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上语文第二单元电子备课卡

合集下载

整理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整理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文件编号________ 集体备课教案20 年月日集体备课教案备课组:地理备课组时间:2009年10月27日课题: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能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认识洋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综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提高环保意识确立探索海洋、开发海洋的信念。

【教学重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难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讲解法、地图法、讲练法【教学用具】多媒体、世界地图、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用两个小故事:1、很多年以前日本的科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很多带有颜色的漂流瓶放在日本的以东海域。

经过了五十多天后,这些漂流瓶竟然在美国的西海岸被发现了。

2、大家都知道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他第一次是从欧洲出发从北部航行到美国的,这次航行用了37天的时间;第二次从欧洲出发从南部走到达美国的,这次航行仅用了20天的时间。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两次航行相差17天的时间?板书: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二、讲授新课:(一)基本概念:1、让学生看教材61页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并要从教材对洋流定义的描述中总结概念中的关键字。

(的关键字是常年、沿着一定的方向、大规模)2、讲解洋流的分类,指出按温度性质将洋流分为两种——寒流和暖流,强调寒流和暖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所流经区域的水温而言的。

通过多媒体展示练习,加强巩固学生对寒流、暖流概念的理解。

练习:寒流:由( )纬度流向( )纬度的洋流.其自身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 ). 暖流:由( )纬度流向( )纬度的洋流.其自身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 ).图中所示的是寒流还是暖流?承转:点击超链接,复习关于风带的知识。

复习的内容包括低纬、中纬各形成什么风带,并让学生思考在这种风的吹拂下,海水将如何运动,进而引入下一个问题。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含习作、语文园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含习作、语文园地)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编排了《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秋天别样的风景。

《古诗三首》是古代诗人眼中的秋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深秋时节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美景;《秋天的雨》从多角度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听听,秋的声音》描写了秋天里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每一篇课文都有浓浓的秋意,无论是秋山、秋叶、秋雨还是秋天的声音,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内容教学要点字词识写◎认识3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9个字,会写29个词语。

◎书写要规范,做到横平竖直,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书写时注意执笔姿势。

语言积累◎能用词语来形容四季的不同,主动积累描写四季的词语。

◎积累与秋天有关的词语。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背诵3首古诗,背诵《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

默写《山行》。

阅读理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4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3首古诗。

默写《山行》。

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背诵3首古诗,并能默写《山行》。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径、斜”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斜、霜”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山行》。

3.通过注释或者图片理解古诗的意思,并感受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感受古诗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课时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依次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三首》中的三首诗都与秋天有关。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主要写一个孩子在一场秋风秋雨后背书包上学时见到的水泥道上的美景。

《秋天的雨》把秋雨作为线索,,从整体上勾画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听听,秋的声音》一文,作者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二、单元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部分课文段落,默写古诗《山行》。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积累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

4.在朗读、理解、背诵中,积累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1.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部分课文段落,默写古诗《山行》。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难点学习写日记。

四、单元课时安排《古诗三首》3课时《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2课时《秋天的雨》2课时《听听,秋的声音》1课时4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3、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难点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这三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背诵、默写古诗《山行》。

3.理解诗歌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的思想感情。

4.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一、初读古诗——感知美1.激情导入。

课件展示秋天的风景,让学生说一说。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单元《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备课素材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单元《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备课素材

张秋生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从少年时代开始,喜欢阅读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发表儿童文学作品,所写诗篇及歌词《喂得猪儿肥油油》《火车向着韶山跑》《我和星星打电话》等曾在少年儿童中厂为流传。

80年代开始创作童话作品,所写“小巴掌童话”将诗、散文、童话揉为一体,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

曾出版诗集、童话集、散文集《校园里的蔷薇花》《小巴掌童话百篇》《新编小巴掌童话百篇》《张秋生童话精选》《森林里的红鬼和蓝鬼》《傻瓜魔法师》《骑在扫帚上听歌的巫婆》《阁楼上的童话》等70多种。

作品曾获新时期儿童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新作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张天翼童话寓言奖,及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词语解释【明朗】①明亮。

