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分子生物学讲义复习重点
医学生物与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医学生物与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肽键:肽键是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和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酰胺键,即-CO-NH-。
氨基酸借肽键联结成多肽链。
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多肽中从N-端到C-端的氨基酸序列,包括二硫键的位置。
3、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也就是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结构。
4、结构域:是生物大分子中具有特异结构和独立功能的区域,特别指蛋白质中这样的区域。
5、氨基酸等电点: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所带净电荷为零,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6、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即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特点:蛋白质的变性不涉及一级结构的改变,蛋白质变性后,其溶解度降低容易沉淀、黏度增加,生物活性丧失,易被蛋白酶水解。
7、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包括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蛋白质分子的多肽链按照一定方式折叠盘绕成特有的空间结构,也称为蛋白质的构象或高级结构。
8、蛋白质的复性:指蛋白质变性程度较轻,去除变性因素后,有些蛋白质仍可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有的构象和功能。
9、变构效应:一个蛋白质与其配体(或其他蛋白质)结合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它适用于功能的需要,这一类变化称为别构效应或变构效应。
10、化学修饰:酶蛋白肽链上某些残基在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性的改变,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化学修饰。
11、蛋白质模体:指的是由2个或3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结构。
12、肽单元:是指肽单元肽键中的4个原子及相邻的2个α-C原子重复形成的长链结构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碱基互补13、DNA的一级结构:是指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医学分子生物学(新)重点知识大全
泛基因阶段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阶段摩尔根的基因阶段顺反子阶段操纵子阶段现代基因阶段DNA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所必需的全部核酸序列(通常是DNA序列)。
一个基因应包含不仅是编码蛋白质肽链或RNA的核酸序列,还包括为保证转录所必需的调控序列、5′非翻译序列、内含子以及3′非翻译序列等所有的核酸序列(蛋白质基因和RNA基因)。
根据其是否具有转录和翻译功能可以把基因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它具有转录和翻译功能,包括编码酶和结构蛋白的结构基因以及编码阻遏蛋白的调节基因第二类是只有转录功能而没有翻译功能的基因,包括tRNA基因和rRNA基因第三类是不转录的基因,它对基因表达起调节控制作用,包括启动基因和操纵基因。
原核生物基因组:染色体基因组(chromosomal genome)染色体外基因组(extrachromosomal genome )真核生物基因组:染色体基因组(chromosomal genome)染色体外基因组(extrachromosomal genome )生物体的进化程度与基因组大小之间不完全成比例的现象称为 C value paradox,又称C值悖论)病毒基因组很小,且大小相差较大病毒基因组可以由DNA组成,或由RNA组成多数RNA病毒的基因组是由连续的RNA链组成基因重叠基因组的大部分可编码蛋白质,只有非常小的一部份不编码蛋白质形成多顺反子结构病毒基因组都是单倍体(逆转录病毒除外)噬菌体(细菌病毒)的基因是连续的,而真核细胞病毒的基因是不连续的1981年,美国首先发现获得性免疫缺陷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其病原体是一种能破坏人免疫系统的逆转录病毒1986年,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HIV特异性地侵犯并损耗T细胞而造成机体免疫缺陷HIV如何感染免疫细胞并复制捆绑――当HIV病毒的gp120蛋白捆绑到T-helper细胞的CD4蛋白时,HIV病毒附着到机体的免疫细胞上。
医学分子生物学各章节名词解释复习重点
绪论基因(gene):是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或RNA所必需的全部DNA,包括编码蛋白质或RNA 的核酸序列及为保证转录所必需的调控序列。
断裂基因(splite gene)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称为断裂基因基因组(genome):是指一个物种的单倍体的染色体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C值(C value):一种生物体单倍体基因组的DNA含量总是恒定的,它通常称为该物种DNA 的C值。
