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什么是真正“用教材教”

合集下载

教学的随笔

教学的随笔

教学的随笔教学的随笔(通用29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随笔应该都不陌生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

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教学的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的随笔篇1知行统一,即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也是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统一。

从总的来说,教学是一个引领学生求知的过程,即掌握人类科学文化制度化的过程,但是,掌握知识不是唯一的目的,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人生的幸福生活奠基。

而且,掌握知识的过程也要求既动脑又动手,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保障知识的有效习得。

现实中知行脱节、重知识轻实践的现象比比皆是,读死书、死读书的典型案例时有发生。

提高教育质量,贯彻知行统一的观念是重要的前提保障。

学习知识不能与已有经验相结合,不能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这种现象被称作“脆弱的知识综合症”。

由于我们的教育过分地看重知识的获得和记忆,过分地看重考试的分数,使得我们的学生不同程度地脱离生活,脱离实践,成为知识考试的机器,害了严重的知识脆弱综合症。

“病”在学生身上,“病根”在教师身上。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常常是就教材教教材,严重忽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实际,忽视将课堂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一些教师常常只重视知识获得的结果,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这就制约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他们对促进学生的理解向深层次发展缺乏足够的耐心,吝惜在探究上花费的时间,往往信奉“精讲多练”。

而且这里的练,并非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建构知识的练习,而是让学生完成大量的习题。

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对概念既缺乏深刻理解,又缺乏灵活应用。

一些教师对“教育是人的灵魂的解放,而非知识的堆积”缺乏深刻的认识,缺乏对人性、人格的尊重,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实现的关注。

他们仅仅把课堂教学理解为教学任务的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没有认识到是对师生个性的解放和生命的唤醒。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10篇)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10篇)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10篇)小学教师教学随笔篇1自工作以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兢兢业业,在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表现良好,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尽到了一个优秀教师应有的职责,受到上级、同行和学生的认可和好评。

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

本人能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加强自我修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热爱学生,真诚对待学生,受到学生的好评。

特别是在此期间,我努力地学习政治理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政治活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切实运用到工作实践中。

二、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真正做到学高为师。

这一年,既是我工作成绩突出的一年,更是我不断提高,不断进步的一年。

在这一年间,我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参加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能力提高很快,已经能较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胜任本职工作。

在此期间,我一是在教学基本功上了有了较大的提升,先后学习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技术和基本功培训,并获得相应的知识。

二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有关年轻教师的系列活动,如青蓝工程,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并取得了老教师的好评和优异的成绩。

三、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勤奋工作,完成教学任务。

一年来,本人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没有因为个人的原因而拉下工作,从没有旷工、旷课现象,也没有迟到早退现象。

这一年来,我不仅担负学校学学教学任务和班主任工作,还担任体育活动和学生安全教育等课程,我真正做到了做一行爱一行,教学工作毫不懈怠,教学教务工作也搞得有声有色,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

在我做班主任一年中,我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四、勤学习、勤研究、勤工作,努力创造佳绩担任教师以来,我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教育等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当然,我还有这样和那样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吃苦精神不够,二是工作的主动性不够,三是业务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初中语文教师随笔(精选10篇)

初中语文教师随笔(精选10篇)

初中语文教师随笔(精选10篇)初中语文教师随笔篇1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五班、七班语文教学。

由于教学经验尚浅。

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状况总结。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

学生是被教的主体。

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状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理解。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听,说的潜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普通话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

另一方面,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用心,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

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

从此能够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状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

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用心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

”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一天我都花费超多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

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用心性,上课效果就好。

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潜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

因此上课必须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

上课资料丰富,现实。

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

所以,老师每一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

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

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

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随笔(精选7篇)

教学随笔(精选7篇)

教学随笔(精选7篇)教学随笔篇1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需要老师转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树立崭新的教育理念。

这对我们每一位老师是一次通透的洗礼。

如何教好新教材,用好教材,推动新课改,是对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新教材的使用班级,我校七班级语文组在校领导和其他班级语文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仔细学习、大胆探究、勇于实践,取得了些许成果。

