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物理(校编)教案:2.2 动能 动能定理.doc

合集下载

《 动能和动能定理》精品教案

《 动能和动能定理》精品教案

课题:动能和动能定理【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动能的概念。

②熟练计算物体的动能.③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掌握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2、过程与方法:①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②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演绎推理的过程,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②通过对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演绎推理,使学生从中领略到物理等自然学科中所蕴含的严谨的逻辑关系,反映了自然界的真实美。

【教学重点】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1、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2、会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教学过程】●“温故知新”法导入新课问题1:一质量为m的小球被举高h,选地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小球的重力势能为多少?问题2:若小球由静止落下(不计阻力),重力势能如何变化?重力势能减小转化给了什么能?问题3:什么叫动能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动能及相关的一个规律。

●引入课题:动能和动能定理★(板书)一、动能E k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问题4: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先定性地判断一下。

请思考并举例说明。

▲实验探究1:学生活动:学生用自己的笔(笔尖向下)自一定的高度竖直地掉到手心上,感受一下。

同一支笔分高和低两次感受;一重一轻的笔从同一高度两次感受。

学生结论:速度大,则动能大;质量大,则动能大。

实验探究2:教师演示:让小球从光滑的导轨上滑下,与物块相碰,推动物块做功.1、让同一小球从不同的高度滑下,可以看到:高度大时小球把物块推得远,对物块做的功多.2、让质量不同的木块从同一高度滑下,可以看到:质量大的滑块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总结: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即质量、速度是动能的两个影响因素.问题5:动能到底跟质量和速度有什么定量的关系呢?动能的表达式是怎样的?▲理论探究:情景设置: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高处由静止下落(不计阻力),若小球到达地面时速度大小为ν。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能的概念。

2. 让学生理解动能定理的含义。

教学内容:1. 动能的定义。

2. 动能定理的表述。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

2. 讲解动能的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3. 解释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所受外力做的功。

教学评估:1. 提问:动能的定义是什么?2. 提问:动能定理的含义是什么?章节二:动能的计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能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影响动能的因素。

教学内容:1. 动能的计算公式。

2. 影响动能的因素。

教学步骤:1. 讲解动能的计算公式:动能= 1/2 m v^2,其中m 为物体的质量,v 为物体的速度。

2. 讨论影响动能的因素:质量、速度。

教学评估:1. 提问:动能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 提问:影响动能的因素有哪些?章节三:动能定理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能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让学生学会利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动能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利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步骤。

教学步骤:1. 讲解动能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物体在不同高度的动能计算、物体碰撞等问题。

2. 介绍利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步骤: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列式求解。

教学评估:1. 提问:动能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哪些?2. 提问:利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章节四: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复杂问题。

2. 让学生理解动能定理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动能定理在复杂问题中的应用。

2. 动能定理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讲解动能定理在复杂问题中的应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物体在空气阻力的影响下的运动等。

2. 强调动能定理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能量守恒、力学问题解决等。

教学评估:1. 提问:动能定理在复杂问题中的应用有哪些?2. 提问:动能定理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是什么?章节五:总结与复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知识点。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规律的科学,其中力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动能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2 学习目标了解动能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掌握动能的计算方法。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第二章:动能的概念与计算2.1 动能的定义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计算公式为:动能= 1/2 m v^2,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2 动能的物理意义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动能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强度和能力。

2.3 动能的计算实例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动能的计算方法。

学生进行动能计算的练习。

第三章:动能定理3.1 动能定理的表述动能定理指出,物体动能的变化等于物体所受外力做的功。

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ΔKE = W,其中ΔKE为物体动能的变化量,W为外力做的功。

3.2 动能定理的应用动能定理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速度的变化。

动能定理也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位移的变化。

3.3 动能定理的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动能定理的应用。

学生进行动能定理应用的练习。

第四章:动能与势能的转化4.1 势能的概念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等。

4.2 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关系动能与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当物体从高处下落时,势能转化为动能;当物体被弹起时,动能转化为势能。

4.3 动能与势能转化的实例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关系。

学生进行动能与势能转化练习。

学生进行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测试。

5.2 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拓展讨论动能和动能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进行动能和动能定理相关的综合练习。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第六章:动能和能量守恒6.1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销毁,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动能的概念。

