影响Tm值的因素:☆在A, T, C, G 随机分布的情况下,GC%愈高,Tm值愈大,GC%愈低,Tm值愈小☆GC%含量相同的情况下,AT形成变性核心,变性加快,Tm值小,碱基排列对Tm 值具有明显影响(除变性核心外)相同的碱基组成,不同的排列,碱基堆积力不同☆对于大片段D.S. DNA分子,片段长短对Tm值的影响较小, 与组成和排列相关,而对于小于100bp 的D.S DNA分子,片段愈短,变性愈快,Tm值愈小☆变性液中含有尿素,酰胺等有机试剂,可与碱基间形成氢键,从而改变碱基对间的氢键,一般Tm值可降至40℃左右☆盐浓度的影响,由于单链DNA主链的磷酸基团,而使DNA存在负电荷的静电斥力,会导致两条单链DNA的分离,而Na盐的浓度可以消除DNA单链上磷酸基团间的静电斥力,使DNA趋于稳定☆极端pH条件的影响,改变氢键的形成与结合力总之,一切减弱氢键,减弱碱基堆积力的因素均将使Tm值降低9、变性与复性变性:D.S. DNA经加温,极端pH,尿素,酰胺变为S.S. DNA的过程复性:变性条件解除后S.S. DNA重新变为D.S. DNA复性过程依赖于单链分子间的随机碰撞10、超螺旋结构的形成规律:L=T+W (L:双链DNA的交叉数,T:双链DNA的缠绕数,W:超螺旋的数目)W=负值(negative superhelix)W =正值( positive superhelix)11、生物体内主要是以右旋B—DNA为主,且生物体内DNA多数以负超螺旋(松弛态)存在(见书47)12、目前,仅在生活在极端高温环境下(如温泉)中的嗜热微生物体内发现了正超螺旋(紧缩态)DNA,是由于高温容易使DNA变性,双链解开。

研究生-分子生物学Ⅱ笔记整理版

研究生-分子生物学Ⅱ笔记整理版

分子生物学Ⅱ专题一细胞通讯与细胞信号转导(一)名词解释(1)信号分子(signal molecule):是指在细胞间或细胞内进行信息传递的化学物质。

(2)受体(receptor):是指细胞中能识别信息分子,并与之特异结合、引起相应生物效应的蛋白质。

(3)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是指使蛋白质磷酸化的酶。

(二)简答分析(1)细胞通讯的方式及每种作用方式的特点。

答:细胞通讯方式细胞间隙连接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化学通讯各类方式特点①两个相邻的细胞以连接子相联系;②细胞间的直接通讯方式。

①细胞通过其表面信号分子(受体)与另一细胞表面的信号分子(配体)选择性地互作,最终产生细胞应答;②细胞间的直接①细胞分泌一些化学物质(如激素)至细胞外,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靶细胞,调节其功能;②细胞间的间接接通讯方式;③包括内分泌,旁分泌和通讯方式。

自分泌三种形式。

(2)膜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途径的基本规律。

答:配体→膜受体→第二信使→效应蛋白→效应。

(3)试以肾上腺素、干扰素、胰岛素、心纳素为例,阐述其信息转导过程。

答:①肾上腺素:cAMP-PKA途径;过程:首先肾上腺素与其受体结合,使G蛋白被激活;然后G蛋白与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相互作用,后者将ATP转化为cAMP;最后cAMP磷酸化PKA,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②胰岛素:受体型TPK途径;过程:胰岛素与其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可使其受体中的TPK激活,随后通过下游的Ras途径继续传递信号,直至发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③干扰素:Jak-STAT途径;过程:首先干扰素与受体结合导致受体二聚化,然后受体使JAK(细胞内TPK)激活,接着JAK将下游的STAT磷酸化形成二聚体,暴露出入核信号,最后STAT进入核内,调节基因表达,产生生物学效应。

