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设计范型批判
传统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传统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分析教学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重教材,轻学生。
应付检查,直接下载。
2、新的教学理念尚未能较好融入设计;3、学生活动的设计比较欠缺;4、缺乏对教学的模式、流程和方法的设计;5、部分设计缺乏针对性;6、对教学设计的技术尚较生疏;7、重结论,轻过程。
如何看待:我认为“新的教学理念尚未能较好融入设计,照抄照搬优秀教案,学生活动少。
”是最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关键是受传统因素及惯性思维的束缚,因此教师必须注意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其着眼点在于“学”教师的“教”只能全部的服务于学生的“学”应创造性的用教材,否则可能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
影响备课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教师、教材和学生。
我们传统的观点只注重备学生和备教材。
而新课程不仅备学生和教材。
对教师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面笔者就不揣浅陋,主要从以上三方面,结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过程的所见、所闻、所经历,所感想,谈谈教师在备课中遇到的新问题。
一、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
第一,从教师方面讲,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再次要研究儿童心理和学习心理。
这三点是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生成、引领生成和提升生成的基础。
第二,从教材方面讲,要强调教材的基础地位和主导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儿童经验和时代发展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展义,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第三,从教学方面讲,要强调精心的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
教师有备而来,顺势而导,才能有真正的“生成”。
这种“预设”越充分,生成就越有可能,越有效果。
预设是对生成的丰富、拓展、延伸,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
大学教案中的问题解决与批判思维
大学教案中的问题解决与批判思维一、引言在大学教学过程中,教案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一些教案设计上的问题,如缺乏深度思考、不够实用、追求形式而忽略内容等。
本文将就大学教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与批判思维的探讨。
二、问题一:缺乏深度思考一些教案在设计时缺乏深度思考,过于基础化,仅仅停留在对知识点的解释和练习上,缺乏对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针对此问题,我们可以在教案中增加思考性问题或拓展性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解决数学题目时,可以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解题方法,并比较它们的优劣势。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三、问题二:不够实用有些教案设计虽然内容充实,但却缺乏实用性。
学生学完后无法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造成学习的断层。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引入实际案例或问题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场景中。
例如,在教授市场营销课程时,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模拟创建并推销一个产品,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于市场营销理论的理解,并且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四、问题三:追求形式而忽略内容有些教案设计过于注重形式,忽略了核心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种教案往往让学生陷入被动接受知识的境地,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讨论环节、案例分析和互动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授文学课时,可以让学生分析一篇文学作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互动讨论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五、批判思维在教案中的应用批判思维是一种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在教案设计中运用批判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案中引入对不同观点的讨论和分析,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教授社会学课程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社会问题的不同解释和解决方法,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批判性思考。
批判教育学的观点
批判教育学的观点批判教育学是指对传统教育学观念和方法进行批判性思考和探究的学科。
批判教育学认为,传统教育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许多局限性和不足,因此需要进行批判性探究和改进。
一、传统教育学的理论局限性批判教育学认为,传统教育学的理论局限性体现在以下几点:●传统教育学着重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内容和方法,忽略了教育过程中学生个体差异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传统教育学着重研究教育现象,忽略了教育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和社会意义。
●传统教育学偏重对被教的主体的研究,忽略了教的主体的研究。
二、传统教育学的实践局限性批判教育学认为,传统教育学的实践局限性体现在以下几点:●传统教育学注重传统教学方式,忽略了新兴教学方式的优势。
●传统教育学偏重教师的角色,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性。
●传统教育学着重研究教学内容和方法,忽略了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的重要性。
批判教育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批判性思考和探究,揭示传统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批判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典型代表人物尚不少见。
但是,在批判教育学理论建构的过程中,有一些学者的理论思想和研究成果对批判教育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其中,法国学者德·布莱尔是批判教育学的先驱之一,他在《教育的权力》、《教育的发现》等著作中,提出了批判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德·布莱尔认为,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还是社会文化的再造,因此教育需要批判性地探究和反思。
另外,法国学者雅各布·德莱塞也是批判教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在《教育的实践》、《教育的决策》等著作中,提出了批判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雅各布·德莱塞认为,教育是一个社会决策过程,需要批判性地探究和反思。
此外,还有许多学者也对批判教育学做出了贡献,如:法国学者皮埃尔·拉波特、德国学者海伦·卡特、美国学者托马斯·科恩等。
传统教案模式的问题及现代教学设计的创新方案
传统教案模式的问题及现代教学设计的创新方案教学是人类社会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活动,不同的教案模式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认知、学习效率和成绩产生着重要影响。
但是,传统的教案模式在面对现代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要求时,已经开始显现出许多不足。
本文将结合具体的实例,探讨传统教案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创新方案。
一、传统教案模式存在的问题1.缺乏个性化:传统教案模式通常针对全班学生,而且教师往往没有将学生个体差异考虑进去,缺乏个性化,导致学生缺乏自我意识和主动性。
2.知识积累型:传统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忽视了学生思维方式、思考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3.检验型评估:传统的教学评估重点在于对学生的学科知识量的考核,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缺少对学生创造力、想象力、表达力等能力的评估。
4.被动型学习: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和指导,学生主要处于接受知识的被动状态,缺乏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发掘自我潜能。
二、现代教学设计的创新方案1.基于个性化教学的创新方案为了突破传统教案模式缺乏个性化的问题,现代教学设计需要注重个性化教学。
教师必须意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因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经验、性格等特点来制定不同的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2.基于兴趣导向的创新方案针对传统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忽视学生思维方式、思考能力等方面发展的问题,现代教学设计也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导向。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引导和设计,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基于能力培养的创新方案为了解决传统教学评估忽视学生综合能力考核的问题,现代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教师应该学生每个人的能力差异,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和探索方式,并使用多种评估方式,重视学生的思维、创造、表达等综合能力,以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4.基于主动型学习的创新方案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和指导,学生处于接收知识的被动状态的问题,现代教学设计要推崇主动型学习。