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一、实行多种形式,落实培训学习我校教研实行短期培训与长期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等形式,注意校本培训,每周定时定点学习,让理论学习成为老师的内在需求,并在特地的研讨会上将教学中消失的预设外、生成性的问题共同解决;学校创设条件,选派青年老师到武汉等地参与新课改研讨学习班和新课标培训,同时请市、区教研员到校讲学、讲课,努力将最前沿的教育教学思想呈现于一线老师面前,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系列手段使新课程理念渗透于老师的教学行为中,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观念上变“以老师为本”为“以同学为本”,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同学,老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参加者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教学中我们精确把握师生角色定位,坚持以同学为主体,以同学的进展为本,使同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仆人。

充分发掘同学潜能,舒张同学共性。

在第一册的“口语交际DD这就是我”教学过程中,我们为同学设立了语文学习的成长记录本,让同学写出一个真实的自我,“自我介绍”,充分展现了同学的共性。

其后的点点滴滴则是成长中的心路历程。

如学习《抱负》这一课时,结合课后名言,让同学在记录本上登记自己的座右铭,既给同学一个布满激情的我,也让同学下意识地积累了很多学问。

再如我们学习《邓稼先》和《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们请同学谈谈自己心中的偶像,说说为什么佩服他,那么自己预备做一个怎么样的人?鼓舞同学从小树立远大抱负,志存高远,做一个有理想的人。

二、深化集体备课,注意教学反思老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参加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敬重同学学习过程中的个体体验,实现同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集体备课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年级的教学教育随笔5篇

一年级的教学教育随笔5篇

一年级的教学教育随笔5篇一年级的教学教育随笔篇1什么是好老师?放在过去,板书漂亮,口齿清楚,课时紧凑,是判定老师能力水平的硬指标。

然而,随着课改的深入,好老师的标准也在跟着变化,我有时甚至觉得,忽然间自己变得不会教书了。

某种意义上,课改真正冲击到了深层次的教育观念。

过去上低年级语文课,我按拼音、字、词、句、文的顺序教学,辅以大量的听写练习,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而现在进入一年级实验课改教材,“教材是全新的,过去从未接触过,没有辅导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甚至没有写字本与练习册。

课改提出的一些新理念,让我有些无所适从。

”二期课改在语文教学策略上要求做到:①适当降低识字难度。

②且慢学拼音,提高识字量。

③推迟学习写字时间。

④两年完成五年的识字量。

按照课改要求,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不再强调拼音。

课堂上教授生字时,甚至答应学生去“蒙”字、去“猜”字。

那么,教师应采取怎样的方法帮助学生多认字多识字呢?第一、记字形。

在教学象形字前,我不急于让学生学习书中的偏旁、生字、词语。

而是先请几名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他们知道的一些字早先的写法。

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致,在黑板上画出了“竹”“日”“山”“水”“田”等字,接着我便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汉字最早是画出来的。

然后给学生介绍了汉字的演变过程,学生被中国悠久的文字发展史深深地吸引住了。

有些字形相似,看起来差不多。

要引导学生留意找特点,区别它们不同的地方,如“毛”和“手”这两个字。

我引导学生观察两字的不同,学生观察的结果是:“毛”最后一笔是竖弯钩,“手”最后一笔是竖钩,我再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记忆的好方法,编成小儿歌:“毛毛,尾巴弯弯翘翘”;“小手小手,拉拉勾勾”……是字形不同,字音也不同。

再如,“向”、“问”形近字,学生结合“问”字门字框左上角有点、不封口的特点,自编出小儿歌:“门里有张嘴,开口问一问。

”结合“向”字把“”想象成小眼睛,编出小儿歌:“眼睛睁大,辨别方向,方向的向。

用教材教作文

用教材教作文
巧。
充分 发挥这一点 ,让学生用 自己 的生活 、心灵 、经验去对接作者与他 的人物 , 学生用 自己的时空与生活 让 感悟去共 鸣作品 ,欣 赏 、评价作 品 ,
不仅有话 可说,有话好说 ,而且有感 要发 , 有情要抒 ,不写不快。
力 ,求 同求 异 与求 新的 思维 能 力等
三. 训练学 生的写作能力