④心钠素:cGMP-PKG途径;过程:心钠素与其受体结合,由于该受体属于GC型酶偶联受体,具有鸟苷酸环化酶的的活性,因此结合后可直接将GTP转化为cGMP,进而激活下游的PKG,最终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

分子生物学核心笔记

分子生物学核心笔记

医学分子生物学九阴真经第一章~第八章酶。

然后再病毒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病毒基因组基因genes:基因是负责编码RNA或一条多肽链DNARNA为模板合成出负链,在以负链为模板复制病毒片段,包括编码序列、编码序列外的侧翼序列及插入RNA,并以复制的病毒RNA和衣壳蛋白自我装配成序列。

是决定遗传性状的功能单位。

为成熟的病毒颗粒。

这些病毒称为单股正链RNA病结构基因structure genes:基因中编码RNA或蛋白毒。

2单股负链RNA病毒需要先合成与其互补的质的DNA序列称为结构基因。

MRNA:先以病毒基因组RNA为模板转录生成互补基因组genome:一个细胞或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

RNA,再以这个互补RNA作为mRNA翻译出遗传密(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码所决定的蛋白质。

3、双链RNA病毒基因组含有正、和。

)真核生物基因组是指一套完整单倍体DNA(染负两条RNA链。

4、部分RNA病毒基因组可以被反色体DNA)和线粒体DNA的全部序列,包括编码序转录为DNA:有一类特殊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即列和非编码序列。

逆转录病毒,在这些病毒颗粒中带有依赖RNA的GT-AG法则:真核生物基因的外显子与内含子接头DNA聚合酶,即逆转录酶,能使RNA反向转录生成处都有一段高度保守的一致性序列,即:内含子5’DNA。

逆转录病毒基因组一般包括三个基本的结构基端大多数是以GT开始,3’端大多是以AG结束。

因,即:gag,pol,env,分别编码核心蛋白、逆转录酶端粒:以线性染色体形式存在的真核基因组DNA末和膜蛋白。

三、DNA 病毒基因组有环状DNA分子和端都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叫端粒。

该结构是一段DNA线性DNA分子。

四、其他:形式多样、大小不一、序列和蛋白质形成的一种复合体,仅在真核细胞染色基因重叠;、动物/细菌病毒与真核/原核基因相似:内体末端存在。

端粒DNA由重复序列组成,人类端粒含子;具有不规则的结构基因;基因编码区无间隔:一端是TTAGGG另一端是AATCCC. 通过宿主及病毒本身酶切;无帽状结构;结构基因没操纵子:是指数个功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串联在一有翻译起始序列。

高三生物分子生物学知识点全面攻略

高三生物分子生物学知识点全面攻略

高三生物分子生物学知识点全面攻略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专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点是高考成功的关键。

本文将为你详细解析高三生物分子生物学知识点,帮助你全面攻略这一部分。

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1.1 蛋白质•氨基酸的种类、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翻译)•蛋白质的结构层次•蛋白质的功能多样性1.2 核酸•核苷酸的种类和组成•核酸的结构和功能•遗传信息的传递(中心法则)•反转录和RNA干扰技术1.3 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和功能•脂质的分类、结构和功能2. 酶与代谢2.1 酶的本质和作用机制•酶的分类和特点•酶的作用机制(底物诱导的酶构象变化、催化循环等)2.2 细胞代谢•糖酵解途径•三羧酸循环(TCA循环)•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3.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调控3.1 遗传信息的传递•孟德尔遗传定律•染色体遗传学•基因的结构与功能•遗传密码子和反密码子3.2 基因表达调控•转录的调控•翻译的调控•非编码RNA的作用4. 分子生物学技术4.1 PCR技术•PCR原理•PCR试剂和酶的作用•PCR的应用领域4.2 基因克隆与表达•克隆载体和克隆策略•基因表达载体构建•蛋白质表达与纯化4.3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系统•基因敲除和基因敲入5. 生物制药与生物工程•重组蛋白药物的制备•疫苗的研发与应用6. 分子生物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肿瘤分子生物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研究分子生物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掌握其基本知识点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的详细解析,希望你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为高考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 例题1: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问题描述:某蛋白质由5种不同的氨基酸组成,每种氨基酸的侧链有不同的功能。