教学计划中的问题解决与批判性思考
教学计划中的问题解决与批判性思考在教学计划中,问题的解决与批判性思考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话题。
教学计划是指教学活动的计划和组织安排,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教学计划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加入批判性思考,以推动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一、问题的解决1.1 教学内容不合理在教学计划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十分关键。
如果教学内容不合理,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佳。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1.2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种或多种手段和方式。
如果教学方法单一,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要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1.3 学习评估不全面学习评估是指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如果学习评估不全面,可能导致教学计划的调整不到位。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要合理安排学习评估的方式和时机,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及时反馈。
二、批判性思考2.1 挑战既有观念批判性思考是指质疑既有观念、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计划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挑战既有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2 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批判性思考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究问题。
在教学计划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和开放性任务,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2.3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相互合作、互相借鉴和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批判性思考。
在教学计划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总之,在教学计划中解决问题和加入批判性思考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创新精神至关重要。
教案设计中的问题解决与批判性思维
教案设计中的问题解决与批判性思维教案设计是教师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个好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教案设计常常面临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批判性思维来解决。
首先,教案设计中常常存在的问题是内容的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
有些教师可能会倾向于将教学内容简化,以便学生更容易理解。
然而,过于简单的内容可能会导致学生缺乏挑战性,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另一方面,过于复杂的内容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
因此,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既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又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挑战。
其次,教案设计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是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合作。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以讲述为主导,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
这种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无法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因此,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参与讨论和合作,通过互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设计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教案设计中还存在的问题是评价方式的单一性。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是以考试和作业为主,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然而,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应该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展示、项目研究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最后,教案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等。
有些教师可能会过度依赖教材,忽视了其他资源的利用。
然而,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创造多样化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是一个重要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地分析、评估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一、问题引导思维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比如,在数学课上,可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教授逻辑推理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的背景信息,然后让他们进行逻辑推理,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批判性阅读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给学生分发一篇文章或者一段文字,然后让他们进行批判性地阅读。
学生可以对文章的观点、论证和证据进行评估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在教学设计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可以在课堂上设立一些讨论环节,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问题,促使他们在思考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实践性教学设计实践性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实验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比如,在科学课上,可以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问题引导思维、逻辑推理、批判性阅读、鼓励提问和实践性教学设计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教案中的问题探究与批判性思维培养
教学教案中的问题探究与批判性思维培养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而教学教案是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
一个好的教学教案不仅能够保证教师的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教学教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一、教学教案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教案作为指导教学的文档,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教案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教案的内容过于注重课堂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很多教师侧重于教授学生大量的知识点,希望学生能够记住并应用这些知识。
然而,单纯的知识传授并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容易导致学生的被动学习。
其次,教学教案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缺乏具体的指导和方法。
在现实教学中,很少有教师能够明确地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而且很少有教学教案能够提供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为了解决教学教案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在编写教学教案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教案不仅仅是对课堂内容的梳理和总结,更要注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在教案中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背后原因,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真实或虚拟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当的案例,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辩论活动,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争论,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
最后,教师应该在教学教案中明确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目标,并提供相应的评价方式和标准。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批判性思维的评价项目,来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教案中给出批判性思维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根据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教师如何利用教案设计促进学生的批判思考
教师如何利用教案设计促进学生的批判思考教案设计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份教学计划,更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工具。