C值矛盾:生物体的进化程度与基因组大小之间不完全成比例的现象(又称:C值悖论,C value paradox )必需基因:指关系到生物体存活的基因,可通过基因突变的方法确定致死位点的数量,以得知基因组必需基因的数量重叠基因(overlapping gene)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或是指一段DNA序列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的组成部分。
类核(nucleoid):是指原核生物基因组通常由一条环状的双链DNA分子组成,在细胞中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的形式,在细胞内形成一个致密的区域。
转座子:能在基因组中从一个位点移至另一位点的DNA序列称为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又称为可转座元件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 :2 000bp以内,两端正向重复序列(direct repeats,DR)、反向重复序列(inverted repeats,IR),中间1kb左右的编码序列,仅编码和转座有关的转座酶。
复合型转座子( composite transposon) :2 000~20 000bp之间,两端由一对IS元件组成,带有与转座作用有关的基因和其他基因。
质粒(plasmid):是指一类染色体外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环状双链DNA分子,属染色体外基因组。
质粒的不相容性:两种不同的质粒因利用同一复制和维持机制,在复制和随后向子代细胞分配的过程中会发生竞争,从而不能在同一宿主细胞内稳定存在,其中一种质粒将被丢失的现象。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复习提纲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复习提纲临床分子生物学是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它涉及到了分子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的结合,以及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以下是一个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的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复习1.DNA结构和功能-核苷酸的组成和结构-DNA链的方向性-DNA的雙螺旋结构-DNA复制的过程2.RNA结构和功能-mRNA、tRNA和rRNA的结构和功能-转录和翻译的过程3.基因组和染色体-基因组的组成和结构-染色体结构和功能-遗传密码子表4.基因表达调控-转录调控的机制-翻译调控的机制-转录后调控的机制5.基因突变和遗传变异-突变的类型和机制-染色体缺失、重复和易位等遗传变异二、临床分子生物学技术复习1.PCR技术-PCR的原理和步骤-PCR引物设计和优化-PCR产物的检测和分析2.DNA测序技术- Sanger测序法的原理和步骤-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3.基因组学研究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下一代测序技术在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4.基因突变检测技术-PCR-RFLP分析-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测序检测技术在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5.基因表达分析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 Northern blotting-基因芯片技术在基因表达分析中的应用三、临床分子诊断和治疗复习1.临床遗传病的分子诊断-基因突变检测在临床遗传病诊断中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在临床遗传病诊断中的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临床遗传病诊断中的应用2.分子病理学的应用-分子病理学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和分析-液体活检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3.分子靶向治疗技术-靶向药物的分子设计原理-靶向药物的应用和限制-基因突变检测在靶向治疗中的应用4.群体遗传学和个体化医疗-群体遗传学研究的意义和方法-个体化医疗的概念和发展-药物基因组学在个体化医疗中的应用。
医学分子生物学的重点
第六章基因表达调控1.顺式作用元件:指调控真核生物结构基因转录的DNA序列,包括启动子、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加尾信号和反应元件等。
它们通过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来发挥转录调控作用。
2.反式作用因子:指真核基因的转录调节蛋白,包含DNA结合结构域和转录激活结构域。
它们与顺式作用元件、RNA聚合酶相互作用,以及转录因子之间相互协同或者拮抗,反式调控另一基因的转录。
3.操纵子:原核生物绝大多数基因按照功能相关性成簇串联排列,与启动子、操纵基因等调控元件共同组成一个转录单位,实现协调表达。
4.增强子是一种能够提高转录效率的顺式作用元件。
5.真核生物的调控元件: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6.顺式作用元件是指起转录调控作用的DNA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等。
7.转录水平的调控是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关键环节。
8.大肠杆菌的RNA聚合酶是σ亚基和核心酶构成。
9.转录起始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
10.真核生物表达可以在DNA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翻译后水平上进行调控。
