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制度
ICU的感染管理的内容
⒈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对特殊感染病人的隔离。
严格执行预防。
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性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的各项措施,加强耐药菌感染管理,对感染及其高危因素实行监控。
⒉ICU的整体布局应考虑使放置病床的意料区域、意料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有相对的对立性,以减少彼此之间的干扰和便于控制医院感染。
⒊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
具备足够的感应式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一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两床一套。
三级甲等医院等有条件的医院可设置负压床单元。
⒋对感染病人应依据其传染途径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对经空气感染的病人应安置在负压病房进行隔离治疗。
⒌应有合理的人员流动和物流在内的医疗流向,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设置不同的进、出通道。
⒍严格限制非医务人员的探访。
确需探访的,应穿隔离衣,并遵循有关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规定。
⒎ICU的建筑应为医护人员提供便利的观察条件和在必要时尽快接触病人的通道。
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的原则。
三根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
三根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1.目的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降低三根导管相关医院感染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
2.目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9.5‰;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0.5‰、导尿管感染发生率≤1.4‰。
3.适用范围重症监护病房4.名词定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小时后所发生的肺炎,包括机械通气撤机、拔管后48小时内出现的肺炎。
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指患者在留置中央导管期间或拔除中央导管48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存在的感染无关的血流感染。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或拔除导尿管后48小时内发生的尿路感染。
5.内容5.1呼吸机相关肺炎5.1.1.管理要求。
5.1.1.1医护人员应掌握无菌技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技术以及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
5.1.1.2严格执行人工机械通气的适应症,早用早脱机,尽量采用无创通气。
5.1.1.医护人员应评价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综合措施。
5.1.1.4开展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目标性监测,监测资料每季度分析、总结、反馈,并据此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5.1.2.感染预防要点。
5.1.2.1应每天评估呼吸机及气管插管的必要性,尽早脱机或拔管。
5.1.2.2如无禁忌症,应将床头抬高至 30°—45°。
5.1.2.3气管插管气囊压力至少在 20cmH2O 以上。
5.1.2.4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口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 6—8h 一次。
5.1.2.5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5.1.2.6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 VAP。
5.1.2.7呼吸机湿化罐加入的湿化液应为无菌蒸馏水,使用过程中应适时添加保持一定水位,湿化罐中的湿化液 24h 彻底更换一次,湿化罐及滤纸应每周更换。
5.1.2.8呼吸机使用过程中,集水杯中的冷凝水应及时清除,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
导管相关血流、导尿管相关尿路、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与控制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防控要点
6、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 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7、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 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 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 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患者耐受性好,易固定,不影响口腔卫生和进 食,能延长导管保留时间,但插管管腔较小, 容易导致痰液引流不畅、甚至阻塞管腔;容易 引发鼻窦炎。
合适的气管导管气囊压力
❖ 气管导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前 端气囊具有密闭气道、防止 漏气和误吸的作用,理想的 气囊内压力:
• 阻断气管导管与气管壁间的 漏气
• 不影响气管黏膜预防控制措施
呼吸机相关肺炎
❖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 是指原来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
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48h以后, 或拔管48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
❖healt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HA P)
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最普遍的感染途径是
穿刺点部位皮肤的病原菌定植在导管尖端并随之 进入导管隧道
4、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部位首选 锁骨下静脉 。
5、导尿管置管后,集尿袋悬挂高度应低 于 膀胱水平 ,防止逆行感染。
C
6、(
)是预防SSI最简单、有效的手段
❖A.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B.术中保温
❖C.手卫生
D.控制血糖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预 防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定义
❖ 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I
第二季度三管监测院感知识培训
金标准: 组织病理学有炎症反应 肺活组织培养微生物阳性 临床诊断标准(常用)
必要条件:胸片出现新的浸润影 同时满足下列两项或两项以上: 发热 白细胞升高或降低
脓性痰
敏感性为69%,特异性为75%
治疗措施
1、加强人工气道的湿化 预防肺部感染,合适的温度和湿度非常重要!