②明白,明显。

【潮湿】含有比正常状态下较多的水分。

【梧桐】一种落叶乔木,长柄叶呈掌状分裂,开黄绿色单性花。

木材质轻而坚韧,可制乐器等。

种子可食,亦可榨油【熨帖】①(用字、用词)贴切,妥帖。

②心里平静。

③舒服。

④(事情)完全妥当。

【增添】添加,加多。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

2、教学难点:体会“我”对这条水泥道的喜爱。

济南的秋天老舍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

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

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请你在秋天来。

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

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写日记”,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学过看图写话、写留言条等,已具备了用简单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见闻感受的写话技能,但是对日记这种形式还比较陌生。因此对于本单元安排的一些从读到写的仿写练习,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写下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前观察。写日记的教学要考虑到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的特点,不宜拔高要求,重在让学生感受写日记,了解日记的基本格式,并注意激发学生坚持写日记的信心,使其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初步学习积累习作的素材,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和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也十分契合,学生恰好可以借助日记的方式来捕捉秋季中美的影子,实现从美的生活境遇中来,再到美的生活创造中去。
《听秋的声音》,7课时
任务三:寻,秋之踪迹
活动一:走进大自然,寻找秋天的踪迹
活动二:交流分享寻秋收获
走进自然,交流分享,1课时
任务四:写,秋之美好
活动一:总结写日记的方法
活动二:以日记的形式写秋之美
活动三:学生完成日记
活动四:日记讲评
习作《写日记》,2课时
任务五:享,秋之收获
活动一:举行“走进秋天发现美”展览会




【阅读与鉴赏】
1.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情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写日记”。在一年级下册通过训练学生写一句祝福的话,到二年级上册写一写自己最喜爱的玩具,学写留言条,写话介绍“一位好朋友”,编童话、介绍奇妙的大自然,介绍植物、动物朋友等都在逐步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语言累积素养。而本单元的习作编排,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初步学习积累习作的素材, 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也在习作的训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四年级写好观察日记,五年级的话题补充类观察习作奠定基础。纵向联系如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备课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备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通过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感受世界寓言文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突破:图文结合,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脉络,避免机械的分析,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
难点:突破: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感受世界寓言文学的魅力。突破措施: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和分享,感受语言文学的魅力。
关系建构:这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 连接的重要枢纽,以这个活动为平台,将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享受阅读,体现了大语文观。
通过阅读的交流既能体会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还进行了阅读量的扩大,除了读中国的寓言故事,还要读外国的寓言故事。
资源挖掘:读一读其他国家的寓言故事。
课标
分析
一、对接课标,与本课相关联的有:
(3)小组内部进行故事整合,选取有代表性的,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自主学习。
1.准备充分。
2.提前准备:资料搜集充分,能用流利的话说出来。
1.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感受世界寓言文学的魅力。
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1.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本课分析:整个主题又分为两部分,一是“你读过这本书吗”,向学生推荐了《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继续深化本单元的学习寓言,理解道理这一主题。二是“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向学生推荐了《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这三部外国著名寓言集,旨在引导学生打开世界寓言宝库的大门。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电子集体备课教案语文园地二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电子集体备课教案语文园地二

语文园地二
主备人:辅备人:
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词语常用的方法。

2.会运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不同的季节。

3.学会运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词语。

4.学习书写的姿势和基本方法。

5.会背会写“日积月累”中的四字词语。

二、教学重点:学会用钢笔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生字。

三、教学难点:学会用多种方法弄懂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一、诵读古诗,导入新课
二、积累关于四季词语
一、交流平台
1.出示问题: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
解的词语,你会怎样做?
2.四人一个小组,讨论交流,回顾平时学
习词语的好方法。