是怎样一步步提 高的。
二.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 维是一切 能力 的核心 与关键 。 能力是思维 的花朵 ,智慧是思维的火
焰, 思想是思维的果实。
习惯等等 .这 些我称之 为作文意识 ,
从大的方面说 ,也就是语文意识。
我觉得 , 统的语文教学至少在 传
总之 ,教师不重视作 文教学 .学生不重视 写作训练的状况 ,在
当下 语文教学 中是较普遍 的存在 的。连续教学初 三年级 已经多年 , 明显 的感 觉到有相 当一 部分学生 ,从初一到 初三 ,作文水平呈现 下
降趋 势:事情越叙越不 清楚了 ,语言越说越不 灵动了 ,字数越写 越 少 了,议论越来越没中心 了。
思维训练上是精致 的,有力的 ,实在 的 ,是我们应该继承 的。教师本身就
作文是需要有意识 的,比如 中心
篇篇文章都 曾经是一个个跃动
意识 、结构与构思意识 、语言表达意 识 ,我手写我心的意识等等 。

的鲜活的心灵 ,是一幕幕生动而真切
是最好的教材 , 最好 的教学资源 ,我 们可以发挥 自身的优势 ,充分利用教
3 .关 于 勤奋——埋 头苦干 ,也 须抬头看路。

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
有人说 ,中文专业 的高材生不一 定能写出好文章,好作 品,而很多理 工科 的学 生 ,他们 的作品却能 传世。 这结 论是 否 有道 理 ,我不 敢妄加 评 价 ,但我想 ,能写出好文章好作品 的 人他们一定有共同的地方 ,比如他们 有强烈的创作欲望,有字斟句酌的能 力 ,有观察生 活思考人生获得感悟的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材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工具,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教材既是指导教学的依据,也是学习知识的重要载体。

如何有效地使用教材,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也需要教材本身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教材作为教学工作的依据,需要有科学性。

教材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需求和学习方法,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和培养能力。

教材需要紧密贴合学科知识的发展和实际应用,不断更新和完善,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只有科学性的教材,才能有效地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

当教材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之后,教师就需要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讲解教材内容时,可以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问题导向等多种教学方式,把教材内容呈现得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和记忆。

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教学场景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提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只有用教材教,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师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思维习惯和兴趣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学科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更具灵活性和有效性。

在知识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定期测验、实验操作、项目设计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只有个性化教学,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信心。

教师还需要通过对教材的组织和整合,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设置和学生需求,设计并整合教学资源,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资料、实验器材等,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多样的学习体验。

张婧芳教学随笔

张婧芳教学随笔

灵活使用教材,培养创新意识
伊旗第四小学张婧芳
新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究竟是用来教的,还是拿来用的?我是这样理解的:“教”教材,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是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教书为主。

教师是教材的工具,把学生不理解的,看不懂的教师要传授给学生。

教材是圣旨,只能照搬;用教材“教”,立足点放在学习对象身上,是以人为本的,注重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潜能的开发。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工具,可以取舍、编辑;其次,教师和教材二者之间,教师必须处于主体地位。

我们在使用教材时,首先要“立足”教材,对教材准确把握,并找准教材特点与学生发展需求的结合点。

这也是“用好”教材的前提。

进而追求并做到高于教材,超越教材,不把数学教学封闭于、拘泥于数学教材本身;其次,理解、处理文本,是数学教师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只有“入乎其内”,才能“出乎其外”。

在教材的使用上,我们要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习题的层次。

还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教育因素,弥补因教材滞后所产生的问题。

如,在执教“观察物体”一课中,我将课本呆板的主题图教学,灵活处理为观察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卡通米老鼠玩具,引导学生在活
动中探究观察物体的方法,有的学生发现“观察小的物体时,可以把物体转动一圈进行观察”,有的学生还发现“观察较大的物体时,可以围着物体走一圈进行观察。