11..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规律是?A、基因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
B、诱导表达和阻遏表达是基因表达调控的普遍方式。
C、基因表达受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共同调节。
D、蛋白质-DNA以及蛋白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是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基础。
E、基因表达调控是多层次的复杂调节。
12.真核基因组的特点有?A.真核基因组比原核基因组大得多。
B.真核基因组中只有10%的序列编码蛋白质、rRNA、tRNA。
C.真核生物编码蛋白质的基因是不连续的,转录后需要剪接去除内含子,这就增加了基因表达调控的层次。
D.真核生物是一个结构基因转录生成一条mRNA,即mRNA是单顺反因子,许多功能相关的蛋白将涉及多个基因的协调表达。
E.真核生物DNA在细胞核内与多种蛋白质结合构成染色质,这种复杂的结构直接影响着基因表达。
F.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不仅存在于核DNA上,还存在于线粒体DNA上,调控既相互独立而又需要协调。
医学分子生物学前三章重点汇总
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医学分子生物学:从分子水平研究人体和疾病相关生物在正常和疾病状态下生命活动及其规律、从分子水平开展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研究的科学。
基因(gene):基因是细胞和个体世代遗传信息贮存和传递的基本单位;其化学本质是DNA(RNA 病毒除外);一个基因是DNA分子中编码RNA或多肽链的核苷酸排列顺序的一个区段。
核小体(nucleosome):真核生物染色质由DNA与蛋白质构成,其基本单位是核小体。
各两分子的H2A、H2B、H3、H4构成八聚体的核心组蛋白,双链DNA缠绕在这一核心上形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
颗粒之间再由DNA和组蛋白H1构成的链接区相连形成串珠样结构。
复制(replication):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广义也指DNA或RNA基因组的扩增过程。
转录(transcription):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称为转录。
翻译(translation):以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称为翻译。
结构基因(structure gene):基因中编码RNA或蛋白质的DNA序列。
调控区域(regulatory region):与转录有关的,结构基因以外的序列。
断裂基因(split gene):真核生物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最突出的特点是不连续性。
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
外显子(exon):在结构基因序列中,与成熟mRNA分子相对应的序列称为外显子。
内含子(intron):位于外显子之间,与mRNA剪接过程中删除部分相对应的序列则称为内含子。
启动子(promoter):是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
位于结构基因转录起始点的上游,启动子本身并不被转录。
但有一些启动子(tRNA)可以位于转录起始点的下游,这些DNA序列可以被转录。
增强子(enhancer):是一种较短的DNA序列,能够被反式作用因子识别与结合,与增强子元件结合后能够增强邻近基因转录,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100——-300bp处。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知识点归纳
分子生物学1.DNA的一级结构:指DNA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2.DNA的二级结构:指两条DNA单链形成的双螺旋结构、三股螺旋结构以及四股螺旋结构。
3.DNA的三级结构:双链DNA进一步扭曲盘旋形成的超螺旋结构。
4.DNA的甲基化:DNA的一级结构中,有一些碱基可以通过加上一个甲基而被修饰,称为DNA的甲基化。
甲基化修饰在原核生物DNA中多为对一些酶切位点的修饰,其作用是对自身DNA产生保护作用。
真核生物中的DNA甲基化则在基因表达调控中有重要作用。
真核生物DNA中,几乎所有的甲基化都发生于二核苷酸序列5’-CG-3’的C上,即5’-mCG-3’.5.CG岛:基因组DNA中大部分CG二核苷酸是高度甲基化的,但有些成簇的、稳定的非甲基化的CG小片段,称为CG岛,存在于整个基因组中。
“CG”岛特点是G+C含量高以及大部分CG二核苷酸缺乏甲基化。
6.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1)DNA是反向平行的互补双链结构。
(2)DNA双链是右手螺旋结构。
螺旋每旋转一周包含了10对碱基,螺距为3.4nm. DNA 双链说形成的螺旋直径为2 nm。
每个碱基旋转角度为36度。
DNA双螺旋分子表面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目前认为这些沟状结构与蛋白质和DNA间的识别有关。
(3)疏水力和氢键维系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
DNA双链结构的稳定横向依靠两条链互补碱基间的氢键维系,纵向则靠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堆积力维持。
7.核小体的组成: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被称为核小体,由DNA和5种组蛋白H1,H2A,H2B,H3和H4共同构成。
各两分子的H2A,H2B,H3和H4共同构成八聚体的核心组蛋白,DNA双螺旋缠绕在这一核心上形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
核小体的核心颗粒之间再由DNA和组蛋白H1构成的连接区连接起来形成串珠样结构。