提示:在说某一方法的时候,最好能举
一个相应的例子。

3.指名小组在全班交流。

二、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第一题。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关于秋季的诗歌和
课文,诗人和作家笔下的秋是多彩的、明媚
的……除了秋季,我们地球上的一年四季都有
该节学习
内容重点在规
范钢笔字书
写,掌握理解
词语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设
计中,我让学
生以练为主,
在练习中将所
学方法加以应
用,真正做到
审批者签字年月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式单元备课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式单元备课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式单元备课.txt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式单元备课一、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一些与水相关的知识,包括水的形态、用途等内容。

通过培养学生对水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如液态、固态和气态。

2. 培养学生对水的认识,了解水的重要性和用途。

3. 帮助学生研究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水流”、“池塘”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和用途。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水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2. 教具:图片、模型等展示水的不同形态。

3.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的视频或动画。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讨论水的不同形态。

2. 研究:教师给学生讲解水的不同形态和用途,引导学生思考水的重要性。

3. 拓展: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或动画,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水的形态变化。

4. 练:组织学生进行词汇练,如填空、配对等活动,加深对水相关词汇的记忆。

5. 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研究收获。

6. 作业: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如写一段关于水的用途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检查他们对水的理解和用途是否准确。

2. 批改学生书面作业,评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延伸1. 继续让学生扩展有关水的知识,探索水的更多特性。

2.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知识,参与与水相关的活动。

八、其他注意事项本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对水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注重词汇的掌握和运用。

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式单元备课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式单元备课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式单元备课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式备课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关于春天的一些知识,包括春天的特点、气温变化、植物发芽生长等内容。

2. 教学目标本单元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和气温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积极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 教科书: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PPT演示文稿- 互动教学工具2. 教学环境准备- 教室要有良好的照明和通风设施- 准备画板或投影仪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示范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引入春天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好奇心和兴趣。

2. 研究活动- 播放春天的介绍视频,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春天的特点。

- 辅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春天的文章,引导学生发现文中描写春天特点的词语和句子。

- 设计相应的游戏或小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研究春天的气温变化规律和植物发芽生长的过程。

- 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探索春天的奥秘。

3. 总结和展示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并描述春天的特点和气温变化过程。

可以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制作PPT等方式来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

四、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春天有关的作业,例如观察春天的特点和植物发芽生长的情况,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心得。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研究活动中的表现、听课记录的整理和学生的作业等方式来进行教学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式备课的简要概述,请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老师必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老师必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壹 教 学 内 容

4 古诗三首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6 秋天的雨

7 听听,秋的声音
引导学生把握 课文的主要内容, 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与美丽;
★ 习作
培养学生观察 和想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热爱
★ 语文园地
大自然、热爱秋天 的情感。
七言古诗
咏景言志
勉励诗
借景表达思乡怀旧之情
儿童的视角 丰富的想象

秋时 节
部编版三上第二单元
目 录














1
单元 2 整合 3 课例 4
5
6
精读引领课-《古诗三首》 精读引领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精读引领课-《秋天的雨》 略读整合课-《听听秋的声音》 表达训练课-《学写日记》 达标提升课-《秋日硕果》
单元教材解读
教学内容 (二) 教学目标 (四) (一) 课程定位 (三) 课程安排
四 巩固延伸 学以致用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创设情境,交流描 写四季的诗句。导入要学习的《 古诗三首》
2.学生自由读三首古诗,思考它 们写的是哪个季节的诗?
二、重点品读,随文得法
(一)解诗题,知作者
1.交流《赠刘景文》中的“赠”的 意思,解题。
2.学生交流作者苏轼的资料,教师 相机补充。 (二)读古诗,有节奏
2
精读引领课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北大荒的秋天》
精读引领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北大荒的秋天》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直接打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直接打印)

教学难点 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教具学具 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上学或放学的途中,都看到过哪些美景呢?请自由说一说。 2.教师播放自己上下班时看到的几处美景照片。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中的小作者上学途中遇到的美景。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初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 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注意把生字读正确,不会的做上记号。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可以试着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 4.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水泥道”?从哪 些地方可以看出? 学生自由谈,教师指导。 提示:这是一条美丽的水泥道。我从课文中“……”这几句话可以看出。 三、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泥、印、迟”。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b.学生写字。 3.抄写本课中与生字有关的词语。
课题
4 古诗三首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教学目标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4.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教学课件
一阵阵(
)吹动(
),发出(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图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图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图文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语文主题学习”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教学流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型】单元整体预习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1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单元导读,感知主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预习第一单元的两篇课文,预习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上的“单元导读”部分,请大家认真读,哪一位同学能从单元导语中读出我们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出示课本的单元导读。