分子生物学笔记

分子生物学笔记

老九笔记之分子生物学上篇来源:唐骋的日志DNA的复制DNA Polymerize:DNA的复制、修复原核生物DNA Pol I:DNA校对、修复、切除RNA引物DNA Pol II:没啥用DNA Pol III:DNA复制主力DNA Pol IV:DNA修复DNA Pol V:SOS!!!真核生物DNA Polα:细胞核DNA复制起始DNA Polβ:细胞核DNA修复DNA Polγ:线粒体DNA复制和修复DNA Polδ:细胞核DNA复制DNA Polε:细胞核DNA复制和修复DNA解链酶:结合DNA、结合NTP、水解NTP,5’ →3’解链,沿着解链方向移动原核生物:DnaB、Rep、UvrD等SSB:与DNA单链解和,防止其复性。

DNA拓扑异构酶(DNA topoisomerase,TOP):I型(I和III):断开单链/II型(II和I V):断开双链,主要DNA引发酶(primase):合成RNA引物的RNA Polymerize其它:DNA连接酶(Ligase)、RNase(原核,切除RNA引物)、[RNase1/FEN1 or FEN1 /Dna2](真核,切除RNA引物)、解旋酶(Helicase)、尿嘧啶-DNA-糖苷酶(Ung-ase,切除打酱油的尿嘧啶)、端粒酶(TTT,“滑动”机制)复制机制原核生物,酶与主要蛋白:DNA解旋酶(HDP):一种II型DNA topoisomerase,开路先锋DnaA:复制起始因子,识别OriC序列DnaB:DNA解链酶DnaC:召唤DnaB到复制叉DnaG:PrimaseDnaT:辅助DnaCHU:结合DNA使之弯曲PriA:将SSB装配到单链DNA上PriB 、PriC:引发体的装配,具体功能不明Ligase:缝合冈崎片段DNA topoisomerase IV:分离子代DNARep:DNA解链酶Tus:复制终止DNA Pol I、DNA Pol I I、SSB、TOP IV:见上原核生物染色体DNA复制历程:OriC序列:复制起始区IHF:整合宿主因子,辅助DnaA复制复合体(replisome):TOPI、TOPII、DnaB、DnaC、PriA、DNA Pol I、DNA Pol III、ligase、HDP、Ung-ase引发体(Primosome):priA、PriB、PriC、、DnaB、DnaC、DnaT、(DnaG)Ter位点:终止区——TerF,TerB,TerC / TerA,TerD,TerETus蛋白:抑制DnaB的解链活性,阻止复制叉前进TOP IV & XerCD:识别终止区的dif位点,分开子代和亲代DNA原核生物滚环复制(RC复制,噬菌体、质粒,真核生物中用来迅速增加拷贝数):RF-DNA:复制型双链DNAA蛋白:识别RF-DNA的特殊序列,切开正链,开始滚环复制。

分子生物学辅导笔记

分子生物学辅导笔记

(前4章注意概念就行了,重点是转座子,RNA编辑)Chapter1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特点本章应掌握的基本概念细胞核基因组的大小;C值矛盾;重复序列;基因家族;真核基因的断裂结构基因家族(gene family) 指核苷酸序列或编码产物的结构具有一定程度同源性的一组基因。

假基因(pseudogene) 在多基因家族中有的成员并不能表达出有功能的产物。

1、核酸序列相同:即为多拷贝基因如rRNA基因家族,tRNA基因家族,组蛋白基因家族。

2、核酸序列高度同源:如人类生长激素基因家族包括三种激素的基因,人生长激素、人胎盘促乳素和催乳素,它们之间高度同源。

3、编码产物有同源功能: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可能较低,但基因编码的产物具有高度保守的功能区。