”学生的这些发现,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需要我们教师细心呵护。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精选5篇)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篇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

也是打造灵动课堂构建高效教学模式的最佳途径之一。

通过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初步形成了系统的操作体系。

总结出了适合本班学生的四种方法。

1.收集法: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开展调查,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培养了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2.观察法: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和思路进行观察,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设疑法:在教学中创造问题情境,在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运用法:在教学中,注重文中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而且积累了生活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我依据本班同学实际情况和文本知识内容,结合生活实践进行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成绩大幅度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篇2)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

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

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

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

”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

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教育教学随笔心得体会(精选10篇)

教育教学随笔心得体会(精选10篇)

教育教学随笔心得体会(精选10篇)教育教学随笔心得体会篇1提高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越浓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

这里我所说的兴趣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

学生只有以主动热情的心态,带着兴趣学习,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内容。

为了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我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运用多媒体等设备,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因为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学生一旦对学习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

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能愉快的接受,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一点,兴趣还包括学生对老师的兴趣,也就是说要想让学生学好你教的科目,就必须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讲的课。

既然学生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我想作为老师就更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一点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所以我与学生交朋友,与他们亲近,努力让他们都喜欢我。

课堂上我是严师,尽量运用恰当有趣轻松适宜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授课内容。

由此可见,提高兴趣,能够使学生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学无止境,只有真正掌握了教学真谛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才是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也才是一个对学生帮助很大的老师。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主动把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育教学随笔心得体会篇2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因为学习原本是学生的一项创新性活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从教材教学到用教材教学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内容的设计和使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

教材的设计和使用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教材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从传统的“从教材教”到现代的“用教材教”,教学者需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从教材教”是以教材内容作为教学的核心,教师侧重于传授知识、讲解教材内容,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

这种教学方式过分依赖教材本身,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主体性,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对教学内容缺乏深入的理解。

而“用教材教”则是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如何从“从教材教”转变为“用教材教”?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学生思辨和探索,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能力。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教学技能、课堂管理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等。

只有具备了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师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来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还需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教师的转变离不开学校和教育部门的支持。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教师从“从教材教”转变为“用教材教”,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和教育部门还应该加强对教材的研发和使用的指导和管理,确保教材的质量和合理性。

对于学生而言,从“从教材教”到“用教材教”也意味着学习方式的变化。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在“用教材教”下需要更多地关注课堂上的互动和实践。

他们需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辩证地分析问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读书随笔

《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读书随笔

《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读书随笔《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本文的作者王荣生教授其实是站在一定的高度,从理论上向我们阐释语文课“用什么去教”以及“教什么”等一系列问题。

这本书我看得非常慢,虽然对这本书的初步印象是晦涩难懂,但是当我真正投入阅读并且消化理解了部分篇章后,还是有所收获的。

我觉得自己对语文教学从理论上来说,了解更加深入。

首先,王荣生教授在书中提到了当下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缺少语文课程形态,也就是说,教学内容仍然以教材内容为主宰,仍然是教“教材”,仍然停留在“领会教材意图、处理教材内容”的水平上。

关于这一点问题,初出茅庐的我深有感触。

我对教材尚未真正熟悉,对教材的理解和剖析也不够深入,只能按部就班把教材中中涉及的知识点教给学生,大学四年积累的理论知识也苦于无法与实践相结合便将其束之高阁,这本书我还没读完,特别希望能从后面的章节中读到王教授对于这一问题所提出的实质性建议。

能成为一名语文教师自然是觉得读书是一件愉悦的事情,与文字产生共鸣或共情仿佛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于是乎在潜意识里,阅读能力或者阅读方法等同于本能或者是天赋。

甚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认为是天然的法则,然而,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阅读,某些理所当然的事儿就不那么顺理成章了。