生答。

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孩子特别会读书,能从单元导读中提取出最关键的信息。

这一单元我们要去感受秋天的美好,并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学写日记。

这节课,我们要预习两篇课文《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二、出示要求,自主预习预习要求:一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并能正确认读;标出自然段;能正确朗读课文。

二读课文:熟读课文句段,能流利朗读课文。

三读课文:读中有思: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做好批注;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标记。

生自主预习课文,老师巡视。

三、预习检查师:课文预习完了吗?现在,我们进入第一关:生字新词我来读!(一)生字新词我来读1.词语大闯关寒冷、石径、歪斜、赠送、刘海、残留、犹如、君子、橙黄、橘子、挑促织、铺满、脚印、凌乱、增添、棕红色、雨靴、规则自己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检查、同桌互查。

三年级语文主题学习课题组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生字词同学们都掌握了,想一想,这里面还有哪个词语是自己不理解的?(二)朗读课文我最棒字词读准了,那么课文读得怎么样呢?下面,同桌互相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你可以给你的同桌指定一段或几段课文,看谁能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读流利。

注意读古诗的时候要注意节奏。

教师抽查。

读后同学评价。

师评:“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部编版三上语文集体备课第二单元

部编版三上语文集体备课第二单元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古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读正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送 挑
(2)请学生独立、仔细观察这2个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理解记忆这2个生字?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说具体。
(2)“君”指的是刘景文。在这个深秋季节,金黄的橙子和青绿色的橘子已经挂在枝头了。
(3)指导朗读。(朗读时,要读出快乐与喜爱之情。)
朗读节奏划分:(课件出示)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4)诗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您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生1:我家旁边就是荷花池,所以荷尽的情景我看到过,我很容易理解。还有,我在网上也搜索了残荷的图片,和同学们互相交流过。
生2:“擎”这个字我用动作表示更容易理解,我来做一下。
(3)闭上眼睛听一名同学诵读这两句诗,想象画面。
生:听到“傲霜枝”我仿佛看到深秋季节,虽然菊花都开败了,但它的枝条还在霜雪中挺立。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5.师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齐读的方式熟读了古诗,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并掌握了识字的方法。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师:有一天,苏轼和朋友们聚会,刘景文与他谈得甚欢,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二句。
(4)你喜欢这样的枫林吗?喜欢火红的枫叶吗?通过朗读把自己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吧。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电子教案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电子教案

第二单元一、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秋天的美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1)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语言非常优美、生动,有些词语对于大家来说比较陌生,特别是《古诗三首》的字词比较难理解。

学会用查字典、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学时,给足时间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词语。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4.古诗三首本课描写了秋天的美丽风景,重点是朗读和理解古诗,领略秋天的美好风光,体会古诗包含的情感。

1. 利用声像资源把学生带入情境,进而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本课作者记叙了“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上行走的情绪。

重点是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怀,体会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1.通过分析关键词、重点句,感受体会作者情怀。

2.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作者感知情怀,体验生活的乐趣,珍视贴近自然的童心。

6.秋天的雨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秋天的雨,重点是理解体会秋雨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