在教案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设置与策划,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思考,从而提升其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着重探讨教师如何利用教案设计促进学生的批判思考。
一、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教师可以通过教案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提问,鼓励他们对知识进行思辨和质疑。
其次,教师可以提供真实场景或实例,让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这些方式,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具备主动思考和质疑的能力。
二、设计启发性问题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可以设置启发性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思考。
启发性问题是那些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并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解答。
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启发性问题还可以促使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激发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筛选与分析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学生需要具备有效筛选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筛选与分析的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份关于某个话题的文章,并要求学生准确理解并从中提取出关键信息。
通过这一活动,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使他们学会辨别真假信息,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设计讨论和辩论活动讨论和辩论是促进学生批判思考的有效方式。
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可以设置专门的讨论和辩论环节。
通过参与讨论和辩论,学生可以主动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借助他人的意见来完善自己的观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评估不同观点的合理性,并提出自己的反驳或支持意见。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设计问题解决案例分析问题解决案例分析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批判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设计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
教学设计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教学设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通过精心构思的教学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教学设计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为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方法。
一、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通过深入思考、评估、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对问题进行客观而理性的思考,并形成独立的判断和观点。
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不仅仅接受和记忆知识,而是要主动思考和质疑,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
批判性思维能力对学生在解决问题、做决策和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批判性思维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意识的安排和组织。
1.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的效果。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分析和评估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对问题进行全面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提高批判性思维的水平。
3. 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之一。
通过培养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更好地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本质,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可以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1. 提问引导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原因、影响和解决办法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展开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各种因素,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3. 讨论互动法: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活动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不同的观点,并通过互动的方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案编写中的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教案编写中的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案的编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良好的教案能够为教师提供有力的支持,帮助他们达到教学目标。
然而,在教案编写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讨论教案编写中的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一、教案编写中的问题解决1. 目标设定不清晰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目标设定不清晰往往导致教案内容的杂乱和教学效果的不理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用SMART原则,即目标具体、可衡量、可实现、与学习者相关和有时限。
这样可以确保教案中的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2. 内容选择不合理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内容。
然而,有时教师可能面临过多或过少的内容选择,导致教案无法顺利实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并确保内容的难度和深度适中。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性,帮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3. 教学方法不合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教案编写的关键环节。
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若教学方法选择不合适,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多样化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法等,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
二、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评估、分析和判断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案编写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 问题导向在教案编写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展开讨论。
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信息比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多样的信息资源,让学生进行对比和评估。
通过比较不同的信息,学生可以培养辨别信息的能力和评估信息的能力。
教案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
教案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现代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案的运用。
教案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设计工具,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然而,过于依赖教案也可能束缚了教学的创新性和灵活性。
因此,批判性思维的运用和创新教学的实施成为突破传统教学束缚的关键。
1. 批判性思维在教案设计中的应用批判性思维是指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对信息和观点进行评估和判断的能力。
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首先,教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
例如,在讲解某一数学概念时,教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概念重要,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概念,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
其次,教案可以设计一些挑战性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一篇文章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分析作者观点的合理性、逻辑性以及证据的可信度。
通过这样的任务,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最后,教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并进行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提示,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展开讨论。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创新教学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以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学生以被动接受者的角色。