2、痰液的管理: (1)吸痰 (2)有效咳嗽 (3)叩背 (4)体位引流 3、抗感染治疗 早期正确的抗生素治疗能够使VAP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降低。由于VAP的诊
ICU中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通常需要使用很长一段 时间,并且导管每天都要使用若干次来给病人输液、输入 药物和血制品,病人就可能会有医院获得性病原体的定植。
某些导管(如:肺动脉导管和外周动脉导管)每天都 要使用若干次用来测定血液动力学指标或采集标本进行实 验室检查,这些都明显增加了污染和发生感染的可能性。
三管监测预防控制措施
主讲人:陶春晓
三管监测有哪些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
C
主要内容
ONTENTS
1
前言 医院三管监测对象 医院三管监测目的
2 3 4
医院三管监测内容
前言
目标性监测
一、什么是目标性监测?
指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对选定目标开展的
医院感染监测。
ICU医院感染现状
ICU患者使用的管道较多(监测性、治疗性、供给性、
排泄性等),使用时间长,无形中增加感染的风险
国外资料报道,ICU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普通病人高
3倍以上
国内报道ICU的感染率在10%-50%不等 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情况严重
二、医院三管监测对象
被监测患者必须是住进ICU进行观察、诊断和治疗的患者。 与ICU感染率计算有关的感染必须是发生在ICU,即 患者住进ICU时,该感染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患者转 出ICU到其他病房后48小时内发生的感染仍属ICU感染,感 染日期为转出ICU日期。
预防导管相关感染规章制度
预防导管相关感染规章制度一、导管相关感染的定义及危害导管相关感染是指插管过程中或插管后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
常见的导管包括静脉导管、动脉导管、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等。
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高,易致严重感染,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并且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危及患者生命。
二、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规章制度1.导管插入操作规范(1)对插管操作人员进行规范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操作质量。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证导管插入过程的无菌化。
(3)插管前进行皮肤消毒,选择合适的导管插入部位,减少插管操作过程中可能引入的细菌。
(4)遵循导管插入原则,减少导管滑出和感染的风险。
2.导管周围护理规范(1)定期更换导管固定处的敷料,保持导管周围清洁、干燥。
(2)定期检查导管,及时发现并处理导管滑出、脱落等情况。
(3)避免导管与肌肤直接接触,减少导管感染风险。
3.导管使用和管理规范(1)遵守导管使用原则,合理使用导管,减少导管滑出和感染的风险。
(2)对导管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导管没有堵塞或滑出等情况。
(3)对导管进行规范管理,建立导管使用记录,及时记录导管相关信息。
4.感染控制和监测规范(1)建立导管相关感染监测制度,对导管相关感染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2)加强感染控制,及时发现并处理导管相关感染,防止感染扩散。
(3)定期开展导管感染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导管相关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5.其他规章制度(1)建立导管相关感染报告机制,对导管相关感染进行统一报告和处理。
(2)定期开展导管相关感染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急处理能力。
(3)加强医院内部沟通与协作,建立导管相关感染预防工作组,推动预防工作的开展。
三、总结通过建立严格的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规章制度,可以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保障医疗安全。
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对导管相关感染预防工作的重视,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和能力,共同为预防导管相关感染做出努力。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 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感染管理是院长重要的职责,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部份;2. 定期讨论在贯彻医院(医院感染部份)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3. 住院床位总数在100 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住院床位总数在100 张以下的医院应当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建立与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程序与措施。
4. 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确定临床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重点管理项目,并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核查。
5. 将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定期考核与医院感染管理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定期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范围,并定期向医务人员与管理部门通报。
6. 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与教育。
7. 医院须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窥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8. 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
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
9. 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二、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1.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必须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器械相关感染的防控
常见中央导管类型
导管类型
穿刺部位
导管长度
非隧道式中央 静脉导 经皮穿刺进入中央静脉(锁骨 管(短期CVC) 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
≥8cm
备注
大多数CLABSI与此类 导管相关,占全部
接受操作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措施、手卫生的 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建立静脉置管专业护士队伍。 对新进科员工加强培训。
问题
CLABSI如何采样送检判定?