1.分析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2.借助图片、音乐引导学生感受秋雨的美好。

7.*听听,秋的声音本课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秋天的美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单元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描写了秋天的美丽风景,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诗,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领略秋天的美好风光,体会古诗包含的情感.《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记叙了“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上行走的情绪.重点是通过分关键词、重点句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怀,体会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秋天的雨》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秋天的雨,重点是分析重点词句,借助图片、音乐理解体会秋雨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听听,秋的声音》本课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作本次作主题是《写日记》,引导学生研究写日记的格式和内容及好处.重点是分析例文,总结日记格式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会写日记.语文园地本次园地主要内容是交流研究用合作和探究法等方法理解词语,并学会运用;用合作交流的方法理解、积累四季特别是秋天的成语.单元重难点:(1)利用多种办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学会用查字典、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办法理解词语.(2)要抓住课文重点,体味作者丰富的想象和共同的感受.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味,并学会在此后的作中尝试应用想象的手法.单元课时安排;《古诗三首》2课时《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2课时《秋天的雨》2课时《听听,秋的声音》1课时。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记录表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记录表
记录人
×××
主 备 人
×××
时间
2022年9月30日
课题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3.能在读懂课文内容基础上,说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4.能借助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写日记的好处、日记可写的内容及日记的基本格式,并能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
三、单元重难点
1.阅读时,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学会用查字典、换词法、拆词法、借助图画、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经验等方法理解词语非常重要,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词语,丙逐步做到运用自如。
2.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三首》和指定的课文段落,默写《山行》。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 能通过读课文,展开想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秋天的活力。
表达方面:
1.能与同学交流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能和同学交流形容四季的词语。
2.能留心观察生活,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写出自己看到的景色。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单元教学目标
字词句方面:
1.认识36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8个字,会写29个词语。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并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
3.积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等与秋天有关的词语,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能写出形容四季的词语。
阅读方面: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初步学习积累习作的素材,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写好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重要段落。
提升作业:
1.积累与秋天有关的词语,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2.能写出形容四季的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 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 年 8 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 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 主任。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 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4.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为“法 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叶子有 5 个叶尖,少有 3 个或 7 个,叶子长宽差不多。正式的名 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乔木,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王”之称。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四、交流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特感受。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学生自选作业。(课件出示 18) (1)画:画一幅画,画出秋天的美景,在图画中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 情。
布置 作业
(2)写: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日记,用自己的亲眼所见和亲身感受表达自己 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找:另找一首描写秋天的诗,试着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4)学:收集杜牧的诗,借助有关资料进行自学。
刘镇小学
课题
4

年级 语文 (学科)课时电子备课卡
课型Biblioteka 课时编号:新课古诗三首
1. 会认“径、斜”等 11 个字,会写“寒、径”等 13 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 “挑”。
教学 目标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 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布置
写一写你上学放学路上的风景
作业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发现)(用比喻手法描写)(赞赏) 水泥道上布满落叶水泥道——地毯 落叶——小巴掌 小雨靴——小鸟水泥道真美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刘镇小学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年级 语文 (学科)课时电子备课卡
6 秋天的雨
课时编号:
新课
课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读懂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 3、 积累好词佳句。 重点: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 难点: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语文的语言美。
赠刘景文
板书 设计
荷花荷叶图 菊花图 橙黄橘绿图
教后 反思
刘镇小学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5