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得到很少的发展。
如何打破这种束缚,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某一课程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的问题或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且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的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的能力。
高中课堂教案:批判性思维与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
高中课堂教案:批判性思维与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一、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及定义批判性思维是指全面而深入地分析问题,并在评估相关证据、推理和观点时运用逻辑和分析能力,以制定、评估和改进解决方案的一种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思维方式被广泛认为是培养学生创新、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
1. 批判性思维对高中生的重要性批判性思维是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独立和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需要具备辨析真假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批判性思维训练,学生可以培养独立思考、评价信息、推理论证等核心素质。
2. 定义批判性思维根据美国教育界著名教育专家Paul R. Derbyshire提出的观点,批判性思维可以定义为: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是怎样认知事物以及情感因素如何影响了自己原本可能更准确地对待事物之态度。
二、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方法与策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高中生的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解决复杂问题:1. 鼓励提问提问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问题、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在课堂或日常生活中提出更多的问题。
培养高中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能够审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2. 推崇自由讨论和多元观点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某一话题的看法,并接受不同观点。
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深入分析和评估观点、领导力以及尊重他人意见的能力。
3. 教授合理的逻辑推理和辩证思维方法批判性思维需要从逻辑上进行思考和辨别事物。
为了帮助学生发展这种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辩证法、演绎法等具体方法,并通过演示具体案例来锻炼其逻辑推理和辩证思维技巧。
4. 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种类的文献资料高中阶段,教师可以介绍各种观点和理论,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对比不同资料来评估并建立自己的看法。
这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5. 培养解决问题的技巧针对复杂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是必要的。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SWOT分析等工具来整理信息和清晰地分析问题,并最终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高等教育教案编写中的问题解决与批判性思维
高等教育教案编写中的问题解决与批判性思维高等教育教案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重要工具,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教师们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解决,并运用批判性思维来提升教案的质量。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教案编写中的问题,并介绍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和解决。
问题一:教案目标不清晰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案的目标。
然而,很多教案在此环节出现问题,目标定义模糊不清,难以指导教学。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反思。
通过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教师可以明确教案的具体目标,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学习阶段制定相应的目标。
问题二:教学活动设计不合理教学活动是教案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然而,一些教案中的教学活动设计不够合理,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审视。
通过反思和评估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可以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方案,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具吸引力和有效性。
问题三:评价与反馈不准确评价与反馈是教案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然而,一些教案中的评价与反馈并不准确,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评估和修正。
通过对评价与反馈方法的批判性思考,教师可以提出更合理的评价标准和反馈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问题四:教学资源不充足教学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教案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然而,一些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往往会面临资源不足的问题,无法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和资源支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资源的筛选和开发。
通过评估和挖掘各种教学资源的优缺点,教师可以选择最适合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的资源,并进行创新开发,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解决方法,教师们可以在编写高等教育教案时更加理性和批判地思考,提升教案的质量,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优化阅读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优化阅读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已经成为学习的基础和核心能力。
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时往往只是泛泛浏览,缺乏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导致阅读效果不佳。
面对这一现状,优化阅读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成为当今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愈发庞大和多样化。
大部分信息质量层次不齐,真伪难辨,学生们如何在这样一个信息泛滥的社会中做出明智的选择,进行有效的阅读和思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注重阅读速度和数量,忽略了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对信息的深度理解和分析能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优化阅读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已经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策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展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字数:225】1.2 研究意义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核心能力之一,而批判性思维则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关键。
优化阅读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如何通过优化阅读教学设计,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其阅读能力和学习质量。
具体来说,本研究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入探讨优化阅读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策略,探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教学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将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关于如何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启示和指导,从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优化阅读教学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当前教育环境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缺乏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和分析能力,缺乏对信息的评估和批判能力。
本研究旨在通过优化阅读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质疑、辨析,提升其批判性思维水平。
传统教学设计范型批判
传统教学设计范型批判
钟志贤
【期刊名称】《电化教育研究》
【年(卷),期】2007(000)002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教学设计范型的现实境遇,在综合把握多种批判反思的观点基础上,归结了导致传统教学设计范型现实遭际的三大根本原因,并且提出了传统教学设计范型的八大局限.