CAUTI发病机制
导尿管下端 引流衔接处
通过尿道周围黏膜 经导管腔外
引流袋的污染
CAUTI防控措施
1. 插管前: (1)严格掌握适应症。 (2)医疗器械、医疗用品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的导尿管。 (4)告知患者配合要点和留置后注意事项。
(1)遵守最大无菌屏障: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操作人员应戴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 (2)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应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股静脉。 (3)医疗器械、医疗用品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使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点皮肤。 (6)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多重耐药菌的工作人员,在未治 愈前不应进行插管操作。
病员总数=原有病人+新入ICU人数
患者住院总日数 患者呼吸机使用日数 患者中心静脉使用日数 患者导尿管使用日数
感染患者数
院感科数据的反馈
每月收集ICU日志表
每月中旬QQ群反馈目标监测数据,院感学习 平台分享具体院感病例。
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方案
1、下呼吸道感染防控措施:1.1 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 30-45°取半卧位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特别是机械通气的病人采用此姿式是减少胃内容物吸入下呼吸道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1.2 加强口腔护理,每 2~6 小时一次。
鼓励、指导并协助术后病人勤咳、深咳、深呼吸、采取体位引流及叩背手法助病人排痰,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引起的疼痛。
1.3 尽量减少使用或者及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以维持正常的菌群状态。
1.4 鼓励手术后患者〔特别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1.5 坚持病室通风换气,湿式清扫,不在室内及走廊内抖被单等。
1.6 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应直接护理高危病人。
1.7 认真做好隔离工作:对传染病病人及病原体携带者应采取相适当的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及携带者进行接触隔离。
对高危病人如:粒细胞缺乏症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1.8 采用多种方式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功能。
1.9 减少或者清除口咽部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与吸入:尽可能采用胃肠内营养,小肠喂养可最大限度减少细菌通过肠粘膜向外移行,并维持正常肠道菌群平衡;控制胃内容物返流。
,减少插管天数。
是否可以撤机或者拔管,及早拔管1.13 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 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送供应科集中消毒灭菌,呼吸机管道、 湿化瓶、雾化吸入器等呼吸道治疗设备应该定期进行更换消毒 ,用于 雾化的液体一定要严格无菌。
直接接触下呼吸道粘膜的物品必须灭菌或者用高效消 毒法处理。
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天消毒,内盛无菌液体每天更换。
备用的湿化 瓶每周消毒干燥保存。
呼吸机罗纹管每周更换 1 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 时更换;呼吸机湿化罐内加入无菌水,24 小时彻底更换一次,湿化罐及滤纸应每 周更换;罗纹管冷凝水应及时清除,做为污水处理,集水瓶应垂直向下,位于管路 最低处,防止冷凝水倒流至气管插管或者呼吸机内。
ICU“三管”防控
.
31 II
.
11项为未解决的问题
1.教育、培训与人员配备
.明确插管指征、正确操作和维护程序及正确感染控制措
施。(ⅠA)
.对进行导管插入和维护的相关人员对指南知晓和遵从程
度进行周期性评估。(ⅠA)
.只有接受过培训并证明有能力进行周围和中心静脉导管
插入和维护的人员才能被指派本项操作。(ⅠA)
.确保ICU适当的护理人员的水准。观察性研究表明,没
.住院日延长:5-20天
.
每病例花费8千->5万美金
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使
CR-BSI明显减少
导管相关BSI干预流行病学
/操作改进
39 month period 237 cath.-rel. bloodstream infections
avoided BUMC
Estimated annual cost savings in cost avoidance = $2.5 4
6.建议对使用高浓度的氧或
PEEP,或具有肺泡重新塌陷风险的成人和婴
儿采用封闭式吸痰(The use of closed suction is suggested for
adults with high FiO2,or PEEP,or at risk for lung derecruitment,
and for neonates);
.
手术切口感染控制
.