如src癌基因家族4、编码产物具有小段保守基序:有些基因家族中各成员的DNA序列可能不明显相关,而所编码的产物却有共同的功能特征,存在小段保守的氨基酸基序。

基因超家族(gene superfamily) 指一组由多基因家族及单基因组成的更大的基因家族,它们的结构有不同的同源性,但功能并不一定相同。

如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

真核基因的断裂结构断裂基因(split gene) 基因与基因间的非编码序列为间隔DNA( spacer DNA).内含子(intron)无编码意义的DNA片段外显子(extron)具有编码意义的DNA片段Chapter2 叶绿体基因组本章应掌握的基本概念叶绿体DNA的信息含量;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叶绿体基因的组成;(记忆每个大标题,了解就可以了)叶绿体基因的一些结构特征。

★p33. RNA编辑Chapter3线粒体基因组本章应掌握的基本概念.线粒体基因组的大小;.线粒体基因组的组织结构;.线粒体基因组的组成;.线粒体基因的一些特征;.★p44. RNA编辑;(注意概念,分类,★意义).遗传信息在基因组之间的流动。

(适当关注)Chapter4可移位遗传因子.本章应掌握的基本概念.可移位因子的类型;.转座子;.LTR逆转录转座子;.无LTR逆转录转座子;转位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 可移动的基因成分,指能在一个DNA分子内部或两个DNA分子之间移动的片段。

现代分子生物学_复习笔记教学内容

现代分子生物学_复习笔记教学内容

现代分子生物学_复习笔记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含义及主要研究内容1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的基本含义⏹广义的分子生物学: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

⏹狭义的分子生物学:偏重于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的复制、转录、表达和调控等过程,也涉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1.1 分子生物学的三大原则1) 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是相同的2) 生物遗传信息表达的中心法则相同3) 生物大分子单体的排列(核苷酸、氨基酸)的不同1.3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基因的表达调控●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第二节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1 准备和酝酿阶段⏹时间: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初。

➢确定了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实验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实验二: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实验RNA也是重要的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过程2 建立和发展阶段⏹1953年Watson和Crick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作为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的里程碑。

⏹主要进展包括:❖遗传信息传递中心法则的建立3 发展阶段⏹基因工程技术作为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深入认识生命本质并能动改造生命的新时期开始。

⏹第三节分子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思考⏹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有哪些?⏹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列举5~10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简要说明其贡献。

第二章染色体与DNA第一节染色体1.作为遗传物质的染色体特征:⏹分子结构相对稳定⏹能够自我复制⏹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整个生命过程;⏹能够产生遗传的变异。

2 真核细胞染色体组成(1) DNA(2) 蛋白质(包括组蛋白和非组蛋白)(3) 少量的RNA组蛋白:呈碱性,结构稳定;与DNA结合形成、维持染色质结构,与DNA含量呈一定的比例非组蛋白:呈酸性,种类和含量不稳定;作用还不完全清楚3.染色质和核小体染色质是一种纤维状结构,由最基本的单位—核小体(nucleosome)成串排列而成的。

分子生物学笔记完全版

分子生物学笔记完全版

分子生物学笔记第一章基因的结构第一节基因和基因组一、基W(gene)是合成一种功能蛋白或RNA分子所必须的全部DNA序列.一个典型的真核基因包括①编码序列-外显子(exon)②插入外显子之间的非编码序列-内合f(intron)③5」端和3■-端非翻译区(UTR)④调控序列(可位于上述三种序列中)绝大多数真核基因是断裂基M(split-gene),外显子不连续。

二、基因组(genome) 一特定生物体的整套(讯倍体)遗传物质的总和.基因组的大小用全部DNA的碱基对总数表示。

人基因组3X1 09(30亿bp).共编码约10万个基[大1。

每种真核生物的单倍休基閃组中的全部DNA呈称为C值,与进化的复朵性并不一致(C-value Paradox)o人类基因组讣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基伏I组学(genomics),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 genomics)和功能基伏I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o 白质组(proteome)和贵白质组学(proteomics)第二节真核生物基因组一、真核生物基伙I组的特点:,①真核基因组DNA在细胞核内处于以核小体为基本单位的染色体结构中.②真核基因组中.编码序列只占整个基因组的很小部分(2-3%).三. 基因家族(genefamily) —组功能相似且核琶酸序列具有同源性的基因.可能由某一共同祖先基W(ancestral gene) 经重复(duplication)和突变产生。