2. 理解动能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动能的定义:介绍动能的定义,即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动能的单位:解释国际单位制中动能的单位,即焦耳(J)。

3. 动能与速度的关系:阐述动能与物体速度的关系,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教学活动:1. 引入动能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动能的概念。

2. 通过示例或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动能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作业与评估:1. 让学生回答动能的定义和单位。

2. 让学生解释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并给出实例。

第二章:动能的计算教学目标:1. 学会计算物体的动能。

2. 理解动能计算公式的含义。

教学内容:1. 动能计算公式:介绍动能计算公式,即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2. 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解释动能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教学活动:1. 讲解动能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 通过示例或练习,让学生运用动能计算公式计算不同物体的动能。

作业与评估:1. 让学生回答动能计算公式及其含义。

2. 让学生运用动能计算公式计算给定物体的动能。

第三章:动能定理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定理的概念。

2. 学会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动能定理的定义:介绍动能定理的定义,即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 动能定理的应用:解释如何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例如计算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动能变化。

教学活动:1. 讲解动能定理的概念和推导过程。

2. 通过示例或练习,让学生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

作业与评估:1. 让学生回答动能定理的定义及其应用。

2. 让学生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给定的问题。

第四章:动能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学会将动能定理应用于实际问题。

2. 理解动能定理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动能定理与实际问题的关系:介绍如何将动能定理应用于实际问题,例如计算物体在碰撞、抛射和摩擦力作用下的动能变化。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能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理解动能定理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1. 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动能定理的表述和意义。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物体的运动和它的能量。

2. 讲解动能的概念:解释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3. 介绍动能定理:阐述动能定理的表述和意义。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的理解。

2. 确认学生对动能定理的表述和意义的理解。

第二章:动能的计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能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能够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内容:1. 动能的计算公式。

2. 动能定理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回顾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讲解动能定理的应用: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动能计算公式的掌握。

2. 确认学生能够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章:动能定理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让学生理解动能定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动能定理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 动能定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讲解动能定理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 讨论动能定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动能定理应用的理解。

2. 确认学生能够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综合应用动能和动能定理解决复杂问题。

2. 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解决复杂问题。

2. 动能和动能定理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讲解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解决复杂问题。

2. 强调动能和动能定理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动能和动能定理综合应用的理解。

2. 确认学生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教学目标:1. 让学生总结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学习内容。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介绍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动能,以及动能定理。

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它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学习动能和动能定理,同学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

1.2 学习目标1. 了解动能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 掌握动能定理的内容及其应用;3. 能够运用动能和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动能的概念2.1 动能的定义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它的表达式为:\[ E_k = \frac{1}{2}mv^2 \]其中,\( E_k \) 表示动能,\( m \) 表示物体的质量,\( v \) 表示物体的速度。

2.2 动能的单位动能的单位是焦耳(J),1焦耳等于1牛顿·米。

在国际单位制中,动能的单位也可以表示为千卡(kcal)或电子伏特(eV)。

第三章:动能的计算3.1 动能的计算公式根据动能的定义,我们可以用质量、速度来计算物体的动能。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物体的质量和速度;(2)将质量、速度代入动能公式;(3)计算得出动能的大小。

3.2 动能计算实例假设一个物体质量为2kg,速度为10m/s,求该物体的动能。

解:将质量和速度代入动能公式:\[ E_k = \frac{1}{2} \times 2kg \times (10m/s)^2 = 100J \]该物体的动能为100焦耳。

第四章:动能定理4.1 动能定理的内容动能定理指出:物体所受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即:\[ W = \Delta E_k \]其中,\( W \) 表示外力做的功,\( \Delta E_k \) 表示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4.2 动能定理的应用动能定理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动能的变化。

例如,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加速,最终达到一定速度,我们可以根据动能定理计算出物体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外力做的功。

第五章: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5.1 实例一:抛物线运动假设一个物体做抛物线运动,求物体在最高点的动能。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通用4篇)《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篇1课题动能动能定理教材内容的地位动能定理是功能关系的重要体现,是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依据,因此是本章的重中之重。

在整个经典物理学中,动能定理又与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并称为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支柱。

也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

因此学好动能定理对每个学生都尤为重要。

--思路导入新课──探究动能的相关因素(定性)──探究功与动能的关系(推理、演绎)──验证功和能的关系──巩固动能定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