所谓看天赋,再也没有比一年级小学生更适合的观察对象了。

老师布置了阅读数学绘本,并且要求填写读书记录表复述故事。

问题出现了,读书没问题,然而并不会复述故事。

一年级的绘本故事能有多难呢?于是乎在“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结果怎样”的万能公式引导下,孩子复述了故事:小猫的爸爸不见了,小猫去找爸爸,结果在河边找到了。

貌似挺完整啊!可是这本数学绘本的主题是——立体和平面。

上述复述完美避开了这个主题。

所谓万能公式并不万能啊!问题在哪里呢?当一个孩子在读一本书时,他关注的是什么?是有趣的人物?离奇的想象?紧张的情节还是蕴含的情感或者道理?从孩子的眼睛看什么是一本好书?在孩子的眼中段落层次,好词好句、中心主旨等被称为语文知识并且经常用来作为评价阅读能力的指标有多大分量?甚至,我所观察的这位一年级孩子非常反感在阅读时圈划好词好句等行为,理由是打断了阅读。

新部编本三年级语文教材教学随笔5篇

新部编本三年级语文教材教学随笔5篇

新部编本三年级语文教材教学随笔5篇新部编本三年级语文教材教学随笔篇1时间飞逝,转眼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头看看教学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真是感慨万千,可谓有喜有忧,现做如下总结:一、识方面:本学期教研组围绕“识教学”来组织教研活动,这对我们的日常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会注意总结一些识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记住生的音和形,但有些笔画多,不好记容易混淆,就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把这些让学生自己汇报方法。

本班学生生掌握不好的是任天宇,老是写错别。

二、培养阅读理解方面: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点一滴培养的,所以,在平时讲课时注意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理解。

有时学生理解问题,就差那么一点,需要老师的点拨,理解问题透彻,回答问题一阵见血的要数柴子涵。

在这方面我感觉自己做的有欠缺,讲问题不够深入,今后要下些功夫。

三、注重感情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我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课上采用多种形式读,如:分角色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等等,使每位学生都能熟读课文,这也是理解课文的重要前提。

在教学中,紧跟进度,紧抓“备、讲、批、辅、考”五大环节,自己认为脚踏实地,各方面做的很认真,但成绩很不理想,原因可能是基本功不够扎实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首先做到:上课前一定做充分准备、吃透教材,紧扣课本,因为万变不离其宗,今后在工作中一定做到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努力把教学工作做好。

为了让学生在识上能更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我之前的教学中还注意以下几点做法:1、课前布置孩子们预习,初读课文,把生、新词画出来,思考一下,你用什么方法能记住这些,初步给生扩一到二个词,给生找到自己喜欢的记忆方法。

2、课上,激发孩子的识热情,激发孩子汇报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兴奋中不吐不快,交流汇报。

3、鼓励孩子自创各种各样的识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编谜语,编儿歌等来理解记忆生,如果孩子在学了生后,读文的准确流利比没学前有了进步,有了长进,那我们的生教学应给说成功了一大半。

教育教学感悟随笔范文6篇

教育教学感悟随笔范文6篇

教育教学感悟随笔范文6篇教育教学感悟随笔范文篇1通过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孩子们学会了诚信、帮助,树立了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感受到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我们居住的地球有了初步的、整体的认识,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共有五个单元:“诚信是金”“伸出我们的手”、“我的绿色日记”、“交通连着千万家”和“祖国真大”。

每个单元下设有若干活动主题。

为了上好这门课,我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严格按照品社教学策略,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品德与生活课本中,每一个主题单元的内容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或图片组成,这些故事或图片为我们进行品社课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或依据,但并不是说我们上课就要围绕着这些内容来上,就一定要上课本中出示的内容,把教材内容当作不可改变的“金科玉律”。

在课本提供内容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对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或补充。

2、“活动性”是本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

课程的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通过各种活动创设,在活动中力求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在各种教学活动创设与体验中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的创设有很多,如欣赏活动、想像活动、游戏活动、表演活动、动手操作活动等,通过活动创设,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感悟。