【总页数】6页(P5-10)
【作者】钟志贤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0
【相关文献】
1.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知识范型 [J], 张文喜
2.新课改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继承与批判——课堂教学设计初探 [J], 赵儒彬;王晓春
3.对传统解释方法批判的再批判--读杨润根《对传统解释方法的批判与反思》 [J], 颜春峰
4.批判锋芒的弱化:从意识形态批判到语言的批判--哈贝马斯对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批判传统的继承与变革 [J], 郑召利
5.传统的批判与批判的传统——略论本世纪初提倡民族传统体育的得失 [J], 熊晓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传统教学设计范型批判
2008年1月教育技術學報Jan.2008 第2卷第1期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V ol.2 No.1传统教学设计范型批判钟志贤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27[摘要]本文针对传统教学设计范型的现实境遇,在综合把握多种批判反思的观点基础上,归结了导致传统教学设计范型现实遭际的三大根本原因,并且提出了传统教学设计范型的八大局限。
[关键词]传统教学设计范型;境遇;原因;局限;批判多年来,客观主义教学设计范型一直是教学设计领域的主宰,可谓是一种历经百年的思维和实践传统。
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传统遭到业内人士越来越强烈的质疑和深刻反思。
对经典的质疑和反思,是不断生成和建构教学设计期望图景的必要前提。
如同挪威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者Larsen(2001)所说: “我有一个强烈的信念……‘经典理论’不是限制我们视野的锁链,而是对创造性和新发现的激励”。
[1]一、现实境遇:传统教学设计范型的尴尬对传统教学设计范型的反思,最直接的动因是来自领域研究者/实践者们的亲身体验和教学设计的现实境遇。
长期以来,尽管业内人士对教学设计的价值和前景赞誉有加,充满乐观,但现实告诉我们:盲目的乐观比悲观主义还要有害。
教学设计研究专家Rose(2002)结合自身体验坦陈:拿我自己来说,作为一个教学设计研究者,我深深感到,与那些具有考古学、英国语言文学和植物学背景的教育学人士相比,我并没有什么优势。
[2]其实,Rose的体验,不过是教学设计之现实境遇的一种折射。
多年来,教学设计在基础教育(K-12)和高等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状况的确不尽如人意,许多教学设计研究专家甚至更坦率地表达了类似的困惑和忧虑。
我们可以援引一些充满困顿的声音:过去的一些年间,有很多关于基础教育中教学系统设计(ISD)应用和局限的研究,其中不乏的是失望感、困惑感和挫败感(Marin & Clement,1990);一种旨在通过对教学进行系统设计、开发和评价,以改善和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的学科,理应非常有教学实用价值,却又不能为公立学校所广泛接受,其间的原因耐人思考(W. Dick,1986);与基础教育领域应用相比,教学设计更为广泛地为企业、政府和军事训练以及职业教育领域所接受(Snelbecker,1999);为什么一种对决定课堂教学效果至为关键的教学设计过程,却为公立学校所忽视(Mauldin & Gustafson,1998);许多教学技术工作者感到在学校教育的情境中,他们的观点并不特别受欢迎(Seels & Richey,1994);教学设计对高等教育所产生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Reiser,2001)。
传统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设计引言:传统教学设计是指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下进行的教学活动的规划和设计过程。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理念的创新,传统教学设计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传统教学设计的优势和不足、传统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传统教学设计的步骤以及传统教学设计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传统教学设计的优势和不足传统教学设计的优势在于其简单直接的方式,能够满足一定的教学需求。
传统教学设计注重教师的角色,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来引导学生。
此外,传统教学设计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实时反馈。
然而,传统教学设计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传统教学设计缺乏个性化定制的特点,教学内容和方法往往是统一的,不能满足学生个体的差异需求。
另外,传统教学设计还存在教学效果的难以评估,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等问题。
二、传统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1.教学目标:传统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希望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指导。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传统教学设计的核心之一,包括所授知识的内容、教材的选择等。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结合教学目标,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3.教学方法:传统教学设计追求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等因素。