8.顺反子(Cistron):由结构基因转录生成的RNA序列亦称为顺反子。
9.单顺反子(monocistron):真核生物的一个结构基因与相应的调控区组成一个完整的基因,即一个表达单位,转录物为一个单顺反子。
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
第一章概念:基因:指贮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序列及表达这些信息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由核酸的一些特定碱基序列构成的表达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结构基因:基因中编码RNA或蛋白质的DNA序列。
能参与代谢活动或维持组织结构。
调节基因:基因中编码RNA或蛋白质的DNA序列。
调控其他基因的表达。
基因组C值矛盾:C值是一种生=物基因组恒定的DNA含量,反映基因组大小,真核生物基因组的大小并非都与其进化程度呈正相关的现象为C值矛盾。
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同一物种不同个体基因组存在DNA多态性,且约10%多态性位点导致限制性酶切位点的形成或消失,因而所含限制性酶切位点的数目和分布不同,其限制性片段的种类和长度也不同。
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变异产生的DNA多态性。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基因结构的差异(断裂基因)真核细胞基因组特点:如非编码序列占绝大部分、重复序列、基因家族:染色体DNA是线性分子,含复制起点、着丝粒DNA、端粒等功能元件;细胞核DNA形成染色体结构,染色体数目一定,体细胞一般是二倍体;基因组序列中仅有不到10%是编码序列;基因在基因组中散在分布;基因组序列中包含高度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等大量重复序列;蛋白质的编码序列大都属于单一序列;存在各种基因家族;含大量转座元件。
原核细胞基因组特点:如编码序列占绝大部分、类核、质粒:基因组DNA通常为单一闭环双链分子,只有一个复制起点;基因组序列的50%是编码序列;非编码序列主要是一些调控序列;所含基因的数目比病毒多,并且多形成操纵子结合。
病毒基因组特点:如重叠基因:所含核酸的种类与结构、分子数不同;基因组较小,为单倍体并且所含基因为单拷贝;基因组序列基本上都是编码序列;基因的连续性不同;相关基因串联成一个转录单位。
第五章概念:基因表达:是由基因指导合成功能产物RNA和蛋白质的过程,体现了DNA与蛋白质、基因型与表型、遗传与代谢的关系。
分子生物学知识点归纳
分子生物学知识点归纳1.DNA的结构和功能:DNA是生物体内贮存遗传信息的分子,由磷酸、五碱基、脱氧核糖组成。
DNA以双螺旋结构存在,通过序列编码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并在细胞分裂中复制和传递。
2.RNA的结构和功能:RNA是将DNA信息翻译为蛋白质的中间分子,有多种类型,包括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和核糖体RNA (rRNA)。
RNA具有与DNA类似的结构,但是鸟嘌呤(G)和胸腺嘧啶(T)被腺嘌呤(A)和尿嘧啶(U)所取代。
3.基因表达:基因表达是指将DNA中的遗传信息转录成RNA,然后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转录、剪接、RNA修饰、起始和终止等多个步骤。
基因表达过程中的调控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4.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合成是指RNA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译码、蛋白质折叠和修饰。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由其氨基酸序列决定,但结构和功能的形成还受到其他因素的调控。
5.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基因组的学科,包括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和演化。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基因组学成为了分子生物学的前沿领域。
6.分子遗传学:分子遗传学是研究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分子机制的学科。
它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复制、易位、突变和修复等,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的分子级机制。
7.基因调控:基因调控是指细胞内基因表达的调节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转录因子与DNA结合、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等多个调控机制。
基因调控决定了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对环境刺激的响应。
9.蛋白质相互作用和信号传导:蛋白质相互作用是指蛋白质之间的物理或化学交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对于细胞信号传导、代谢调控和细胞活动的协调起着重要作用。
10.DNA修复和细胞凋亡:DNA修复是细胞内修复DNA损伤的过程,以维持遗传稳定性。
细胞凋亡是指细胞主动性死亡的过程,常常发生在DNA 严重损伤和细胞失控增殖时。
以上只是分子生物学的一些知识点,这个领域还有很多其他的重要概念和研究方向,如非编码RNA、表观遗传学和细胞信号转导等。
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