既动手动脑动口,又寓教于乐,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小学四年级学生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学生年龄在10—12周岁之间,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到了心理逆反期,开始不听话了。

学生开始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析,身体方面有高矮胖瘦,心理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小时候看不懂,听不懂的一些知识,现在很快可以搞明白,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七年级教学随笔(10篇)

七年级教学随笔(10篇)

七年级教学随笔(10篇)七年级教学随笔篇1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

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

只要我们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个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

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

因此,我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

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

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

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

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

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

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育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事业之一。

在教育的各个阶段,教材都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材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有些教师却倾向于将教材作为教学的全部,忽略了自己的角色和作用。

他们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该重视教学中的方法和手段,更多地关注教学过程,而不是单纯地教导教材。

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

教学过程不仅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自主学习,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有些教师却忽视了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容易导致学生的被动学习,而且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和依据,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素材。

教师不能将教材误以为教学的全部,忽略了自己的角色和作用。

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教学过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教育教学中,教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教育工作者们在使用教材时往往只注重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点,而忽略了教材的教学设计和实际运用。

我们需要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工具,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教育工作者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设计,灵活运用教材,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工具。

正如有人说过的,“教材是一面镜子,教师是一位镜子前的导航员。

”只有教师善于用心理的导航来指引学生正确地使用这面镜子,才能真正发挥教材的作用。

教育工作者们要了解教材的设计理念和教学目标,把握教材的设计思想和教学要求。

不同的教材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针对不同的年龄群体和学习阶段。

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和教学目标,以及教材编写者的用意,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深入了解教材的意图,才能在教学中遵循教材的设计思想,使之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同时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育工作者们要善于运用教材,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工作者们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结合实际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教育工作者们还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案例、故事和实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通过互动、合作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工作者们要注重教材的个性化使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教育工作者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分层教学、个性化任务、小组合作等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五年级教师教育随笔(10篇)

五年级教师教育随笔(10篇)

五年级教师教育随笔(10篇)五年级教师教育随笔篇1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到了期末,本学年,结合自己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学习,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一、指导思想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并经常阅读书籍报刊杂志,学习新的现代教学方法。

充实自己,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思想,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校能遵守学校纪律,团结同事,关心学生。

坚持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

二、认真钻研教材、课标、参考资料,研究班级学生情况。

开学初,认真地学习、研读课标、教材、参考资料,仔细研究课标,讲的知识技能的要求及目的要求和重难点,研究教材重难点及注意点和关键点,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研究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家庭情况及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情况。

三、严格要求,狠抓学风对学生严格要求,狠抓学风。

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拖欠作业的行为。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学生一有进步,及时地表扬他们。

目前,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四、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实施新课程标准精神1、备课认真仔细,尽力做到科学、准确、严密。

备课时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

认真编写教案,力争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

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写出教学反思。

2、教学工作中,立足于课堂。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设计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五、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力求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本次试教备课使用教材的感受

本次试教备课使用教材的感受

本次试教备课使用教材的感受:首先,我深刻感受到了教材的重要性。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基础。

在备课过程中,我认真阅读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的编排和内容,以便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其次,我感受到了教材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

在备课过程中,我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内在逻辑和规律,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教材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教材中的内容都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备课过程中,我注重将教材中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设计出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最后,我认为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

教师需要认真备课,深入理解教材,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总之,本次试教备课使用教材的感受非常深刻。

我深刻认识到了教材的重要性、严谨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教师的作用和责任。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随笔:什么是真正“用教材教”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用教材教”时下已成为教师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在语意上并无多大差别,但“用教材教”反映了教材观的转变,即视教材为主要的课程资源、教学线索,激活了教师的专业自主性,让教师以教材开发者的姿态,将个人特质、教学经验、教学才能融入到对教材的加工、改造之中。

历史地看,过去我们也反对照本宣科,追求用活教材,现在提倡“用教材教”,似乎是旧话重提,但其中的必要性却不容小视。

社会与教育的发展在为教学提供新条件的同时,也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教材多样化,要求教学手段不再只是一张嘴巴、一支粉笔。