基因家族的特点:①基I大I家族的成员可以串联排列在一起•形成基伙I簇(gene cluster)或串联重复基因(tandemly repeated genes),如rRNA. tRNA和组蛋白的基加②有些基閃家族的成员也可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如珠蛋白基乩③有些成员不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这种基因称为假基因(Pseudogene)・屮亦表示与茁相似的假基I大1・四. 超基因家族(Supergene family , Superfamily)由基因家族和单基閃组成的大基因家族,结构上有程度不等的同源性,但功能不同.第四节细菌和病毒基因组一. 细菌基因组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生物学真核生物的基因1.真核生物基因组的一般特点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一般比较庞大,远大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

真核生物的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储存于细胞核内。

真核基因组存在着许多重复序列,重复次数可达几百万以上。

绝大多数真核生物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为断裂基因,即结构基因是不连续排列的,中间由插入序列隔开。

真核生物基因组中不编码的区域多于编码区域。

真核生物不仅含有核内染色体DNA,还有核外细胞器DNA、核外细胞器有线立体DNA和叶绿体DNA。

`2.断裂基因(不连续基因)interrupted or discontinuous genesSV40A蛋白基因含有一段346NT的间隔区。

每个活性珠蛋白基因含有两个间隔区。

卵清蛋白基因含有7个插入序列被分成八段。

`3.基因家族与基因簇gene family & gene cluster定义:真核生物基因组中许多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基因在染色体上成串存在,这样的一组基因称为基因家族。

多基因家族是真核生物基因组织的一个重要特征。

多基因家族在基因组中的分布情况不同,有些基因成串排列集中在一条染色体上,集中成簇的一组基因形成基因簇。

也称串联重复基因(见后)。

如组蛋白基因, rRNA基因, tRNA基因等。

而有些基因家族成员不集中排列,而是分散在基因组的不同部位。

如干扰素,珠蛋白,生长激素,SOX 基因家族。

在多基因家族中,有些成员不具有任何功能,这类基因叫假基因(pseudogene)。

4.串联重复基因`特征:A. 各成员间有高度的序列一致性或完全相同。

B. 拷贝数高,几十个至几百个。

因其在细胞中的需要量很大。

C. 非转录的间隔区短而一致。

`组蛋白基因五种组蛋白基因彼此靠近构成一个重复单位。

许多这样的重复单位串联在一起,构成组蛋白基因簇。

`rRNA基因原核生物有三种rRNA:5S,16S,23S真核生物有四种rRNA:5.8S,18S,28S, 5S主体rRNA:三种主体rRNA基因组成重复单位,转录出一个45SrRNA,经转录后处理切除间隔区成为18S,5.8S,28S 三种rRNA。

核仁:核中rRNA基因大量地转录成RNA,由于其染色性质与DNA不同,在光学显微镜下形成特殊的区域,这一结构,称为核仁(nucleole)。

含有rDNA串联重复单位的染色体称为核仁组织者(nucleoolar organizers)。

`tRNA基因tRNA长约70-80bp,其基因约长140bp。

TRNA也是串联重复排列,但个重复单位中各个tRNA基因可以相同可以不相同。

``5.细胞器基因真核生物细胞器中有两类细胞器能够携带遗传物质。

动物生殖细胞中只有卵子才有线立体基因,而精子缺乏。

线立体DNA多为环状非重复DNA序列。

属于核外DNA。

线粒体和叶绿体均编码自身所需的某些蛋白质以及tRNA和rRNA,其余均由核基因编码。

细胞器有自己的蛋白质合成器。

只有两种rRNA。

哺乳为12S和16S,酵母为18S 和21S(含有一内含子)。

tRNA比核内编码的tRNA小。

酵母DNA为84kb。

其上面的基因有三个特点。

哺乳动物线立体DNA不同于酵母。

人体线立体基因排列非常紧密。

人类线立体DNA为16.569kb。

含37个基因;13个蛋白质基因;1个cytb 基因;2个ATP酶亚基基因;3个CO亚基基因(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7个NADH脱氢酶亚基基因;2个rRNA基因:12S rRNA、16S rRNA;22个tRNA基因。