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适用范围、简单应用。

3.培养学生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分析实验现象、处理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2.探究和验证过程中掌握观察、总结、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

3.经历科学规律探究的过程、认识探究的意义、尝试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演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兴趣。

2.通过探究验证培养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3.用简单仪器验证复杂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不畏艰辛敢于进取的精神。

4.领略自然的奇妙和谐,培养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

教学重点1.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2.演示实验的分析。

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资源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对动能有了感性认识,在高中要定量分析。

高中生的认识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定性到定量。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通过前几节的学习,了解了功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初步了解了功能关系。

对物体做的功与其动能的具体关系还不清楚,这就是本节重点解决的问题。

教学方式启发式、探究式、习题教学法、类比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仪器斜面、物块、刻度尺、打点计时器、铁架台、纸带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验证动能定理--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问:能的概念功和能的关系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的动能的概念动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动能和做功的关系。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docx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docx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的定义式,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

3、利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归纳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对比分析动力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动能定理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能定理的演绎推导,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动能的概念。

【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动能:物体曲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2、探究动能和那些量有关。

让球从光滑的斜面滚卜,与木块相碰,推动木块做功。

⑴讣同一铁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可以看到什么现象?(2)让质量不同的铁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可以看到什么现象?以上两个现彖说明动能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小球动能与速度和质量有关。

3、探究动能的表达式重力做功一重力势能变化一重力势能的表达式mgh弹力做功〜弹性势能变化一弹性势能的表达式k//2合外力做功一动能的表达式?二、新课教学设质量为刃的某物体,在与运动方向总相同的恒力厂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1,速度由旳增加到卩2,如图所示。

试寻求这个过程中力尸做的功与旳、血的关系?W=FLL= (v22=昭)/2a \ W= — mv^/2F=ma I(—)动能1、动能的表达式:E k=mv/22、动能的瞬时性:动能具有瞬时性,与瞬时速度和对应,是状态量。

3、动能的标矢性: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且总大于或等于零。

4、动能的和对性:对于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速度不同,则物体的动能也不同.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练习:改变汽车的质量和速度,都能使汽车的动能发生变化,在下面几种情况中, 汽车的动能是原来2倍的是:力、质量不变,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B、质量和速度都变为原來的2倍G质量减半,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D、质量变为原来2倍,速度减半(二)动能定理:W=mv2 /2—mv\ /2W= E/a—Ek\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即末动能减去初动能。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优秀4篇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优秀4篇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优秀4篇动能定理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动能定理是本重点,也是整个力学的重点。

动能定理是一条适用范围很广的物理定理,但教材在推导这一定理时,由一个恒力做功使物体的动能变化,得出力在一个过程中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然后逐步扩大几个力做功和变力做功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情况。

这个梯度是很大的,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动能定理,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寻找物体动能的变化与那些力做功相对应。

二、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的符号和表达式和符号,理解动能的概念,利用动能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表述的物理意义,并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3、深化性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含义,区别共点力作用与多物理过程下动能定理的表述(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动学公式推导动能定理2、理解恒力作用下牛顿运动定律与动能定理处理问题的异同点,体会变力作用下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物理学中定性分析与定量表述的关系,学会用数学语言推理的简洁美。

2、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会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理解动能定理的含义与适用范围,会利用动能定理解决有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通过上节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功与速度变化的平方成正比。

问:动能具体的数学表达式是什么?(二)动能表达式的推导1、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所以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2、例;有一质量为的物体以初速度V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受到的拉力为F,经过位移为X后速度变为V2.。

根据以上,可以列出的表达式:3、动能1.定义:由于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2.公式表述:;3.理解⑴状态物理量→能量状态;→机械运动状态;⑴标量性:大小,无负值;(三)动能定理1、表达式:2、内容: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该变量。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介绍物理学中的能量概念,让学生了解能量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引出动能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动能。

1.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能的定义及其单位。

让学生掌握动能的计算公式。

1.3 教学内容动能的定义及其单位。

动能的计算公式。

第二章:动能的计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动能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能够运用动能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2 教学内容动能的计算公式:\[ E_k = \frac{1}{2}mv^2 \],其中\( E_k \) 表示动能,\( m \) 表示物体的质量,\( v \) 表示物体的速度。