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控制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简称CRBSI)
.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
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为加强住院病人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等,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内肺炎(HAP)1、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一次。
2、如无禁忌症,应将床头抬高约30°。
3、鼓励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对于使用呼吸机患者,应注意:(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2)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3)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好手卫生。
(4)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应及时更换。
(5)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6)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
6、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或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7、应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
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指征,只有在必须时才使用,并尽早拔除。
2、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插管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正确固定导管,避免滑动或牵拉。
3、维护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不要轻易打开,集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且不得触及地面;保持引流通畅。
4、采集尿标本作培养时,应在导尿管远端接口处用无菌注射器抽取尿液。
5、加强留置导尿管的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6、不主张使用抗菌药物作连续膀胱冲洗预防感染;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
7、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提倡频繁更换导尿管,建议更换频率为:导尿管1次/2周,普通集尿袋2次/周,精密集尿袋1次/周。
8、每天评价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出导尿管。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规章制度全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一)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室安置,病房按时开窗通风;特殊呼呼道感染病人,执行标准预防;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
(二)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半卧位,并尽早下床活动。
(三)训练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正确咳嗽排痰方式,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四)昏迷患者取平卧位时,头偏向一侧。
(五)绝对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六)吞咽异常的病人经口喂食宜量少、缓慢,以防误吸。
(七)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八)对气管插管或切开病人,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九)注意患者口腔卫生,使用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1次。
(十)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及时更换;湿化器内添加灭菌水,每天更换。
(十一)冷凝器应始终保持在最低位,冷凝水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十二)一次性气管插管、吸痰器、呼吸机螺纹管严禁重复使用。
(十三)呼吸机外表面清洁消毒每日一次,包括界面、键盘、万向臂架、电源线、高压气源管路等。
污染严重和呼吸机用毕终末消毒时,须用75%医用酒精擦拭触摸屏式操作面板,擦拭时应避免液体进入呼吸机内部。
(十四)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尽量减少机械通气和插管天数。
在拔插管或解除气囊前,需将插管气囊以上的气管分泌物清除干净。
(十五)呼吸机各部件消毒后,应干燥后保存备用,保存时间为一周,过期应重新清洗消毒。
(十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送检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十七)严格按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支气管镜。
(十八)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范,减少经手传播造成的交叉感染。
重症医学科(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基本要求1、TCU建立由科主任、护士长、感控医生、感控护士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制定并不断完善TCU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并落实于诊疗、护理工作实践中。
3、每月研究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4、针对ICU医院感染特点建立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
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土、进修人员、实习学生、保洁人员等,应接受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5、抗菌药物的应用和管理遵循国家相关法规、文件及指导原则。
6、医疗废物的处置遵循人民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要求。
7、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家属宣讲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相关规定。
二、建筑布局、必要设施及管理要求1、ICU位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
2、ICU整体布局以洁污分开为原则,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等应相对独立。
3、床单元使用面积不少于15 m2,床间距大于1m。
4、ICU内配备1个单间房,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8 m2。
5、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通气不足时采用机械通风。
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 5℃,相对湿度应维持在30%?60%o6、装饰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消毒的原则。
7、不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三、人员管理1、医务人员的管理要求(1)ICU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业医务人员,ICU专业医务人员应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和技能。
护士人数与实际床位数之比应不低于3:1。
(2)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时,宜分组进行,人员相对固定。
(3)患有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感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避免直接接触患者。
2、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1)医务人员采取标准预防,防护措施应符合WS/T311《隔离技术规范(2009 版)》的要求。
“三管感染”预防及监测
“三管感染”诊断(VAP)
• 组织学诊断 • 经皮肺穿刺活检和开放性肺活检,所采集 的分泌物和肺组织,可作组织学检查、特 殊病原检查和培养,确诊率很高,是诊断 肺炎的金标准,但二者均为创伤性检查, 并发症相对较多,且不能早期诊断。一般 仅用于经初始治疗无效,用其他方法均未 能明确诊断,且病情允许的患者。
“三管感染”诊断(VAP)
• 病原学诊断标准:
• • • • • ①气管内抽吸物培养。 ②气管镜保护性毛刷。是VAP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③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排除VAP有重要作用。 ④阳性的脓液或血培养结果。 此4项中满足任何一项即可
“三管感染”诊断(VAP)
• 病原学诊断标准:①气管内抽吸物培养。以消毒 吸管经气管导管吸取分泌物行细菌定量培养,如 分离细菌浓度≥10 CFU/mL,则可诊断,敏感度 为93%、特异度为80%。②气管镜保护性毛刷。 刷取分泌物定量培养,以≥10 CFU/mL为诊断标 准,是VAP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在未用抗生素时, 其特异度为90%,但敏感度仅为40%~60%。③ 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本法可克服气管镜保护 性毛刷取样范围小的缺点,以分离细菌≥10 CFU/mL为阳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为50%~ 90%,其阴性培养结果 对确认无菌肺组织的敏感 度为63%、特异度为96%,故在排除VAP时有重 要作用。④阳性的脓液或血培养结果。此4项中满 足任何一项即可
“三管感染”诊断(CA-UTI)
• 临床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 状,包括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 伴有发热。
• 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 ≥10个/高倍视野。
“三管感染”诊断(CA-UTI)
•
•
• •
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样菌培养G+球菌菌落数 ≥104cfc/ml、 G-杆菌菌落数≥105cfc/ml 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样菌培养菌落 数≥103cfc/ml 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 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 感染证据的
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相关感染制度及措施
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相关感染制度及措施Ⅰ 目的减少院内感染机会,保障医疗安全。
Ⅱ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重症医学科。
Ⅰ 制度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严格执行人工机械通气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早用早脱机,尽量采用无创通气的措施。
(二)有人工机械通气操作指南、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授权,使其能够熟知和严格遵循。
(三)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有严格的无菌操作规程。
(四)重复使用的呼吸回路管道、雾化器,达到灭菌或高水平消毒要求,每周更换1~2次,回路管道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及时更换。
(五)联接呼吸机的管道上的冷凝水应及时引流、倾去,并有制度保证。
(六)定期进作重点部位病原学检查,在符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标准时,应在4小时内获得抗菌药治疗,72小时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
(七)有完整的操作与观察处置记录。
(八)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监测、分析与反馈。
二、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一)严格执行留置血管内导管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并尽早拔除。
(二)有留置血管内导管(尤其是中心静脉导管和周围动脉导管)的操作指南、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授权,使其能够熟知和严格遵循。
(三)应用半透明的半浸透性的聚亚安酯敷料,覆盖纱布或覆膜变湿、弄脏时,能及时更换。
(四)三通锁闭保持清洁,发现污垢或残留血迹时,能及时更换。
(五)定期进作重点部位病原学检查,在符合“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诊断标准时,应在4小时内获得抗菌药治疗,72小时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
(六)有完整的操作与观察处置记录。
(七)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监测、分析与反馈。
三、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一)严格执行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并尽早拔除。
(二)有留置导尿管的操作常规、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熟知和严格遵循。
侵入性器械、操作相关感染防控制度
侵入性器械、操作相关感染防控制度一、目的主要针对科室诊疗活动中与使用侵入诊疗器械相关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活动。
二、应用范围全院各科室(科室使用的侵入性诊疗器械包括:留置针、尿管、麻醉机、呼吸机)三、内容1、制度内容包括侵入性诊疗器械相关感染的防控(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和透析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及手术及其他侵入性操作(包括内镜诊疗操作)相关感染防控。
2、院感科、设备科、医务科配合共同收集完善完成本机构诊疗活动中使用的侵入性诊疗器械和所开展手术及其他侵入性诊疗操作的名录。
四、防控措施(一)留置针防控措施制度1、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一般首选前臂掌侧静脉。
2、选择细、短留置针。
可减少机械刺激摩擦及对血管内壁的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3、进行静脉穿刺时必须进行洗手,每次皮肤消毒面积应大于敷贴面积,一般8cmx8cm,消毒后彻底自然待干。
再次输液时输液接口必须严格消毒,才能连接输液导管。
4、敷贴应视其污染程度随时更换,敷贴选择要使用方便和防水、覆盖严密等。
5、一般留置时间为3-5d,最长不超过7d,留置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率越高。
(二)尿管相关感染防控制度为有效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做好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依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1、对医务人员进行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导尿管的维护以及感染防控措施进行规范化培训。
2、以临床科室为主,院感科协助,共同根据患者病情和拟施行手术及其他侵入性诊疗操作的种类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感染防控措施及防控措施执行依从性监测。
3、开展侵入性诊疗器械相关感染病例和实施手术及其他侵入性诊疗操作相关感染病例目标性监测。
4、院科两级根据病例及干预措施执行依从性监测数据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2020医院感染管理试题完整版含答案多选题(五)
2020医院感染管理试题完整版含答案多选题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手术中需注意事项正确的是()A 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B 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C 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D 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
