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案
第二节东南亚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区域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并通过读图发现其农作物的分布过程与方法强化位置的重要性;强化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地图、强化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对相关课标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增加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通过生活性地理情景的引入,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树立人类活动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东南亚的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难点:理解“十字路口”的位置特点;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有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盟所在地──东南亚。
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近邻──东南亚。
二、讲授新知(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观察“中国─东盟自贸区图”“东南亚的地形”“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感悟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请学生再次观察“中国─东盟自贸区图”“东南亚的地形”“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出示以下小组合作交流的问题,生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补充、纠正。
(1)东南亚包括哪11个国家,哪个国家还不属于东盟成员国?(2)哪些国家是内陆国、临海国、岛国?哪些国家和我国在陆地上接壤?(3)东南亚主要包括哪两大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何特点?2.范围3.位置(1)纬度位置(10°S──23°26′N) :决定了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比较大。
(3)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与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的位置,这种地理位置使得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七章第2节《东南亚》精品教案(13页)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七章第2节《东南亚》精品教案(13页)课题东南亚(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读图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和重要性。
2、说出东南亚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东南亚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树立因地制宜的人地关系思想及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通过东南亚这一案便的学习,学会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2、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资料分析东南亚地理位置重要性的成因教学用具:东南亚风光视频资源、东南亚位置图片等资料,并制作课件班班通设备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师生活动预测与调控时间一、“十字路口”的位置: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的重要海上通道二、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1、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降水丰沛2、农业: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为主气候有利于水稻(一)位置和范围:1、出示世界地图,学生在图中指出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并描述。
2、质疑:如果我想走水路去东南亚可以有哪些路线呢?分别可以先到达哪些国家?学生根据自学回答:3、重点探究:(1)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①读图说位置②分析位置重要性:海上生命线③拓展:出示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及石油供应状况简单资料,质疑:如果马六甲海峡关闭,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什么影响?(2)学生提出的疑问(根据课堂生成确定)(二)气候与农业1、提问:(1)现在去东南亚需要准备哪个季节的衣物才合适呢?为什么?(2)到了东南亚我们又可以吃到哪些美食呢?主要产于哪些国家?(3)东南亚还有哪些国家出产哪些特色的热带经济作物?2、讨论探究:(1)东南亚的农业为什么以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为通过前面的自学,描述位置就比较容易了,“质疑”的问题则比较难了一些,应给学生观察思考的时间,不着着急。
资料要短而精,才能有更强的说服力。
提问部分要抓紧时间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主?(2)学生提出的疑问(根据课堂生成确定)四、迁移深化师叙述:东南亚的热带气候,不但使这里成为多种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地,而且这里也有一些独特的热带动物如:红猩猩(出示红猩猩图片)。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教案 新人教版
《东南亚》一、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确定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分析东南亚位置的特殊性,特别是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利用东南亚地形图分析东南亚的地形特征,认识主要的国家、河流,分析主要城市的分布与地形、河流的关系;明确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并分析这种气候对东南亚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
2.引导学生探究并认识河流与城市分布的联系、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位置与气候形成的关系。
让学生明白日常消费习惯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而树立地理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念。
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3.通过阅读“方便面对东南亚红猩猩的影响”材料,增强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的观念,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认识东南亚的华人文化,提高对东南亚的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东南亚的位置、地形及气候特点、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气候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这部分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既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探究,又有人文地理中农业及旅游业等知识的拓展。
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基础,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技能出发,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时政要闻、教材、地图册上的景观图片等教学资源,将地理学习设计成为一次拯救行动(地理考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考察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技能,以及地理归纳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地理信息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地理,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地理教材、地图册、其他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与马航失联相关的文字内容及图片,带学生回顾马航事件的影响。
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在老师的引领下,感受到东南亚的国家有一天可能会与自己产生联系,甚至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与整个世界息息相关,激起学生学习、认知东南亚地区相关地理知识的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七章《东南亚》教学设计
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东南亚处东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及分布;了解东南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人口构成;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2.能力目标:学习搜集资料,制作地理演示文稿。
根据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东南亚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学习分析一地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结合中南半岛地形、河流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找出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3.情感价值目标:培养尊重不同地区文化和传统的意识;通过了解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经济建设和我国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设计思想通过模拟旅行,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制作演示文稿,学习了解一个地区自然和人文地理基本特征的方法;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模拟旅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三.课前准备1.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位置交通、气候与农业、自然条件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及风光导游)。
2.向各组布置阅读教材图文,上网搜集资料,制作演示文稿的任务3.教师对学生搜集资料、制作过程予以指导和帮助,并准备一些学生有可能忽略、不清或需强调的问题向学生提问、补充,或给学生以提醒。
四.教具:多媒体投影仪五.教学过程师曰:关于我们的近邻东南亚地区,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上网查资料,十分投入地制作演示文稿,现在很多同学已跃跃欲试向大家展示制作成果。
我们就把这次学习当做是一次东南亚旅行,依次请各组代表来当向导,带领我们了解东南亚的地理环境领略东南亚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1.位置交通组展示活动(1)演示文稿:图“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东南亚政区”,“马六甲海峡的航线”文字说明:位置:亚洲东南部,23ºN—10ºS,90ºE—140ºE组成:两大部分——中南半岛,马来群岛在世界交通的地位: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其中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东南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东南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东南亚》一课,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业等。
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地理位置、气候、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东南亚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东南亚地区距离我国较远,学生对其了解相对较少,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东南亚有更全面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业等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业等知识;2.难点:东南亚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国家或地区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东南亚的特点;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3.准备好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业等知识,让学生对东南亚有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填空题、选择题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东南亚地区的气候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然后进行分享。
5.拓展(10分钟)介绍东南亚地区的文化特色,如饮食、服饰、节日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东南亚。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历史和文化。
本节内容丰富,涉及到地理、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对于学生全面了解东南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东南亚的基本情况,提高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南亚作为一个具体的地理区域,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东南亚的整体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历史和文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历史和文化。
2.难点:对东南亚地理特点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2.使用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南亚的地理特点。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4.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案例分析等教学内容的课件。
2.教学资料:收集与东南亚相关的地理、经济、文化资料。
3.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亚洲地理,提问学生对亚洲的了解,然后引入东南亚的话题。
2.呈现(1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等基本信息,让学生对东南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观察地图,找出东南亚的主要国家、首都和地理位置。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主要介绍东南亚的位置、范围、气候、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资源等。
本节课内容丰富,涉及地理位置、气候、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地理位置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针对东南亚的气候、物产、旅游资源等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观察、分析,提高学生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等基本概况。