动能计算的示例。

2.3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动能公式计算一些简单的例子。

第三章:动能定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能定理的内容及其应用。

让学生能够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动能定理的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动能定理的应用示例。

3.3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动能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四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原理。

让学生能够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4.2 教学内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原理。

动能和势能转化示例。

4.3 课堂练习让学生分析一些实际问题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动能和动能定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5.3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动能和能量守恒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与动能的关系。

让学生能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动能相关问题。

6.2 教学内容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述。

能量守恒定律在动能变化中的应用。

6.3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动能的变化情况。

第七章:动能的实际测量7.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动能的实验测量方法。

让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动能测量实验。

《动能、动能定理》教案正式版

《动能、动能定理》教案正式版
物体的动能等于它的质量跟它的速度平方的乘积的一半。用Ek表示动能,则计算动能的公式为:
补充板书:
一、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动能的大小:物体的动能等于它的质量跟它的速度平方的乘积的一半。
3、计算公式:
4、国标单位:焦(J)
Powerpoint展示,学生思考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加深同学对动能概念及公式的理解)
例2:台风
台风是空气的高速运动,空气质量其实很小,但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能不断加速,当风力达到12级以上,我们叫台风。一个中等能量的台风,它所蕴含的动能,相当于50万颗1945年在日本广岛爆炸的原子弹释放出来的能量。
师:动能跟什么有关?(引导提示:m、v)
师:那动能到底跟m和v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来看一个例子
A.有力对物体做功,物体动能就会变化
B.合外力不做功物体的动能就不变化
C.合外力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就增加
D.所有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负值,物体的动能就减少
答案:A
例2:一质量1.0kg的物体,以4m/s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一时刻起施加一个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物体的速度方向变为有,大小仍为4m/s,则在这段时间内水平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这个结论叫动能定理。
板书:
二、动能定理
1、内容: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数学表达式:
W:指总功,即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
:指初动能
:指末动能
课本例题讲解
Powerpoint展示习题
动能定理的内涵:
例1:关于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b、通过总功判断(或求)动能变化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介绍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动能,并引入动能定理。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在物理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学习动能和动能定理,学生将能够理解物体运动时的能量转换和守恒。

1.2 学习目标了解动能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掌握动能的计算公式理解动能定理的内容及其应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互动讨论法和实验演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实验观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

第二章:动能的定义和计算2.1 动能的定义动能的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2 动能的计算公式单质点物体动能的计算公式:K = 1/2 mv^2,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3 动能的物理意义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快,动能越大。

第三章:动能定理3.1 动能定理的内容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3.2 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W = ΔK,其中W为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ΔK为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3.3 动能定理的应用动能定理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速度的变化,或者物体重心的移动距离。

第四章: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实验验证4.1 实验目的验证动能的计算公式和动能定理的正确性。

4.2 实验原理利用实验装置,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速度,计算动能,并测量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4.3 实验步骤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操作。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动能的计算公式和动能定理的正确性。

第五章:动能和动能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1 实际问题举例举例说明动能和动能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汽车行驶、运动员投掷等。

5.2 解题步骤引导学生运用动能和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讲解解题步骤和方法。

5.3 总结本节课通过学习动能和动能定理,使学生能够理解物体运动时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并能够运用动能和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动能定理教学案.doc

动能定理教学案.doc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动能的概念,掌握动能的计算式。

2.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和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

3.理解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1.过程与方法1.运用归纳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对比分析动力学知识与动能定理的应用。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动能的概念。

教学难点: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例1] 一个初速为V],质量为m的物体,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定外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增加到V2;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做怎样的运动?物体加速度为多大?物体的位移可以怎样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恒力做的功为多少?一、动能1.定义:2.定义式: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4.动能是状态量,对于给定的物体(m —定),某状态下的速度的大小决定了该状态下的动能,动能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5.动能是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且总大于(vHO时)或等于零(v=0时),不可能小于零(无负值)。

6.动能是相对量(因速度是相对量),参考系不同,速度就不同,所以动能也不同,一般来说都以地面为参考系。

【例2】火车的质量是飞机的110倍,而飞机的速度是火车的12倍,动能较大的是 _______ o 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100: 1,速度之比为1: 100,这两个物体的动能之比为_______________ =二、动能的变化AEk动能的变化,又称动能的增量,是指一个运动过程中的物体末状态的动能Ek2(对应于速度v2)与初状态的动能Eki(对应于速度vi)之差。