第一章基因表达调控第一节基因表达调控概念、方式、调控的主要阶段(转录)管家基因、奢侈基因概念第二节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1、转录起始调控2、乳糖操纵子及调节(重点介绍)3、色氨酸操纵子4、原核生物的转录后调控(主要讲要点,不是重点)第三节原核与真核基因的差别1、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特点2、染色质结构与基因表达(不讲)3、DNA甲基化与基因活性的调控请结合医学病例讲解甲基化对基因的影响4、转录水平的调控顺势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部分(不是重点)酵母双杂交技术5、翻译水平的调控第二章细胞增值、分化与细胞凋亡的分子第一节细胞增殖1、细胞周期介绍细胞周期分期、周期蛋白、重点介绍细胞周期调节方式原癌期和抑癌期的概念2、细胞周期的调控介绍Rb和P53为主的调节方式第二节细胞分化1、细胞分化2、细胞分化的基因调控机制3、干细胞分化第三节细胞凋亡1、细胞凋亡2、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第三章基因工程第一节概念1、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基因工程定义)2、基因工程的发展历史(自学)3、基因工程的应用(简介)第二节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工具酶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2、DNA连接酶3、其他用于DNA重组的工具酶第三节基因工程中的载体质粒作为载体的3个条件1、质粒载体一般的生物学特征2、PBR322和PUC,多克隆位点、抗性等第四章目的基因的获取第四节重组体的构建、导入与筛选基因工程六个基本步骤(大题)1、DNA的连接2、重组体的导入3、重组体克隆的筛选与鉴定第五章分子杂交第一节分子杂交概论1、分子杂交技术的发展简史及展望2、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3、分子杂交的基本方法4、分子杂交的基本类型第二节southern 印记杂交1、实验原理2、实验方法3、实验结果4、注意事项第三节northern 印记杂交1、实验原理2、实验方法第四节western 印记杂交1、蛋白质样品的制备2、蛋白质样品的定量3、蛋白质样品的分离4、蛋白质样品的转移5、蛋白质样品的检测6、注意事项第六章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课本上的黑体字部分注重看,了解方法步骤)名词解释(5×3′)填空题(15×1′)判断题(10×1′)单选题(30×1′)问答题(3×10′)1、绝缘子2、启动子3、反式作用因子4、细胞增殖5、基因工程6、细胞凋亡7、基因表达8、cDNA9、基因诊断10、Southern blotting11、顺式作用元件12、Plasmid1、为什么在PCR反应过程中,使用三个不同的温度不变?高温变性、低温退火、中温延伸3个阶段。
医学分子生物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基因【目的要求】掌握:基因的概念及结构特点;结构基因;基因转录调控相关序列;顺式作用元件;多顺反子,单顺反子。
一、基因:是负责编码RNA或一条多肽链的DNA片段,包括编码序列、编码序列外的侧翼序列及插入序列。
二、结构基因:基因中编码RNA或蛋白质的DNA序列成为结构基因。
三、基因转录调控相关序列:1原核生物基因的调控序列中最基本的是启动子和终止子,有些基因中还有不同的调节蛋白结合位点或操纵元件。
操纵元件:是一段能够被不同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是决定基因表达效率的关键元件。
2真核生物基因中的调控序列一般被称为顺式作用原件,包括启动子和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反应元件和poly(A)加尾信号。
启动子和上游启动元件:TATA盒-TFIID-RNA聚合酶复合物(启动转录);CAA盒-CTF(决定转录的效率);GC盒-Sp1(促进转录)。
增强子:可特异性的与转录因子结合,增强转录因子的活性。
四、顺式作用元件:真核生物基因中的调控序列一般被称为顺式作用原件。
包括启动子和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反应元件和poly(A)加尾信号。
五、多顺反子: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多转录为多顺反子mRNA,即每一个mRNA分子带有几种蛋白质的遗传信息(来自几个结构基因),利用共同的启动子及终止信号,组成“操纵子”的基因表达调控单元。
转录出来的mRNA分子可以编码几种不同的、但是多为功能相关蛋白质。
六、单顺反子:真核生物结构基因转录为单顺反子mRNA,即一个编码基因转录生成一个mRNA分子、经翻译生成一条多肽链,基本上没有操纵子的结构。
转录生成的mRNA前体中既有编码序列(外显子),又有间隔序列(内含子),需要进行转录后的剪切加工以及各种修饰,形成成熟的mRNA。
1熟悉:基因型;表现型;基因突变;;外显子;内含子;选择性剪接。
一、基因型:指逐代传递下去的成对因子的集合,因子中一个来源于父本,另一个来源于母本。
分子生物学详细知识点
分子生物学详细知识点1.DNA和RNA: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的两种核酸,DNA是多聚核苷酸的长链,包含编码基因信息,RNA是DNA的转录产物,在蛋白质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2.基因表达调控:基因表达调控是指在细胞中控制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包括转录因子的结合、启动子的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
3.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合成是指通过翻译过程将mRNA上的信息编码转化为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
主要包括mRNA的翻译、氨基酸激活、核糖体的结合等步骤。
5. 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体外扩增DNA的方法,通过反复循环的变性、退火和延伸步骤,迅速扩增目标DNA序列。
6.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的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和缺失等。