3.4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真核生物DNA复性动力学`真核生物染色体上的单一序列和重复序列以及卫星DNA单一序列又称非重复序列轻度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高度重复序列卫星DNA的等级结构及其起源和进化`染色质和核小体染色质核小体着丝粒端粒DNA复制、转录与翻译4.1 DNA复制一. DNA的半保留复制Watson &Crick 最早提出DNA 的半保留复制机制。

即是:DNA分子的双螺旋在复制时分开,各自作为新链合成时的模板,复制后,每一个新的双链DNA 分子都是由一条亲链和一条新合成的子链组成的。

合成过程中亲链和子链间严格的碱基配对是DNA复制的基础。

图示DNA复制(Meselson-Stahl实验——Cscl超离心显示不同比重DNA带)二. 复制原点,方向和方式或DNA复制是从特定的位点开始并按特定的方向进行实验证明,DNA分子复制时不是随机起始的,而是从特定的位点开始的,这一特定的位点叫做复制起始点或复制原点,常用ori 或o 表示。

许多生物的复制点都是DNA呼吸作用强烈的区段,即是经常开放的区段(frequently opening region )亦即富含A,T的区段。

这一区段产生瞬时单链与SSB蛋白(single-stranded DNA binding protein)结合,对复制的起始十分重要。

复制从特定的位置开始,大多数双向进行,也有一些单向的或以不对称的双向方式进行。

在复制原点双链DNA解旋形成复制叉。

在复制叉处,新合成的子链DNA以各自的亲链为模板,总是从5'-3'方向合成。

复制叉是不对称的,即两条新合成的链中,一条链是连续合成,叫前导链(leading strand ),另一条链是在模板DNA指导下,通过一个叫DNA 引发酶的蛋白质,在特定的间隔区先合成大约10个NT 的RNA引物为DNA聚合酶提供3‘——OH,然后合成一个称之为冈崎片段的不连续的DNA片段,再经专门的DNA修复系统,去除RNA引物,再经DNA连接酶通过磷酸二酯键将其连起来,完成该子链的合成,这一条链叫后随链(lagging strand)。

依据DNA合成的起始方式,复制分为两种类型:复制叉式(包括复制)和滚环式复制又叫复制。

三. DNA复制的酶学是一个复杂的酶学过程,需要30多种酶而后蛋白质的参与,构成复制体(replisome)1. DNA聚合酶及其聚合反应DNA POL是指以脱氧核苷三磷酸为底物催化合成DNA的一类酶,其催化反应为:DNApol.DNA-OH——————》DNA-(pdN)n +n ppidNTP Mg 2+这一原理被应用于现代技术中如PCR中的Tag酶作用机理。

所有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有几种DNA聚合酶,这些聚合酶协同作用负责染色体DNA的复制,DNA分子的修复,核DNA的重组以及染色体外DNA的复制。

原核生物有三种DNA聚合酶,即Pol I,Pol II,Pol III,Pol III是DNA复制的主酶。

真核生物有五种DNA聚合酶,即,,,,。

,,是复制主酶,是核DNA复制的重要酶。

2. 脱氧核苷三磷酸前体的来源有两个来源:废物利用——体内核酸降解或直接来自培养基新合成途径——利用生物体的氨基酸,CO2,NH3和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核糖核苷单磷酸(NMP)核苷单磷酸激酶NMP + ATP ——————————NDP + ADP核糖核苷酸还原酶NDP ——————————dNDP脱掉核糖2‘上的氧核苷二磷酸激酶dNDP + ATP ——————————dNTP +ADP (dNTP: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所有生物的核酸链的合成都是按5‘——》3‘方向进行的,无一例外。