2.了解东南亚的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资源。
3.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阅读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3.东南亚的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资源。
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等。
2.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东南亚的典型国家,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的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等情况。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东南亚旅游资源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南亚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东南亚国家介绍的案例材料。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东南亚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东南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析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如越南、柬埔寨、泰国等。
让学生了解这些国家的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等情况。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地图和案例材料,总结东南亚的物产和旅游资源。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东南亚旅游资源的了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城市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进一步拓展,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对东南亚地区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理位置较为模糊,对东南亚地区的了解也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城市等内容;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2.东南亚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城市等内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2.教学用具:地球仪、地图、黑板等;3.参考资料:相关书籍、网络资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东南亚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
提问:“你们对东南亚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南亚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城市等内容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概括东南亚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呈现的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2)东南亚的主要自然资源有哪些?3)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对农业和旅游业有何影响?4.巩固(5分钟)进行课堂小测,检测学生对东南亚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
《东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
(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从地图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提取、加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信息、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教学重点、难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4.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最新)部编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教材分析】《东南亚》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的内容。
教材的内容有: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它是新课程下初中中考要求掌握的五个地区之一,尤其是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和山河相向与城市分布方面的分析题较多。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半年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世界地理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东南亚》一节就简单多了。
但由于本节课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课件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地图、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课程标准】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4.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5.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教学目标】1.对照地图,找出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区域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并通过读图了解农作物的分布特点。
3.根据地形图说出中南半岛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并能说明人口和农业沿河分布的原因。
4.通过东南亚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旅游业给东南亚经济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气候特点。
2.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旅游情景方式引入)你知道著名的狮城是那座城市吗?你知道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在哪个国家吗?让我们一起到东南亚去旅游,你就会得到答案!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1、自主学习:读图2-1,观察东南亚的位置和主要组成1、说出东南亚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2、东南亚的主要组成部分3、总结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十字路口)读图2-3回答:4、东南亚地区的咽喉要道是哪里?它有什么重要的战略地位?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国家等。
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够拓宽他们的地理视野,还能够增强他们对于我国周边国家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地理现象的理解有一定的能力。
但是,对于东南亚的详细情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逐步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让学生掌握东南亚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和主要国家。
3.培养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探究兴趣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东南亚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和主要国家。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南亚的地图和图片。
2.准备东南亚的案例资料。
3.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东南亚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
3.操练(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和主要国家。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巩固(5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有关东南亚的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的发展动态,了解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情况。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课后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本节课所学内容。
8.板书(5分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点。
(最新)部编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教材分析】《东南亚》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的内容。
教材的内容有: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它是新课程下初中中考要求掌握的五个地区之一,尤其是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和山河相向与城市分布方面的分析题较多。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半年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世界地理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东南亚》一节就简单多了。
但由于本节课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课件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地图、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课程标准】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4.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5.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教学目标】1.对照地图,找出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区域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并通过读图了解农作物的分布特点。
3.根据地形图说出中南半岛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并能说明人口和农业沿河分布的原因。
4.通过东南亚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旅游业给东南亚经济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气候特点。
2.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喜欢)教师播放一段东南亚的旅游影片。
(最新)部编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教材分析】《东南亚》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的内容。
教材的内容有: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它是新课程下初中中考要求掌握的五个地区之一,尤其是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和山河相向与城市分布方面的分析题较多。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半年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世界地理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东南亚》一节就简单多了。
但由于本节课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课件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地图、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课程标准】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4.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5.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教学目标】1.对照地图,找出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区域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并通过读图了解农作物的分布特点。
3.根据地形图说出中南半岛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并能说明人口和农业沿河分布的原因。
4.通过东南亚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旅游业给东南亚经济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气候特点。
2.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同学们,近些年来中国出国旅游有一大热点——“新、马、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和地区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地理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掌握。
但对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等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理解东南亚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和地区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和地区。
2.难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料。
2.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
3.学生分组名单。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东南亚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和教学资料,呈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和地区等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的特色产业和旅游资源。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资料,回答问题。
如: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有何影响?东南亚的主要自然资源有哪些?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加深对东南亚地理特点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
(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从地图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提取、加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信息、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教学重点、难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4.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