可以导致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从而影响生物体的表型。
7.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组结构、功能和演化的学科。
包括基因组测序、基因注释、功能基因组学等内容。
8.蛋白质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其功能,分子生物学研究了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等方面,以及蛋白质与其他分子(如DNA、RNA、小分子)的相互作用。
9.克隆基因和表达蛋白:分子生物学通过克隆目标基因,将其插入表达载体中,转化至宿主细胞中,使目标基因在宿主中表达,并得到目标蛋白质。
10.分子进化:分子进化研究基因组的演化和多样性。
包括跨物种比较基因组、遗传多态性、分子标记等内容。
11. RNA干扰:RNA干扰是一种通过RNA分子抑制目标基因表达的现象。
包括小干扰RNA(siRNA)和微小RNA(miRNA),通过与mRNA结合形成双链结构,进而降解或抑制mRNA的翻译。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分子生物学可以研究生命体内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方面,对于深入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和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生物学知识重点
分子生物学一、名词解释1.ORF 答:ORF是open reading frame的缩写,即开放阅读框架。
在DNA链上,由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密码开始,到终止密码为止的一个连续编码列,叫做一个开放阅读框架。
2.结构基因答: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s)可被转录形成mRNA,并翻译成多肽链,构成各种结构蛋白质或催化各种生化反应的酶和激素等。
3.断裂基因答:基因是核酸分子中贮存遗传信息的遗传单位,一个基因不仅仅包括编码蛋白质或RNA 的核酸序列,还包括保证转录所必需的调控序列、位于编码区 5' 端与 3' 端的非编码序列和内含子。
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称为断裂基因(split gene)。
4.选择性剪接答:选择性剪接(也叫可变剪接)是指从一个mRNA前体中通过不同的剪接方式(选择不同的剪接位点组合)产生不同的mRNA剪接异构体的过程,而最终的蛋白产物会表现出不同或者是相互拮抗的功能和结构特性,或者,在相同的细胞中由于表达水平的不同而导致不同的表型。
5.C值答:基因组的大小通常以其DNA的含量来表示,我们把一种生物体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成为C值(C value)。
6.生物大分子答:生物大分子指的是作为生物体内主要活性成分的各种分子量达到上万或更多的有机分子。
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
7.酚抽提法答:酚抽提法最初于1976年由Stafford及其同事提出,通过改良,以含EDTA、SDS及无DNA酶的RNA酶裂解缓冲液破碎细胞,经蛋白酶K处理后,用pH8.0的Tris饱和酚抽提DNA,重复抽提至一定纯度后,根据不同需要进行透析或沉淀处理获得所需的DNA样品。
8.凝胶过滤层析答:凝胶过滤层析也称分子排阻层析或分子筛层析,利用凝胶分子筛对大小、形状不同的分子进行层析分离,是根据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混合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分子生物学知识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1. 基因: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基本单位,是负载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编码具有生物功能的产物包括RNA和多肽链。
2. 基因表达:即基因负载遗传信息转变生成具有生物学功能产物的过程,包括基因的激活、转录、翻译以及相关的加工修饰等多个步骤或过程。
3.管家基因:在一个生物个体的几乎所有组织细胞中和所有时间段都持续表达的基因,其表达水平变化很小且较少受环境变化的影响。
如GAPDH、β-肌动蛋白基因。
4. 启动子:是指位于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能够与RNA聚合酶和其他转录因子结合并进而调节其下游目的基因转录起始和转录效率的一段DNA片段。
5.操纵子:是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协调控制单位,包括有结构基因、启动序列、操纵序列等。
如:乳糖操纵子、色氨酸操纵子等。
6.反式作用因子:指由其他基因表达产生的、能与顺式作用元件直接或间接作用而参与调节靶基因转录的蛋白因子(转录因子)。
7.顺式作用元件:即位于基因附近或内部的能够调节基因自身表达的特定DNA序列。
是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通过与转录因子的结合而实现对真核基因转录的精确调控。
8. Ct值:即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是指在PCR扩增过程中,扩增产物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荧光阈值所经历的循环数。
(它与PCR扩增的起始模板量存在线性对数关系,由此可以对扩增样品中的目的基因的模板量进行准确的绝对和(或)相对定量。
)9.核酸分子杂交:是指核酸分子在变性后再复性的过程中,来源不同但互不配对的核酸单链(包括DNA和DNA,DNA和RNA,RNA和RNA)相互结合形成杂合双链的特性或现象,依据此特性建立的一种对目的核酸分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技术则称为分子杂交技术。