【例3] 一个物体的速度从0增加到v,再从v增加到2v,前后两种情况下,物体动能的增加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 o三、动能定理(1)内容: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介绍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动能,并通过动能定理来理解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速度和动能的变化。

动能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对于深入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2 教学目标(1) 动能的定义及其表达式;(2) 动能定理的内容及其应用;(3) 物体的速度、质量和动能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动能的定义和计算2.1 动能的定义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通常用符号K 表示,单位是焦耳(J)。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快,动能就越大。

2.2 动能的表达式动能的表达式为:K = 1/2 m v^2,其中m 表示物体的质量,v 表示物体的速度。

2.3 动能的计算根据动能的表达式,我们可以计算给定质量和速度的物体的动能。

例如,一个质量为2 kg 的物体,速度为6 m/s,其动能为:K = 1/2 2 6^2 = 36 J。

第三章:动能定理3.1 动能定理的定义动能定理指出,物体所受外力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即:W = ΔK,其中W 表示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ΔK 表示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3.2 动能定理的内容动能定理的内容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 外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2) 外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减少。

3.3 动能定理的应用动能定理可以应用于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速度和动能的变化。

例如,一个质量为2 kg 的物体,受到一个10 N 的力作用,使其速度从2 m/s 增加到6 m/s,求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根据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 = ΔK = 1/2 m (v^2 u^2) = 1/2 2 (6^2 2^2) = 22 J。

第四章:物体的速度、质量和动能之间的关系4.1 速度与动能的关系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当物体的质量一定时,速度与动能呈二次函数关系。

4.2 质量与动能的关系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2.2动能动能定理教案(中职物理人教版通用类)

2.2动能动能定理教案(中职物理人教版通用类)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运动员起跑的动画引入动能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动能的计算公式和动能定理,举例说明其应用。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如滑梯上下滑动的物体动能变化,让学生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确保学生理解正确。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专注听讲,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的计算。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中积极讨论,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解之处提问,与组员共同探讨。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理论。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活动深化理解。
-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作用与目的:
-加深学生对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理解。
-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动能定理的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一些物理网站或书籍,供学生进一步阅读。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学生作业,提供个性化的反馈。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首先,我在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提前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基本概念。但从学生的预习笔记和课堂表现来看,部分学生对动能定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我在课堂上进行更多的讲解和引导。
其次,我在讲解动能定理时,采用了实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动能定理的含义。但从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的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对动能定理的应用还不太熟练,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动能定理的应用。

中职物理(高教版)授课教案:动能定理

中职物理(高教版)授课教案:动能定理

中职物理(高教版)授课教案第二节动能动能定理一、动能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界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我们在初中学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水车利用的就是河水的动能。

那么,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让滑块A从光滑的导轨上滑下,撞到一个静止的木块B上,推动木块做功。

让同一个滑块从不同的高度滑下,可以看到,高度越高,滑块滑下的速度越大,把木块推得越远,对木块做功越多;让质量不同的滑块从同一高度滑下,滑块滑下的速度相同,可以看到,质量越大的滑块把木块推得越远,对木块做的功越多。

实验表明,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那么,怎样定量地表示动能的大小呢?通过大量精确的实验,人们发现:一个质量为m,速度为v的物体,它的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与速度二次方乘积的一半。

用E k表示动能,则有动能是标量,它的SI单位是J。

[例题1] 一个质量为60 kg的人以10 m/s的速度奔跑;一颗质量为0.010 kg的子弹以800 m/s的速度射出;人和子弹相比,哪一个的动能大?解:根据动能的定义式,人的动能是子弹的动能是通过比较可知,子弹比人的动能大。

二、动能定理如果一个质量为m,初速度为v1的物体,受到外力F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产生了一个位移s,而物体的末速度变为v2。

从功和能的角度看此过程,外力对物体做了功W,物体的动能发生了变化。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即合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这个结论叫做动能定理。