3. 三种DNA聚合酶的结构和功能4. DNA连接酶DNA Pol 虽能填充缺口,但不能使缺口接合,而连接酶则能完成接合任务。

5. 与DNA几何性质有关的酶螺旋酶(helicases)又称解旋酶,使双链DNA 分离:C. 螺旋酶I,II,与产物单链DNA结合F. 螺旋酶III,催化双链DNA 分离,与SSDNA结合蛋白质配合。

DNA旋转酶(Eco拓扑异构酶II)多数天然DNA具有负超螺旋,可变为泡状单链形式,利于蛋白质结合,并可缓解复制叉前移造成的抄缠现象,但当5%的环行DNA双链已经复制时,原有的负超螺旋已被用尽,若复制叉再前移,就产生拓扑学问题,就需要拓扑异构酶来解决。

在Ecoli中,主要是DNA旋转酶(Eco拓扑异构酶II),他能产生负超螺旋并消除复制叉前移产生的正超螺旋。

所以,如果加入几种DNA螺旋酶的抑制剂,如香豆霉素,新生霉素,萘啶酮酸等均能抑制细菌DNA的复制,P94 图示复制叉前移的拓扑学问题。

DNA复制的半不连续性1. 半不连续性复制的发现2. 引物和引发酶DNA复制过程中,复制叉是不对称的。

两条新合成的链中,一条是连续合成的,叫前导链;另一条是在模板DNA指导下,通过一种叫DNA引发酶的蛋白质,在特定的间隔区先合成大约10个核苷酸组成的RNA引物(RNA primer)为DNA聚合酶提供3’-OH,然后合成称为冈崎片段的不连续的DNA片段,最后由DNA修复系统去除RNA引物而代之以DNA,再由DNA连接酶通过3‘5’-磷酸二酯键将其连接起来,完成此子链的合成,这条子链叫后随链。

由于DNA聚合酶在没有引物情况下不能从头合成DNA,必须有一条引物。

研究发现的引物大多数为一段RNA,长度和序列随基因组的种类而异,为1-10个核苷酸见表3 P98。

该引物RNA与经典的RNA(mRNA)不同,,他们合成后不与模板分离,而是以氢键与模板结合。

他可能由一种独特的RNA聚合酶所合成,这种合成RNA引物的酶旧叫引发酶。

那么,前导链是如何合成的?三种可能性:1)同后随链一样,由RNA引物提供3‘-OH;2)可能模板上的起始点产生缺口,暴露3’-OH作引物;3)可能由后随链提供3‘-OH。

3. 前体片段的连接真核生物的DNA复制1 真核生物的复制原点,复制元和复制元族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活性比大肠杆菌低得多,复制速度为500bp-5000bp/分(Ecoli为105bp/分)如按哺乳动物的DNA比细菌大约50倍,真核生物DNA复制时间就会是大肠杆菌的1000倍,即约一个月,而事实上,真核生物DNA复制时间一般为几小时,这是因为通过从许多原点同时开始并双向复制而实现的。

放射形自显影可见许多的复制泡。

每一复制泡有固定的一点(复制原点),然后双向伸展,与相酃的复制泡会合。

这样一段DNA 称为复制单元,简称复制元(replicon)。

而几个复制元可组成复制元族,同一族内的复制元基本同步。

真核生物复制原点的DNA序列并无固定的模式,但大多包含一个富含AT的序列,可能还有一个特异性蛋白质的结合位点。

2 真核生物的DNA pol 和引发酶primase与真核生物多起点复制相适应的是,细胞中DNA聚合酶的分子数目多,在Ecoli中,POLIII只有10-20个分子,而哺乳动物细胞中DNA POL 有2000-60000个分子,DNA POL 与DNA引发酶结合很紧,是复制体系必需的复合物。

实验表明,在细胞DNA合成期(S期),DNA POL 含量剧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