4.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传统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评估可以判断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三、传统教学设计的步骤1.需求分析:在设计传统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2.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设计,制定教学计划。
3.教学实施:按照教学设计的计划,进行教学活动,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教案中的批判性思维与分析
教案中的批判性思维与分析教案是一种帮助教师组织和安排课堂教学的工具,旨在达到教学目标并促进学生的学习。
而批判性思维与分析是一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如何融入批判性思维与分析,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概述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分析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加以评价、分析和判断的能力,而分析则是指对问题进行细致而全面的研究和思考的过程。
将批判性思维与分析融入教案编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二、目标设定教案的第一步是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具体、可量化,并包含批判性思维和分析的要素。
例如,对于一个数学课的教案,目标可以设定为“学生能够使用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三、教学方法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分析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和演示可以与开放性问题的提出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思考。
此外,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等互动式教学方法,也能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分析能力的培养。
四、教案设计在教案的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融入批判性思维与分析。
首先,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提出引导性问题,并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思维进行思考和回答。
其次,设计开放性的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问题分析与解决。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应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评估与反馈教案的最后一步是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给予反馈。
在评估中,教师可以采用项目作业、期末测试等多种方式,旨在考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分析能力的发展情况。
在反馈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和具体的建议,以帮助学生发展和改进。
六、案例分析以下以一堂英语课为例,展示如何在教案中融入批判性思维与分析: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方法,阅读和理解一篇英语新闻报道。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问题解决教案设计: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新闻报道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以下问题:你觉得新闻报道的目的是什么?你如何判断一篇新闻报道的真实性?2. 语言点讲解(10分钟):对于新闻报道中常见的表达方式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分析其用途和背后的意义。
传统教学设计主导原因分析
传统教学设计主导原因分析引言传统教学设计是指基于教师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它通常包括教师讲解、学生听课和课堂互动的方式。
虽然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新兴的教学设计模式蓬勃发展,但传统教学设计仍然在很多教育机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本文将分析传统教学设计主导的原因,并探讨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局限性。
一、教师中心的教学观念传统教学模式的主导与教师中心的教学观念有直接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通常被视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指导者。
这种观念源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即教师拥有专业知识和教育经验,学生是被教育者,应该被教师引导和指导。
因此,教师在传统教学设计中扮演着主导的角色。
二、传统教学方法的可靠性另一个原因是传统教学方法的可靠性。
传统教学设计依赖于教师的经验和讲解,这种方式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高效和可靠的教学方法。
在许多传统教育机构中,教师被视为知识的权威和专家,他们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的关键。