例如,一辆汽车启动时,在牵引力和阻力的共同作用下开始加速,动能越来越大。

牵引力和阻力的合力做正功,汽车的动能增加;当汽车刹车时,在阻力的作用下开始减速,动能越来越小。

阻力的做了负功,汽车的动能增加了一个负值,即动能减少了。

[例题2] 汽车的制动性能,是衡量汽车性能的重要指标。

在一次汽车制动性能的测试中,司机踩下刹车,使汽车在阻力作用下逐渐停止运动。

下表中记录的是汽车在不同速度行驶时,制动后所经过的距离。

“动能动能定理”教学案例.doc

“动能动能定理”教学案例.doc

“动能动能定理”教学案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概念,利用动能定义式进行计算,并能比较不同物体的动能;2.理解动能定理表述的物理意义,并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3.深化性理解的物理含义,区别共点力作用与多方物理过程下的表述;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恒力作用下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功的公式推导动能定理;2.理解恒力作用下牛顿运动定律理与动能定理处理问题的异同点,体会变力作用下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物理学中定性分析与定量表述的关系,学会用数学语言推理的简洁美;2.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教学重、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与深化性应用【教学关键点】动能定理的推导【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通过探究“功与物体速度的变化关系”,从图像中得出,但具体的数学表达式是什么?二、任务驱动,感知教材1.动能与什么有关?等质量的两物体以相同的速率相向而行,试比较两物体的动能?如果甲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曲线运动呢?已知,甲乙两物体运动状态是否相同?动能呢?车以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内的人以相对于车向车前进的方向走动,分别以车和地面为参照物,描述的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通过以上问题你得出什么结论?2.动能定理推导时,如果在实际水平面上运动,摩擦力为,如何推导?如果在实际水平面上先作用一段时间,发生的位移,尔后撤去,再运动停下来,如何表述?3.试采用牛顿运动定律方法求解教材的例题1,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三、作探究,分享交流(尝试练习1)教材:1、2、3四、释疑解惑(一)动能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式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理解⑴状态物理量→能量状态;→机械运动状态;⑵标量性:大小,无负值;⑶相对性: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的结果往往不相同;⑷,表示动能增加,合力作为动力,反之做负功;(二)动能定理1.公式的推导:2.表述:3.理解:⑴对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的理解:有的力促进物体运动,而有的力则阻碍物体运动。

人教版物理(中职)通用类 2 2 动能 动能定理 教案

人教版物理(中职)通用类 2 2 动能 动能定理 教案

2.2 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二单元第2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动能的概念,会运用动能的公式进行计算;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知道不论外力是否为恒力,也不论物体是否做直线运动,动能定理都成立;会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掌握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式推出动能定理的过程,体会和感悟理论探究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动能定理的运用,体会物理知识与方法的实用意义,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对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适用范围的分析,体会物理规律的局限性。

【教学重点】动能定理公式。

【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复习功的知识(1)如何判断一个力对物体做不做功?(2)如何计算一个力对物体做的功?2.复习回顾初中所学的能及动能的概念(1)一个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功,它就具有能。

(2)运动的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功,它具有的能叫动能。

一个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的速度越大,具有的动能越大。

3.提出问题:如何使不具有动能的物体获得动能?如何使具有动能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合作探究──新课学习一、动能1.什么是动能?(1)动能的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常用表示。

(2)举例说明在生活生产中所见到的具有动能的物体:2.动能的大小(1)问题讨论:质量为m的汽车,受恒定的牵引力F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当发生位移s时速度为v,对汽车的这一运动过程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有:。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式有:,由此式求出a代入前式,可得:式中左边是这一过程中牵引力对汽车做的功,右边的,物理学上称为物体的动能。

此式虽由在恒力牵引力作用下由静止运动的汽车导出的,但对任何物体都适用,可以用来计算任何物体的动能。

(2)动能的大小及单位动能的大小是:。

此式说明,物体的动能等于它的质量与运动速度平方乘积的一半。

国际单位制中,若质量的单位是kg,速度的单位是m/s,则由此式导出的动能单位就是焦耳,用符号表示就是J,(3)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动能动能定理
一、动能
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界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我们在初中学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水车利用的就是河水的动能。

那么,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让滑块A从光滑的导轨上滑下,撞到一个静止的木块B上,推动木块做功。