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E 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手术后需注意事项正确的是()A 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B 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C 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量保持引流管D 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3.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A 导管留置的时间B 置管部位及其细菌定植情况C 无菌操作技术、置管技术D 患者免疫功能和健康状态4.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中,下列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 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血管内导管的正确置管、维护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B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静脉置管专业护士队伍,提高对静脉置管患者的专业护理质量C 医务人员不需评估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直接实施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措施D 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5.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中,置管时感染控制措施以下正确的是()A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远程,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B 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C 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动脉和股静脉D.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已经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应当严格防护后进行置管操作6.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中,置管后感染控制措施以下正确的是()A.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B.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无菌纱布2天1次,无菌透明敷料一周1到2次,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C.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D.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E.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7.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临床诊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尿检白细胞男性高倍视野大于等于5个,女性高倍视野大于等于10个,插导尿管者不需结合尿培养8.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病源学诊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没毫升大于等于10000cfu,格兰阴性杆菌菌落数每毫升大于等于1000cfu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每毫升大于等于1000cfu一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每毫升大于等于10000cfu,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每毫升大于等于100000cfu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4分之1视野见到细菌9.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 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尿管想管尿路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B.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C.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措施D 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10.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置管后控制措施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B.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封、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C.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的尿液。
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应每天评估呼吸机及气管插管的必要性,尽早脱机或拔管。
二、若无禁忌症应将患者头胸部抬高300一450,并应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及震动排痰。
三、应使用有消毒作用的口腔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每6-8小时一次。
四、在进行与气道相关的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五、宜选择经口气管插管。
六、应保持气管切开部位的清洁、干燥。
七、宜使用气囊上方带侧腔的气管插管,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
八、气囊放气或拔出气管插管前应确认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已被清除。
九、呼吸机管路湿化液应使用无菌水。
十、呼吸机内外管路应按下面的方法做好清洁消毒。
1、呼吸机外壳及面板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
2、呼吸机外部管路及配件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长期使用者应每周更换。
3、呼吸机内部管路的消毒按照厂家说明书进行。
十一、应每天评估镇静药使用的必要性,尽早停用。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应严格掌握留置导尿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
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置管时间大于3天者,宜持续夹闭,定时开放。
四、应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密闭性,不应常规进行膀胱冲洗五、应做好导尿管的日常维护,防止滑脱,保持尿道口及会阴部清洁。
六、应保持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返流。
七、长期留置导尿管宜定期更换,普通导尿管7天—10天更换,特殊类型导尿管按说明书更换。
八、更换导尿管时应将集尿袋同时更换。
九、采集尿标本做微生物检测时应在导尿管侧面以无菌操作方法针刺抽取尿液,其他目的采集尿标本时应从集尿袋口采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制度1.一般性措施,包括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和呼吸机及其附属品消毒制度,手部清洁,戴手套和穿隔离衣,洗必泰口腔护理,深静脉导管处更换贴膜,会阴部清洗,避免长时间留置静脉导管和尿管等。
2.留置深静脉导管:置管时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操作要求,包括戴口罩、帽子、铺设大无菌单、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前洗手或酒精擦手。
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尽可能选择锁骨下静脉。
建议2%洗必泰消毒穿刺点皮肤。
更换穿刺点敷料的间隔时间,建议无菌纱布为2d,专用贴膜可达7d,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更换。
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
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日常护理。
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管。
3.留置导尿: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插管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减少粘膜损伤。
对留置导尿病人,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
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
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完整性,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
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病人清洁以后还需消毒。
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尿管。
4.对于机械通气患者,预防应激性溃疡,避免胃过度扩张,避免长时间留置经鼻胃管,应用教习的营养管路和空肠营养。
5.保持患者半卧位(30度-40度),按时翻身、拍背。
6.避免经鼻气管插管,维持合适的新昂压力和持续声门下吸引。
7.定期的呼吸机设备的清洁,避免不必要频繁更换呼吸机管路,避免过度镇静,每日间断唤醒,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尽早脱机。
8.尽早肠内营养,改善患者营养、免疫状态,维持患者血糖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