10. 印迹或转印:是指将核酸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通过一定的方法转移并固定至尼龙膜等支持载体上的一种方法,该技术类似于用吸墨纸吸收纸张上的墨迹。
11. 探针:是一种用同位素或非同位素标记核酸单链,通常是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片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生物学1.ORF答:ORF是open reading frame的缩写,即开放阅读框架。
在DNA链上,由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密码开始,到终止密码为止的一个连续编码列,叫做一个开放阅读框架。
2.结构基因答: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s)可被转录形成mRNA,并翻译成多肽链,构成各种结构蛋白质或催化各种生化反应的酶和激素等。
3.断裂基因答:基因是核酸分子中贮存遗传信息的遗传单位,一个基因不仅仅包括编码蛋白质或 RNA 的核酸序列,还包括保证转录所必需的调控序列、位于编码区 5 ' 端与 3 ' 端的非编码序列和内含子。
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称为断裂基因(split gene)。
4.选择性剪接答:选择性剪接(也叫可变剪接)是指从一个mRNA前体中通过不同的剪接方式(选择不同的剪接位点组合)产生不同的mRNA剪接异构体的过程,而最终的蛋白产物会表现出不同或者是相互拮抗的功能和结构特性,或者,在相同的细胞中由于表达水平的不同而导致不同的表型。
5.C值答:基因组的大小通常以其DNA的含量来表示,我们把一种生物体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成为C值(C value)。
6.生物大分子答:生物大分子指的是作为生物体内主要活性成分的各种分子量达到上万或更多的有机分子。
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
7.酚抽提法答:酚抽提法最初于1976年由Stafford及其同事提出,通过改良,以含EDTA、SDS及无DNA酶的RNA酶裂解缓冲液破碎细胞,经蛋白酶K处理后,用pH8.0的Tris饱和酚抽提DNA,重复抽提至一定纯度后,根据不同需要进行透析或沉淀处理获得所需的DNA样品。
8.凝胶过滤层析答:凝胶过滤层析也称分子排阻层析或分子筛层析,利用凝胶分子筛对大小、形状不同的分子进行层析分离,是根据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混合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9.多重PCR答:多重PCR技术是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加入多对引物,同时扩增出多个核酸片段,由于每对引物扩增的片段长度不同,可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或毛细管电泳等技术加以鉴别。
10.荧光域值答:荧光阈值是在荧光扩增曲线上人为设定的一个值,它可以设定在荧光信号指数扩增阶段任意位置上,一般荧光阈值的设置是基线荧光信号的标准偏差的10倍。
11.退火答:温度突然降至37-58℃时,变性的DNA单链在碱基互补的基础上重新形成氢键开始复性。
12.基因诊断答:基因诊断是通过检测基因的结构异常或其表达异常,对人体的健康状态和疾病做出诊断的方法。
13.实时荧光定量 PCR答: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二、问答题1.什么是SNP?试述研究SNP的意义。
答: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 DNA 多态性。
DNA多态性是指DNA 序列发生变异从而导致的个体间核苷酸序列的差异,主要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 SNP )和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 tandem repeats polymorphism )两类。
研究SNP的意义:SNP是由基因组DNA上的单个碱基的变异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
据估计,人类基因组中每 1kp 就存在一个 SNP 位点,共有约 300 万个之多,远多于其它类型的 DNA 多态性,是人群中个体差异最具代表性的 DNA 多态性,相当一部分还直接或间接与个体的表型差异、对疾病的易感性或抵抗能力、对药物的反应性等相关。
SNP 被认为是一种能稳定遗传的早期突变。
2.简要介绍质粒并举例说明其在分子生物学中的用途。
答:质粒( plasmid )是一类染色体外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环状双链 DNA 分子,属染色体外基因组。
质粒与致病菌的毒力及耐药性有关,又是基因工程的常用载体,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其在分子生物学中的用途有:1. 质粒 DNA 编码多种蛋白质,有的与质粒自身的复制和稳定性有关,有的控制宿主细胞的各种性状,如各种抗性、代谢能力、致病性、接合转移等。
根据宿主的表型可识别质粒的存在,这一性质广泛应用于重组菌的筛选和鉴定。
2. 质粒的不相容性常用于质粒的分类。
基因工程中以质粒为载体进行基因克隆也是利用了质粒的不相容性原理。
3.请介绍目前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基本技术流程并简述其原理。
答:蛋白质组学研究需要两条互补的实验工作流程——基于凝胶的工作流程( Gel-based workflow)和基于液相色谱的工作流程(LC-based workflow)。
在这两种流程中,基于凝胶的工作流程是目前使用的较为广泛的、发展最为成熟的工作流程,通过样品制备、样品标记、双向电泳分离、图像获取、图像分析,到抠点、酶切、点靶和 MALDI—TOF 蛋白鉴定等一整套技术手段下来,如果还加上操作自动化,研究人员可以很方便的获得蛋白质性质数据。
而基于液相色谱的工作流程则可以对在双向电泳中难以分离鉴定的高相对分子量、低相对分子量、极酸性、极碱性和疏水性强的蛋白质进行有效的分离鉴定。
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对复杂样品进行预分离、对低丰度蛋白进行富集,还可以完成蛋白酶解后多维液相分离(MDLC)。