三、难以适应现代教育需求的转变然而,传统教学设计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教学设计更注重知识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合作的机会。
因此,它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四、班级规模和资源限制另一个导致传统教学设计主导的原因是班级规模和资源限制。
在许多教育机构中,班级规模庞大,教师面临着大量的学生。
这使得教师很难进行个性化教学和学生互动。
此外,资源的限制也限制了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的能力。
五、缺乏培训和支持最后一个原因是教师缺乏对现代教学方法的培训和支持。
许多教育机构没有为教师提供更新教学技能和知识的机会。
教师在传统教学设计中的主导地位得到了长期的巩固和延续,使得他们对于新兴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缺乏了解和积极性。
结论传统教学设计在教育界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来自于教师中心的教学观念、传统教学方法的可靠性、难以适应现代教育需求的转变、班级规模和资源限制以及教师缺乏培训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1月教育技術學報Jan.2008 第2卷第1期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V ol.2 No.1传统教学设计范型批判钟志贤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27[摘要]本文针对传统教学设计范型的现实境遇,在综合把握多种批判反思的观点基础上,归结了导致传统教学设计范型现实遭际的三大根本原因,并且提出了传统教学设计范型的八大局限。
[关键词]传统教学设计范型;境遇;原因;局限;批判多年来,客观主义教学设计范型一直是教学设计领域的主宰,可谓是一种历经百年的思维和实践传统。
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传统遭到业内人士越来越强烈的质疑和深刻反思。
对经典的质疑和反思,是不断生成和建构教学设计期望图景的必要前提。
如同挪威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者Larsen(2001)所说: “我有一个强烈的信念……‘经典理论’不是限制我们视野的锁链,而是对创造性和新发现的激励”。
[1]一、现实境遇:传统教学设计范型的尴尬对传统教学设计范型的反思,最直接的动因是来自领域研究者/实践者们的亲身体验和教学设计的现实境遇。
长期以来,尽管业内人士对教学设计的价值和前景赞誉有加,充满乐观,但现实告诉我们:盲目的乐观比悲观主义还要有害。
教学设计研究专家Rose(2002)结合自身体验坦陈:拿我自己来说,作为一个教学设计研究者,我深深感到,与那些具有考古学、英国语言文学和植物学背景的教育学人士相比,我并没有什么优势。
[2]其实,Rose的体验,不过是教学设计之现实境遇的一种折射。
多年来,教学设计在基础教育(K-12)和高等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状况的确不尽如人意,许多教学设计研究专家甚至更坦率地表达了类似的困惑和忧虑。
我们可以援引一些充满困顿的声音:过去的一些年间,有很多关于基础教育中教学系统设计(ISD)应用和局限的研究,其中不乏的是失望感、困惑感和挫败感(Marin & Clement,1990);一种旨在通过对教学进行系统设计、开发和评价,以改善和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的学科,理应非常有教学实用价值,却又不能为公立学校所广泛接受,其间的原因耐人思考(W. Dick,1986);与基础教育领域应用相比,教学设计更为广泛地为企业、政府和军事训练以及职业教育领域所接受(Snelbecker,1999);为什么一种对决定课堂教学效果至为关键的教学设计过程,却为公立学校所忽视(Mauldin & Gustafson,1998);许多教学技术工作者感到在学校教育的情境中,他们的观点并不特别受欢迎(Seels & Richey,1994);教学设计对高等教育所产生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Reiser,2001)。
Dick(1986)还带着些许悲伤的笔调写道,教学设计对于大学教育中的教学人员来说,似乎不太受欢迎。
[3]这些弥漫着困惑和忧虑的声音,大都发自资深的教学设计研究工作者。
比如Dick是研究教学设计模式的著名专家,其线性教学设计模式对世界教学设计实践影响甚大;Seels & Richey则以《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而著称教学设计领域。
他们的思考理应有相当的严肃性和代表性。
面对这些困惑和忧虑的声音,真要让那些充满激情或狂热的教学技术主义者颇感几分气馁,而培养教学技术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也难免要泛起重重隐忧。
如果这些气馁和隐忧能转化为一种积极的批判反思力量,则又是教学设计研究发展的一件幸事。
应该说,教学设计的这种现实境遇是令人震撼和值得反省的。
原本,教学设计是以改善教学效果的形象出现于教育领域,渴望以一种重要的力量切入教育/教学实践之中。
而今,事与愿违,深究个中原因是无法付之阙如的。
二、多元观点:传统教学设计范型的批判面对尴尬的现实境遇,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许多教学设计研究者对传统教学设计范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其中比较著名的Merrill,Zhongmin Li & M.Jones(1991),Banathy & Reigeluth (1991),Jonassen(1994,1997),R.Branch(1994),Xiaodong Lin & Bransford(1995),R.Braden (1996),W.Dick (1997),J.Willis(1995,2000), E.Rose(2002)等。
Merrill,Zhongmin Li & M.Jones(1991)认为,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第一代(传统)教学设计存在九个方面的局限:[4](1)内容分析缺乏整合性,无法理解复杂和动态的现象;(2)对知识的习得几乎缺乏有效的对策;(3)对课程组织的指导极为有限;(4)理论上基本是封闭的系统;(5)无法将教学开发的各个阶段整合起来;(6)零敲碎打的而不是整合性/整体性的教学方式;(7)教学通常是单向的/被动的,而非交互性的;(8)每个教学显示都必须从较小的成分中建构起来;(9)是劳动密集型的。