年级 语文 (学科)课时电子备课卡
课型
课时编号:
新课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1.认识“洼、印”等 6 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 13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 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 物来写。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 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 生动。 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 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 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五、拓展练习。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我还知道: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的水泥道 (亮晶晶)的水洼 (绿油油)的麦苗 (青灵灵)的树叶
重点 难点
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古诗,体验情趣:同学们一定非常喜欢古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 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美妙的境界。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诗人作诗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 的美景在诗人笔下变得更加奇妙。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积累的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学生自由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评议和小结。 3.(课件出示 2—5)描写四季的古诗,鼓励学生阅读积累。 4.交流秋天:同学们,现在正是深秋季节。你能用自己积累的四字词语说说这个季节的景色或你的 感受吗?(课件出示 6)秋景图,学生自由交流。 5.导入课题: 在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眼中, 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 晚秋的景色也同样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深秋的一天,诗人杜牧乘着马车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 所吸引,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触景生情,挥毫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 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首诗。板书:山行(杜牧) 6.(课件出示 7)古诗《山行》,学生自由朗读。 7.简介作者。 二、诵读古诗,探究初成。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课件出示 11、12) ①山行:在山上行走。 ②远上:登上远处的。 ③寒山:深秋时节的山(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教学过程
1. 1) 么美。 2) 出示预习提纲 A、 自学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文中出现的字词。 B、 读准生字、多音字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C、 再读课文,思考: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2. 合作学习 小组展示 A. 自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以及不理解的词。 B. 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注意要读准字音。 C. 小组合作读课文,注意是否能读通读顺课文。交流不理解的词语,重点交流“五彩缤纷”等词 语。 3.集体交流 反馈纠正 1 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组交流。 2)个别汇报,相机点拨,朗读体会。 喜爱秋雨颜色的同学们,看到秋雨的色彩了吗?给大家讲讲。(把颜色词画下来,课后抄到词语积 累本上。) ( ( ( )的银杏树 )的田野 )的菊花 ( ( )的枫树 )的果树 预习指导 同学们,你喜欢什么雨?谁来说说我们曾经学过哪些关于雨的课文?试着背一背。(出示一
实指秋天的山)。 ④石径:石子的小路。 ⑤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⑥生:产生,生出,文中是说形成白云的地方。 ⑦车:轿子。 ⑧坐:因为。 ⑨爱:真爱,留恋。 ⑩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1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 12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 (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14:)寒 径 斜 霜 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初解诗意。 1.谈话激趣:杜牧在这首诗中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异常美丽的秋景图。诗人真 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下面我们静下心来,来细细地品味,相信我们 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2.“山行”就是在山中行走的意思。你知道作者在山中行走时是什么季节吗?(深秋)诗中哪些地 方告诉了我们季节呢?(霜叶、寒、晚表示季节)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寒山、石径、白云、 人家、枫叶、霜叶) 3.这么多的景物中,最吸引作者的是什么?(霜叶) 4.作者喜欢枫叶的原因是什么?(霜叶红于二月花) 5.正是美丽的枫林晚景使得作者难以抑制自己的惊喜之情,作者的什么动作让我们感受到这份惊 喜?(停车) 6.让作者“停车”的原因是什么?(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里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眼里深秋的红叶有什么特点? (和二月花相比,让我们感受到红叶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有生命力;我们从秋天的叶子中感 受到的是生机勃勃,甚至比春天的花更觉生命力旺盛,丝毫看不出要走进冬天、走进衰败的痕迹。) 7. 诗人为我们展现出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这里有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红叶,这些 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但是让诗人更动心的是深秋的红叶! 作者是用什么手段表现出来的呢?(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和二月的红花对比。让我们看到了深秋的枫叶上除了颜色的艳丽,还具有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 验,经霜不凋,遇寒更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深入体会。
1.教师导言:深秋时节,天气已经转冷。远处山林中诗人杜牧乘坐的轿子正慢慢走来,首先映入诗 人眼帘的是什么?(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2.(课件出示 15)多媒体出示情境图片,学生认真观察说说看到的景物。结合图片小组交流景物的 特点。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一个“远上”写出了“山”的绵延起伏; 一个“寒”刻画了“山”的凄清寒冷。诗人面前是一条石头铺就的小路。 一个“斜”字让我们体会石径的弯弯曲曲。在虚无飘渺,白云升腾的远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有几户 人家。 4.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5.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6.学生边观察图画,边诵读前两句诗句。 7.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描绘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简笔画。 8.教师导言:正当轿子缓缓前进时,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停车坐爱枫林 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9.(课件出示 16:后两句诗图片及译文)多媒体出示情境图片,学生认真观察说说看到的景物。 结合图片小组交流景物的特点及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10.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诗人坐在轿子里,忽然让轿子停下来,原来诗人看到了比二月的鲜 花还要艳丽的霜叶,他想停下来仔细欣赏。 11.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1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13.学生边观察图画,边诵读后两句诗句。 14.鼓励学生认真体会、感悟“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继续完善自己的简笔画。 15.引导体会:“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 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以至作为名句千古流传。 (三)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课件出示 17):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2.教师引导,体会感情:诗人用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 的山林秋色图。前两句写远景,诗人只是作客观描述。后一句写近景,写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秋天的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