因此,传统的话题势必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寻求新的诠释与表达。

目前,有种观点认为,“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两个阶段。

论据一是目前尚有不少教师的教学连忠实执行教材还没做到,论据二是“教教材”要作为“用教材教”的基础。

这样的看法有一定的
道理。

但需要明确的是,它只是举出了特定背景下的真实个案,不能据此认为它就概括出了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一般规律。

同时,我们也确实应当先深入教材,再跳出教材,否则难免会出现对教材的误读和背离。

事实上,要有效地用教材教,除了正确理解、准确把握教材之外,还必须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

教材再好,通常也只能根据一般情况为教与学提供一个思路和一种设计方案,不可能完全适应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用教材教,要求教师具备解读教材、解读学生的智慧。

解读教材、解读学生与加工教材,都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即在课前一次完成,实际的备课过程,也常常是将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的。

不能因为它们需要分别展开研究,就听任目前的教学停留在”教教材”的水平上。

同时,对三者的钻研应该是教师永无止境的追求,都有待深化,需要经验的逐渐累积,不必人为地限定先熟悉教材、教教材,再加工教材、用教材教这样的阶段。

任何时候,调整、加工教材都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备课的内容之一。

如何“用教材教”?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很多。

这里笔者仅就使用新教材以来教师在课前预设环节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复习铺垫的设计。

现在新编的教材,基本上不再出现新知识前的复习、准备或过渡内容。

以致有教师问:是不是数学课堂上不要需要复习环节了?
教材直接以问题开始,有利于扩大思维和探索空间,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新问题的基础上联想回忆出已学知识。

当然,如果学生自己联想有关知识有困难,或者出现夹生、遗忘现象,教师先行组织复习也是可取的。

新授前设置复习、准备环节的初衷,一是为了通过再现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二是为探究铺设台阶,分散新授的难点。

第一点无可厚非,问题在于第二点。

以往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铺垫暗示过度,或者人为地设置了一条狭窄的思维通道,学生无须探究,或稍加尝试,结论就出来了。

这显然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

但我们也不必就此因噎废食。

应当承认,这类教学铺垫有很多合理的成分。

比如,教循环小数前,很多教师喜欢先以学生熟知的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的实例,让学生感知“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周期现象,以此作为同化新知识的认知框架。

有了这一铺垫,原本很抽象的循环小数,通过学生自发的类比,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难度。

教学手段的选择。

一般认为,选择教学手段的依据是教学内容、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

除此之外,还应考虑什么?
以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为例。

现在多数教材提供的现实模型是城市建筑、冰箱、纸盒等图片,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考虑到农村和边远地区,给出的素材里还有长城的图片和其中一块放大了的砖。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实物抽象出长方体的图形,并进一步介绍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等。

目前在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大多采用多媒体演示长方体的形状。

此外,还能选择什么教学手段呢?30年前笔者在江西教学时,曾用当地的白萝卜作为教具。

在东北,教师的创意是让学生用小刀削土豆。

在上海,老师们让学生用小刀削橡皮泥。

这不正是因地制宜选择教学手段最生动的诠释吗?
巩固练习的补充。

经常听到教师抱怨新教材配备的练习偏少。

不可否认,教材需要修改、完善,但教材不是题库,面对减轻学习负担的社会诉求,教材中的习题必须严格精选。

因此,即便改进之后,还会众口难调。

比如20以内退位减法,可以用“破十法”,也可以用“连减法”。

诸如此类的针对性练习,教材难以一一提供,只能由教师为学生“量身定制”,自行补充,
当然教学参考书可以也应该给予提示。

此外,学生的学习有缺漏必须弥补,同时要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兴趣拓展和提高的需求,教师适当的增补练习,也是因材施教的内涵之一。

另外,一些乡土素材、社会时事、学校正在开展的活动,等等,都可以用来编成数学的实际问题,使数学应用练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时代的脉搏。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