[5]Reigeluth(1991)指出,传统教学设计遵循的是工业时代大规模批量生产的思维模式。
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无论什么样的软件/硬件都难以发挥促进学习的功用。
时下,教学设计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就是改变工业时代的思维模式。
信息时代对教学设计改革不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极大的可能。
为了真正实现从“标准化生产”的教学向梦寐以求的“量身定制”的教学设计变革,必须实现如下方面的转变:(1)从基于年级/班级水平的学业进步走向个性化的、持续发展的学业进步;(2)从基于固定时间的教学走向基于掌握的教学;(3)从基于教师的教学走向基于资源的教学;(4)从教师作为讲授者向教师作为促进者转变;(5)从个体/竞争学习走向群体/协作学习;(6)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7)从常模参照测验走向标准参照测验;(8)从以比较为目的的成绩评定向分项目水平的成绩评定转变。
[6]Banathy(1991)的视野更宽,教学设计要突破发展的瓶颈,必须实现教学设计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更新与超越:从对教学内容系统设计转变到关注教育——社会大系统的设计;超越以往仅就学校内部教学系统考虑的边界,将“整个社会”作为考虑的范围;应强调将现代教育技术与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开辟应用一切学习资源,实现教育社会化、民主化、个性化的广阔途径。
只有结合时代变迁对旧教育体制进行彻底改造,才能将新的教育带入21世纪,也只有这样,教学设计才能与社会协同演进,并获得推动社会变革的能力。
现有的教学设计研究基本上是对“以教学为焦点”的教学设计的改良,没有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
教学设计应当选择“以学习经验水平”为焦点,才能构建起面向信息时代的新教学体系。
[7]Willis(1995)从七个方面描述了传统教学设计范型的特点:(1)过程是序列化的和线性的;(2)设计是自上而下的和“系统的”;(3)是目标导向的;(4)专家对教学设计工作来说必不可少;(5)精心的教学顺序和教学技巧相当重要;(6)目的是传授既定的知识;(7)总结性评价必不可少。
传统教学设计的思维“核心”是程式化的,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执行/完成某种任务,用公式化方式简化和解释一系列复杂过程。
[8]Jonassen等人(1997)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许多研究者为破解教学设计之困境作出了种种努力,但是,大多数人对教学设计的批判、反思和重构的努力仍然建立在经验/实证主义的基础上。
这种努力本质上还是传统教学设计研究的延续,其所依据的科学理论基础是逻辑实证理论,其显著特点表现为如下方面:(1)教学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是系统各部分的总和(学习者、课程、技术、教师等)。
通过调控这些部分,我们能够控制整个系统的绩效,并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教学设计就是调控这种闭环系统中各部分的过程。
(2)知识是外在的、可数的客体,可以传送并为学习者获得。
事实上,教学系统的效益性或存传统教学设计范型批判在的价值,体现在这种传送过程的效率或功能之中。
(3)人类的行为绩效是可以预测的,亦即它们在已知环境条件下是可信的、可知晓的和可预测的。
在这种认识的驱动下,它们认为行为模式是可以分析的,并用以判断学习者是如何思考或已经学得了什么。
(4)一种实体状态的变化将引发另一种实体的预期变化——因为二者之间有一种线性的因果关系。
教学可以预成性地决定学习的变化。
(5)学习过程中的干预(通常是教学)可以决定性地预测或规定教学行为效果。
一种教学系统的设计能预先知晓学习者学习绩效的变化效果。
显然,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基础的传统教学设计思维方式过分简化了世界的复杂性,把人类的学习和绩效简化为一张可以操控的行为清单或指令表。
而事实上,学习要比这种假设复杂得多,也远没有他们所想象得那么有确定性。
[9]更重要的是,传统教学设计的理论假设遭到科学理论发展的质疑,因为它无法有效地解释和指导人类的学习。
Cziko(1989)对人类行为中的非决定性现象引证了五大方面的论点:个别差异、学习与发展的演变特性、人类行为的意识作用、量子力学和混沌理论。
透过这些新科学研究视角,Jonassen等人(1997)的论述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教学设计拓宽了思维视野。
(1)知识是一个令人困惑和难以阐释的术语,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是非常复杂和动态变化的现象。
我们很难恰当地描述人类的思维,只有通过调控的方式。
知识只能以复杂的、互动的形式来表征,存在于世界或学习者大脑中。
正是个人知识、他人知识和世界知识之间的互动,才使得人类成为一个灵活的、有效的问题解决者。
知识并非是先由某个人完全拥有或获得后再传递给他人的东西。
相反,知识分布式地存在于我们互动的社会、历史和实践共同体之中,也存在于我们用来创造和与世界互动的工具和人工制品(artifacts)之中。
(2)量子物理研究表明,任何努力程度的测量现象永远不可能是确定性的,因为观察的行为干预或许改变了被观察的对象。
因此,作为一个纯粹的、现实的客观观察者是不可能的,因为观察者本身参与到了现实之中。
我们永远无法确定性地明白学生是否或为何学习。
我们并不怀疑他们在学习,仅仅是因为我们能在某种确定性的程度上控制和预测其过程。
因此,我们无法确定当我们干预任何一种过程时,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现实往往是暂时的或偶发的——它只能以可能性的、或然性的方式被描述。
这也是模糊逻辑的主要精神。
(3)学习系统必然是一个开放系统。
其构成要素之多,恐怕教师和设计者也不甚明了,更遑论控制。
况且即使一些已经明了的学习系统要素,在活动的过程中亦会遭到种种难以预测的、偶发的变数和干扰,遭到我们难以明白的力量的影响。
现在的教学系统研究只是揭示了极少部分可信的教学活动与学习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至于它们能在所有学习情境中起作用还至多只是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