让同一个滑块从不同的高度滑下,可以看到,高度越高,滑块滑下的速度越大,把木块推得越远,对木块做功越多;让质量不同的滑块从同一高度滑下,滑块滑下的速度相同,可以看到,质量越大的滑块把木块推得越远,对木块做的功越多。

实验表明,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那么,怎样定量地表示动能的大小呢?
通过大量精确的实验,人们发现:一个质量为m,速度为v的物体,它的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与速度二次方乘积的一半。

用E k表示动能,则有
动能是标量,它的SI单位是J。

[例题1] 一个质量为60 kg的人以10 m/s的速度奔跑;
一颗质量为0.010 kg的子弹以800 m/s的速度射出;人和子弹
相比,哪一个的动能大?
解:根据动能的定义式,人的动能是
子弹的动能是
通过比较可知,子弹比人的动能大。

二、动能定理
如果一个质量为m,初速度为v1的物体,受到外力F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产生了一个位移s,而物体的末速度变为v2。

从功和能的角度看此过程,外力对物体做了功W,物体的动能发生了变化。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即合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这个结论叫做动能定理。

例如,一辆汽车启动时,在牵引力和阻力的共同作用下开始加速,动能越来越大。

牵引力和阻力的合力做正功,汽车的动能增加;当汽车刹车时,在阻力的作用下开始减速,动能越来越小。

阻力的做了负功,汽车的动能增加了一个负值,即动能减少了。

[例题2] 汽车的制动性能,是衡量汽车性能的重要指标。

在一次汽车制动性能的测试中,司机踩下刹车,使汽车在阻力作用下逐渐停止运动。

下表中记录的是汽车在不同速度行驶时,制动后所经过的距离。

汽车速率v/(km/h)制动距离s/m
10 1
20 4
40 16
60 ?
1.为什么汽车的速率越大,制动的距离也越大?
2.让汽车载上3名乘客,再做同样的测试,结果发现制动距离加长了。

试分析原因。

3.设汽车在以60 km/h的匀速率行驶的时候(没有乘客)制动,在表中填上制动距离的近似值。

试说明你分析的依据和过程。

解:1.以汽车为研究对象。

在制动过程中,刹车产生的阻力对汽车做负功,汽车制动后的末速度是零。

假设汽车制动时的阻力不变,由动能定理可知:
汽车制动前的速率越大,初动能就越大,制动时阻力做的负功也越多,因而制动过程中经过的距离也越长。

2.载上3名乘客的汽车,质量增加了,在速率相同的情况下,初动能也增加了。

假设汽车制动时的阻力不变,由动能定理可知,制动距离也会随着增加。

3.由于不知道汽车的质量及其制动过程中的阻力大小,所以不能直接求解。

但是我们通过分析动能定理和表中的数据发现,制动距离与汽车速率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可以得出当汽车速率为60 km/h时的制动距离是36 m。

当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意外发生碰撞时,它们的损坏程度和事故的严重性跟碰撞前车辆的动能大小有关,而车辆的动能则取决于车辆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

因此在公路上,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都有限制车速的标志。

货车、客车的质量较大,对它们速度大小的限制值要比轿车小一些。

例如,高速公路对中、重型车辆和客车的车速限制一般是100 km/h,对轿车一般是120 km/h。

机在开车时要时刻注意与前面的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发生追尾事故。

要知道汽车速度提高1倍,制动距离要增加3倍。

当你以50 km/h的速度行驶时,需要与前车保持大约50 m的制动距离;当你以100 km/h的速度行驶时,则需要与前车保持200 m的制动距离。

练习2-2
1.把一辆汽车的速度从0加速到10 m/s,和从10 m/s加速到20 m/s,哪种情况做的功多?
答案:把汽车的速度从10 m/s加速到20 m/s做的功多。

2.质量为2.0 kg的小车在光滑的水平路面上行进了2.5 m,速度从0 增大到5 m/s。

小车所受的水平推力为多少?
答案:10 N。

3.一足球运动员把一个质量为0.5 kg的球踢出去,脚对球的冲力是700 N,球离脚时的速度为10 m/s,球沿地面滚动了25 m后停止。

求:
(1)该运动员踢球所做的功为多少?
(2)球滚动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为多少?球所受的平均阻力为多少?
答案:(1)25 J;(2)25 J ,1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