4.简述酵母双杂交技术的原理及其用途。
答: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在真核模式生物酵母中进行的,研究活细胞内蛋白质相互作用,对蛋白质之间微弱的、瞬间的作用也能够通过报告基因的表达产物敏感地检测得到,它是一种具有很高灵敏度的研究蛋白质之间关系的技术。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建立是基于对真核生物调控转录起始过程的认识。
细胞起始基因转录需要有反式转录激活因子的参与。
反式转录激活因子,往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上可以分开,功能上相互独立的结构域(domain)构成,其中有 DNA 结合功能域(DNA binding domain,DNA-BD)和转录激活结构域(activation domain,DNA-AD)。
这两个结合域将它们分开时仍分别具有功能,但不能激活转录,只有当被分开的两者通过适当的途径在空间上较为接近时,才能重新呈现完整的GAL4 转录因子活性,并可激活上游激活序列(upstream activating sequence,UAS)的下游启动子,使启动子下游基因得到转录。
基于酵母双杂交技术平台的特点,它已经被应用在许多研究工作当中:1.利用酵母双杂交发现新的蛋白质和蛋白质的新功能。
2.利用酵母双杂交在细胞体内研究抗原和抗体的相互作用。
3.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药物的作用位点以及药物对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4.利用酵母双杂交建立基因组蛋白连锁图(Genome Protein Linkage Map)。
第4章/第8章1. 分子克隆技术包括哪些基本步骤?答:分子克隆技术的基本步骤大致包括: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载体的选择;③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④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⑤重组体的筛选等;即分、切、接、转、筛等过程。
2. 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主要有哪些方法?答:目的基因与载体构建成重组体的方法主要有:1).粘性末端DNA分子的连接2). 平末端连接法3).通过同聚尾连接。
3. 简述分子克隆中常用的工具酶及其作用。
答:在分子克隆技术中,常用的工具酶主要有: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它是一类能识别和切割双链DNA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核酸水解酶;2.DNA聚合酶Ⅰ,它具有3种酶活性:1)5'→3'聚合酶活性;2)3'→5'核酸外切酶活性;3)5'→3'核酸外切酶活性;3.反转录酶,其功能主要有:1)逆转录作用2)核酸酶H的水解作用3)依赖DNA的DNA聚合酶作用;4.DNA连接酶,它在DNA重组中的主要功能是催化两个互补粘性末端或平末端双链DNA分子的5'磷酸基团与3’羟基形成磷酸二酯键,将具有相同粘性末端或平末端的两条双链DNA片段连接起来,实现DNA 的体外重组;5.碱性磷酸酶,它的作用是催化去除DNA、RNA或dNTP上的5'-磷酸基团;6.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酰转移酶,其功能主要有:1)在载体或目的基因 3'末端加上互补的同质多聚尾,形成人工粘性末端,便于DNA重组连接。
2)用于DNA 3'末端的同位素探针标记;7.核酸酶S1,其作用是除去双链DNA的粘性末端以产生平末端、除去cDNA合成时形成的发夹结构以及分析RNA的茎环结构和DNA-RNA分子的杂交情况等。
4. 举例说明载体应具备的基本要素。
答:载体应具备以下特征:1)能自我复制并具有较高的拷贝数,并有适宜的分子量,一般应< 10 kb;2)带有遗传筛选标记;3)有适当的限制酶切位点,便于外源基因的插入和筛选。
5. 简述双抗生素筛选和蓝白斑筛选的原理。
答:1.双抗生素筛选的原理是:因大多数质粒载体带有抗生素抗性标记的特征(如Ampr 、Tetr等),当带有完整抗性基因的载体转化无抗性细菌后,被转化的阳性菌获得抗生素抗性基因而存活并形成噬菌斑,未转化菌不能存活,但应排除未重组的空载体。
2.蓝白斑筛选的原理:某些质粒载体带有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的lacZ基因,该基因含一段编码β-半乳糖苷酶氨基末端145个氨基酸α-肽的DNA片段, IPTG 可诱导此片段合成,此片段能与宿主细胞所编码的缺陷型β-半乳糖苷酶实现基因内α-互补,形成完整的β-半乳糖苷酶。
该酶能催化指示剂底物X-gal 形成蓝色菌落。
当外源基因插入lacZ基因中MCS,lacα-肽基因阅读框架被破坏,细菌内将无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结果重组克隆呈白色菌落。
6. 有哪些常用的探针标记物?答:常用的探针标记物有:1.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常用标记探针的同位素有32P 、 3H 、 35S 、 131I 、 125I 等。
2. 非放射性标记,常用的非放射标记物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荧光素、生物素、光敏生物素、地高辛 (DIG) 等。
7. 如何进行探针的标记?答:1.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探针的的方法有缺口平移法、随机引物法、末端标记法和反转录标记法等。
2. 非放射性标记核酸探针的方法分为化学修饰标记法和酶促反应标记法两大类:①化学修饰标记法是利用标记物分子上的活性基团与探针分子上的某些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将标记物直接或间接结合到探针分子上。
化学标记法具有方法简单、成本低、标记方法较通用,也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标记方法;②酶促反应标记法是将标记物预先标记在单核苷酸分子上,然后利用酶促反应将标记的核苷酸分子掺人到核酸探针分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